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一到三章概念

初二物理期中复习(基本概念)

第一章 声现象

1.1声音是什么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成为声源)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V 液 >V 气 ) 。 >V固

3.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约是340m /s

4.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传声物质以振动的方式传声) 。

5.声音的作用:传递信息、具有能量

1.2乐音的特性

一、 乐音是指声源做规则振动,它悦耳动听,令人愉快 。

二、乐音的三要素:响度 、音调、音色

1.响度:声音的强弱(大小) 。

(1)响度的大小与声源的振幅和距声源的远近( 振幅越大(小),响度越大(小) ;距声源越近(远),响度越大(小))

(2)振幅是指振动的幅度。

(3)响度大小用分贝(dB )来量度

2.音调:声音的高低

(1)音调的高低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频率是指每秒振动的次数。 单位:赫兹(Hz )

(3)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材料、长短、粗细、松紧等有关(越短越细越紧,音调越高)

3.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

(1)音色与声源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2)人们辨别不同物体的声音一般是根据音色来的。

1.3噪声及其控制

一、噪声是因声源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 ,它刺耳难听,令人厌烦。

1. 0dB 的声音是指人耳刚能听到 ;90dB 以上的噪声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

2.噪声控制:在声源处 ,传播过程中(隔声、吸声、消声),人耳处。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一、可听声:频率在20Hz 到20000Hz

二、 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 z

1.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

2.应用:声呐、雷达、B 超、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测速

三、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1.产生:地震、海啸、核爆炸等。

2.特点:传播距离远,无孔不入

3.应用:监测核爆炸等

第二章 物态变化

2.1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一、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物质所处状态与温度有关)

二、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

1.温度计:(1)原理: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2)使用:

①估计被测物体温度,选择合适温度计,观察量程和分度值, ②测量时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齐平,读完后取出温度计

2.体温计:量程是35℃-42℃ 分度值是0.1℃

3.温标的确定: 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

2.2汽化和液化

一、汽化是指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1. 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蒸发条件: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蒸发特点:吸热物体温度下降。

2.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条件:达到沸点和继续吸热

沸腾特点:(1)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2)气泡上升且逐渐变大

3.判断沸腾的方法:

(1) 看气泡变化情况:沸腾前气泡上升逐渐变小,沸腾时气泡上升且

逐渐变大。

(2) 看温度变化情况:沸腾前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沸腾时吸热温度保

持不变

二、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 。

1.液化放热。

2.液化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3.露、雾等 都是液化形成的。

2.3熔化和凝固

一、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

1.熔化吸热。

2.熔化特点:晶体熔化吸热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吸热温度上升。

3.晶体是指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物体(熔点)。

非晶体是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物体。

4.晶体熔化:条件:达到熔点和继续吸热。

二、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

1.凝固放热。

2.晶体熔化后再凝固也有固定的凝固温度(凝固点)。

3.非晶体凝固时放热温度下降。

2.4升华和凝华

一、 升华(吸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现象:冰冻衣服晾干、樟脑丸变小、灯丝变细等

二、 凝华(放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

现象:霜、雪、冰花等

第三章 光现象

3.1光的色彩 颜色

光源:本身发光的物体 分类: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1. 光的色散:

(1) 太阳光可以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色光

(2)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

2. 色光的混合:

(1)红、绿、蓝为光的三原色。

(2)将光三原色按不同比例混合,能产生任何其他色光,而自身无法用其 他色光混合得到。

(3)物体颜色: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透过的色光决定

3.光具有能量,称为光能,可转化为电能、化学能、内能等

3.2人眼看不见的光

一、 红外线:存在红光外侧

1.显著特点:热效应

2.来 源:所有物体都能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 物体在辐射红外线的同时也在吸收红外线

3.应 用:红外探测器、红外夜视仪、红外遥控等

二、 紫外线:存在紫光外侧

1.特 点:使荧光物质发光;灭菌

2.应 用:验钞机、紫外线灭菌灯等

3.3光的直线传播

一、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二、直线传播的现象:

1.影子的形成:日食(月亮在太阳与地球之间),月食(地球在太阳与月亮

之间),

2.小 孔 成 像:倒立,实像,大小可变(大小取决于孔与物的距离及孔与

屏之间的距离关系)

三、光速

1.光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不同。

2.光在真空传播的速度最快,为C=3×108m/s 或C=3×105km/s

初二物理期中复习(基本概念)

第一章 声现象

1.1声音是什么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成为声源)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V 液 >V 气 ) 。 >V固

3.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约是340m /s

4.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传声物质以振动的方式传声) 。

5.声音的作用:传递信息、具有能量

1.2乐音的特性

一、 乐音是指声源做规则振动,它悦耳动听,令人愉快 。

二、乐音的三要素:响度 、音调、音色

1.响度:声音的强弱(大小) 。

(1)响度的大小与声源的振幅和距声源的远近( 振幅越大(小),响度越大(小) ;距声源越近(远),响度越大(小))

(2)振幅是指振动的幅度。

(3)响度大小用分贝(dB )来量度

2.音调:声音的高低

(1)音调的高低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频率是指每秒振动的次数。 单位:赫兹(Hz )

(3)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材料、长短、粗细、松紧等有关(越短越细越紧,音调越高)

3.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

(1)音色与声源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2)人们辨别不同物体的声音一般是根据音色来的。

1.3噪声及其控制

一、噪声是因声源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 ,它刺耳难听,令人厌烦。

1. 0dB 的声音是指人耳刚能听到 ;90dB 以上的噪声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

2.噪声控制:在声源处 ,传播过程中(隔声、吸声、消声),人耳处。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一、可听声:频率在20Hz 到20000Hz

二、 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 z

1.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

2.应用:声呐、雷达、B 超、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测速

三、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1.产生:地震、海啸、核爆炸等。

2.特点:传播距离远,无孔不入

3.应用:监测核爆炸等

第二章 物态变化

2.1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一、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物质所处状态与温度有关)

二、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

1.温度计:(1)原理: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2)使用:

①估计被测物体温度,选择合适温度计,观察量程和分度值, ②测量时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齐平,读完后取出温度计

2.体温计:量程是35℃-42℃ 分度值是0.1℃

3.温标的确定: 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

2.2汽化和液化

一、汽化是指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1. 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蒸发条件: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蒸发特点:吸热物体温度下降。

2.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条件:达到沸点和继续吸热

沸腾特点:(1)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2)气泡上升且逐渐变大

3.判断沸腾的方法:

(1) 看气泡变化情况:沸腾前气泡上升逐渐变小,沸腾时气泡上升且

逐渐变大。

(2) 看温度变化情况:沸腾前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沸腾时吸热温度保

持不变

二、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 。

1.液化放热。

2.液化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3.露、雾等 都是液化形成的。

2.3熔化和凝固

一、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

1.熔化吸热。

2.熔化特点:晶体熔化吸热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吸热温度上升。

3.晶体是指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物体(熔点)。

非晶体是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物体。

4.晶体熔化:条件:达到熔点和继续吸热。

二、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

1.凝固放热。

2.晶体熔化后再凝固也有固定的凝固温度(凝固点)。

3.非晶体凝固时放热温度下降。

2.4升华和凝华

一、 升华(吸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现象:冰冻衣服晾干、樟脑丸变小、灯丝变细等

二、 凝华(放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

现象:霜、雪、冰花等

第三章 光现象

3.1光的色彩 颜色

光源:本身发光的物体 分类: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1. 光的色散:

(1) 太阳光可以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色光

(2)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

2. 色光的混合:

(1)红、绿、蓝为光的三原色。

(2)将光三原色按不同比例混合,能产生任何其他色光,而自身无法用其 他色光混合得到。

(3)物体颜色: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透过的色光决定

3.光具有能量,称为光能,可转化为电能、化学能、内能等

3.2人眼看不见的光

一、 红外线:存在红光外侧

1.显著特点:热效应

2.来 源:所有物体都能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 物体在辐射红外线的同时也在吸收红外线

3.应 用:红外探测器、红外夜视仪、红外遥控等

二、 紫外线:存在紫光外侧

1.特 点:使荧光物质发光;灭菌

2.应 用:验钞机、紫外线灭菌灯等

3.3光的直线传播

一、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二、直线传播的现象:

1.影子的形成:日食(月亮在太阳与地球之间),月食(地球在太阳与月亮

之间),

2.小 孔 成 像:倒立,实像,大小可变(大小取决于孔与物的距离及孔与

屏之间的距离关系)

三、光速

1.光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不同。

2.光在真空传播的速度最快,为C=3×108m/s 或C=3×105km/s


相关内容

  • 初二物理备课组计划
  • 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八年 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理化组 2010-3-10 初二物理备课组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基础教育"精神为指导,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以学校工作的要求为核心,围绕教研组年级组工作为具体指导开展备课组工作.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quo ...

  • 初二学习方法:初二物理学习方法指导
  • 初二学习方法:初二物理学习方法指导 物理实施新课程,对于教师是一个挑战,而由于学生在八年级刚开始接触物理,所以初中物理教学带有启蒙的性质.一方面是要传授一定的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开创一个良好的开端.在实施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注重教师与学生在探究性活 ...

  • 为什么说初二是初中两极分化的高峰?
  • 为什么说初二是初中两极分化的高峰? 初中学习的整体特点是什么呢?总结一句话就是:初一不分上下.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 而初中物理在初二作为一个新学科的出现,被曝将成为初二学生学习的拦路虎.两极分化的分水岭.总结初中物理知识分布的整体特点是:初二基本概念多.难点多,初三考点多: 1.初二年级增加 ...

  • 暑假班开设课程
  • 暑假班开设课程 小升初:数学/英语 初一升初二:数学/英语/物理 初二升初三:数学/英语/物理/化学 初升高:数学/英语/物理/化学 新高二.高三:数学/英语/物理/化学 课程介绍: 小学篇: 暑假你可以这么安排: 假期作业.辅导班应占:1/3 旅游.娱乐.运动占:1/3 发展课外爱好,开展课外阅读 ...

  • 2013年深圳中考[科学]试卷分析
  • 2013年深圳中考<科学>试卷分析             及 2014年对策 深圳启灵教育中考研究专家团 一.2013中考科学概况 2013年深圳中考已 6月23日落下帷幕,启灵教育科学老师第一时间分析了2013深圳中考科学真题,通过与前两年的真题对比,今年的难度系数比例设置为&quo ...

  • 三好网暑假免费公开课全程课程回放
  • 新高三: 高三数学复习课 课程简介:函数作为高考数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选择题.填空题,侧重于利用导数确定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解答题侧重于导数与函数.解析几何等综合应用,难度较大.本期高考数学满分导师系统介绍有关函数的三要素.函数奇偶性的技巧应用.函数的单调性,以及与导数的关联.让新高三一轮复习全面深 ...

  • 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按年级分,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 1.初一.高一学生学习不理想的部分因素: 从小学升到初一: ● 学习没有计划.从小学升入初一,很多学生还保留小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状态,学习时没有自己的学习计划,整天忙于应付老师的作业和考试,缺乏主动的学习安排.对自己到底要学什么,怎么学 ...

  • 初二物理力教案三
  • 力 素质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 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 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

  • 初一到初三各年级学科特点
  • 初一到初三各年级学科特点: 初一: 对有些学生来说,初一能决定中学生活的基调: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影响是,后边所有的成绩和表现是在初一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初一的知识掌握的不牢固,后边初二初三学起来就会非常吃力,中考就会很困难. (初一的基础性) 初二: 数学:二次根式到高考都是热点 英语: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