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拓展模块语文(上册)期末试卷

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试卷

一、语文基础知识(1——10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bì) jiū) shì) léi) Bqū) yè) suì) tuān) Cqìng) chàn) xù) 苑囿(yǒu) Dsè) yì) zǔ) dī)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礼上往来 枉费心机 毛骨悚然 B.一愁莫展 班门弄斧 曲高合寡 C.破釜沉舟 认识浮浅 出类拔萃 D.卑躬屈膝 言简意赅 口干舌燥 3.下列句子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B、上星期,我们参观学习了兄弟学校开展课外活动的先进经验。 C、这位语言大师笔下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仿佛活的一般。

D、如何防止青少年,尤其是中小学生在学校周边免遭抢劫是一件大事。 4.下列词语感情色彩变化了的一项是( ) A.蜜蜂是渺小的,密蜂却又是多么的高尚啊!

B.在牛王庙路口,一个指挥交通的民警,竟在混乱中的轮下殉职。 C.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D.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5.填入文中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智者的智慧往往在于 ,他最善于通过生活中的很多能照出自己的真实的一切表象的镜子来。

A.调整自己、完美自己、剖析自己 B.剖析自己、调整自己、完美自己

C.完美自己、调整自己、剖析自己 D.剖析自己、完美自己、调整自己

6.按排列顺序,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1)过往的车辆就像水波里穿梭的小船。(2)开花时节,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忘记早晚。

(3)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4)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A.比喻 夸张 反问 排比 B.夸张 拟人 反问 排比 C.比喻 拟人 反问 排比 D.比喻 拟人 反问 夸张 7.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学习就怕‘认真’二字”张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 B.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C.中国每人平均每年总要吃四、五百斤粮食,还要有种子、饲料和工业用粮。D.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会问“月亮为什么会跟我走”“天有多高”“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坏人”这些问题。

8.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他决定背着妈妈去医院检查身体。 B.难道你能否认勤奋不会造就天才吗?

C.为了避免今后再出现类似的错误,我们及时召开了紧急会议,商讨改进的措施。

D.投资环境的好坏,是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 9.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那长篙短篙拄在礁石上,巨浪狂扑,船舷攲侧,生死在毫发间的情景,至今想来还感到触目惊心。

B、200年来,唐人街一直保持着典型中华传统文化和华人社区的习俗特点,鳞.次栉比的商铺、住屋前都供奉着福、禄、寿三位官人像。 ...

C、今年是老舍先生诞辰110周年,他的作品一下子流行起来,电视里,新版《四世同堂》刚播完,紧接着《龙须沟》又粉墨登场。 ....D、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各有特点,但异曲同工,都强调“和”的精神。中日两....

国少年也应以和为贵,为中日睦邻友好多做贡献。

10.下列各项中作品、体裁及作者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 A、《春之声》—散文—王蒙 B、《一个人的遭遇》—小说—肖霍洛夫 C、《阿房宫赋》—赋—杜牧 D、《兰亭集序》—序—王羲之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1-13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教导我们说,应当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事物出发,从其中引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为此目的,就要像马克思所说的详细地占有材料,加以科学的分析和综合的研究。我们的许多人却是相反,不去这样做。其中许多人是做研究工作的,但是他们对于研究今天的中国和昨天的中国一概无兴趣,只把兴趣放在脱离实际的空洞的“理论”研究上。许多人是做实际工作的,他们也不注意客观情况的研究,往往单凭热情,把感想当政策。这两种人都凭主观,忽视客观实际事物的存在。或作讲演,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这就是我们队伍中若干同志的作风。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总之,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大敌当前,我们有打倒它的必要。只有打倒了主观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才会抬头,党性才会巩固,革命才会胜利。我们应当说,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 11、“为此目的”,“此目的”是指( ) A.提倡理论联系实际,从中引出科学规律。

B.研究客观存在着的实际事物,从中引出科学规律。 C.详细地占有材料,加以科学的分析和综合研究。

D.从实际出发,掌握客观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12、“共产党”,“工人阶级”,“人民”,“民族”这样的顺序排列,分析正确 的一项是( ) A由深到浅地揭示主观主义的作风的反动实质。 B从小到大地剖析主观主义的作风的危害范围。 C从古到今地说明主观主义的作风的发展过程。 D由重到轻地阐述主观主义的作风的严重程度。 13、这段文字的段意概括得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阐明了详细占有材料,加以科学分析和综合研究的必要。 B.揭露主观主义作风的危害性极其本质。

C.剖析主观主义的表现特征和危害性,并指出其实质。 D.论证了主观主义是革命的大敌,上党性不纯的表现。

三、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4、被鲁迅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书是《,司马迁采用了 、 、 、 表 、 书 五种体例写成此书。 15、“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如今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鸿门宴》)

16、是日也,。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兰亭集序》

17. 使六国各爱其人,

四、文言文阅读。(共18分)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復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目眦尽裂 目眦:眼睛。 ..

B.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乘:古时乘车,坐在车边担任警..卫的人。

C.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跽:挺着上身跪着。 .D.哙遂入,披帷西向立 西向:西边。 ..

19.与例句中的“为”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A.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 .

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沛公曰:“君为我呼入„„” .

D.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

20.下列对文段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樊哙陈词,把项王看得仅次于怀王,满足了项羽自矜功伐的心理,所以项王屡屡赐酒,还加彘肩。

B.刘邦在危机中“如厕”是借口,实情是急于脱逃。招樊哙出,暗中有所谋算。

C.樊哙闯帐陈词后,项王赐座,表明杀机已经基本消除。 D.樊哙闯帐,“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主要表现樊哙对项王的愤怒、仇恨。

21.写出下列语句所包含的成语。(3分)

①毫毛不敢有所近。—— ②劳苦而功高如此。—— ③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22、翻译句子。(每小题3分,共6分) 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②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五、现代文阅读(23分)

读 荷 吴长忠

(1)世人皆爱荷,叹其美艳,赞其高洁。常常地、细细地品味荷花,我感觉荷花,也许只有荷花,达到了美而至圣的境界。

(2)圣和美无疑是人类所追求的价值体系中的两个核心概念。在人类感知自身及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形成了人类的意识形态。在意识形态的主要形式中,每一种形式都对应着一个核心概念,或曰核心价值。正如哲学之对应真,道德伦理学之对应善,法律之对应安,体育之对应力,圣和美则分别是宗教与艺术的核心概念。这个价值体系中的诸核心价值,在其最高境界则是相通的。其一例是高水平的体育竞赛不仅能引起人们对“更高、更快、更强”之趋于力的极限的赞叹,也能同时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即由核心价值“力”至核心价值“美”的渡溢。其

另例如古希腊雕塑“断臂的维纳斯”,千百年来,面对这尊美得令人炫目的人体,没有人想过触摸或占有,她在人们的心底激起的是神圣的感觉,因为她的美而使人找到了一种近平神圣的自信,这是由核心价值“美”至核心价值“圣”的升华。

(3)观诸四季花卉,或暗香清芳,明媚娇艳,或姹紫嫣红,百态千姿,实乃自然造化之精华。若自然界亦有核心价值体系,我相信“花”应居于体系之高端,正如“美”居于人类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之顶层。

(4)然因四时花卉生长特征自然品性之差异,给予欣赏主体的感觉也是不同的,更何况欣赏主体亦有千差万别,作为同一个体的欣赏者在不同时空环境下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5)秋天品味菊花,我为其风节而感动,“宁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伟丈夫也。冬天品味梅花,我为其勇毅而击节。自知风寒侵凌,依然前行报春,真勇士也。春天品味牡丹,我为其气韵而赞叹。看那姚黄魏紫在春阳下绽放,在春风中摇曳,似将日月精华集于一身,纵情恣肆地展示着生命的高贵与艳丽。

(6)此花中三品,可赞可叹。然而细品其生命过程,止于在自然形态之荚艳中展示其节其气,而未入由美至圣之境界。入此境者,唯有荷花。你看她自盈盈清水中拔节而出,在纤尘不染的绿叶间绽放,在暖暖夏晖中凋谢,生来默默,归去静静,不争不嚣,无艾无怨。在转瞬间开放,为夏晨染一片亮丽,又在转瞬间逝去,为午后添一层静穆。我曾多次守候荷塘,却从未见一片荷花落下,似乎她特意选择人们不经意时归去。那不知什么时候洒落在荷叶上的花瓣,却片片鲜嫩,似从清水中绽出的新的花朵。你再看那未曾落下的残荷,却依然在惠风中、在清水上、在绿叶间摇曳着,绽放着妩媚。此时,我为荷的美艳而炫目,为荷的神圣而感动。

(7)人生之匆匆犹荷花之来去。作为生命个体的人生是否也能像荷花一样,在归来归去间这么幽寂这么静美呢?荷花以其整个生命过程的纯美臻至“圣”的境界,似乎也以至美的一生昭示着我们,引导着我们戮力前行。

23.文章第一段“常常地、细细地品味荷花”中“品味”一词有什么含意?这句话在文中有哪些作用?(4分)

答: 24.文章第(2)段列举“断臂维纳斯”的例子的目的是什么?(4分

)

答:

25.作者在第(5)段中写菊花、梅花、牡丹,其作用是什么?请结合原文具体说明。(4分)

答:

26.结合全文,概括荷花“圣而美”的特点,并联系现实生活谈谈如何借鉴荷花的品性。(6分)

答: 27、从“微笑”、“诚实”中任选一个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一句话。要求使用拟人修辞方法,并在语意上形成递进关系。(5分) 阳光是一位热情的向导,不仅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也给我们温暖与力量。 答:

六、作文(60分)

28、应用文写作(10分)

王冰在学校操场打篮球时,不慎将自己的钱包丢失,请替王冰写一则寻物启事。

29、青春的季节里,有鸟语花香,也有风起雨落。无论男生女生,我们都渴望以真实平常的心与自己的同龄人沟通,与父母沟通,与老师沟通,与社会沟通,甚至与大自然沟通现代生活中,沟通是一种体验,沟通是一个过程,沟通更是一种本领。

请以“沟通”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50分)

800

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试卷

一、语文基础知识(1——10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bì) jiū) shì) léi) Bqū) yè) suì) tuān) Cqìng) chàn) xù) 苑囿(yǒu) Dsè) yì) zǔ) dī)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礼上往来 枉费心机 毛骨悚然 B.一愁莫展 班门弄斧 曲高合寡 C.破釜沉舟 认识浮浅 出类拔萃 D.卑躬屈膝 言简意赅 口干舌燥 3.下列句子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B、上星期,我们参观学习了兄弟学校开展课外活动的先进经验。 C、这位语言大师笔下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仿佛活的一般。

D、如何防止青少年,尤其是中小学生在学校周边免遭抢劫是一件大事。 4.下列词语感情色彩变化了的一项是( ) A.蜜蜂是渺小的,密蜂却又是多么的高尚啊!

B.在牛王庙路口,一个指挥交通的民警,竟在混乱中的轮下殉职。 C.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D.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5.填入文中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智者的智慧往往在于 ,他最善于通过生活中的很多能照出自己的真实的一切表象的镜子来。

A.调整自己、完美自己、剖析自己 B.剖析自己、调整自己、完美自己

C.完美自己、调整自己、剖析自己 D.剖析自己、完美自己、调整自己

6.按排列顺序,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1)过往的车辆就像水波里穿梭的小船。(2)开花时节,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忘记早晚。

(3)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4)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A.比喻 夸张 反问 排比 B.夸张 拟人 反问 排比 C.比喻 拟人 反问 排比 D.比喻 拟人 反问 夸张 7.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学习就怕‘认真’二字”张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 B.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C.中国每人平均每年总要吃四、五百斤粮食,还要有种子、饲料和工业用粮。D.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会问“月亮为什么会跟我走”“天有多高”“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坏人”这些问题。

8.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他决定背着妈妈去医院检查身体。 B.难道你能否认勤奋不会造就天才吗?

C.为了避免今后再出现类似的错误,我们及时召开了紧急会议,商讨改进的措施。

D.投资环境的好坏,是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 9.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那长篙短篙拄在礁石上,巨浪狂扑,船舷攲侧,生死在毫发间的情景,至今想来还感到触目惊心。

B、200年来,唐人街一直保持着典型中华传统文化和华人社区的习俗特点,鳞.次栉比的商铺、住屋前都供奉着福、禄、寿三位官人像。 ...

C、今年是老舍先生诞辰110周年,他的作品一下子流行起来,电视里,新版《四世同堂》刚播完,紧接着《龙须沟》又粉墨登场。 ....D、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各有特点,但异曲同工,都强调“和”的精神。中日两....

国少年也应以和为贵,为中日睦邻友好多做贡献。

10.下列各项中作品、体裁及作者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 A、《春之声》—散文—王蒙 B、《一个人的遭遇》—小说—肖霍洛夫 C、《阿房宫赋》—赋—杜牧 D、《兰亭集序》—序—王羲之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1-13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教导我们说,应当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事物出发,从其中引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为此目的,就要像马克思所说的详细地占有材料,加以科学的分析和综合的研究。我们的许多人却是相反,不去这样做。其中许多人是做研究工作的,但是他们对于研究今天的中国和昨天的中国一概无兴趣,只把兴趣放在脱离实际的空洞的“理论”研究上。许多人是做实际工作的,他们也不注意客观情况的研究,往往单凭热情,把感想当政策。这两种人都凭主观,忽视客观实际事物的存在。或作讲演,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这就是我们队伍中若干同志的作风。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总之,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大敌当前,我们有打倒它的必要。只有打倒了主观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才会抬头,党性才会巩固,革命才会胜利。我们应当说,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 11、“为此目的”,“此目的”是指( ) A.提倡理论联系实际,从中引出科学规律。

B.研究客观存在着的实际事物,从中引出科学规律。 C.详细地占有材料,加以科学的分析和综合研究。

D.从实际出发,掌握客观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12、“共产党”,“工人阶级”,“人民”,“民族”这样的顺序排列,分析正确 的一项是( ) A由深到浅地揭示主观主义的作风的反动实质。 B从小到大地剖析主观主义的作风的危害范围。 C从古到今地说明主观主义的作风的发展过程。 D由重到轻地阐述主观主义的作风的严重程度。 13、这段文字的段意概括得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阐明了详细占有材料,加以科学分析和综合研究的必要。 B.揭露主观主义作风的危害性极其本质。

C.剖析主观主义的表现特征和危害性,并指出其实质。 D.论证了主观主义是革命的大敌,上党性不纯的表现。

三、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4、被鲁迅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书是《,司马迁采用了 、 、 、 表 、 书 五种体例写成此书。 15、“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如今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鸿门宴》)

16、是日也,。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兰亭集序》

17. 使六国各爱其人,

四、文言文阅读。(共18分)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復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目眦尽裂 目眦:眼睛。 ..

B.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乘:古时乘车,坐在车边担任警..卫的人。

C.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跽:挺着上身跪着。 .D.哙遂入,披帷西向立 西向:西边。 ..

19.与例句中的“为”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A.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 .

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沛公曰:“君为我呼入„„” .

D.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

20.下列对文段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樊哙陈词,把项王看得仅次于怀王,满足了项羽自矜功伐的心理,所以项王屡屡赐酒,还加彘肩。

B.刘邦在危机中“如厕”是借口,实情是急于脱逃。招樊哙出,暗中有所谋算。

C.樊哙闯帐陈词后,项王赐座,表明杀机已经基本消除。 D.樊哙闯帐,“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主要表现樊哙对项王的愤怒、仇恨。

21.写出下列语句所包含的成语。(3分)

①毫毛不敢有所近。—— ②劳苦而功高如此。—— ③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22、翻译句子。(每小题3分,共6分) 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②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五、现代文阅读(23分)

读 荷 吴长忠

(1)世人皆爱荷,叹其美艳,赞其高洁。常常地、细细地品味荷花,我感觉荷花,也许只有荷花,达到了美而至圣的境界。

(2)圣和美无疑是人类所追求的价值体系中的两个核心概念。在人类感知自身及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形成了人类的意识形态。在意识形态的主要形式中,每一种形式都对应着一个核心概念,或曰核心价值。正如哲学之对应真,道德伦理学之对应善,法律之对应安,体育之对应力,圣和美则分别是宗教与艺术的核心概念。这个价值体系中的诸核心价值,在其最高境界则是相通的。其一例是高水平的体育竞赛不仅能引起人们对“更高、更快、更强”之趋于力的极限的赞叹,也能同时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即由核心价值“力”至核心价值“美”的渡溢。其

另例如古希腊雕塑“断臂的维纳斯”,千百年来,面对这尊美得令人炫目的人体,没有人想过触摸或占有,她在人们的心底激起的是神圣的感觉,因为她的美而使人找到了一种近平神圣的自信,这是由核心价值“美”至核心价值“圣”的升华。

(3)观诸四季花卉,或暗香清芳,明媚娇艳,或姹紫嫣红,百态千姿,实乃自然造化之精华。若自然界亦有核心价值体系,我相信“花”应居于体系之高端,正如“美”居于人类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之顶层。

(4)然因四时花卉生长特征自然品性之差异,给予欣赏主体的感觉也是不同的,更何况欣赏主体亦有千差万别,作为同一个体的欣赏者在不同时空环境下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5)秋天品味菊花,我为其风节而感动,“宁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伟丈夫也。冬天品味梅花,我为其勇毅而击节。自知风寒侵凌,依然前行报春,真勇士也。春天品味牡丹,我为其气韵而赞叹。看那姚黄魏紫在春阳下绽放,在春风中摇曳,似将日月精华集于一身,纵情恣肆地展示着生命的高贵与艳丽。

(6)此花中三品,可赞可叹。然而细品其生命过程,止于在自然形态之荚艳中展示其节其气,而未入由美至圣之境界。入此境者,唯有荷花。你看她自盈盈清水中拔节而出,在纤尘不染的绿叶间绽放,在暖暖夏晖中凋谢,生来默默,归去静静,不争不嚣,无艾无怨。在转瞬间开放,为夏晨染一片亮丽,又在转瞬间逝去,为午后添一层静穆。我曾多次守候荷塘,却从未见一片荷花落下,似乎她特意选择人们不经意时归去。那不知什么时候洒落在荷叶上的花瓣,却片片鲜嫩,似从清水中绽出的新的花朵。你再看那未曾落下的残荷,却依然在惠风中、在清水上、在绿叶间摇曳着,绽放着妩媚。此时,我为荷的美艳而炫目,为荷的神圣而感动。

(7)人生之匆匆犹荷花之来去。作为生命个体的人生是否也能像荷花一样,在归来归去间这么幽寂这么静美呢?荷花以其整个生命过程的纯美臻至“圣”的境界,似乎也以至美的一生昭示着我们,引导着我们戮力前行。

23.文章第一段“常常地、细细地品味荷花”中“品味”一词有什么含意?这句话在文中有哪些作用?(4分)

答: 24.文章第(2)段列举“断臂维纳斯”的例子的目的是什么?(4分

)

答:

25.作者在第(5)段中写菊花、梅花、牡丹,其作用是什么?请结合原文具体说明。(4分)

答:

26.结合全文,概括荷花“圣而美”的特点,并联系现实生活谈谈如何借鉴荷花的品性。(6分)

答: 27、从“微笑”、“诚实”中任选一个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一句话。要求使用拟人修辞方法,并在语意上形成递进关系。(5分) 阳光是一位热情的向导,不仅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也给我们温暖与力量。 答:

六、作文(60分)

28、应用文写作(10分)

王冰在学校操场打篮球时,不慎将自己的钱包丢失,请替王冰写一则寻物启事。

29、青春的季节里,有鸟语花香,也有风起雨落。无论男生女生,我们都渴望以真实平常的心与自己的同龄人沟通,与父母沟通,与老师沟通,与社会沟通,甚至与大自然沟通现代生活中,沟通是一种体验,沟通是一个过程,沟通更是一种本领。

请以“沟通”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50分)

800


相关内容

  • 职高语文考试说明
  • 职高语文考试说明 语文科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总分为150分. 一.考试范围及要求 (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正确认读和书写常用汉字(考查范围:基本课文·现代课文中的常用汉字,基础模块上册附录[容易认错写错读错的字]) 2.正确使用常见词语(包括成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 ...

  •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试卷大全
  • 1.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汇总 2. 六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类 3. 六年级语文上册各类试题知识点汇总 4.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后习题知识点汇总 5.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6周周练试卷 6.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3周周练试卷 7.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4周周练试卷 8.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

  • 四年级上册试卷分析
  • 2010年上学期四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期末考试已经结束了,在这几天的时间里,我相信每一位老师和我一样经过了一次次深刻的思考,我们都在精心的做着试卷分析这项工作.为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扬长避短,现将试卷做以全面分析. 一.班级分析: 本班共有18人.最高分94.5分,最低分30.8 ...

  • 2012安徽省对口高考考纲修订情况汇总
  • 2012安徽省对口高考考纲修订情况汇总 作者:tcjdc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tcjdc 更新时间:2012-1-6 11:22:41 点击数:527 2012安徽省对口高考考纲修订情况汇总 按照委厅领导和职成处部署,我院组织了专家对2012年安徽省对口高考考纲进行了修订,修订工作于2011年12 ...

  • 2015-2016二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 2014-2015学年度二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中和街道中心小学二年级 一.试卷情况: 本次检测的语文试卷,能紧贴教材,既考查了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充满了人文的关怀,关注了学生心灵的成长.既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又强调阅读的积累运用,同时还注重了课文的拓展延伸,学用身边的语文资源等等,较 ...

  • 小学一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上册(上学期) 免费68份_教学资料
  •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检测题(上学期)(01-05)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练习题(上学期语文)(01-05) ·一年级语文上册看图写话练习一(01-05) ·一年级语文上册句子复习题(01-05) ·一年级语文上册汉字知识汇总(01-05) ·一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试题(上学期pep)(01-05) ...

  •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分析发言稿
  •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级实考人数为153人,总分为15002分,平均分为98.05分.其中100分31人,90--99分120人,80--89分2人,优良率和及格率都是百分之百.101班51人,总分5008分,平均分98.2分,最高分100分,最低分92分:102班50人,总分4895分,平均分97 ...

  • 单元整体: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新体系
  • 作者:李怀源 语文教学通讯 2013年12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描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如何学习语言文字运用,需要建立一个新的语文学 ...

  • 2014六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试卷分析
  • 2015年小学六年语文第二单元考试试卷分析 分析教师:吴卫华 2015.3.30 一.命题情况分析 纵观本次试卷的命题可以看出试卷的命题充满了人文关怀,关注了主体的感受,把知识引向了生活.不仅注重了课本的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并加强了课外语文的拓展,使学生在掌握了基础知识上增添了技能. 1.内容结构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