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勾股定理D逆定理与证明

第九讲 勾股定理逆定理与证明

【知识要点】

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别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步骤:

①先找出最大边(如c)

②计算c2与a2b2,并验证是否相等。

若c2=a2b2,则△ABC是直角三角形。

若c2≠a2b2,则△ABC不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组简介

若a、b、c均为自然数,且无1以外的整数公因式当它们满足关系式a2b2c2时,

我们称(a、b、c)为基本勾股数组。

3,4,5,5,12,13,7,24,25,8,15,17,9,40,41,11,60,61,…均为基本勾股数组。

【经典例题】

例1、判断以下各组线段为边能否组成直角三角形。

(1)9、41、40; (2)5、5、

(3)111、、; 345

(4)3、4、5 (5

(6)2n2n,2n1,2n2n1n0 22222

例2、如图所示,已知△DEF中,DE=17cm,EF=30cm,EF边上中线DG=8cm。

求证:△DEF是等腰三角形。

D

例3、如图所示,在△ABC中,D是BC上一点,AB=10,BD=6,AD=8,AC=17。

求△ABC的面积。

例4、若a、b、c是△ABC的三边,且满足a2c2b2c2a4b4,试判定三角形的形状。

例5、如图所示,已知正方形ABCD中,E是BC边的中点,F在CD上,且DF=3CF,

求证:AE⊥EF。

C

例6、已知△ABC中,AD为BC边上的高,且AD2=BD·DC,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

C

思考:如图所示,已知△ABC中,AB=AC,D为BC上的任一点,求证:AD2BDDCAB2。

C

【随堂练习】

1.下列各组数中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一组是( ).

A、5 12 13 B、7 24 25 C、8 15 17 D、4 6 9

2.适合下列条件的△ABC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 ).

(1)a111,b,c (2)ab,A45 (3)A32,B58 345

(4)a7,b24,c25 (5)a25,b2, c3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3.若的边a,b,c满足aba2b2c20,则△ABC是三角形.

4.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6、8,则斜边上的高等于

5.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为5、12,则另一边的长为

6.在Rt△ABC中,∠C=90°,如果:

(1)∠A=30°,则。 (2)∠A=45°,则。

7.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15,36,39,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8.如果三角形中有一条边是另一条边的2倍,并且有一个角是30°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

A、直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D、不确定

9.如图所示,在△ABC中,D是BC上一点,AB=10,BD=6,AD=8,AC=17。

求△ABC的面积。

A

C

10.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12cm,16cm,20cm,你能计算出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吗?

11.如图,四边形ABCD,已知∠A=900,AB=3,BC=12,CD=13,DA=4。求四边形的面积。

C B

A

12.已知:ABC中,ACB90,且AC23BC2,CM是中线,CH是高.

求证:BCHHCMMCA.

13.已知:ABC中,B90,点D、E分别在BC、AB上.求证:AD2CE2AC2DE2

勾股逆定理作业

一.选择题

1.直角三角形一直角边长为12,另两边长均为自然数,则其周长为( )

A.36; B. 28; C. 56; D. 不能确定.

2.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3和4,则它斜边上的高是( )

A. 3.5; B. 2.4; C.1.2; D. 5.

3.下面几组数:①7,8,9;②12,9,15;③m2 + n2, m2 – n2, 2mn(m,n均为正整数,mn);

④a2,a21,a22.其中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三角形的三边长为(ab)2c22ab,则这个三角形是( )

A. 等边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锐角三角形.

5. 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10,底长为12,则其底边上的高为( )

A.13; B.8; C.25; D.64.

6.小刚准备测量一段河水的深度,他把一根竹竿插到离岸边1.5m远的水底,竹竿高出水面0.5m,把竹竿的顶端拉向岸边,竿顶和岸边的水面刚好相齐,则河水的深度为( )

A. 2m; B. 2.5m; C. 2.25m; D. 3m.

二.填空题 1. 如图,AC⊥CE,AD=BE=13,BC=5,DE=7,则AC= .

2. 已知x6y8(z10)20 ,则由此x,y,z为三边的

三角形是 三角形.

3.要登上8m高的建筑物,为了安全需要,需使梯子底端离建筑物6m,

至少需要 长的梯子。

4. 一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5,12,13,斜边延长x,较长的直角边

延长x+2,所得的仍是直角三角形,则x= .

三、证明题

1.如图ABC中,BAC90,ABAC,P为BC上任意一点,求证:BP2CP22AP2.

B C

第九讲 勾股定理逆定理与证明

【知识要点】

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别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步骤:

①先找出最大边(如c)

②计算c2与a2b2,并验证是否相等。

若c2=a2b2,则△ABC是直角三角形。

若c2≠a2b2,则△ABC不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组简介

若a、b、c均为自然数,且无1以外的整数公因式当它们满足关系式a2b2c2时,

我们称(a、b、c)为基本勾股数组。

3,4,5,5,12,13,7,24,25,8,15,17,9,40,41,11,60,61,…均为基本勾股数组。

【经典例题】

例1、判断以下各组线段为边能否组成直角三角形。

(1)9、41、40; (2)5、5、

(3)111、、; 345

(4)3、4、5 (5

(6)2n2n,2n1,2n2n1n0 22222

例2、如图所示,已知△DEF中,DE=17cm,EF=30cm,EF边上中线DG=8cm。

求证:△DEF是等腰三角形。

D

例3、如图所示,在△ABC中,D是BC上一点,AB=10,BD=6,AD=8,AC=17。

求△ABC的面积。

例4、若a、b、c是△ABC的三边,且满足a2c2b2c2a4b4,试判定三角形的形状。

例5、如图所示,已知正方形ABCD中,E是BC边的中点,F在CD上,且DF=3CF,

求证:AE⊥EF。

C

例6、已知△ABC中,AD为BC边上的高,且AD2=BD·DC,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

C

思考:如图所示,已知△ABC中,AB=AC,D为BC上的任一点,求证:AD2BDDCAB2。

C

【随堂练习】

1.下列各组数中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一组是( ).

A、5 12 13 B、7 24 25 C、8 15 17 D、4 6 9

2.适合下列条件的△ABC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 ).

(1)a111,b,c (2)ab,A45 (3)A32,B58 345

(4)a7,b24,c25 (5)a25,b2, c3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3.若的边a,b,c满足aba2b2c20,则△ABC是三角形.

4.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6、8,则斜边上的高等于

5.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为5、12,则另一边的长为

6.在Rt△ABC中,∠C=90°,如果:

(1)∠A=30°,则。 (2)∠A=45°,则。

7.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15,36,39,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8.如果三角形中有一条边是另一条边的2倍,并且有一个角是30°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

A、直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D、不确定

9.如图所示,在△ABC中,D是BC上一点,AB=10,BD=6,AD=8,AC=17。

求△ABC的面积。

A

C

10.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12cm,16cm,20cm,你能计算出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吗?

11.如图,四边形ABCD,已知∠A=900,AB=3,BC=12,CD=13,DA=4。求四边形的面积。

C B

A

12.已知:ABC中,ACB90,且AC23BC2,CM是中线,CH是高.

求证:BCHHCMMCA.

13.已知:ABC中,B90,点D、E分别在BC、AB上.求证:AD2CE2AC2DE2

勾股逆定理作业

一.选择题

1.直角三角形一直角边长为12,另两边长均为自然数,则其周长为( )

A.36; B. 28; C. 56; D. 不能确定.

2.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3和4,则它斜边上的高是( )

A. 3.5; B. 2.4; C.1.2; D. 5.

3.下面几组数:①7,8,9;②12,9,15;③m2 + n2, m2 – n2, 2mn(m,n均为正整数,mn);

④a2,a21,a22.其中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三角形的三边长为(ab)2c22ab,则这个三角形是( )

A. 等边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锐角三角形.

5. 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10,底长为12,则其底边上的高为( )

A.13; B.8; C.25; D.64.

6.小刚准备测量一段河水的深度,他把一根竹竿插到离岸边1.5m远的水底,竹竿高出水面0.5m,把竹竿的顶端拉向岸边,竿顶和岸边的水面刚好相齐,则河水的深度为( )

A. 2m; B. 2.5m; C. 2.25m; D. 3m.

二.填空题 1. 如图,AC⊥CE,AD=BE=13,BC=5,DE=7,则AC= .

2. 已知x6y8(z10)20 ,则由此x,y,z为三边的

三角形是 三角形.

3.要登上8m高的建筑物,为了安全需要,需使梯子底端离建筑物6m,

至少需要 长的梯子。

4. 一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5,12,13,斜边延长x,较长的直角边

延长x+2,所得的仍是直角三角形,则x= .

三、证明题

1.如图ABC中,BAC90,ABAC,P为BC上任意一点,求证:BP2CP22AP2.

B C


相关内容

  • 2017考研数学高数中必考的四个重要定理的证明
  • 2017考研数学高数中必考的四个重要定 理的证明 2017考研数学复习中的定理证明是一直考生普遍感觉不太有把握的内容,而2016考研数学真题释放出一个明确信号--考生需重视教材中重要定理的证明.下面为考生梳理一下教材中要求会证的重要定理. 一.求导公式的证明 2015年真题考了一个证明题:证明两个函 ...

  • 浅谈勾股定理的证明与推广应用
  • 摘要:勾股定理作为世界范围内数学界最为伟大的发明之一,其是一个十分伟大的数学定理.迄今为止,勾股定理已�被使用多种方法给予证明,并在较多领域中得以推广.在本文中作者将结合自身学习经验,在对大量文献进行阅读与总结基础上,对当前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进行分类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勾股定理在平面.三维空间及三角 ...

  •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说课稿
  • [小编寄语]查字典数学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说课稿,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节,是在上节勾股定理之后,继续学习的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判断定理,它是前面知识的继续和深化,勾股定 ...

  • 2017考研数学高数必考的4个定理证明
  • 2017考研数学高数必考的4个定理证明 来源:文都图书 高数是考研数学考察的重要科目,也是比较难的一门,其中有4个定理是高数的高频考点,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该如何运用这几个定理. 一.求导公式的证明 2015年真题考了一个证明题:证明两个函数乘积的导数公式.几乎每位同学都对这个公式怎么用比较熟悉,而对 ...

  • 1.2直角三角形(1)
  • 第一章 证明(二) 课时课题:第2节 直角三角形(1) 授课人:台儿庄区 枣庄市第十七中学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了解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证明方法,并会应用其解决相关的计算和证明. 2.了解逆命题.互逆命题及逆定理.互逆定理的含义,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及学习体验举出逆命题.互 ...

  • 勾股定理的有趣的传说
  • 勾股定理的发现和流传在历史上有很多有趣的传说. 勾股定理在国外又叫毕达哥拉斯定理,是整个几何学中最为重要的定理之一.在古代,强大的古希腊把"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的命题同毕达哥拉斯联系在一起,但毫无疑问人们早在比达哥拉斯之前对这个定理就有所了解.但毕达哥拉斯学 ...

  • 角的平分线
  • 知识结构 重点与难点分析: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逆定理及它们的应用.性质定理和它的逆定理为证线段相等.角相等,开辟了新的途径,简化了证明过程. 本节内容的难点是:a.角平分线定理和逆定理的应用:b.这两个定理的区别:c.写命题的逆命题.学生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问题已经很熟悉了,所以 ...

  • 试论积分第一中值定理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8月JOURNALOFSOUTHCHINANORMALUNIVERSITY2008年第3期Aug.2008(NATURALSCIENCEEDITION)No.3,2008文章编号:1000-5463(2008)03-0034-07 试论积分第一中值定理 陈奕 ...

  • 勾股定理的教学与史话
  • 勾股定理的教学与史话"共舞" 龙湾区海城中学 钱宜锋 摘要:勾股定理是数学历史上最为古老的定理,也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定理,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它将数与形密切的联系起来,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在理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相关历史在<数学>(浙教版八年 ...

  • 新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 新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袁小芳 一.主要内容及课时安排 本册教材包括第十六章至第二十章共五章内容,涵盖"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全部四个领域.全书需约62课时,具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