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及探讨

壶公评论发表于2009-02-14 10:58:26

1929年10月29日,纽约证券交易所里所有的人都陷入了抛售股票的漩涡之中。股指从之前的363最高点骤然下跌了平均40个百分点,成千上万的美国人眼睁睁看着他们一生的积蓄在几天内烟消云散。这是美国证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是美国历史上影响最大、危害最深的经济事件,影响波及西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此后,美国和全球进入了长达10年的经济大萧条时期。因此,这一天被视作大萧条时期开启的标志性事件,由于正值星期二,被称为“黑色星期二”。

对于美国30年代大萧条,社会主义者从社会制度上寻找原因,认为它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结果,而西方经济学家则一般避开社会制度问题.30年代,凯恩斯主义者首次从财政政策的角度对大萧条的原因作出解释,60年代货币主义者又从货币政策的角度阐述了大萧条的成因.对于他们关于大萧条原因的阐释和政策,应当从中汲取有益的启示.

摘录文章以证:

文章1:1929年大萧条-是罗斯福的新政结束了十年之久的大萧条吗?

1929年华尔街崩盘和大萧条的教训派瑞克-威斯特伦德(Per-Ake Westerlund)

感受到了全球金融危机正在朝着更坏的方向发展,资本主义媒体逐渐开始将今天的危机与1929年的大危机相提并论。

1929年10月华尔街的崩盘标志着旧国际秩序的瓦解。自由市场的狂热者树倒猢狲散,资本主义国家最后只好进行干预。这对政治意识有什么影响呢?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政真的结束了十年之久的大萧条吗?

投机时期

1920年代,真正的金融泡沫直到1928年才出现,但蔓延极其迅速。开始的信号是

a) 投资银行在1929年9月介入股票市场,如雷曼公司,

b) 工业公司开始大规模投机,如新泽西州标准石油公司(现在的埃克森,为洛克非勒家族所拥有),

c) 股票经纪人的贷款在1926到1928年间翻了一倍。短线的资本运作成了资本家的逐利游戏。成功的淘金者之一是肯尼迪家族。

大量最恶劣的投机者直到1928年末和1929年才出现。高盛于1928年12月4日成立,到1929年2月7日,成立时的100美元股份价值222美元,三年以后,价值50美分。

在21世纪,投机性金融证券的变革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长期附属于金融市场的金融衍生工具在2004至2007年期间翻了两倍,总量达到骇人听闻的600万亿美元。金融衍生工具的主要类型信贷违约掉期CDS (credit default swaps)“经常使实际的‘现金’债券相比金额不到其十分之一甚至更低”(《金融时报》10月1日, 2008年)

依赖债务

一战后所有国家都有巨额国债。19世纪20年代的经济膨胀依赖于贷款和债务。欧洲国家不断向美国借钱。美国的国内市场则采用抵押贷款的方式维持消费。

集中与垄断

美国在1894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20世纪20年代,美国成为在各个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的工业国。世界上84%的车都在美国的公路上跑。全球60%的资金流来自于美国,并在二战后借给欧洲。

威尔逊(Woodrow Wilson)总统在1913年说资本家和企业家是美国真正的统治者。但实际上大公司是在20世纪20年代通过合并和兼并发展壮大的,美国钢铁业就是很好的例子。

贫富差距扩大

1929年,美国42%最低收入者挣的钱只占总收入的0.1%。1922到1929年间,工资年增长1.4%,然而股东的年收入增加16.4%。200家最大的企业控制美国69%的财富和56%的利润。

股票经纪人的办公室遍布全美,每天都挤满了听到纽约新闻的人。然而并非人人都是股东。1.2亿人之中只有150万拥有股份,大约60万人用于投机。1933年入主白宫的富兰克林·罗斯福计算出0.3%的股东获得78%的红利。

全球金融'紧身衣'

19世纪英帝国统治世界时,金本位在国际事务中被普遍认可。这个货币体系在一战崩溃,但是资产阶级政客急切于迅速重建。国际联盟的建立是基于这种看法,认为有效的世界市场经济会保证和平。在一段时间的极端通胀后,1922年日内瓦国际货币会议主题是货币能否转化为黄金,以及国库管理对政府和私营中央银行的需求。通胀的威胁使金本位被资本主义政府作为应对萧条期的工具。另一个限制公共开支的因素是法国坚持向德国索取赔款以及美国要求欧洲国家偿还战争债务。奥地利为了减少国家财政赤字导致10万公务员失业。1925年英镑回归金本位,后有31国效仿。20年前华盛顿共识,1998年欧元诞生,金本位对货币体系和政府财政政策产生巨大约束以满足金融资本的利益。

大规模资本主义宣传

在“怒吼的二十年代”,资本主义的宣传描绘了以下的美国经济发展模式。胡佛总统预言会“最终战胜贫穷”使得“汽车进入家家户户”。他的财政部长安德鲁·梅隆(Andrew Mellon)相当于前美联储老板格林斯潘,被称为经济持续增长的保证人。投机者成了大英雄。1929年10月,瑞典金融资本家克瑞格(Ivar Kreuger)上了时代杂志的封面。1932年3月克瑞格(Kreuger)身败名裂自杀。

1929年夏天纽约证交所的股票涨了25%. 此时有种一种说法,每个城市都应设立股票市场和帮助穷人的投资银行。

崩溃

历史性的崩溃发生在10月24号的黑色星期四到10月29号的黑色星期二。后一天股票跌了12%,交易量1640万股是40年内的最高。

纽约银行和美联储全力阻止恐慌但最终徒劳。没有一个股东准备承付责任,他们试图在抛售狂潮中通过徒劳的收购来维持股票价格。宣传经济“基本面良好”只在几小时内有效。

这场危机并非来无端而至。对于投机行为的政治担忧加剧,但对于反对投机的担忧也在加剧。正如格林斯潘警告“繁荣” ,同时降低利率维持经济泡沫。格林斯潘和20世纪20年代后期的政治家担心不管他们是否采取措施应对泡沫,后果都将是相同的。问题是:“如何才能让气球有秩序的漏气? “ (John Kenneth Galbraith,《大崩溃》)。

直到最近,美国联邦储备享有巨大威望。它可以使用利率工具或发行债券作为一种手段来为现金消毒。高利率和国债销售都将吸收用于投机资本。但1929年3月周末,在危机将至的警告声中举行的会议之后,美联储未能采取行动。

经过低迷的股市在9月和黑天的10月,股票价格回升的直至30年4月。一些学者此时宣布危机已告终。然后从1930年6月到1932年6月,股市接连下跌至谷底,比1929年的高峰期跌了89%。

什么变了?

几乎是一夜间,工人在在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里变得更穷。然而起初生产力水平和自然资源没有改变。社会中基本需要都是一样的。农业生产没有下降。食品和食品队列-即需求-无处不在。实际情况是,盈利机会消失了。 资本主义制度着眼于赢利,导致经济放缓和萧条。

金融和实体经济

这次危机是为期十年的萧条的开始。 股票暴跌造成了流动资金的短缺和对大众金融体系丧失信心。借款人的信用度下降,产量下滑。在1929年和以后几年工业生产下降如此之快。福特汽车公司在1929年春季雇用12.8万工人,但在1931年8月只有37000人。

美国的GDP从1929年的810亿美元减半至1931年的400亿美元。工资总额从510亿美元下降到至1932年的310亿美元,而农民收入从110亿下降至50亿美元。国内总产值投资从1929年的160亿美元下降至1932年的10亿美元。

全球效应

美国危机波及世界各地,事实上这是一场全球性危机,不仅打击了美国而且影响了其他国家。“国家坏帐”这一种最接近国家破产的状态遍布了拉丁美洲和欧洲。

玻利维亚于1931年1月进入这种状态,接着是秘鲁、智利、巴西和哥伦比亚。在欧洲,外汇管制并没有抵挡1931年始于匈牙利的拖欠浪潮。

匈牙利政府提出了一项庞大的紧缩一揽子计划,包括工资和退休金削减。南斯拉夫,希腊,奥地利和德国(希特勒统治,1933年6月)也决定不再偿还债务(哈罗德詹姆斯,《全球化终结-大萧条的教训》)。

银行倒闭蔓延欧美,总共有10000家银行关闭。奥地利为了挽救维也纳的信贷银行(Kreditanstalt),花费了9%的GDP。荷兰、波兰、德国、拉脱维亚、土耳其和埃及的大银行也在倒闭。

政治上,萧条带来的恐慌和无产阶级革命威胁使欧洲的资本家转向法西斯独裁。德国纳粹政权在1933年1月上台前后,东欧和巴尔干大多数地区都转向法西斯或半法西斯政权。

民族主义

1928年成立的国际结算银行意在减小国际资本市场波动。然而此后不久,政治家对解决国际事务丧失信心。在欧洲,法国政府提出了一些大陆性的建议,后来不了了之,同样的,今天法国总统萨科奇提出的欧洲整体救市方案无人响应。

伦敦1933年国际会议上,美国新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传递了一个信息,每个国家都应理清自己的债务,财政赤字和货币。“世界经济没有人负责“ ,Charles Kindleberger在他的1929-39世界大萧条书中写道。世界不再有最后的贷款人。

没有任何计划或同意治疗,贸易保护主义有所增加,包括了货币贬值,进口关税等。一般来说,大国采用更多的保护措施。1930年6月17日臭名昭著的司莫特—赫利关税法案(Smoot-Hawley Tarrif Act)在美国获得通过。这是一项带有21000条关税的贸易保护主义的法律。 30 国提出正式抗议,与意大利(墨索里尼)一起立即执行报复关税。在加拿大,高喊“加拿大优先”口号的政党赢得了选举。世界贸易额从1931年1月的29亿9800万美元,降至两年后的9亿4400万美元。

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本人在当时主张英国国家主义政策:

刺激国内投资,关税,出口补贴等,而英国资本家指责“高税收” ,社会服务和工会造成危机。工党政府于1931年8月24日下台,9月21日被“国民政府”取代,金本位被取消。英镑数日暴跌25%,25个国家步其后尘。1932年2月,英国政府决定征收10%的进口关税。

在20世纪30年代,英格兰和法国调整了对殖民地的贸易,德国强加了对东欧的经济控制。

新政

起初政治家低估了危机的深度和后果。支持极端自由主义(旧新自由主义)立场的经济学家如哈耶克(Friedrich Hayek),主张需要“消灭枯木” 。

然而,大企业开始为生存向政府求援。即使胡佛总统尝试了刺激经济的措施,真正解决了危机的是1933年的罗斯福新政。

新政包括一系列,公共工程,道路,桥梁,以及成人教育计划。美国失业人数从1500万减半到900万。国家复兴法锁定了工资和价格,而且也带给工人工会权利。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尽管只是“原始的水平” (Galbraith)。

对右翼的批评,罗斯福回答说: “我的政府挽救了私有制“ 。Charles Kindleberger解释罗斯福的双重任务如何重组资本主义和阻止自发抗议的增加。大规模搬迁抗议和罢工浪潮不允许发展成真正的革命。工人感觉总统站在他们一边。然而现实上罗斯福总统的新政策只给工人带来少量安全,却给大公司带来更多安全。

基于美国经济规模和财富积累,新政是可行的。对于大多数欧洲国家的资产阶级,危机使他们拥抱法西斯和半法西斯政权。

罗斯福的凯恩斯主义对经济的影响有限。“即使在瑞典,几乎没有积极的财政政策” ,Kindleberger写到,指的是1932年当选的瑞典社会民主政府。瑞典国债5年内从22亿瑞典克朗增加至23亿42瑞典克朗。真正的经济杠杆是出口增加,在1932至1935年间54%基于瑞典克朗贬值和对英德增加出口。

在美国,罗斯福的通常立场是赞成预算平衡。因此,当1936年经济有复苏苗头时,他减少了财政支出。危机卷土重来,股市重挫,商品价格和工业生产下跌。复苏只是暂时的,是由于罢工迫使资方提高工人工资,并迫使工厂担心罢工而储备更多的供应。但是,这场危机没有得到解决。罗斯福本人指出,1937年三分之一美国人没有足够的营养,衣物和住房。托洛茨基(Leon Trotsky)在《我们时代的马克思主义》(Marxism In Our Time)评论到,新政虚有成果,实增国债。非但没有解决危机,还奠定了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爆炸式反应的基础。

大萧条直到二战才结束。世界大战重挫生产力,然而被斯大林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背叛了革命势头。因此在资本主义世界,美国建立了统治地位。

大规模激进罢工浪潮

危机和萧条使资本主义政党和机构的支持者流失,奠定了大规模激进运动的基础。引发工人和全球被压迫者热望的俄国革命20年后,人们强烈意识到另一种社会是可能的,尽管斯大林让俄国变了质。国际上,31年至37年的西班牙革命,如果成功的话,可以改变整个世界的局势。

在美国也有社会主义思想和战斗的工人组织的传统。新的产业工会联合会(产联),CIO,爆炸性的从零发展到1936年的5百万成员。1935年印第安纳,80万钢铁工人中只有9200是产业工会联合会的成员,1937年的CIO在钢铁业拥有50万成员。

在汽车行业,工会会员从3500增加到37.5万,行业工人总数为50万人。

1934年美国工人斗争复苏急剧。占据榜首的是从由西海岸码头工人斗争引起的旧金山大罢工。《洛杉矶时报》称它是“共产主义暴动“,4500人武装部队国民卫队,外加500人特警部队出动镇压。其次是托派卡车司机工会在明尼阿波利斯领导的历史性大罢工。其后的秋天,纺织工人在南部举行罢工,9月18号的罢工高峰42.5万工人参加了罢工。

橡胶工人在阿克伦城(Akron,俄亥俄州)首次占领工作场所静坐示威。他们赶走了工贼并把工作场所置于工人集体力量的的控制之下。静坐示威数量从1936年的48起增加到1937年的477起。最长的一起,在密西根州的费林特市(Flint)(Fisher Boy),从1936年12月开始历时3个月。5000工人与警察发生冲突。1937年,受到共产党影响和支持的CIO 领导层,停息和破坏工人运动,声称一旦新政执行后有必要向雇主显示工会的可靠性。

工人斗争的深化和蔓延的造成了美国社会的政治激进。尽管受斯大林政策影响,共产党员还是增加至10万人。托派也迅速扩大成员和对工人斗争的影响。

激进也蔓延城市以外。一个保守的农场主组织,美国农场局联合会(Farmers' Bureau Federation),在1933年1月警告如果经济形势没有改变, 12个月内会爆发“农村革命“。

资本主义的宣传破灭

伴随着1929年的事件,资本主义宣传他们的制度永远发展并改善每一个人的生活,这已完全露出马脚。知道如何赚钱银行大师被美国银行一波又一波的倒闭击得粉碎,并被叫做“ banksters ”(银行匪徒 Bank+Gangster)。三次银行危机发生在1931年,其余的在1933年。美国银行数量从1929年底的24026家降到1933年底的14440家。

数十年来作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关键要素和政策的,如银行、黄金、平衡预算、独立中央银行、资本流动,以及股票市场等彻底地名声扫地?二战后头10年,凯恩斯主义成为正式的资本主义经济理论。以美国为首的国际机构企图饶过“私人贪婪”用国际规则的“利公共益”来。

然而,当看出凯恩斯主义不是20世纪70年代全球经济危机的灵丹妙药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经合组织等机构转向弗里德曼(Milton Freidman)的'货币主义'和新自由主义。

资本主义危机

投机,债务,缺乏管制-这些症状并非危机和萧条的原因。Friedman声称危机的背后并非货币政策失误。弗里德曼和货币主义者们认为20世纪20年代应该有更紧的货币供应, 20世纪30年代应该增加货币供应。但事实上,罗斯福扩大了货币供应量后萧条极大地深化。

资本主义制度一些非常严重的内在矛盾导致了经济危机。这些都相互关联的,无论是经济,政治和社会: a )虽然生产和贸易逐渐全球性,它仍然掌握在资本主义集团的手中并受国家约束。'贪婪'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一部分,国家矛盾可能导致战争和其他冲突。 b )没有社会或国际规划。c ) 利润源于工人,但随着利润率的下降工人被机器所取代。d )资本家想要榨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工人阶级得到的少了,购买力也少了。资本家对投资和奢侈品的需要不能代替大众消费。e )政治和社会,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阶级矛盾,以及其他被剥削阶级的支持, 导致社会动乱,革命和反革命。

资本主义制度避免危机的方式是不断的通过新的技术,贸易和投资持续发展。它也可以通过增加剥削,延长工作时间,增强工作节奏和减薪来增加利润。信贷和其他债务手段是制度车轮的润滑剂。一切都在1920年发生过也同样发生在最近一段时期。

生产能力过剩和生产过剩(消费不足)导致资本家不再获得利润。这阻碍了投资,导致工厂关闭和失业增加,从而进一步削弱需求。另一方面,增加工资不是资本家的选择,特别是在危机时期,因为这将减少剩余价值的份额。

当资本主义不再使生产力发展时,革命和反革命的时期来临了。消费不足,食物充裕和但领取救济食物的长队的现象只能通过有计划的生产和资源分配所克服。根据人类需求和环境进行民主规划,然后这不符合资本主义的利益。

大萧条证明,如果工人阶级不能夺取政权,那么资本主义制度在致命的危机下也会不惜任何代价生存下来。这是1929年经济危机和大萧条最根本的经验教训。

文章2:凯恩斯理论:举办公共工程以减少失业的方案。

1929年,凯恩斯竭力支持乔治提出的举办公共工程以减少失业的方案,认为公共工程开支不仅可以直接增加就业,而且可以通过工程雇用人员收入的增加,间接增加其他工业部门的就业,这是他后来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思想发展的萌芽,是他开始摒弃某些正统观点的发端。只是由于这时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他对自己的见解的论辩,是软弱无力的。

30年代初英国和资本主义世界的萧条和失业,更趋严重。在严酷的事实面前,传统庸俗经济学关于资本主义可以借助市场自动调节机制达到充分就业均衡的说教彻底破产。垄断资产阶级迫切需要一套新的辩护理论来代替它,并在此基础上寻求克服萧条和失业的对策。这就是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的背景。

《通论》抨击“供给自己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提出有效需求决定就业量的理论,用有效需求不足解释失业和萧条。

按照凯恩斯的说法,有效需求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它主要由三个基本心理因素和货币供应量决定:

①“消费倾向”(收入用于消费的比例),决定消费支出;

②“对资本资产未来收益的预期”,决定“资本边际效率”(即预期利润率),后者与利率一起决定投资支出,增加投资,通过“乘数”作用,可以引起几倍于投资量的国民收入的增加;

③“流动偏好”,决定对货币的需求量,后者和中央银行控制的货币供应量一起决定利率。他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之所以存在失业和萧条,就是由于这些心理因素互相作用造成有效需求的不足,而危机的爆发则主要由于对投资的未来收益缺乏信心,引起资本边际效率“突然崩溃”的结果。凯恩斯以这个理论为依据,提出要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采取财政金融措施,增加公共支出,降低利率,刺激私人投资和消费,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文章3:德国的经验:“社会市场经济之父”的艾哈德

世纪初,出现了两种威胁自由的资本主义经济因素。

一是垄断加强,卡特尔组织发展迅猛;

二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开展。该运动的矛头直指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

德国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后巨额的战争赔款使德国经济走向崩溃的边缘,发生了恶性通货膨胀,以至至今善于总结历史教训的德国对通货膨胀还心有余悸。德国的统治者希特勒推行了“军事计划主义经济政策”,也对德国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和制约,非常具有爱国情怀的德国学者对此忧心重重,自发形成了以欧肯为核心的包括经济学和法学的学术群体,同时该群体对外部的一些学者也有一定的影响,被称作“社会市场经济之父”的艾哈德。他们提出了“自然秩序和人为秩序”,认为人为秩序要符合自然秩序。想要“寻找合乎人和物的本质的秩序”,“赋予新的工业经济一个有运行能力的合乎人的尊严的持久的秩序”。

他们首先提出“经济秩序的差异是什么?”的问题,然后进行了比较找出优缺点,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他们人为经济秩序存在两种,即集中领导型(封建采邑经济、埃及法老奴隶制经济、希特勒军国主义经济、前苏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交换型经济。前者具有完整的计划,直接配置资源;后者则是个别的计划。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如何决策,如何获得信息”。前者的弊端在于由于中央机构的决策的目的与消费者决策的目的是不同的所以存在大量的浪费;后者的弊端在于自由竞争必然导致生产联合,然后又必然导致垄断联盟。同时又说用中央计划的方式代替交换经济的方式不仅起不到积极作用,反而更促使经济进一步恶化。单纯的走两条道路是不行的,只有走“第三条道路”。“第三条道路”是:首先建立竞争秩序,要对竞争进行保护、鼓励。表现为三条:

首先,他们提出了对经济秩序的研究,所谓秩序也就是资源配置方式,第一次划分出两种资源配置方式以及其区别、优缺点。这是以前不多见的,引起了人们对资源配置方式这个问题越来越大的关注,这同时也是针对当时社会主义运动的高涨,前苏联在大萧条过程中的经济发展和军国主义计划经济中出现的以国家配置资源为手段的方式而着重提出来的,后来两种资源配置方式的区别甚至一度演变成不同社会制度的分歧。自由主义学者明确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单独使用任何一种方式都会把经济搞糟,是不行的,只有走“第三条道路”。

第二,对自由的理解由无序的自由变为有序的自由。自由竞争阶段的自由主义是无序的,也许因为是在资本主义上升阶段还是刚从封建社会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在强烈的管制和压抑下追求的“自由”必然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纯粹的,而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逐渐趋向理性化,而且其自身的矛盾不断暴露比如垄断的广泛存在,破坏了原来的无序的自由主义存在条件,使其必然重新理解自由主义的含义,重新制定政策来迎接经济现实的挑战。但他们又不会完全的去管制经济,而放弃自己自由经济的信仰,一切的政策还是基于让市场自由调节配置资源,只是需要维护经济自由发展,即能够使价格由市场自发形成,保持稳定的货币币值使消费者不被误导,另外要有保障私人的财产制度。

新自由主义一直是西德的政府的指导思想,以至后来为德国带来了“经济奇迹”。研究外国的经济思想关键是看能否为我所用,能否借之以促进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这项关乎国计民生的伟大事业。那么,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对我国有何借鉴意义呢?我国经历了建国初期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前的完全的指令性计划经济,在跨越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之后,实践证明计划经济是不利于经济的长足发展的。当前,我们搞的是市场经济,正在进行的是市场化改革,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也存在大量的问题。新自由主义的思想也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就自由主义的三大特征来说,它描绘了市场经济基本特征即要求市场自主形成价格;要求稳定的货币币值;保护私有财产即激励制度。仔细想一想我国现存的问题基本都是由于这三个方面没有作到位。

随着我国进入以后,与世界经济联系的更紧密了,对于国际上通用的准则和模式我们必须适应,否则就会因为无法融入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而导致边缘化,是否是市场经济国家是进入一道重要门槛,我国虽说已是市场经济国家,但是只有不断深化对市场的认识才能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市场化搞的越好,经济就越发展。美国商务部提出了市场化进程的标志:货币的可自由兑换程度;企业劳资双方进行工资谈判的自由度;设立合资企业或外资企业的自由度;政府对资源的拥有和控制及分配程度;企业生产和定价的程度。从这些仍然可以闪烁出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理论光芒的“标志”中我们得到的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文章4:美国的《光荣与梦想》:

记录美国历史的《光荣与梦想》中曾这样写道:

“千百万人只因像畜生那样生活,才免于死亡。”

这一情景描述的正是美国大萧条时期的民生状况。

1932年,约有200万美国人到处流浪——其中有25万以上是在16~21岁之间。这些被当时媒体称为大萧条时期的“漂泊无依的人”中,有两手空空的佃农;有因为大旱三年、离乡背井的农场主;有一大批刚从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的青年,还有忽然失业的愁眉苦脸的中年汉子带着生病的婴儿——这些人天天奔波,居无定所。

而这些人当中不乏衣冠楚楚的中产阶级——意气风发的银行行长或者曾在著名报纸上发表评论的名作家,如今却在夜间敲门讨饭或蜷缩在城市排队领面包的人群里。

这是自1929年“黑色星期二”开启的大萧条以来,美国人真实生活的一个缩影。据1932年9月的《财富》杂志估计,美国有3400万成年男女和儿童没有任何收入,此数接近人口总数的28%。而且这个研究报告一如其他报告,那正在另一种地狱里受难的1100万户农村人口是不包括在内的。

关于找工作,1932年前后传说的很多,有些听来离奇,却一点不假。

确实有人通宵守在底特律职业介绍所门口。确实有一个阿肯色州人为了找工作步行900英里。

曼哈顿六号大街某职业介绍所招聘300人,确实有5000人来应聘。

华盛顿州确实有人到树林里放火,为的是人家能雇他当救火员。

在那样一个经济萧条的年代,有1500万以上的人到处找工作,可是哪里也没有工作做。《商业周刊》做过调查,证实有不少人不再喜欢美国了,有的已经离开美国,有的正设法离开。30年代初期,迁居国外的人数年年超过迁入的。

吃野草根、捡垃圾度日

穷人家为了省钱度日想出的种种妙法,说来真了不起。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自己动手卷纸烟,要不就抽“翅膀”牌(一角钱一包);为了省电,改用25瓦灯泡。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妇女们把旧被单剪开再把两边缝接起来,这样就把中间磨损的地方分移到两边去了;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这样在邻居太太面前就不显得寒碜了——其实邻居手头一样紧,恐怕采取的办法也是一样。许多人家把收到的祝贺圣诞的卡片保存起来,明年好改寄给别的朋友。

在农村,特别是中西部的农民们,生活极其惨淡。由于农产品价格惨跌,大量农场主破产。千百万人只因像畜生那样生活,才免于死亡。宾夕法尼亚州的乡下人吃野草根、蒲公英;肯塔基州的人吃紫罗兰叶、野葱、勿忘我草、野莴苣以及一向专给牲口吃的野草。城里的孩子妈妈在码头上徘徊等待,一有腐烂的水果蔬菜扔出来,就上去同野狗争夺。蔬菜从码头装上卡车,她们就跟在后边跑,有什么掉下来就捡。中西部地区一所旅馆的厨师把一桶残菜剩羹放在厨房外的小巷里,立即有十来个人从黑暗中冲出来抢。人们还看到,有人全家走进垃圾堆捡骨头和西瓜皮来啃。因为蛆虫多,芝加哥市有一个寡妇在捡东西吃时总是先把眼镜摘掉,眼不见为净。

壶公评论发表于2009-02-14 10:58:26

1929年10月29日,纽约证券交易所里所有的人都陷入了抛售股票的漩涡之中。股指从之前的363最高点骤然下跌了平均40个百分点,成千上万的美国人眼睁睁看着他们一生的积蓄在几天内烟消云散。这是美国证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是美国历史上影响最大、危害最深的经济事件,影响波及西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此后,美国和全球进入了长达10年的经济大萧条时期。因此,这一天被视作大萧条时期开启的标志性事件,由于正值星期二,被称为“黑色星期二”。

对于美国30年代大萧条,社会主义者从社会制度上寻找原因,认为它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结果,而西方经济学家则一般避开社会制度问题.30年代,凯恩斯主义者首次从财政政策的角度对大萧条的原因作出解释,60年代货币主义者又从货币政策的角度阐述了大萧条的成因.对于他们关于大萧条原因的阐释和政策,应当从中汲取有益的启示.

摘录文章以证:

文章1:1929年大萧条-是罗斯福的新政结束了十年之久的大萧条吗?

1929年华尔街崩盘和大萧条的教训派瑞克-威斯特伦德(Per-Ake Westerlund)

感受到了全球金融危机正在朝着更坏的方向发展,资本主义媒体逐渐开始将今天的危机与1929年的大危机相提并论。

1929年10月华尔街的崩盘标志着旧国际秩序的瓦解。自由市场的狂热者树倒猢狲散,资本主义国家最后只好进行干预。这对政治意识有什么影响呢?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政真的结束了十年之久的大萧条吗?

投机时期

1920年代,真正的金融泡沫直到1928年才出现,但蔓延极其迅速。开始的信号是

a) 投资银行在1929年9月介入股票市场,如雷曼公司,

b) 工业公司开始大规模投机,如新泽西州标准石油公司(现在的埃克森,为洛克非勒家族所拥有),

c) 股票经纪人的贷款在1926到1928年间翻了一倍。短线的资本运作成了资本家的逐利游戏。成功的淘金者之一是肯尼迪家族。

大量最恶劣的投机者直到1928年末和1929年才出现。高盛于1928年12月4日成立,到1929年2月7日,成立时的100美元股份价值222美元,三年以后,价值50美分。

在21世纪,投机性金融证券的变革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长期附属于金融市场的金融衍生工具在2004至2007年期间翻了两倍,总量达到骇人听闻的600万亿美元。金融衍生工具的主要类型信贷违约掉期CDS (credit default swaps)“经常使实际的‘现金’债券相比金额不到其十分之一甚至更低”(《金融时报》10月1日, 2008年)

依赖债务

一战后所有国家都有巨额国债。19世纪20年代的经济膨胀依赖于贷款和债务。欧洲国家不断向美国借钱。美国的国内市场则采用抵押贷款的方式维持消费。

集中与垄断

美国在1894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20世纪20年代,美国成为在各个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的工业国。世界上84%的车都在美国的公路上跑。全球60%的资金流来自于美国,并在二战后借给欧洲。

威尔逊(Woodrow Wilson)总统在1913年说资本家和企业家是美国真正的统治者。但实际上大公司是在20世纪20年代通过合并和兼并发展壮大的,美国钢铁业就是很好的例子。

贫富差距扩大

1929年,美国42%最低收入者挣的钱只占总收入的0.1%。1922到1929年间,工资年增长1.4%,然而股东的年收入增加16.4%。200家最大的企业控制美国69%的财富和56%的利润。

股票经纪人的办公室遍布全美,每天都挤满了听到纽约新闻的人。然而并非人人都是股东。1.2亿人之中只有150万拥有股份,大约60万人用于投机。1933年入主白宫的富兰克林·罗斯福计算出0.3%的股东获得78%的红利。

全球金融'紧身衣'

19世纪英帝国统治世界时,金本位在国际事务中被普遍认可。这个货币体系在一战崩溃,但是资产阶级政客急切于迅速重建。国际联盟的建立是基于这种看法,认为有效的世界市场经济会保证和平。在一段时间的极端通胀后,1922年日内瓦国际货币会议主题是货币能否转化为黄金,以及国库管理对政府和私营中央银行的需求。通胀的威胁使金本位被资本主义政府作为应对萧条期的工具。另一个限制公共开支的因素是法国坚持向德国索取赔款以及美国要求欧洲国家偿还战争债务。奥地利为了减少国家财政赤字导致10万公务员失业。1925年英镑回归金本位,后有31国效仿。20年前华盛顿共识,1998年欧元诞生,金本位对货币体系和政府财政政策产生巨大约束以满足金融资本的利益。

大规模资本主义宣传

在“怒吼的二十年代”,资本主义的宣传描绘了以下的美国经济发展模式。胡佛总统预言会“最终战胜贫穷”使得“汽车进入家家户户”。他的财政部长安德鲁·梅隆(Andrew Mellon)相当于前美联储老板格林斯潘,被称为经济持续增长的保证人。投机者成了大英雄。1929年10月,瑞典金融资本家克瑞格(Ivar Kreuger)上了时代杂志的封面。1932年3月克瑞格(Kreuger)身败名裂自杀。

1929年夏天纽约证交所的股票涨了25%. 此时有种一种说法,每个城市都应设立股票市场和帮助穷人的投资银行。

崩溃

历史性的崩溃发生在10月24号的黑色星期四到10月29号的黑色星期二。后一天股票跌了12%,交易量1640万股是40年内的最高。

纽约银行和美联储全力阻止恐慌但最终徒劳。没有一个股东准备承付责任,他们试图在抛售狂潮中通过徒劳的收购来维持股票价格。宣传经济“基本面良好”只在几小时内有效。

这场危机并非来无端而至。对于投机行为的政治担忧加剧,但对于反对投机的担忧也在加剧。正如格林斯潘警告“繁荣” ,同时降低利率维持经济泡沫。格林斯潘和20世纪20年代后期的政治家担心不管他们是否采取措施应对泡沫,后果都将是相同的。问题是:“如何才能让气球有秩序的漏气? “ (John Kenneth Galbraith,《大崩溃》)。

直到最近,美国联邦储备享有巨大威望。它可以使用利率工具或发行债券作为一种手段来为现金消毒。高利率和国债销售都将吸收用于投机资本。但1929年3月周末,在危机将至的警告声中举行的会议之后,美联储未能采取行动。

经过低迷的股市在9月和黑天的10月,股票价格回升的直至30年4月。一些学者此时宣布危机已告终。然后从1930年6月到1932年6月,股市接连下跌至谷底,比1929年的高峰期跌了89%。

什么变了?

几乎是一夜间,工人在在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里变得更穷。然而起初生产力水平和自然资源没有改变。社会中基本需要都是一样的。农业生产没有下降。食品和食品队列-即需求-无处不在。实际情况是,盈利机会消失了。 资本主义制度着眼于赢利,导致经济放缓和萧条。

金融和实体经济

这次危机是为期十年的萧条的开始。 股票暴跌造成了流动资金的短缺和对大众金融体系丧失信心。借款人的信用度下降,产量下滑。在1929年和以后几年工业生产下降如此之快。福特汽车公司在1929年春季雇用12.8万工人,但在1931年8月只有37000人。

美国的GDP从1929年的810亿美元减半至1931年的400亿美元。工资总额从510亿美元下降到至1932年的310亿美元,而农民收入从110亿下降至50亿美元。国内总产值投资从1929年的160亿美元下降至1932年的10亿美元。

全球效应

美国危机波及世界各地,事实上这是一场全球性危机,不仅打击了美国而且影响了其他国家。“国家坏帐”这一种最接近国家破产的状态遍布了拉丁美洲和欧洲。

玻利维亚于1931年1月进入这种状态,接着是秘鲁、智利、巴西和哥伦比亚。在欧洲,外汇管制并没有抵挡1931年始于匈牙利的拖欠浪潮。

匈牙利政府提出了一项庞大的紧缩一揽子计划,包括工资和退休金削减。南斯拉夫,希腊,奥地利和德国(希特勒统治,1933年6月)也决定不再偿还债务(哈罗德詹姆斯,《全球化终结-大萧条的教训》)。

银行倒闭蔓延欧美,总共有10000家银行关闭。奥地利为了挽救维也纳的信贷银行(Kreditanstalt),花费了9%的GDP。荷兰、波兰、德国、拉脱维亚、土耳其和埃及的大银行也在倒闭。

政治上,萧条带来的恐慌和无产阶级革命威胁使欧洲的资本家转向法西斯独裁。德国纳粹政权在1933年1月上台前后,东欧和巴尔干大多数地区都转向法西斯或半法西斯政权。

民族主义

1928年成立的国际结算银行意在减小国际资本市场波动。然而此后不久,政治家对解决国际事务丧失信心。在欧洲,法国政府提出了一些大陆性的建议,后来不了了之,同样的,今天法国总统萨科奇提出的欧洲整体救市方案无人响应。

伦敦1933年国际会议上,美国新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传递了一个信息,每个国家都应理清自己的债务,财政赤字和货币。“世界经济没有人负责“ ,Charles Kindleberger在他的1929-39世界大萧条书中写道。世界不再有最后的贷款人。

没有任何计划或同意治疗,贸易保护主义有所增加,包括了货币贬值,进口关税等。一般来说,大国采用更多的保护措施。1930年6月17日臭名昭著的司莫特—赫利关税法案(Smoot-Hawley Tarrif Act)在美国获得通过。这是一项带有21000条关税的贸易保护主义的法律。 30 国提出正式抗议,与意大利(墨索里尼)一起立即执行报复关税。在加拿大,高喊“加拿大优先”口号的政党赢得了选举。世界贸易额从1931年1月的29亿9800万美元,降至两年后的9亿4400万美元。

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本人在当时主张英国国家主义政策:

刺激国内投资,关税,出口补贴等,而英国资本家指责“高税收” ,社会服务和工会造成危机。工党政府于1931年8月24日下台,9月21日被“国民政府”取代,金本位被取消。英镑数日暴跌25%,25个国家步其后尘。1932年2月,英国政府决定征收10%的进口关税。

在20世纪30年代,英格兰和法国调整了对殖民地的贸易,德国强加了对东欧的经济控制。

新政

起初政治家低估了危机的深度和后果。支持极端自由主义(旧新自由主义)立场的经济学家如哈耶克(Friedrich Hayek),主张需要“消灭枯木” 。

然而,大企业开始为生存向政府求援。即使胡佛总统尝试了刺激经济的措施,真正解决了危机的是1933年的罗斯福新政。

新政包括一系列,公共工程,道路,桥梁,以及成人教育计划。美国失业人数从1500万减半到900万。国家复兴法锁定了工资和价格,而且也带给工人工会权利。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尽管只是“原始的水平” (Galbraith)。

对右翼的批评,罗斯福回答说: “我的政府挽救了私有制“ 。Charles Kindleberger解释罗斯福的双重任务如何重组资本主义和阻止自发抗议的增加。大规模搬迁抗议和罢工浪潮不允许发展成真正的革命。工人感觉总统站在他们一边。然而现实上罗斯福总统的新政策只给工人带来少量安全,却给大公司带来更多安全。

基于美国经济规模和财富积累,新政是可行的。对于大多数欧洲国家的资产阶级,危机使他们拥抱法西斯和半法西斯政权。

罗斯福的凯恩斯主义对经济的影响有限。“即使在瑞典,几乎没有积极的财政政策” ,Kindleberger写到,指的是1932年当选的瑞典社会民主政府。瑞典国债5年内从22亿瑞典克朗增加至23亿42瑞典克朗。真正的经济杠杆是出口增加,在1932至1935年间54%基于瑞典克朗贬值和对英德增加出口。

在美国,罗斯福的通常立场是赞成预算平衡。因此,当1936年经济有复苏苗头时,他减少了财政支出。危机卷土重来,股市重挫,商品价格和工业生产下跌。复苏只是暂时的,是由于罢工迫使资方提高工人工资,并迫使工厂担心罢工而储备更多的供应。但是,这场危机没有得到解决。罗斯福本人指出,1937年三分之一美国人没有足够的营养,衣物和住房。托洛茨基(Leon Trotsky)在《我们时代的马克思主义》(Marxism In Our Time)评论到,新政虚有成果,实增国债。非但没有解决危机,还奠定了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爆炸式反应的基础。

大萧条直到二战才结束。世界大战重挫生产力,然而被斯大林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背叛了革命势头。因此在资本主义世界,美国建立了统治地位。

大规模激进罢工浪潮

危机和萧条使资本主义政党和机构的支持者流失,奠定了大规模激进运动的基础。引发工人和全球被压迫者热望的俄国革命20年后,人们强烈意识到另一种社会是可能的,尽管斯大林让俄国变了质。国际上,31年至37年的西班牙革命,如果成功的话,可以改变整个世界的局势。

在美国也有社会主义思想和战斗的工人组织的传统。新的产业工会联合会(产联),CIO,爆炸性的从零发展到1936年的5百万成员。1935年印第安纳,80万钢铁工人中只有9200是产业工会联合会的成员,1937年的CIO在钢铁业拥有50万成员。

在汽车行业,工会会员从3500增加到37.5万,行业工人总数为50万人。

1934年美国工人斗争复苏急剧。占据榜首的是从由西海岸码头工人斗争引起的旧金山大罢工。《洛杉矶时报》称它是“共产主义暴动“,4500人武装部队国民卫队,外加500人特警部队出动镇压。其次是托派卡车司机工会在明尼阿波利斯领导的历史性大罢工。其后的秋天,纺织工人在南部举行罢工,9月18号的罢工高峰42.5万工人参加了罢工。

橡胶工人在阿克伦城(Akron,俄亥俄州)首次占领工作场所静坐示威。他们赶走了工贼并把工作场所置于工人集体力量的的控制之下。静坐示威数量从1936年的48起增加到1937年的477起。最长的一起,在密西根州的费林特市(Flint)(Fisher Boy),从1936年12月开始历时3个月。5000工人与警察发生冲突。1937年,受到共产党影响和支持的CIO 领导层,停息和破坏工人运动,声称一旦新政执行后有必要向雇主显示工会的可靠性。

工人斗争的深化和蔓延的造成了美国社会的政治激进。尽管受斯大林政策影响,共产党员还是增加至10万人。托派也迅速扩大成员和对工人斗争的影响。

激进也蔓延城市以外。一个保守的农场主组织,美国农场局联合会(Farmers' Bureau Federation),在1933年1月警告如果经济形势没有改变, 12个月内会爆发“农村革命“。

资本主义的宣传破灭

伴随着1929年的事件,资本主义宣传他们的制度永远发展并改善每一个人的生活,这已完全露出马脚。知道如何赚钱银行大师被美国银行一波又一波的倒闭击得粉碎,并被叫做“ banksters ”(银行匪徒 Bank+Gangster)。三次银行危机发生在1931年,其余的在1933年。美国银行数量从1929年底的24026家降到1933年底的14440家。

数十年来作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关键要素和政策的,如银行、黄金、平衡预算、独立中央银行、资本流动,以及股票市场等彻底地名声扫地?二战后头10年,凯恩斯主义成为正式的资本主义经济理论。以美国为首的国际机构企图饶过“私人贪婪”用国际规则的“利公共益”来。

然而,当看出凯恩斯主义不是20世纪70年代全球经济危机的灵丹妙药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经合组织等机构转向弗里德曼(Milton Freidman)的'货币主义'和新自由主义。

资本主义危机

投机,债务,缺乏管制-这些症状并非危机和萧条的原因。Friedman声称危机的背后并非货币政策失误。弗里德曼和货币主义者们认为20世纪20年代应该有更紧的货币供应, 20世纪30年代应该增加货币供应。但事实上,罗斯福扩大了货币供应量后萧条极大地深化。

资本主义制度一些非常严重的内在矛盾导致了经济危机。这些都相互关联的,无论是经济,政治和社会: a )虽然生产和贸易逐渐全球性,它仍然掌握在资本主义集团的手中并受国家约束。'贪婪'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一部分,国家矛盾可能导致战争和其他冲突。 b )没有社会或国际规划。c ) 利润源于工人,但随着利润率的下降工人被机器所取代。d )资本家想要榨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工人阶级得到的少了,购买力也少了。资本家对投资和奢侈品的需要不能代替大众消费。e )政治和社会,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阶级矛盾,以及其他被剥削阶级的支持, 导致社会动乱,革命和反革命。

资本主义制度避免危机的方式是不断的通过新的技术,贸易和投资持续发展。它也可以通过增加剥削,延长工作时间,增强工作节奏和减薪来增加利润。信贷和其他债务手段是制度车轮的润滑剂。一切都在1920年发生过也同样发生在最近一段时期。

生产能力过剩和生产过剩(消费不足)导致资本家不再获得利润。这阻碍了投资,导致工厂关闭和失业增加,从而进一步削弱需求。另一方面,增加工资不是资本家的选择,特别是在危机时期,因为这将减少剩余价值的份额。

当资本主义不再使生产力发展时,革命和反革命的时期来临了。消费不足,食物充裕和但领取救济食物的长队的现象只能通过有计划的生产和资源分配所克服。根据人类需求和环境进行民主规划,然后这不符合资本主义的利益。

大萧条证明,如果工人阶级不能夺取政权,那么资本主义制度在致命的危机下也会不惜任何代价生存下来。这是1929年经济危机和大萧条最根本的经验教训。

文章2:凯恩斯理论:举办公共工程以减少失业的方案。

1929年,凯恩斯竭力支持乔治提出的举办公共工程以减少失业的方案,认为公共工程开支不仅可以直接增加就业,而且可以通过工程雇用人员收入的增加,间接增加其他工业部门的就业,这是他后来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思想发展的萌芽,是他开始摒弃某些正统观点的发端。只是由于这时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他对自己的见解的论辩,是软弱无力的。

30年代初英国和资本主义世界的萧条和失业,更趋严重。在严酷的事实面前,传统庸俗经济学关于资本主义可以借助市场自动调节机制达到充分就业均衡的说教彻底破产。垄断资产阶级迫切需要一套新的辩护理论来代替它,并在此基础上寻求克服萧条和失业的对策。这就是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的背景。

《通论》抨击“供给自己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提出有效需求决定就业量的理论,用有效需求不足解释失业和萧条。

按照凯恩斯的说法,有效需求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它主要由三个基本心理因素和货币供应量决定:

①“消费倾向”(收入用于消费的比例),决定消费支出;

②“对资本资产未来收益的预期”,决定“资本边际效率”(即预期利润率),后者与利率一起决定投资支出,增加投资,通过“乘数”作用,可以引起几倍于投资量的国民收入的增加;

③“流动偏好”,决定对货币的需求量,后者和中央银行控制的货币供应量一起决定利率。他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之所以存在失业和萧条,就是由于这些心理因素互相作用造成有效需求的不足,而危机的爆发则主要由于对投资的未来收益缺乏信心,引起资本边际效率“突然崩溃”的结果。凯恩斯以这个理论为依据,提出要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采取财政金融措施,增加公共支出,降低利率,刺激私人投资和消费,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文章3:德国的经验:“社会市场经济之父”的艾哈德

世纪初,出现了两种威胁自由的资本主义经济因素。

一是垄断加强,卡特尔组织发展迅猛;

二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开展。该运动的矛头直指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

德国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后巨额的战争赔款使德国经济走向崩溃的边缘,发生了恶性通货膨胀,以至至今善于总结历史教训的德国对通货膨胀还心有余悸。德国的统治者希特勒推行了“军事计划主义经济政策”,也对德国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和制约,非常具有爱国情怀的德国学者对此忧心重重,自发形成了以欧肯为核心的包括经济学和法学的学术群体,同时该群体对外部的一些学者也有一定的影响,被称作“社会市场经济之父”的艾哈德。他们提出了“自然秩序和人为秩序”,认为人为秩序要符合自然秩序。想要“寻找合乎人和物的本质的秩序”,“赋予新的工业经济一个有运行能力的合乎人的尊严的持久的秩序”。

他们首先提出“经济秩序的差异是什么?”的问题,然后进行了比较找出优缺点,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他们人为经济秩序存在两种,即集中领导型(封建采邑经济、埃及法老奴隶制经济、希特勒军国主义经济、前苏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交换型经济。前者具有完整的计划,直接配置资源;后者则是个别的计划。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如何决策,如何获得信息”。前者的弊端在于由于中央机构的决策的目的与消费者决策的目的是不同的所以存在大量的浪费;后者的弊端在于自由竞争必然导致生产联合,然后又必然导致垄断联盟。同时又说用中央计划的方式代替交换经济的方式不仅起不到积极作用,反而更促使经济进一步恶化。单纯的走两条道路是不行的,只有走“第三条道路”。“第三条道路”是:首先建立竞争秩序,要对竞争进行保护、鼓励。表现为三条:

首先,他们提出了对经济秩序的研究,所谓秩序也就是资源配置方式,第一次划分出两种资源配置方式以及其区别、优缺点。这是以前不多见的,引起了人们对资源配置方式这个问题越来越大的关注,这同时也是针对当时社会主义运动的高涨,前苏联在大萧条过程中的经济发展和军国主义计划经济中出现的以国家配置资源为手段的方式而着重提出来的,后来两种资源配置方式的区别甚至一度演变成不同社会制度的分歧。自由主义学者明确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单独使用任何一种方式都会把经济搞糟,是不行的,只有走“第三条道路”。

第二,对自由的理解由无序的自由变为有序的自由。自由竞争阶段的自由主义是无序的,也许因为是在资本主义上升阶段还是刚从封建社会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在强烈的管制和压抑下追求的“自由”必然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纯粹的,而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逐渐趋向理性化,而且其自身的矛盾不断暴露比如垄断的广泛存在,破坏了原来的无序的自由主义存在条件,使其必然重新理解自由主义的含义,重新制定政策来迎接经济现实的挑战。但他们又不会完全的去管制经济,而放弃自己自由经济的信仰,一切的政策还是基于让市场自由调节配置资源,只是需要维护经济自由发展,即能够使价格由市场自发形成,保持稳定的货币币值使消费者不被误导,另外要有保障私人的财产制度。

新自由主义一直是西德的政府的指导思想,以至后来为德国带来了“经济奇迹”。研究外国的经济思想关键是看能否为我所用,能否借之以促进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这项关乎国计民生的伟大事业。那么,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对我国有何借鉴意义呢?我国经历了建国初期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前的完全的指令性计划经济,在跨越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之后,实践证明计划经济是不利于经济的长足发展的。当前,我们搞的是市场经济,正在进行的是市场化改革,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也存在大量的问题。新自由主义的思想也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就自由主义的三大特征来说,它描绘了市场经济基本特征即要求市场自主形成价格;要求稳定的货币币值;保护私有财产即激励制度。仔细想一想我国现存的问题基本都是由于这三个方面没有作到位。

随着我国进入以后,与世界经济联系的更紧密了,对于国际上通用的准则和模式我们必须适应,否则就会因为无法融入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而导致边缘化,是否是市场经济国家是进入一道重要门槛,我国虽说已是市场经济国家,但是只有不断深化对市场的认识才能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市场化搞的越好,经济就越发展。美国商务部提出了市场化进程的标志:货币的可自由兑换程度;企业劳资双方进行工资谈判的自由度;设立合资企业或外资企业的自由度;政府对资源的拥有和控制及分配程度;企业生产和定价的程度。从这些仍然可以闪烁出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理论光芒的“标志”中我们得到的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文章4:美国的《光荣与梦想》:

记录美国历史的《光荣与梦想》中曾这样写道:

“千百万人只因像畜生那样生活,才免于死亡。”

这一情景描述的正是美国大萧条时期的民生状况。

1932年,约有200万美国人到处流浪——其中有25万以上是在16~21岁之间。这些被当时媒体称为大萧条时期的“漂泊无依的人”中,有两手空空的佃农;有因为大旱三年、离乡背井的农场主;有一大批刚从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的青年,还有忽然失业的愁眉苦脸的中年汉子带着生病的婴儿——这些人天天奔波,居无定所。

而这些人当中不乏衣冠楚楚的中产阶级——意气风发的银行行长或者曾在著名报纸上发表评论的名作家,如今却在夜间敲门讨饭或蜷缩在城市排队领面包的人群里。

这是自1929年“黑色星期二”开启的大萧条以来,美国人真实生活的一个缩影。据1932年9月的《财富》杂志估计,美国有3400万成年男女和儿童没有任何收入,此数接近人口总数的28%。而且这个研究报告一如其他报告,那正在另一种地狱里受难的1100万户农村人口是不包括在内的。

关于找工作,1932年前后传说的很多,有些听来离奇,却一点不假。

确实有人通宵守在底特律职业介绍所门口。确实有一个阿肯色州人为了找工作步行900英里。

曼哈顿六号大街某职业介绍所招聘300人,确实有5000人来应聘。

华盛顿州确实有人到树林里放火,为的是人家能雇他当救火员。

在那样一个经济萧条的年代,有1500万以上的人到处找工作,可是哪里也没有工作做。《商业周刊》做过调查,证实有不少人不再喜欢美国了,有的已经离开美国,有的正设法离开。30年代初期,迁居国外的人数年年超过迁入的。

吃野草根、捡垃圾度日

穷人家为了省钱度日想出的种种妙法,说来真了不起。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自己动手卷纸烟,要不就抽“翅膀”牌(一角钱一包);为了省电,改用25瓦灯泡。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妇女们把旧被单剪开再把两边缝接起来,这样就把中间磨损的地方分移到两边去了;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这样在邻居太太面前就不显得寒碜了——其实邻居手头一样紧,恐怕采取的办法也是一样。许多人家把收到的祝贺圣诞的卡片保存起来,明年好改寄给别的朋友。

在农村,特别是中西部的农民们,生活极其惨淡。由于农产品价格惨跌,大量农场主破产。千百万人只因像畜生那样生活,才免于死亡。宾夕法尼亚州的乡下人吃野草根、蒲公英;肯塔基州的人吃紫罗兰叶、野葱、勿忘我草、野莴苣以及一向专给牲口吃的野草。城里的孩子妈妈在码头上徘徊等待,一有腐烂的水果蔬菜扔出来,就上去同野狗争夺。蔬菜从码头装上卡车,她们就跟在后边跑,有什么掉下来就捡。中西部地区一所旅馆的厨师把一桶残菜剩羹放在厨房外的小巷里,立即有十来个人从黑暗中冲出来抢。人们还看到,有人全家走进垃圾堆捡骨头和西瓜皮来啃。因为蛆虫多,芝加哥市有一个寡妇在捡东西吃时总是先把眼镜摘掉,眼不见为净。


相关内容

  • 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原因
  • 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原因 以下摘自[美国]吉尔伯著<美国经济史>699-702页 经济学界有各种各样的商业循环理论,在分析大萧条的原因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对于萧条原因最好的说明,也许就是一个或几个社会集团支出减少的幅度 超过了其它社会集团支出增加的幅度.1929年,消费者购买了 ...

  • 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 文档
  • 20世纪20年代美国 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经济问题是我国史学工作者普遍忽视的一个问题, 对此研究十分薄弱, 成果寥若晨星.究其原因在于, 史学工作者普遍认为20年代美国经济是虚假繁荣, 它为30年代大危机埋下了伏笔.然而笔者认为,20年代在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因为它是美国历史上经 ...

  • 新美国经济史
  • 另一个黑色大萧条 --由1929年的美国看当今中国经济 2010年"两会"上,面对令人望而却步的高房价,代表.委员纷纷建言房地产.然而就在"两会"闭幕后的第一天,即3月15日,北京就上演了一日三地王的"壮举". 当日上午9点半,远洋.中信. ...

  • 美国股票市场的历史演变
  • 美国股票市场的历史演变与制度变迁 1551年,英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股份公司-----MUSCOV股份公司,最早的股票投资者是喜欢探险的伦敦商人.但西方的股票和证券交易所最早却产生于1611年的荷兰,英国和法国也在较早时候建立了证券交易所.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于1811年由经纪人按照粗糙的<梧桐 ...

  • 历史上重大经济危机的表现和发展
  • 经济危机的表现和历史 一.历史 (一)萌芽阶段 这一阶段中资本主义的发展尚且处于萌芽阶段,尚不成熟,因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并未爆发.同时,在这一阶段中资本主义处于上升阶段,持续处于发展之中,基本的矛盾还未完全表现在人民面前.因而这一阶段真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尚未表现,处于萌芽阶段. ◆ ...

  •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六综合练习
  • 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综合练习题 一.选择题 1.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在1932年出版的<国际事务概览>第一页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个伟大.古老.一直是成功的社会的成员们正在自问:西方生命及其成长的长期历程,是不是在他们的时代很可能将到终点?" ...

  • [教案]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 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经济危机的表现.时间.特点:胡佛经济政策的特点: (2)了解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及表现,理解其危害的严重性,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3)掌握本次经济危机的特点.影响,培养学生从资料.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 ...

  • 专题六 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教案1-罗斯福新政评价)
  • 专题6 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教案1新政比较.评价.农业) 评价罗斯福的标准(美国国内党派之争.国家关系的亲疏.国家意识形态.不同经济思想和理论.不同史观角度.今天的视角等) 从不同史观的角度评价罗斯福新政: 近代化史观: 文明史观: 社会史观: 革命史观: 全球史观: 1.(2013年杭州二测) ...

  • 勿言"双底衰退"
  • 索罗斯近日在一个论坛上表示,由于欧洲政府要减少财政赤字,故会紧缩公共开支,这将会重蹈1930年代的覆辙,也就是如果像当年美国政府那样为防通胀而紧缩开支,会导致"双底衰退"(注:指经济二次探底).大家都知道,当年的第二个底较第一个底深.此言一出,投资人不免心惊肉跳. 第一次世界大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