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和现代化进程中的一座独特的里程碑,它将自由、民主、科学的思想较为广泛的传到了社会之中,它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然而,五四运动带来的弊端在今天也日益显现,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当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后,中国的命运就掌握在北洋军阀的手里。袁世凯当权时,北洋军阀在形式上是统一的。然而在1916年袁世凯称帝败亡后,中国便陷入了让军阀割据的局面。各军阀为了扩大势力,不断扩大军队,滥发纸币,给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中国的革命道路将究竟是什么?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洋务运动,再到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一次一次的失败让中国知识分子陷入了彷徨之中。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中国革命之所以一次有一次的失败,其根本原因是广大中国人民思想的落后。因此,革命首先在革民性,一场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新文化的运动在全国展开。

新文化运动以五四运动为界限,五四以前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以后则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1917年1月,蔡元培任北大校长,聘请陈独秀为北大文科学长。《新青年》杂志部也随之迁到北京。1918年,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人成为主要撰稿人。《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认为当前的人物主要是改造青年之思想,因此他们提出了“破除迷信”的口号。他们以反对旧文学,反对旧道德为文化革命的两面旗帜。鲁迅的《狂人日记》深刻的揭示了国民思想的愚昧和国民的劣根性,反映了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人吃人的现象,《狂人日记》还是第一个用白话文写成的小说。胡适对白话文大力提倡,有力的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民主与科学这两个响亮的口号,在当时亦被称为“德先生”与“赛先生”。他们认为,民主,即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而科学从广义上讲知得失社会科学。为了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思想,皇权社会的护身符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成为了首当其冲之地。孔学是皇权专制社会的正统思想。北洋军阀为了维护其统治,大肆宣扬孔教,强迫人民去信奉。可悲的是这种强力使的孔教彻底失去了活力,彻底成为了八股式,教条式的东西。因此,新文化运动便要打倒孔家店。

这一时期的新文化运动,其意义何在?其所宣扬的民主与科学思想,冲破了儒家对人民思想的束缚,是两千多年来第一次向儒家思想发起的不妥协的挑战。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的思想解放运动,也为后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基础。需要注意的是,新文化运动虽然激烈的反对孔学,但并不是否定中国全部的传统文化。他们指出,孔学并不等于全部国学,也没有否认孔学在历史上的作用,只不过是其已经不适合当代这个社会了。

以1919年5月4日为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始传播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从而为中国革命的方向找明了道路。

1917年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推动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把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这是,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并不了解,当时社会上并非只有马

克思主义,还有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吉尔特社会主义等等各种观点。起初,无政府主义占据了优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经过了反复的琢磨,最终选定了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在中国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1918年7月,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11月和12月,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克的胜利》,将马克思和足以引入中国。1919年9月,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的阐释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作为贡献极大的二战战胜国去得不到应有的待遇,列强将德国在胶东半岛的利益转让给日本。消息传来,群情激奋。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北京十几所高校的学生三千余人在天安门前集会,随后举行游行示威。他们振臂高呼:“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但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但不可以低头!国王了!同胞们起来呀!”

正当学生运动进行的时候,北洋政府开始逮捕学生,进行严厉的镇压。社会各阶层为了支援学生的爱国运动,从6月5日起,上海六七万的工人为支援学生举行罢工。随后,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的浪潮席卷全国。北洋政府迫于压力,释放了被捕的学生,并拒绝在合约上签字。在这场运动中,青年学生是先锋,而工人则是主力。工人的罢工使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工人阶级力量的伟大。知识分子去工人中宣讲共产主义,办学校,创报刊,将马克思主义宣传到了工人阶级之中,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随之应运而生。

前面所述,皆是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积极租用,现在,再来看看其有什么不足之处。

首先,先来谈谈文化改革。文言文改为白话文实为中国社会几千年之大事件。受西方思想的影响,一些知识分子认为中国的汉子是落后的文字,汉子因为文与言分离,他们认为普及起来有难度,因此主张将汉字改为拉丁文字。鲁迅与胡适提倡白话文只不过是将象形的汉字改变为字母的一种过渡手段。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成为正式通行的文体。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白话文学,被倡导者视为一场变革文体的改良或革命。虽然白话文和白话文学古已有之,虽然白话报刊自晚清以来已经蔚为风气,所造成的影响却不能与五四白话文学相提并论。其间的分别在于,前者只是部分,后者则是整体。所谓部分,或是部分的文,如语录体和小说,或对部分的人,如面向下层社会或妇孺的启蒙(包括识字及风教宣传)。相应地,所谓整体,就是覆盖全部的文和所有的人。其结果,白话文成为全社会各阶层正式通行的文体,适用于各个层面和领域。今日海内外所有使用汉语言文字者,基本已经没有人继续以文言文为主要表达形式。白话文不仅是今人相互沟通的手段,而且是今人了解古人的凭借。

关上所述,当代人与古代人之间已经由于文白的差异出现了一道鸿沟。从生下来就生活在白话文世界里的孩子,还能看得懂文言文吗,还能理解古人的文字吗。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收到了极大的挑战,如果我们连古人的书都难以理解或是只能理解些皮毛,我们怎么继承祖先的优秀文化。白话文是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促进了近代化革命的进程。然而从长远看,白话文越说越白,越说越没有生机和活力,理解古文也变得越来越难。因此,文言白话孰为正宗的争论不会停止。

新文化运动使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最后成为中国社会的统治思想。然而,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个朝代是以外来的思想理念作为正统思想的,即使是在佛教最为兴盛的南北朝,土生土长的儒家思想(吸收了佛教某些成分)依然是正统思想。而现在是完完全全的外来思想成为中国的指导思想,让我情何以堪,我想不少人会和我有同感吧,这或许就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今社会没有那么强的凝聚力的原因之一吧。这只是我的一点疑问。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和现代化进程中的一座独特的里程碑,它将自由、民主、科学的思想较为广泛的传到了社会之中,它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然而,五四运动带来的弊端在今天也日益显现,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当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后,中国的命运就掌握在北洋军阀的手里。袁世凯当权时,北洋军阀在形式上是统一的。然而在1916年袁世凯称帝败亡后,中国便陷入了让军阀割据的局面。各军阀为了扩大势力,不断扩大军队,滥发纸币,给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中国的革命道路将究竟是什么?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洋务运动,再到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一次一次的失败让中国知识分子陷入了彷徨之中。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中国革命之所以一次有一次的失败,其根本原因是广大中国人民思想的落后。因此,革命首先在革民性,一场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新文化的运动在全国展开。

新文化运动以五四运动为界限,五四以前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以后则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1917年1月,蔡元培任北大校长,聘请陈独秀为北大文科学长。《新青年》杂志部也随之迁到北京。1918年,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人成为主要撰稿人。《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认为当前的人物主要是改造青年之思想,因此他们提出了“破除迷信”的口号。他们以反对旧文学,反对旧道德为文化革命的两面旗帜。鲁迅的《狂人日记》深刻的揭示了国民思想的愚昧和国民的劣根性,反映了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人吃人的现象,《狂人日记》还是第一个用白话文写成的小说。胡适对白话文大力提倡,有力的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民主与科学这两个响亮的口号,在当时亦被称为“德先生”与“赛先生”。他们认为,民主,即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而科学从广义上讲知得失社会科学。为了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思想,皇权社会的护身符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成为了首当其冲之地。孔学是皇权专制社会的正统思想。北洋军阀为了维护其统治,大肆宣扬孔教,强迫人民去信奉。可悲的是这种强力使的孔教彻底失去了活力,彻底成为了八股式,教条式的东西。因此,新文化运动便要打倒孔家店。

这一时期的新文化运动,其意义何在?其所宣扬的民主与科学思想,冲破了儒家对人民思想的束缚,是两千多年来第一次向儒家思想发起的不妥协的挑战。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的思想解放运动,也为后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基础。需要注意的是,新文化运动虽然激烈的反对孔学,但并不是否定中国全部的传统文化。他们指出,孔学并不等于全部国学,也没有否认孔学在历史上的作用,只不过是其已经不适合当代这个社会了。

以1919年5月4日为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始传播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从而为中国革命的方向找明了道路。

1917年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推动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把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这是,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并不了解,当时社会上并非只有马

克思主义,还有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吉尔特社会主义等等各种观点。起初,无政府主义占据了优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经过了反复的琢磨,最终选定了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在中国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1918年7月,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11月和12月,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克的胜利》,将马克思和足以引入中国。1919年9月,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的阐释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作为贡献极大的二战战胜国去得不到应有的待遇,列强将德国在胶东半岛的利益转让给日本。消息传来,群情激奋。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北京十几所高校的学生三千余人在天安门前集会,随后举行游行示威。他们振臂高呼:“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但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但不可以低头!国王了!同胞们起来呀!”

正当学生运动进行的时候,北洋政府开始逮捕学生,进行严厉的镇压。社会各阶层为了支援学生的爱国运动,从6月5日起,上海六七万的工人为支援学生举行罢工。随后,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的浪潮席卷全国。北洋政府迫于压力,释放了被捕的学生,并拒绝在合约上签字。在这场运动中,青年学生是先锋,而工人则是主力。工人的罢工使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工人阶级力量的伟大。知识分子去工人中宣讲共产主义,办学校,创报刊,将马克思主义宣传到了工人阶级之中,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随之应运而生。

前面所述,皆是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积极租用,现在,再来看看其有什么不足之处。

首先,先来谈谈文化改革。文言文改为白话文实为中国社会几千年之大事件。受西方思想的影响,一些知识分子认为中国的汉子是落后的文字,汉子因为文与言分离,他们认为普及起来有难度,因此主张将汉字改为拉丁文字。鲁迅与胡适提倡白话文只不过是将象形的汉字改变为字母的一种过渡手段。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成为正式通行的文体。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白话文学,被倡导者视为一场变革文体的改良或革命。虽然白话文和白话文学古已有之,虽然白话报刊自晚清以来已经蔚为风气,所造成的影响却不能与五四白话文学相提并论。其间的分别在于,前者只是部分,后者则是整体。所谓部分,或是部分的文,如语录体和小说,或对部分的人,如面向下层社会或妇孺的启蒙(包括识字及风教宣传)。相应地,所谓整体,就是覆盖全部的文和所有的人。其结果,白话文成为全社会各阶层正式通行的文体,适用于各个层面和领域。今日海内外所有使用汉语言文字者,基本已经没有人继续以文言文为主要表达形式。白话文不仅是今人相互沟通的手段,而且是今人了解古人的凭借。

关上所述,当代人与古代人之间已经由于文白的差异出现了一道鸿沟。从生下来就生活在白话文世界里的孩子,还能看得懂文言文吗,还能理解古人的文字吗。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收到了极大的挑战,如果我们连古人的书都难以理解或是只能理解些皮毛,我们怎么继承祖先的优秀文化。白话文是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促进了近代化革命的进程。然而从长远看,白话文越说越白,越说越没有生机和活力,理解古文也变得越来越难。因此,文言白话孰为正宗的争论不会停止。

新文化运动使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最后成为中国社会的统治思想。然而,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个朝代是以外来的思想理念作为正统思想的,即使是在佛教最为兴盛的南北朝,土生土长的儒家思想(吸收了佛教某些成分)依然是正统思想。而现在是完完全全的外来思想成为中国的指导思想,让我情何以堪,我想不少人会和我有同感吧,这或许就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今社会没有那么强的凝聚力的原因之一吧。这只是我的一点疑问。


相关内容

  • 浅析五四运动与民主观念在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变化
  • [摘 要]新文化运动期间科学思想与民主观念受到重视,民主与科学开始深入人心,同时也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标志.五四运动对新文化运动产生着深远影响,使中国人重新思考.追求民主.实现民主的道路.五四运动在新文化期间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宣传民主和科学思想,第二阶段宣传马克思主义.毫无疑问,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 ...

  • 论文关于小学学生对田径兴趣培养的探讨
  • 关于小学学生对田径兴趣培养的探讨 内容提要:为了提高小学的田径运动兴趣,本人对250名学生采用观察法,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小学学生参加田径运动的自身因素.教师自身因素.田径教学模式.田径运动器材和场地对田径运动教与学制约等影响田径运动兴趣培养的主要因素方面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新课改下 ...

  • 体育运动对人体能量代谢的积极影响
  • 科技信息 音 体 美 体育运动对人体能量代谢的积极影响 江西财经大学体育学院 谭 军 江西省湖口县二中 茆飞云 [摘 要]能量代谢是生命的基本特征,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体育运动对人体能量的影响最为显著.遵循能量供应的生理规律.科学地补充能量,对增强体能.提高运动成绩具有积极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体育运 ...

  • 北体运动生理学资料库
  • 运动生理学研究任务:在对人体生命活动规律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之上,揭示规律及机制.阐明生理学原理.指导运动锻炼.提高运动水平,增强,延缓,提高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生命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应激性.适应性和生殖 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生物节律 运动生理学研究水平:整体水 ...

  • 1_6_二磷酸果糖对运动能力影响的研究进展
  • 第21卷第2期2004年3月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V ol 121 N o 12 JOURNA L OF XI ′AN I NSTIT UTE OF PHY SIC A L E DUC ATI ON Mar 12004 运动人体科学 1,6-二磷酸果糖对运动能力影响的研究进展 张 凡 (首都体育学院科研 ...

  • 动物集群运动行为模型-16
  • 动物集群运动行为研究 摘 要 以集群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群体系统是一个由大量自治个体组成的集合,在无集中式控制和全模型的情况下,一般通过个体的局部感知作用和相应的反应行为使得整体呈现出复杂的涌现行为.本文着重解决了动物群的迁徙.逃避捕食者以及觅食等群体行为. 针对问题一,研究群体迁徙行为,在考虑靠近规则 ...

  • 两种不同专项运动对人体骨密度的影响
  • 摘 要:运用实验法,探讨游泳和跳远两项运动对骨密度的影响.不同的运动类型对骨密度的影响不同.结果显示,游泳类与跳远运动员的上肢骨矿含量(BMC ).瘦体重(LEAN)和脂肪含量(Fat)没有明显差异:而跳远运动员下肢骨矿含量(BMC ).瘦体重(LEAN)明显比游泳类的高.得到结论:1)随着年龄的增 ...

  •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 第一单元 骨骼与肌肉 第三单元 物体的运动 第一课 一切都在运动中 课程标准: 1. 能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前后.左右.远近等),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2 能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 图形来表示距离与时间的关系 3 知道描述 ...

  • 胡适:五四运动纪念
  • 作者:胡适 来源:<胡适的声音:1919-1960胡适演讲集> 来源日期:2010-4-13 本站发布时间:2010-4-13 13:55:21 阅读量:110次 一.五四运动之背景 中国加入欧战时,全国国民,皆抱负极大希望,以为从此以后,对外赔款,可以停付--至少可以停付五年;治外法权 ...

  • 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 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摘要: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有着健康的影响,可以改善心血管系统机能,使心率减缓,心室壁增厚,心室腔增大,增强心脏收缩力,从而使心脏每搏输出量增大.体育锻炼影响血管的结构,改变血管在器官内的分布.能反射性地引起冠状动脉扩张,心肌的毛细血管数量增加.可以促使身体大量贮备着的毛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