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如何揭示农业扩大再生产的特殊规律性

2014年6期潮湘论坛

No.6.2014l总第159期)

huxiangforum

C,eneralNo.J59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资本论》如何揭示农业扩大再生产的特殊规律性

许经勇

(厦门大学,福建厦门361005)

摘要: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的薄弱环节。这就存在着如何强化现代农业的基础支撑。而持续实现农业扩大再生产,则是其中的重要方面。马克思在《资本论》这部巨著中,深刻揭示了农业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标志、基本形式以及如何提高农业经营的集约度,对于促进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农业扩大再生产;农业经营集约度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160(2014)06—0013—05

2004年以来,连续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

曾经存在几种不同的看法。第一种看法是强调以农文件,都是关于“三农”工作的文件。这一方面说明了产品数量的增加为标志:第二种看法是强调以农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生产条件的改善为标志:第三种看法是强调只有农解决“三农”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三农”工作始终产品数量增加、农业生产条件也改善,才称得上是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01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业扩大再生产。那么。应当如何评价这些不同的看法一号文件指出:“伴随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我国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研究农业扩大再生农业农村发展正在进入新的阶段.呈现出农业综合产的目的。是为了妥善处理农业简单再生产与扩大生产成本上升、农产品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村社再生产的关系。这是因为。农业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会结构加速转型、城乡发展加快融合的态势。人多地生产的基础。要实现农业扩大再生产,首先必须保证少水缺的矛盾加剧。农产品需求总量刚性增长、消费农业简单再生产。然后才有可能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结构快速升级、农业对外依存度明显提高,保障国家农业扩大再生产。只要我们通读马克恩撰著的《资本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任务艰巨。”这就存论》第二卷,就会意识到,由于资本主义再生产依次在着如何强化现代农业的基础支撑。而持续实现农经过货币形态、生产形态和商品形态等三个阶段,所业的扩大再生产。则是其中的重要方面。这是当前我以马克思分别从货币形态、生产形态和商品形态来们研究农业扩大再生产问题的重要意义。本文拟就考察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标志。从货币形态上看。马克思在《资本论》这部巨著中,如何揭示农业扩大是否有资本积累是衡量是否扩大再生产的标志。马再生产的特殊规律性,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作深克思经常把“积累和规模扩大的再生产”相提并论,入的探讨。

说明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马克思说:“把剩余一、农业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标志

价值当作资本使用,或者说,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

本,叫着资本积累。”【呷5“积累就是资本的规模不断

关于农业扩大再生产的标志,我国经济理论界

扩大的再生产。”!-聊马克思这个论断也适用于农业

收稿日期:2014—08—30

作者简介:许经勇,男,福建惠安人,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主要研究向:经济学。

13

扩大再生产。从长期看,没有资本积累,就不可能追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也就不可能扩大农业生产规模。从生产形态看,有无追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是衡量农业是否扩大再生产的标志。当然,这个结论是以劳动生产率和生产资料生产率不变为前提。从商品形态看,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和价值量有没有增加,是衡量农业是否扩大再生产的标志。就商品的使用价值来说,商品的数量增加了,就是农业扩大再生产;就商品的价值来说,价值量增加了,就是农业扩

大再生产。

应当指出,在农业扩大再生产过程中,货币形态、生产形态和商品形态这三者的变动趋势,既存在着相互一致的一面,也存在着不相一致的一面。例如,当生产资料的价值和价格发生了变化,货币形态和生产形态的变动趋势,就可能不一致。又如,当自然条件和管理水平发生了变化。生产形态和商品形态的变动趋势,就可能不一致,等等。在农业扩大再生产过程中,不仅存在着三种形态之间变动不一致的情况,即使是生产形态和商品形态本身,也会出现使用价值和价值变化不一致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区分农业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呢?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分析的,应当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加以区别。例如,倘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数量增加了,而商品的使用价值即商品数量没有增加,那么,从生产形态看,就是农业扩大再生产;从商品使用价值看,就是农业简单再生产。就商品的使用价值形态和价值形态的相互关系。也同样应当作这样的分析。马克思是这样分析的:“在P…P中,P能够用相同的,也许更小的价值来开始新的循环,但还是代表规模扩大的再生产;例如。各种商品要素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变得便宜就是这样。反之,价值增大的生产资本也可以代表物质规模缩小的再生产,例如各种生产要素变得昂贵时就是这样。”阳09这就说明,在农业再生产中,当出现商品价值量的缩小和使用价值量的扩大.马克思并没有因为价值上的缩小再生产而否认使用价值上的扩大再生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货币形态、生产形态、商品形态等不同形态,分析农业扩大再生产的标志,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农业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关系。例如,当我们从货币形态考察农业扩大再生产的标志时,

14

我们就会自觉处理好补偿生产费用和留足资金积累的关系。在农业再生产过程中.首先必须备足所需要的生产费用.从货币资金形态上保证农业简单再生产的需要,同时又要合理提取一定量的资金积累,从货币资金形态方面保证农业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又如,当我们从生产形态考察农业扩大再生产的标志时,我们就会自觉处理好生产资料的补偿和添置的关系,处理好固定资产的维修、更新和追加的关系,从生产资料方面首先保证简单再生产的需要,尔后保证扩大再生产的需要。我们只有从货币形态和生产形态方面,妥善处理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关系,才有可能在商品形态上,保证简单再生产和实现扩大再生产。

二、农业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形式

关于农业扩大再生产的形式问题.我国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农业扩大再生产可以区分为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含扩大再生产两种形式;有的则认为,农业扩大再生产可以区分粗放经营和集约经营两种形式。我们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有一定道理。因为他们各自按照不同的标准。来区分农业

扩大再生产的形式。

我们首先分析农业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含扩大再生产。应当指出。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含扩大再生产是适用包括农业生产部门在内的一切生产部门的扩大再生产形式。如何划分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含扩大再生产,我国学术界也存在不同的看法。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因资金积累而引起的农业扩大再生产,称为外延扩大再生产;没有资金积累而发生的农业扩大再生产称为内含扩大再生产。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把扩大再生产划分为外延和内含两种形式,是马克思首先创立的。马克思是这样论述的:“如果生产场所扩大了,就是在外延上扩大;如果生产资料效率提高了,就是内含上扩大。这种规模扩大的再生产,不是由积累——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引起的,而是由从固定资本的本体分出来、以货币形式和它分离的价值再转化为追加的或效率更大的同一种固定资本而引起的。”阳昵马克思这段话的意思是,即使没有资金积累,也可能发生外延扩大再生产。换句话说,并不是任何情况下的扩

大再生产,都非要积累不可。在一定条件下,即使没有积累,也可以实现一定规模的扩大再生产。例如,在固定资产全部更新之前。把一部分折旧基金暂时用于扩大生产能力。不论有无积累的扩大再生产。都可以通过外延的和内含的两种形式实现。因此我们同意这样一种看法,即所谓外延扩大再生产。是指单纯依靠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即依靠增人、增地、增资、增设备、增投料,扩大生产场所来扩大生产规模,在这里,没有生产技术进步,没有生产要素质量的提高,没有生产效率的提高。所谓内含扩大再生产,是指生产规模的扩大,是依靠生产技术的进步,依靠生产要素质量的改善,依靠提高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使用效率取得的。它是一种向生产的深度进军、向集约化方向发展的扩大再生产。所以也可以把它称之为“集约型”的扩大再生产;而把外延的扩大再生产称之为“粗放型”扩大再生产,后者是以向生产的广度发展为特征的。

其次我们再分析农业扩大再生产的粗放经营形式和集约经营形式。这两种农业扩大再生产形式,更多地是针对农业生产并根据它们的特点提出来的。我们完全可以把它看成农业扩大再生产的具体形式加以研究。马克思曾经指出:“在经济学上.所谓耕作集约化,无非是指资本集中在同~土地上,而不是分散在若干毗邻的土地上。”pI嗍列宁也说过:“什么是集约化呢?这就是继续投入劳动和资本。”阎嘲马克思和列宁的意思很清楚,在单位面积土地上投入的劳动和资本是否有增加。是区分农业是粗放经营或者是集约经营的重要标志。这说明了农业扩大再生产的粗放经营和集约经营形式。同农业扩大再生产的外延型和内含型形式是有区别的。因为农业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含扩大再生产是按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生产率是否提高来划分的。由于我国是人均占有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较少的国家,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又将减少大量的农地,况且,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对农产品需求量又存在着不断扩大的趋势,这就决定了在单位土地面积上追加越来越多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是发展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途径。换句话说,我国农业扩大再生产主要是采取集约经营的形式。同时由于投入农业中的各种生产资源(包括劳动、资金、技术、设备、土地

等),在一定限度内又存在着相互替代的性质,因而,

具有不同自然条件、经济条件、技术条件的国家,以及各个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各种农业生产资源的配置比例是不一样的,即存在不同类型的农业经营

集约型。

我国是个人均占有土地资源较少、劳动力资源较充裕、资金较为短缺的国家,为了发挥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在一定发展阶段上.把农业集约经营的重心,放在劳动密集型上,即在同一土地面积上通过投入较多的活劳动,以达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目的。但是,由于各种农业生产资源的互相替代,其范围终究有一定限度,倘若超过这个限度,互相替代关系就会转变为互相补充关系。因而认为我国农业经营集约型只能是劳动密集型。是没有科学根据的。进一步说,片面强调发展劳动密集型,而不积极创造条件发展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我想的农业现代化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是建立在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况且,我国当前面临的实际情况是。“农村空心化、农业副业化、劳力老龄化”,以及“谁来种田”、“如何种田”的严峻挑战。活劳动投入不足越来越成为主要矛盾。国家统计局报告显示.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达到峰值并开始持续减少,农村劳动力供给即将面临拐点,劳动力成本明显提升。如何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经留下了这么一段精湛的论述,即“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并且首先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阿嘲马克思的这段论述,本来不是为了解释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这个问题,而是为了阐述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剩余价值的生产、从而是一切资本的发展的自然基础。不过,把马克思的这一论点,引申说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完全正确的。而伴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表现为劳动的量比它所推动的生产资料的量相对减少,或者说,表现为劳动过程的主观因素的量比它的客观因素的量相对减少。”【1胂3在这里.生产资料起着双重的作用:即一些生产资料的增长,是劳动生产率增长的结果;另一些生产资料的增长,则是劳动生产率增长的条件。但是,不论是

15

结果还是条件,只要生产资料的量比并人生产资料的活劳动量相对增长,就表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世界农业现代化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单位土地面积投入的活劳动必将从相对减少到绝对减少;相反,单位土地面积投入的物化劳动,必将持续地增加。这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投入劳动形态变化的客观规律。由此可见.要朝着农业现代化目标前进,就必须不断地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要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必须提高农业极,械化程度.以及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运用先进科学技术。201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指出:“加快农业机械化。充分发挥农业机械集成技术、节本增效、推动规模经营的重要作用,不断拓展农机作业领域.提高农机服务水平。着力解决水稻机插和玉米、油菜、甘蔗、棉花机收等突出难题,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畜牧水产养殖等机械装备,探索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积极推广精量播种、化肥深旌、保护性耕作等技术。加强农机关键零部件和重点产品研发,支持农机工业技术改造,提高产品适用性、便捷性、安全性。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鼓励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购置大中型农机具。落实支持农机化发展的税费优惠政策,推动农机服务市场化和产业化。切实船强农机售后服务和农机安全监理工作。”

三、影响农业经营集约度的主要因素

农业投入产出比,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能保持相应的系数。也就是说,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农业投入和产出之间都能保持同样的比例。农业经营的最佳集约度(或最佳收益率)是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彼此吻合之点。但从发展的视角,这种限界在座标的位置上,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影响农业经营集约度的相关因素变化,必然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与前一个生产过程相比较,如果同量的投入能够提供较多的产出,或较少的投入能够提供同量的产出,那么,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之均衡点将会越推越远。这就可以为追加更多的投入,实现更高的产出,达到更高水平的集约,创造更有利的条件。下匾我们就来分析影响农业经营集约度的主要因素。

首先是农业经营主体所处的自然位置。我们这里特指的自然位置,是对农作物栽培与成长关系密

16

切的土地与气候特性。即土地的温度、雨量及其分布、地下水状况、营养素成分以及土壤的其他物理的、化学的、地理的特性,等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经指出:“按照事物的性质来说,发展集约化耕作,也就是说,在同一土地上连续进行投资,这主要是或在较大程度上是在较好土地上进行的。…较好土地所以被人看中,是因为这种土地包含着只待利用的大量的肥力的自然要素。最有希望投在它上面的资

本生利。”牡隋根据马克思的这个论断。土地的肥沃程

度与农业经营集约度之间,的确存在着密切的依存关系。马克思是这样分析的,具有最好自然特性的土地,能够提供较高水平的收益,从而使得大量劳动力和资本的投放成为必要。即好的土地,对于耕作费用

的支出来说,允许有更高的集约性。现在的问题是,

在土壤肥沃度的决定上,很难找到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标准。因为不同的农作物对土壤特性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与此同时,当我们考察同一种作物与土壤肥沃度的相互关系时,农业经营集约度随着土壤肥沃程度而递增这个结论,也不能说是具有普遍的有效性。因为当投资追加到一定阶段,会出现投资报酬递减现象。值得指出的是,我国土壤的肥沃程度和交通条件和距离城镇远近,有很大的关系。一般地说,交通越便利、越嚣近城镇,土壤越肥沃。但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这些

地区的良田都被大量转化为非农用地。再加上随着

农村劳动力越来越紧缺,以往选用的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的有机肥(如人畜粪便和作物秸秆),这些年来大多被化肥所代替,土壤的肥力因此呈下降趋势。这就必然制约着我国农业经营集约度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指出,要“切实提高耕地质量”,“努力培肥地力”。“推广测土配方趋肥,推行有机肥综合利用与无害化处淫。弓1导农民多施农家肥,增加土壤有机质。”

其次是国民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国民经济发展阶段所给予农业经营集约度的影响,是错综复杂的。如果就其主要方面分析,则集中表现在对农产品需求的增加和生产技术的改进。对农产品需求旮g增加,是通过提高农产品价格,进而促使农业经营集约

度提高。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的推

进,对农产品需求量不断增加,与其同时,还会伴随

着农业用地的减少。使得农产品市场价格。不断地提高。农业用地的稀缺性和有利的市场价格,必然推动着农业经营集约度的提高。国民经济发展阶段给农业经营集约度带来的另一方面影响。是农产品生产所采用的方法的改进,即农业技术的进步。技术进步所给予农业经营集约度的影响,有的是间接的影响,有的是直接的影响。所谓间接的影响,是指农业可以享受起源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尤其是工业部门的技术进步;所谓直接影响,是指农业部门本身所采用的新技术。农业部门的每一种技术进步,如果不是直接地增加总收益,便是直接地降低了生产费用,因而必然有利于提高农业经营的集约度。我国农业已经发展到这样关键性的阶段。即如果不在农业中广泛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就不可能有效地解决我国农业发展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201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的一号文件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应当指出,未来的世界农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培育和推广新品种,甚至可以这样说,将来那个国家在培育和推广新品种方面占有优势。那个国家就有可能在农业生产上占有优势。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指出:“切实把农业科技的重点放在良种培育上.加快农业生物育种创新和推广应用体系建设。继续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抓紧开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基因和生物新品种,在科学评估、依法管理基础上,推进转基因新品种产业化。”

再次是农业经营主体(即职业农民)的素质。所谓职业农民就是从事农业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的农民。我们以上分析影响农业经营集约度的客观因素时。是假设一切经营主体都具有同等的能力。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经营主体(即职业农民)的体力智力千差万别。导致农业经营的集约度差别很

大。我们前面所说的国民经济发展阶段。是指当时整个社会所处的平均水平,并没有否认在特定发展阶段上,仍然存在着极其不同的个人差别。每一种技术水平的变化或进步,往往是少数人作为时代的前驱者和开路先锋,然后才是越来越多的人起而仿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201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指出:“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为核心,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充分发挥各部门各行业作用,加大各类农村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力度,扩大培训规模,提高补助标准。加快培养村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到村任职大学生等农村发展带头人。农民植保员、防疫员、水利员、信息员、沼气工等农村技能服务型人才,种养大户、农机大户、经纪人等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对未升学的农村高初中毕业生免费提供农业技能培训。对符合条件的农村青年务农创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项目给予补助和贷款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即职业农民)的品格与才智,包括勤勉、有恒、魄力、知识乃至冒险精神,对农业经营集约度也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农业经营的风险程度,要高于非农部门。因而,在农业经营中,每一个经营主体(即职业农民)都必须在较高的经营集约度和较低的经营集约度之

间作出选择。较高的经营集约度往往会面临较大的

风险,但却可能获得较高的利润。较低的经营集约度往往是风险较小,但利润较低。每一个经营主体(职业农民)经常面对着在较高而又不很可靠的收益和较低而比较可靠的收益之间.作出自主决择。如果他能够担负较大风险,又不危及其生存状态,也就是说,能够用自己的财产弥补意外的损失,作为卓越的经营主体(即职业农民)往往会选择追求较高利润、承担较大风险的较高集约经营度。

参考文献:

【1丹克思.资本论(第1卷)嗍.|匕京:人民出版社,1975.

【2】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3】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I】.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4】列宁全集(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责任编辑:詹花秀

17

2014年6期潮湘论坛

No.6.2014l总第159期)

huxiangforum

C,eneralNo.J59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资本论》如何揭示农业扩大再生产的特殊规律性

许经勇

(厦门大学,福建厦门361005)

摘要: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的薄弱环节。这就存在着如何强化现代农业的基础支撑。而持续实现农业扩大再生产,则是其中的重要方面。马克思在《资本论》这部巨著中,深刻揭示了农业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标志、基本形式以及如何提高农业经营的集约度,对于促进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农业扩大再生产;农业经营集约度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160(2014)06—0013—05

2004年以来,连续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

曾经存在几种不同的看法。第一种看法是强调以农文件,都是关于“三农”工作的文件。这一方面说明了产品数量的增加为标志:第二种看法是强调以农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生产条件的改善为标志:第三种看法是强调只有农解决“三农”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三农”工作始终产品数量增加、农业生产条件也改善,才称得上是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01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业扩大再生产。那么。应当如何评价这些不同的看法一号文件指出:“伴随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我国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研究农业扩大再生农业农村发展正在进入新的阶段.呈现出农业综合产的目的。是为了妥善处理农业简单再生产与扩大生产成本上升、农产品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村社再生产的关系。这是因为。农业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会结构加速转型、城乡发展加快融合的态势。人多地生产的基础。要实现农业扩大再生产,首先必须保证少水缺的矛盾加剧。农产品需求总量刚性增长、消费农业简单再生产。然后才有可能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结构快速升级、农业对外依存度明显提高,保障国家农业扩大再生产。只要我们通读马克恩撰著的《资本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任务艰巨。”这就存论》第二卷,就会意识到,由于资本主义再生产依次在着如何强化现代农业的基础支撑。而持续实现农经过货币形态、生产形态和商品形态等三个阶段,所业的扩大再生产。则是其中的重要方面。这是当前我以马克思分别从货币形态、生产形态和商品形态来们研究农业扩大再生产问题的重要意义。本文拟就考察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标志。从货币形态上看。马克思在《资本论》这部巨著中,如何揭示农业扩大是否有资本积累是衡量是否扩大再生产的标志。马再生产的特殊规律性,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作深克思经常把“积累和规模扩大的再生产”相提并论,入的探讨。

说明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马克思说:“把剩余一、农业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标志

价值当作资本使用,或者说,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

本,叫着资本积累。”【呷5“积累就是资本的规模不断

关于农业扩大再生产的标志,我国经济理论界

扩大的再生产。”!-聊马克思这个论断也适用于农业

收稿日期:2014—08—30

作者简介:许经勇,男,福建惠安人,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主要研究向:经济学。

13

扩大再生产。从长期看,没有资本积累,就不可能追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也就不可能扩大农业生产规模。从生产形态看,有无追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是衡量农业是否扩大再生产的标志。当然,这个结论是以劳动生产率和生产资料生产率不变为前提。从商品形态看,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和价值量有没有增加,是衡量农业是否扩大再生产的标志。就商品的使用价值来说,商品的数量增加了,就是农业扩大再生产;就商品的价值来说,价值量增加了,就是农业扩

大再生产。

应当指出,在农业扩大再生产过程中,货币形态、生产形态和商品形态这三者的变动趋势,既存在着相互一致的一面,也存在着不相一致的一面。例如,当生产资料的价值和价格发生了变化,货币形态和生产形态的变动趋势,就可能不一致。又如,当自然条件和管理水平发生了变化。生产形态和商品形态的变动趋势,就可能不一致,等等。在农业扩大再生产过程中,不仅存在着三种形态之间变动不一致的情况,即使是生产形态和商品形态本身,也会出现使用价值和价值变化不一致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区分农业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呢?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分析的,应当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加以区别。例如,倘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数量增加了,而商品的使用价值即商品数量没有增加,那么,从生产形态看,就是农业扩大再生产;从商品使用价值看,就是农业简单再生产。就商品的使用价值形态和价值形态的相互关系。也同样应当作这样的分析。马克思是这样分析的:“在P…P中,P能够用相同的,也许更小的价值来开始新的循环,但还是代表规模扩大的再生产;例如。各种商品要素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变得便宜就是这样。反之,价值增大的生产资本也可以代表物质规模缩小的再生产,例如各种生产要素变得昂贵时就是这样。”阳09这就说明,在农业再生产中,当出现商品价值量的缩小和使用价值量的扩大.马克思并没有因为价值上的缩小再生产而否认使用价值上的扩大再生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货币形态、生产形态、商品形态等不同形态,分析农业扩大再生产的标志,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农业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关系。例如,当我们从货币形态考察农业扩大再生产的标志时,

14

我们就会自觉处理好补偿生产费用和留足资金积累的关系。在农业再生产过程中.首先必须备足所需要的生产费用.从货币资金形态上保证农业简单再生产的需要,同时又要合理提取一定量的资金积累,从货币资金形态方面保证农业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又如,当我们从生产形态考察农业扩大再生产的标志时,我们就会自觉处理好生产资料的补偿和添置的关系,处理好固定资产的维修、更新和追加的关系,从生产资料方面首先保证简单再生产的需要,尔后保证扩大再生产的需要。我们只有从货币形态和生产形态方面,妥善处理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关系,才有可能在商品形态上,保证简单再生产和实现扩大再生产。

二、农业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形式

关于农业扩大再生产的形式问题.我国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农业扩大再生产可以区分为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含扩大再生产两种形式;有的则认为,农业扩大再生产可以区分粗放经营和集约经营两种形式。我们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有一定道理。因为他们各自按照不同的标准。来区分农业

扩大再生产的形式。

我们首先分析农业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含扩大再生产。应当指出。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含扩大再生产是适用包括农业生产部门在内的一切生产部门的扩大再生产形式。如何划分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含扩大再生产,我国学术界也存在不同的看法。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因资金积累而引起的农业扩大再生产,称为外延扩大再生产;没有资金积累而发生的农业扩大再生产称为内含扩大再生产。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把扩大再生产划分为外延和内含两种形式,是马克思首先创立的。马克思是这样论述的:“如果生产场所扩大了,就是在外延上扩大;如果生产资料效率提高了,就是内含上扩大。这种规模扩大的再生产,不是由积累——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引起的,而是由从固定资本的本体分出来、以货币形式和它分离的价值再转化为追加的或效率更大的同一种固定资本而引起的。”阳昵马克思这段话的意思是,即使没有资金积累,也可能发生外延扩大再生产。换句话说,并不是任何情况下的扩

大再生产,都非要积累不可。在一定条件下,即使没有积累,也可以实现一定规模的扩大再生产。例如,在固定资产全部更新之前。把一部分折旧基金暂时用于扩大生产能力。不论有无积累的扩大再生产。都可以通过外延的和内含的两种形式实现。因此我们同意这样一种看法,即所谓外延扩大再生产。是指单纯依靠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即依靠增人、增地、增资、增设备、增投料,扩大生产场所来扩大生产规模,在这里,没有生产技术进步,没有生产要素质量的提高,没有生产效率的提高。所谓内含扩大再生产,是指生产规模的扩大,是依靠生产技术的进步,依靠生产要素质量的改善,依靠提高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使用效率取得的。它是一种向生产的深度进军、向集约化方向发展的扩大再生产。所以也可以把它称之为“集约型”的扩大再生产;而把外延的扩大再生产称之为“粗放型”扩大再生产,后者是以向生产的广度发展为特征的。

其次我们再分析农业扩大再生产的粗放经营形式和集约经营形式。这两种农业扩大再生产形式,更多地是针对农业生产并根据它们的特点提出来的。我们完全可以把它看成农业扩大再生产的具体形式加以研究。马克思曾经指出:“在经济学上.所谓耕作集约化,无非是指资本集中在同~土地上,而不是分散在若干毗邻的土地上。”pI嗍列宁也说过:“什么是集约化呢?这就是继续投入劳动和资本。”阎嘲马克思和列宁的意思很清楚,在单位面积土地上投入的劳动和资本是否有增加。是区分农业是粗放经营或者是集约经营的重要标志。这说明了农业扩大再生产的粗放经营和集约经营形式。同农业扩大再生产的外延型和内含型形式是有区别的。因为农业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含扩大再生产是按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生产率是否提高来划分的。由于我国是人均占有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较少的国家,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又将减少大量的农地,况且,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对农产品需求量又存在着不断扩大的趋势,这就决定了在单位土地面积上追加越来越多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是发展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途径。换句话说,我国农业扩大再生产主要是采取集约经营的形式。同时由于投入农业中的各种生产资源(包括劳动、资金、技术、设备、土地

等),在一定限度内又存在着相互替代的性质,因而,

具有不同自然条件、经济条件、技术条件的国家,以及各个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各种农业生产资源的配置比例是不一样的,即存在不同类型的农业经营

集约型。

我国是个人均占有土地资源较少、劳动力资源较充裕、资金较为短缺的国家,为了发挥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在一定发展阶段上.把农业集约经营的重心,放在劳动密集型上,即在同一土地面积上通过投入较多的活劳动,以达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目的。但是,由于各种农业生产资源的互相替代,其范围终究有一定限度,倘若超过这个限度,互相替代关系就会转变为互相补充关系。因而认为我国农业经营集约型只能是劳动密集型。是没有科学根据的。进一步说,片面强调发展劳动密集型,而不积极创造条件发展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我想的农业现代化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是建立在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况且,我国当前面临的实际情况是。“农村空心化、农业副业化、劳力老龄化”,以及“谁来种田”、“如何种田”的严峻挑战。活劳动投入不足越来越成为主要矛盾。国家统计局报告显示.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达到峰值并开始持续减少,农村劳动力供给即将面临拐点,劳动力成本明显提升。如何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经留下了这么一段精湛的论述,即“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并且首先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阿嘲马克思的这段论述,本来不是为了解释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这个问题,而是为了阐述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剩余价值的生产、从而是一切资本的发展的自然基础。不过,把马克思的这一论点,引申说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完全正确的。而伴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表现为劳动的量比它所推动的生产资料的量相对减少,或者说,表现为劳动过程的主观因素的量比它的客观因素的量相对减少。”【1胂3在这里.生产资料起着双重的作用:即一些生产资料的增长,是劳动生产率增长的结果;另一些生产资料的增长,则是劳动生产率增长的条件。但是,不论是

15

结果还是条件,只要生产资料的量比并人生产资料的活劳动量相对增长,就表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世界农业现代化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单位土地面积投入的活劳动必将从相对减少到绝对减少;相反,单位土地面积投入的物化劳动,必将持续地增加。这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投入劳动形态变化的客观规律。由此可见.要朝着农业现代化目标前进,就必须不断地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要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必须提高农业极,械化程度.以及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运用先进科学技术。201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指出:“加快农业机械化。充分发挥农业机械集成技术、节本增效、推动规模经营的重要作用,不断拓展农机作业领域.提高农机服务水平。着力解决水稻机插和玉米、油菜、甘蔗、棉花机收等突出难题,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畜牧水产养殖等机械装备,探索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积极推广精量播种、化肥深旌、保护性耕作等技术。加强农机关键零部件和重点产品研发,支持农机工业技术改造,提高产品适用性、便捷性、安全性。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鼓励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购置大中型农机具。落实支持农机化发展的税费优惠政策,推动农机服务市场化和产业化。切实船强农机售后服务和农机安全监理工作。”

三、影响农业经营集约度的主要因素

农业投入产出比,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能保持相应的系数。也就是说,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农业投入和产出之间都能保持同样的比例。农业经营的最佳集约度(或最佳收益率)是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彼此吻合之点。但从发展的视角,这种限界在座标的位置上,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影响农业经营集约度的相关因素变化,必然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与前一个生产过程相比较,如果同量的投入能够提供较多的产出,或较少的投入能够提供同量的产出,那么,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之均衡点将会越推越远。这就可以为追加更多的投入,实现更高的产出,达到更高水平的集约,创造更有利的条件。下匾我们就来分析影响农业经营集约度的主要因素。

首先是农业经营主体所处的自然位置。我们这里特指的自然位置,是对农作物栽培与成长关系密

16

切的土地与气候特性。即土地的温度、雨量及其分布、地下水状况、营养素成分以及土壤的其他物理的、化学的、地理的特性,等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经指出:“按照事物的性质来说,发展集约化耕作,也就是说,在同一土地上连续进行投资,这主要是或在较大程度上是在较好土地上进行的。…较好土地所以被人看中,是因为这种土地包含着只待利用的大量的肥力的自然要素。最有希望投在它上面的资

本生利。”牡隋根据马克思的这个论断。土地的肥沃程

度与农业经营集约度之间,的确存在着密切的依存关系。马克思是这样分析的,具有最好自然特性的土地,能够提供较高水平的收益,从而使得大量劳动力和资本的投放成为必要。即好的土地,对于耕作费用

的支出来说,允许有更高的集约性。现在的问题是,

在土壤肥沃度的决定上,很难找到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标准。因为不同的农作物对土壤特性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与此同时,当我们考察同一种作物与土壤肥沃度的相互关系时,农业经营集约度随着土壤肥沃程度而递增这个结论,也不能说是具有普遍的有效性。因为当投资追加到一定阶段,会出现投资报酬递减现象。值得指出的是,我国土壤的肥沃程度和交通条件和距离城镇远近,有很大的关系。一般地说,交通越便利、越嚣近城镇,土壤越肥沃。但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这些

地区的良田都被大量转化为非农用地。再加上随着

农村劳动力越来越紧缺,以往选用的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的有机肥(如人畜粪便和作物秸秆),这些年来大多被化肥所代替,土壤的肥力因此呈下降趋势。这就必然制约着我国农业经营集约度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指出,要“切实提高耕地质量”,“努力培肥地力”。“推广测土配方趋肥,推行有机肥综合利用与无害化处淫。弓1导农民多施农家肥,增加土壤有机质。”

其次是国民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国民经济发展阶段所给予农业经营集约度的影响,是错综复杂的。如果就其主要方面分析,则集中表现在对农产品需求的增加和生产技术的改进。对农产品需求旮g增加,是通过提高农产品价格,进而促使农业经营集约

度提高。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的推

进,对农产品需求量不断增加,与其同时,还会伴随

着农业用地的减少。使得农产品市场价格。不断地提高。农业用地的稀缺性和有利的市场价格,必然推动着农业经营集约度的提高。国民经济发展阶段给农业经营集约度带来的另一方面影响。是农产品生产所采用的方法的改进,即农业技术的进步。技术进步所给予农业经营集约度的影响,有的是间接的影响,有的是直接的影响。所谓间接的影响,是指农业可以享受起源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尤其是工业部门的技术进步;所谓直接影响,是指农业部门本身所采用的新技术。农业部门的每一种技术进步,如果不是直接地增加总收益,便是直接地降低了生产费用,因而必然有利于提高农业经营的集约度。我国农业已经发展到这样关键性的阶段。即如果不在农业中广泛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就不可能有效地解决我国农业发展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201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的一号文件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应当指出,未来的世界农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培育和推广新品种,甚至可以这样说,将来那个国家在培育和推广新品种方面占有优势。那个国家就有可能在农业生产上占有优势。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指出:“切实把农业科技的重点放在良种培育上.加快农业生物育种创新和推广应用体系建设。继续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抓紧开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基因和生物新品种,在科学评估、依法管理基础上,推进转基因新品种产业化。”

再次是农业经营主体(即职业农民)的素质。所谓职业农民就是从事农业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的农民。我们以上分析影响农业经营集约度的客观因素时。是假设一切经营主体都具有同等的能力。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经营主体(即职业农民)的体力智力千差万别。导致农业经营的集约度差别很

大。我们前面所说的国民经济发展阶段。是指当时整个社会所处的平均水平,并没有否认在特定发展阶段上,仍然存在着极其不同的个人差别。每一种技术水平的变化或进步,往往是少数人作为时代的前驱者和开路先锋,然后才是越来越多的人起而仿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201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指出:“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为核心,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充分发挥各部门各行业作用,加大各类农村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力度,扩大培训规模,提高补助标准。加快培养村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到村任职大学生等农村发展带头人。农民植保员、防疫员、水利员、信息员、沼气工等农村技能服务型人才,种养大户、农机大户、经纪人等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对未升学的农村高初中毕业生免费提供农业技能培训。对符合条件的农村青年务农创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项目给予补助和贷款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即职业农民)的品格与才智,包括勤勉、有恒、魄力、知识乃至冒险精神,对农业经营集约度也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农业经营的风险程度,要高于非农部门。因而,在农业经营中,每一个经营主体(即职业农民)都必须在较高的经营集约度和较低的经营集约度之

间作出选择。较高的经营集约度往往会面临较大的

风险,但却可能获得较高的利润。较低的经营集约度往往是风险较小,但利润较低。每一个经营主体(职业农民)经常面对着在较高而又不很可靠的收益和较低而比较可靠的收益之间.作出自主决择。如果他能够担负较大风险,又不危及其生存状态,也就是说,能够用自己的财产弥补意外的损失,作为卓越的经营主体(即职业农民)往往会选择追求较高利润、承担较大风险的较高集约经营度。

参考文献:

【1丹克思.资本论(第1卷)嗍.|匕京:人民出版社,1975.

【2】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3】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I】.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4】列宁全集(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责任编辑:詹花秀

17


相关内容

  • 浅析_资本论_中分配关系和生产关系的联系
  • 第28卷第4期 龙岩学院学报 Vol.28No.4August 2010 2010年8月 JOURNAL OF LONGYAN UNIVERSITY 浅析<资本论>中分配关系和生产关系的联系 林欢,刘连支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福建厦门361005) 摘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 ...

  • 马克思考试题
  • 2016年第一学期2010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题型:单选30,每题1分,多选10题,每题2分:简答题4题,每题6分:论述题2题,每题13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选择题类: 第一部分:绪论-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哪个时代? 答案: ...

  • 马克思简答题和论述题
  • 试卷一 简答题 1.简述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1)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作. (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实 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第四,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
  • 全国201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三.简答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41.简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以及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 答:(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意识对物 ...

  • 第三章剩余价值的生产.分配与资本积累
  • 第三章 剩余价值的生产.分配与资本积累 1.教学目的和要求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基石.这一理论象一根红线贯穿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情报分析之中.本章将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说明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 ...

  • 产业结构理论
  • 产业结构理论 所谓产业结构即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组成即资源在产业间配臵状态,产业发展水平即各产业所占比重,以及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即产业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方式. 产业及产业结构的概念 产业的概念 产业是社会分工现象,它作为经济单位,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是属于中观经济的 ...

  • 一简答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 一 简答 论述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1)本质: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2)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3)职能: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货币有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

  • 剩余价值学说百度百科
  • 1剩余价值学说百度百科 剩余价值学说即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它决定着资本主义的一切主要方面和矛盾发展的全部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涨和危机: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灭亡. 1内容 剩 ...

  • 马克思主义和科学技术的关系
  •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结构与科学分类的思想 马克思:最早预见到科学的交叉渗透和统一的整体化趋势.多次指出自然科学是一切知识的基础,自然科学同哲学的结合,自然科学将成为人文科学的基础,强调"正象关于人的科学将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自然科学往后也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这将是一门科学." 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