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与谬误只有一步之遥

  摘 要:数学问题的表述非常精炼,一字之差很多时候会使真理变成谬误。抓住问题的实质,是理解并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实数根;方程;原因   方程的解:   例1.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则m的取值范围是   有一部分学生会忽略例1中的二次项不为零,忘记m-1≠0,去选B而不去选正确答案A.   例2.关于x的方程(a-5)x2-4x-1=0有实数根,则a满足 .(A.a≥1 B.a>1且a≠5 C.a≥1且a≠5 D.a≠5)   学生会忽略例2中只要是“方程”有实数根的条件,凭想象当然认为是一元二次方程,于是毫不犹豫地选了C。出错率非常高,主要是因为审题时不会抓要点,审题不清而出错。因此,此类问题一定要看清是“方程”还是“一元二次方程”。   例3.关于(a-5)x2-4x-1=0的方程a有两个实数根,则a满足 .(A.a≥1 B.a>1且a≠5 C.a≥1且a≠5 D.a>1)   在解决这个题目时学生同样会只抓“方程”这个词而忽略“有两个实数根”这个事实,从而去选A,而由于“有两个实数根”的条件决定了它只能是一元二次方程,因此,a-5≠0,故应选C,因此审题时除了看清是“方程”还是“一元二次方程”,还要看清“根的情况”。   例4.关于x的方程(a-5)x2-4x-1=0有两个不等实数根,则满足 .(A.a≥1 B.a>1且a≠5 C.a≥1且a≠5 D.a>1)   这个有错选C的也就有错选D的,选C的注意到有“两个实数根”为一元二次方程,而忽略了“不等”的事实,选D的出错原因同例3,由“不等两个实数根”的限制而选B。

  摘 要:数学问题的表述非常精炼,一字之差很多时候会使真理变成谬误。抓住问题的实质,是理解并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实数根;方程;原因   方程的解:   例1.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则m的取值范围是   有一部分学生会忽略例1中的二次项不为零,忘记m-1≠0,去选B而不去选正确答案A.   例2.关于x的方程(a-5)x2-4x-1=0有实数根,则a满足 .(A.a≥1 B.a>1且a≠5 C.a≥1且a≠5 D.a≠5)   学生会忽略例2中只要是“方程”有实数根的条件,凭想象当然认为是一元二次方程,于是毫不犹豫地选了C。出错率非常高,主要是因为审题时不会抓要点,审题不清而出错。因此,此类问题一定要看清是“方程”还是“一元二次方程”。   例3.关于(a-5)x2-4x-1=0的方程a有两个实数根,则a满足 .(A.a≥1 B.a>1且a≠5 C.a≥1且a≠5 D.a>1)   在解决这个题目时学生同样会只抓“方程”这个词而忽略“有两个实数根”这个事实,从而去选A,而由于“有两个实数根”的条件决定了它只能是一元二次方程,因此,a-5≠0,故应选C,因此审题时除了看清是“方程”还是“一元二次方程”,还要看清“根的情况”。   例4.关于x的方程(a-5)x2-4x-1=0有两个不等实数根,则满足 .(A.a≥1 B.a>1且a≠5 C.a≥1且a≠5 D.a>1)   这个有错选C的也就有错选D的,选C的注意到有“两个实数根”为一元二次方程,而忽略了“不等”的事实,选D的出错原因同例3,由“不等两个实数根”的限制而选B。


相关内容

  • 第二框真理是发展的(A)
  • 第五课 改造世界 追求真理 第二节 真理是客观的又是发展的 第二框 真理是发展的(A)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真理是随着客观事物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真理的发展是不断克服和战胜谬误的过程,结合真理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

  • 认识论的主要问题及要点
  • 认识论的主要问题及要点: 一.认识的主体与客体的含义.特点.形式.关系? 答: (一)认识的主体与客体的含义 1.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并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人. 2.客体是指进入认识主体的实践和认识范围的对象(或客观物质世界). (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的特点 1.主体的特征 ...

  • [一步之遥]到底有多远
  • <一步之遥>到底有多远 人们期待四年的姜文新作<一步之遥>上演后饱受争议.不仅看片会上地产大佬加公知的任志强说看不懂,翘首期盼几年的文艺青年也大呼消受不 起„„"每一种评论都是在阅读自己",如果说<让子弹飞>是装填了荷尔蒙弹药的子弹在银屏上乱飞 ...

  • 马克思-2-第2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一.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实践活动是以改造世界为目的.主体和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客体是指进入到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是实践和认识活动 ...

  • "客观真理"问题再辨析
  • 作者:李校利 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 1997年03期 在<"客观真理说"的内在矛盾>[①](以下简称<内在矛盾>)一文中,笔者就国内哲学界一般所持的"客观真理说"存在的理论困难和内在矛盾发表了看法,有幸得到薜志亮同志的关注和重视,并 ...

  • 为物权的优先效力声辩
  • 内容摘要: 本文是对戴孟勇<物权的优先效力:反思与重构>一文的评论 一.戴孟勇先生的报告,经历数次辩论,愈加充实和完善.对于其中某些观点,在辩论中虽然也评论过,可一旦落实到文字上,该评论还是最为耗费精力的一篇. 本文是对戴孟勇<物权的优先效力:反思与重构>一文的评论 一.戴孟 ...

  • 天地之间真理的名言
  • 圣人之智如日,贤人之智如月,士人之智如烛,--如日者,无所不照,无所不彻也. 如月者,无所不照,有所不彻也,如烛者,思至则见,不思不见也. --庄元臣 服从真理,就能征服一切事物. --塞涅卡 真理多半是从各种意见冲突中来. --谚语 人抛弃理智就要受感情的支配,脆弱的感情泛滥不可收拾,象一只船不小 ...

  • 有关真理的格言(一)
  •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 -- 欧文 土地是以它的肥沃和收获而被估价的:才能也是土地,不过它生产的不是粮食,而是真理.如果只能滋生瞑想和幻想的话,即使再大的才能也只是砂地或盐池,那上面连小草也长不出来的. -- 别林斯基 世界上一成不变的东西,只有"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q ...

  • 不怀疑不能见真理
  • 不怀疑不能见真理 1. 含义:"不怀疑不能见真理", 这是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的格言.他本人就是这句名言的实践者.意思是:就是你对一个问题不抱着怀疑它质疑它的态度就不会去更深的求证它探索它. 而探索求证的过程正是实践的过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 怀疑与真理的关系 怀疑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