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II区2013年高二暑假作业(三)语文Word版含答案

新课标II区2013年高二暑假作业(三)语文

一、知识巩固

1.下列各组句子中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①归去来兮!(来,助词,无义) ②复驾言兮焉求(言,助词,无义)

B.①载欣载奔(载,义同“载歌载舞”的“载”) ②引壶觞以自酌(觞,酒杯)

C.①或植杖而耘耔(耔,培苗) ②景翳翳以将入(景,风景,景物)

D.①策扶老以流憩(扶老,手杖;流憩,游息) ②审容膝之易安(审,觉察,自知)

2.下列对各组句子的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问征夫以前路 ②将有事于西畴

——“以”、“于”都是介宾,与后面的名词构成介宾短语后置。

B.①悟已往之不谏 ②恨晨光之熹微

——两个“之”字都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①云无心以出岫 ②登东皋以舒啸

——两个“以”都是连词,表承接关系。

D.①既窈窕以寻壑 ②亦崎岖而经丘

——“窈窕”“崎岖”都是形容词用如名词,分别指“幽深的河岸”“崎岖的山路”;前面省略了“循”“沿”等动词。

3.解释下面五句中疑问代词的词义

①田园将芜胡不归 胡 :

②奚惆怅而独悲 奚 :

③复驾言兮焉求 焉 :

④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 :

⑤胡为乎遑欲何之 何:

4.下列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分野

B.宇文新州之懿范 美好

C.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刚、顿时;迅速

D.家君作宰,路出名区 宰相

5.比较下列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奉宣室以何年 ③ 老当益壮

② 处涸辙以犹欢 ④ 穷且益坚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 ,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6.下列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 乖违、不顺

B.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等到

C.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 狂放、不拘礼法

D.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日光

7.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昔日的南昌郡城,如今是洪州都府。它处在翼、轸二星的分管区域,与庐山和衡山接壤

B.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儒下陈蕃之榻:

(这里)物有光华,天有珍宝,宝剑的光气直射牛、斗二星之间;人有俊杰,地有灵秀,徐儒子(竟然)在太守陈蕃家下榻。

C.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雄伟的州城像雾一样涌起,俊美的人才像流星一样飞驰。城池倚据在荆楚和华夏交接的地方,(宴会上)客人和主人都是东南一代的俊杰。

D.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

词采如蛟龙腾空、凤凰起飞,那是文词宗主孟轲;紫电和清霜这样的宝剑,出自王将军的武库里。

8.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翻译有误的一项

A.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地势偏远,南海深邃;天柱高耸,北极星远悬。

B.关山难越,谁悲夫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雄关高山难以越过,谁能悲悯那迷路的人呢?(在座的各位)如浮萍在水上相聚,都是客居异乡的人。

C.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思念皇宫却看不见,等待在宣誓召见又是何年?

D.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冯唐容易老,李广封侯难。屈原贾谊贬到长沙,并非没有圣明的君主。

9.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喝了贪泉的水,仍觉得心境清爽,处在奄奄待毙的时候,仍然乐观开朗。

B.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北海即使遥远,乘着旋风也可以到达;早年的时光虽然已经逝去,珍惜将来的岁月,为时还不晚。

C.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孟常品行高洁,却空有一腔报国的热情;怎能效法阮籍不拘礼法,在无路可走时便恸哭而还呢?

D.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自己和终军的年龄相同,却没有请缨报国的机会;(像班超那样)有投笔从戎的胸怀,也仰慕宗悫“乘风破浪”的志愿。

10、名句填空

悟已往之不谏, ;实迷途其未远, 。 ,审容膝之易安。

云无心以出岫, 。 ,泉涓涓而始流。

登东皋以舒啸, 。

聊乘化以归尽, ! ,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 。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 。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 。

孟尝高洁, ; ,岂效穷途之哭!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 。

二、语言与运用

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3分)

A.卫生筷并不卫生,多为黑作坊经过简单浸泡漂白后即投放市场的产品,近日银川市警方和工商等部门上下其手,摧毁了多个制脏窝点。

B.今年,随着国庆旅游黄金周的临近,宁夏著名景点——沙坡头将迎来旅游的高峰,有关人士说,中卫市该旅游景点严阵以待,已经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

C.父母对子女总是抱着很大的希望,教育子女也总是苦口婆心,做子女的,应该多多体谅,多多理解,不要让父母枉费心机。

D.新闻采访和写作是新闻记者的天职,但是要写出精品,记者们必须对政治有极高的敏感度,必须练就一身倚马可待的真本领。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宁浩虽然曾表示“抖鸡贼”的时代已经过去,他希望以情动人,让观众哭出来,但《黄金大劫案》仍然显示了他娴熟的搞笑能力。

B.载人航天技术的突破,是我国高新科技水平显著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高的重要体现。

C.人大会上,许多有识之士认为,安全、诚信以及防止传统文化不受污染等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制约互联网行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瓶颈。

D.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如果万一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

3. 下列对联,最适合祝贺老师70岁寿辰的一联是( )(3分)

A. 碧桃献岁宜家受福 花甲逢春获寿延年

B. 为学有宗古稀成庆 诲人无倦恩重及门

C. 乐道安贫音容宛在 因材施教手泽犹存

D. 执掌教坛垂七十载 栽培桃李满三千株

4.概括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0字。(5分)

本报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李克强在主持召开食安委第五次全体会议时指出,食品安全是餐桌上的民生、餐桌上的经济。强化市场监管,食品应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0目前食品监管领域仍存在职能交叉或职责不清的问题,既有重复监管,也有监管“盲点”。要建立监管的长效机制,必须整合部门监管职能,进一步统筹监管力量,该整合的要整合。加强监管并不替代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而是要确保“环环有监管、守土必有责”,做到“无缝对接”。

5.仿照画线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构成排比句,耍求续写的句子使用比拟的修辞手法。 (6分) 沉默是一种境界:在别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时,默默地读一本心爱的书,让清新的文字在脑海间低吟;__________; ________。

三、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请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孔子一生以维护、恢复“周礼”为己任,他的各项政治主张都是从这一总目标出发而提出的。明“夷狄”、“诸夏”之别,就是其中之一。孔子这方面的言论虽不多,却牵涉到“民族意识自觉”的大问题,对后世的影响也极为深远。

“周礼”成为周王朝建立领主制封建国家政治机构的组织原则之后,其作为周族的典章、制度、仪节、习俗的总称的意义不仅依然存在,而且被扩大、推广到整个华夏族的势力范围。在当时,用不用“周礼”,已成为区分“夷狄”与“诸夏”的主要标志。如楚是南方大国,文化发展程度并不低于周族的姬姓各国,只因为不用“周礼”,而被“诸夏”视为“蛮夷齐桓公建立霸业时,还专门以“包茅不贡”为借口对楚进行讨伐。可见,“周礼”在区分“夷狄”与“诸夏”时的重要意义。由于当时在“夷狄”与“诸夏”之间还存在着严重的民族斗争,这种区分就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西周到春秋末,尽管华夏族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已居主导地位,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华夏诸国与少数民族杂处的局面,如“王畿”附近就有伊雒之戎、陆浑之戎。诸侯大国卫国在卫懿公时,和邢国一起被狄人“残破”。救卫存邢、南伐荆楚、北伐山戎,是管仲辅佐齐桓公所建立的重要霸业。所以,尽管孔子对管仲僭越违礼颇为不满,但对其“相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十分称许,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孔子觉察到当时民族斗争的严重性,从维护周礼到自觉维护“诸夏”的团结统一,充分肯定管仲这方面的功绩,这说明孔子自觉地把维护民族利益作为第一位的大义,把管仲的贡献提到了“如其仁”的高度。比起“民族大义”来,管仲在其他方面的不足,在孔子看来,都是可以原谅的。这可以说是最早的体现了某种朦胧状态的民族意识的自觉,这种民族意识的自觉的继承和发扬,就成为一种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几千年来綿延不绝,是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奇迹,它的出现应当说与孔子所开始的民族意识的自觉有着一定的思想渊源关系。

关于区别“诸夏”与“夷狄”,孔子还有一段议论,即“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意思是说,“夷狄”虽“有君”,却不行“周礼”,君臣上下的名分有等于无;而“诸夏”哪怕无君,但君臣的等级秩序照样存在。可见孔子以明“夷狄”“诸夏”之别表现出来的朦胧的“民族意识”的自觉不是孤立的,而是和他的君臣等级观念纠缠在一起的,因此决不能给以过高的、违反历史真实的估计。

孔子的明“夷狄”、“诸夏”之别的政治主张,到秦汉以后逐渐以“明华夷之辨”的命题为历代儒家所继承和发扬。积极方面,每当民族危亡之际,总有一批民族英雄以此为思想武器和精神支柱,挺身而出,伸张民族大义。消极方面,也总有人以此为借口,对内欺压少数民族,变成大汉族主义;对外则以天朝大国自居,流于狭隘的民族主义。

3. 下列对“明‘夷狄’、‘诸夏’之别”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明“夷狄”、“诸夏”之别是孔子的政治主张之一,是在维护、恢复“周礼”这一总目标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B. 明“夷狄”、“诸夏”之别的主要标志是周礼,它当时适用于周族内部的同时已被扩大、推广到整个华夏族。

C. 明“夷狄”、“诸夏”之别表现出的强烈的“民族意识”的自觉是和君臣等级观念纠缠在一起的,并不孤立存在。

D. 明“夷狄”、“诸夏”之别的政治主张在秦汉后以“明华夷之辨”的命题被继承和发扬,其历史作用具有二重性。

4.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作为周族的典章、制度、仪节、习俗总称的“周礼”,是周王朝建立领主制封建国家政治机构的组织原则。

B. 华夏诸国与少数民族杂处的局面使得“夷狄”、“诸夏”的矛盾一直存在并愈演愈烈,最终导致民族战争爆发。

C. 孔子对管仲僭越违礼的行为颇为不满,但对其“一匡天下”的成就表示称许,这体现了孔子民族意识的自觉。

D. 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从未中断,这文明史上的奇迹与始于孔子的民族意识的自觉有着一定的思想渊源关系。

5.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对待周礼,诸侯国有的拒之不用,有的将其作为称霸的借口,表明周礼的权威性已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动摇。

B. 周王朝时“夷狄”、“诺夏”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民族斗争,孔子区分二者有自觉维护“诸夏”团结统一的考虑。

C. 民族意识自觉的继承和发扬形成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民族危亡之际表现为一批民族英雄为民族大义挺身而出。

D. 明夷夏之别这一主张在历史上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还应当辩证的看待这一主张。

参考答案

一、1、C.景,太阳。

2、C.前一“以”表修饰关系。

3、① 胡:为什么;② 奚:为什么 ③ 焉:什么 ④曷:何不 ⑤ 胡:哪里

4.D 宰:宪宰、县令 5.C ①在 ②而 ③④均作“应当”讲 6.B 等:同于7.D“孟学士”不是孟轲8.D 屈:不是屈原 9.B 虽:虽然

二、 1.D 倚马可待:比喻文思敏捷,文章写得快。使用恰当。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严阵以待: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待着敌人。枉费心机:白白地费了一番心思。贬义词。贬词褒用,不恰当。

2.B((A语序不当,“虽然”放在主语“宁浩”之前;D“如果”与“万一”重复;C“防止传统文化不受污染”表意有误)

3.B(A项不能突出教师职业特点,花甲是指60岁;D不能体现寿辰之意;C项是挽联,用于死去的人,不合语境;)

4、【参考答案】(5分)李克强:强化市场监管,食品是重中之重。

5、【参考答案】(6分)在别人灯红酒绿,狂歌劲舞时,默默地听一首柔和的钢琴曲,让和谐的曲调在心间抚过;在别人高谈阔论、推杯换盏时,默默地传递一句简短的问候,让真诚的言语在彼此间流淌。

三、1、

2、江碧鸟白,山青花艳,春光美好,而乡愁却让人黯然神伤,以乐景突出(反衬)哀情(5分)。

3.【参考答案】(3分)C

【解析】文章第二段结尾和第三段多次表述这个政治主张表现出来的是“朦胧”的民族意识,而不是“强烈”的民族意识。

4.【参考答案】(3分)B

【解析】“一直”一词表述不准确;“杂处的局面最终导致民族战争的爆发”无中生有。

5.【参考答案】(3分)D

【解析】“明夷夏之别这一主张在历史上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表述有误,其作用是双重性的。

新课标II区2013年高二暑假作业(三)语文

一、知识巩固

1.下列各组句子中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①归去来兮!(来,助词,无义) ②复驾言兮焉求(言,助词,无义)

B.①载欣载奔(载,义同“载歌载舞”的“载”) ②引壶觞以自酌(觞,酒杯)

C.①或植杖而耘耔(耔,培苗) ②景翳翳以将入(景,风景,景物)

D.①策扶老以流憩(扶老,手杖;流憩,游息) ②审容膝之易安(审,觉察,自知)

2.下列对各组句子的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问征夫以前路 ②将有事于西畴

——“以”、“于”都是介宾,与后面的名词构成介宾短语后置。

B.①悟已往之不谏 ②恨晨光之熹微

——两个“之”字都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①云无心以出岫 ②登东皋以舒啸

——两个“以”都是连词,表承接关系。

D.①既窈窕以寻壑 ②亦崎岖而经丘

——“窈窕”“崎岖”都是形容词用如名词,分别指“幽深的河岸”“崎岖的山路”;前面省略了“循”“沿”等动词。

3.解释下面五句中疑问代词的词义

①田园将芜胡不归 胡 :

②奚惆怅而独悲 奚 :

③复驾言兮焉求 焉 :

④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 :

⑤胡为乎遑欲何之 何:

4.下列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分野

B.宇文新州之懿范 美好

C.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刚、顿时;迅速

D.家君作宰,路出名区 宰相

5.比较下列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奉宣室以何年 ③ 老当益壮

② 处涸辙以犹欢 ④ 穷且益坚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 ,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6.下列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 乖违、不顺

B.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等到

C.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 狂放、不拘礼法

D.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日光

7.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昔日的南昌郡城,如今是洪州都府。它处在翼、轸二星的分管区域,与庐山和衡山接壤

B.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儒下陈蕃之榻:

(这里)物有光华,天有珍宝,宝剑的光气直射牛、斗二星之间;人有俊杰,地有灵秀,徐儒子(竟然)在太守陈蕃家下榻。

C.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雄伟的州城像雾一样涌起,俊美的人才像流星一样飞驰。城池倚据在荆楚和华夏交接的地方,(宴会上)客人和主人都是东南一代的俊杰。

D.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

词采如蛟龙腾空、凤凰起飞,那是文词宗主孟轲;紫电和清霜这样的宝剑,出自王将军的武库里。

8.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翻译有误的一项

A.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地势偏远,南海深邃;天柱高耸,北极星远悬。

B.关山难越,谁悲夫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雄关高山难以越过,谁能悲悯那迷路的人呢?(在座的各位)如浮萍在水上相聚,都是客居异乡的人。

C.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思念皇宫却看不见,等待在宣誓召见又是何年?

D.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冯唐容易老,李广封侯难。屈原贾谊贬到长沙,并非没有圣明的君主。

9.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喝了贪泉的水,仍觉得心境清爽,处在奄奄待毙的时候,仍然乐观开朗。

B.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北海即使遥远,乘着旋风也可以到达;早年的时光虽然已经逝去,珍惜将来的岁月,为时还不晚。

C.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孟常品行高洁,却空有一腔报国的热情;怎能效法阮籍不拘礼法,在无路可走时便恸哭而还呢?

D.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自己和终军的年龄相同,却没有请缨报国的机会;(像班超那样)有投笔从戎的胸怀,也仰慕宗悫“乘风破浪”的志愿。

10、名句填空

悟已往之不谏, ;实迷途其未远, 。 ,审容膝之易安。

云无心以出岫, 。 ,泉涓涓而始流。

登东皋以舒啸, 。

聊乘化以归尽, ! ,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 。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 。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 。

孟尝高洁, ; ,岂效穷途之哭!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 。

二、语言与运用

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3分)

A.卫生筷并不卫生,多为黑作坊经过简单浸泡漂白后即投放市场的产品,近日银川市警方和工商等部门上下其手,摧毁了多个制脏窝点。

B.今年,随着国庆旅游黄金周的临近,宁夏著名景点——沙坡头将迎来旅游的高峰,有关人士说,中卫市该旅游景点严阵以待,已经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

C.父母对子女总是抱着很大的希望,教育子女也总是苦口婆心,做子女的,应该多多体谅,多多理解,不要让父母枉费心机。

D.新闻采访和写作是新闻记者的天职,但是要写出精品,记者们必须对政治有极高的敏感度,必须练就一身倚马可待的真本领。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宁浩虽然曾表示“抖鸡贼”的时代已经过去,他希望以情动人,让观众哭出来,但《黄金大劫案》仍然显示了他娴熟的搞笑能力。

B.载人航天技术的突破,是我国高新科技水平显著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高的重要体现。

C.人大会上,许多有识之士认为,安全、诚信以及防止传统文化不受污染等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制约互联网行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瓶颈。

D.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如果万一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

3. 下列对联,最适合祝贺老师70岁寿辰的一联是( )(3分)

A. 碧桃献岁宜家受福 花甲逢春获寿延年

B. 为学有宗古稀成庆 诲人无倦恩重及门

C. 乐道安贫音容宛在 因材施教手泽犹存

D. 执掌教坛垂七十载 栽培桃李满三千株

4.概括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0字。(5分)

本报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李克强在主持召开食安委第五次全体会议时指出,食品安全是餐桌上的民生、餐桌上的经济。强化市场监管,食品应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0目前食品监管领域仍存在职能交叉或职责不清的问题,既有重复监管,也有监管“盲点”。要建立监管的长效机制,必须整合部门监管职能,进一步统筹监管力量,该整合的要整合。加强监管并不替代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而是要确保“环环有监管、守土必有责”,做到“无缝对接”。

5.仿照画线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构成排比句,耍求续写的句子使用比拟的修辞手法。 (6分) 沉默是一种境界:在别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时,默默地读一本心爱的书,让清新的文字在脑海间低吟;__________; ________。

三、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请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孔子一生以维护、恢复“周礼”为己任,他的各项政治主张都是从这一总目标出发而提出的。明“夷狄”、“诸夏”之别,就是其中之一。孔子这方面的言论虽不多,却牵涉到“民族意识自觉”的大问题,对后世的影响也极为深远。

“周礼”成为周王朝建立领主制封建国家政治机构的组织原则之后,其作为周族的典章、制度、仪节、习俗的总称的意义不仅依然存在,而且被扩大、推广到整个华夏族的势力范围。在当时,用不用“周礼”,已成为区分“夷狄”与“诸夏”的主要标志。如楚是南方大国,文化发展程度并不低于周族的姬姓各国,只因为不用“周礼”,而被“诸夏”视为“蛮夷齐桓公建立霸业时,还专门以“包茅不贡”为借口对楚进行讨伐。可见,“周礼”在区分“夷狄”与“诸夏”时的重要意义。由于当时在“夷狄”与“诸夏”之间还存在着严重的民族斗争,这种区分就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西周到春秋末,尽管华夏族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已居主导地位,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华夏诸国与少数民族杂处的局面,如“王畿”附近就有伊雒之戎、陆浑之戎。诸侯大国卫国在卫懿公时,和邢国一起被狄人“残破”。救卫存邢、南伐荆楚、北伐山戎,是管仲辅佐齐桓公所建立的重要霸业。所以,尽管孔子对管仲僭越违礼颇为不满,但对其“相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十分称许,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孔子觉察到当时民族斗争的严重性,从维护周礼到自觉维护“诸夏”的团结统一,充分肯定管仲这方面的功绩,这说明孔子自觉地把维护民族利益作为第一位的大义,把管仲的贡献提到了“如其仁”的高度。比起“民族大义”来,管仲在其他方面的不足,在孔子看来,都是可以原谅的。这可以说是最早的体现了某种朦胧状态的民族意识的自觉,这种民族意识的自觉的继承和发扬,就成为一种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几千年来綿延不绝,是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奇迹,它的出现应当说与孔子所开始的民族意识的自觉有着一定的思想渊源关系。

关于区别“诸夏”与“夷狄”,孔子还有一段议论,即“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意思是说,“夷狄”虽“有君”,却不行“周礼”,君臣上下的名分有等于无;而“诸夏”哪怕无君,但君臣的等级秩序照样存在。可见孔子以明“夷狄”“诸夏”之别表现出来的朦胧的“民族意识”的自觉不是孤立的,而是和他的君臣等级观念纠缠在一起的,因此决不能给以过高的、违反历史真实的估计。

孔子的明“夷狄”、“诸夏”之别的政治主张,到秦汉以后逐渐以“明华夷之辨”的命题为历代儒家所继承和发扬。积极方面,每当民族危亡之际,总有一批民族英雄以此为思想武器和精神支柱,挺身而出,伸张民族大义。消极方面,也总有人以此为借口,对内欺压少数民族,变成大汉族主义;对外则以天朝大国自居,流于狭隘的民族主义。

3. 下列对“明‘夷狄’、‘诸夏’之别”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明“夷狄”、“诸夏”之别是孔子的政治主张之一,是在维护、恢复“周礼”这一总目标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B. 明“夷狄”、“诸夏”之别的主要标志是周礼,它当时适用于周族内部的同时已被扩大、推广到整个华夏族。

C. 明“夷狄”、“诸夏”之别表现出的强烈的“民族意识”的自觉是和君臣等级观念纠缠在一起的,并不孤立存在。

D. 明“夷狄”、“诸夏”之别的政治主张在秦汉后以“明华夷之辨”的命题被继承和发扬,其历史作用具有二重性。

4.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作为周族的典章、制度、仪节、习俗总称的“周礼”,是周王朝建立领主制封建国家政治机构的组织原则。

B. 华夏诸国与少数民族杂处的局面使得“夷狄”、“诸夏”的矛盾一直存在并愈演愈烈,最终导致民族战争爆发。

C. 孔子对管仲僭越违礼的行为颇为不满,但对其“一匡天下”的成就表示称许,这体现了孔子民族意识的自觉。

D. 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从未中断,这文明史上的奇迹与始于孔子的民族意识的自觉有着一定的思想渊源关系。

5.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对待周礼,诸侯国有的拒之不用,有的将其作为称霸的借口,表明周礼的权威性已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动摇。

B. 周王朝时“夷狄”、“诺夏”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民族斗争,孔子区分二者有自觉维护“诸夏”团结统一的考虑。

C. 民族意识自觉的继承和发扬形成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民族危亡之际表现为一批民族英雄为民族大义挺身而出。

D. 明夷夏之别这一主张在历史上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还应当辩证的看待这一主张。

参考答案

一、1、C.景,太阳。

2、C.前一“以”表修饰关系。

3、① 胡:为什么;② 奚:为什么 ③ 焉:什么 ④曷:何不 ⑤ 胡:哪里

4.D 宰:宪宰、县令 5.C ①在 ②而 ③④均作“应当”讲 6.B 等:同于7.D“孟学士”不是孟轲8.D 屈:不是屈原 9.B 虽:虽然

二、 1.D 倚马可待:比喻文思敏捷,文章写得快。使用恰当。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严阵以待: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待着敌人。枉费心机:白白地费了一番心思。贬义词。贬词褒用,不恰当。

2.B((A语序不当,“虽然”放在主语“宁浩”之前;D“如果”与“万一”重复;C“防止传统文化不受污染”表意有误)

3.B(A项不能突出教师职业特点,花甲是指60岁;D不能体现寿辰之意;C项是挽联,用于死去的人,不合语境;)

4、【参考答案】(5分)李克强:强化市场监管,食品是重中之重。

5、【参考答案】(6分)在别人灯红酒绿,狂歌劲舞时,默默地听一首柔和的钢琴曲,让和谐的曲调在心间抚过;在别人高谈阔论、推杯换盏时,默默地传递一句简短的问候,让真诚的言语在彼此间流淌。

三、1、

2、江碧鸟白,山青花艳,春光美好,而乡愁却让人黯然神伤,以乐景突出(反衬)哀情(5分)。

3.【参考答案】(3分)C

【解析】文章第二段结尾和第三段多次表述这个政治主张表现出来的是“朦胧”的民族意识,而不是“强烈”的民族意识。

4.【参考答案】(3分)B

【解析】“一直”一词表述不准确;“杂处的局面最终导致民族战争的爆发”无中生有。

5.【参考答案】(3分)D

【解析】“明夷夏之别这一主张在历史上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表述有误,其作用是双重性的。


相关内容

  • 新课标II区2013年高二暑假作业(九)语文Word版含答案
  • 新课标II区2013年高二暑假作业(九)语文 一.知识巩固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 A.不好交接俗人 交接:与„„交往 .. B.连辟公府不就 辟:征召 . C.辄积年不徙 徙:调动官职 . D.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视事:看.视察 .. 2.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q ...

  • [首发]吉林省2013-2014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语文1Word版含答案]
  • 高二寒假作业 满分120,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1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星宿/宿舍 角色/角逐 蔓延/顺蔓摸瓜 拓印/落拓不羁 ........ B.雾霾/埋怨 着想/着迷 泥淖/泥古不化 装载/载歌载舞 ........ C.复辟 ...

  • 石家庄一中学寒假作业要火,老师们的寄语简直太魔性了!
  • 说起寒假作业,同学们的反应往往是心情沉重,而石家庄市一中高二学生翻开语文寒假作业第一页第一反应却是开怀大笑.当看到"妙语连珠,趣味十足"的序言,小编也笑了! <语文基础天天练之寒假版,高二年级语文组编>打开作业第一页就能看到石家庄一中高二年纪语文组老师给学生们的寒假寄 ...

  • 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2015-2016学年高二12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质量检测试题 高二语文 第Ⅰ卷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传神与逼真 伍立杨 传神与逼真,非赫然对立者.逼真可传神,而传神未必非逼真不可.无论诗与画,造成逼真一境者非精细工致莫为,而传神的笔墨,却可依靠神似来取得,神似所 ...

  • 高二寒假学习计划
  • 过一年高中生活的适应与磨合,学生已经较好地融入到了高中的班级。高一一年有收获、有不足,也基本固定了自己在班级、学校所扮演的角色。而新学期刚开始,大多同学更有对新一学年的展望。但是同时,部分高二学生对校园生活的日渐熟悉也造成了第二年的学习生活的倦怠。高二是积累、细水长流的一年,还是应以厚积为主,以备高 ...

  •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答案
  •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答案 第一套 1.B (A项,犷guǎng:C 项,应yÿng:D 项,熨yù ) 2. A ("疏离"比"疏远"程度更甚,与后面的"孤单"相照应."权限"指职权范围,"权利"指公民或 ...

  •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9.4[戊戌政变]课时作业及答案
  •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 版,请按住Ctrl, 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训练 一.选择题 1. (2013·烟台高二检测)在百日维新期间,山东烟台牟平的学子张子昭得知变法的消息后痛哭流涕,当即手写血书,痛骂康.梁.在维新的措施中,最 ...

  • 云南省2013-2014学年高二地理寒假作业(2)
  • 云南省2013-2014学年高二寒假作业(2)地理 Word版含答案 第I卷(选择题) 读国甲和图乙,图甲所示著名的古代建筑由白色大理石筑成.回答1-3题: 1.大理石( ) A.因变质作用而形成 B.按成因属于岩浆岩 C.因外力作用而形成 D.可能含有化石 2.该建筑位于图乙中的( ) A.① B ...

  •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九峰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
  • 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 试题 一.语言文字应用(共40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颔联(h àn ) 旋风(xu án ) 便宜从事(bi àn ) 蒙头转向(m ēng ) .... B .洗涮(shu àn ) 伎俩(j ì) 岌岌可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