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期望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小学教师期望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首先要对期望界定

然后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1、分析当前现状

2、现状的原因

3、方法策略

摘要:心理学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为人们所熟知的,这也体现教师对学生寄予高期望而导致学生表现优良的心理效应。教师对每个学生寄于高期望,对促进学生成绩、心理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低期望则会使学生信心丢失,成绩下降。容易产生自卑等不良心理。明确并建立行为期望,为学生提供指导的依托,教师的积极参与,能点燃他们心中的希望之火,积极的期望必将能得到了真情的回报。

关键词:皮格马利翁效应、期望、行为期望、积极参与、真情回报

前言: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典故:古代塞浦路斯有一位叫做皮格马利翁的国王,他非常善于雕刻。有一次,他雕刻了一具美丽少女的塑像,并且对这具塑像倾注了全部的热情和期望,精雕细琢,最终竟然如愿以偿地使少女活了过来。当然这只是一个神话罢了,并不具备可信度,但是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启发,那就是如果我们对某一个人或某一件事寄予越大的期望并付出努力,我们就越有可能得到我们期待的结果。这就是罗森塔尔的教育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期望效应”)。[1]

分析现状及原因:当前中国学生数量巨大,学校也很多,但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学校却很少。教师综合素质无法满足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不仅仅需要国家投资建立应有的项目和启动计划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但是教师也应当以提高自身素质来加强自身建设这也才能更好地给予学校好的教育、高地期望。老师对学生给予高的期望,积极地态度,学生才能积极地面对学习面对知识,更好地提高学习成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不能死板的去教学,在新课改的基础上应当提升课堂气氛与教学灵活多样化。对待学生,教师应当明确并建立行为期望,为学生提供指导的依托,为学生的理性发展做下铺垫。不管课堂或者课外活动中,老师与学生互动的教学或者是参与其中,这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生,懂得他们想的是什么,想要表达什么,教师的积极参与是教师期望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老师应当耐心细心的教导学生,辅导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告诉并引导他们在这一时期应当建立的人生观世界观,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发展,而且积极的期望一定会得到真情的回报。

一、教师能够建立行为期望的根本保证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1.1 教师素质主要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等。这是教师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所必须的基本素质,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

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2]这是一个新时代对于教育提出的呼唤,更是对教育过程的具体实施者“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

1.2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一篇文章《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提到:“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3]郑杰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中也指出:“一旦教师停止了学习,他的工作便如同机械的运作,在机械枯燥的活动中教师会觉得生活毫无意义,会沮丧而没有活力,这一切都将使教师工作显得令人厌恶,因此,学习还能拯救教师自己。”[4]同时,作为教师还要有健康向上的人格魅力,注重性格的平稳持重和认识视野的开阔贯通, 要有较强业务技能和学术能力;要有较强的逻辑能力和机智幽默的应变能力。

1.3 教师应当抽取闲暇时间努力汲取新的知识和教学方法,可以从图书馆,网络等途径学习更多的知识,了解世界各地不同的知识文化有利于丰富自身综合素养。参考别人的教学方案,提高和加强自身的教学方法多样化促进和巩固了在日益竞争的社会不动地位。教师不断努力学习的同时也应当寻找外出学习的机会,到不同的城市学校了解别人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学习和借鉴。老师必须牢固掌握自己所学的知识,因为自己是传授者,传授的知识会对学生产生长远的影响。当然也建议学校建立季度考察和年度考察机制,测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知识丰富度。例如在不同的课文教学中,可以考察教师是否因材施教,能否灵活运用差异性原理进行教学。这一过程可以在教学结尾处,设计 “小组合作,互相导读课文。”考察学生学习的掌握程度。这一环节,在小组合作活动中,观察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的情况。通过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同学之间通过提供帮助而满足了自己,更好的认识自己身边的伙伴。学生在小组里的讨论能带动各个能力层次的学生,每个人都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这种体验是学习兴趣的源泉,只有这样的体验和感受才使小组学习真正达到效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差异教学的目的。任何教学内容和方法,只有能够激发学生生动活泼的思想,唤起他们真挚而深刻的感情,才能真正起到教育作用。

1.4 教师的爱心是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必然需要,教师期望意味着对学生的信任、关怀、激励和挚爱。意味着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相互理解、互相尊重和爱戴的和谐关系,这是教师期望能否产生积极效应的关键因素。因为只有当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和厚爱转化为学生的领悟和愉悦的情感体验时,才能营造出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对教师的教导才能“言听计从”,欣然付诸实践。教师应当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成长环境,必要的时候定期去做家访,有效地与学生还有家长进行沟通,不同时期的学生需求是不同的,也许他们需要老师的心灵安慰或者是言语教导。这样才能促进与学生和家长的交流,有利于学生学习与成长。

二、建立明确的行为期望,为学生提供指导的依托

2.1 完善的激励方法,适时的积极引导,能够维护学生的自尊,改变着他们的行为。教师可以通过“学会宽容”的活动来明确自己对孩子的行为期望,通过一种亲切的方式,让孩子们易于接受,从而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活动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宽容别人,通过活动能够更好的提升心理素质,从细节中学习到知识。激励,是推动个人向期望目标前进的一种动力。课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收集有关包容的名人名言,宽容的小故事。在班级内部展开讨论和话剧表演,通过小组激烈的讨论和正反方辩论,这样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宽容的千年传承与现实意义。通过组织活动使得他们在名言中熏陶,在故事中被教育。通过一

系列的活动, “对不起”已成了班级的流行语,班级的同学们能够互帮互助,互相谦让,不再为小事情斤斤计较,微笑又重新回到了孩子们的脸上。

2.2 教师应当教育学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善良、宽容、尊老爱幼、孝敬长辈、文明礼貌等都应当作为老师对学生高的期望。教师不仅要从书本知识中教导学生建立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格,也应当了解丰富的传统文化,讲解给他们听,让这些知识深入学生的心理。记忆是成长的硬件,成长的好坏取决于他们存储和记忆的知识是关于积极的或者是消极的哪个比较多。最为中国的公民,教师首先得教育学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它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代的优秀道德遗产。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它也是我国人民两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5]这是做人的基础品格,一个民族的灵魂与精神寄托。

2.3 教师在教育书本知识的同时不能单一的进行教学计划,这样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可以在教学的同时让学生想象自己成为书本中的某一角色,为什么要成为这样的角色。使得学生建立自己的目标,让学生有自己的航向,教师再建立引导,这样船舶才能驶入正确的航道。这一过程需要耐心与细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强烈的期望与积极地态度才能使学生透彻的了解教师的真正目的,这样才不会使得学生步入误解与迷茫。

2.4 在学校环境下,通过教师高的期望,学生可赢得奖励或表扬,因此努力学习获得老师的表扬家长的认可使得他们不断的去努力去学习。相反,低期望者则因为失败而受批评,加上缺乏支持的环境气氛,学校可能被他们感知为惩罚源。这样他们会认为学习是没有价值的,努力反而是一种时间的浪费,即对他们来说以旷课、逃学、不参与课堂活动等来避免惩罚比获取学习成绩更为符合自己的心理需求。学习机动性强度低,使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术表现更差,导致一系列的恶心循环产生。教师可以多向学生提一些希望。对优秀同学鼓励他们,支持他们在学科有所建树。对于中下学生,鼓励他们抛弃自卑感,树立自信心,教师应当经常对他们说“你能行”“只要努力,你一定能„„等之类的鼓励话语,使学生产生源动力。

三、教师的积极参与是教师期望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3.1 “和谐的师生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质量,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条件,是学生不断前进的推动力。而教师的积极参与能让学生处于信任状态,学生的积极投入,能使教师发挥出理想的教学水平。

3.2 苏霍姆林斯基说:“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首条金科玉律” 。[6] 只有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我们教师才有与学生相处的基础。所以,教师都应努力成为一个人际关系的艺术家,主动关心体贴学生,用真心关爱学生。罗伯特-比拉哈说过:“民主就意味着要给予他人高度的注意” 。教师的积极参与是人与人平等交往的保证,师生之间只有建立起信任感,学生才能向老师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教师才可以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

3.3学校里经常有一些有名的“调皮大王”,他们任性、霸道、等很多坏习惯。家长老师头疼,同班学生告状不断。他们经常被批评、训斥,经常遭到家长的打骂。老师对他们的期望很低,觉得只要他们不捣乱不添麻烦就行了。安排座位时,

老师让他们单独坐在不起眼的地方。户外活动时,同学们有的避开这些所谓的差学生。结果,他们故意弄翻椅子、桌子、撕书、偷吃别人东西等破坏性方式引起老师同学的注意,为的只是表达我没有你们想的那么坏。于是,不管是在同学还是在老师的眼里,他们都是所谓的差学生。实际上,正是教师的消极期望导致发生在“差学生”身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如果以“皮格马利翁效应”中的积极态度去对待他们,给予实施积极的期望。首先,我们要打破对“差学生”的成见,并采取了几条相应的措施:第一、运用身体语言、动作、言语使他们对教师产生亲切感,使他们能够自由自在地、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并能再与其他孩子和谐、融洽地相处。老师可以主动去抚摸他们的脑袋,跟他们说早上好。集体活动时,要充分分配好小组,让大家和谐的活动,互相尊重。让所谓的“差学生”感到被重视和平等。必要时,可按照心理学原则让“差学生”树立自信心。让所谓的“差学生”为集体做好事,如帮忙抬桌子,排椅子等,并及时表扬他们。这样经过一段时期教师的高期望在“差学生”身上也会有真情的回应,必然会产生积极的皮格马列翁效应。

四、积极的期望一定会得到真情的回报

4.1 第斯多惠语:“教师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7] 真情的付出,必能得到真情的回报。

4.2 组织相应的活动去调节优秀的学生和“差学生”的关系,让每个学生知道优秀和差并不是天生因素,而是需要学生去不断努力,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成功的到回报才是真实的人生。让同学们能够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不管在学习上,在班级活动,劳动,学校运动会等。互相去大气,老师给予充分的肯定,营造和谐的环境与氛围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学习成绩的进步,学生更能有充足的动力与耐心去面对以后的知识和困难。

罗森塔尔试验说明,教育者只要诚心诚意寄希望于受教育者,那么受教育者将会按教育者的期望去发展。教师对学生的期待, 是一种信任,一种鼓励,一种爱,有如催化剂、加热剂。如果我们帮助学生建立起适宜的期望目标,就如在学生心头点燃了知识大厦阶梯上的一盏盏闪亮的明灯,促使他们不断前进,不断攀登。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受教育者都能按教育者的期望发展。学生的气质、个性特点不同,原有经历不同,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各有差异,对自己的要求也有高有低。教师要因材施教,对学生提出恰如其分的希望与要求,要切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智力水平,既不过高,又不偏低。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其实,“罗森塔尔效应”是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其理论价值远远没有得到老师们的普遍重视。我想从这个期望效应中我们可以获得一点启示,那就是老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与期望,还应该把这种效应用于学生身上。老师要告诉学生,他们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一群人。让学生对自己增强自信心,对自己的人生前途更充满希望。在教学实际中,用对待聪明学生的态度方法对待你所有的学生,多给他们一些积极的期待,你的学生将会越来越聪明的。同时也给老师提个建议:凡是学生能自己办到的事,坚决不替代;课堂上能少讲的就少讲,能不讲的就不讲;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自由权交还给学生。那么,你还给学生的将是更美好的未来。[8]

五、教师期望主要是通过教师不同的行为来传递的

5.1 因此,教师应该明确地了解哪些行为与高期望相联系,哪些行为与低期望相联系,时刻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以亲切、和蔼的态度、言语和行为为学生创造温暖的心理气氛,而不应以冷漠、粗暴的态度对待学生;教师应该对学生正确、合理的意见及良好的行为及时予以表扬,对不良行为予以批评,但批评不可过度,如学生在错误回答问题后,更多的应是鼓励而非批评;教师应经常承认、修改、应用、比较或概括学生的意见,采纳学生的意见,不应忽视学生合理的意见;教师应经常向学生提供较多、较难的教材,以提高学生的期望值;教师应经常向学生提出问题,并耐心地等待他回答问题,以增进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能力感水平;教师应与学生密切交往,促进期望效应的实现。 由于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感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但与它对学业成就动机及学业成绩的影响相比,相对较小。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感更大程度上受到学生成败经验、自我知觉及归因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9]

首先,对学生采取尊重、信任、爱护的态度,提高其学习能力感水平。其次,创造条件,尽可能多为学生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但这种机会的提供应适合学生的水平,尤其是工作与学习任务的难度,应是学生经过努力能完成的,这样,学生既能获得成功,又付出了一定的努力,证实了自己的能力,同时学习的自信心也得到了提高。第三,指导学生学会正确的归因,以正确对待学业的成败。教师应指导学生将成功归于自己的能力,将失败归于努力程度不够,这样才能从成功中体验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同时变失败为动力,取得成功。第四,运用恰当的评价和奖励方式,尤其是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应是与其过去相比,这样,会使每个学生都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教师和同伴的积极评价,排除竞争性、防御性的心理气氛对学生自信心的消极影响。

由于教育期望对学生学业成就动机的影响比它对学业成绩的影响要显著,因此,教师应充分重视他的期望对学生学业成就动机的这种影响,采用适当的激励方式,以激起和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动机。首先,教师应对学生表现出热切的期待,亲切、和蔼地鼓励学生。

其次,教师应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帮助学生致力于追求同自身能力水平相称的学习目标,并及时予以表扬。第三,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设定其努力目标,形成不同的期望,否则,整齐划一的期望会导致一部分学生降低或丧失学习动机。同时,教师的期望不可过高,否则学生经过努力无法达到,也会丧失成就动机。总之,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产生了极为显著的影响,这种影响通过学习能力感及学业成就动机等内部心理因素而实现,因此,教师最终要采取恰当的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感及学业成就动机水平,从而改进其学习,提高学业成绩。

结论:

一、首先、期望要合情合理。

其次、期望要具有可行性。

这里的可行性是指符合行为主体的主客观条件,即具有实现的可能性。如果从客观上讲是合理的,而主体行为上是不可能的,那么这种期望还是不能转化为主体需要,更不能内化为主体动力。

第三、期望要具有挑战性。

只有那些具有挑战性的,超出于原有水平,但通过努力可能达到的期望,才

有吸引力,才有激励性。可望而不可即的或随手可得的期望都是不可取的,俗话说:跳一跳可摘到的桃子最甜。

第四、期望要内隐。

教育者的期待不应当是赤裸裸的“现金交易”,而应当是温情脉脉的感化;不应当是口头上的说教,而应当是满怀期望,含而不露地潜入学生的心灵。大喊大叫只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第五、期望要持久。

期望要有信心、决心和耐心,即使一时看不出明显的效果,也不要灰心丧气。须知学生领会,接受师长的期望,需要一个过程,在活动中作出成绩,也需要时间,任何急躁情绪,都将适得其反。

第六、不要把期望变成负担。

二、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教学过程中教师期望效应的功能包括:

1、激励功能,促使学生朝着教师所期望的目标发展,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2、调整功能,即调整师生间的关系,形成认识、情感及思维上的“共振”;

3、转化功能,即促进教师由传统的教育观念走向现代的教育观;

4、支援性功能,即帮助学生解决在探索知识以及心理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期望效应要注意体现:

1、民主性原则,即将期望效应建立在平等、合作、互助的基础上;

2、适度性原则,即要考虑到学生能力的“最近发展区”;

3、暗示性原则,即将教师的期望无意识或相当隐蔽地传递给学生;

4、差异性原则,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经过老师不断的努力付出,给予每个学生高期望,那么我相信一定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如果能正确的使用心理学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积极地面对自己的学生,那么每个学生都会有阳光的童年,为未来的奋斗留下幸福的记忆。 教师给予学生的每一句赞赏,都有可能成为学生为此奋斗一生的动力,所以教师都应当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教育自己的学生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1]《关于皮格马利翁效应的调查报告》、《皮格马利翁期望效应》

[2]《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3]《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

[4]《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 郑杰

[5]《教育学原理》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编:成有心

[6] 《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

[7] 《德国教师指南》。

[8] 《关于在素质教育中运用期望效应的建议》

[9] 《教师期望应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10]

小学教师期望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首先要对期望界定

然后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1、分析当前现状

2、现状的原因

3、方法策略

摘要:心理学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为人们所熟知的,这也体现教师对学生寄予高期望而导致学生表现优良的心理效应。教师对每个学生寄于高期望,对促进学生成绩、心理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低期望则会使学生信心丢失,成绩下降。容易产生自卑等不良心理。明确并建立行为期望,为学生提供指导的依托,教师的积极参与,能点燃他们心中的希望之火,积极的期望必将能得到了真情的回报。

关键词:皮格马利翁效应、期望、行为期望、积极参与、真情回报

前言: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典故:古代塞浦路斯有一位叫做皮格马利翁的国王,他非常善于雕刻。有一次,他雕刻了一具美丽少女的塑像,并且对这具塑像倾注了全部的热情和期望,精雕细琢,最终竟然如愿以偿地使少女活了过来。当然这只是一个神话罢了,并不具备可信度,但是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启发,那就是如果我们对某一个人或某一件事寄予越大的期望并付出努力,我们就越有可能得到我们期待的结果。这就是罗森塔尔的教育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期望效应”)。[1]

分析现状及原因:当前中国学生数量巨大,学校也很多,但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学校却很少。教师综合素质无法满足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不仅仅需要国家投资建立应有的项目和启动计划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但是教师也应当以提高自身素质来加强自身建设这也才能更好地给予学校好的教育、高地期望。老师对学生给予高的期望,积极地态度,学生才能积极地面对学习面对知识,更好地提高学习成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不能死板的去教学,在新课改的基础上应当提升课堂气氛与教学灵活多样化。对待学生,教师应当明确并建立行为期望,为学生提供指导的依托,为学生的理性发展做下铺垫。不管课堂或者课外活动中,老师与学生互动的教学或者是参与其中,这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生,懂得他们想的是什么,想要表达什么,教师的积极参与是教师期望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老师应当耐心细心的教导学生,辅导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告诉并引导他们在这一时期应当建立的人生观世界观,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发展,而且积极的期望一定会得到真情的回报。

一、教师能够建立行为期望的根本保证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1.1 教师素质主要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等。这是教师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所必须的基本素质,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

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2]这是一个新时代对于教育提出的呼唤,更是对教育过程的具体实施者“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

1.2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一篇文章《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提到:“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3]郑杰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中也指出:“一旦教师停止了学习,他的工作便如同机械的运作,在机械枯燥的活动中教师会觉得生活毫无意义,会沮丧而没有活力,这一切都将使教师工作显得令人厌恶,因此,学习还能拯救教师自己。”[4]同时,作为教师还要有健康向上的人格魅力,注重性格的平稳持重和认识视野的开阔贯通, 要有较强业务技能和学术能力;要有较强的逻辑能力和机智幽默的应变能力。

1.3 教师应当抽取闲暇时间努力汲取新的知识和教学方法,可以从图书馆,网络等途径学习更多的知识,了解世界各地不同的知识文化有利于丰富自身综合素养。参考别人的教学方案,提高和加强自身的教学方法多样化促进和巩固了在日益竞争的社会不动地位。教师不断努力学习的同时也应当寻找外出学习的机会,到不同的城市学校了解别人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学习和借鉴。老师必须牢固掌握自己所学的知识,因为自己是传授者,传授的知识会对学生产生长远的影响。当然也建议学校建立季度考察和年度考察机制,测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知识丰富度。例如在不同的课文教学中,可以考察教师是否因材施教,能否灵活运用差异性原理进行教学。这一过程可以在教学结尾处,设计 “小组合作,互相导读课文。”考察学生学习的掌握程度。这一环节,在小组合作活动中,观察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的情况。通过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同学之间通过提供帮助而满足了自己,更好的认识自己身边的伙伴。学生在小组里的讨论能带动各个能力层次的学生,每个人都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这种体验是学习兴趣的源泉,只有这样的体验和感受才使小组学习真正达到效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差异教学的目的。任何教学内容和方法,只有能够激发学生生动活泼的思想,唤起他们真挚而深刻的感情,才能真正起到教育作用。

1.4 教师的爱心是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必然需要,教师期望意味着对学生的信任、关怀、激励和挚爱。意味着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相互理解、互相尊重和爱戴的和谐关系,这是教师期望能否产生积极效应的关键因素。因为只有当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和厚爱转化为学生的领悟和愉悦的情感体验时,才能营造出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对教师的教导才能“言听计从”,欣然付诸实践。教师应当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成长环境,必要的时候定期去做家访,有效地与学生还有家长进行沟通,不同时期的学生需求是不同的,也许他们需要老师的心灵安慰或者是言语教导。这样才能促进与学生和家长的交流,有利于学生学习与成长。

二、建立明确的行为期望,为学生提供指导的依托

2.1 完善的激励方法,适时的积极引导,能够维护学生的自尊,改变着他们的行为。教师可以通过“学会宽容”的活动来明确自己对孩子的行为期望,通过一种亲切的方式,让孩子们易于接受,从而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活动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宽容别人,通过活动能够更好的提升心理素质,从细节中学习到知识。激励,是推动个人向期望目标前进的一种动力。课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收集有关包容的名人名言,宽容的小故事。在班级内部展开讨论和话剧表演,通过小组激烈的讨论和正反方辩论,这样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宽容的千年传承与现实意义。通过组织活动使得他们在名言中熏陶,在故事中被教育。通过一

系列的活动, “对不起”已成了班级的流行语,班级的同学们能够互帮互助,互相谦让,不再为小事情斤斤计较,微笑又重新回到了孩子们的脸上。

2.2 教师应当教育学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善良、宽容、尊老爱幼、孝敬长辈、文明礼貌等都应当作为老师对学生高的期望。教师不仅要从书本知识中教导学生建立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格,也应当了解丰富的传统文化,讲解给他们听,让这些知识深入学生的心理。记忆是成长的硬件,成长的好坏取决于他们存储和记忆的知识是关于积极的或者是消极的哪个比较多。最为中国的公民,教师首先得教育学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它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代的优秀道德遗产。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它也是我国人民两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5]这是做人的基础品格,一个民族的灵魂与精神寄托。

2.3 教师在教育书本知识的同时不能单一的进行教学计划,这样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可以在教学的同时让学生想象自己成为书本中的某一角色,为什么要成为这样的角色。使得学生建立自己的目标,让学生有自己的航向,教师再建立引导,这样船舶才能驶入正确的航道。这一过程需要耐心与细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强烈的期望与积极地态度才能使学生透彻的了解教师的真正目的,这样才不会使得学生步入误解与迷茫。

2.4 在学校环境下,通过教师高的期望,学生可赢得奖励或表扬,因此努力学习获得老师的表扬家长的认可使得他们不断的去努力去学习。相反,低期望者则因为失败而受批评,加上缺乏支持的环境气氛,学校可能被他们感知为惩罚源。这样他们会认为学习是没有价值的,努力反而是一种时间的浪费,即对他们来说以旷课、逃学、不参与课堂活动等来避免惩罚比获取学习成绩更为符合自己的心理需求。学习机动性强度低,使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术表现更差,导致一系列的恶心循环产生。教师可以多向学生提一些希望。对优秀同学鼓励他们,支持他们在学科有所建树。对于中下学生,鼓励他们抛弃自卑感,树立自信心,教师应当经常对他们说“你能行”“只要努力,你一定能„„等之类的鼓励话语,使学生产生源动力。

三、教师的积极参与是教师期望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3.1 “和谐的师生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质量,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条件,是学生不断前进的推动力。而教师的积极参与能让学生处于信任状态,学生的积极投入,能使教师发挥出理想的教学水平。

3.2 苏霍姆林斯基说:“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首条金科玉律” 。[6] 只有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我们教师才有与学生相处的基础。所以,教师都应努力成为一个人际关系的艺术家,主动关心体贴学生,用真心关爱学生。罗伯特-比拉哈说过:“民主就意味着要给予他人高度的注意” 。教师的积极参与是人与人平等交往的保证,师生之间只有建立起信任感,学生才能向老师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教师才可以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

3.3学校里经常有一些有名的“调皮大王”,他们任性、霸道、等很多坏习惯。家长老师头疼,同班学生告状不断。他们经常被批评、训斥,经常遭到家长的打骂。老师对他们的期望很低,觉得只要他们不捣乱不添麻烦就行了。安排座位时,

老师让他们单独坐在不起眼的地方。户外活动时,同学们有的避开这些所谓的差学生。结果,他们故意弄翻椅子、桌子、撕书、偷吃别人东西等破坏性方式引起老师同学的注意,为的只是表达我没有你们想的那么坏。于是,不管是在同学还是在老师的眼里,他们都是所谓的差学生。实际上,正是教师的消极期望导致发生在“差学生”身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如果以“皮格马利翁效应”中的积极态度去对待他们,给予实施积极的期望。首先,我们要打破对“差学生”的成见,并采取了几条相应的措施:第一、运用身体语言、动作、言语使他们对教师产生亲切感,使他们能够自由自在地、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并能再与其他孩子和谐、融洽地相处。老师可以主动去抚摸他们的脑袋,跟他们说早上好。集体活动时,要充分分配好小组,让大家和谐的活动,互相尊重。让所谓的“差学生”感到被重视和平等。必要时,可按照心理学原则让“差学生”树立自信心。让所谓的“差学生”为集体做好事,如帮忙抬桌子,排椅子等,并及时表扬他们。这样经过一段时期教师的高期望在“差学生”身上也会有真情的回应,必然会产生积极的皮格马列翁效应。

四、积极的期望一定会得到真情的回报

4.1 第斯多惠语:“教师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7] 真情的付出,必能得到真情的回报。

4.2 组织相应的活动去调节优秀的学生和“差学生”的关系,让每个学生知道优秀和差并不是天生因素,而是需要学生去不断努力,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成功的到回报才是真实的人生。让同学们能够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不管在学习上,在班级活动,劳动,学校运动会等。互相去大气,老师给予充分的肯定,营造和谐的环境与氛围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学习成绩的进步,学生更能有充足的动力与耐心去面对以后的知识和困难。

罗森塔尔试验说明,教育者只要诚心诚意寄希望于受教育者,那么受教育者将会按教育者的期望去发展。教师对学生的期待, 是一种信任,一种鼓励,一种爱,有如催化剂、加热剂。如果我们帮助学生建立起适宜的期望目标,就如在学生心头点燃了知识大厦阶梯上的一盏盏闪亮的明灯,促使他们不断前进,不断攀登。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受教育者都能按教育者的期望发展。学生的气质、个性特点不同,原有经历不同,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各有差异,对自己的要求也有高有低。教师要因材施教,对学生提出恰如其分的希望与要求,要切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智力水平,既不过高,又不偏低。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其实,“罗森塔尔效应”是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其理论价值远远没有得到老师们的普遍重视。我想从这个期望效应中我们可以获得一点启示,那就是老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与期望,还应该把这种效应用于学生身上。老师要告诉学生,他们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一群人。让学生对自己增强自信心,对自己的人生前途更充满希望。在教学实际中,用对待聪明学生的态度方法对待你所有的学生,多给他们一些积极的期待,你的学生将会越来越聪明的。同时也给老师提个建议:凡是学生能自己办到的事,坚决不替代;课堂上能少讲的就少讲,能不讲的就不讲;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自由权交还给学生。那么,你还给学生的将是更美好的未来。[8]

五、教师期望主要是通过教师不同的行为来传递的

5.1 因此,教师应该明确地了解哪些行为与高期望相联系,哪些行为与低期望相联系,时刻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以亲切、和蔼的态度、言语和行为为学生创造温暖的心理气氛,而不应以冷漠、粗暴的态度对待学生;教师应该对学生正确、合理的意见及良好的行为及时予以表扬,对不良行为予以批评,但批评不可过度,如学生在错误回答问题后,更多的应是鼓励而非批评;教师应经常承认、修改、应用、比较或概括学生的意见,采纳学生的意见,不应忽视学生合理的意见;教师应经常向学生提供较多、较难的教材,以提高学生的期望值;教师应经常向学生提出问题,并耐心地等待他回答问题,以增进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能力感水平;教师应与学生密切交往,促进期望效应的实现。 由于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感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但与它对学业成就动机及学业成绩的影响相比,相对较小。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感更大程度上受到学生成败经验、自我知觉及归因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9]

首先,对学生采取尊重、信任、爱护的态度,提高其学习能力感水平。其次,创造条件,尽可能多为学生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但这种机会的提供应适合学生的水平,尤其是工作与学习任务的难度,应是学生经过努力能完成的,这样,学生既能获得成功,又付出了一定的努力,证实了自己的能力,同时学习的自信心也得到了提高。第三,指导学生学会正确的归因,以正确对待学业的成败。教师应指导学生将成功归于自己的能力,将失败归于努力程度不够,这样才能从成功中体验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同时变失败为动力,取得成功。第四,运用恰当的评价和奖励方式,尤其是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应是与其过去相比,这样,会使每个学生都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教师和同伴的积极评价,排除竞争性、防御性的心理气氛对学生自信心的消极影响。

由于教育期望对学生学业成就动机的影响比它对学业成绩的影响要显著,因此,教师应充分重视他的期望对学生学业成就动机的这种影响,采用适当的激励方式,以激起和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动机。首先,教师应对学生表现出热切的期待,亲切、和蔼地鼓励学生。

其次,教师应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帮助学生致力于追求同自身能力水平相称的学习目标,并及时予以表扬。第三,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设定其努力目标,形成不同的期望,否则,整齐划一的期望会导致一部分学生降低或丧失学习动机。同时,教师的期望不可过高,否则学生经过努力无法达到,也会丧失成就动机。总之,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产生了极为显著的影响,这种影响通过学习能力感及学业成就动机等内部心理因素而实现,因此,教师最终要采取恰当的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感及学业成就动机水平,从而改进其学习,提高学业成绩。

结论:

一、首先、期望要合情合理。

其次、期望要具有可行性。

这里的可行性是指符合行为主体的主客观条件,即具有实现的可能性。如果从客观上讲是合理的,而主体行为上是不可能的,那么这种期望还是不能转化为主体需要,更不能内化为主体动力。

第三、期望要具有挑战性。

只有那些具有挑战性的,超出于原有水平,但通过努力可能达到的期望,才

有吸引力,才有激励性。可望而不可即的或随手可得的期望都是不可取的,俗话说:跳一跳可摘到的桃子最甜。

第四、期望要内隐。

教育者的期待不应当是赤裸裸的“现金交易”,而应当是温情脉脉的感化;不应当是口头上的说教,而应当是满怀期望,含而不露地潜入学生的心灵。大喊大叫只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第五、期望要持久。

期望要有信心、决心和耐心,即使一时看不出明显的效果,也不要灰心丧气。须知学生领会,接受师长的期望,需要一个过程,在活动中作出成绩,也需要时间,任何急躁情绪,都将适得其反。

第六、不要把期望变成负担。

二、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教学过程中教师期望效应的功能包括:

1、激励功能,促使学生朝着教师所期望的目标发展,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2、调整功能,即调整师生间的关系,形成认识、情感及思维上的“共振”;

3、转化功能,即促进教师由传统的教育观念走向现代的教育观;

4、支援性功能,即帮助学生解决在探索知识以及心理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期望效应要注意体现:

1、民主性原则,即将期望效应建立在平等、合作、互助的基础上;

2、适度性原则,即要考虑到学生能力的“最近发展区”;

3、暗示性原则,即将教师的期望无意识或相当隐蔽地传递给学生;

4、差异性原则,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经过老师不断的努力付出,给予每个学生高期望,那么我相信一定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如果能正确的使用心理学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积极地面对自己的学生,那么每个学生都会有阳光的童年,为未来的奋斗留下幸福的记忆。 教师给予学生的每一句赞赏,都有可能成为学生为此奋斗一生的动力,所以教师都应当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教育自己的学生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1]《关于皮格马利翁效应的调查报告》、《皮格马利翁期望效应》

[2]《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3]《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

[4]《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 郑杰

[5]《教育学原理》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编:成有心

[6] 《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

[7] 《德国教师指南》。

[8] 《关于在素质教育中运用期望效应的建议》

[9] 《教师期望应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10]


相关内容

  • 成功教育中的期望
  • 成功教育中的期望 闸北区教育学院 许静 关键词:成功教育 期望 自我期望 一 期望越来越为教育所重视 尽管期望早已纳入心理学范畴为人们所熟知,自我实现预言也曾被提及过,然而,只是在罗森塔尔和雅克布森的<课堂里的皮格马利翁>于1968年发表,"权威性的谎言"赢得了一个众 ...

  • 教育伦理学论文--教育公平和教育期望
  • 课程序号 0911 课程名称 论文题目 教育公平和教育期望 学 院 专业年级 姓 名 学 号 二 ○ ○九年十二月 教育公平和教育期望 [摘要] 教师期望效应是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在学生的未来发展中得到证实的现象,教师期望的性质和程度影响教育资源在不同学生身上的分配,从而造成教育的不公平.传统的智力观和 ...

  •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教,从这个定义出发,教育心理学应该是一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 理论上,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丰富着心理学的理论. 实践上,教育心理学有助于塑造专家型教师,有助于培养优秀的学生. ...

  •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学习动机是怎样产生的呢?大家知道,人类的行动,常被各种复杂的动机所引起,饥和渴,爱和恨,名和利都可以引起个体的活动.人的行为的动机,一部分是生而具有的,一部分是由学习得来的.动机产生于需要,学习动机实际上就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需要,这是人所特有的一种需要.从社会上说,不进行教育和 ...

  • 美国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理念及实践案例
  • 美国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理念及实践案例 近年来,无论是美国政府.商业团体,还是各委员会签发的报告,都强调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学生要学好,必须对教师进行持续的.高质量的专业发展,传统专业发展的模式必须改变.教师不再被动地坐在那儿,接受"专家"的新思想或新实践,对专业发 ...

  • 教师期望的负效应以及期望的有效传递
  • 教师期望的负效应以及期望的有效传递 张保建1,2 孙斌1 (1.安徽师范大学 2.涡阳县城关中心学校) 摘要:教师期望效应是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事实上,教师期望所产生的并非都是正向积极的,也有可能是负向消极的.本文阐述了不合理的教师期望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并分析了教师期望正确传递的 ...

  • 教师角色冲突理论
  • 教师的角色冲突及缓解对策研究 --符号相互作用学派之角色理论 摘自: http://www.cqjiaoshi.cn/xx/jiaotan/ketang/200709/22957.html 符号相互作用学派强调事物的意义--符号,即在社会过程.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作用理论,是带有浓厚的社会学特色的社 ...

  • 教师的角色冲突
  • 教师的角色冲突及适应 丘文宇 江汉油田教育实业集团广华初级中学,湖北潜江 433124 [ 摘要]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扮演多种角色,多重角色期望的偏差甚至冲突导致了教师的角色冲突.本文试对教师角色冲突的类型进行概括分析,并对如何调适心理,化解冲突提出一些建议. 「关 ...

  • 教育心理学课程内容整理
  • 教育心理学课程整理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凭借已有经验和知识,通过与相应的环境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中积累经验(知识).构建心理结构,以适应环境变化的活动,并通过自身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表现出来.这一界定有三个要义:1学习是主体身上发生的变化:2这种变化能保持相对持久:3这种变化是主体与其环境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