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然天地苍生情――记著名作家.诗人魏巍与我的一段词话情缘

  一      赋闲在家,读写之间,“始知文有江而学有海,识于人而际于天。”(宋・姚铉《唐文粹序》)诗界文坛,往事如烟。然而,著名作家、诗人魏巍与我的一段词话轶事,萦绕心头,似闪光的宝石,嵌入岁月记忆的深处。   今年5月24日午后时分,我正在楼下临池习帖,忽听门铃声响,隔窗望去,只见魏巍前辈由公务员小陈陪着走进庭院。我忙奔出门外,边搀扶着魏老,边悄声向着小陈:“怎么也不打个电话,我好在门口迎候!”魏老朱颜鹤发,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语出诱人,在客厅落座后笑着说:“都是自己人,三两步远的路,散着步就来了。”我们驻地同在西山脚下一个后山坡上,向西百余米处一座二层红砖小楼,就是魏老静谧的院落,每天早晚散步,时常碰面。魏老只要看见熟人,老远就打招呼,周围过路的人都愿意和这位作家朋友说说话。这也成了坡上散步的一道风景。   魏老示意小陈打开手里的信袋,是一幅题词:“躬身作犁写春秋,俯首苍生勤耕耘”。挥毫入纸依然那么流畅洒落,卓尔不群,真不敢相信是耄耋老人的墨迹。我连连称道。魏老欠了欠身,对词章的内容、章法诠释后,嘱我看落款第二枚章。啊,“红杨树”!朱文篆体笔名章,醒目端庄、儒雅大方,犹挺拔的大树、坚定的丰碑,托举着整幅词意。瞬间,我的思绪又被拉回到题词的由头上来。      二      半个月前我在散步时碰到魏老,说起当天参加艾青逝世10周年纪念会的情况,同时把会议材料和我刚出版的一本诗论集《西山论剑》,呈送给诗翁大家,请魏老给写一条幅――“躬身作犁写春秋,坦荡为纸著诗章”,作为文学信条自勉。   后来,在散步中我们又碰在一起,魏老招呼我坐下。“第一句不错。第二句还可再斟酌。”我和魏老并排坐着,他缓缓开口说起题词,“‘坦荡为纸’词义是想表达真诚率言、为民立言的,似乎直白了些,可否改为‘俯首苍生’?当然,‘俯首为民’更对仗,但文贵‘辞不害志’,还是言从字顺好。”( 战国・孟轲《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魏老亲切地望着我:“句尾的‘著诗章’与上一句‘写春秋’意同,似可改为‘勤耕耘’。这样一是首尾相应,二是辞微旨远。”想不到一幅联句,竟引起魏老这般重视,老人素来治学严谨,这次我亲历目睹了。望着眼前这位文坛宿将,心中陡然升起几多敬意。最后他拉着我的手说:“我一两天内写出来,到时候送给你看,也顺便看看你的书房。”      三      “怎么样?咱们去看看你的书房吧!”我正欲邀请,魏老已站起身来,虽86岁高龄,身体还硬朗。我在前面搀引着,来到二楼敞亮向阳的书房。这是我的一方领地,房内光线柔美,溢着书香。   魏老背向电脑桌、面对“书墙”落座,深情地望着这些书的族群,一任我由右至左依次介绍书柜藏书。第一个书柜是马恩经典,特别是《资本论》及其研究专柜。书柜下方存放着我做“书虫”时一字一句摘录的《资本论》资料卡片和读书笔记,每当翻阅,乐在其中。魏老闻听我1982年始学习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理论,1988年首届国防大学基本系学习毕业,在家两年待分配期间,通读自学了《资本论》及相关研究书籍,还撰写刊发了几篇研究文章后,投来赞许的目光:“过去只知道你对文学饶有兴趣,没想到你对《资本论》理论还如此执著,这很好啊!这部百科全书式的鸿篇巨制,许多华章彩段可以作为文学读本来读。”我点头称是,阅读体验驱使我对老人丰厚的阅历和审美目光,报以深度艳羡与钦佩。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为了揭露、批驳、阐述和分析,往往采用文学的手法。”我们兴味盎然地继续讨论着,“马克思还在《资本论》中直接引用了荷马、莎士比亚、索福克勒斯、味吉尔、阿泰纳奥斯、贺雷西、但丁、席勒、歌德、塞万提斯、笛福、比彻、斯托、巴尔扎克、海涅等几十位世界文学史上名家名著的佳句、典故。因而,翻开《资本论》我们不仅可以得到经济理论的修养,而且还可以受到文学艺术的陶冶。”有道是刻板的经济学著作家们,习惯板着面孔干巴巴地说教,仿佛经济学与文学无缘而又无奈;仿佛只有文学家才需要讲究穿着、注意形式的美,而经济学家是本来就该赤膊的,只要把经济问题赤裸裸地叙述出来就足够了。这其实是经典“传道士”们的“失传”与“误传”。   作为个人书房,我崇尚阅读真实,拒绝“束之高阁”。魏老看到后面几个书柜内的世界文学名著与西方文论、中国古典文学和当代文学,以及政治、军事、历史、哲学、艺术等夹着形形色色注记纸条的藏书,老人频频点头。我随手从书架上《魏巍文集》10卷本旁,取出一本作家出版社近期出版的《人民作家人民爱》,书中辑录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聂荣臻、杨成武、邓力群、李铁映、迟浩田、郑天翔等对魏巍及其作品的评价;文艺界领导和文学艺术家周扬、丁玲、冰心、艾青、臧克家、邓拓、陈明、华楠、李尔重、贺敬之、翟泰丰、高占祥、朱子奇、郑伯农等对魏巍创作历程暨《魏巍文集》的题词、研讨发言和回忆文章;魏巍的故事和他与群众血肉相连的深情等。书前附有多幅珍贵照片,封底印有著名作家刘白羽的题词:“巍然于天地之间。”装帧精美,内容厚重,不失为一本了解和研究魏老60多年创作生涯的难得好书。看到我一种读后的愉悦挂在脸上,魏老微笑着说:“那是别人写的,系友人溢美之词。”淡雅的话语透出老人心明如镜的情感心态。   当魏老的目光掠过案头我业余为文的九部诗文集时,他勉励说:“你今年63岁,比我小二十又三,还可以再写20年!”面对这位“胸中自有青松气,尽瘁不唱夕阳残”的“鲁师痴牛”( 魏巍《自寿》诗:“鲁师遗训铭心底,痴牛永俯孺子前;胸中自有青松气,尽瘁不唱夕阳残”),我感到汗颜;这殷切希望,又令我笔纵意奋而有负重感。说来我们同属一支老部队。八年前,魏老题词嘱我:“书囊应满三千卷,人品当居第一流”。建党80周年前夕,当我和卜宝玉创作《东方神话》万行长诗去请教魏老时,老人显得很兴奋,谆谆教导说:“诗不同于史,争取每一行都是诗。”成书后召开研讨会,魏老又亲临现场,并挥毫题词:“革命到底,诗神永驻。”这些教诲时时伴随着我,奋蹄自奔,不敢懈怠,倥偬中笔耕不辍。      四      告别书房,魏老又兴致勃勃地察看了我楼下的书法习字间与临摹习作,不时给予点评,亲切自然的对话,全然没有了距离感。随后,我们穿过走廊来到绿荫掩映的院内藤椅桌旁坐下。魏老望着院中三株谡谡耸立、枝繁叶茂的松树和白玉兰树,慨然道:“你我院中的白玉兰,花期不同,都很宜人。春暖花开,心花怒放!”魏老对白玉兰情有独钟,《魏巍评传》作者赠诗魏老:“窗外白玉兰,/窗内诗人案。/……诗因东风美,/花因东风灿”。说话间,妻抱小孙女元元归来,魏老起身抚慰,脱口而吟:“有古人曰:‘刚日读经,柔日读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21世纪是属于他们的,将由他们这一代人‘注册’放飞哟!”(所引古人之说见清代梁章钜的《楹联丛话・廨宇》)啊,红杨有论,青松作证,抚掌为号!魏老话锋一转,人随史出:“你知道这院落的历史吗?军委老领导迟浩田、杨白冰曾先后在此居住过。”话语中似乎昭示着岁月沧桑,流年似水。   不觉间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斜阳西下,晚风习习,我陪魏老步出院门,依依不舍地护送老人返路还家。两代人扶携前行,走过一段坡路,魏老执意我留步,然后迈着仍显稳健的脚步执杖向前走去。我凝视着这位视人民为父母、爱战士如兄弟的老人渐行渐远的背影,心底涌起层层波澜……   我惊愕了!是生命的力量还是力量的生命,支撑着文学方家的晚霞人生?联想刘白羽“巍然于天地之间”的题词和石祥的“魏巍是一座山”的诗句,我生发许多感慨:这就是15岁接受进步思想,17岁投笔从戎,同年写出“献给祖国母亲的誓言”――成名作长诗《黄河行》的中原年少诗人吗?这就是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严酷年代里,发誓“我不死,诗不死”,创作了诗人“生命之子”――《黎明风景》与《塞北晚歌》《两年》的“红杨树”吗?这就是上世纪50年代,以颂扬志愿军英雄战士的朝鲜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而家喻户晓,受到全军将士和全国人民热烈欢迎的战地记者吗?这就是“我坚持只有我信得过的生活我才写”,崛起于诗歌、享誉于散文、辉赫于长篇小说,并以长篇小说《地球的红飘带》《火凤凰》《东方》组成“革命战争三部曲”,为我国当代军事文学高奏起悲壮史诗、英雄交响、瑰丽战歌的人民作家吗?这就是积极关心祖国青年一代,专为青年人写了纵论人生、寄语希望的优美散文集《壮行集》,及之一代又一代中小学生从语文教科书上熟读其名、慕名倾诉的良师益友吗?这就是对于共产主义前途命运有着深沉思考的老共产党员,在世纪之交的“留言簿”上,用如椽大笔写下《在新世纪的门槛上》《驮着21世纪前进》等激扬文字,刷新世人红色记忆的世纪老人吗……一根根文学琴弦拨动着我深深怀恋的情愫,若梦回文苑,与一代宗师漫步在绚丽多彩的中国现代文学史长廊上。   是啊!诗人老来豪情在,青春花开眉峰处。仰望西山晚霞辉映下的峰峦,一种落日的辉煌令人感动和欣慰。诚如诗翁常对青年作家讲的:“生活是源泉,人民是母亲”。霞后又当晨曦,大地母亲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      2006年7月26日草就,8月8日改定

  一      赋闲在家,读写之间,“始知文有江而学有海,识于人而际于天。”(宋・姚铉《唐文粹序》)诗界文坛,往事如烟。然而,著名作家、诗人魏巍与我的一段词话轶事,萦绕心头,似闪光的宝石,嵌入岁月记忆的深处。   今年5月24日午后时分,我正在楼下临池习帖,忽听门铃声响,隔窗望去,只见魏巍前辈由公务员小陈陪着走进庭院。我忙奔出门外,边搀扶着魏老,边悄声向着小陈:“怎么也不打个电话,我好在门口迎候!”魏老朱颜鹤发,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语出诱人,在客厅落座后笑着说:“都是自己人,三两步远的路,散着步就来了。”我们驻地同在西山脚下一个后山坡上,向西百余米处一座二层红砖小楼,就是魏老静谧的院落,每天早晚散步,时常碰面。魏老只要看见熟人,老远就打招呼,周围过路的人都愿意和这位作家朋友说说话。这也成了坡上散步的一道风景。   魏老示意小陈打开手里的信袋,是一幅题词:“躬身作犁写春秋,俯首苍生勤耕耘”。挥毫入纸依然那么流畅洒落,卓尔不群,真不敢相信是耄耋老人的墨迹。我连连称道。魏老欠了欠身,对词章的内容、章法诠释后,嘱我看落款第二枚章。啊,“红杨树”!朱文篆体笔名章,醒目端庄、儒雅大方,犹挺拔的大树、坚定的丰碑,托举着整幅词意。瞬间,我的思绪又被拉回到题词的由头上来。      二      半个月前我在散步时碰到魏老,说起当天参加艾青逝世10周年纪念会的情况,同时把会议材料和我刚出版的一本诗论集《西山论剑》,呈送给诗翁大家,请魏老给写一条幅――“躬身作犁写春秋,坦荡为纸著诗章”,作为文学信条自勉。   后来,在散步中我们又碰在一起,魏老招呼我坐下。“第一句不错。第二句还可再斟酌。”我和魏老并排坐着,他缓缓开口说起题词,“‘坦荡为纸’词义是想表达真诚率言、为民立言的,似乎直白了些,可否改为‘俯首苍生’?当然,‘俯首为民’更对仗,但文贵‘辞不害志’,还是言从字顺好。”( 战国・孟轲《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魏老亲切地望着我:“句尾的‘著诗章’与上一句‘写春秋’意同,似可改为‘勤耕耘’。这样一是首尾相应,二是辞微旨远。”想不到一幅联句,竟引起魏老这般重视,老人素来治学严谨,这次我亲历目睹了。望着眼前这位文坛宿将,心中陡然升起几多敬意。最后他拉着我的手说:“我一两天内写出来,到时候送给你看,也顺便看看你的书房。”      三      “怎么样?咱们去看看你的书房吧!”我正欲邀请,魏老已站起身来,虽86岁高龄,身体还硬朗。我在前面搀引着,来到二楼敞亮向阳的书房。这是我的一方领地,房内光线柔美,溢着书香。   魏老背向电脑桌、面对“书墙”落座,深情地望着这些书的族群,一任我由右至左依次介绍书柜藏书。第一个书柜是马恩经典,特别是《资本论》及其研究专柜。书柜下方存放着我做“书虫”时一字一句摘录的《资本论》资料卡片和读书笔记,每当翻阅,乐在其中。魏老闻听我1982年始学习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理论,1988年首届国防大学基本系学习毕业,在家两年待分配期间,通读自学了《资本论》及相关研究书籍,还撰写刊发了几篇研究文章后,投来赞许的目光:“过去只知道你对文学饶有兴趣,没想到你对《资本论》理论还如此执著,这很好啊!这部百科全书式的鸿篇巨制,许多华章彩段可以作为文学读本来读。”我点头称是,阅读体验驱使我对老人丰厚的阅历和审美目光,报以深度艳羡与钦佩。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为了揭露、批驳、阐述和分析,往往采用文学的手法。”我们兴味盎然地继续讨论着,“马克思还在《资本论》中直接引用了荷马、莎士比亚、索福克勒斯、味吉尔、阿泰纳奥斯、贺雷西、但丁、席勒、歌德、塞万提斯、笛福、比彻、斯托、巴尔扎克、海涅等几十位世界文学史上名家名著的佳句、典故。因而,翻开《资本论》我们不仅可以得到经济理论的修养,而且还可以受到文学艺术的陶冶。”有道是刻板的经济学著作家们,习惯板着面孔干巴巴地说教,仿佛经济学与文学无缘而又无奈;仿佛只有文学家才需要讲究穿着、注意形式的美,而经济学家是本来就该赤膊的,只要把经济问题赤裸裸地叙述出来就足够了。这其实是经典“传道士”们的“失传”与“误传”。   作为个人书房,我崇尚阅读真实,拒绝“束之高阁”。魏老看到后面几个书柜内的世界文学名著与西方文论、中国古典文学和当代文学,以及政治、军事、历史、哲学、艺术等夹着形形色色注记纸条的藏书,老人频频点头。我随手从书架上《魏巍文集》10卷本旁,取出一本作家出版社近期出版的《人民作家人民爱》,书中辑录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聂荣臻、杨成武、邓力群、李铁映、迟浩田、郑天翔等对魏巍及其作品的评价;文艺界领导和文学艺术家周扬、丁玲、冰心、艾青、臧克家、邓拓、陈明、华楠、李尔重、贺敬之、翟泰丰、高占祥、朱子奇、郑伯农等对魏巍创作历程暨《魏巍文集》的题词、研讨发言和回忆文章;魏巍的故事和他与群众血肉相连的深情等。书前附有多幅珍贵照片,封底印有著名作家刘白羽的题词:“巍然于天地之间。”装帧精美,内容厚重,不失为一本了解和研究魏老60多年创作生涯的难得好书。看到我一种读后的愉悦挂在脸上,魏老微笑着说:“那是别人写的,系友人溢美之词。”淡雅的话语透出老人心明如镜的情感心态。   当魏老的目光掠过案头我业余为文的九部诗文集时,他勉励说:“你今年63岁,比我小二十又三,还可以再写20年!”面对这位“胸中自有青松气,尽瘁不唱夕阳残”的“鲁师痴牛”( 魏巍《自寿》诗:“鲁师遗训铭心底,痴牛永俯孺子前;胸中自有青松气,尽瘁不唱夕阳残”),我感到汗颜;这殷切希望,又令我笔纵意奋而有负重感。说来我们同属一支老部队。八年前,魏老题词嘱我:“书囊应满三千卷,人品当居第一流”。建党80周年前夕,当我和卜宝玉创作《东方神话》万行长诗去请教魏老时,老人显得很兴奋,谆谆教导说:“诗不同于史,争取每一行都是诗。”成书后召开研讨会,魏老又亲临现场,并挥毫题词:“革命到底,诗神永驻。”这些教诲时时伴随着我,奋蹄自奔,不敢懈怠,倥偬中笔耕不辍。      四      告别书房,魏老又兴致勃勃地察看了我楼下的书法习字间与临摹习作,不时给予点评,亲切自然的对话,全然没有了距离感。随后,我们穿过走廊来到绿荫掩映的院内藤椅桌旁坐下。魏老望着院中三株谡谡耸立、枝繁叶茂的松树和白玉兰树,慨然道:“你我院中的白玉兰,花期不同,都很宜人。春暖花开,心花怒放!”魏老对白玉兰情有独钟,《魏巍评传》作者赠诗魏老:“窗外白玉兰,/窗内诗人案。/……诗因东风美,/花因东风灿”。说话间,妻抱小孙女元元归来,魏老起身抚慰,脱口而吟:“有古人曰:‘刚日读经,柔日读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21世纪是属于他们的,将由他们这一代人‘注册’放飞哟!”(所引古人之说见清代梁章钜的《楹联丛话・廨宇》)啊,红杨有论,青松作证,抚掌为号!魏老话锋一转,人随史出:“你知道这院落的历史吗?军委老领导迟浩田、杨白冰曾先后在此居住过。”话语中似乎昭示着岁月沧桑,流年似水。   不觉间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斜阳西下,晚风习习,我陪魏老步出院门,依依不舍地护送老人返路还家。两代人扶携前行,走过一段坡路,魏老执意我留步,然后迈着仍显稳健的脚步执杖向前走去。我凝视着这位视人民为父母、爱战士如兄弟的老人渐行渐远的背影,心底涌起层层波澜……   我惊愕了!是生命的力量还是力量的生命,支撑着文学方家的晚霞人生?联想刘白羽“巍然于天地之间”的题词和石祥的“魏巍是一座山”的诗句,我生发许多感慨:这就是15岁接受进步思想,17岁投笔从戎,同年写出“献给祖国母亲的誓言”――成名作长诗《黄河行》的中原年少诗人吗?这就是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严酷年代里,发誓“我不死,诗不死”,创作了诗人“生命之子”――《黎明风景》与《塞北晚歌》《两年》的“红杨树”吗?这就是上世纪50年代,以颂扬志愿军英雄战士的朝鲜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而家喻户晓,受到全军将士和全国人民热烈欢迎的战地记者吗?这就是“我坚持只有我信得过的生活我才写”,崛起于诗歌、享誉于散文、辉赫于长篇小说,并以长篇小说《地球的红飘带》《火凤凰》《东方》组成“革命战争三部曲”,为我国当代军事文学高奏起悲壮史诗、英雄交响、瑰丽战歌的人民作家吗?这就是积极关心祖国青年一代,专为青年人写了纵论人生、寄语希望的优美散文集《壮行集》,及之一代又一代中小学生从语文教科书上熟读其名、慕名倾诉的良师益友吗?这就是对于共产主义前途命运有着深沉思考的老共产党员,在世纪之交的“留言簿”上,用如椽大笔写下《在新世纪的门槛上》《驮着21世纪前进》等激扬文字,刷新世人红色记忆的世纪老人吗……一根根文学琴弦拨动着我深深怀恋的情愫,若梦回文苑,与一代宗师漫步在绚丽多彩的中国现代文学史长廊上。   是啊!诗人老来豪情在,青春花开眉峰处。仰望西山晚霞辉映下的峰峦,一种落日的辉煌令人感动和欣慰。诚如诗翁常对青年作家讲的:“生活是源泉,人民是母亲”。霞后又当晨曦,大地母亲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      2006年7月26日草就,8月8日改定


相关内容

  • 他让"十五的月亮"照进军营
  • 2008年岁尾的一天,我按照约定,准时叩响了著名诗人.词作家石祥位于首都西郊北京军区干休所的家门.身材魁梧.精神矍铄的老人热情地把我让进客厅,伴着沁人心脾的茶香,我们的交谈也开始了-- 从中学老师到军营文化教员 石祥原名王石祥,1939年1月出生在河北省清河县的杜家村.那里是冀.鲁.豫三省的交界处, ...

  • 专升本大学语文辅导题文学常识
  • 东华大学入学测试 专升本 大学语文 模拟题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 1.在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中,精卫是( ) A 一个人 B 一只鸟 C 一只猴子 D 一条龙 答案:B 2."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是下列哪 ...

  • 七年级语文上文学常识
  • 七年级语文上文学常识总结 1.<散步>:选自<中国青年报>.莫怀戚,重庆人,当代作家.著有<诗礼人家>.<经典关系>等. 2.<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作品集>.史铁生,北京人,当 代作家.著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g ...

  • 文学常识和文言文
  • 2013年秋季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文学常识和文言知识 一.<散步>的体裁是散文,作者 莫怀戚.笔名周平安,章大明.中篇小说<诗礼人家>获"四川文学"奖. 二.<秋天的怀念>作者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代表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

  • 古诗文常识
  • 古诗文常识·文学常识 二.知识要点: 文学常识·前言: 复习方法:方法:按朝代.体裁.作者整理,结合课文复习: 分类:诗经:诗歌:先秦楚辞:散文 <诗经>:⑴地位: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⑵篇目:从西周到春秋的诗歌305篇: ⑶内容:风.雅.颂三个部分: ⑷表现手法 ...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1-4
  • 人教版七年级上知识点总结 一.<散步> 选自1985年8月2日<中国青年报>. 作者简介:莫怀戚,1951年出生,男,汉族.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作协副主席.重庆人.1966年初中毕业,到四川内江插队.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 现为重庆师 ...

  • 高考必备文学常识(语文)
  • 1. 高考必备文学常识第一部分 记录上古神话的书有很多,最主要的有两部:<山海经>. 1"四书"指<论语><淮南子>.[<淮南子>] 亦称<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所撰. (二)先秦散文 1.儒家经典 :○&l ...

  • 中学生课外阅读推荐书目(详)
  • 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目 中国文学 古典文言必读: <论语><古文观止><左传><史记><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着><人间词话> 古典文言选读: <诗经><楚辞><孟 ...

  • 初中语文总复习文学常识选择题
  • 初中语文总复习文学常识选择题 1.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节选自<水浒传>,作者施耐庵. B.<关睢>和<蒹葭>两首诗都选自<诗经>. C.<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江城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