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题型秘籍[33]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含解析)

专题三十三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热点题型】

题型一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例1、(2013·浙江文综) 以下为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

【提分秘籍】

常规考查角度:分封制的目的与内容、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区别。 考查角度拓展:①“同姓不婚”或“同姓封王”中的“同姓”不仅可以体现分封制,还可以体现宗法制; ②无论同姓受封还是异姓受封的诸侯,他们都有较大的独立性,他们与郡县制下的郡县长官有本质的区别,前者可世袭,后者的任免均由皇帝决定; ③分封制存在的经济基础是井田制,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井田制瓦解,分封制也由此被郡县制取代,因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热点题型】

题型二 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

例2、(2013·江苏单科) 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

A. 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 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 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 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解析:从材料中的“秦、魏等国”和大量铁农具的使用可知该现象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经济的突出特征是奴隶制经济的瓦解和封建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发展,而小农经济的特点之一就是精耕细作,A 、C 、D 三项过于片面和绝对化,应排除,故选B 项。

答案:B 【提分秘籍】

常规考查角度: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小农经济、土地制度的演变、重农抑商政策等。 考查角度拓展:①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的广泛推广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封建社会前期牛耕技术的推广和生产工具的改进往往会成为高考命题的切入点,如西汉的二牛一人抬杠、隋唐时期的曲辕犁等; ②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且具有脆弱性,因此封建统治者均采取重农抑商政策,也会抑制土地兼并。

【热点题型】 题型三 汉代儒学

例3、(2013·福建文综) 《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

A. 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 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C. 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 劫富济贫以均贫富

【提分秘籍】

常规考查角度:从政治与思想文化的关系角度考查儒学地位的变化。比如董仲舒对儒学改造的原因、方法及表现;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途径及影响等。

考查角度拓展:①将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学从内容、地位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 ②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宋明理学从内容、实质、影响等角度进行比较; ③以“维护国家的统一”“以民为本”等社会热点问题为切入点考查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举一反三】

(2013·重庆文综) 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 归”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该是( )

A. 韩非子 B . 孟子 C. 董仲舒 D . 朱熹

解析:董仲舒吸收阴阳家、道家等的思想,宣扬“君权神授”,并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的学说,故选C 项。

答案:C 【随堂巩固】

1. 有人在研究明朝皇帝系列表时发现,部分明朝皇帝的名讳体现了我国古代阴阳五行学中五行相生说,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见下表)

依据表中所列现象判断,其所隐含的思想有( )

①祈盼专制政权的生生不息 ②反映宗法血缘的代代相传 ③表达分封制度的世世相袭 ④显示“朱”姓大族的赫赫尊贵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 D. ②③④

2. 关于西周灭亡的原因,司马迁认为是“烽火戏诸侯”。某学者在《西周的灭亡》一书中综合运用了考古发现、铭文和文献记录,同时又联系当时的地表形态特征,认为西周的衰落是由西周国家的基本统治结构决定的,其灭亡的外部重要原因主要是西北地区少数部族的侵袭。你认为( )

A. 司马迁的观点属内因决定外因论,符合历史事实 B. 该学者的观点以考古发现及文献记录等为依据,真实可靠 C. 两人分别从不同角度探讨西周灭亡的原因,均为一家之言 D. 由于年代久远,两人的观点都是主观臆测,均不足为信

答案:B 解析:司马迁的观点属外因决定内因论,故排除A 项; 从材料看出该学者充分

利用史料从各个方面来论证西周灭亡的原因,有史有据,不是主观臆测,故排除C 、D 两项,正确答案为B 项。

3. 《尚书·召诂》曰:(武王崩,成王年少)“呜呼! 有王虽小,元子(大宗) 哉!”上述史实体现了中国古代某一制度。下列有关这一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解决了贵族之间的纷争 B. 体现了血缘和政治关系的结合 C. 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D. 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

4. 《水经注·湘水》云:“秦灭楚,立长沙郡。”长沙郡下设湘、罗、益阳、阴山、零陵、衡山、宋、桂阳等9县。从此,长沙开始纳入全国统一的政治体制,并第一次明确地以一行政区域载入史册。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郡守是长沙郡最高的行政长官 B. 长沙郡守需要定期向皇帝汇报工作 C. 郡守职位由皇帝直接任命 D. 县令、县长也由皇帝直接任命

5. 《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

A. 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 确定了后世2 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 C. 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 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答案:B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陆续在新兼并的地区设郡县,故排除A 项; 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故C 项错误; 军功爵制在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中已经开始实施,故排除D 项。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2 000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故正确答案为B 项。

6. 《史记》记载,刘邦称帝之后以旧礼尊其父,有人劝说刘父:“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 如此则威重不行。”此后其父以尊礼待刘邦。对该记载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刘邦违背了纲常伦理 B. 宗法关系要服从于君权 C. 汉初宗法制趋于崩溃 D. 君臣关系等级森严

7. 《国语·齐语》载:“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锄、斤,试诸壤土。”这段史料说明春秋时期( )

A. 青铜农具广泛使用 B. 铁器在农业中使用 C. 畜牧业发达 D. 农业耕作技术提高

8. 《韩非子》载:“鲁人善织屦(用麻等织成的单底鞋) ,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 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有( )

①战国时期已经有了私人手工业 ②当时手工业者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 ③手工业者受到歧视 ④当时手工业者可以自由流动

A.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 ②③④

9. 西汉时期,业主开垦荒地而获得土地,并无买卖交易发生,但业主也要模仿土地买卖文契,刻石立碑,说土地是从“东王公”“西王母”“山公”“土公”等杜撰的神话人物手中买来。上述现象表明西汉时期( )

A. 土地私有制开始确立 B. 鼓励土地买卖 C. 以地契确定土地归属 D. 禁止开垦荒地

10. 东周时期(公元前8~前3世纪) 被称为社会制度嬗变、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共同文化圈、经济圈的形成期。下面对这一阶段历史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 中国疆域版图的最终确定 B. 中国农耕文明发展的巅峰 C. 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基本形成 D. 中央集权国家模式的完善

11. 有史学家评论战国时期的学说称,“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风行一时。各家中有顺势而活动的,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 也有逆势而动的,知其不可而为,想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其中“逆势而动”的学派最有可能是( )

A. 墨家 B. 纵横家 C. 法家 D. 农家

答案:A 解析:墨家的主要思想是“兼爱”“非攻”“节用”“尚贤”等,其中的“兼爱”“非攻”等主张“逆势而动”,故正确答案为A 项。

12. “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以上反

映的思想始于( )

A. 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 B. 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 C. 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 D. 宋朝程朱理学

答案:C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故正确答案为C 项。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之所以革之(注:废分封制) 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 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属) 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 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概括材料一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政制的意义。(8分)

(2)比较材料一、材料二,分析柳宗元和黄宗羲对于君主政制的不同态度并说明原因。(10分)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高祖刘邦曾采取重农抑商政策。但至惠帝、高后时,以“天下初定为由”“弛商贾之律”。

从古至今,谈到“重农抑商”时总是将农业和商业对立起来,认为统治者颁布减轻徭役政策即为重视农业,商业就受到抑制; 统治者颁布限制商业发展的政策就是重视农业发展。笔者认为重农抑商是对立统一的。中国古代社会……从争夺资源这个静态角度讲,农业和商业是对立的。重农则商业得到抑制,抑商则为农业发展提供更多资源。……决定古代社会发展状况的两大条件就是人口和土地。

——《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 再析——以西汉为例》

材料二 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大部分时间是重农不抑商,农业固然受到重视,但商业也并没有受到抑制,私人工商业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

——《中国古代真的“重农抑商”么? 》

(1)结合材料一,分析为什么历代封建政府重视农业。(8分)

(2)如果你是材料二中关于古代商业的观点的提出者,请说明你的依据。(6分)

(3)长期以来,对于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研究,大多数学者都以“重农抑商”概而论之。结合以上材料,谈一谈你对这一结论的看法。(8分。可以选择赞同、不赞同或辩证看待等; 注意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1)历代封建政府推行重农政策是由其经济基础和统治者的阶级地位决定的。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产力水平低,人口和土地是社会发展的两大条件,所以农业生产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兴衰和人民生计。因此,以农立国,必然成为封建地主阶级的治国纲领。

(2)依据:汉代在经济恢复后也重视商业的发展; 唐宋时期的商业非常繁荣,而且在宋代打破了市坊的限制;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在部分地区出现并发展; 封建王朝都存在私人工商业,而且明朝中期,私人工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官营工商业。(答出3点即可)

(3)看法:略。(言之有理即可)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氏室属下的庶民也许就是氏室的宗族,否则也是集族而居的。氏室上面的一层是国君和同姓卿大夫构成的大家族,更上的一层是周王和同姓诸侯构成的大家族。其天子和异姓诸侯彼此间,则多半有姻戚关系。这整个封建帝国的组织大体上是以家族为经,家族为纬的。

——张荫麟、吕思勉《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秦汉是官僚政治制度全面展开的时期,官僚政治的各个要素都发展到了相当的高度。……若从政府机构来看,秦和汉初中央政府中皇家事务与国家事务尚未分离,九卿不仅从执掌上来说皇帝家务与国家政务没有分离,而且“卿”这个称呼本身即带有家臣的意味,宰相和百官也是具有浓厚的为皇帝个人服务的色彩。国家还保持了古老的家国不分、家国一体

的传统和形式。

请回答: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概括材料一中帝国组织形式的基本特点和等级关系,并说明其得以建立的制度基础有哪些?(6分)

(2)结合材料二,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进的角度,归纳秦汉时期政治制度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点出现的时代背景。(10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先秦、秦汉时期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进的认识。(4分

)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学而》

材料二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材料三 知识即美德,愚昧是万恶之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其论点(不可摘抄原文) 。(5分)

(2)根据材料二,表述影响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儒家社会道德观。(5分)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西方从古代到18世纪发展的主题及主要趋势。对比归纳中国传统文化在政治上的发展趋势。(5分)

——苏格拉底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东方孔子和西方苏格拉底在社会道德建设上的相同点。(5分

)

专题三十三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热点题型】

题型一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例1、(2013·浙江文综) 以下为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

【提分秘籍】

常规考查角度:分封制的目的与内容、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区别。 考查角度拓展:①“同姓不婚”或“同姓封王”中的“同姓”不仅可以体现分封制,还可以体现宗法制; ②无论同姓受封还是异姓受封的诸侯,他们都有较大的独立性,他们与郡县制下的郡县长官有本质的区别,前者可世袭,后者的任免均由皇帝决定; ③分封制存在的经济基础是井田制,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井田制瓦解,分封制也由此被郡县制取代,因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热点题型】

题型二 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

例2、(2013·江苏单科) 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

A. 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 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 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 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解析:从材料中的“秦、魏等国”和大量铁农具的使用可知该现象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经济的突出特征是奴隶制经济的瓦解和封建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发展,而小农经济的特点之一就是精耕细作,A 、C 、D 三项过于片面和绝对化,应排除,故选B 项。

答案:B 【提分秘籍】

常规考查角度: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小农经济、土地制度的演变、重农抑商政策等。 考查角度拓展:①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的广泛推广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封建社会前期牛耕技术的推广和生产工具的改进往往会成为高考命题的切入点,如西汉的二牛一人抬杠、隋唐时期的曲辕犁等; ②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且具有脆弱性,因此封建统治者均采取重农抑商政策,也会抑制土地兼并。

【热点题型】 题型三 汉代儒学

例3、(2013·福建文综) 《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

A. 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 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C. 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 劫富济贫以均贫富

【提分秘籍】

常规考查角度:从政治与思想文化的关系角度考查儒学地位的变化。比如董仲舒对儒学改造的原因、方法及表现;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途径及影响等。

考查角度拓展:①将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学从内容、地位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 ②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宋明理学从内容、实质、影响等角度进行比较; ③以“维护国家的统一”“以民为本”等社会热点问题为切入点考查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举一反三】

(2013·重庆文综) 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 归”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该是( )

A. 韩非子 B . 孟子 C. 董仲舒 D . 朱熹

解析:董仲舒吸收阴阳家、道家等的思想,宣扬“君权神授”,并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的学说,故选C 项。

答案:C 【随堂巩固】

1. 有人在研究明朝皇帝系列表时发现,部分明朝皇帝的名讳体现了我国古代阴阳五行学中五行相生说,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见下表)

依据表中所列现象判断,其所隐含的思想有( )

①祈盼专制政权的生生不息 ②反映宗法血缘的代代相传 ③表达分封制度的世世相袭 ④显示“朱”姓大族的赫赫尊贵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 D. ②③④

2. 关于西周灭亡的原因,司马迁认为是“烽火戏诸侯”。某学者在《西周的灭亡》一书中综合运用了考古发现、铭文和文献记录,同时又联系当时的地表形态特征,认为西周的衰落是由西周国家的基本统治结构决定的,其灭亡的外部重要原因主要是西北地区少数部族的侵袭。你认为( )

A. 司马迁的观点属内因决定外因论,符合历史事实 B. 该学者的观点以考古发现及文献记录等为依据,真实可靠 C. 两人分别从不同角度探讨西周灭亡的原因,均为一家之言 D. 由于年代久远,两人的观点都是主观臆测,均不足为信

答案:B 解析:司马迁的观点属外因决定内因论,故排除A 项; 从材料看出该学者充分

利用史料从各个方面来论证西周灭亡的原因,有史有据,不是主观臆测,故排除C 、D 两项,正确答案为B 项。

3. 《尚书·召诂》曰:(武王崩,成王年少)“呜呼! 有王虽小,元子(大宗) 哉!”上述史实体现了中国古代某一制度。下列有关这一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解决了贵族之间的纷争 B. 体现了血缘和政治关系的结合 C. 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D. 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

4. 《水经注·湘水》云:“秦灭楚,立长沙郡。”长沙郡下设湘、罗、益阳、阴山、零陵、衡山、宋、桂阳等9县。从此,长沙开始纳入全国统一的政治体制,并第一次明确地以一行政区域载入史册。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郡守是长沙郡最高的行政长官 B. 长沙郡守需要定期向皇帝汇报工作 C. 郡守职位由皇帝直接任命 D. 县令、县长也由皇帝直接任命

5. 《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

A. 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 确定了后世2 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 C. 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 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答案:B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陆续在新兼并的地区设郡县,故排除A 项; 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故C 项错误; 军功爵制在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中已经开始实施,故排除D 项。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2 000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故正确答案为B 项。

6. 《史记》记载,刘邦称帝之后以旧礼尊其父,有人劝说刘父:“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 如此则威重不行。”此后其父以尊礼待刘邦。对该记载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刘邦违背了纲常伦理 B. 宗法关系要服从于君权 C. 汉初宗法制趋于崩溃 D. 君臣关系等级森严

7. 《国语·齐语》载:“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锄、斤,试诸壤土。”这段史料说明春秋时期( )

A. 青铜农具广泛使用 B. 铁器在农业中使用 C. 畜牧业发达 D. 农业耕作技术提高

8. 《韩非子》载:“鲁人善织屦(用麻等织成的单底鞋) ,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 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有( )

①战国时期已经有了私人手工业 ②当时手工业者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 ③手工业者受到歧视 ④当时手工业者可以自由流动

A.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 ②③④

9. 西汉时期,业主开垦荒地而获得土地,并无买卖交易发生,但业主也要模仿土地买卖文契,刻石立碑,说土地是从“东王公”“西王母”“山公”“土公”等杜撰的神话人物手中买来。上述现象表明西汉时期( )

A. 土地私有制开始确立 B. 鼓励土地买卖 C. 以地契确定土地归属 D. 禁止开垦荒地

10. 东周时期(公元前8~前3世纪) 被称为社会制度嬗变、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共同文化圈、经济圈的形成期。下面对这一阶段历史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 中国疆域版图的最终确定 B. 中国农耕文明发展的巅峰 C. 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基本形成 D. 中央集权国家模式的完善

11. 有史学家评论战国时期的学说称,“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风行一时。各家中有顺势而活动的,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 也有逆势而动的,知其不可而为,想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其中“逆势而动”的学派最有可能是( )

A. 墨家 B. 纵横家 C. 法家 D. 农家

答案:A 解析:墨家的主要思想是“兼爱”“非攻”“节用”“尚贤”等,其中的“兼爱”“非攻”等主张“逆势而动”,故正确答案为A 项。

12. “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以上反

映的思想始于( )

A. 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 B. 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 C. 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 D. 宋朝程朱理学

答案:C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故正确答案为C 项。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之所以革之(注:废分封制) 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 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属) 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 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概括材料一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政制的意义。(8分)

(2)比较材料一、材料二,分析柳宗元和黄宗羲对于君主政制的不同态度并说明原因。(10分)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高祖刘邦曾采取重农抑商政策。但至惠帝、高后时,以“天下初定为由”“弛商贾之律”。

从古至今,谈到“重农抑商”时总是将农业和商业对立起来,认为统治者颁布减轻徭役政策即为重视农业,商业就受到抑制; 统治者颁布限制商业发展的政策就是重视农业发展。笔者认为重农抑商是对立统一的。中国古代社会……从争夺资源这个静态角度讲,农业和商业是对立的。重农则商业得到抑制,抑商则为农业发展提供更多资源。……决定古代社会发展状况的两大条件就是人口和土地。

——《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 再析——以西汉为例》

材料二 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大部分时间是重农不抑商,农业固然受到重视,但商业也并没有受到抑制,私人工商业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

——《中国古代真的“重农抑商”么? 》

(1)结合材料一,分析为什么历代封建政府重视农业。(8分)

(2)如果你是材料二中关于古代商业的观点的提出者,请说明你的依据。(6分)

(3)长期以来,对于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研究,大多数学者都以“重农抑商”概而论之。结合以上材料,谈一谈你对这一结论的看法。(8分。可以选择赞同、不赞同或辩证看待等; 注意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1)历代封建政府推行重农政策是由其经济基础和统治者的阶级地位决定的。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产力水平低,人口和土地是社会发展的两大条件,所以农业生产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兴衰和人民生计。因此,以农立国,必然成为封建地主阶级的治国纲领。

(2)依据:汉代在经济恢复后也重视商业的发展; 唐宋时期的商业非常繁荣,而且在宋代打破了市坊的限制;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在部分地区出现并发展; 封建王朝都存在私人工商业,而且明朝中期,私人工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官营工商业。(答出3点即可)

(3)看法:略。(言之有理即可)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氏室属下的庶民也许就是氏室的宗族,否则也是集族而居的。氏室上面的一层是国君和同姓卿大夫构成的大家族,更上的一层是周王和同姓诸侯构成的大家族。其天子和异姓诸侯彼此间,则多半有姻戚关系。这整个封建帝国的组织大体上是以家族为经,家族为纬的。

——张荫麟、吕思勉《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秦汉是官僚政治制度全面展开的时期,官僚政治的各个要素都发展到了相当的高度。……若从政府机构来看,秦和汉初中央政府中皇家事务与国家事务尚未分离,九卿不仅从执掌上来说皇帝家务与国家政务没有分离,而且“卿”这个称呼本身即带有家臣的意味,宰相和百官也是具有浓厚的为皇帝个人服务的色彩。国家还保持了古老的家国不分、家国一体

的传统和形式。

请回答: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概括材料一中帝国组织形式的基本特点和等级关系,并说明其得以建立的制度基础有哪些?(6分)

(2)结合材料二,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进的角度,归纳秦汉时期政治制度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点出现的时代背景。(10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先秦、秦汉时期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进的认识。(4分

)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学而》

材料二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材料三 知识即美德,愚昧是万恶之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其论点(不可摘抄原文) 。(5分)

(2)根据材料二,表述影响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儒家社会道德观。(5分)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西方从古代到18世纪发展的主题及主要趋势。对比归纳中国传统文化在政治上的发展趋势。(5分)

——苏格拉底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东方孔子和西方苏格拉底在社会道德建设上的相同点。(5分

)


相关内容

  • 试析高考试题的能力考查要求
  • 作者:宾华 中学历史教学 1998年02期 历史高考命题总的趋势是逐年加大对中学生能力要求的考查力度,近年来历史高考的能力考查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的特点.全方位是指能力考查覆盖五种题型,它不单体现在问答题.材料解析题.多项选择题中,而且也体现在单项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多层次是指考查的目标不仅限于再认. ...

  • 高考历史三大题型解题思路
  • 高考历史两大题型解题思路 一. 选择题的应试策略和技巧 选择题知识覆盖面广.题量多的特点,要求考生要踏实.牢固,全面地掌握所学基础知识.同时要培养概括.分析.评价等能力,提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问题的水平.这是做好选择题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在具备这些前提条件之后,再辅之以一定的技巧和 ...

  • 2016年云南省第一次高三统测历史质量分析
  • 2016年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 历史学科质量分析 2016年3月21.22日云南省组织了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此次统测力求通过此次检测查找出下一步教学需要调整的问题,为2016年云南省高考历史成绩的提高起到引领作用.试题完全遵循全国高考大纲和高考试题要求,传承了历史材料题的命题 ...

  • 高考命题专家解析2016年高考各科试题
  • 高考命题专家.语文特级教师详解-- 高考作文题传递怎样的教改信号 中国教育报记者 柯进 万玉凤 刘博智 凌馨 董鲁皖龙 "看到漫画作文题我有点傻眼""农村娃没见过VR (虚拟现实),恐怕作文不知道从哪里动笔"„„6月7日,高考第一天,语文作文试题依然成为街谈巷 ...

  • 2012年河北省高考文综试卷历史部分
  • 2012年高考文综全国卷(新课标)历史试题 24. 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 A 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 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 抑制豪强是缓解 ...

  • 高中历史知识点分析
  • 1 让更多的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 必修一 政治文明史 第二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核心考点:从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自汉至元皇权的日益加强.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本讲内容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区域,郡国并行制.行省制度.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 ...

  • 2015甘肃高考各科大纲解析及备考建议
  • 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写的<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近日出炉,详细介绍了2015年高考各学科的考试范围.命题思想.试卷结构等.甘肃省作为参加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的省份仍采用这一考纲,其中,数学理.数学文.语文.生物.地理.政治科目的<考试大纲>与2014年相比较基 ...

  • 2017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0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含答案)
  • 标点符号考查的意义在于规范使用,因此要求熟悉各类标号和点号的规范用法,根据语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虽然标点符号在高考中不是必考点,但其运用能力在写作中也能体现出来,是写作的基本能力之一,我们也不可轻视. 1.考查重点相对突出. 尽管有16种可考查的标点符号,但高考并非不分主次.平均用力.其中问号.逗号 ...

  • 从高考历从高考历史题型变化看高中历史教学发展趋势
  • . . . . . . . 从高考历史题型变化看高中历史教学发展趋势 扬中市第二高级中学:傅同荣 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国际间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和国力竞争对教育提出了 前所未有的挑战,这种挑战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国际上国力竞争对基础教育的压力和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浪潮的推动:二是鉴于我国目前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