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天津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重点

教育学 绪论

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社会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苏格拉底产婆术(讽刺、定义、助问题的方法。——启发教学。

第一章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生物起源说 19世纪法国利托尔洛沛·西能他们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不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

心理起源说美国孟禄认为教育起源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

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

劳动为教育产生提供了什么?劳动供了现实条件。

【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教育性、终身性、革命性。

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战略目标“两基本一进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经济对教育的作用:经济发展水度;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机构和布局;通过对人才和知识的需求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设定;制约着学校的教育内容、方式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政治与教育的相互作用】:政权、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部分教育内容。教育在政治发展中的作用代政治民主化

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教育目的的确立、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教学方式的使用 【科技对教育的作用】:科学技术的教育的观念;变革着现代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内容体系(增设反应新科技发展的新课程,变革原有课程内容体系,调整课程结构);变革着现代教育手段、方式和方法;科学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科学化,个性化,自主化和民主化提供了平台(科学技术促进了教育的科学化,信息技术的智能化,信息技术实现了人机互动模式,信息技术将促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 如何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高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对教育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战略地位的认识;把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作为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第一要务;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加快教育发展;进一步动员社会资源,建立多元教育投资体制;建立和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搭理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特征(1)人身变化的过程,具有顺序性特征。教育要循环这种顺序想要循序渐进,不要拔苗助长,陵节而施(2)人发展的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任务,不能“一刀切”(3)人发展的不平衡性人的不同素质都有其发展的关键期内对施加教育影响,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关键期的教育往往事倍功半(4)人发展的互补性要善于发现人的长处优势,长善救失,激发他们的自我发展的信心和积极性,通过精神的力量达到身心的协调发展(5)人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根据人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要因材施教,有的放失的选择适宜,有效的教育途径,是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观:内发伦:孟子,弗洛伊德外铄伦:洛克,荀子华生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与可能性;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进程;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遗传素质作用的性质:为人的发展提供的是可能性,而不是现实性;随着环境和人类的实践活动的改变而改变

社会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①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②环境为人的

3发展提供对象、手段、资源、机遇○

人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

【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性、计划性、组织性、系统性。学校教育有专业教师来施教。基础教育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年龄阶段的教育⑵学校教育对人身心发展起促进作用1加速人的发展 2提升人的价值3发掘人的潜力 4健全人的个性

教育发挥主导和促进作用的条件⑴ 只有遵循人的发展规律,教育才能促进人的发展⑵只有正确处理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育才能产生积极的成效。⑶要正确处理好教育与遗传素质、环境因素的关系,发挥他们各自的作用

第四章 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

学科教学目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望收到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社会本位论: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教育是国家的事业,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指标。代表:柏拉图、涂尔干

个人本位论:从个体本能需要出发,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进个人自我实现。代表人物卢梭、罗杰斯。

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点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要求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根本途径

【人的全面发展说基本内容(马克思)】(1)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3)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制度条件(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1994)】(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3)素质教育要以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4)素质教育贯穿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于教育的各个方面

第五章 教育制度与法规

【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

【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学制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是国民教育制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

义务教育概念:所谓义务,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并依靠国家强制力来保证的,所有公民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而义务教育,是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起源于德国。 终身教育的主要观点:指人们在一养。本质特征:意思贯穿人生始终的一种教育形态,基友时间的延展性,二是包容了所有现存的教育形态在内的教育过程,它并非单一或纯粹的教育形态,更多的是一种教育理论和教育观念。意义,影响:解;促进了教育社会化和整个社会学习化;加强学校与社区、职业界的合作;由重视人的“受教育权”转向重视人的“学习权”,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

依法执教:教师要依法执教,要做具有较强的法律信念;具有自觉的法律意志。定义:依法执教就是要求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凡是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都严格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无明确法律法规规定的,则在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教师的法定职权(职责)范围内进行工作。

【教师的法定含义】教师是“履行“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

者和接班人,提高国民素质的使命。 教师的权利:① 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② 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③ 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成长发展的权利④ 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⑤ 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⑥ 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教师资格制度】:是指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认定和许可制度,是由国家规定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应该具备的特定条件和取得教师资格的法定程序。

第六章 教师

【教师职业的专业性】(1)专业功能与专业伦理:教师是为社会服务的,是培养人的事业(2)专业知识和技能:从事教育工作需要许多专业知识技能,这也是作为专业训练的基础。(3)专业训练和资格:一个人要经过长期的专业训练来掌握专业知识技能,这种训练通常通过接受高等教育或师范教育来进行。(4)专业自主:教师对自己专业范围内的事情有自主权,能够负责处理。(5)专业组织或专业团体:专业组织指行业协会。(6)专业地位:教师的专业地位指教师在社会各行业间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政治待遇高低。

【教师劳动的特点(辨析:教师的劳动是一种脑力劳动。正确,这种劳动与生产劳动,其他职业的脑力劳动有所不同。其本质特点是一种精神生产劳动。)性;劳动手段的主动性;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劳动空间的室内性;劳动成果的精神性。 【教师应扮演的角色】:诊断者、指导者、评价者、管理者、研究者、

(1)教础知识②良好的人品③良好的人际交往技能④健康的身心和一定的兴趣爱好(2)教师的学科专业修养①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②掌握该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和相关知识③学科发展的历史及趋势④学科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3)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①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②先进的教育理念③较高的教育专业能力(4)教师职业道德素养①教师职业道德的定义: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过程中,用于调整教师与社会、教师与教育事业、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教师与自身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涵: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③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立足实践,面对现实;持续提升,崇尚先进;自我反思,自主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教育教教师根据专业发展目标和规划,通过专业发展的活动和途径,提高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水平,更新教育观点,从一个成长近段不断进入更高成长阶段的过程

学生的特点:发展性;差异性;主动性;独立性。

师生关系是指师生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进行的教育活动,是形成师生关系的基础。师生关系是社会关系的特殊形式,有特定的对象和交往内容。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

第七章 课程

课程的定义: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狭义上来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总和。

学科课程:又称分科课程,就是分别从各门学科中学则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的安排它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 【学校课程】:是指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对学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又称校本课程。

课程计划的定义:是指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也叫课程方案。学科课程标准的定义: 【学科课程标准】又称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某门课程的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发展的一般趋势:①选择化和4管理上的多极化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1改变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2改变 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的课程,并设置综合课程、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接受信息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合作能力。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的现状,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功能。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

第八章 教学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是教育学的统一活动,而不单是教师的活动。教学过冬的进行是有明确的目的、系统的内容和严格的组织的。教学和智育的关系是教育的途径和内容之间的关系。 【教学的任务】⑴ 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⑵ 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和创造力⑶ 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健康⑷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高尚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过程的特点; ⑴教学过程是一发展性。⑵教学过程以认知过程为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⑴激发学习心) ⑷巩固知识 ⑸运用知识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以间接经验为主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学习间接经验获得直接经验相结合、坚持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是教学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质量的检查者,首先是因为教师受过专门训练,其次,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思想、行为尚不成熟,缺乏生活经验。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首先,学生是有主动性、积极性的人。其次,教师教是外因,学生学是内因、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想统一)、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是互相促进相互影响的,知识和智力是有区别的,要使知识的掌握真正促进智力的发展是有条件的,贯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即教学的教育性规律)(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和发展又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坚持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教学的主要原则及其运用】(1)直观性原则定义: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运用多种直观手段,利用学生的多种感观进行感知1要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手段、直观教具分为;实物模象.语言直观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相结合起来3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⑵启发性原则;定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突出重点.深入讲解,同时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的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基本要求;1教师的讲授应“少而精”,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生)3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会思考

⑶巩固性原则:定义: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牢固、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贯彻此原则的基本要求:潜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2抓好学生的复习环节和运用环节3教学生复习和记忆的方法

⑷因材施教原则:定义: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贯彻此原则的要求:1了解学生的实际和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⑸循序渐进原则:定义: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⑹理论联合实际原则:定义: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联系实际来理解和掌握知识,真正学懂,并且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1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2在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3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备课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

【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目标准确,内容正确,方法灵活,语言艺术,学生主动,学生思维活跃

【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成。班级授课制的意义:(1)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经济有效的大面积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3)有利于严格管理教学,使教学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和一整套工作方式。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主要根据下面几点考虑:1教学任务和目标2教学内容3学生年龄特征和实际情况

.常用的教学方式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自学指导法)

讲授法:教师利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对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

基本要求:第一:讲授的内容要有系统性、科学性、思想性,突出重点讲清难点;第二:讲授的方式方法,要有启发性,不是简单的灌输;第三:讲授的语言要生动、通俗、形象要清晰、准确、精练,有条理,语速适当

优点:①可以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②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有利于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

演示法:教师把实物、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通过示范性实验、或采用现代化手段,指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一种方法

基本要求:①演示前,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弄清演示的目的,选好演示的教具,明确演示的关键,做好演示的准备;

②演示时,要结合讲授进行③演示后要引导学生正确分析观察到的结论以及各种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对比、归纳、综合得出正确结论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练习法的要求:第一,要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第二,练习的题目一定要注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三,教师要给学生练习的方法,注意练习的时间、分量等;第四,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要及时检查。 ⑷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美国布鲁纳“发现法” 发现法的3个环节 ① 引起学生兴趣,形成探究动机 ② 分析、比较提出探究动机 ③ 从事操作、验证假设 基本要求: ① 教师要设计适当,并为学生提

供必要的资料和学习条件 ② 教师对学生的不断提问要在

思路上给予引领,并耐心等待 ③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结

论,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23、教学手段是教师对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 24、现代教学手段的作用 ⑴ 教材建设的突破

⑵ 教学组织形式的突破 ⑶ 师生关系的突破

⑷ 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⑸ 扩大了教学规模

第九章 德育

德育的定义: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要求和受教育者的个体需要及品德形成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

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主动的内化与外化,促进其养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德育的组成部分包括四个基本方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德育的重要意义:(1)德育是进行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2)德育在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中其主导作用,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条件(3)德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 德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2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3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品德心理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㈠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的过程㈡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㈢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㈣ 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和反复的过程 德育原则:1方向性原则2知行统一生相结合的原则4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5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的原则 .【德育的途径】:㈠ 教学㈡ 社会实践活动㈢ 课外活动㈣ 团队活动与集会活动㈤ 班主任工作㈥ 志愿者活动

【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㈠ 说服教育(基本方法)㈡ 榜样示范㈢ 指导实践㈣ 陶冶教育 ㈤ 品德评价(1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正确的态度2要公正合理,实事求是,坚持标准3要充分发扬民主,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活动4把奖惩和教育结合起来,坚持育人为目的,不为了奖惩而奖惩。)

班级的教育意义:(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社会性,以及良好的思想道德(2)有利于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相互帮助,相互合作,提高效率,培养社会交往能力(3)可以满足学生的尊重需要、情感需要、交往需要。(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能力。

【班集体形成的条件】:1.确定班级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规则和秩序4.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5.培养集体舆论和班风

班级非正式群体的功能:1.满足学生独立与发展3.促进学生的社会化4.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

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管理对策:1.在思想认识上要正视非正式群体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必要性2.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创造表现自我的良好机会,满足非正式群体的需求3.注意发挥和引导好非正式群体中核心人物的作用4.正确认识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针对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群体,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5.加强正式群体的建设,减少非正式群体不良因素的侵蚀

班主任定义:班主任是全面负责一作的教师。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实施教育教学计划的得力助手,不仅是联系各科教师与团队组织的纽带,而是起着沟通学校、社会和家庭的桥梁作用。 班主任的任务和职能:1.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2.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3.指导学生课余生活,关心身体健康4.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和其他社会活动5.指导班委会、少先队和共青团工作6.做好家长工作,争取社会有关方面的配合7.评定学生操行

班主任的工作内容和方法:1了解和研究学生2设立班级目标3转化后进生(1要正确对待学生2要弄清情况,分析原因,了解症状,对症下药3努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4要抓反复,反复抓)

班级管理定义: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对班级中的人、财务、时间、信息等资源进行组织管理,以实现班级目标的过程

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1平行性原则结合的的原则4目标原则

中小学校本研究是指以中小学教职的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并且将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教育教学而进行的研究。

教育学 绪论

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社会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苏格拉底产婆术(讽刺、定义、助问题的方法。——启发教学。

第一章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生物起源说 19世纪法国利托尔洛沛·西能他们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不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

心理起源说美国孟禄认为教育起源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

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

劳动为教育产生提供了什么?劳动供了现实条件。

【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教育性、终身性、革命性。

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战略目标“两基本一进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经济对教育的作用:经济发展水度;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机构和布局;通过对人才和知识的需求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设定;制约着学校的教育内容、方式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政治与教育的相互作用】:政权、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部分教育内容。教育在政治发展中的作用代政治民主化

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教育目的的确立、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教学方式的使用 【科技对教育的作用】:科学技术的教育的观念;变革着现代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内容体系(增设反应新科技发展的新课程,变革原有课程内容体系,调整课程结构);变革着现代教育手段、方式和方法;科学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科学化,个性化,自主化和民主化提供了平台(科学技术促进了教育的科学化,信息技术的智能化,信息技术实现了人机互动模式,信息技术将促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 如何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高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对教育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战略地位的认识;把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作为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第一要务;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加快教育发展;进一步动员社会资源,建立多元教育投资体制;建立和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搭理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特征(1)人身变化的过程,具有顺序性特征。教育要循环这种顺序想要循序渐进,不要拔苗助长,陵节而施(2)人发展的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任务,不能“一刀切”(3)人发展的不平衡性人的不同素质都有其发展的关键期内对施加教育影响,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关键期的教育往往事倍功半(4)人发展的互补性要善于发现人的长处优势,长善救失,激发他们的自我发展的信心和积极性,通过精神的力量达到身心的协调发展(5)人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根据人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要因材施教,有的放失的选择适宜,有效的教育途径,是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观:内发伦:孟子,弗洛伊德外铄伦:洛克,荀子华生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与可能性;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进程;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遗传素质作用的性质:为人的发展提供的是可能性,而不是现实性;随着环境和人类的实践活动的改变而改变

社会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①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②环境为人的

3发展提供对象、手段、资源、机遇○

人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

【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性、计划性、组织性、系统性。学校教育有专业教师来施教。基础教育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年龄阶段的教育⑵学校教育对人身心发展起促进作用1加速人的发展 2提升人的价值3发掘人的潜力 4健全人的个性

教育发挥主导和促进作用的条件⑴ 只有遵循人的发展规律,教育才能促进人的发展⑵只有正确处理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育才能产生积极的成效。⑶要正确处理好教育与遗传素质、环境因素的关系,发挥他们各自的作用

第四章 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

学科教学目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望收到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社会本位论: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教育是国家的事业,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指标。代表:柏拉图、涂尔干

个人本位论:从个体本能需要出发,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进个人自我实现。代表人物卢梭、罗杰斯。

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点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要求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根本途径

【人的全面发展说基本内容(马克思)】(1)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3)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制度条件(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1994)】(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3)素质教育要以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4)素质教育贯穿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于教育的各个方面

第五章 教育制度与法规

【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

【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学制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是国民教育制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

义务教育概念:所谓义务,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并依靠国家强制力来保证的,所有公民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而义务教育,是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起源于德国。 终身教育的主要观点:指人们在一养。本质特征:意思贯穿人生始终的一种教育形态,基友时间的延展性,二是包容了所有现存的教育形态在内的教育过程,它并非单一或纯粹的教育形态,更多的是一种教育理论和教育观念。意义,影响:解;促进了教育社会化和整个社会学习化;加强学校与社区、职业界的合作;由重视人的“受教育权”转向重视人的“学习权”,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

依法执教:教师要依法执教,要做具有较强的法律信念;具有自觉的法律意志。定义:依法执教就是要求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凡是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都严格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无明确法律法规规定的,则在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教师的法定职权(职责)范围内进行工作。

【教师的法定含义】教师是“履行“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

者和接班人,提高国民素质的使命。 教师的权利:① 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② 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③ 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成长发展的权利④ 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⑤ 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⑥ 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教师资格制度】:是指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认定和许可制度,是由国家规定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应该具备的特定条件和取得教师资格的法定程序。

第六章 教师

【教师职业的专业性】(1)专业功能与专业伦理:教师是为社会服务的,是培养人的事业(2)专业知识和技能:从事教育工作需要许多专业知识技能,这也是作为专业训练的基础。(3)专业训练和资格:一个人要经过长期的专业训练来掌握专业知识技能,这种训练通常通过接受高等教育或师范教育来进行。(4)专业自主:教师对自己专业范围内的事情有自主权,能够负责处理。(5)专业组织或专业团体:专业组织指行业协会。(6)专业地位:教师的专业地位指教师在社会各行业间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政治待遇高低。

【教师劳动的特点(辨析:教师的劳动是一种脑力劳动。正确,这种劳动与生产劳动,其他职业的脑力劳动有所不同。其本质特点是一种精神生产劳动。)性;劳动手段的主动性;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劳动空间的室内性;劳动成果的精神性。 【教师应扮演的角色】:诊断者、指导者、评价者、管理者、研究者、

(1)教础知识②良好的人品③良好的人际交往技能④健康的身心和一定的兴趣爱好(2)教师的学科专业修养①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②掌握该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和相关知识③学科发展的历史及趋势④学科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3)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①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②先进的教育理念③较高的教育专业能力(4)教师职业道德素养①教师职业道德的定义: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过程中,用于调整教师与社会、教师与教育事业、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教师与自身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涵: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③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立足实践,面对现实;持续提升,崇尚先进;自我反思,自主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教育教教师根据专业发展目标和规划,通过专业发展的活动和途径,提高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水平,更新教育观点,从一个成长近段不断进入更高成长阶段的过程

学生的特点:发展性;差异性;主动性;独立性。

师生关系是指师生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进行的教育活动,是形成师生关系的基础。师生关系是社会关系的特殊形式,有特定的对象和交往内容。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

第七章 课程

课程的定义: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狭义上来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总和。

学科课程:又称分科课程,就是分别从各门学科中学则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的安排它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 【学校课程】:是指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对学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又称校本课程。

课程计划的定义:是指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也叫课程方案。学科课程标准的定义: 【学科课程标准】又称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某门课程的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发展的一般趋势:①选择化和4管理上的多极化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1改变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2改变 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的课程,并设置综合课程、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接受信息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合作能力。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的现状,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功能。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

第八章 教学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是教育学的统一活动,而不单是教师的活动。教学过冬的进行是有明确的目的、系统的内容和严格的组织的。教学和智育的关系是教育的途径和内容之间的关系。 【教学的任务】⑴ 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⑵ 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和创造力⑶ 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健康⑷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高尚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过程的特点; ⑴教学过程是一发展性。⑵教学过程以认知过程为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⑴激发学习心) ⑷巩固知识 ⑸运用知识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以间接经验为主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学习间接经验获得直接经验相结合、坚持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是教学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质量的检查者,首先是因为教师受过专门训练,其次,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思想、行为尚不成熟,缺乏生活经验。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首先,学生是有主动性、积极性的人。其次,教师教是外因,学生学是内因、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想统一)、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是互相促进相互影响的,知识和智力是有区别的,要使知识的掌握真正促进智力的发展是有条件的,贯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即教学的教育性规律)(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和发展又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坚持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教学的主要原则及其运用】(1)直观性原则定义: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运用多种直观手段,利用学生的多种感观进行感知1要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手段、直观教具分为;实物模象.语言直观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相结合起来3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⑵启发性原则;定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突出重点.深入讲解,同时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的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基本要求;1教师的讲授应“少而精”,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生)3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会思考

⑶巩固性原则:定义: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牢固、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贯彻此原则的基本要求:潜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2抓好学生的复习环节和运用环节3教学生复习和记忆的方法

⑷因材施教原则:定义: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贯彻此原则的要求:1了解学生的实际和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⑸循序渐进原则:定义: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⑹理论联合实际原则:定义: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联系实际来理解和掌握知识,真正学懂,并且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1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2在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3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备课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

【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目标准确,内容正确,方法灵活,语言艺术,学生主动,学生思维活跃

【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成。班级授课制的意义:(1)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经济有效的大面积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3)有利于严格管理教学,使教学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和一整套工作方式。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主要根据下面几点考虑:1教学任务和目标2教学内容3学生年龄特征和实际情况

.常用的教学方式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自学指导法)

讲授法:教师利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对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

基本要求:第一:讲授的内容要有系统性、科学性、思想性,突出重点讲清难点;第二:讲授的方式方法,要有启发性,不是简单的灌输;第三:讲授的语言要生动、通俗、形象要清晰、准确、精练,有条理,语速适当

优点:①可以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②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有利于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

演示法:教师把实物、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通过示范性实验、或采用现代化手段,指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一种方法

基本要求:①演示前,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弄清演示的目的,选好演示的教具,明确演示的关键,做好演示的准备;

②演示时,要结合讲授进行③演示后要引导学生正确分析观察到的结论以及各种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对比、归纳、综合得出正确结论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练习法的要求:第一,要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第二,练习的题目一定要注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三,教师要给学生练习的方法,注意练习的时间、分量等;第四,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要及时检查。 ⑷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美国布鲁纳“发现法” 发现法的3个环节 ① 引起学生兴趣,形成探究动机 ② 分析、比较提出探究动机 ③ 从事操作、验证假设 基本要求: ① 教师要设计适当,并为学生提

供必要的资料和学习条件 ② 教师对学生的不断提问要在

思路上给予引领,并耐心等待 ③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结

论,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23、教学手段是教师对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 24、现代教学手段的作用 ⑴ 教材建设的突破

⑵ 教学组织形式的突破 ⑶ 师生关系的突破

⑷ 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⑸ 扩大了教学规模

第九章 德育

德育的定义: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要求和受教育者的个体需要及品德形成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

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主动的内化与外化,促进其养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德育的组成部分包括四个基本方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德育的重要意义:(1)德育是进行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2)德育在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中其主导作用,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条件(3)德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 德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2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3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品德心理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㈠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的过程㈡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㈢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㈣ 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和反复的过程 德育原则:1方向性原则2知行统一生相结合的原则4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5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的原则 .【德育的途径】:㈠ 教学㈡ 社会实践活动㈢ 课外活动㈣ 团队活动与集会活动㈤ 班主任工作㈥ 志愿者活动

【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㈠ 说服教育(基本方法)㈡ 榜样示范㈢ 指导实践㈣ 陶冶教育 ㈤ 品德评价(1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正确的态度2要公正合理,实事求是,坚持标准3要充分发扬民主,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活动4把奖惩和教育结合起来,坚持育人为目的,不为了奖惩而奖惩。)

班级的教育意义:(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社会性,以及良好的思想道德(2)有利于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相互帮助,相互合作,提高效率,培养社会交往能力(3)可以满足学生的尊重需要、情感需要、交往需要。(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能力。

【班集体形成的条件】:1.确定班级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规则和秩序4.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5.培养集体舆论和班风

班级非正式群体的功能:1.满足学生独立与发展3.促进学生的社会化4.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

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管理对策:1.在思想认识上要正视非正式群体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必要性2.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创造表现自我的良好机会,满足非正式群体的需求3.注意发挥和引导好非正式群体中核心人物的作用4.正确认识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针对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群体,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5.加强正式群体的建设,减少非正式群体不良因素的侵蚀

班主任定义:班主任是全面负责一作的教师。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实施教育教学计划的得力助手,不仅是联系各科教师与团队组织的纽带,而是起着沟通学校、社会和家庭的桥梁作用。 班主任的任务和职能:1.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2.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3.指导学生课余生活,关心身体健康4.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和其他社会活动5.指导班委会、少先队和共青团工作6.做好家长工作,争取社会有关方面的配合7.评定学生操行

班主任的工作内容和方法:1了解和研究学生2设立班级目标3转化后进生(1要正确对待学生2要弄清情况,分析原因,了解症状,对症下药3努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4要抓反复,反复抓)

班级管理定义: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对班级中的人、财务、时间、信息等资源进行组织管理,以实现班级目标的过程

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1平行性原则结合的的原则4目标原则

中小学校本研究是指以中小学教职的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并且将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教育教学而进行的研究。


相关内容

  • 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艺术类招生简章
  • 一.学校简介 学校名称:天津师范大学 办学类型: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办学层次: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高职教育 学校代码:10065 天津师范大学系市属重点院校,着力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学校现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13个天津市重点学科,4个天津市 ...

  • 天津教育网:2014年天津教师资格证报名
  • 天津教育网:2014年天津教师资格证报名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 | 教师招聘最新公告 一.认定教师资格种类及人员范围 (一)认定教师资格种类. 2014年天津市面向社会认定的教师资格种类是:幼儿园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初级中学教师资格.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 ...

  • 2014天津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园大班语言说课稿小猫生病了
  • 2014天津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园大班语言说课稿:小猫生病了 教师招聘考试: 大班语言活动:<小猫生病了>说课稿 一, 设计意图 生病,每个孩子都经历过,孩子们对此有切身的感受.生病时的所感所想是孩子们所熟悉的,但同时又是因人而异,各不相同的.生病,又是孩子们所害怕的事.他们害怕吃药,打针, ...

  • 2014天津教师招聘简章(武清区招聘313名中小学教师)
  • 2014天津教师招聘简章(武清区招聘313名中小学教师) 武清区2014教师招聘报名登记表下载: http://www.5haoxue.net/jiaoshi/zhaopin/kszx/zuixin/2013/1022/35957_2.html 天津教师招聘复习指导: http://www.5hao ...

  • 天津理工大学2014年公开招聘方案
  • 天津理工大学2014年公开招聘方案 为满足学校发展需要,根据<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和<天津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实施办法(试行)>,经研究决定,现面向全国公开招聘工作人员149名,其中,教师和实验技术岗位人员118名,其他专业技术岗位人员31名.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

  • 2014年教资考试教育学公共基础知识案例分析题一
  • 2014年教资考试教育学公共基础知识案例分析题一 中公天津教师考试网提供丰富的天津教师招聘.天津教师资格证考试信息,以及天津教师考试笔试培训.面试辅导.最新天津教师考试讲座等,是天津教师招聘考试第一门户网站! [案例1]在一次小学语文课上,陈老师正和同学们尽情地"畅游"在< ...

  • 南开大学2014招收在职攻读法律硕士简章
  • 南开大学法学院2014年 招收在职人员攻读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简章 南开大学法学院恢复重建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1980年开始招生.现有教职工73人,专任教师56人,教授20人,副教授 22 人,讲师 14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3人,占教师总数的94.8%,其中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

  • 2014天津教师资格面试说课中学物理说课稿:[声的利用]
  • 2014天津教师资格面试说课中学物理说课稿:<声的利用> 教师资格考试: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知识的应用. 2.通过学习课本内容,观察有关的实验.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利用方面的知识. 3.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二 ...

  • 2014天津教师资格考试普通话考试说话范文:普通话的体会
  • 2014天津教师资格考试普通话考试说话范 文:普通话的体会 我们训练普通话差不多也有半个月了,这段时间我真的学到了许多真正的知识.读了十几年的书,语文成绩一直很好,所以我认为我的普通话还是不错的,但通过几天的课程,我发现我自己的普通话存在很大的问题,在读书的时候都没有注意到,因此我决定要加倍努力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