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内容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纲要)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纲要)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10 年 10 月 18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十二五”时期(二 0 一一年至二 0 一五年),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是深化改革开放、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 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二、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三、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六、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八、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九、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十、加快改革攻坚步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一、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十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十二五”规划而奋斗 编辑本段规划进展 规划进展 综述 2008 年 11 月 6 日国家发改委召开了新闻通气会,规划司司长李守信介绍开展“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工作的有关考虑。 李守信主要从三方面作了介绍。 前期研究意义 启动“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在即。充分和扎实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搞好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即将 进入的“十二五”时期,中国仍将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因此,“十二五”规划将是中国 妥善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的五年规划,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 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科学制定并实施好“十二五”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提 高规划编制的透明度、民主参与度,广泛凝聚社会各界的智慧,对重大问题形成共识,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对“十 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进行公开选聘研究单位。 每个五年规划的编制工作一般都要经过前期研究、形成基本思路、研究提出规划框架和起草规划草案几个阶段。前期重大问题研 究是基础,是否能够做到充分和扎实,直接影响到基本思路的提出,影响到最后形成的规划的科学性、有效性和权威性。 内容要求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为了做好“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公开选聘研究单位工作,发展改革委在课题内容安排上作了改进。按照党的十七大的总体部署 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充分讨论和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包含 8 个领域 39 个题目的《十二五”规划 前期重大问题选题指南》,供大家申请课题时参考。《指南》选取的这些题目,重点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关于“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 研究,发展目标研究等;另一方面是关于需要推动解决的制约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城乡 发展等,研究重点是寻找破解这些问题路径、方向,提出具体可行的政策举措。项目单位在申报课题时,可以依据自己的研究优势, 直接用《研究指南》列出题目,也可以围绕《研究指南》确定的领域,自行确定研究题目,但是一定要围绕规划编制工作需要,突出 关系全局发展的问题, 突出战略发展的问题, 突出宏观性、 政策性方面的问题。 要能直接为提出“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思路、 起草“十二五”规划《纲要》服务,从国家中长期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把问题分析透彻,把解决思路梳理清楚,并提出针对性和实用性 强的政策措施。 工作安排 公开选聘工作的有关安排: 具体安排大家可以参考国家发展改革委《“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公告》或登陆发展改革委门户网站查询。目前,发展改革 委课题申请对象仅限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行业协会及国际组织,以及其他经审查符合条件的机构或组织,不面向个人。 请有意申请课题的单位,一定要在规定日期前报送课题申请书,以免错过评审。发展改革委将主要依据申请单位选题是否准确,针对 性如何;课题方案思路是否清晰,可操作性如何;研究方法是否科学,是否适合选题要求;以及研究单位的资质、研究人员的素质和 以往的研究成果等,来确定最终入选课题。为进一步将课题研究与规划编制工作结合起来,增强研究成果的针对性、实用性,发展改 革委将在研究期间,组织有关专家听取 2-3 次课题成果汇报,请各课题负责人能够带头做好研究工作,按要求进行汇报。希望各单位 能够继续本着为国家未来发展出谋划策的意愿出发,并撰写出有思想、有深度、有实际可操作性的研究报告,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 研究任务。 编辑本段规划特色 规划特色 综述 “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据悉已经开启,中国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杨伟民近日透露了“十二五”规划的 5 条思路,其中,结构调整为 首要目标,社会建设则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富民任务 须明确提出“富民”任务 做为统领未来 5 年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总体规划,我认为,“十二五”规划应明确提出“富民”的目标和任务。 中国每个五年计划或规划都有一个相对明确的主题。所谓主题,也就是未来 5 年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当然,问题最后能否解决 或解决的程度如何,取决于诸多因素,但在编制规划的时候,总有个相对集中的主题。具体到“十二五”规划,之所以应将“富民”做为一 个必须解决的问题而提出来,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首先,“十二五”规划是新中国 60 年后的一次再出发。中国刚刚隆重庆祝了 60 岁生日,进入下一个甲子,应该有一个新的发展思 路。其次,“十二五”规划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实行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而此次金融危机无论对世界还是对中国,都提出了一些新的 命题。 第三,经过 30 年的改革发展,目前中国人均 GDP 首次达到 3200 美元,按照国际标准,当人均 GDP 达到 3000 美元以上便开始 进入工业化中后期,这一时期的发展思路肯定与过去不同。 上述三点决定了“十二五”规划与此前的十一个规划有着本质的差别。这个差别就是,过去的十一个规划追求“国强”,“十二五”规划 则追求“民富”。这当然不是说,建国 60 年来特别是改革 30 年来百姓的生活没有提高,而是指相对于 GDP 的增长,作为整体的民众的 富裕程度没有 GDP 增长快。何况,按照联合国的贫困标准,中国至少还有一亿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下。 另外,从近几年的情况看,中国社会的很多问题都跟贫富差距和民众的普遍不富裕有着直接的关系。如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问 题、消费和内需不足的问题,乃至一些群体性事件,都有着贫富分化的影子。贫富分化甚至直接影响到中国社会的稳定。 所以,“十二五”规划政策的着力点应该转到把提高居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富裕人民群众作为全新思路和战略,围绕着如何“富 民”问题,制定行动路线图。而经过 30 年的发展,中国今天的经济实力也已经为解决“富民”问题提供了物质基础。 民乃国之本。对于“民富与国强”的关系,是先有民富而后才有国强,而不是相反。事实上,多少国家兴衰的历史也告诉人们,民富 虽然不必然等于国强,但民不富,国家必然不强;即使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强,也只能是外强中干。只有建立在普遍民富基础上的强大, 才是根本性的强大。 因此,中国政府需要更新观念,在政策上,把“富民”作为一个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这就有必要在编制“十二五”规 划时,制定一个长期的提高福利的战略规划,这个战略规划的目的,是为建立一个有竞争力和公平正义的福利国家打下基础。 “富民”虽然是一个经济问题,但经济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政治。事实上,改革以来贫富差距的形成和拉大本身就有政治因素在内。为 什么经济高速增长但人民的生活水平却得不到同步提升?症结就在于蛋糕的分配不合理。也就是说,经济发展成果的最大收益者不是 普通群众,而是政府及其与公权力有关联的利益群体,以及资本利益集团和垄断国企的经理层与员工等。而政府之所以能够抽走国民 收入的大头,并随心所欲地支配财富而不受监督,资本之所以能够压制众多的劳动力,原因又在于政府的权力过大。 中国传统上本就是一个大政府国家。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普通民众,心中都存在一个大政府观念。所以,要在政府权力过大的情 形下改变收入分配不合理状况,须将之作为一个政治问题来看待,否则,仅仅视之为一个经济问题,解决起来很难。 另一方面,尽管“富民”问题在未来 5 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内非常重要,但毕竟不是事物的全部,不能代替其他问题的解决。正如本 文开头所说,在官方看来,“十二五”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和区域结构等诸种结构构成的结构难题。结构问题在中 国来说不是一个新问题,但“十二五”规划还是把它列为必须优先解决的头等大事,这说明,结构问题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造成的危害不 能再延续下去。 现在的情况是,虽然高层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但要解决起来相当困难,否则,它也不会积累到今天这个程度。中国经济 结构的失衡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的不当干预造成的。众所周知,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是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该增长方式的特 点是,以追求 GDP 为主要目标,以扩大投资规模为主要任务,以重化工业项目和热衷批租土地为主要途径,以行政推动和行政干预为 主要手段。 在这样一种增长方式下,经济越是高速发展,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获利就越大。原因很简单,政府掌握着切蛋糕的刀,他当然会 把最大的一块留给自己。而利益一旦累积,要改变起来就非常难。这也是调整结构和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喊了多少年却一直进展不大的 根源。不但如此,当遇到外部的危机时,就像本次金融危机一样,为了保增长,还会进一步强化结构失衡和政府对经济增长方式的主 导。 政府变革 以外部力量促进政府变革 所以,要转变增长方式,推进各种结构调整,关键在于变革政府的治理方式。政府若不放弃对经济增长方式的主导权,不将自身 对经济运行的干预建立在市场基础上,要转变发展方式只能是一句空话。 但在政府成为市场最大获利群体的情况下,要政府放弃自身利益,主动改革,谈何容易?这个时候,就需要靠非政府的外部力量 去促使政府变革。外部的力量可以通过立法等手段对行政权力进行修正性、补充性的约束和重新界定,或者以严格的程序防止行政权 力的过度使用,或者通过加强社会对行政权力的监督,从而迫使政府做到: (一)转变和缩减政府的行政职能,限制行政权力; (二)规范行政行为,控制行政权; (三)加强社会自治,将一部分行政权转化为社会的权力,使公民参与到国家事务的管理和监督。以此建立起政府的公共治理结 构。 应该说,在目前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博弈成为基本现实的背景下,依靠包括经济主体的市场力量在内的广泛的社会组织和社会 力量,促进政府变革,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而且已越来越大。总之,要减少政府对经济的不当干预,须使政府形成一个稳定和完善 的权力运作机制和框架。当政府用一种比较规范的方式来行使公权力时,经济主体自会在市场的作用下,自然完成经济结构的调整和 增长方式的转型,而无须政府劳神费力。就此而言,“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和任务能否如期完成,取决于政府变革的程度。 编辑本段相关报道 相关报道 10 月 15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定于 10 月 15 日至 18 日在北京召开。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会议主要议程之一。 7 月 22 日和 9 月 28 日召开的两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别确定了此次会议的主要议程和日期,并讨论了拟提请全会审议的文 件。 中央政治局会议传递明确信号 中央全会在党的历史上通常都有重要标识意义。近年来,通过定期的政治局会议和中央全会的平台,党先后讨论和作出了包括坚 持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具体决策部署。比如,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十 一五”规划建议、十六届六中全会的社会和谐部署,十七届四中全会的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决定。 十七届五中全会有关“十二五”规划建议, 将勾勒出中国未来五年经济、 社会、 民主民生方面的发展路径与图景, 引起各方高度关注。 9 月 28 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中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 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会议强调,制定“十二五”规划,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 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 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媒体分析指出, 中央政治局会议的有关表述, 传递出明确的信号――即将启程的“十二五”,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将迈出更大的步伐, 迈向更广的领域,将为中国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奠定体制基础。“十二五”规划将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入手,在健全 市场配置资源机制、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创新公共服务体制等方面,提出重大改革任务。 地方业绩考核淡化 GDP 目标 其一,定调“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其二,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十二五 关注度密集加温 十二五”关注度密集加温 十二五 9 月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等九位中央政治局常委密集赴各地考察调研,广东、新疆、黑龙江、 宁夏……足迹遍及东部、西部和中部不同类型的省区,考察调研内容涉及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民生改善、重点领域改革等多个方面。 分析认为,在五中全会前夕高层密集下基层,了解实际情况和民众所需,将有助宏观决策。同时,也凸显出中央高层对全面实现十一 五规划目标的高度重视,对制定好十二五规划、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决心和信心。 近期,中国主流媒体也纷纷推出系列报道,回顾“十一五”,展望“十二五”。新华社的文章指出,“十一五”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极不 平凡的五年。五年间,中国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汶川地震等一系列历史罕见的严峻挑战,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人民生活不 断改善,结构调整也取得了积极进展,为“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中新社报道说,五年前,“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类的表述,就已出现在“十一五”规划中。如今,在“十二五”期间完成这 一转变已变得更为迫切。事实上,要取得突破性进展,仍然面临巨大的困难,甚至更严峻的挑战。观察家们普遍认为,中国正步入 1950 年代社会制度转型和 1980 年代以来经济体制转型之后的第三次社会转型。 港台地区近期也显示出对“十二五”的高度关注。台湾舆论对“十二五规划”多有期许。《工商时报》日前发表社论指出,站在台湾的 立场,我们期盼大陆经济得以在未来 5 年内全面转型更新,因为那将为两岸经贸合作的深化与提升带来新的契机。 《联合报》从 10 月 4 日到 8 日开辟“十二五新方向”专题,连载 5 篇文章分析大陆经济转型契机、两岸新产业合作等。文章说,大 陆“十二五”期间将加速经济结构改变,从“世界工厂”转型为“世界市场”。台湾产业如能掌握大陆转型契机,利用两岸互补优势,培育国 际化品牌,自是商机无限。 进入 10 月,香港各界对于“十二五”的关注度日益升温,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 10 月 13 日在《施政报告》记者会上表达了香港 对“十二五”充满期望。 曾荫权说,香港参与“十二五”规划的工作已经开始很久,已邀请了发改委的专家来香港实地研究几次,也在北京商讨了多次,今年 也跟内地的专家、广东省以及港澳办商讨这件事。 曾荫权说, 最重要是利用“十二五”清楚介绍香港将来发展的定位, 特别是香港作为国际性的金融中心、 航运中心、 贸易中心的地位, 并讲清楚香港与上海等国内的金融中心的分工问题,以及把粤港合作、特别是融合香港作为区域发展财务中心的工作更清楚地写出来, [3] 这样香港就可以放心“先行先试”。 编辑本段解读建议 解读建议 建议公布 日前,中共中央制定的十二五(2011-2015 年)规划建议全文首次公布。十二五规划建议称,十二五规划期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们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 [4] 定位, 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十二五规划将对社会经济发展与居民的工作生活都有怎样的提示作用? 对中央十 二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综合处石象斌认为, 粗放的方式, 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 建议将经济转型作为主线,以符合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新特征。对国家提出的“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专家们认为,这 [3] 将有利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 城市发展 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刚刚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建议》)提出:“合理 确定城市开发边界,提高建成区人口密度,防止特大城市面积过度扩张。” “如今,我国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城市化脱节的问题。” 北京中原三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认为,农村人口直接进入“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直接导致一线城市人口密度过大,而二 三线城市人口密度不足、发展较为缓慢。 “城市发展要一步一步来,此次《建议》提出的提高建成区人口密度,主要针对的是我国的二三线城市。”王珏林表示,目前大量的 中小城市存在着人口密度不足的问题,而从节约土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以及完善城市功能的角度出发,这一现状亟须改变。 “这从最近的楼市宏观调控政策中也可窥见一斑。”张大伟分析,系列楼市调控政策主要着力点是房价上涨较快的一线城市而非二三 [5] 线城市。“可以预见,在‘十二五’规划指导下,二三线城市将迎来一轮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新机会。” 推进物联网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昨日出席 2010 中国国际物联网(传感网)博览会时表示,国家十二五规划已经明确提出,要发展宽带融 合安全的下一代国家基础设施,推进物联网的应用。他介绍说,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围绕物联网的技术、标准、应用示范等内容做相关 的推进工作。 报告建议,为推进中国物联网健康发展,在发展策略层面,国家应统筹规划,加快构建产业链。通过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引导产 业链的各个环节加快融合,重点加强芯片设计制造、设备制造、运营、解决方案、系统集成等环节的产业链构建、整合和优化,尽快 形成完整、贯通的产业链。相关省、市要因地制宜,结合自身特点,发挥差异化优势,有所侧重地发展物联网产业,并与本地原有的 [6] 产业形成良性互动,实现产业的协同放大效应。 水电未冷落 如果要达到中国已经定下的减排目标,以及极富进取心的清洁能源发展目标,积极发展水电和核电成为最便捷的道路。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建议》)就提出,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 电,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 关于“十二五”期间中国水电的布局,曾参与“十二五”规划制定的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王民浩透露,“十二五”期间新开工水电 将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预计建设投产的都是装机容量较大的水电项目;从我国常规水电发展布局来看,我国水电投产规模主要集中 在西部地区的金沙江、大渡河、雅砻江、澜沧江和黄河上游,其他中型水电和小水电分布较为分散。 王民浩表示,由于水电工程建设周期长,如金沙江的溪洛渡、向家坝等“十二五”期间投产的水电项目基本上都已经开工建设,按照 他的估计,均可以在“十二五”期间顺利投产。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纲要)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纲要)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10 年 10 月 18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十二五”时期(二 0 一一年至二 0 一五年),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是深化改革开放、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 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二、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三、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六、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八、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九、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十、加快改革攻坚步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一、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十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十二五”规划而奋斗 编辑本段规划进展 规划进展 综述 2008 年 11 月 6 日国家发改委召开了新闻通气会,规划司司长李守信介绍开展“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工作的有关考虑。 李守信主要从三方面作了介绍。 前期研究意义 启动“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在即。充分和扎实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搞好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即将 进入的“十二五”时期,中国仍将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因此,“十二五”规划将是中国 妥善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的五年规划,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 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科学制定并实施好“十二五”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提 高规划编制的透明度、民主参与度,广泛凝聚社会各界的智慧,对重大问题形成共识,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对“十 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进行公开选聘研究单位。 每个五年规划的编制工作一般都要经过前期研究、形成基本思路、研究提出规划框架和起草规划草案几个阶段。前期重大问题研 究是基础,是否能够做到充分和扎实,直接影响到基本思路的提出,影响到最后形成的规划的科学性、有效性和权威性。 内容要求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为了做好“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公开选聘研究单位工作,发展改革委在课题内容安排上作了改进。按照党的十七大的总体部署 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充分讨论和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包含 8 个领域 39 个题目的《十二五”规划 前期重大问题选题指南》,供大家申请课题时参考。《指南》选取的这些题目,重点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关于“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 研究,发展目标研究等;另一方面是关于需要推动解决的制约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城乡 发展等,研究重点是寻找破解这些问题路径、方向,提出具体可行的政策举措。项目单位在申报课题时,可以依据自己的研究优势, 直接用《研究指南》列出题目,也可以围绕《研究指南》确定的领域,自行确定研究题目,但是一定要围绕规划编制工作需要,突出 关系全局发展的问题, 突出战略发展的问题, 突出宏观性、 政策性方面的问题。 要能直接为提出“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思路、 起草“十二五”规划《纲要》服务,从国家中长期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把问题分析透彻,把解决思路梳理清楚,并提出针对性和实用性 强的政策措施。 工作安排 公开选聘工作的有关安排: 具体安排大家可以参考国家发展改革委《“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公告》或登陆发展改革委门户网站查询。目前,发展改革 委课题申请对象仅限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行业协会及国际组织,以及其他经审查符合条件的机构或组织,不面向个人。 请有意申请课题的单位,一定要在规定日期前报送课题申请书,以免错过评审。发展改革委将主要依据申请单位选题是否准确,针对 性如何;课题方案思路是否清晰,可操作性如何;研究方法是否科学,是否适合选题要求;以及研究单位的资质、研究人员的素质和 以往的研究成果等,来确定最终入选课题。为进一步将课题研究与规划编制工作结合起来,增强研究成果的针对性、实用性,发展改 革委将在研究期间,组织有关专家听取 2-3 次课题成果汇报,请各课题负责人能够带头做好研究工作,按要求进行汇报。希望各单位 能够继续本着为国家未来发展出谋划策的意愿出发,并撰写出有思想、有深度、有实际可操作性的研究报告,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 研究任务。 编辑本段规划特色 规划特色 综述 “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据悉已经开启,中国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杨伟民近日透露了“十二五”规划的 5 条思路,其中,结构调整为 首要目标,社会建设则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富民任务 须明确提出“富民”任务 做为统领未来 5 年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总体规划,我认为,“十二五”规划应明确提出“富民”的目标和任务。 中国每个五年计划或规划都有一个相对明确的主题。所谓主题,也就是未来 5 年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当然,问题最后能否解决 或解决的程度如何,取决于诸多因素,但在编制规划的时候,总有个相对集中的主题。具体到“十二五”规划,之所以应将“富民”做为一 个必须解决的问题而提出来,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首先,“十二五”规划是新中国 60 年后的一次再出发。中国刚刚隆重庆祝了 60 岁生日,进入下一个甲子,应该有一个新的发展思 路。其次,“十二五”规划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实行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而此次金融危机无论对世界还是对中国,都提出了一些新的 命题。 第三,经过 30 年的改革发展,目前中国人均 GDP 首次达到 3200 美元,按照国际标准,当人均 GDP 达到 3000 美元以上便开始 进入工业化中后期,这一时期的发展思路肯定与过去不同。 上述三点决定了“十二五”规划与此前的十一个规划有着本质的差别。这个差别就是,过去的十一个规划追求“国强”,“十二五”规划 则追求“民富”。这当然不是说,建国 60 年来特别是改革 30 年来百姓的生活没有提高,而是指相对于 GDP 的增长,作为整体的民众的 富裕程度没有 GDP 增长快。何况,按照联合国的贫困标准,中国至少还有一亿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下。 另外,从近几年的情况看,中国社会的很多问题都跟贫富差距和民众的普遍不富裕有着直接的关系。如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问 题、消费和内需不足的问题,乃至一些群体性事件,都有着贫富分化的影子。贫富分化甚至直接影响到中国社会的稳定。 所以,“十二五”规划政策的着力点应该转到把提高居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富裕人民群众作为全新思路和战略,围绕着如何“富 民”问题,制定行动路线图。而经过 30 年的发展,中国今天的经济实力也已经为解决“富民”问题提供了物质基础。 民乃国之本。对于“民富与国强”的关系,是先有民富而后才有国强,而不是相反。事实上,多少国家兴衰的历史也告诉人们,民富 虽然不必然等于国强,但民不富,国家必然不强;即使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强,也只能是外强中干。只有建立在普遍民富基础上的强大, 才是根本性的强大。 因此,中国政府需要更新观念,在政策上,把“富民”作为一个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这就有必要在编制“十二五”规 划时,制定一个长期的提高福利的战略规划,这个战略规划的目的,是为建立一个有竞争力和公平正义的福利国家打下基础。 “富民”虽然是一个经济问题,但经济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政治。事实上,改革以来贫富差距的形成和拉大本身就有政治因素在内。为 什么经济高速增长但人民的生活水平却得不到同步提升?症结就在于蛋糕的分配不合理。也就是说,经济发展成果的最大收益者不是 普通群众,而是政府及其与公权力有关联的利益群体,以及资本利益集团和垄断国企的经理层与员工等。而政府之所以能够抽走国民 收入的大头,并随心所欲地支配财富而不受监督,资本之所以能够压制众多的劳动力,原因又在于政府的权力过大。 中国传统上本就是一个大政府国家。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普通民众,心中都存在一个大政府观念。所以,要在政府权力过大的情 形下改变收入分配不合理状况,须将之作为一个政治问题来看待,否则,仅仅视之为一个经济问题,解决起来很难。 另一方面,尽管“富民”问题在未来 5 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内非常重要,但毕竟不是事物的全部,不能代替其他问题的解决。正如本 文开头所说,在官方看来,“十二五”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和区域结构等诸种结构构成的结构难题。结构问题在中 国来说不是一个新问题,但“十二五”规划还是把它列为必须优先解决的头等大事,这说明,结构问题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造成的危害不 能再延续下去。 现在的情况是,虽然高层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但要解决起来相当困难,否则,它也不会积累到今天这个程度。中国经济 结构的失衡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的不当干预造成的。众所周知,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是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该增长方式的特 点是,以追求 GDP 为主要目标,以扩大投资规模为主要任务,以重化工业项目和热衷批租土地为主要途径,以行政推动和行政干预为 主要手段。 在这样一种增长方式下,经济越是高速发展,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获利就越大。原因很简单,政府掌握着切蛋糕的刀,他当然会 把最大的一块留给自己。而利益一旦累积,要改变起来就非常难。这也是调整结构和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喊了多少年却一直进展不大的 根源。不但如此,当遇到外部的危机时,就像本次金融危机一样,为了保增长,还会进一步强化结构失衡和政府对经济增长方式的主 导。 政府变革 以外部力量促进政府变革 所以,要转变增长方式,推进各种结构调整,关键在于变革政府的治理方式。政府若不放弃对经济增长方式的主导权,不将自身 对经济运行的干预建立在市场基础上,要转变发展方式只能是一句空话。 但在政府成为市场最大获利群体的情况下,要政府放弃自身利益,主动改革,谈何容易?这个时候,就需要靠非政府的外部力量 去促使政府变革。外部的力量可以通过立法等手段对行政权力进行修正性、补充性的约束和重新界定,或者以严格的程序防止行政权 力的过度使用,或者通过加强社会对行政权力的监督,从而迫使政府做到: (一)转变和缩减政府的行政职能,限制行政权力; (二)规范行政行为,控制行政权; (三)加强社会自治,将一部分行政权转化为社会的权力,使公民参与到国家事务的管理和监督。以此建立起政府的公共治理结 构。 应该说,在目前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博弈成为基本现实的背景下,依靠包括经济主体的市场力量在内的广泛的社会组织和社会 力量,促进政府变革,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而且已越来越大。总之,要减少政府对经济的不当干预,须使政府形成一个稳定和完善 的权力运作机制和框架。当政府用一种比较规范的方式来行使公权力时,经济主体自会在市场的作用下,自然完成经济结构的调整和 增长方式的转型,而无须政府劳神费力。就此而言,“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和任务能否如期完成,取决于政府变革的程度。 编辑本段相关报道 相关报道 10 月 15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定于 10 月 15 日至 18 日在北京召开。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会议主要议程之一。 7 月 22 日和 9 月 28 日召开的两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别确定了此次会议的主要议程和日期,并讨论了拟提请全会审议的文 件。 中央政治局会议传递明确信号 中央全会在党的历史上通常都有重要标识意义。近年来,通过定期的政治局会议和中央全会的平台,党先后讨论和作出了包括坚 持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具体决策部署。比如,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十 一五”规划建议、十六届六中全会的社会和谐部署,十七届四中全会的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决定。 十七届五中全会有关“十二五”规划建议, 将勾勒出中国未来五年经济、 社会、 民主民生方面的发展路径与图景, 引起各方高度关注。 9 月 28 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中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 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会议强调,制定“十二五”规划,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 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 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媒体分析指出, 中央政治局会议的有关表述, 传递出明确的信号――即将启程的“十二五”,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将迈出更大的步伐, 迈向更广的领域,将为中国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奠定体制基础。“十二五”规划将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入手,在健全 市场配置资源机制、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创新公共服务体制等方面,提出重大改革任务。 地方业绩考核淡化 GDP 目标 其一,定调“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其二,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十二五 关注度密集加温 十二五”关注度密集加温 十二五 9 月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等九位中央政治局常委密集赴各地考察调研,广东、新疆、黑龙江、 宁夏……足迹遍及东部、西部和中部不同类型的省区,考察调研内容涉及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民生改善、重点领域改革等多个方面。 分析认为,在五中全会前夕高层密集下基层,了解实际情况和民众所需,将有助宏观决策。同时,也凸显出中央高层对全面实现十一 五规划目标的高度重视,对制定好十二五规划、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决心和信心。 近期,中国主流媒体也纷纷推出系列报道,回顾“十一五”,展望“十二五”。新华社的文章指出,“十一五”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极不 平凡的五年。五年间,中国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汶川地震等一系列历史罕见的严峻挑战,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人民生活不 断改善,结构调整也取得了积极进展,为“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中新社报道说,五年前,“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类的表述,就已出现在“十一五”规划中。如今,在“十二五”期间完成这 一转变已变得更为迫切。事实上,要取得突破性进展,仍然面临巨大的困难,甚至更严峻的挑战。观察家们普遍认为,中国正步入 1950 年代社会制度转型和 1980 年代以来经济体制转型之后的第三次社会转型。 港台地区近期也显示出对“十二五”的高度关注。台湾舆论对“十二五规划”多有期许。《工商时报》日前发表社论指出,站在台湾的 立场,我们期盼大陆经济得以在未来 5 年内全面转型更新,因为那将为两岸经贸合作的深化与提升带来新的契机。 《联合报》从 10 月 4 日到 8 日开辟“十二五新方向”专题,连载 5 篇文章分析大陆经济转型契机、两岸新产业合作等。文章说,大 陆“十二五”期间将加速经济结构改变,从“世界工厂”转型为“世界市场”。台湾产业如能掌握大陆转型契机,利用两岸互补优势,培育国 际化品牌,自是商机无限。 进入 10 月,香港各界对于“十二五”的关注度日益升温,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 10 月 13 日在《施政报告》记者会上表达了香港 对“十二五”充满期望。 曾荫权说,香港参与“十二五”规划的工作已经开始很久,已邀请了发改委的专家来香港实地研究几次,也在北京商讨了多次,今年 也跟内地的专家、广东省以及港澳办商讨这件事。 曾荫权说, 最重要是利用“十二五”清楚介绍香港将来发展的定位, 特别是香港作为国际性的金融中心、 航运中心、 贸易中心的地位, 并讲清楚香港与上海等国内的金融中心的分工问题,以及把粤港合作、特别是融合香港作为区域发展财务中心的工作更清楚地写出来, [3] 这样香港就可以放心“先行先试”。 编辑本段解读建议 解读建议 建议公布 日前,中共中央制定的十二五(2011-2015 年)规划建议全文首次公布。十二五规划建议称,十二五规划期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们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 [4] 定位, 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十二五规划将对社会经济发展与居民的工作生活都有怎样的提示作用? 对中央十 二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综合处石象斌认为, 粗放的方式, 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 建议将经济转型作为主线,以符合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新特征。对国家提出的“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专家们认为,这 [3] 将有利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 城市发展 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刚刚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建议》)提出:“合理 确定城市开发边界,提高建成区人口密度,防止特大城市面积过度扩张。” “如今,我国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城市化脱节的问题。” 北京中原三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认为,农村人口直接进入“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直接导致一线城市人口密度过大,而二 三线城市人口密度不足、发展较为缓慢。 “城市发展要一步一步来,此次《建议》提出的提高建成区人口密度,主要针对的是我国的二三线城市。”王珏林表示,目前大量的 中小城市存在着人口密度不足的问题,而从节约土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以及完善城市功能的角度出发,这一现状亟须改变。 “这从最近的楼市宏观调控政策中也可窥见一斑。”张大伟分析,系列楼市调控政策主要着力点是房价上涨较快的一线城市而非二三 [5] 线城市。“可以预见,在‘十二五’规划指导下,二三线城市将迎来一轮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新机会。” 推进物联网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昨日出席 2010 中国国际物联网(传感网)博览会时表示,国家十二五规划已经明确提出,要发展宽带融 合安全的下一代国家基础设施,推进物联网的应用。他介绍说,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围绕物联网的技术、标准、应用示范等内容做相关 的推进工作。 报告建议,为推进中国物联网健康发展,在发展策略层面,国家应统筹规划,加快构建产业链。通过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引导产 业链的各个环节加快融合,重点加强芯片设计制造、设备制造、运营、解决方案、系统集成等环节的产业链构建、整合和优化,尽快 形成完整、贯通的产业链。相关省、市要因地制宜,结合自身特点,发挥差异化优势,有所侧重地发展物联网产业,并与本地原有的 [6] 产业形成良性互动,实现产业的协同放大效应。 水电未冷落 如果要达到中国已经定下的减排目标,以及极富进取心的清洁能源发展目标,积极发展水电和核电成为最便捷的道路。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建议》)就提出,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 电,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 关于“十二五”期间中国水电的布局,曾参与“十二五”规划制定的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王民浩透露,“十二五”期间新开工水电 将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预计建设投产的都是装机容量较大的水电项目;从我国常规水电发展布局来看,我国水电投产规模主要集中 在西部地区的金沙江、大渡河、雅砻江、澜沧江和黄河上游,其他中型水电和小水电分布较为分散。 王民浩表示,由于水电工程建设周期长,如金沙江的溪洛渡、向家坝等“十二五”期间投产的水电项目基本上都已经开工建设,按照 他的估计,均可以在“十二五”期间顺利投产。


相关内容

  • 2013城市规划师考试大纲
  • 全国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 全国城市规划执业资格考试科目为:<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城市规划实务>.本考试大纲对各考试科目分层次列出了具体的内容,分别用掌握.熟悉.了解来界定各条目的考试要求."掌 ...

  •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概述
  •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概述 文物保护规划的编制 一.文物保护规划的几个认识 1.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规模和复杂程度分为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 规模特大.情况复杂的文物保护单位应首先进行可行性研究并编制总体保护规划纲要. 2.规划和方案 从汉语意思上几乎是没有区分的. ...

  • 关于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的思考
  • 关于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城市总体规划 强制性内容的思考 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要求,建设单位和个人在城市规划区内利用土地,进行工程建设必须依法取得城市规划主管部门颁发的规划许可方能进行.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审查土地利用和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对符合城市规划的项目颁发规划许可,这是我国城市规划实 ...

  • 南通市城市规划公示实施细则
  • 南通市城市规划公示实施细则 第一节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规划监督管理,提高城市规划民主性.科学性和公开性,进一步规范城市规划行政行为,确保公众对城市规划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根据江苏省建设厅<江苏省城市规划公示制度(2009)>,特制订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城市规划公示范围: ( ...

  • 2011版注规考试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大纲
  • 2011年全国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 (修订版) 本考试大纲对各考试科目分层次列出了具体的内容,分别用掌握.熟悉.了解来界定各条目的考试要求."掌握"是指必须具备的重要知识,"熟悉"是指应当具备的较重要知识,"了解"是指一般知识.在&l ...

  • 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审核报告编制规范
  • - 1 - 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审核报告编制规范 (2010 年版) 一.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审核报告编制的一 般性原则.内容和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环境保护部环境影响评价司委托中心进行的 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审核报告的编制,其他单位.部门或地 方有关部门委托中心进行的规划 ...

  • 旅游规划内容体系
  • 旅游规划内容体系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概略了解旅游规划结构模块全貌,要求掌握: 1.旅游规划内容有关规定: 2.旅游总体规划的内容框架: 3.旅游规划各大内容模块的要求 . 2.1旅游规划的思想演进(纵向) 2.1.1旅游规划的历程 1.国外旅游规划的历程 a.旅游规划初始阶段(20世纪30年代 ...

  • 文章编号1002
  • 城市规划CITYPLANNINGREVIEWVol127No112Dec12003 [文章编号]1002-1329(2003)12-0041-07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B 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图则编制研究 ---基于城市规划管理单元的新模式 王朝晖 师雁 孙翔 [摘要]回顾和总结了 ...

  • 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城乡规划篇)
  • 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城乡规划篇 第1节 术 语 1.1 "六线"控制体系 指在分区规划中通过确定紫线.红线.绿线.蓝线.黄线.黑线的控制线范围,并制定相关规划控制导则,形成规划引导和控制的体系. 1.1.1 紫线 即历史文物保护规划控制紫线,指规划用于界定广州市内 ...

  • 交通规划原理第一章
  • 2013-3-5 教学目的 交通规划原理 Traffic Planning 授课教师:吴戈 办公地点:行政楼420号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全面了解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和规划 过程,学习交通规划的体系方法与技能, 重点掌握交通需求分析的四阶段法的基础 知识与理论. 2 教学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