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学校印象

加拿大学校印象

●崔铁军

2005年10月中旬,我随江苏省教育评估代表团去加拿大,观摩学习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以下简称BC省)的基础教育评估活动。

在那以前,有朋友从国外回来,看到国内的中小学生路上骑车闯红灯,就很着急。说即使我们的经济建设水平能赶上发达国家,人的素质差异在短时间内也是很难改变。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朋友的这番话一直隐痛在心里。

我们的国民素质和发达国家有哪些差异?差异有多大?又是怎么形成的?就是带着这样的一些困惑,踏上了北美的土地。

加拿大国土面积有990多万平方公里,比中国多出30多万平方公里。到2004年底的统计,总人口大约3400万,不足江苏人口的二分之一。森林、海洋、畜牧和矿藏资源十分丰富。加拿大又是一个移民国家,华人超过两三百万。由于人少资源丰富,教育水平高,加拿大是世界上高收入、高福利的国家之一,也是自然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加拿大全国公办的各类教育都是免费的,民办学校收费也不高。我们参观考察的几所学校是BC省今年接受综合评估的民办学校。每所学校都有13个年级,从幼稚园到12年级的学生都有。学校规模都在800至1200人左右,分小幼部、初中部和高中部。说到学校的规模,校长总是摊着手笑着说他们的学校太大了,“400—500人左右的学校最为适宜,那时我们认识每一个孩子呢”。

BC省教育部正组织专家对学校进行六年一次的综合评估。我们一行分成三组全程观察专家组在现场的工作过程,跟着他们深入课堂、深入学生、深入和校长的交流。期间,我们对所到学校的人文环境、基础设施、课程设置、常规管理、师生关系、队伍建设、办学质量、校长品质、政府保障和督查机制等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多的思考。

一、环境与人文

以前每次到一个学校工作,我往往习惯于首先找出这个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以及三风、校训等是否明确可见,并以此来判断学校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但是在加拿大所到的学校里一直没有看到这样的文字表述,而让我们耳目一新的不仅是学校优美的自然环境,更是浓郁的人文环境。

学校选址十分讲究,或位于红叶尽染的山坡上,或面临着蔚蓝色的港湾。就是乡村的学校,也是在幽静小镇最漂亮的地方,绿草如茵,枫叶如火。Coolingwood School校门是好莱坞影片经常取景的地方。

进得学校的门厅,印入眼帘的都是学生的作品和校友的赠品。记得有12年级学生精美的手工制作和美术作品展在大厅的橱柜里,他们要卖掉这些给学弟学妹,换得money来举行Party,庆祝他们高中毕业。有9年级女学生用碎花布拼得活灵活现的大象图挂在大厅上方,有各种学生社团的章程、活动计划和他们的奖品奖杯,有校友赠还学校的照片、纪念品等。

教学区通常有宽敞的内廊,长长的内廊是一堂无声的课,一本会说话的书。在内廊上,每个学校都有历届学生的集体照挂在醒目处,几百个孩子身着校服随便地站在中间,他们的老师自然地围在四周,个个神采飞扬。我注意到一只可爱的黄狗几次都坐在照片的前排,一副懂事的样子。有的学校甚至挂着每一个学生的毕业照,他们穿着一色的校服,有着一样自信的表情和眼神,照片底下是他们不变的学号和毕业心语。内廊的墙壁上,两侧都是一截截高高的墨绿色铁橱,每个孩子都可以有自己上锁的一格。哪个孩子过生日,他的那格橱面上一定会有小伙伴粘上去的彩带、贺卡和小玩具。

靠着教室门外的廊上大多挂的是孩子们的作品。一年级小朋友的第一次绘画作品真的很稚嫩,但会被一个不少地展出在橱窗里,右角下还附有这个小作者的照片。在一个叫做“我长大了想、、、、、、”的专栏里,一个小男孩用红水笔吃力地写下了dad这个单词,还画出了一个爸爸的上半截身子,这个孩子现在的理想是长大了要做爸爸(那样的人)。另一个女孩的理想是要做个司机,小汽车画得有模有样的。廊上还有孩子们的手工制作、素描等。中学的内廊上有时事报摘,有升学就业讯息,有新科技介绍,有植物标本图,有营养健身知识,人体各部位的图片和功能说明、青春期常识就很正常的贴在那儿。阅览室门外的墙上通常都有一大片新书介绍,图片非常精致漂亮,想不看一眼也难。孩子们到校就换上在室内穿的软底鞋,脱下来的鞋子整齐地搁在走廊的鞋架上,这样教室里的地毯就总是能保持得干干净净,课间的走动也没有多少声音。

这里的育人工作是不露痕迹的。学校的每一面墙上都是学生的作品,无声的鼓励是对他们最好的期望。平等、尊重、友善、亲切、助人是教师自然流露出的职业品质,自信、自律、平等、互助、敬业是我们时时处处感受到的团队精神。每一个教师所表现出来的职业文明和文化修养是学生最好的行为规范课程。长期在这样的环境影响和熏陶中,学生尊师爱校、团结互助、文明礼仪、热爱学习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校园里一尘不染,教室办公室一丝不乱,生活区、运动区也是整洁有序,始终未见任何污染和破损的地方,至多是年代久了的地方泛了点黄。课堂上孩子们思维积极活跃,说话自信声音响亮,课间反而安安静静,走路说话都习惯轻轻的,见了老师都轻声的问候,只有在运动场上才看到他们生龙活虎的身影。

二、校园与设施

校园也许不到一百亩地,但设计得比较实用。用来做教室的房子至多一半,而各式各样的功能教室让我们开了眼界。理化生实验室的四面墙上是一些经典的实验图示,窗台上照例是鲜花,生物室里有多种植物标本,理化室里的一些重要实验装置一般不动,供学生随时来做。师生阅览室里有宽大的沙发和咖啡角,有轻轻的音乐环绕。有供学生课间休息和午饭的大餐厅,里边有整洁的小超市,课间学生进去买点薯条喝杯咖啡很方便。有专门的练声房,宽大的音乐教室里有整套正规的铜鼓乐器和管弦乐器,每个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学会一种。上音乐课时老师那种严格的专业训练,让人以为是一个专业乐队在排练。有一个场地不问还真的不知道,校长告诉我们是话剧教室,舞台、灯光、背景、道具样样齐全,话剧表演是中学生们最喜欢的课程,选修的人最多,学校希望通过这类课程的开设,培养学生的人际能力、合作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室内多功能体育馆使用频率看来较高,外观还是新的一样,室内的木地板已经磨旧了很多。高中部还有现代化工厂一样的金工车间、汽修车间、一流的烹饪教室、木工房和缝纫裁剪工作室,学生午休、课后和假日都可以进行自主练习。室外的大片大片的绿地是最让人羡慕的,虽没有标准化的跑道,但有充足的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橄榄球场,孩子们穿着红色的运动服在绿草地上打球,真让人感觉到什么是青春如火。

三、课程与学习

BC省的中小学课程设置与我们现在的新课程基本相似,基础学科与选修学科相结合。从一年级到十二年级,语言艺术、数学、社会、科学、艺术、技术、人生规划等都是重要的学习领域,都是可以获得学分的主要学科。低年级学生没有课本,老师却有严格的教学计划和评价标准。小朋友们在色彩斑斓的教室里学说话、学唱歌、学写字母和阿拉伯数字,学讲故事、做游戏、学大胆大声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学习照顾自己和帮助他人,课堂生动活泼,师生轻松自然。三年级开始有课本,装祯精美,不易破损。学生一般不会把书带回家去,课后把书放回到教室两侧的书柜里,摆得整整齐齐。他们上四年级的时候课本就留给三年级的小朋友接着用。中学文科教材的内容综合性强,文史政经相互渗透。普通的中学理科教材难度要小一些,只有立志于科学研究的高中学生,他们的选修教材才会难一些。高中的学分制和选修课已经运行得比较成熟,10、11、12年级的学生都要参加省里的年度会考,三年会

考的成绩以每年20%的权重记入高考总成绩,学生凭会考成绩、高考成绩、成长记录和校长推荐信等申请进入各类大学继续学习。由于升学压力较小,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比较充分的重视和培养,学校和老师时时处处鼓励学生求异、激励学生创新。“让他成为不同寻常的人”,“习以为常的做法未必是最好的”,“凡事要想出新办法”等是教室里看到的几条印象较深的标语。但是同行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基础知识过关是抓得很紧的,平时周周都有小测验,教室里也确实看到老师对小朋友的个别辅导。

课堂上我们注意到学生不仅积极主动地学习必修课程,而且也是同样认真地动手做实验。孩子们是那么愉快地阅读、那么投入地学习话剧表演、学习器乐演奏、学习森林防火自救、学习家政女红、学习木工制作、学习汽车维修、学习健身本领、学习中国武术、学习练声等等。凡是学生终身必需的生活知识、社会知识、学习能力、人际能力学校都会高度重视,凡是能带给学生终生健康和幸福的本领和技能学校都会抓住不放。

四、教室与育人

教室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教室即社区”是他们又一个新的教学理念。教室是孩子们的学习场所,干净的地毯是孩子们围坐在老师身边上课的地方,又是孩子们阅读的地方,每个教室都有精美的图书角;教室是孩子们学习成果的展览厅,他们点点滴滴的进步如作业、绘画作品、手工制作都被展示在自己和同学们面前,时时催生着新的进步;电脑房的墙上是小学生自己画出的计算机部件图,十分精细准确;教室是艺术馆,师生共同创作的墙报、壁画、手工制作和室内装饰都引人思索;教室是园林,窗台上长满了各种绿色植物,花盆里是各种应时的鲜花;教室又是办公室,有教师专门的工作台,学生随时可以看到老师是怎么为他们操劳的,老师每天的工作是一种什么状态。教室甚至是小动物园,孩子们轮流学习喂养小动物,一条关在铁网里的大蜥蜴有八九十公分长,孩子们认为“它是我们班上最好的学生”;我们还在一间教室里看到一个年轻的母亲带着她小女儿在帮着老师整理图书,这位母亲是到学校来做义工的,她的女儿还没有到上学的年龄。校长说社区的居民常常来学校帮忙,其实对于学生来说,这更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学生所有的作业本也都在教室里专门的架子上整齐地放着,一本也不需要带回家去。

五、全体与个体

学校和老师对每一个生命高度的关心和重视是不用说的。要说面向全体、面向差异,有几个镜头时时浮现在眼前,不会忘记。ABBOTSFORD SCHOOL是一所镇上的学校,课间在走廊上我们看见一个头歪在轮椅上的女孩大约十五六岁,旁边站着她的看护老师。女孩四肢肌肉严重地萎缩,不能活动,但头脑思维正常,她和同学们一起上课,有专门的老师课间陪着她。在一间特别的训练室里,我们还看到一个患了绝症的高中男生。校长说“这个孩子一天天地走向生命的终点”,但是他每天也是正常到校,老师陪着他一起做适当的体能训练和读书。在音乐课上,我注意到只有一个男生是带耳机的,校长说你看老师也带着微型的麦克风呢。原来这个孩子有点耳聋,学校就专门为这个学生配上了师生间单线的扩音设备,让他和别的孩子一样享受到美妙的音乐。校长说学校这样做,是想让这些孩子感到他们是正常的,生活中发生什么都是正常的,不必大惊小怪。这样做还可以让健康的同学在帮助残疾同学的同时体验助人的责任,享受助人的快乐。

校长的话中午就得到验证。我们正要去吃饭,一个七年级女孩拄着双拐疾步朝我们站着的教室门口走来。她显然是腿部骨折,我给她开门她还不忘点头谢谢。进了教室就很严肃地大声和同学们说话,意思是刚才的课上谁的表演不好看等。看她若无其事的样子,就想到如果我们的学生骨折到撑着双拐,还舍得让她上学吗?

我问学校有没有实在不能或不愿学习的孩子,校长说有。加拿大政府规定16岁以下的孩子必须在学校学习。实在不愿跟班学习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到电脑房自己学习,老师会为他们设计专门的程序,让他们在玩中学。达到一定文化层次的家长可以申请带孩子在家里学

习,但必须得到同意,而且这些孩子必须一样接受学校考试。问了一下,BC省的初中毕业考试,合格率大概也就在70%左右。

但是对于学生,升学并没有压力。高中选科后,每一个方向的学生都可以进入大学或职业学院继续学习。就业也不是问题,加拿大每年还要移民几十万来补充劳动力的不足。所以,学生是在自然状态下顺性发展,在充分尊重又细心呵护的环境中充分发展,身心比较健康,而只会考试的学生不会引起别人特别的在意。

难怪我们无论遇到什么职业的人,都是那么自信、开朗、礼仪、敬业,那么主动地读书学习,那么自觉地律己利人。如果说我们没有看到人家的考试成绩,不知道人家的教育质量用什么表示的话,那么作为每一个生命个体所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是不是教育质量最好的证明呢?

六、爱岗与敬业

说到敬业,那些日子里我们所接触到的同行真是让人感动。BC省教育部在我们到达的当天晚上就送来了详细的日程安排。由三位省级督学分别领我们三个工作小组到三所学校去观摩学习,他们每天早晨都提前等在大厅里。副督学泰尔知道我教过英语,就建议我大胆地说话,不必担心出错。在他的鼓励和帮助下,第二天我很快就恢复了大学时代的语感,速度慢一点和他交流不成问题,不顺的地方请他用简单的单词解释一下就全明白了。他一边开车一边和我聊天,结果聊出了我们许多相同的家庭背景和工作经历,然后都开心地大笑。问他做校长和做督学有什么不同的体验,他说做校长可以直接享受老师和学生成长过程的快乐,现在没有那种感觉,但是现在的工作可以使校长更好、学校更好啊!他说的多好,真是天下同理。这样一个省级责任督学,一般要负责120所(民办)学校的工作联系和督查,他说他们一年里大部分时间都会在学校里转。

当地的专家组对学校的评估非常认真。一个800—1000人左右的学校要六人小组工作一周,合30个工作日。他们会详细地查看学校的资料档案,判断学校是否一贯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和标准办学;会逐个仔细地检查教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日记,判断他们平时的教学是否与既定的教学目标一致;会一个不少地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现场,看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否够格是否优秀;会客观地判断学校的设施设备是否满足该校培养目标的个性需要;会像研究重大课题一样,认真研究分析学校的存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建议等等。每一位专家都很尽力,中午一边吃着简单的工作午餐一边轮流着发言,下午上课时间一到,就又都进了课堂。一位女校长为了检查一节四年级的计算机课,让我跟着她楼上楼下跑了三四个来回,终于在教学楼的地下室里找到了这节课,我才拍到了那张珍贵的四年级孩子画出的计算机部件图,看到了我想象不出来的六年级学生的计算机作业。专家组会在一周内写出评估报告,由责任督学负责和学校校长交换意见,给学校两个月时间整改,然后责任督学再回访一次。整改不到位的,责任督学会建议政府停止下一年的财政供给,加拿大政府给公办学校的年度教育经费是每生每年6200加元,合4万多人民币,民办学校减半或再少一些。有这样一个机制,没有学校不认真整改到位的。因此,被评学校和评估专家双方都一样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加拿大的中小学教师都要接受4加1的高等师范教育,前四年的课程综合性很强,文学、数学、科学、历史、计算机等都是必修课,加上十几个方面的专业学习,合格才能毕业。毕业后还需通过国家统一考试,取得教师资格才可以应聘。但他们应聘的面往往较宽,从幼稚园到13年级都可以,所以同等学历同样年资的教师收入是一样的。教师实行聘用制,每年一次。从他们的工作状态可以感觉到教师对自己的岗位是十分珍惜的。他们的工作台、工作室个性鲜明,温馨又充满书卷气,课务一般较重,所以显得很忙碌,但是他们乐观并热爱生活,彼此间喜欢用眼神、表情和手势交流。我还注意到他们衣着很是讲究和得体。

七、校长与学校

Ed Noot就是那所镇上学校(ABBOTSFORD CHRISTIAN SCHOOL)的校长,他是一

位永远值得我学习的加拿大同行。从温哥华到多伦多5个小时的飞机上,眼前都是他的影子和声音,都是他的学校和学生。那天一早他笑吟吟地把我们迎进学校,清楚的记得校门口那一排红枫,火一样的色彩振奋人心,大片的草地是那种嫩绿色,干净得耀眼。不大的校长室紧挨着校门,我随口说这里做传达室可以,不合适做校长室。艾德校长马上就笑着说,白天哪有时间坐办公室呢,校长的岗位是照看好学校和每个孩子,是个站着的岗位呢,然后我们都笑了。他的学校有三个学部,800多人。他自豪地告诉我们,他认识他的每个学生,事实上他还了解很多学生。课间两个高中女生在楼下喝咖啡,他对我们无奈的耸了耸肩说,这两孩子就是咖啡上瘾,别的不错。在汽修教室,他自豪地介绍两男生说他们是学校最好的师傅,已经把一辆老爷车修理得和豪华车看不出两样了。我看到他弯下腰和幼稚园的小朋友问好时像小朋友一样的纯真,看到他在体育馆里和那位大个子老师朋友似的大声喊话,看到他午饭后在校园里和一群高中女学生亲切地说笑。

他有一个12岁的女儿在这个学校读书,走进他女儿教室时他连忙把女儿介绍给我们,孩子很漂亮,一头金色的头发,眼睛很亮。艾德丝毫也不掩饰对女儿的爱,笑眯眯地把女儿搂在怀里。前一天我们就得知他还有一个养子,是当地一个未婚母亲的孩子。在二年级的教室里,他抱起这个孩子告诉我们:“这是我的儿子”。孩子很健康,也很神气。艾德后来说,孩子的母亲后来没有嫁给他的父亲而另组家庭,但孩子从小就知道他的母亲。孩子现在还正常去看望她,两家人相处得很和睦,“这样做对孩子有好处”。

艾德领我们仔细地参观他们的学校,他们的学校一点也不比城市里的学校差。他总是感谢社区、家长对学校的帮助,总是说他的前任校长多么的了不得。我们一直聊得很开心,他指着走廊里两个学生用橱上的彩带问我是什么,我说不知道啊,他说那是一对双胞胎今天过生日,同学们用这样的形式向他们祝贺。又孩子似地笑着说:“我过生日时办公室里满满的都是气球呢”。他夸我英语说的可以,我说做校长十几年忘了许多,他就说来加拿大做校长吧,让你一个单词也忘不了,于是我们哈哈大笑。校园里还看到四五个剃着一样小平顶的年轻教师,我们就不解,西方人是十分在意头发的。艾德介绍说他们几个决心要为当地的爱滋病防治中心募款4000加币,“削发明志”,不达目标不留头发。实验室一个小个子老师笑着朝我们做鬼脸,“我多想早点留上头发呀!”

中午我们一起吃饭,当着专家们的面,我问艾德校长这种评估对学校有什么意义。他一脸认真地说感谢专家们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对学校和他本人都很有帮助。副督学泰尔问我们对学校有什么看法,我说了两点:前两天我们一直惊讶和赞叹所到学校的环境、设施、师资、课程和政府的有力保障,今天在这儿我们非常感动,学校为每个孩子想得这么周到,做得这么精致,每个孩子在学校都得到这么好的教育、关心和照顾,作为教师,我们为学生高兴;作为同行,我们为艾德校长自豪,他太爱学生、太爱学校了!这时,在座的中加同行们把目光都投向艾德,他不自在地低下头去。

离开学校前,泰尔告诉我们,艾德校长前年为一个素不相识的白血病人还献了骨髓,那个病人现在恢复得很好。在他的办公室里,我看到了那个得救的病人照片,她一脸的阳光。

泪水悄悄地落了下来,我说艾德我们合一次影吧,我要把你和你的学校介绍给我的中国同行。艾德说你不一样吗,你不是也会蹲下身来看我们孩子写字听我们孩子说话还鼓励他们吗。艾德就是这样一个至情至性的人,他对人的理解力真的不可思议。

校门外分别的时候,艾德望着那一大片绿草地深情的说,“我的梦想就是要在这儿建一个网球场。”我们都希望他的梦想成真,握着他的手说“一定会的,一定会的!”

听说加拿大政府还没有奖励教师和校长的制度。艾德和他的老师们为学生做了这么多这么好,什么都不会多想。这使我想起了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另一个加拿大人白求恩大夫,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不辞辛劳救死扶伤以身殉职也是什么都不图的。他们就是这样有尊严有责任的生活着,健康而快乐。

面对我们的国情和现状,面对我们的学生,我们该做些什么又能做些什么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登上了返程的航班。

(崔铁军 盐城市教育评估中心)

加拿大学校印象

●崔铁军

2005年10月中旬,我随江苏省教育评估代表团去加拿大,观摩学习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以下简称BC省)的基础教育评估活动。

在那以前,有朋友从国外回来,看到国内的中小学生路上骑车闯红灯,就很着急。说即使我们的经济建设水平能赶上发达国家,人的素质差异在短时间内也是很难改变。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朋友的这番话一直隐痛在心里。

我们的国民素质和发达国家有哪些差异?差异有多大?又是怎么形成的?就是带着这样的一些困惑,踏上了北美的土地。

加拿大国土面积有990多万平方公里,比中国多出30多万平方公里。到2004年底的统计,总人口大约3400万,不足江苏人口的二分之一。森林、海洋、畜牧和矿藏资源十分丰富。加拿大又是一个移民国家,华人超过两三百万。由于人少资源丰富,教育水平高,加拿大是世界上高收入、高福利的国家之一,也是自然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加拿大全国公办的各类教育都是免费的,民办学校收费也不高。我们参观考察的几所学校是BC省今年接受综合评估的民办学校。每所学校都有13个年级,从幼稚园到12年级的学生都有。学校规模都在800至1200人左右,分小幼部、初中部和高中部。说到学校的规模,校长总是摊着手笑着说他们的学校太大了,“400—500人左右的学校最为适宜,那时我们认识每一个孩子呢”。

BC省教育部正组织专家对学校进行六年一次的综合评估。我们一行分成三组全程观察专家组在现场的工作过程,跟着他们深入课堂、深入学生、深入和校长的交流。期间,我们对所到学校的人文环境、基础设施、课程设置、常规管理、师生关系、队伍建设、办学质量、校长品质、政府保障和督查机制等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多的思考。

一、环境与人文

以前每次到一个学校工作,我往往习惯于首先找出这个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以及三风、校训等是否明确可见,并以此来判断学校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但是在加拿大所到的学校里一直没有看到这样的文字表述,而让我们耳目一新的不仅是学校优美的自然环境,更是浓郁的人文环境。

学校选址十分讲究,或位于红叶尽染的山坡上,或面临着蔚蓝色的港湾。就是乡村的学校,也是在幽静小镇最漂亮的地方,绿草如茵,枫叶如火。Coolingwood School校门是好莱坞影片经常取景的地方。

进得学校的门厅,印入眼帘的都是学生的作品和校友的赠品。记得有12年级学生精美的手工制作和美术作品展在大厅的橱柜里,他们要卖掉这些给学弟学妹,换得money来举行Party,庆祝他们高中毕业。有9年级女学生用碎花布拼得活灵活现的大象图挂在大厅上方,有各种学生社团的章程、活动计划和他们的奖品奖杯,有校友赠还学校的照片、纪念品等。

教学区通常有宽敞的内廊,长长的内廊是一堂无声的课,一本会说话的书。在内廊上,每个学校都有历届学生的集体照挂在醒目处,几百个孩子身着校服随便地站在中间,他们的老师自然地围在四周,个个神采飞扬。我注意到一只可爱的黄狗几次都坐在照片的前排,一副懂事的样子。有的学校甚至挂着每一个学生的毕业照,他们穿着一色的校服,有着一样自信的表情和眼神,照片底下是他们不变的学号和毕业心语。内廊的墙壁上,两侧都是一截截高高的墨绿色铁橱,每个孩子都可以有自己上锁的一格。哪个孩子过生日,他的那格橱面上一定会有小伙伴粘上去的彩带、贺卡和小玩具。

靠着教室门外的廊上大多挂的是孩子们的作品。一年级小朋友的第一次绘画作品真的很稚嫩,但会被一个不少地展出在橱窗里,右角下还附有这个小作者的照片。在一个叫做“我长大了想、、、、、、”的专栏里,一个小男孩用红水笔吃力地写下了dad这个单词,还画出了一个爸爸的上半截身子,这个孩子现在的理想是长大了要做爸爸(那样的人)。另一个女孩的理想是要做个司机,小汽车画得有模有样的。廊上还有孩子们的手工制作、素描等。中学的内廊上有时事报摘,有升学就业讯息,有新科技介绍,有植物标本图,有营养健身知识,人体各部位的图片和功能说明、青春期常识就很正常的贴在那儿。阅览室门外的墙上通常都有一大片新书介绍,图片非常精致漂亮,想不看一眼也难。孩子们到校就换上在室内穿的软底鞋,脱下来的鞋子整齐地搁在走廊的鞋架上,这样教室里的地毯就总是能保持得干干净净,课间的走动也没有多少声音。

这里的育人工作是不露痕迹的。学校的每一面墙上都是学生的作品,无声的鼓励是对他们最好的期望。平等、尊重、友善、亲切、助人是教师自然流露出的职业品质,自信、自律、平等、互助、敬业是我们时时处处感受到的团队精神。每一个教师所表现出来的职业文明和文化修养是学生最好的行为规范课程。长期在这样的环境影响和熏陶中,学生尊师爱校、团结互助、文明礼仪、热爱学习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校园里一尘不染,教室办公室一丝不乱,生活区、运动区也是整洁有序,始终未见任何污染和破损的地方,至多是年代久了的地方泛了点黄。课堂上孩子们思维积极活跃,说话自信声音响亮,课间反而安安静静,走路说话都习惯轻轻的,见了老师都轻声的问候,只有在运动场上才看到他们生龙活虎的身影。

二、校园与设施

校园也许不到一百亩地,但设计得比较实用。用来做教室的房子至多一半,而各式各样的功能教室让我们开了眼界。理化生实验室的四面墙上是一些经典的实验图示,窗台上照例是鲜花,生物室里有多种植物标本,理化室里的一些重要实验装置一般不动,供学生随时来做。师生阅览室里有宽大的沙发和咖啡角,有轻轻的音乐环绕。有供学生课间休息和午饭的大餐厅,里边有整洁的小超市,课间学生进去买点薯条喝杯咖啡很方便。有专门的练声房,宽大的音乐教室里有整套正规的铜鼓乐器和管弦乐器,每个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学会一种。上音乐课时老师那种严格的专业训练,让人以为是一个专业乐队在排练。有一个场地不问还真的不知道,校长告诉我们是话剧教室,舞台、灯光、背景、道具样样齐全,话剧表演是中学生们最喜欢的课程,选修的人最多,学校希望通过这类课程的开设,培养学生的人际能力、合作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室内多功能体育馆使用频率看来较高,外观还是新的一样,室内的木地板已经磨旧了很多。高中部还有现代化工厂一样的金工车间、汽修车间、一流的烹饪教室、木工房和缝纫裁剪工作室,学生午休、课后和假日都可以进行自主练习。室外的大片大片的绿地是最让人羡慕的,虽没有标准化的跑道,但有充足的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橄榄球场,孩子们穿着红色的运动服在绿草地上打球,真让人感觉到什么是青春如火。

三、课程与学习

BC省的中小学课程设置与我们现在的新课程基本相似,基础学科与选修学科相结合。从一年级到十二年级,语言艺术、数学、社会、科学、艺术、技术、人生规划等都是重要的学习领域,都是可以获得学分的主要学科。低年级学生没有课本,老师却有严格的教学计划和评价标准。小朋友们在色彩斑斓的教室里学说话、学唱歌、学写字母和阿拉伯数字,学讲故事、做游戏、学大胆大声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学习照顾自己和帮助他人,课堂生动活泼,师生轻松自然。三年级开始有课本,装祯精美,不易破损。学生一般不会把书带回家去,课后把书放回到教室两侧的书柜里,摆得整整齐齐。他们上四年级的时候课本就留给三年级的小朋友接着用。中学文科教材的内容综合性强,文史政经相互渗透。普通的中学理科教材难度要小一些,只有立志于科学研究的高中学生,他们的选修教材才会难一些。高中的学分制和选修课已经运行得比较成熟,10、11、12年级的学生都要参加省里的年度会考,三年会

考的成绩以每年20%的权重记入高考总成绩,学生凭会考成绩、高考成绩、成长记录和校长推荐信等申请进入各类大学继续学习。由于升学压力较小,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比较充分的重视和培养,学校和老师时时处处鼓励学生求异、激励学生创新。“让他成为不同寻常的人”,“习以为常的做法未必是最好的”,“凡事要想出新办法”等是教室里看到的几条印象较深的标语。但是同行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基础知识过关是抓得很紧的,平时周周都有小测验,教室里也确实看到老师对小朋友的个别辅导。

课堂上我们注意到学生不仅积极主动地学习必修课程,而且也是同样认真地动手做实验。孩子们是那么愉快地阅读、那么投入地学习话剧表演、学习器乐演奏、学习森林防火自救、学习家政女红、学习木工制作、学习汽车维修、学习健身本领、学习中国武术、学习练声等等。凡是学生终身必需的生活知识、社会知识、学习能力、人际能力学校都会高度重视,凡是能带给学生终生健康和幸福的本领和技能学校都会抓住不放。

四、教室与育人

教室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教室即社区”是他们又一个新的教学理念。教室是孩子们的学习场所,干净的地毯是孩子们围坐在老师身边上课的地方,又是孩子们阅读的地方,每个教室都有精美的图书角;教室是孩子们学习成果的展览厅,他们点点滴滴的进步如作业、绘画作品、手工制作都被展示在自己和同学们面前,时时催生着新的进步;电脑房的墙上是小学生自己画出的计算机部件图,十分精细准确;教室是艺术馆,师生共同创作的墙报、壁画、手工制作和室内装饰都引人思索;教室是园林,窗台上长满了各种绿色植物,花盆里是各种应时的鲜花;教室又是办公室,有教师专门的工作台,学生随时可以看到老师是怎么为他们操劳的,老师每天的工作是一种什么状态。教室甚至是小动物园,孩子们轮流学习喂养小动物,一条关在铁网里的大蜥蜴有八九十公分长,孩子们认为“它是我们班上最好的学生”;我们还在一间教室里看到一个年轻的母亲带着她小女儿在帮着老师整理图书,这位母亲是到学校来做义工的,她的女儿还没有到上学的年龄。校长说社区的居民常常来学校帮忙,其实对于学生来说,这更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学生所有的作业本也都在教室里专门的架子上整齐地放着,一本也不需要带回家去。

五、全体与个体

学校和老师对每一个生命高度的关心和重视是不用说的。要说面向全体、面向差异,有几个镜头时时浮现在眼前,不会忘记。ABBOTSFORD SCHOOL是一所镇上的学校,课间在走廊上我们看见一个头歪在轮椅上的女孩大约十五六岁,旁边站着她的看护老师。女孩四肢肌肉严重地萎缩,不能活动,但头脑思维正常,她和同学们一起上课,有专门的老师课间陪着她。在一间特别的训练室里,我们还看到一个患了绝症的高中男生。校长说“这个孩子一天天地走向生命的终点”,但是他每天也是正常到校,老师陪着他一起做适当的体能训练和读书。在音乐课上,我注意到只有一个男生是带耳机的,校长说你看老师也带着微型的麦克风呢。原来这个孩子有点耳聋,学校就专门为这个学生配上了师生间单线的扩音设备,让他和别的孩子一样享受到美妙的音乐。校长说学校这样做,是想让这些孩子感到他们是正常的,生活中发生什么都是正常的,不必大惊小怪。这样做还可以让健康的同学在帮助残疾同学的同时体验助人的责任,享受助人的快乐。

校长的话中午就得到验证。我们正要去吃饭,一个七年级女孩拄着双拐疾步朝我们站着的教室门口走来。她显然是腿部骨折,我给她开门她还不忘点头谢谢。进了教室就很严肃地大声和同学们说话,意思是刚才的课上谁的表演不好看等。看她若无其事的样子,就想到如果我们的学生骨折到撑着双拐,还舍得让她上学吗?

我问学校有没有实在不能或不愿学习的孩子,校长说有。加拿大政府规定16岁以下的孩子必须在学校学习。实在不愿跟班学习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到电脑房自己学习,老师会为他们设计专门的程序,让他们在玩中学。达到一定文化层次的家长可以申请带孩子在家里学

习,但必须得到同意,而且这些孩子必须一样接受学校考试。问了一下,BC省的初中毕业考试,合格率大概也就在70%左右。

但是对于学生,升学并没有压力。高中选科后,每一个方向的学生都可以进入大学或职业学院继续学习。就业也不是问题,加拿大每年还要移民几十万来补充劳动力的不足。所以,学生是在自然状态下顺性发展,在充分尊重又细心呵护的环境中充分发展,身心比较健康,而只会考试的学生不会引起别人特别的在意。

难怪我们无论遇到什么职业的人,都是那么自信、开朗、礼仪、敬业,那么主动地读书学习,那么自觉地律己利人。如果说我们没有看到人家的考试成绩,不知道人家的教育质量用什么表示的话,那么作为每一个生命个体所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是不是教育质量最好的证明呢?

六、爱岗与敬业

说到敬业,那些日子里我们所接触到的同行真是让人感动。BC省教育部在我们到达的当天晚上就送来了详细的日程安排。由三位省级督学分别领我们三个工作小组到三所学校去观摩学习,他们每天早晨都提前等在大厅里。副督学泰尔知道我教过英语,就建议我大胆地说话,不必担心出错。在他的鼓励和帮助下,第二天我很快就恢复了大学时代的语感,速度慢一点和他交流不成问题,不顺的地方请他用简单的单词解释一下就全明白了。他一边开车一边和我聊天,结果聊出了我们许多相同的家庭背景和工作经历,然后都开心地大笑。问他做校长和做督学有什么不同的体验,他说做校长可以直接享受老师和学生成长过程的快乐,现在没有那种感觉,但是现在的工作可以使校长更好、学校更好啊!他说的多好,真是天下同理。这样一个省级责任督学,一般要负责120所(民办)学校的工作联系和督查,他说他们一年里大部分时间都会在学校里转。

当地的专家组对学校的评估非常认真。一个800—1000人左右的学校要六人小组工作一周,合30个工作日。他们会详细地查看学校的资料档案,判断学校是否一贯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和标准办学;会逐个仔细地检查教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日记,判断他们平时的教学是否与既定的教学目标一致;会一个不少地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现场,看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否够格是否优秀;会客观地判断学校的设施设备是否满足该校培养目标的个性需要;会像研究重大课题一样,认真研究分析学校的存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建议等等。每一位专家都很尽力,中午一边吃着简单的工作午餐一边轮流着发言,下午上课时间一到,就又都进了课堂。一位女校长为了检查一节四年级的计算机课,让我跟着她楼上楼下跑了三四个来回,终于在教学楼的地下室里找到了这节课,我才拍到了那张珍贵的四年级孩子画出的计算机部件图,看到了我想象不出来的六年级学生的计算机作业。专家组会在一周内写出评估报告,由责任督学负责和学校校长交换意见,给学校两个月时间整改,然后责任督学再回访一次。整改不到位的,责任督学会建议政府停止下一年的财政供给,加拿大政府给公办学校的年度教育经费是每生每年6200加元,合4万多人民币,民办学校减半或再少一些。有这样一个机制,没有学校不认真整改到位的。因此,被评学校和评估专家双方都一样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加拿大的中小学教师都要接受4加1的高等师范教育,前四年的课程综合性很强,文学、数学、科学、历史、计算机等都是必修课,加上十几个方面的专业学习,合格才能毕业。毕业后还需通过国家统一考试,取得教师资格才可以应聘。但他们应聘的面往往较宽,从幼稚园到13年级都可以,所以同等学历同样年资的教师收入是一样的。教师实行聘用制,每年一次。从他们的工作状态可以感觉到教师对自己的岗位是十分珍惜的。他们的工作台、工作室个性鲜明,温馨又充满书卷气,课务一般较重,所以显得很忙碌,但是他们乐观并热爱生活,彼此间喜欢用眼神、表情和手势交流。我还注意到他们衣着很是讲究和得体。

七、校长与学校

Ed Noot就是那所镇上学校(ABBOTSFORD CHRISTIAN SCHOOL)的校长,他是一

位永远值得我学习的加拿大同行。从温哥华到多伦多5个小时的飞机上,眼前都是他的影子和声音,都是他的学校和学生。那天一早他笑吟吟地把我们迎进学校,清楚的记得校门口那一排红枫,火一样的色彩振奋人心,大片的草地是那种嫩绿色,干净得耀眼。不大的校长室紧挨着校门,我随口说这里做传达室可以,不合适做校长室。艾德校长马上就笑着说,白天哪有时间坐办公室呢,校长的岗位是照看好学校和每个孩子,是个站着的岗位呢,然后我们都笑了。他的学校有三个学部,800多人。他自豪地告诉我们,他认识他的每个学生,事实上他还了解很多学生。课间两个高中女生在楼下喝咖啡,他对我们无奈的耸了耸肩说,这两孩子就是咖啡上瘾,别的不错。在汽修教室,他自豪地介绍两男生说他们是学校最好的师傅,已经把一辆老爷车修理得和豪华车看不出两样了。我看到他弯下腰和幼稚园的小朋友问好时像小朋友一样的纯真,看到他在体育馆里和那位大个子老师朋友似的大声喊话,看到他午饭后在校园里和一群高中女学生亲切地说笑。

他有一个12岁的女儿在这个学校读书,走进他女儿教室时他连忙把女儿介绍给我们,孩子很漂亮,一头金色的头发,眼睛很亮。艾德丝毫也不掩饰对女儿的爱,笑眯眯地把女儿搂在怀里。前一天我们就得知他还有一个养子,是当地一个未婚母亲的孩子。在二年级的教室里,他抱起这个孩子告诉我们:“这是我的儿子”。孩子很健康,也很神气。艾德后来说,孩子的母亲后来没有嫁给他的父亲而另组家庭,但孩子从小就知道他的母亲。孩子现在还正常去看望她,两家人相处得很和睦,“这样做对孩子有好处”。

艾德领我们仔细地参观他们的学校,他们的学校一点也不比城市里的学校差。他总是感谢社区、家长对学校的帮助,总是说他的前任校长多么的了不得。我们一直聊得很开心,他指着走廊里两个学生用橱上的彩带问我是什么,我说不知道啊,他说那是一对双胞胎今天过生日,同学们用这样的形式向他们祝贺。又孩子似地笑着说:“我过生日时办公室里满满的都是气球呢”。他夸我英语说的可以,我说做校长十几年忘了许多,他就说来加拿大做校长吧,让你一个单词也忘不了,于是我们哈哈大笑。校园里还看到四五个剃着一样小平顶的年轻教师,我们就不解,西方人是十分在意头发的。艾德介绍说他们几个决心要为当地的爱滋病防治中心募款4000加币,“削发明志”,不达目标不留头发。实验室一个小个子老师笑着朝我们做鬼脸,“我多想早点留上头发呀!”

中午我们一起吃饭,当着专家们的面,我问艾德校长这种评估对学校有什么意义。他一脸认真地说感谢专家们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对学校和他本人都很有帮助。副督学泰尔问我们对学校有什么看法,我说了两点:前两天我们一直惊讶和赞叹所到学校的环境、设施、师资、课程和政府的有力保障,今天在这儿我们非常感动,学校为每个孩子想得这么周到,做得这么精致,每个孩子在学校都得到这么好的教育、关心和照顾,作为教师,我们为学生高兴;作为同行,我们为艾德校长自豪,他太爱学生、太爱学校了!这时,在座的中加同行们把目光都投向艾德,他不自在地低下头去。

离开学校前,泰尔告诉我们,艾德校长前年为一个素不相识的白血病人还献了骨髓,那个病人现在恢复得很好。在他的办公室里,我看到了那个得救的病人照片,她一脸的阳光。

泪水悄悄地落了下来,我说艾德我们合一次影吧,我要把你和你的学校介绍给我的中国同行。艾德说你不一样吗,你不是也会蹲下身来看我们孩子写字听我们孩子说话还鼓励他们吗。艾德就是这样一个至情至性的人,他对人的理解力真的不可思议。

校门外分别的时候,艾德望着那一大片绿草地深情的说,“我的梦想就是要在这儿建一个网球场。”我们都希望他的梦想成真,握着他的手说“一定会的,一定会的!”

听说加拿大政府还没有奖励教师和校长的制度。艾德和他的老师们为学生做了这么多这么好,什么都不会多想。这使我想起了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另一个加拿大人白求恩大夫,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不辞辛劳救死扶伤以身殉职也是什么都不图的。他们就是这样有尊严有责任的生活着,健康而快乐。

面对我们的国情和现状,面对我们的学生,我们该做些什么又能做些什么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登上了返程的航班。

(崔铁军 盐城市教育评估中心)


相关内容

  • 加拿大基础教育的特点
  • 加拿大基础教育的特点 发布日期:2010/3/22 22:11:00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陆强华 作为南宁市第二批赴加拿大培训学员,笔者有幸于去年底今年初到加拿大进行了基础学习培训和教育考察交流.虽然时间不长,但加拿大基础教育鲜明的特点,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教育与社会经济的联系紧密. 加拿大 ...

  • 加拿大农业职业教育与远程教育考察报告
  • 加拿大农业职业教育与远程教育考察报告 朱岩.张琼.夏林华 一.农业职业教育: 教学形式十分灵活,主要以二年制的职业培训证书班为主,也有少理的三年制和四年制的学历教育班.同时,也根据行为开雇主的需求,开办多种形式的短期培训班.一般来说,接受三年制.四年制学历教育的学生,大多都具有从事农业工作的背景,有 ...

  • 中国与加拿大高中教育之比较
  • 中国与加拿大高中教育之比较 自从女儿出国上高中后,深感我国和加国教育存在很大差别,就其差异而言: 1. 理论上:中国的教学方法是死记硬背,熟能生巧.学生每天要背大量的.统一的标准答案或反复做题,加深印象.其结果是理论基础知识扎实,高智低能.而加国注重学生思维发展,个性.能力的塑造.学生可以有自己的看 ...

  • 暑假读一本好书
  • 暑假读一本好书活动征文: 读<奇石密码>有感 镇田学区小学 胡秋萍 暑假真过瘾,有时间读了许多自己爱读的书,其中<龙马神灯1之奇石密码>一书,我最喜欢. <龙马神灯1之奇石密码>这本书主要讲了侨居加拿大的华裔少年小汉子被误认为偷盗国宝绿宝石,为找回"清白 ...

  • 美国签证wiki作好了!详细介绍.常见问题.经验
  • 目录 1 签证1.1 签证一览与FAQ1.1.1 各类VISA简介 1.1.2 签证中问题汇总 2 F类签证 3 J/B类签证3.1 经验谈 3.2 问题大杂烩 3.3 各国签证(按英文字母排列) 4 移民.探亲4.1 其它 签证 签证一览与FAQ 一.签证流程 2010年3月驻北京美使馆更新,申请 ...

  • 申请文书写作步骤
  • 申请文书写作步骤 申请文书写作步骤 taisha.org 2002-04-19 14:30:59 资料来源:新东方 申请文书写作步骤之一:策略 作者:何庆权 研究!研究!再研究! (1) 研究你所申请的学校.大部分学校会给你提供一本小册子告诉你校方对申请者的要求.与该所学校 利用学校的校友会组织与研 ...

  • 演讲稿怎么写,谈谈体会
  • 一.演讲稿特点 (一)演讲和表演.作文有很大的区别. 首先,演讲是演讲者就人们普遍关注的某种有意义的事物或问题,通过口头语言面对一定场合的听众,直接发表意见的一种社会活动. 其次,作文是作者通过文章向读者单方面的输出信息,演讲则是演讲者在现场与听众双向交流信息.严格地讲,演讲是演讲者与听众.听众与听 ...

  • 英语阅读理解翻译及答案
  • 1.移民遭受失去身份由霍华德·金 语言是相互沟通的一种方式.我们出生时开始学习语言.然而,人们习惯于讲母语,所以移民有很多问题在第一代和第二代,因为他们没有相同的母语.同时,第二代正在失去他们的身份.尤其是在美国,有很多来自不同国家的移民在美国取得成功.因为他们遭受很多找工作等领域,并试图说英语,他 ...

  • 柯达伊教学法读后感
  • <柯达伊教学法1(原文版·第3版)>读后感 张艳霞 很早之前就听说过"柯达伊教学法",我深知它在当今世界音乐教学领域的重要地位.利用寒假,我拜读了洛伊斯·乔克西(加拿大)撰写的<柯达伊教学法1(原文版·第3版)>,让我揭开了"柯达伊教学法&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