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中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叛逆与适应

摘要:中学生叛逆心理普遍存在,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对学生的心理发展造成严重后果。本文阐述了叛逆心理的内涵、表现以及危害,分析了中学生叛逆心理产生的主观、客观原因,并对如何防止中学生出现叛逆心理、适应青春期心理变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中学生 叛逆心理 适应

叛逆指的是对旧的规矩、事物、观点不满,认为其不再适用于现在。虽然认识到新的事物有其不完善之处、并且不易验证其相对于旧事物的具体优越性,但在不满老事物的情况下,优先选择尝试新事物。对老事物的否定带有较大片面性和盲目性,往往默认老事物等同于无用、过时、腐朽等。

学生的叛逆心理是目前中小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不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任其发展形成特殊性格和特殊心理,这对他们将来的人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采取积极的方式给予纠正,引导他们改变叛逆心理,走上心理发展的正轨。

叛逆心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别人的要求采取相反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因为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

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它虽然不同于变态心理,但已带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如果不及时加以矫正,发展下去对青少年的成长非常不利。

1.学生叛逆心理的表现

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由于社会、家庭、自身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不少学生的成长过程往往都伴随着一定的心理发展不平衡,如:性格孤僻、怪异;情感脆弱易变,意志不够坚强;缺乏合作精神,以自我为中心;爱与老师顶嘴、爱钻牛角尖;不能接受老师、家长的批评与指导;对他人缺乏同情心、爱心等等。

具体表现为:

1 .1 不喜欢按照别人说的去做;认为绝大多数规章都是不合理的,应该废除;如果父母再三叮嘱同一件事会使他感到厌烦;对于那些与老师对着干的同学大加赞赏;认为大人的话有漏洞,大人的批评常常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和愤怒;一旦决定做某件事,不管别人怎样劝阻也不会改变主意;越是不让他做的事,就越要去做。你叫他往东, 他一定往西, 就是存心不让大人顺心, 觉得自己很有主见。

1 .2 在家不听父母话,在校不听老师话;扰乱课堂纪律,不完成作业,时有逃课现象;堂而皇之地涉足禁区,最后耽误学业。有些学生在老师批评其有早恋迹象后,没事变成有事,地下转成公开。但作为学生毕竟无能力处理好情感问题,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控,往往成绩一落千丈。调查表明,叛逆心理对学生人生观的形成和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 特别是在处理师生关系时是极不利的因素,处理不好,影响教学效果和课堂秩序,因此要研究有

[]效的教育措施予以纠正、调整。1

2. 叛逆心理对学生成长的危害

学生出现的叛逆心理现象往往让家长和教师不解 ,处理起来颇感棘手。其后果是严重的,

它会导致青少年出现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的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精神委靡等。叛逆心理的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病态心理或犯罪心理转化。所以对学生这种叛逆心理的危害不能不引起重视, 并研究教育策略。学生的叛逆心理对他们的学习和心理影响很大。一位高三学生说:高一时,自己因一次单元测试作弊,事后被英语老师严厉批评,当时非常气愤,觉得英语老师太过分了, 于是叛逆心理随之产生,之后,凡是上英语课我都不专心听,作业也不做,这样,导致我的英语成绩一

[2]落千丈。现在一想到快要高考了,我多么后悔自己当初的叛逆行为。

有些学生在老师明令禁止学生早恋后, 更充满好奇和神往,反而堂而皇之地涉足禁区,最后耽误学业。有些学生在老师批评其有早恋迹象后,没事变成有事,地下转成公开。但作为学生毕竟无能力处理好情感问题,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控,往往成绩一落千丈。

调查表明,叛逆心理对学生人生观的形成和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 特别是在处理师生关系时是极不利的因素,处理不好,影响教学效果和课堂秩序,因此要研究有效的教育措施予以纠正、调整。

3. 学生叛逆心理的成因

3.1 主观自身因素

3.1.1 思维的发展和成熟

青少年时期由于大脑的发育成熟并趋于健全,脑机能越来越发达,思维的判定、分析功能越来越明显,思维范围越来越广泛和丰富。思维方式、思维视角已越出童年期简单和单一化的正向思维,向着逆向思维、多向思维或发散思维等方面发展。尤其是在接触社会文化和教育过程中青少年渐渐学会并把握了逆向思维等方法。正是青少年思维的发展和逆向思维的

[3] 形成、把握,为逆反心理的产生提供了心理基础和可能。

3.1.2 性发育和成熟

青少年时期,青少年在性方面的发育逐渐成熟,由此而引发的性征越发明显和突出,随之性别意识、性意识便逐渐强化和建立。由于性的发育而导致的性别意识、性意识又进一步在心理上产生, 进而形成渐趋强烈的个性意识、独立意识、成人意识。正是这些意识的形成,

[4]使他们认为自己已长成大人, 理应自己管理自己, 决定自己。

3.2 家庭环境因素

3.2.1 传统思想影响家长

中国长期的家长专制思想在一些家长中仍然存在,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识,总认为孩子还不成熟,要绝对服从自己,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否则就是“忤逆”“对着干”,因此,孩子不会或很少会把父母当成自己的倾诉对象,怕自己做错事后,受到家长责备。

3.2.2 家长认识错误,导致教育方式不当

父母管教子女往往有两种心理状态:一是把子女看成私有财产,对子女具有绝对权威;二是父母将子女看成自我理想的再现,希望子女能实现自己想实现,但没有实现的理想。因此,父母的理想,把自己的生活经验灌输给孩子,企图让孩子按父母的设想去生活。父母要

[5] 管教,子女要独立。于是矛盾必然产生,反抗行为在所难免。

3.2.3 缺乏双向交流,矛盾频发

或许有些家长因工作繁忙,很少与子女谈心,进行思想交流,只是定下一些严格的规定来约束限制子女的行为。因此,作为子女的高中生没有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与父母缺

[6]乏交流,就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和叛逆行为。

3.3 学校环境因素

3.3.1 教师教育思想方式存在偏差

一些教师不认真探索教育的最佳、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教育从内容到形式的照本宣科、

呆板乏味, 使学生对教育产生反感或心理上的逆反。一些教师在对待学生的性格、能力、成绩等方面不能客观评价, 过于注重分数, 对学生的一点小错揪着不放, 使学生产生“老师对自

[7]己失去信心”的想法, 在情感上与老师对立、背离甚至反其道而行之。

3.3.2 教师不够尊重理解学生

教师在施教过程中, 不尊重青少年学生, 不顾及他们的心理感受与体验, 当他们出现问题时, 不是站在青少年的角度分析问题, 而是一味地强调师道尊严, 导致他们因对教育者本身的排斥, 进而对我们的教育产生逆反心理。

3.4 社会文化和传媒因素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及大众传播事业的发展, 大众传播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日益扩大, 不仅给青少年提供了学习、求知和受教育的新途径, 而上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大众传播媒介在信息选择、制作上因着力大众, 而忽视了对青少年受众群体的关照, 使一些成人文化中不良的、世俗的因素或因揭示某种现象或因制作节目的连贯性, 本来用来警示人们和青少年的内容, 却被青少年负面地接受了;另外, 由于大众传播还强调新奇性, 介绍一些国内外的时尚新奇现象, 如朋克、嬉皮士和具有反判精神的摇滚文化等, 也影响着我国青少年的反

[8]文化心态和反文化意识的形成。

4. 主要对策

4.1 “身教重于言教”

因为受教育者时时刻刻对教师、对长者进行观察乃至模仿。他们听了你课堂上的说教之后, 往往要同你日常生活中的言论、行动相比较。我们知道, 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成熟性和判断力, 他们也逐渐学会了“听其言”、“观其行”。如果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说得头头是道, 而自己的行为表现却十分落后, 那他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会逐渐降低。今后, 他说得再娓娓动

[9]听, 学生也会不屑一顾, 望而生厌。

4.2 平等民主的教育方式是消除叛逆心理的主要手段

这就要求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充分尊重他们,多以平等、友好的态度与子女谈心,决不能专制独裁。孩子希望父母采用平等、民主的方式来教育自己,在他们犯错误时,希望家长给予理解,给予帮助,引导他们认识错误的原因,指导他们吸取经验教训。同时学校应当加强对老师在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知识的培训,使老师们在理解和关心的基础上,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疏通学生的心理,帮助学生释放心中的压抑。

4.3 学生应充分认识自己在这个阶段的心理特点

因为在这阶段学生容易情绪冲动,脾气由温顺乖巧变得暴躁倔强,甚至会说一些过火的话,做一些过火的事。看问题还很不成熟,对事物缺乏全面客观的认识,所以不要坚持认为自己是完全正确的,或者对待问题情绪化,甚至总是与他人唱反调。对此,教师和家长应该做的是,每当孩子说出过火的话,做出过火事的时候,想办法“熄火”,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决不以“火”压“火”,更不能火上浇油,给孩子创造一个自由的空间。同时教导学生应该不断地丰富知识,提高社会的洞察能力,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学会冷静、客观地分析

[10] 问题、解决问题。

4.4 给学生自由的空间

教师和家长不能侵犯学生的隐私,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就要保护好他们的隐私。但从学生平常的言行应该猜测得出他们的秘密,然后采取“欲擒故纵”的措施进行处理,让他们像风筝一样,既能自由自在地在天空飞翔,又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一定的约束,这样做才能有利于帮助。

5. 结束语

青少年存在叛逆心理是一种普遍现象,正确认识问题的存在,不要觉得是很严重的问题。只要在家长、学校、社会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之下,青少年一定会顺利渡过人生的这个必经阶段。

参考文献:

[1]李艳波. 对学生叛逆心理的研究[J].内蒙古教育,2009(13).

[2]原美玲. 浅谈如何调节学生的叛逆心理。教学研究,2009年第3期.

[3]牛涛. 中学生叛逆心理的探究与思考. 理论研究版,2008年第12期.

[4]林泳海. 青少年的叛逆心理。百科知识,2007年第8期.

[5]李淑华.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影响因素及教育对策. 职业技术,2008年第7期.

[6]边玉芳,蒋赟. 青春期心理危机的类型、默示、特征及干预现状的分解[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5.

[7]牛涛. 中学生叛逆心理的探讨与思虑[J].内蒙古教育,2008(12).

[8]何小霞. 剖析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J].北新课程(教育学术), 2008(8),143-144.

[9] 甘剑梅. 青少年叛逆及其教育关怀[J]. 思想理论教育, 2005(5) ,43-47.

[10]万星辰. 简析青少年逆反心理[J].社会心理科学. 2014(Z2)

中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叛逆与适应

摘要:中学生叛逆心理普遍存在,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对学生的心理发展造成严重后果。本文阐述了叛逆心理的内涵、表现以及危害,分析了中学生叛逆心理产生的主观、客观原因,并对如何防止中学生出现叛逆心理、适应青春期心理变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中学生 叛逆心理 适应

叛逆指的是对旧的规矩、事物、观点不满,认为其不再适用于现在。虽然认识到新的事物有其不完善之处、并且不易验证其相对于旧事物的具体优越性,但在不满老事物的情况下,优先选择尝试新事物。对老事物的否定带有较大片面性和盲目性,往往默认老事物等同于无用、过时、腐朽等。

学生的叛逆心理是目前中小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不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任其发展形成特殊性格和特殊心理,这对他们将来的人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采取积极的方式给予纠正,引导他们改变叛逆心理,走上心理发展的正轨。

叛逆心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别人的要求采取相反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因为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

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它虽然不同于变态心理,但已带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如果不及时加以矫正,发展下去对青少年的成长非常不利。

1.学生叛逆心理的表现

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由于社会、家庭、自身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不少学生的成长过程往往都伴随着一定的心理发展不平衡,如:性格孤僻、怪异;情感脆弱易变,意志不够坚强;缺乏合作精神,以自我为中心;爱与老师顶嘴、爱钻牛角尖;不能接受老师、家长的批评与指导;对他人缺乏同情心、爱心等等。

具体表现为:

1 .1 不喜欢按照别人说的去做;认为绝大多数规章都是不合理的,应该废除;如果父母再三叮嘱同一件事会使他感到厌烦;对于那些与老师对着干的同学大加赞赏;认为大人的话有漏洞,大人的批评常常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和愤怒;一旦决定做某件事,不管别人怎样劝阻也不会改变主意;越是不让他做的事,就越要去做。你叫他往东, 他一定往西, 就是存心不让大人顺心, 觉得自己很有主见。

1 .2 在家不听父母话,在校不听老师话;扰乱课堂纪律,不完成作业,时有逃课现象;堂而皇之地涉足禁区,最后耽误学业。有些学生在老师批评其有早恋迹象后,没事变成有事,地下转成公开。但作为学生毕竟无能力处理好情感问题,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控,往往成绩一落千丈。调查表明,叛逆心理对学生人生观的形成和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 特别是在处理师生关系时是极不利的因素,处理不好,影响教学效果和课堂秩序,因此要研究有

[]效的教育措施予以纠正、调整。1

2. 叛逆心理对学生成长的危害

学生出现的叛逆心理现象往往让家长和教师不解 ,处理起来颇感棘手。其后果是严重的,

它会导致青少年出现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的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精神委靡等。叛逆心理的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病态心理或犯罪心理转化。所以对学生这种叛逆心理的危害不能不引起重视, 并研究教育策略。学生的叛逆心理对他们的学习和心理影响很大。一位高三学生说:高一时,自己因一次单元测试作弊,事后被英语老师严厉批评,当时非常气愤,觉得英语老师太过分了, 于是叛逆心理随之产生,之后,凡是上英语课我都不专心听,作业也不做,这样,导致我的英语成绩一

[2]落千丈。现在一想到快要高考了,我多么后悔自己当初的叛逆行为。

有些学生在老师明令禁止学生早恋后, 更充满好奇和神往,反而堂而皇之地涉足禁区,最后耽误学业。有些学生在老师批评其有早恋迹象后,没事变成有事,地下转成公开。但作为学生毕竟无能力处理好情感问题,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控,往往成绩一落千丈。

调查表明,叛逆心理对学生人生观的形成和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 特别是在处理师生关系时是极不利的因素,处理不好,影响教学效果和课堂秩序,因此要研究有效的教育措施予以纠正、调整。

3. 学生叛逆心理的成因

3.1 主观自身因素

3.1.1 思维的发展和成熟

青少年时期由于大脑的发育成熟并趋于健全,脑机能越来越发达,思维的判定、分析功能越来越明显,思维范围越来越广泛和丰富。思维方式、思维视角已越出童年期简单和单一化的正向思维,向着逆向思维、多向思维或发散思维等方面发展。尤其是在接触社会文化和教育过程中青少年渐渐学会并把握了逆向思维等方法。正是青少年思维的发展和逆向思维的

[3] 形成、把握,为逆反心理的产生提供了心理基础和可能。

3.1.2 性发育和成熟

青少年时期,青少年在性方面的发育逐渐成熟,由此而引发的性征越发明显和突出,随之性别意识、性意识便逐渐强化和建立。由于性的发育而导致的性别意识、性意识又进一步在心理上产生, 进而形成渐趋强烈的个性意识、独立意识、成人意识。正是这些意识的形成,

[4]使他们认为自己已长成大人, 理应自己管理自己, 决定自己。

3.2 家庭环境因素

3.2.1 传统思想影响家长

中国长期的家长专制思想在一些家长中仍然存在,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识,总认为孩子还不成熟,要绝对服从自己,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否则就是“忤逆”“对着干”,因此,孩子不会或很少会把父母当成自己的倾诉对象,怕自己做错事后,受到家长责备。

3.2.2 家长认识错误,导致教育方式不当

父母管教子女往往有两种心理状态:一是把子女看成私有财产,对子女具有绝对权威;二是父母将子女看成自我理想的再现,希望子女能实现自己想实现,但没有实现的理想。因此,父母的理想,把自己的生活经验灌输给孩子,企图让孩子按父母的设想去生活。父母要

[5] 管教,子女要独立。于是矛盾必然产生,反抗行为在所难免。

3.2.3 缺乏双向交流,矛盾频发

或许有些家长因工作繁忙,很少与子女谈心,进行思想交流,只是定下一些严格的规定来约束限制子女的行为。因此,作为子女的高中生没有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与父母缺

[6]乏交流,就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和叛逆行为。

3.3 学校环境因素

3.3.1 教师教育思想方式存在偏差

一些教师不认真探索教育的最佳、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教育从内容到形式的照本宣科、

呆板乏味, 使学生对教育产生反感或心理上的逆反。一些教师在对待学生的性格、能力、成绩等方面不能客观评价, 过于注重分数, 对学生的一点小错揪着不放, 使学生产生“老师对自

[7]己失去信心”的想法, 在情感上与老师对立、背离甚至反其道而行之。

3.3.2 教师不够尊重理解学生

教师在施教过程中, 不尊重青少年学生, 不顾及他们的心理感受与体验, 当他们出现问题时, 不是站在青少年的角度分析问题, 而是一味地强调师道尊严, 导致他们因对教育者本身的排斥, 进而对我们的教育产生逆反心理。

3.4 社会文化和传媒因素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及大众传播事业的发展, 大众传播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日益扩大, 不仅给青少年提供了学习、求知和受教育的新途径, 而上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大众传播媒介在信息选择、制作上因着力大众, 而忽视了对青少年受众群体的关照, 使一些成人文化中不良的、世俗的因素或因揭示某种现象或因制作节目的连贯性, 本来用来警示人们和青少年的内容, 却被青少年负面地接受了;另外, 由于大众传播还强调新奇性, 介绍一些国内外的时尚新奇现象, 如朋克、嬉皮士和具有反判精神的摇滚文化等, 也影响着我国青少年的反

[8]文化心态和反文化意识的形成。

4. 主要对策

4.1 “身教重于言教”

因为受教育者时时刻刻对教师、对长者进行观察乃至模仿。他们听了你课堂上的说教之后, 往往要同你日常生活中的言论、行动相比较。我们知道, 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成熟性和判断力, 他们也逐渐学会了“听其言”、“观其行”。如果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说得头头是道, 而自己的行为表现却十分落后, 那他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会逐渐降低。今后, 他说得再娓娓动

[9]听, 学生也会不屑一顾, 望而生厌。

4.2 平等民主的教育方式是消除叛逆心理的主要手段

这就要求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充分尊重他们,多以平等、友好的态度与子女谈心,决不能专制独裁。孩子希望父母采用平等、民主的方式来教育自己,在他们犯错误时,希望家长给予理解,给予帮助,引导他们认识错误的原因,指导他们吸取经验教训。同时学校应当加强对老师在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知识的培训,使老师们在理解和关心的基础上,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疏通学生的心理,帮助学生释放心中的压抑。

4.3 学生应充分认识自己在这个阶段的心理特点

因为在这阶段学生容易情绪冲动,脾气由温顺乖巧变得暴躁倔强,甚至会说一些过火的话,做一些过火的事。看问题还很不成熟,对事物缺乏全面客观的认识,所以不要坚持认为自己是完全正确的,或者对待问题情绪化,甚至总是与他人唱反调。对此,教师和家长应该做的是,每当孩子说出过火的话,做出过火事的时候,想办法“熄火”,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决不以“火”压“火”,更不能火上浇油,给孩子创造一个自由的空间。同时教导学生应该不断地丰富知识,提高社会的洞察能力,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学会冷静、客观地分析

[10] 问题、解决问题。

4.4 给学生自由的空间

教师和家长不能侵犯学生的隐私,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就要保护好他们的隐私。但从学生平常的言行应该猜测得出他们的秘密,然后采取“欲擒故纵”的措施进行处理,让他们像风筝一样,既能自由自在地在天空飞翔,又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一定的约束,这样做才能有利于帮助。

5. 结束语

青少年存在叛逆心理是一种普遍现象,正确认识问题的存在,不要觉得是很严重的问题。只要在家长、学校、社会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之下,青少年一定会顺利渡过人生的这个必经阶段。

参考文献:

[1]李艳波. 对学生叛逆心理的研究[J].内蒙古教育,2009(13).

[2]原美玲. 浅谈如何调节学生的叛逆心理。教学研究,2009年第3期.

[3]牛涛. 中学生叛逆心理的探究与思考. 理论研究版,2008年第12期.

[4]林泳海. 青少年的叛逆心理。百科知识,2007年第8期.

[5]李淑华.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影响因素及教育对策. 职业技术,2008年第7期.

[6]边玉芳,蒋赟. 青春期心理危机的类型、默示、特征及干预现状的分解[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5.

[7]牛涛. 中学生叛逆心理的探讨与思虑[J].内蒙古教育,2008(12).

[8]何小霞. 剖析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J].北新课程(教育学术), 2008(8),143-144.

[9] 甘剑梅. 青少年叛逆及其教育关怀[J]. 思想理论教育, 2005(5) ,43-47.

[10]万星辰. 简析青少年逆反心理[J].社会心理科学. 2014(Z2)


相关内容

  • 大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之内涵关系思考
  • E善至盏墨圆201 口李俊于美华 1年第10卷第16期 大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之内涵关系思考 [摘要]大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是新时期高等教育研究的主题要义.文章通过梳理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理论脉络和 内涵,分析了大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关系,指出了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对大学生教育培养的重要意义, ...

  • 当代大学生与科学发展观
  • 当代大学生与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是我党"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 ...

  • 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
  • 附件1: 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 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 教职成[2008]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国 ...

  • 发展是硬道理
  • 摘要: 当代大学生处在世纪之交的胃史转折时期,同时又正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的时候,这是一种历史的幸运,在这特别的历史机遇里,正确把握当今世界的时代特征充分了解当前中国的现实国情,并在此基础上肩负起自已的历史使命,是每一个大学生度不容辞的职责. 当代大学生正面向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 ...

  • 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成才的关系
  • 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成才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同时,科学发展观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了先进的指导思想,为大学生的成长指明了方向.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新思想的开拓者,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

  • 教育基本原理复习资料
  • 教育基本原理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 绪论 1 . 教育基本原理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简述各阶段最主要的教育家及著作. 2 . 简述学习教育基本原理的意义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1. 什么是教育? 2. 论述教育与生产力.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

  • 辩论题目大全
  • 辩论题目大全 正方 利 反方 在校大学生创业利大于弊 在校大学生创业弊大于 企业用人才为先 企业用人德为 人和自然可以和谐相处 人和自然不能和谐相处 高校产业化利大于弊 于利 网络经济是泡沫经济 沫经济 个人的命运是由个人掌握 便利器具便利 发掘人才需要考试 民族技艺应该保密 理想人才以仁为主 网络 ...

  •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同构
  • 作者:刘红英 湖南社会科学 2007年08期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675(2007)01-168-04 大学德育具有实现大学生个体价值的个人性功能和实现社会价值的社会性功能.实现个体价值的个人性功能,表现为大学德育以个人需要为价值取向,注重个人主体性的培养与发展, ...

  • 教育心理学之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本章是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和基础部分,主要介绍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发展的基本理论,为学习教育心理学奠定基础.本章也是历年考试的重点和热点,历年考试涉及的题型较全,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都反复出现,既考对相关概念的理解,也考试对重点理论的把握和运用.本章学习的时间相 ...

  • 大学生领导力的开发与培养
  • 大学生领导力的开发与培养 摘要:大学生领导力是大学生为实现特定目标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它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大学生领导力的开发有助于大学生的人格发展*非专业素质的培养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大学生领导力的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是社会变革的现实需要,是当代大学生发展的理性诉求.大学生领导力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