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专家指导:[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专家指导: 《白杨礼赞》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设想】 《白杨礼赞》明写树,实际是写人,由树及人,热情歌颂了抗日军民团结 战斗、 力争上游、 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在教学时, 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突破难点和重点,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简单回顾第一课时内容,导入新课时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三部分。 要求其他学生在听读时,注意画出文中有关描写白杨树的内容。 2.学生思考如下几个问题: (1)文章选用了哪几个词语来概括白杨树的形象特征? (2)文章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白杨树的? (3)作者认为白杨树的性格特征是什么?请引用课文中的词语回答。 学生讨论后明确: (1)作者用“力争上游”概括了白杨树的形象特征。 (2)分别从干、 枝、 叶、皮等四个方面描写白杨树的特点。写干,突出了白杨树的直;写枝,突出了它的直而紧 靠;写叶,突出了它的向上;写皮,则主要点明它“微微地泛出青色”。(3)文章中用“倔 强挺立”总写了它的性格特点, 并用“参天耸立”“不折不挠”等词语加以深化, 突出 了白杨树在恶劣环境下坚强不屈的斗争性格。 三、学习课文第四部分 1.教师朗读第四部分内容。 要求:教师朗读时,学生画记出文章中赞美白杨树的相关词语。 2.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下问题: (1)在第7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词语来赞美白杨树? (2)文章是如何由树联想到人的? (3)这一部分中连用了四个反问句,这一组反问句的意思是怎么逐步加深的? 学生讨论后归纳: (1)用七个感性色彩强烈的褒义词语: “伟岸”“正直”“朴质”“严

赤峰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chifeng.offcn.com

微博:@赤峰中公教育

微信:nmoffcn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热情赞美它是“树中的伟丈夫”。(2)以亲切谈心的语 气将读者的视线引向“积雪初融”的高原,连用四个反问句,由树及人,写出了白杨树的象 征意义。(3)第一句由树及人的过渡,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那么,应该觉得 它是什么呢?后面三个“难道”,就由浅人深地写出了它的象征意义。“不想到’’、“不 联想到”、 “不更远一点想到”等词语就反映了一层比一层深的含义。 第二句从白杨树的性 格出发,点明白杨树“至少”象征着“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北方农民。第三句从白杨 树“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 把它象征为在敌后坚强不屈守卫家乡的哨兵。 第四句从白杨树 的“靠紧团结, 力求上进”的品质

出发, 把它象征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 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感情得到升华,文章达到高潮。

四、学习课文第五部分

1.学生高声齐读课文第五部分。 2.学生讨论:作者将白杨树与楠木进行比较,目的何在? 教师先补充:茅盾同志曾经说过:“贵族化的楠木象征国民党反动派。我写此散文是这 样想的。”然后学生讨论。学生讨论后明确:作者之所以在此写楠木,其实是把楠木和白杨 树对比,再次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与顽固派的观点形成对比,表明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 歌颂抗日军民,斥责“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国民党反动派,呼应篇首。 五、学生速读全文 1.思考:这篇文章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 这篇文章运用的是象征手法。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与之相 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 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 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 一般适用于抒情作品。白杨树的挺拔、向上然而又极其平凡的特点,与作家心目中党领导下 的抗日军民的形象在本文中得到完美和谐的统一。 作者把歌颂党、 歌颂抗日军民这样鲜明的 政治观点和炽烈的情感全部倾注在白杨树上。 2.总结全文,了解本文的写作线索。 明确:本文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第1、4、6、8段分别对白杨树的“不平 凡”尽情歌颂,句式结构相似,意义步步深入。“不平凡”三个字反复出现,强烈抒发了作 者的思想感情,而且使文章不平凡的“景”,不平凡的“形”,不平凡的“神”三者完美结 合,白杨树的形象栩栩如生地挺立在我们面前。

赤峰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chifeng.offcn.com

微博:@赤峰中公教育

微信:nmoffcn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专家指导: 《白杨礼赞》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设想】 《白杨礼赞》明写树,实际是写人,由树及人,热情歌颂了抗日军民团结 战斗、 力争上游、 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在教学时, 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突破难点和重点,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简单回顾第一课时内容,导入新课时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三部分。 要求其他学生在听读时,注意画出文中有关描写白杨树的内容。 2.学生思考如下几个问题: (1)文章选用了哪几个词语来概括白杨树的形象特征? (2)文章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白杨树的? (3)作者认为白杨树的性格特征是什么?请引用课文中的词语回答。 学生讨论后明确: (1)作者用“力争上游”概括了白杨树的形象特征。 (2)分别从干、 枝、 叶、皮等四个方面描写白杨树的特点。写干,突出了白杨树的直;写枝,突出了它的直而紧 靠;写叶,突出了它的向上;写皮,则主要点明它“微微地泛出青色”。(3)文章中用“倔 强挺立”总写了它的性格特点, 并用“参天耸立”“不折不挠”等词语加以深化, 突出 了白杨树在恶劣环境下坚强不屈的斗争性格。 三、学习课文第四部分 1.教师朗读第四部分内容。 要求:教师朗读时,学生画记出文章中赞美白杨树的相关词语。 2.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下问题: (1)在第7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词语来赞美白杨树? (2)文章是如何由树联想到人的? (3)这一部分中连用了四个反问句,这一组反问句的意思是怎么逐步加深的? 学生讨论后归纳: (1)用七个感性色彩强烈的褒义词语: “伟岸”“正直”“朴质”“严

赤峰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chifeng.offcn.com

微博:@赤峰中公教育

微信:nmoffcn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热情赞美它是“树中的伟丈夫”。(2)以亲切谈心的语 气将读者的视线引向“积雪初融”的高原,连用四个反问句,由树及人,写出了白杨树的象 征意义。(3)第一句由树及人的过渡,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那么,应该觉得 它是什么呢?后面三个“难道”,就由浅人深地写出了它的象征意义。“不想到’’、“不 联想到”、 “不更远一点想到”等词语就反映了一层比一层深的含义。 第二句从白杨树的性 格出发,点明白杨树“至少”象征着“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北方农民。第三句从白杨 树“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 把它象征为在敌后坚强不屈守卫家乡的哨兵。 第四句从白杨树 的“靠紧团结, 力求上进”的品质

出发, 把它象征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 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感情得到升华,文章达到高潮。

四、学习课文第五部分

1.学生高声齐读课文第五部分。 2.学生讨论:作者将白杨树与楠木进行比较,目的何在? 教师先补充:茅盾同志曾经说过:“贵族化的楠木象征国民党反动派。我写此散文是这 样想的。”然后学生讨论。学生讨论后明确:作者之所以在此写楠木,其实是把楠木和白杨 树对比,再次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与顽固派的观点形成对比,表明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 歌颂抗日军民,斥责“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国民党反动派,呼应篇首。 五、学生速读全文 1.思考:这篇文章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 这篇文章运用的是象征手法。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与之相 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 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 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 一般适用于抒情作品。白杨树的挺拔、向上然而又极其平凡的特点,与作家心目中党领导下 的抗日军民的形象在本文中得到完美和谐的统一。 作者把歌颂党、 歌颂抗日军民这样鲜明的 政治观点和炽烈的情感全部倾注在白杨树上。 2.总结全文,了解本文的写作线索。 明确:本文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第1、4、6、8段分别对白杨树的“不平 凡”尽情歌颂,句式结构相似,意义步步深入。“不平凡”三个字反复出现,强烈抒发了作 者的思想感情,而且使文章不平凡的“景”,不平凡的“形”,不平凡的“神”三者完美结 合,白杨树的形象栩栩如生地挺立在我们面前。

赤峰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chifeng.offcn.com

微博:@赤峰中公教育

微信:nmoffcn


相关内容

  • 苏教版初二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一. 单元学习目标 1.感受和体悟作者在咏物中所抒发的情怀,并在品读中陶冶情操. 2.理解课文所写事物外在特点与内在特点的关系,以及物与情的关系. 3.学习课文根据文章立意需要,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养成带着感情观察事物,并在观察中把握事物特点的习惯. 4.在诵读中提高品味 ...

  • 1.[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 <白杨礼赞>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文章写作背景: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生词. 2.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品味文章准确.凝练.变化多姿的语言. 3.感悟作者对广大抗日军民的崇敬与赞美之情,发扬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精神. 第十七课时: 一.导入新课: <白杨礼赞>是一篇 ...

  • 白杨礼赞教学案1.2
  •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二)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找出富有感情的语句,体味其中蕴涵的情感,赏析关键语句. (三)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以及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播放西北高原上白杨树的资料片,让学生对白杨树 ...

  •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 固镇三中集体备课专用稿纸 主备人:王敏捷 2013.2.17 时间 课题 地点 初二办公室 2. 白杨礼赞> 课时 < 第 2 (总第 课时 课时) 召集人 科任教师 授课时间 孟凡强 知识与能力:1.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理解象征的艺术手法. 教学 目标 2.梳理线索,分析结构:掌握排比和 ...

  • 2016届毕业班九年级语文(北师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 九年级语文(北师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5.白 杨 礼 赞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无边无垠,坦荡如砥,恹恹欲睡,纵横决荡,直挺秀颀"等常用词语. 2.感受中华儿女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3.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4.理解本文的抒情线索,学习文章状物 ...

  • 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五课白杨礼赞
  • 第三单元 第五课 课题: 主备人:李君红 审核人: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准确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的基础上说出白杨树的外在美和内在美.(重点) 2.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感悟中华民族朴质坚强的性格. (难点) 3.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找出富有感情的语句,体味其中蕴涵的情感. 二.教学流 ...

  • 白杨礼赞(第二课时)初二
  • 二.白杨礼赞(第二课时) 主备人:寇恒香 授课人:王志明 授课班级及时间:初二(7.8)2010.3.1 茅盾 教学目标: 1. 把握排比句和反问句,并能熟读成诵. 2. 体味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难点: 掌握排比.反问连用句及该种句式的作用与仿写.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熟悉课文,了解写作背景 ...

  • [白杨]课时教学设计4
  • <白杨>课时教学设计 总的说明 一.对文章中心的把握<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文章含蓄凝炼,寓意深刻,作者借大戈壁上的白杨来赞美在新疆扎根落户的建设者,在朴素平淡的风景画中蕴含着浓郁的诗意.这"诗意"不是别的,是作者热情歌颂的不畏艰苦创业的精神,它 ...

  • 魏书生课堂教学艺术
  • 魏书生课堂教学艺术 2008年的3月7日,我们一行33人在辽宁省盘锦市武星宾馆凌晨5点就起了床,5点半吃早饭,6点钟出发,坐着中巴穿过辽河大桥,行使了将近40分钟,来到了盘锦市实验中学,兴致勃勃地听魏书生每天早上7点钟给学生上的语文课.为了使这盼望已久的时刻留下永久的记忆,我头天晚上,就充足了电.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