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上化学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上册考点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考点1 近代化学理论的建立(3页)

⒈原子、分子理论:由道尔顿(英国人)、阿伏加德罗(意大利)建立了原子—分子理论。

⒉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由门捷列夫1869年(俄国人)发现。

考点2. 化学研究的对象(4页)★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考点1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7页8页)

⒈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汽油挥发、冰雪融化、电灯发光等。

⒉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镁条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等。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是: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化学变化中发生能量变化,这种变化以放热、发光的形式表现出来。

⒊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一定不发生化学变化。

考点2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8页)

⒈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 状态 气味 熔点 沸点 硬度 密度 溶解性 挥发性 吸附性 导电性 导热性 延展性等。

⒉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可燃性 氧化性 还原性 毒性 稳定性 酸性 碱性 腐蚀性等。★例O 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O 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考点6 药品的取用(18页)

⒈识记化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图标。(18页)

⒉药品取用的基本原则。

⑴取用药品“三不原则”: ★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气味;不能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⑵节约原则:取用药品应严格按规定用量。若无说明,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 ;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⑶用剩药品“三不一指定原则”:★既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⒊固体药品的取用

⑴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或药匙、纸槽;块状固体可用镊子夹取。

⑵小颗粒或粉末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一横二送三直立”;块状或密度大的金属,用镊子“一横二放三慢竖”。

⒋液体药品的取用

⑴少量用胶头滴管(滴加法)。方法是将滴管“垂直悬空”放在容器口正上方,滴管不要接触烧杯等容器壁,取液后的滴管不能倒放、乱放或平放。

⑵大量液体(倾倒法)从细口瓶倒出液体药品时,先把瓶塞倒放在桌面上,以免沾污瓶塞,污染药液;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以防瓶口残留的药液流下腐蚀标签;“一倒二向三斜四靠”。倒完药液后立即盖紧瓶塞,以免药液挥发或吸收杂质。

⑶定量液体(量取法)。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倾倒液体到接近要求的刻度,再用滴管逐滴滴入量筒至刻度线。★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注意:俯视则读数偏大,仰视则读数遍小。

考点7 物质的加热(20页)

⒈酒精灯的使用“两查三禁止”

⑴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少于1/3,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三禁止:(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禁止用一只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使用完毕,必须用灯帽盖灭,禁止用嘴吹灭。)

⑵★可以直接加热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等;垫上石棉网加热仪器: 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不能加热仪器:量筒、集气瓶、水槽等。

⒉给物质加热:加热玻璃仪器前应把仪器外壁擦干,以免使仪器炸裂;给试管里药品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预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给液体加热,试管与桌面约成45度角,且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口不准对着有人的地方。

注意:给试管里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以免湿存水或生成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考点8 仪器的连接(22页)

1. 玻璃管用水润湿,再转动插入

2. 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手握观气泡,松开看水柱。”

考点9 仪器的洗涤(23页)

★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考点1 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27页)

⒈实验现象:⑴红磷燃烧产生白烟;⑵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里,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了约1/5体积。 ⒉实验结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⒊实验中小于1/5原因:⑴装置漏气;⑵红磷量不足;⑶未等白烟完全消失就打开弹簧夹。

⒋不能用木炭、硫粉代替红磷做上述实验,原因是木炭、硫粉燃烧产生的分别是二氧化碳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集气瓶内气体压强没有明显变化,不能很好地测出氧气的体积。

考点2 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27页)

⒈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如氮气(N 2)、氧气(O2) 、二氧化碳(CO 2)等是纯净物。

⒉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如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混合,是混合物。

考点4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28页)

★⒈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烟尘(可吸入颗粒物)PM2.5

⒉空气污染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⒊保护空气的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预报:★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 考点6 ★ 氧气的化学性质(33-34页)

考点7 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35页)

⒈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它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⒉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它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⒊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关系: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也不一定是化合反应。有氧气参加的化合反应,同时也一定是一个氧化反应。

★⒋缓慢氧化: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反应叫做缓慢氧化。通常无发光现象,但会放出热量。如:动植物呼吸、食物的腐败、酒和醋的酿造等。

考点8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3种)(37-39页)

★⒈药品:①高锰酸钾(见图) ②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③氯酸钾与二氧化锰。

(1)2MnO 4 + MnO2 + O2↑(2)2H 2O 22O + O2↑ (3)2↑

⒊实验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⒋收集方法:

⑴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⑵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

⒌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实验步骤可以概括如下:(★查装定点收离熄)

⑴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⑵将药品装入试管中,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用带导管的单孔胶塞塞紧试管;

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注意: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⑷点燃酒精灯,先均匀受热后固定加热;

⑸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导管口产生连续、均匀的气泡时才开始收集);

⑺熄灭酒精灯。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⒍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带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⒎验满方法:

⑴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带瓶内的氧气已满;

⑵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瓶外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考点9 催化剂和催化作用(39页)

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催化剂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考点10 分解反应(39页)

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分解反应属于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考点11 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考点1 分子(50页)

★1. 分子的基本性质(48-49页)

⑴分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⑵分子间有间隔,且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气态物质分子间隔最大。

⑶分子在不停运动。用⑵⑶两条性质可解释一些物理现象,如热胀冷缩、分子扩散、蒸发物质三态变化、气体压缩等。 ⑷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2. 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注意: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为一些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是由大量的分子聚集在一起才表现出来,单个分子不能表现。

⒊分子的内部结构

⑴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⑵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

考点2 原子(50页)

★⒈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⒉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⒊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⒋分子与原子的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经过组合可构成分子。

金属单质,如:铁、铜、金、汞等

固体非金属单质,如:硫、磷、碳、硅等

稀有气体单质,如:氦气、氖气等

考点3 运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有关问题和现象(50页)

⒈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⑴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 ⑵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改变。

⒉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⑴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如:水中只含有水分子; ⑵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⒊有些生活中的现象和自然现象也可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如:衣服晾晒,花香等。

考点4 原子的构成(53页)

★⒈构成原子的粒子 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原子

原子核中子:不带电

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⒉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不显电性。

考点5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54页)

2⒈电子排布——分层排布(共7层):第一层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

8个;„„最外层不超过8个。(每层2n 个,n 表示层数)

⒉★原子结构示意图:(记住1-20号会画)

⑴含义:(以镁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例)

最外层上有2个电子 ②★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的结构称为稳定结构。

⑶★原子、阳离子、阴离子的判断:★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考点6 离子(55页)

⒈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 -2-⒉★分类 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如Na 、Mg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如Cl 、O

⒊★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离子(或一个离子),如:

2+Mg ——表示镁离子(或一个镁离子)

2+2Mg 2”表示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2”表示两个镁离子

⑴离子符号前面的化学计量数(系数)表示离子的个数;

⑵离子符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表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

++2+3+-2-电荷或个单位的负电荷,“1”省略不写。如:★ 阳离子:H 、Na 、Ca 、Al 等 ★阴离子:Cl 、S 等

⒋★有关离子的小结

⑴★金属离子带正电荷,非金属离子带负电荷; ⑵离子所带的电荷=该元素的化合价

⑶★常见原子团(属于离子):

2-2--- + SO4 硫酸根离子 CO3 碳酸根离子 NO3 硝酸根离子 OH氢氧根离子 NH4铵根离子

考点7 相对原子质量(56页)

⒈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碳-12原子质量的1/12。表达式:Ar=其他原子的质量/(碳-12的质量×1/12)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⒊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考点8 元素(59页)

⒈元素的定义:质子数相同(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⒉元素的种类由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决定。

★⒊地壳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质量分数) :氧 硅 铝 铁,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⒋生物细胞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氧、碳、氢、氮。

考点 9 物质组成、构成的描述(60页)

★⒈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⒉物质由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构成。例如:

⑴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⑵金是由金原子构成的。 ⑶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⒊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如: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考点10 元素符号(61页)

⒈元素符号: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元素。

⒉书写:⑴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 、O 、S 、C 、P 等。

⑵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即“一大二小”),如:Ca 、Na 、Mg 、等。 ★⒊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⑴表示一种元素;⑵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

2H:只表示二个氢原子

注意:元素不讲个数,2H 不能说成二个氢元素。

考点11 元素周期表简介(62页)

⒈★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⑴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7个周期。

⑵周期表每一个纵行叫做一族,共有16个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考点1 爱护水资源(68页)

⒈爱护水资源的措施: ① 节约用水 ②防止水体污染

★⒉水体污染的主要因素:⑴工业废水 ⑵农业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⑶生活污水

★⒊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⑴工业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⑵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⑶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考点2 生活用水的净化(74页)

生活用水的净化主要目的是除去自然水中的难溶物和有臭味的物质。

⒈★净化方法(4种)

⑴①静置沉淀:利用难溶物的重力作用沉淀于水底,这样的净化程度较低。

②吸附沉淀:加明矾等凝剂使悬浮物凝聚沉淀。

⑵过滤:分离固体和液体物质。 ⑶吸附:除去一些臭味的、可溶性的杂质。 ⑷蒸馏:可除去各种杂质

⒉自来水厂净化过程:原水→静置→絮凝沉淀→反应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生活用水

考点3 过滤(75页)

⒈过滤所需的仪器和用品:漏斗、烧杯、玻璃棒、带铁圈的铁架台和滤纸。

⒉过滤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中间不要留有气泡,以免影响过滤速度)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漏斗里的液面应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倾倒液体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轻轻靠在三层滤纸一边;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考点4 硬水及其软化(76页)

⒈硬水与软水

⑴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河水多为硬水。

⑵软水: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雪水、雨水是软水。

★⒉硬水和软水的检验:把肥皂水倒入水中搅拌,若水易起浮渣、泡沫少的为硬水,反之为软水。

★3. 硬水软化的方法:⑴煮沸;⑵蒸馏

★考点5玻璃棒的使用(76页)

⒈引流:用于过滤或倾倒液体,防止液体外溅。 ⒉搅拌:用于加速物质溶解或物质蒸发时防止液体受热不均而飞溅。 ⒊蘸取:用于蘸取少量液体。如蘸试液滴在试纸上。 ⒋转移:将药品转移到指定的容器。

考点6制取蒸馏水(77页)

过程与装置见课本图4-20和图4-21

⒈冷凝管内的水流方向是从下而上(逆流),是为了提高冷凝效果。

⒉蒸馏装置中温度计的水银球放在支管口处是为了测定水蒸气的温度。

⒊简易装置中导气管很长起冷凝作用。

考点7水的组成(80页)

★水的电解实验(正氧负氢,氢2氧1)

★实验现象:正、负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正、负两极所收集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实验结论:⑴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产生氢气和氧气。2H 22↑+ O2↑

⑵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考点8 单质、化合物、氧化物(81页)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氢气、氧气、氮气、硫、铁、氦、氖等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二氧化碳、水、氧化铁、高锰酸钾、氯酸钾等

★氧化物; 有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例二氧化碳、水、过氧化氢、氧化铁、二氧化锰等

★考点9物质的简单分类(81页)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有包括单质和化合物。

考点10 化学式(83页)

⒈化学式的定义:用元素符合和数字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 化学式的写法

A .单质 ⑴稀有气体、金属与固体非金属单质:由原子构成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例铁、硫、氦化学式就用Fe,S,He 表示。 ⑵双原子分子的化学式,元素符合加原子个数2(右下角)。如:氢气—H 2,氧气—O 2,氮气—N 2,氯气—Cl 2。

B .化合物 ★正价写左边,负价写右边,同时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⒉几点注意事项

⑴★一种物质只有一个化学式,书写化学式时,要考虑到元素的排列顺序以及原子个数角码应写的部位。

⑵★一般化合物的中文名称,其顺序和化学式书写的顺序正好相反。

⒊化学式的涵义(以★CO 2为例说明)

⑴宏观上 表示二氧化碳。

⑵微观上 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表示每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二个氧原子构成。

考点11 化合价(85页)

⒈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 ★化合价用+1、+2、+3、-1、-2

离子Mg →Mg 2-Ca 中数字的含义。 -2 价(或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S表示硫元素显-2价。

2+2- Ca表示一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S表示1个硫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4. 元素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⑴氢元素的化合价通常显+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显-2价。 ⑵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为正价。

⑶非金属与氢或金属化合时,非金属元素显负价;非金属与氧元素化合时,非金属元素显正价。

⑷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⑸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5. ★牢记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口诀★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

二价最常见。氢一氧二为标准,单质价态总为零。) ★注意正二价为亚铁

6.

7. ⑴书写和检验化学式的正误;(正价前,负价后;化合价标上头。先交叉,后约分;正负相加和为零。)

⑵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⑶根据元素的化合价推求实际存在物质的化学式。

考点12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87页)

★⒈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

★⒉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⒊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100%

⒋计算一定质量的化合物中含某元素的质量

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变形:化合物的质量=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⒌已知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和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求原子个数比

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各元素的质量/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2+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考点1 质量守恒定律(94页)

⒈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⒉质量守恒定律的分析归纳:

★六个不变:原子种类、数目、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质量不变。

★一定改变:物质种类一定改变,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元素化合价可能改变

⒊关键词的理解

⑴参加化学反应的,所给予物质不一定都参加反应,若反应物有剩余,剩余的物质没有参加反应。所以必须强调“参加化学反应”,而且★质量守恒定律只能用于解释化学变化。

⑵质量总和“是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和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总和”。

如: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的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 考点2 化学方程式(96页)

⒈化学方程式的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⒉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意义)

⑴哪些物质参加了反应(反应物) ⑵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 ⑶反应条件

⑷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⑸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量比 ⒊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以C + O22为例)

⑴质: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⑵量: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⑶粒子:每1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考点3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00页)

⒈书写原则:⑴以客观事实为基础;⑵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⒉★书写步骤

⑴写:根据事实写反应物生成物化学式,中间短线相连; ⑷注:注明反应条件以及生成物的状态“↑”或“↓”。 ⑵配:配平化学方程式; ⑸查:检查化学式是否写错、是否配平、条件和生成物状态是⑶改;将短横线改为等号; 否标了、标了是否恰当。

考点4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02页)

★⒈解题步骤及格式(步骤:解设写找列算答)

一般分为以下七步:⑴解设未知量,一般情况下,求什么设什么;⑵写出相应的正确的化学方程式;⑶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列在相应的化学式下面;⑷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⑸列比例式;⑹求解;⑺答题。

⒉计算中常用的关系式

3⑴ m=ρ V ⑵单位换算:1L=1000mL,1mL=1cm

⑶物质的纯度=纯物质的质量/不纯物质的质量×100% 不纯物质的质量=纯物质的质量÷物质的纯度 变形:纯物质的质量=不纯物质的质量×物质的纯度 ⑷物质的纯度(纯物质的质量分数)=1-杂质的质量分数 ⒊常见的计算类型

★⑴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⑵有关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⑶质量守恒定律结合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考点1 碳的单质(106页):金刚石C 、石墨C 、C 60

★⑴木炭:有吸附作用,用于吸附一些食品和工业产品里的色素,吸附有异味的物质。

★⑵活性炭:有较强的吸附作用,用于防毒面具、冰箱的除臭剂。

⒊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

考点2 碳的化学性质(110页 )

★⒈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碳原子最外层有4 个电子) 【古代字画经历几千年而不变色;档案资料一般用碳素墨水书写】 ★⒉碳的可燃性(相同的反应物,因反应物的量不同,生成物不同)

点燃 充分燃烧 ★C + O2 ===== CO2 不充分燃烧 ★ 2C + O2⒊碳的还原性(以木炭还原CuO 为例)——用于冶炼金属 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2↑ ★ C + CO2考点3 还原反应(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分析)

⒈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⒉还原剂:在化学反应中,得氧的物质叫还原剂。

⒊还原性:在化学反应中,物质夺取氧的性质叫还原性。

考点4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113页)

⒈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

⒉原理:★CaCO 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注意:⑴不能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因为浓盐酸易挥发,使制得的CO 2不纯(混有氯化氢气体);⑵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因为稀硫酸与CaCO 3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或石灰石)的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⑶不能用Na 2CO 3 或CaCO 3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因为Na 2CO 3与稀盐酸的反应速度太快,不便于收集。

⒊发生装置:固 + 液——不加热型

⒋收集装置:只用向上排空气法(因为CO 2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⒌★CO 2的检验: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为CO 2。 CO2 + Ca(OH)2 == CaCO3↓+ H2O ⒍★CO 2(这样做是利用CO 2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⒎CO 2的工业制法:★2↑

⒏实验室制取CO 2的实验操作过程 ⑴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⑵装入大理石,塞紧胶塞; ⑶固定装置; ⑷从长颈漏斗加入稀盐酸至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液封; ⑸收集气体,导管一定要伸入集气瓶底部; ⑹检验是否集满。

考点5 ★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选择(113-114页)

⒈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 固体和固体反应 如:★4+MnO2+O2↑

气体发生装置固体和液体反应 如:★2↑+CO2+H2O „„ 如:★2↑

⒉收集装置的选择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气法

排空气法优缺点:纯度不高,需验纯;但较干燥

气体收集装置密度比空气小——向下排气法排水法(不易溶于水、难溶于水) 优缺点:收集到的气体较纯,但含水蒸气

考点6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设计思路和方法(115页)

⒈药品的选择原则:选择反应速度适中,价格便宜,来源广泛,污染少,实验安全,所制气体纯净的药品。

⒉实验装置的设计:★根据药品的状态和反应原理,以及反应条件设计装置。装置设计要简单,便于控制和操作。

考点7 二氧化碳的性质(117页)

⒈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⑴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⑵密度比空气大; ⑶能溶于水; ⑷固体CO 2叫“干冰”。

⒉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⑴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⑵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

★⑶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实验探究:参看课本P 114实验6-6)

★化学方程式:CO 2 + H2O == H2CO 3 ★碳酸不稳定,H 2CO 3 == CO2↑+ H2O

★⑷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

★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aCO 3沉淀)。 ★化学方程式:CO 2 + Ca(OH)2== CaCO3↓+ H2O

此反应的应用:①CO 2气体的检验; ②长期放置的石灰水,瓶壁会出现一层白色物质;③刚抹过石灰浆的墙壁,生上炭火炉时,

⑸二氧化碳能与炽热的碳反应:★ CO2考点8 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119页)

★⒈二氧化碳的用途:⑴灭火;⑵作致冷剂;⑶人工降雨;⑷作温室肥料等

★⒉温室效应:由于二氧化碳的过多排放

温室效应的危害 全球变暖,两极冰川融化; 海平面升高,淹没沿海地带; 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

⒊控制温室效应的措施

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使用; 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考点9 一氧化碳的性质(121页)

⒈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实验室制取CO 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⒉化学性质 ⑴可燃性:★——作燃料(是煤气的主要成分) 现象:产生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注意:CO 和H 2H 2一样) ⑵还原性:★2——冶炼金属 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O ,后加热;实验完毕,先停止加热,继续通CO 直至玻璃管冷却;

②但需对★尾气处理,方法是将CO 点燃转变CO 2(或收集起来)。

⑶毒性:★CO 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失去运输氧气的能力,使人因缺氧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考点1 燃烧及燃烧的条件(128页)

★⒈通常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⑴可燃物;⑵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⑶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因此只能是通过降温到着火点以下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考点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29页)

★⒈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三者破坏其一就可灭火,也可同时都破坏)

⑴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跟其他物品隔离; ⑵隔绝氧气(或空气) ⑶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⒉★几种常用灭火器的适用范围(131页)

⑴泡沫灭火器(水基型灭火器):(隔绝空气)用来扑灭木材、棉花等燃烧而引起的失火。

⑵干粉灭火器:(隔绝空气)除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外,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⑶二氧化碳灭火器:(降温和隔绝空气)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

考点3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133页)

⒈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爆炸越危险。

⒉★一切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中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就易发生爆炸,家用煤气一旦泄露,千万不要开动电器开关,以免发生爆炸。

⒊★认识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参看课本P 133)

考点4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36页)

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有些反应是放热的,如物质的燃烧、镁与盐酸反应等,这称为放热现象;有些反应是吸热的,如CO 2在高温条件下与碳反应等,这称为★吸热现象。

考点5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137-139页)

⒈煤:★“工业的粮食”。⑴混合物,主要含有C 元素还有H 元素以及少量的N 、S 、O 元素。

⑵煤燃烧放出的热量,主要是碳元素和氧元素反应放出的。

⑶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化学变化) 可分解成:①焦炭:冶金、炼铁等②煤焦油:提炼化工原料③煤气:气体燃料。

⒉石油★“工业的血液”。⑴混合物,主含C 、H 元素。⑵石油分馏(物理变化) :汽油 煤油 柴油 石蜡 沥青等。

⒊天然气(俗名沼气、坑气)★⑴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 4),★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⑵甲烷的物理性质: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检纯。 甲烷的化学性质:可燃性★燃烧时产生明亮的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CH 4 + 2O22 + 2H2O

考点6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142页)

⒈煤燃烧会排放出★SO 2、NO 2等污染物,它们在空气中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⒉汽车用燃料的燃烧 ★汽车用燃料是汽油或柴油,它们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和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含铅化合物、烟尘等,合称尾气。排入空气中,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损害人体健康。

改用★压缩天然气(CNG )或★液化石油气(LPG )或★乙醇汽油(混合物)作燃料,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考点8 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144页)

★⒈酒精(化学式C 2H 5OH )大量的热量:★ C2H 5OH + 3O22 + 3H2O

2. 氢气(145页) ⑴是最理想的能源:热量大、无污染、原料来源广泛。★2H 2 + O22O

(2)新能源★(清洁能源)有: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初三化学上册考点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考点1 近代化学理论的建立(3页)

⒈原子、分子理论:由道尔顿(英国人)、阿伏加德罗(意大利)建立了原子—分子理论。

⒉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由门捷列夫1869年(俄国人)发现。

考点2. 化学研究的对象(4页)★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考点1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7页8页)

⒈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汽油挥发、冰雪融化、电灯发光等。

⒉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镁条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等。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是: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化学变化中发生能量变化,这种变化以放热、发光的形式表现出来。

⒊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一定不发生化学变化。

考点2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8页)

⒈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 状态 气味 熔点 沸点 硬度 密度 溶解性 挥发性 吸附性 导电性 导热性 延展性等。

⒉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可燃性 氧化性 还原性 毒性 稳定性 酸性 碱性 腐蚀性等。★例O 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O 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考点6 药品的取用(18页)

⒈识记化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图标。(18页)

⒉药品取用的基本原则。

⑴取用药品“三不原则”: ★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气味;不能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⑵节约原则:取用药品应严格按规定用量。若无说明,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 ;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⑶用剩药品“三不一指定原则”:★既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⒊固体药品的取用

⑴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或药匙、纸槽;块状固体可用镊子夹取。

⑵小颗粒或粉末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一横二送三直立”;块状或密度大的金属,用镊子“一横二放三慢竖”。

⒋液体药品的取用

⑴少量用胶头滴管(滴加法)。方法是将滴管“垂直悬空”放在容器口正上方,滴管不要接触烧杯等容器壁,取液后的滴管不能倒放、乱放或平放。

⑵大量液体(倾倒法)从细口瓶倒出液体药品时,先把瓶塞倒放在桌面上,以免沾污瓶塞,污染药液;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以防瓶口残留的药液流下腐蚀标签;“一倒二向三斜四靠”。倒完药液后立即盖紧瓶塞,以免药液挥发或吸收杂质。

⑶定量液体(量取法)。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倾倒液体到接近要求的刻度,再用滴管逐滴滴入量筒至刻度线。★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注意:俯视则读数偏大,仰视则读数遍小。

考点7 物质的加热(20页)

⒈酒精灯的使用“两查三禁止”

⑴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少于1/3,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三禁止:(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禁止用一只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使用完毕,必须用灯帽盖灭,禁止用嘴吹灭。)

⑵★可以直接加热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等;垫上石棉网加热仪器: 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不能加热仪器:量筒、集气瓶、水槽等。

⒉给物质加热:加热玻璃仪器前应把仪器外壁擦干,以免使仪器炸裂;给试管里药品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预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给液体加热,试管与桌面约成45度角,且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口不准对着有人的地方。

注意:给试管里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以免湿存水或生成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考点8 仪器的连接(22页)

1. 玻璃管用水润湿,再转动插入

2. 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手握观气泡,松开看水柱。”

考点9 仪器的洗涤(23页)

★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考点1 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27页)

⒈实验现象:⑴红磷燃烧产生白烟;⑵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里,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了约1/5体积。 ⒉实验结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⒊实验中小于1/5原因:⑴装置漏气;⑵红磷量不足;⑶未等白烟完全消失就打开弹簧夹。

⒋不能用木炭、硫粉代替红磷做上述实验,原因是木炭、硫粉燃烧产生的分别是二氧化碳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集气瓶内气体压强没有明显变化,不能很好地测出氧气的体积。

考点2 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27页)

⒈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如氮气(N 2)、氧气(O2) 、二氧化碳(CO 2)等是纯净物。

⒉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如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混合,是混合物。

考点4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28页)

★⒈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烟尘(可吸入颗粒物)PM2.5

⒉空气污染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⒊保护空气的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预报:★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 考点6 ★ 氧气的化学性质(33-34页)

考点7 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35页)

⒈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它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⒉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它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⒊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关系: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也不一定是化合反应。有氧气参加的化合反应,同时也一定是一个氧化反应。

★⒋缓慢氧化: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反应叫做缓慢氧化。通常无发光现象,但会放出热量。如:动植物呼吸、食物的腐败、酒和醋的酿造等。

考点8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3种)(37-39页)

★⒈药品:①高锰酸钾(见图) ②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③氯酸钾与二氧化锰。

(1)2MnO 4 + MnO2 + O2↑(2)2H 2O 22O + O2↑ (3)2↑

⒊实验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⒋收集方法:

⑴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⑵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

⒌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实验步骤可以概括如下:(★查装定点收离熄)

⑴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⑵将药品装入试管中,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用带导管的单孔胶塞塞紧试管;

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注意: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⑷点燃酒精灯,先均匀受热后固定加热;

⑸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导管口产生连续、均匀的气泡时才开始收集);

⑺熄灭酒精灯。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⒍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带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⒎验满方法:

⑴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带瓶内的氧气已满;

⑵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瓶外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考点9 催化剂和催化作用(39页)

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催化剂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考点10 分解反应(39页)

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分解反应属于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考点11 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考点1 分子(50页)

★1. 分子的基本性质(48-49页)

⑴分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⑵分子间有间隔,且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气态物质分子间隔最大。

⑶分子在不停运动。用⑵⑶两条性质可解释一些物理现象,如热胀冷缩、分子扩散、蒸发物质三态变化、气体压缩等。 ⑷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2. 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注意: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为一些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是由大量的分子聚集在一起才表现出来,单个分子不能表现。

⒊分子的内部结构

⑴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⑵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

考点2 原子(50页)

★⒈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⒉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⒊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⒋分子与原子的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经过组合可构成分子。

金属单质,如:铁、铜、金、汞等

固体非金属单质,如:硫、磷、碳、硅等

稀有气体单质,如:氦气、氖气等

考点3 运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有关问题和现象(50页)

⒈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⑴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 ⑵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改变。

⒉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⑴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如:水中只含有水分子; ⑵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⒊有些生活中的现象和自然现象也可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如:衣服晾晒,花香等。

考点4 原子的构成(53页)

★⒈构成原子的粒子 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原子

原子核中子:不带电

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⒉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不显电性。

考点5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54页)

2⒈电子排布——分层排布(共7层):第一层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

8个;„„最外层不超过8个。(每层2n 个,n 表示层数)

⒉★原子结构示意图:(记住1-20号会画)

⑴含义:(以镁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例)

最外层上有2个电子 ②★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的结构称为稳定结构。

⑶★原子、阳离子、阴离子的判断:★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考点6 离子(55页)

⒈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 -2-⒉★分类 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如Na 、Mg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如Cl 、O

⒊★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离子(或一个离子),如:

2+Mg ——表示镁离子(或一个镁离子)

2+2Mg 2”表示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2”表示两个镁离子

⑴离子符号前面的化学计量数(系数)表示离子的个数;

⑵离子符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表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

++2+3+-2-电荷或个单位的负电荷,“1”省略不写。如:★ 阳离子:H 、Na 、Ca 、Al 等 ★阴离子:Cl 、S 等

⒋★有关离子的小结

⑴★金属离子带正电荷,非金属离子带负电荷; ⑵离子所带的电荷=该元素的化合价

⑶★常见原子团(属于离子):

2-2--- + SO4 硫酸根离子 CO3 碳酸根离子 NO3 硝酸根离子 OH氢氧根离子 NH4铵根离子

考点7 相对原子质量(56页)

⒈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碳-12原子质量的1/12。表达式:Ar=其他原子的质量/(碳-12的质量×1/12)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⒊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考点8 元素(59页)

⒈元素的定义:质子数相同(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⒉元素的种类由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决定。

★⒊地壳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质量分数) :氧 硅 铝 铁,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⒋生物细胞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氧、碳、氢、氮。

考点 9 物质组成、构成的描述(60页)

★⒈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⒉物质由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构成。例如:

⑴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⑵金是由金原子构成的。 ⑶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⒊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如: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考点10 元素符号(61页)

⒈元素符号: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元素。

⒉书写:⑴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 、O 、S 、C 、P 等。

⑵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即“一大二小”),如:Ca 、Na 、Mg 、等。 ★⒊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⑴表示一种元素;⑵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

2H:只表示二个氢原子

注意:元素不讲个数,2H 不能说成二个氢元素。

考点11 元素周期表简介(62页)

⒈★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⑴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7个周期。

⑵周期表每一个纵行叫做一族,共有16个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考点1 爱护水资源(68页)

⒈爱护水资源的措施: ① 节约用水 ②防止水体污染

★⒉水体污染的主要因素:⑴工业废水 ⑵农业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⑶生活污水

★⒊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⑴工业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⑵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⑶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考点2 生活用水的净化(74页)

生活用水的净化主要目的是除去自然水中的难溶物和有臭味的物质。

⒈★净化方法(4种)

⑴①静置沉淀:利用难溶物的重力作用沉淀于水底,这样的净化程度较低。

②吸附沉淀:加明矾等凝剂使悬浮物凝聚沉淀。

⑵过滤:分离固体和液体物质。 ⑶吸附:除去一些臭味的、可溶性的杂质。 ⑷蒸馏:可除去各种杂质

⒉自来水厂净化过程:原水→静置→絮凝沉淀→反应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生活用水

考点3 过滤(75页)

⒈过滤所需的仪器和用品:漏斗、烧杯、玻璃棒、带铁圈的铁架台和滤纸。

⒉过滤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中间不要留有气泡,以免影响过滤速度)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漏斗里的液面应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倾倒液体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轻轻靠在三层滤纸一边;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考点4 硬水及其软化(76页)

⒈硬水与软水

⑴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河水多为硬水。

⑵软水: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雪水、雨水是软水。

★⒉硬水和软水的检验:把肥皂水倒入水中搅拌,若水易起浮渣、泡沫少的为硬水,反之为软水。

★3. 硬水软化的方法:⑴煮沸;⑵蒸馏

★考点5玻璃棒的使用(76页)

⒈引流:用于过滤或倾倒液体,防止液体外溅。 ⒉搅拌:用于加速物质溶解或物质蒸发时防止液体受热不均而飞溅。 ⒊蘸取:用于蘸取少量液体。如蘸试液滴在试纸上。 ⒋转移:将药品转移到指定的容器。

考点6制取蒸馏水(77页)

过程与装置见课本图4-20和图4-21

⒈冷凝管内的水流方向是从下而上(逆流),是为了提高冷凝效果。

⒉蒸馏装置中温度计的水银球放在支管口处是为了测定水蒸气的温度。

⒊简易装置中导气管很长起冷凝作用。

考点7水的组成(80页)

★水的电解实验(正氧负氢,氢2氧1)

★实验现象:正、负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正、负两极所收集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实验结论:⑴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产生氢气和氧气。2H 22↑+ O2↑

⑵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考点8 单质、化合物、氧化物(81页)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氢气、氧气、氮气、硫、铁、氦、氖等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二氧化碳、水、氧化铁、高锰酸钾、氯酸钾等

★氧化物; 有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例二氧化碳、水、过氧化氢、氧化铁、二氧化锰等

★考点9物质的简单分类(81页)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有包括单质和化合物。

考点10 化学式(83页)

⒈化学式的定义:用元素符合和数字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 化学式的写法

A .单质 ⑴稀有气体、金属与固体非金属单质:由原子构成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例铁、硫、氦化学式就用Fe,S,He 表示。 ⑵双原子分子的化学式,元素符合加原子个数2(右下角)。如:氢气—H 2,氧气—O 2,氮气—N 2,氯气—Cl 2。

B .化合物 ★正价写左边,负价写右边,同时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⒉几点注意事项

⑴★一种物质只有一个化学式,书写化学式时,要考虑到元素的排列顺序以及原子个数角码应写的部位。

⑵★一般化合物的中文名称,其顺序和化学式书写的顺序正好相反。

⒊化学式的涵义(以★CO 2为例说明)

⑴宏观上 表示二氧化碳。

⑵微观上 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表示每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二个氧原子构成。

考点11 化合价(85页)

⒈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 ★化合价用+1、+2、+3、-1、-2

离子Mg →Mg 2-Ca 中数字的含义。 -2 价(或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S表示硫元素显-2价。

2+2- Ca表示一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S表示1个硫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4. 元素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⑴氢元素的化合价通常显+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显-2价。 ⑵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为正价。

⑶非金属与氢或金属化合时,非金属元素显负价;非金属与氧元素化合时,非金属元素显正价。

⑷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⑸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5. ★牢记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口诀★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

二价最常见。氢一氧二为标准,单质价态总为零。) ★注意正二价为亚铁

6.

7. ⑴书写和检验化学式的正误;(正价前,负价后;化合价标上头。先交叉,后约分;正负相加和为零。)

⑵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⑶根据元素的化合价推求实际存在物质的化学式。

考点12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87页)

★⒈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

★⒉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⒊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100%

⒋计算一定质量的化合物中含某元素的质量

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变形:化合物的质量=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⒌已知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和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求原子个数比

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各元素的质量/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2+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考点1 质量守恒定律(94页)

⒈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⒉质量守恒定律的分析归纳:

★六个不变:原子种类、数目、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质量不变。

★一定改变:物质种类一定改变,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元素化合价可能改变

⒊关键词的理解

⑴参加化学反应的,所给予物质不一定都参加反应,若反应物有剩余,剩余的物质没有参加反应。所以必须强调“参加化学反应”,而且★质量守恒定律只能用于解释化学变化。

⑵质量总和“是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和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总和”。

如: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的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 考点2 化学方程式(96页)

⒈化学方程式的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⒉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意义)

⑴哪些物质参加了反应(反应物) ⑵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 ⑶反应条件

⑷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⑸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量比 ⒊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以C + O22为例)

⑴质: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⑵量: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⑶粒子:每1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考点3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00页)

⒈书写原则:⑴以客观事实为基础;⑵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⒉★书写步骤

⑴写:根据事实写反应物生成物化学式,中间短线相连; ⑷注:注明反应条件以及生成物的状态“↑”或“↓”。 ⑵配:配平化学方程式; ⑸查:检查化学式是否写错、是否配平、条件和生成物状态是⑶改;将短横线改为等号; 否标了、标了是否恰当。

考点4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02页)

★⒈解题步骤及格式(步骤:解设写找列算答)

一般分为以下七步:⑴解设未知量,一般情况下,求什么设什么;⑵写出相应的正确的化学方程式;⑶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列在相应的化学式下面;⑷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⑸列比例式;⑹求解;⑺答题。

⒉计算中常用的关系式

3⑴ m=ρ V ⑵单位换算:1L=1000mL,1mL=1cm

⑶物质的纯度=纯物质的质量/不纯物质的质量×100% 不纯物质的质量=纯物质的质量÷物质的纯度 变形:纯物质的质量=不纯物质的质量×物质的纯度 ⑷物质的纯度(纯物质的质量分数)=1-杂质的质量分数 ⒊常见的计算类型

★⑴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⑵有关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⑶质量守恒定律结合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考点1 碳的单质(106页):金刚石C 、石墨C 、C 60

★⑴木炭:有吸附作用,用于吸附一些食品和工业产品里的色素,吸附有异味的物质。

★⑵活性炭:有较强的吸附作用,用于防毒面具、冰箱的除臭剂。

⒊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

考点2 碳的化学性质(110页 )

★⒈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碳原子最外层有4 个电子) 【古代字画经历几千年而不变色;档案资料一般用碳素墨水书写】 ★⒉碳的可燃性(相同的反应物,因反应物的量不同,生成物不同)

点燃 充分燃烧 ★C + O2 ===== CO2 不充分燃烧 ★ 2C + O2⒊碳的还原性(以木炭还原CuO 为例)——用于冶炼金属 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2↑ ★ C + CO2考点3 还原反应(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分析)

⒈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⒉还原剂:在化学反应中,得氧的物质叫还原剂。

⒊还原性:在化学反应中,物质夺取氧的性质叫还原性。

考点4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113页)

⒈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

⒉原理:★CaCO 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注意:⑴不能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因为浓盐酸易挥发,使制得的CO 2不纯(混有氯化氢气体);⑵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因为稀硫酸与CaCO 3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或石灰石)的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⑶不能用Na 2CO 3 或CaCO 3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因为Na 2CO 3与稀盐酸的反应速度太快,不便于收集。

⒊发生装置:固 + 液——不加热型

⒋收集装置:只用向上排空气法(因为CO 2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⒌★CO 2的检验: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为CO 2。 CO2 + Ca(OH)2 == CaCO3↓+ H2O ⒍★CO 2(这样做是利用CO 2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⒎CO 2的工业制法:★2↑

⒏实验室制取CO 2的实验操作过程 ⑴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⑵装入大理石,塞紧胶塞; ⑶固定装置; ⑷从长颈漏斗加入稀盐酸至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液封; ⑸收集气体,导管一定要伸入集气瓶底部; ⑹检验是否集满。

考点5 ★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选择(113-114页)

⒈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 固体和固体反应 如:★4+MnO2+O2↑

气体发生装置固体和液体反应 如:★2↑+CO2+H2O „„ 如:★2↑

⒉收集装置的选择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气法

排空气法优缺点:纯度不高,需验纯;但较干燥

气体收集装置密度比空气小——向下排气法排水法(不易溶于水、难溶于水) 优缺点:收集到的气体较纯,但含水蒸气

考点6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设计思路和方法(115页)

⒈药品的选择原则:选择反应速度适中,价格便宜,来源广泛,污染少,实验安全,所制气体纯净的药品。

⒉实验装置的设计:★根据药品的状态和反应原理,以及反应条件设计装置。装置设计要简单,便于控制和操作。

考点7 二氧化碳的性质(117页)

⒈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⑴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⑵密度比空气大; ⑶能溶于水; ⑷固体CO 2叫“干冰”。

⒉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⑴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⑵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

★⑶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实验探究:参看课本P 114实验6-6)

★化学方程式:CO 2 + H2O == H2CO 3 ★碳酸不稳定,H 2CO 3 == CO2↑+ H2O

★⑷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

★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aCO 3沉淀)。 ★化学方程式:CO 2 + Ca(OH)2== CaCO3↓+ H2O

此反应的应用:①CO 2气体的检验; ②长期放置的石灰水,瓶壁会出现一层白色物质;③刚抹过石灰浆的墙壁,生上炭火炉时,

⑸二氧化碳能与炽热的碳反应:★ CO2考点8 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119页)

★⒈二氧化碳的用途:⑴灭火;⑵作致冷剂;⑶人工降雨;⑷作温室肥料等

★⒉温室效应:由于二氧化碳的过多排放

温室效应的危害 全球变暖,两极冰川融化; 海平面升高,淹没沿海地带; 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

⒊控制温室效应的措施

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使用; 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考点9 一氧化碳的性质(121页)

⒈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实验室制取CO 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⒉化学性质 ⑴可燃性:★——作燃料(是煤气的主要成分) 现象:产生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注意:CO 和H 2H 2一样) ⑵还原性:★2——冶炼金属 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O ,后加热;实验完毕,先停止加热,继续通CO 直至玻璃管冷却;

②但需对★尾气处理,方法是将CO 点燃转变CO 2(或收集起来)。

⑶毒性:★CO 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失去运输氧气的能力,使人因缺氧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考点1 燃烧及燃烧的条件(128页)

★⒈通常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⑴可燃物;⑵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⑶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因此只能是通过降温到着火点以下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考点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29页)

★⒈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三者破坏其一就可灭火,也可同时都破坏)

⑴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跟其他物品隔离; ⑵隔绝氧气(或空气) ⑶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⒉★几种常用灭火器的适用范围(131页)

⑴泡沫灭火器(水基型灭火器):(隔绝空气)用来扑灭木材、棉花等燃烧而引起的失火。

⑵干粉灭火器:(隔绝空气)除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外,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⑶二氧化碳灭火器:(降温和隔绝空气)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

考点3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133页)

⒈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爆炸越危险。

⒉★一切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中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就易发生爆炸,家用煤气一旦泄露,千万不要开动电器开关,以免发生爆炸。

⒊★认识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参看课本P 133)

考点4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36页)

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有些反应是放热的,如物质的燃烧、镁与盐酸反应等,这称为放热现象;有些反应是吸热的,如CO 2在高温条件下与碳反应等,这称为★吸热现象。

考点5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137-139页)

⒈煤:★“工业的粮食”。⑴混合物,主要含有C 元素还有H 元素以及少量的N 、S 、O 元素。

⑵煤燃烧放出的热量,主要是碳元素和氧元素反应放出的。

⑶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化学变化) 可分解成:①焦炭:冶金、炼铁等②煤焦油:提炼化工原料③煤气:气体燃料。

⒉石油★“工业的血液”。⑴混合物,主含C 、H 元素。⑵石油分馏(物理变化) :汽油 煤油 柴油 石蜡 沥青等。

⒊天然气(俗名沼气、坑气)★⑴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 4),★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⑵甲烷的物理性质: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检纯。 甲烷的化学性质:可燃性★燃烧时产生明亮的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CH 4 + 2O22 + 2H2O

考点6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142页)

⒈煤燃烧会排放出★SO 2、NO 2等污染物,它们在空气中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⒉汽车用燃料的燃烧 ★汽车用燃料是汽油或柴油,它们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和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含铅化合物、烟尘等,合称尾气。排入空气中,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损害人体健康。

改用★压缩天然气(CNG )或★液化石油气(LPG )或★乙醇汽油(混合物)作燃料,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考点8 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144页)

★⒈酒精(化学式C 2H 5OH )大量的热量:★ C2H 5OH + 3O22 + 3H2O

2. 氢气(145页) ⑴是最理想的能源:热量大、无污染、原料来源广泛。★2H 2 + O22O

(2)新能源★(清洁能源)有: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相关内容

  • 初中课程教学视频辅导
  • 初一课程 初一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初一生物上册实验教程(苏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教程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程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辅导教程 初一语文学习方法讲座 人教版七年级下英语教程 初一语文新课标教程 七年级历史学习方法辅导 七年级英语学习方法视频教程 新目标七年级英语上册视频 人教版七 ...

  • 教师招聘面试说课人教版高中化学
  • http://www.zsbd.cn 2012教师招聘面试试讲人教版高中化学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课文<氧化-还原反应>.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此次课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学>上册第一章.氧化-还 ...

  • 中美初中化学教材关于"自然界的水"的比较研究
  • 毕业论文(设计)论文(设计)题目:中美初中化学教材关于"自然界的水"的比 较研究 姓 学 院 专 年名号系业级指导教师2016年4月29日 目 摘录要................................................................. ...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课标要求 1.了解共价键的主要类型键和键,能用键长.键能和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2.了解杂化轨道理论及常见的杂化轨道类型(sp.sp2.sp3),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或者杂化轨道理论推测常见的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空间结构. 3.了解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4.了解化 ...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课稿
  •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主要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六个方面来完成说课,其中教学过程重点要说的. 一.说教材: 本节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是学生学习化学的第二堂课,主要内容分为两个部分:质的变化 ...

  •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键
  •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教材分析报告 (成员:肖 飞 刘华峰 李玉梅 韩丽媛 蒲晶晶 努日曼 ) 我们小组给大家主要分析的为鲁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的相关内容.这部分内容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从化学键的角度和能量 ...

  • 电解池说课稿
  • 电解池说课稿 上传: 杨先明 更新时间:2011-9-22 21:18:00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第3节电解池(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教科书化学选修4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三节.电解池是电化学 ...

  • 从离子反应本质的角度深入认识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 摘要:为加深对离子反应本质的理解,以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中"实验3-2"(比较弱酸的相对强弱)为素材,从电离平衡常数等定量的角度分析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对从离子反应本质的角度认识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提出了教学建议,有助于学习"水溶液中离子平衡"的相 ...

  •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金属和金属材料
  • 课题1 金属材料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 能力培养: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科学品质: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 ...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优质课教学设计
  • <分子和原子>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和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基本特征:知道是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的物质的微粒: 2.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过程与方法: 1.学习通过观察自然.实验.识图等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