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护理体会

浅谈老年脑血栓病人的综合

护理体会

孙珍

2016/2/29

摘 要

脑血栓是脑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随着脑血管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脑血栓已经成为危害老年患者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老年人组织器官及生理机能减退,康复慢,并发症多,且存在语言障碍、肢体瘫痪等,极易造成心理障碍,导致机体调节能力减弱。因此,加强对老年性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护理,不仅有利于疾病治疗和自身康复,还能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现结合临床,分析护理体会并总结如下。

关键词:老年;脑血栓;护理

浅谈老年脑血栓病人的综合护理体会

脑血栓又称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是指在脑动脉内膜病变的基础上形成血栓,使血管腔狭窄或闭塞,血流受阻,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性坏死,进而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由于脑血栓造成不同范围、不同程度的脑组织损害,病人出院后仍留有各种后遗症。我国1986~1990年大规模人群调查显示,脑卒中发病率为109.7/10万~217/10万,患病率为719/10万~745.6/10万,死亡率为116/10万~141.8/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为1.3∶1~1.7∶1。在中国75%的脑卒中病人丧失劳动力,40%的重度致残,而脑血栓是临床最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占全国脑卒中病人的70%~80%。

脑血栓形成比脑出血的病死率低而致残率高。随年龄增长病死率明显上升,目前平均病死率为25%左右,常见死因是脑疝、多脏器衰竭、继发感染及心肺功能不全幸存者中病残率亦较高,大约20%的幸存者在1~2年内再次复发。所以一旦得了脑血栓,一定要终生服药预防复发,并且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

由于发病后患者的组织器官、身体机能和心理状态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加强对老年性脑血栓病人的临床护理,不仅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我院近年来针对老年性脑血栓病人的临床护理体会分析总结如下。

1 发病原因

脑动脉血管壁最常见的病变动脉粥样硬化是血栓形成的首要病因,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等可加速脑动脉硬化的发展;其次为各种脑动脉炎,包括钩端螺旋体动脉炎、大动脉炎、梅毒性脑动脉炎、结节性多动脉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结核性脑动脉炎、巨细胞动脉炎、红斑狼疮、胶原系统疾病等;此外,少见的病因有颈部动脉的直接外伤、先天性动脉狭窄、畸形;血液成分的改变(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镰刀样细胞贫血、巨球蛋白血症) 、血液凝固性增高(如分娩后、肿瘤、口服避孕药、术后、脱水) 、血压降低(用降压药过量、休克) 和心动过缓、心功能不全等均是血栓形成的因素[2]。

2 护理方法

2.1心理护理

老年脑血栓患者患病后,机体各项功能减退,以半身不遂和语言障碍为主要症状。身体功能上的变化,给老年病人带来心理上的改变,特别是巨大的心理压力。其中意识清楚的患者,极易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担心疾病不能治愈而连累家属,情绪非常低落甚至对治疗失去信心,严重影响疾病的康复。

所以,护理工作人员应该及时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详细了解患者心理变化,对老年脑血栓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疏解. 首先需了解患者的希望和期待,用护理技巧填补患者的体力、智力和意志方面的缺陷,促进自主生活的恢复,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一方面要讲解脑血栓的相关知识及疾病的预后情况,消除患者的疑虑,满足患者及其家属对相关知识的渴求,使患者对治疗充满信心;另一方面,要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保证以周到的服务和温馨的态度帮助患者解决困难,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同时,要鼓励患者家属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保证患者能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和康复训练。

2.2基础护理

2.2.1病情监察与观测

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取平卧位或根据医嘱取头高于床30°的体位, 并注意摆好头部位置, 翻身时应注意保持头与躯体一致平行运动, 避免头部扭曲。按照患者的病情轻重缓急, 定时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心率、心律、体温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必要时可以做颅内压的监测, 注意患者有无颅内压增高的迹象的发生, 若出现异常要马上告知医生。主要包括:

①控制血压:由于高血压是导致脑血栓发病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严密监测血压变化,以便于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给予正确合理的治疗和护理。

②加强呼吸系统护理:老年脑血栓患者由于身体机能减弱及长期卧床,呼吸系统的功能下降,气管内的分泌物不能自行排出,易发生窒息。因此,护理人员要加强患者的呼吸系统护理,及时了解患者的呼吸道状况。

③加强生命体征监测:护理人员要定时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瞳孔、脉搏、呼吸、心律、心率、体温等变化。准备好各种与急救有关的药品和器械,如升压

药、呼吸兴奋剂、张口器、心电仪、强心剂、氧气、气管切开包、人工呼吸器、人工起搏器等[3]。

2.2.2用药护理

患者用药过程的精心护理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因此,在患者用药时,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用药前后的病情变化情况,及时报告医生。严格把握患者的用药剂量,输液时要掌握输液速度。观察用药皮肤有无异常情况发生,用药后有无不良反应发生等,口服阿司匹林者应注意有无黑便情况发生,还要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和血压的变化,一旦发生与用药有关的不良反应现象,及时报告,及时处理。

2.2.3生活护理

随着脑血栓病人病情的恶化,其生活自理能力逐渐下降。因此,护理人员要加强对老年脑血栓患者的生活护理。

①防止褥疮护理:要保证患者日常生活的方便,帮助卧床患者建立舒适卧位,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翻身拍背的重要性,帮助患者多做患肢被动运动和肢体按摩,每1~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

②肢体活动护理:(1)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按摩1~2次/d,20~45min/次,上肢从手指开始至前臂、肩关节周围;下肢从脚趾到小腿、大腿、髋关节周围,连续7d ,按摩要轻柔、有节律地进行。(2)肩关节活动卧位时上举手臂,手臂向不同方向移动,如用手摸脸、前额、枕头等;坐位时直臂前举、外展、后伸及上举。

(3)肘关节活动肘关节屈伸,前臂旋前、旋后, 腕关节背伸,掌指关节向各个方向活动以及对掌、对指、抓拳、舒展掌指等。(4)手的灵活性、协调性和精细动作训练,用小皮球练手指的屈伸、并拢、分开等动作;也可通过用匙、用筷、写字、梳头、系扣子等动作来训练手指。(5)随着病情好转、肌力的恢复, 首先选取半坐卧位,以后逐步增加角度,适应后协助患者坐于床边,或床边站立,当患者能独立站立和保持体位平衡后才可逐步练习行走[4]。

③安全护理:护理人员要确保患者的安全,防止坠床事件发生,特别是运动障碍的老年患者。

④口腔护理:患者长期卧床,口腔内的菌群容易失调,因此,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每日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口腔2~3次,满

足病人基本的生活需求。

2.2.4饮食护理

老年脑血栓患者,由于精神负担重,可能导致食欲不振。此时,向患者讲解饮食对康复的重要性,鼓励能自主吞咽的患者进食。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脂、低热量的清淡饮食,选择软质、半流质或糊状、胨状的黏稠食物,避免粗糙,干硬、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如洋葱、大蒜、香菇、木耳、海带、山楂、紫菜、淡茶等食品有降脂作用。忌烟、酒, 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 长期食用可使血脂进一步增高, 血液粘稠度增加, 动脉样硬化斑块容易形成, 导致血栓复发。也不宜吃含油脂多、胆固醇高的食物, 例如肥肉、动物内脏、花生、核桃仁等以及油炸、辛辣刺激的食物。还要保持大便通畅, 切忌暴饮暴食, 避免过度肥胖。给患者提供充分的进餐时间,以利充分咀嚼。患者吞咽困难、不能进食时,给予营养支持,遵医嘱经胃管鼻饲,并做好留置胃管的护理。

还要鼓励患者多饮水,增加小便的排便次数,减少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几率。而且,由于脑血栓患者神经反射性活动退化,吞咽肌群不协调,易导致呛咳,因此护理人员要叮嘱患者少食多餐,在喂饭时帮病人把头部稍抬高,应均匀,慢速的喂食,防止食物流入气管的危险性,同时作好应急准备。

2.3康复护理

老年脑血栓患者,由于身体机能随着年龄的逐渐减退,患病后的致残率很高。肢体运动和语言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应及早进行康复锻炼,最大限度地恢复各项功能。

①肢体功能训练:护理人员首先要把握老年脑血栓患者康复训练的时机,在患者病情稳定,各种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症状不再发展时,即可鼓励患者进行早期的肢体功能康复锻炼。首先可以采取床上四肢锻炼的方式,活动度以不引起患者疲劳为宜;待患者能独立坐稳后,鼓励患者进行站立和步行训练,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康复训练的内容可以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康复训练的时间和次数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身体情况而定。

②语言功能训练:由于语言功能是人类表达思想和进行情感交流的主要工具,脑血栓患者患病失语对患者是十分沉重的打击。应指导患者从简单发音开始,反复训练,促进语言功能恢复。设置适宜的语言环境,时间安排在早餐后半小时,

每天不超过30分钟。先按指导者所说的话,使语言和视觉结合;通过打手势,使病人从逻辑上理解语意[5]。在训练中应结合利用病人的视觉、听觉、感觉等刺激,帮助发音,从简单的发音开始练习,尽量让病人多模仿、重述,到练习病人熟悉的简单字和词,激发病人语言的恢复。当训练者理解病人的要求及所需物品时,有意识地先教后讲,让病人说,说对了再满足病人的要求,使其在强烈的要求刺激下完成说话。

③面部的功能训练:采取坐姿,有意识地练习吞咽功能;让患者深吸气后立即放气,呼气时间尽量长些,并与发声相结合;让患者张口,放松健侧脸部,让其再闭口,以模仿、重复多次地锻炼。

2.4出院指导

由于脑血栓是属于高复发的不可逆性的慢性脑血管疾病,因此,在患者出院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给予相应的出院指导。

(1)生活指导:维持正常而有规律的生活, 不可因寒冷而贪眠。定期体检,严格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发现异常,积极治疗。

(2)运动指导:继续加强肢体功能锻炼, 指导家属协助患者进行肢体康复训练,20~30min/次, 或者平地行走或上、下楼梯行走, 适当参加体育锻炼,最好选择运动幅度不大的有氧运动如:太极拳,慢跑等,但是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情绪过分激动,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

(3)药物指导:根据病情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药物的用法, 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等, 使其对药物性质有所了解。并叮嘱患者在家休养期间, 要遵医嘱按时服药, 不可以擅自增减药物。若患者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并要做到定期到医院复查。

3 体会

脑血栓形成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脑血栓形成最常见的病因。脑血栓形成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多见于中老年人,无明显性别差异。一些患者往往睡前没有任何发病症状,但是早晨醒来时却发现偏瘫或失语, 这可能与休息时血压偏低、血流缓慢有关,但也有一些在白天发病的患者,常有头昏、肢体麻木无力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前躯症状。所以护理人员不仅要熟悉脑血栓形成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常用药物,了解脑血栓形成的相关知识。还要与

患者多沟通,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护患关系,把护理工作与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结合各项护理措施,从而提高脑血栓形成患者的治愈率和控制率,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近年来,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大疾病,脑血栓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该病的致死率和死亡率均很高,已经引起了临床上的足够重视。针对老年性脑血栓病人进行全面的临床护理,其中包括针对患者的心理变化进行的心理干预,可以保证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提高治疗疾病的信心;有效的基础护理可以维护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有效的功能训练可以促进患者肢体的自主运动,改善肢体功能障碍;完善的出院指导可以提高服药的依从性和自我保健的意识,预防疾病的复发及相关并发症,使机体早日康复;通过综合临床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和营养状况,提高脑血栓的治疗效果,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徐培荣. 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吉林医学,2008,29(6):474.

[2] 刘宇心, 宋宇, 魏然等. 老年脑血栓的综合护理[J].当代医学,2013,19(3):

127~128.

[3] 伍应芳. 浅谈老年性脑血栓病人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学,

2010,04:166~167.

[4] 丁九杰. 脑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J].现代护理,2011,09(c):21.

[5] 黎秀兰. 脑血栓形成患者综合护理体会 [J].内蒙古中医学,2012,08:147~

148.

浅谈老年脑血栓病人的综合

护理体会

孙珍

2016/2/29

摘 要

脑血栓是脑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随着脑血管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脑血栓已经成为危害老年患者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老年人组织器官及生理机能减退,康复慢,并发症多,且存在语言障碍、肢体瘫痪等,极易造成心理障碍,导致机体调节能力减弱。因此,加强对老年性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护理,不仅有利于疾病治疗和自身康复,还能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现结合临床,分析护理体会并总结如下。

关键词:老年;脑血栓;护理

浅谈老年脑血栓病人的综合护理体会

脑血栓又称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是指在脑动脉内膜病变的基础上形成血栓,使血管腔狭窄或闭塞,血流受阻,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性坏死,进而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由于脑血栓造成不同范围、不同程度的脑组织损害,病人出院后仍留有各种后遗症。我国1986~1990年大规模人群调查显示,脑卒中发病率为109.7/10万~217/10万,患病率为719/10万~745.6/10万,死亡率为116/10万~141.8/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为1.3∶1~1.7∶1。在中国75%的脑卒中病人丧失劳动力,40%的重度致残,而脑血栓是临床最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占全国脑卒中病人的70%~80%。

脑血栓形成比脑出血的病死率低而致残率高。随年龄增长病死率明显上升,目前平均病死率为25%左右,常见死因是脑疝、多脏器衰竭、继发感染及心肺功能不全幸存者中病残率亦较高,大约20%的幸存者在1~2年内再次复发。所以一旦得了脑血栓,一定要终生服药预防复发,并且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

由于发病后患者的组织器官、身体机能和心理状态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加强对老年性脑血栓病人的临床护理,不仅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我院近年来针对老年性脑血栓病人的临床护理体会分析总结如下。

1 发病原因

脑动脉血管壁最常见的病变动脉粥样硬化是血栓形成的首要病因,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等可加速脑动脉硬化的发展;其次为各种脑动脉炎,包括钩端螺旋体动脉炎、大动脉炎、梅毒性脑动脉炎、结节性多动脉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结核性脑动脉炎、巨细胞动脉炎、红斑狼疮、胶原系统疾病等;此外,少见的病因有颈部动脉的直接外伤、先天性动脉狭窄、畸形;血液成分的改变(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镰刀样细胞贫血、巨球蛋白血症) 、血液凝固性增高(如分娩后、肿瘤、口服避孕药、术后、脱水) 、血压降低(用降压药过量、休克) 和心动过缓、心功能不全等均是血栓形成的因素[2]。

2 护理方法

2.1心理护理

老年脑血栓患者患病后,机体各项功能减退,以半身不遂和语言障碍为主要症状。身体功能上的变化,给老年病人带来心理上的改变,特别是巨大的心理压力。其中意识清楚的患者,极易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担心疾病不能治愈而连累家属,情绪非常低落甚至对治疗失去信心,严重影响疾病的康复。

所以,护理工作人员应该及时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详细了解患者心理变化,对老年脑血栓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疏解. 首先需了解患者的希望和期待,用护理技巧填补患者的体力、智力和意志方面的缺陷,促进自主生活的恢复,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一方面要讲解脑血栓的相关知识及疾病的预后情况,消除患者的疑虑,满足患者及其家属对相关知识的渴求,使患者对治疗充满信心;另一方面,要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保证以周到的服务和温馨的态度帮助患者解决困难,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同时,要鼓励患者家属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保证患者能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和康复训练。

2.2基础护理

2.2.1病情监察与观测

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取平卧位或根据医嘱取头高于床30°的体位, 并注意摆好头部位置, 翻身时应注意保持头与躯体一致平行运动, 避免头部扭曲。按照患者的病情轻重缓急, 定时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心率、心律、体温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必要时可以做颅内压的监测, 注意患者有无颅内压增高的迹象的发生, 若出现异常要马上告知医生。主要包括:

①控制血压:由于高血压是导致脑血栓发病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严密监测血压变化,以便于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给予正确合理的治疗和护理。

②加强呼吸系统护理:老年脑血栓患者由于身体机能减弱及长期卧床,呼吸系统的功能下降,气管内的分泌物不能自行排出,易发生窒息。因此,护理人员要加强患者的呼吸系统护理,及时了解患者的呼吸道状况。

③加强生命体征监测:护理人员要定时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瞳孔、脉搏、呼吸、心律、心率、体温等变化。准备好各种与急救有关的药品和器械,如升压

药、呼吸兴奋剂、张口器、心电仪、强心剂、氧气、气管切开包、人工呼吸器、人工起搏器等[3]。

2.2.2用药护理

患者用药过程的精心护理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因此,在患者用药时,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用药前后的病情变化情况,及时报告医生。严格把握患者的用药剂量,输液时要掌握输液速度。观察用药皮肤有无异常情况发生,用药后有无不良反应发生等,口服阿司匹林者应注意有无黑便情况发生,还要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和血压的变化,一旦发生与用药有关的不良反应现象,及时报告,及时处理。

2.2.3生活护理

随着脑血栓病人病情的恶化,其生活自理能力逐渐下降。因此,护理人员要加强对老年脑血栓患者的生活护理。

①防止褥疮护理:要保证患者日常生活的方便,帮助卧床患者建立舒适卧位,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翻身拍背的重要性,帮助患者多做患肢被动运动和肢体按摩,每1~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

②肢体活动护理:(1)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按摩1~2次/d,20~45min/次,上肢从手指开始至前臂、肩关节周围;下肢从脚趾到小腿、大腿、髋关节周围,连续7d ,按摩要轻柔、有节律地进行。(2)肩关节活动卧位时上举手臂,手臂向不同方向移动,如用手摸脸、前额、枕头等;坐位时直臂前举、外展、后伸及上举。

(3)肘关节活动肘关节屈伸,前臂旋前、旋后, 腕关节背伸,掌指关节向各个方向活动以及对掌、对指、抓拳、舒展掌指等。(4)手的灵活性、协调性和精细动作训练,用小皮球练手指的屈伸、并拢、分开等动作;也可通过用匙、用筷、写字、梳头、系扣子等动作来训练手指。(5)随着病情好转、肌力的恢复, 首先选取半坐卧位,以后逐步增加角度,适应后协助患者坐于床边,或床边站立,当患者能独立站立和保持体位平衡后才可逐步练习行走[4]。

③安全护理:护理人员要确保患者的安全,防止坠床事件发生,特别是运动障碍的老年患者。

④口腔护理:患者长期卧床,口腔内的菌群容易失调,因此,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每日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口腔2~3次,满

足病人基本的生活需求。

2.2.4饮食护理

老年脑血栓患者,由于精神负担重,可能导致食欲不振。此时,向患者讲解饮食对康复的重要性,鼓励能自主吞咽的患者进食。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脂、低热量的清淡饮食,选择软质、半流质或糊状、胨状的黏稠食物,避免粗糙,干硬、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如洋葱、大蒜、香菇、木耳、海带、山楂、紫菜、淡茶等食品有降脂作用。忌烟、酒, 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 长期食用可使血脂进一步增高, 血液粘稠度增加, 动脉样硬化斑块容易形成, 导致血栓复发。也不宜吃含油脂多、胆固醇高的食物, 例如肥肉、动物内脏、花生、核桃仁等以及油炸、辛辣刺激的食物。还要保持大便通畅, 切忌暴饮暴食, 避免过度肥胖。给患者提供充分的进餐时间,以利充分咀嚼。患者吞咽困难、不能进食时,给予营养支持,遵医嘱经胃管鼻饲,并做好留置胃管的护理。

还要鼓励患者多饮水,增加小便的排便次数,减少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几率。而且,由于脑血栓患者神经反射性活动退化,吞咽肌群不协调,易导致呛咳,因此护理人员要叮嘱患者少食多餐,在喂饭时帮病人把头部稍抬高,应均匀,慢速的喂食,防止食物流入气管的危险性,同时作好应急准备。

2.3康复护理

老年脑血栓患者,由于身体机能随着年龄的逐渐减退,患病后的致残率很高。肢体运动和语言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应及早进行康复锻炼,最大限度地恢复各项功能。

①肢体功能训练:护理人员首先要把握老年脑血栓患者康复训练的时机,在患者病情稳定,各种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症状不再发展时,即可鼓励患者进行早期的肢体功能康复锻炼。首先可以采取床上四肢锻炼的方式,活动度以不引起患者疲劳为宜;待患者能独立坐稳后,鼓励患者进行站立和步行训练,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康复训练的内容可以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康复训练的时间和次数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身体情况而定。

②语言功能训练:由于语言功能是人类表达思想和进行情感交流的主要工具,脑血栓患者患病失语对患者是十分沉重的打击。应指导患者从简单发音开始,反复训练,促进语言功能恢复。设置适宜的语言环境,时间安排在早餐后半小时,

每天不超过30分钟。先按指导者所说的话,使语言和视觉结合;通过打手势,使病人从逻辑上理解语意[5]。在训练中应结合利用病人的视觉、听觉、感觉等刺激,帮助发音,从简单的发音开始练习,尽量让病人多模仿、重述,到练习病人熟悉的简单字和词,激发病人语言的恢复。当训练者理解病人的要求及所需物品时,有意识地先教后讲,让病人说,说对了再满足病人的要求,使其在强烈的要求刺激下完成说话。

③面部的功能训练:采取坐姿,有意识地练习吞咽功能;让患者深吸气后立即放气,呼气时间尽量长些,并与发声相结合;让患者张口,放松健侧脸部,让其再闭口,以模仿、重复多次地锻炼。

2.4出院指导

由于脑血栓是属于高复发的不可逆性的慢性脑血管疾病,因此,在患者出院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给予相应的出院指导。

(1)生活指导:维持正常而有规律的生活, 不可因寒冷而贪眠。定期体检,严格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发现异常,积极治疗。

(2)运动指导:继续加强肢体功能锻炼, 指导家属协助患者进行肢体康复训练,20~30min/次, 或者平地行走或上、下楼梯行走, 适当参加体育锻炼,最好选择运动幅度不大的有氧运动如:太极拳,慢跑等,但是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情绪过分激动,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

(3)药物指导:根据病情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药物的用法, 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等, 使其对药物性质有所了解。并叮嘱患者在家休养期间, 要遵医嘱按时服药, 不可以擅自增减药物。若患者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并要做到定期到医院复查。

3 体会

脑血栓形成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脑血栓形成最常见的病因。脑血栓形成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多见于中老年人,无明显性别差异。一些患者往往睡前没有任何发病症状,但是早晨醒来时却发现偏瘫或失语, 这可能与休息时血压偏低、血流缓慢有关,但也有一些在白天发病的患者,常有头昏、肢体麻木无力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前躯症状。所以护理人员不仅要熟悉脑血栓形成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常用药物,了解脑血栓形成的相关知识。还要与

患者多沟通,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护患关系,把护理工作与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结合各项护理措施,从而提高脑血栓形成患者的治愈率和控制率,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近年来,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大疾病,脑血栓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该病的致死率和死亡率均很高,已经引起了临床上的足够重视。针对老年性脑血栓病人进行全面的临床护理,其中包括针对患者的心理变化进行的心理干预,可以保证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提高治疗疾病的信心;有效的基础护理可以维护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有效的功能训练可以促进患者肢体的自主运动,改善肢体功能障碍;完善的出院指导可以提高服药的依从性和自我保健的意识,预防疾病的复发及相关并发症,使机体早日康复;通过综合临床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和营养状况,提高脑血栓的治疗效果,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徐培荣. 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吉林医学,2008,29(6):474.

[2] 刘宇心, 宋宇, 魏然等. 老年脑血栓的综合护理[J].当代医学,2013,19(3):

127~128.

[3] 伍应芳. 浅谈老年性脑血栓病人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学,

2010,04:166~167.

[4] 丁九杰. 脑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J].现代护理,2011,09(c):21.

[5] 黎秀兰. 脑血栓形成患者综合护理体会 [J].内蒙古中医学,2012,08:147~

148.


相关内容

  • 康复治疗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十二月一 日 毕业 康复治疗毕业论文选题(1486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起, ...

  • 脑血栓患者的心理观察及护理
  • 心理护理 了治疗效果,提高了治愈率,延长了生存期. 参考文献 1陈文虎.食管癌的综合治疗[J].肿瘤,2003,23(2):85 ̄86 2方建飞,蒋梅芳,俞立农,等.食管癌放射治疗所致食管黏膜炎症的 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12):722 3肖泽芬,杨宗贻,吕宁,等.放射治疗食管癌 ...

  •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体会
  • 摘要:目的:观察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术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至2009年间41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后护理.康复锻炼和出院指导.结果:临床护理效果满意,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佳.讨论:良好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护理,合理的康复锻炼,完善的出院指导,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成 ...

  • CT对脑软化灶的鉴别体会
  • 圜蠲 诺或对患者进行承诺,否则一旦保证不能兑现,必然使患者失去对护士的信任㈨.讨论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已经成为现代护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患者身心健康.取得最好治疗效果的必要条件¨J.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合理安排患者的生活,建立信赖.合作.协调的护患 ...

  • 脑血栓形成康复期的护理
  • :脑血栓形成的患者大部分有不同程度的言语.运动功能障碍,心理和情感障碍等.本病好发于老年人,多见于50-60岁以上患有动脉粥样硬化者,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男性多于女性.通常患者可有某些未加注意的前驱症状,如头昏.头痛等,少数患者病前曾患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史,多数患者在安静.休息时 ...

  • 脑血管造影护理
  • 脑血管造影是一种崭新的X 线检查新技术,通过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为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2009年7月-2010年3月经股动脉行脑血管造影术26例.患者经精心护理.护理配合,全部成功完成脑血管造影术,脑血管造影术成功率为100%,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26例全部采用Seldinger ...

  • 预防腹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
  • [摘要]总结1366例腹腔镜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认为护理的重点是首先提高护理人员思想上的认识,注意保护静脉,术中及术后给予正确的体位,术后早活动及下肢保暖,加强病情观察,适当的药物预防,合理饮食,是预防成功关键. [关键词]腹腔镜 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 腹腔镜手术因其微创.恢复快.住 ...

  • 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与预防
  • 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与预防 来凤县中心医院 张慧 [摘要]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措施,降低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减少因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患者所造成的危害.方法 对1991年1月-2005年6月我院妇产科剖宫产术者3196例,针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 ...

  • 高龄老人股骨颈骨折保守治疗的护理体会
  • [摘 要]目的:通过对128例70岁以上老人股骨颈骨折非手术治疗的护理总结,探讨其护理方法的选择.护理的重点及特殊性,提高护理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28例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资料,治疗护理特性.结果:治愈88例,好转25例,转手术治疗11例,死亡4例.并发症和死亡率低于同类报道.结论:高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