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与社会公德

大学生与社会公德

摘要:文章开头解释何为社会公德,介绍当前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现状以及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然后通过解释一些做法的重要性来号召大学生如何去提高社会公德。

关键词: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公民道德 社会主义荣辱观 人生观 公共生活

社会公德是指存在于社会群体中间的道德,是生活与社会中的人们为了我们群体的利益而约定俗成的我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规范,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对于大学生来说遵守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是义务也是责任。在现代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们的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公德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作为道德力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公德与经济交融为一体,成为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源泉。大学生这样一群人,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人才,其社会公德就得到的必要的重视。 总的来看,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大多数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他们热爱祖国,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热心公益活动,乐于助人,能够在行为层面上很好地践行社会公德,这是当代大学生的主流。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

的社会公德意识淡薄,甚至漠视社会公德,只讲个人享乐,无视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社会公德缺失。比如校园里经常出现一些不文明不道德的现象,像随地吐痰、口出脏话、破坏公物、自习室占座却不用、校园当众求爱破坏公共秩序、食堂浪费粮食、书桌乱刻乱画等现象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给老幼病残让座的光荣传统也早已被一部分人抛至脑后。不重视社会公德的家庭教育、应试教育、社会不良风气、现代网络以及没有完善的社会公德制度,都对部分大学生社会公德低下的现象产生了影响。

那么,如何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

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道德资源十分丰厚。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绝,不断发展壮大优良道德传统起来很大作用,大学生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放矜,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开展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大力倡导和积极实践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提倡社会主义以集体主义。

公民道德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应当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大力倡导公民道德规范,对我国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评价标准,对于大学生成才成长和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具有重要的规范、激励和指导作用,所以大学生要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牢记要“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增强道德荣誉感和道德判断力,强化道德自律意识,坚定道德意志和信念。对于立志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大学生中的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来说,应当自觉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 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大学生要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创造有价值的人生,要在中国共产党的的影响下,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切实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以人民利益为重,不为狭隘私心所扰。 大学生要坚决反对极端个人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是个人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突出强调以个人为中心,否认社会和他人的价值,甚至不惜采用损人利己的方式来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极端个人主义在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表现为极端利己主义和狭隘功利主义。大学自习室众多座位被占却无人坐,想要找座的人看着空座却不能坐,校园内当众求爱惹众人围观,严重影响了校园内的公共秩序,七旬癌症老人乘公交车苦求“赐座”无人理,都体现出当代大学生

这种以个人为中心的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

人生的内容是由复杂多样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构成的,个人与社会不可分离。我们要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个人的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大学生的自我价值,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对于大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养成助人为乐的美德和习惯,将是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关爱他人,在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中获得人生的快乐,如果我们都这样做了,就不会发生七旬癌症老人无人让座的情况。

公共生活是最普遍、最基本的社会生活,当今世界,其活动内容具有公开性,交往对象具有复杂性,公共生活的领域也更为广阔,公共生活的重要性更加凸出。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在公共生活中,由于个人的行为会影响他人的生活,所以需要有法律来约束个人行为。法律能引导人们自觉守法,自

觉维护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而且通过制裁破坏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强制人们遵守社会生活准则。北京在15年6月起室内全面禁烟 ,取消火车站机场吸烟室,维护了公共秩序、保障了公共安全和公共环境。大学生要自觉遵守公共生活中的法律法规,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大学时期是人生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们是国家的优秀青年、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振兴中华的主力军,我们承载着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加强我们的社会公德,做一个知荣辱、讲道德的人,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大学生与社会公德

摘要:文章开头解释何为社会公德,介绍当前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现状以及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然后通过解释一些做法的重要性来号召大学生如何去提高社会公德。

关键词: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公民道德 社会主义荣辱观 人生观 公共生活

社会公德是指存在于社会群体中间的道德,是生活与社会中的人们为了我们群体的利益而约定俗成的我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规范,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对于大学生来说遵守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是义务也是责任。在现代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们的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公德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作为道德力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公德与经济交融为一体,成为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源泉。大学生这样一群人,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人才,其社会公德就得到的必要的重视。 总的来看,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大多数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他们热爱祖国,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热心公益活动,乐于助人,能够在行为层面上很好地践行社会公德,这是当代大学生的主流。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

的社会公德意识淡薄,甚至漠视社会公德,只讲个人享乐,无视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社会公德缺失。比如校园里经常出现一些不文明不道德的现象,像随地吐痰、口出脏话、破坏公物、自习室占座却不用、校园当众求爱破坏公共秩序、食堂浪费粮食、书桌乱刻乱画等现象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给老幼病残让座的光荣传统也早已被一部分人抛至脑后。不重视社会公德的家庭教育、应试教育、社会不良风气、现代网络以及没有完善的社会公德制度,都对部分大学生社会公德低下的现象产生了影响。

那么,如何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

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道德资源十分丰厚。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绝,不断发展壮大优良道德传统起来很大作用,大学生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放矜,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开展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大力倡导和积极实践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提倡社会主义以集体主义。

公民道德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应当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大力倡导公民道德规范,对我国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评价标准,对于大学生成才成长和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具有重要的规范、激励和指导作用,所以大学生要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牢记要“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增强道德荣誉感和道德判断力,强化道德自律意识,坚定道德意志和信念。对于立志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大学生中的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来说,应当自觉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 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大学生要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创造有价值的人生,要在中国共产党的的影响下,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切实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以人民利益为重,不为狭隘私心所扰。 大学生要坚决反对极端个人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是个人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突出强调以个人为中心,否认社会和他人的价值,甚至不惜采用损人利己的方式来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极端个人主义在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表现为极端利己主义和狭隘功利主义。大学自习室众多座位被占却无人坐,想要找座的人看着空座却不能坐,校园内当众求爱惹众人围观,严重影响了校园内的公共秩序,七旬癌症老人乘公交车苦求“赐座”无人理,都体现出当代大学生

这种以个人为中心的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

人生的内容是由复杂多样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构成的,个人与社会不可分离。我们要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个人的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大学生的自我价值,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对于大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养成助人为乐的美德和习惯,将是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关爱他人,在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中获得人生的快乐,如果我们都这样做了,就不会发生七旬癌症老人无人让座的情况。

公共生活是最普遍、最基本的社会生活,当今世界,其活动内容具有公开性,交往对象具有复杂性,公共生活的领域也更为广阔,公共生活的重要性更加凸出。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在公共生活中,由于个人的行为会影响他人的生活,所以需要有法律来约束个人行为。法律能引导人们自觉守法,自

觉维护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而且通过制裁破坏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强制人们遵守社会生活准则。北京在15年6月起室内全面禁烟 ,取消火车站机场吸烟室,维护了公共秩序、保障了公共安全和公共环境。大学生要自觉遵守公共生活中的法律法规,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大学时期是人生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们是国家的优秀青年、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振兴中华的主力军,我们承载着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加强我们的社会公德,做一个知荣辱、讲道德的人,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关内容

  • 思修论文"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与思考"
  • 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与思考 摘要: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准则.遵守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是每个大学生的义务.大学生已是社会的一个强大的群体.大学生的行为对社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现状却值得我们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现状.思 ...

  •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心的培养探析
  • [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整体推进,我们必须重视社会公德的培养问题,大学生是肩负推动社会发展使命的重要群体,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而当前大学生社会公德方面存在诸多缺陷,因而,加强大学生的公德心的培养,寻找相应的对策研究,是今后高校人才培养 ...

  • 大学生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 大学生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摘要:当代大学生是传播社会公德意识和实践社会公德规范的重要力量.所以大学生应当在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中,对其了解社会.拓展实际工作能力,尤其是增强社会公德意识有极大的帮助.总而言之,大学生可以在生活中不断地体会到社会公德规范,然后在生活中把这些符合公德规范的言行举止 ...

  • 培养学生的公德心刻不容缓
  • 培养学生的公德心刻不容缓 看过一本书叫<激荡三十年>,讲的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商界.企业界所经历的种种变化.书中有这样一个观点,改革开放以来,商业化的发展之迅速前所未有,然而相应的社会体制并没能完全跟上其步伐,以致出现了许多问题.由此,我想到,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环境发展下,与经济发展的 ...

  • 思修作业大学生社会公德报告
  • <思想道德修养与 法律基础> 大学生社会公德意 识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我们认为,目前,大学生公德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希望得到学校和社会的重视,以丰富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积极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就是为了能够更清楚地了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状况,能够清楚地 ...

  • 把社会公德教育作为德育的基础 德育论文
  • 工程社会公德是指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积累起来的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简单的.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它的使命是保护人们的公共生活,防止影响和威协人们公共生活的现象发生.遵守社会公德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应尽的义务.学校以育人为根本目的就应当把社会公德教育作为德育的基础工程,常抓不懈. 对广 ...

  • 联系实际谈谈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诚信品质
  • 联系实际谈谈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诚信品质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公民道德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又是对当代中国道德建设实践的正确反映.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要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为基本要求,增强全社会的诚实守信意识. 就个人而言,诚实守信是高尚的人格 ...

  • 中国社会公德的现状与问题
  • 论中国社会公德的现状和问题 摘要:所谓社会公德,即社会公共道德.它是中华民族以儒家思想为根基传承数千年的优秀文化所形成的基本道德体系,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社会道德 ...

  • 社会公德演讲稿
  • 社会公德演讲稿 [篇一]:立公心,树公德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多少次的教育学习活动中号召大家向模范学习,其实在我看来,我身边的领导,身边的同事,就有很多是我学习的楷模,很多同志都有自己或轰轰烈烈.或可歌可泣.或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的事迹.我经常会被他们那种默默无闻.埋头苦干.无私奉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