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启蒙读本翻译

135、二 鹊 救 友

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卵将雏。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顷之,有群鹊渐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儿扬去。未几,一鹳横空而来,“咯咯”有声,二鹊亦尾其后。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盖二鹊招鹳援友也。

136、道 士 救 虎

一夕,山洪大发,漂室庐塞溪而下。人骑木乘屋,号呼求救者声相连也。道士具大舟,躬蓑笠,立水浒,督善水者绳以俟,见人至即投木、索引之,所存活者甚众。平旦,有兽身没波涛中而浮其首左右盼,若求救者。道士曰:“是亦有生命,必速救之。”舟者移船往,以木引之上,乃虎也。始则昏昏然坐而舐其毛,后则瞠目视道士,跃而攫之仆地。舟人奔救,道士虽不死而重伤焉。

137、哑 孝 子

崔长生,生而哑,性至孝,人呼“哑孝子”。孝子既哑,左手复挛,佣工养其父母,出入必请安。后淮、徐大饥,孝子行乞于乡,人悯之,遗以糟糠,受而纳诸箪,自掘野草以食。归则扶其跛父病母于茅檐下,尽倾箪中物,敬父母食,父母赖以活。一日,途见故纸,中有遗金,守待失者而不得。月余,未见有求者,乃易猪饲之。猪蕃息,遂为父母备棺。孝子待人,诚而信。父母先后卒,哭之恸,棺葬于野,后不知孝子所终。

138、铁 杵 磨 成 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白怪而问之,媪曰:“欲作针。”白曰:“铁杵成针,得乎?”曰:“但需功夫深!”太白感其意,还而终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139、越 人 溺 鼠

鼠好夜窃粟。有人置粟于盎,鼠恣啮,且呼群类入焉。月余,粟且尽,主人患之。人教以术,乃以糠易粟,浮水面。是夜,鼠复来,欣欣然入,不意咸溺死。

140、林 逋 养 鹤

宋人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林逋常泛舟游西湖诸寺。有客至逋所居,则一童子应门延客坐,即开笼从鹤。俄顷,逋必棹小船而归。盖逋尝以鹤飞为验也。

135、二 鹊 救 友

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卵将雏。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顷之,有群鹊渐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儿扬去。未几,一鹳横空而来,“咯咯”有声,二鹊亦尾其后。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盖二鹊招鹳援友也。

136、道 士 救 虎

一夕,山洪大发,漂室庐塞溪而下。人骑木乘屋,号呼求救者声相连也。道士具大舟,躬蓑笠,立水浒,督善水者绳以俟,见人至即投木、索引之,所存活者甚众。平旦,有兽身没波涛中而浮其首左右盼,若求救者。道士曰:“是亦有生命,必速救之。”舟者移船往,以木引之上,乃虎也。始则昏昏然坐而舐其毛,后则瞠目视道士,跃而攫之仆地。舟人奔救,道士虽不死而重伤焉。

137、哑 孝 子

崔长生,生而哑,性至孝,人呼“哑孝子”。孝子既哑,左手复挛,佣工养其父母,出入必请安。后淮、徐大饥,孝子行乞于乡,人悯之,遗以糟糠,受而纳诸箪,自掘野草以食。归则扶其跛父病母于茅檐下,尽倾箪中物,敬父母食,父母赖以活。一日,途见故纸,中有遗金,守待失者而不得。月余,未见有求者,乃易猪饲之。猪蕃息,遂为父母备棺。孝子待人,诚而信。父母先后卒,哭之恸,棺葬于野,后不知孝子所终。

138、铁 杵 磨 成 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白怪而问之,媪曰:“欲作针。”白曰:“铁杵成针,得乎?”曰:“但需功夫深!”太白感其意,还而终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139、越 人 溺 鼠

鼠好夜窃粟。有人置粟于盎,鼠恣啮,且呼群类入焉。月余,粟且尽,主人患之。人教以术,乃以糠易粟,浮水面。是夜,鼠复来,欣欣然入,不意咸溺死。

140、林 逋 养 鹤

宋人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林逋常泛舟游西湖诸寺。有客至逋所居,则一童子应门延客坐,即开笼从鹤。俄顷,逋必棹小船而归。盖逋尝以鹤飞为验也。


相关内容

  • [行己有耻]教学设计
  • 学段:初中 年级:七年级 学期:第二学期 教材版本:鄂教版 课题:行己有耻 作者:李国华 学校: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军山中学 行己有耻 学情分析: <行己有耻>是鄂教版教材<朝读经典>七年级学生读本第三单元的第一篇文言课文.孔子说:"知耻近乎勇."一个人只有 ...

  • 田园将芜胡不归:陶渊明诗传
  • 从生存雾霭中向纯粹之境的眺望--读<陶渊明诗传>(作者:章红) 一直认为自己是个没有故乡的人,不光没有地理上的故乡,也没有文化上的故乡.像我这样的人,以"我爱北京天安门"和"毛主席万岁"开始启蒙,不认得几个字便学会了琅琅有声地读唱"阶级斗 ...

  • 第三章 民国中学语文教材分类介绍与评价
  • 第三章 民国中学语文教材个案分析与评价 我们在上一章,重点分析了民国中学语文教材的演变历程.在四个不同的时期,都出现了一些富有典范意义的语文教材.如果我们深入每一部教材,认真去读一读,我们会发现现代中学语文教材体系的形成与完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随着语文教育家.教材编辑者对旧式的文选型教材体系的 ...

  • 文言文启蒙读本翻译1--100
  • 1.鹦鹉灭火 原文 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辄相爱重.鹦鹉自念虽乐,不可久也,便去.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便入水沾羽,飞而洒之.天神曰:"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对曰:"虽知不能救,然尝侨是山,禽兽行善,皆为兄弟,不忍见耳."天神嘉感,即为灭火. 译文 ...

  • 桐城文章与翻译
  • 桐 城 文 章 与 翻 译 --以严复.林纾为中心 吴 微 摘 要:桐城古文作为古文的正宗和化身,笼罩了文言写作.在边际游走中自身也得到了扩容和更新.严复.林纾凭借这种扩容了的桐城文章作为工具,译述西方学术思想和西洋小说,输入外来文化:与教育紧密关联,哺育了新一代知识青年.在晚清民初的文化转型中,引 ...

  • 英语考试改革双语经典阅读持续升温
  • 英语考试改革 双语经典阅读持续升温 2014-01-28 15:00:47 来源: 中国新闻网(北京) 有3人参与 中新网讯 在各地中高考(微博)改革方案公布以来,英语的大量被"砍"引起了教育界不小的震动.重视英语能力教育的呼声此起彼伏.27日,由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出版的< ...

  • 关于读书的活动方案
  • 方案一:关于读书的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第19个"世界读书日"即将来临,为打造书香校园,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地成长,让学生在阅读中陶冶情操,开阔视野,坚定理想信念,激发青年学生读书热情,从学习中提高能力和素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推进学习型校园建设,不断提 ...

  • 节选自叶兆言[吕叔湘生平]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吕叔湘先生是苏南丹阳人,属于那种长期在北方工作的南方人.几次见到他和祖父聊天,腔调都很接近苏州话.吕叔湘和俞平伯一样,都是比祖父小,又为祖父敬重和钦佩的人物.俞平伯两耳不闻窗外事.吕叔湘正好相反,更像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文学者.年轻时翻译的罗伯特·路威 ...

  • 论五四文学革命
  • 论"五四"文学革命 张 亚 萍 2012/1/18 目录 1 摘要------------------(1) 2 关键词-----------------(1) 3 正文 1) 文学革命的发生------------.(2) 2) 文学革命的发展------------.(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