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秦的统一]教案

历史教学设计

课题:《秦朝的统一》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1、了解秦统一六国的基本情况及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2、知道秦统一中国的时间,都城及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3、理解秦统一中国的意义及巩固统一各项措施的作用。

二、能力与方法

1、通过评价秦始皇,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和提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通过动手制作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示意图,掌握历史图表的制作方法,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通过阅读课文插图,简述秦统一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表述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历史发展的影响,评价历史人物应当辩证地看,注意“一分为二”。

2、认识统一对历史发展影响,统一是历史的主流,进行维护国家统一观念的教育。 ●教学重点:

秦的统一及其意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

秦王朝的性质与特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及其内容。度量衡的统一。 ●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唐代大诗人李白大家都熟悉吧,那么李白笔下这位“扫六合”、“决浮云”的秦王是何许人也?他还有哪些不为同学们所知的事迹呢?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感受这段惊心动魄又影响深远的历史,领略一下“千古一帝”的风采吧!

二、授新课

(一)完成统一

师: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乱不止,人民饱受战乱之苦,同学们假如你生活在那个时代是人民群众的普通一员,你最渴望的是什么?(学生回答)

师:根据学生回答进一步提问:“统一是谁完成的?他是怎样来完成统一的?统一又有怎样的历史意义呢?下面给同学们3分钟的时间,请大家认真阅读教材第一目内容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

学生看书,老师在黑板上画出《战国七雄》地理位置示意图.并标注:嬴政。

解决问题:师:我相信同学们已经找到问题的答案了,谁能先告诉老师和大家呢? 生答:秦王嬴政完成了统一六国的重任。

生答:“秦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用10年的时间灭掉六国,实现统一。”

师指导学生识读黑板《战国七雄》地理位置示意图,并提问:哪位同学来演示一下秦灭六国的过程?其余的同学注意看他演示过程是否正确?

请学生到黑板前,按灭六国的顺序依次擦掉六国的名称:韩、赵、魏、楚、燕、齐。

师总结:秦国采取远交近攻,先弱后强,内部分化,各个击破的策略,激战十年,完成统一。这完成统一的时间是:(学生齐答,师板书秦公元前221年咸阳)。统一后有个小小的变化大家要注意,指出“秦国”和“秦朝”的区别。

过渡:秦国完成了统一六国重任,定都咸阳,那么秦的统一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呢? 生答: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师:秦的统一,顺应历史潮流,符合人民的愿望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两千多年来,这种国家大一统的思想,一直成为社会的主流。今天,我们中华儿女同样渴望着统一,我们坚信在不久的将来,台湾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学生有感情齐读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过渡:秦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六国的历史使命呢?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师点拨从主观客观两方面原因来分析。(学生回答)。

师概括:(小黑板)客观原因:战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统一创造了条件;人民渴望统一;东方六国不团结。

主观原因:商鞅变法奠定了基础;战国后期,秦的实力远在六国之上;秦王政的才能和正确的统一策略的制定和实施。

过渡:历史上总缺少不了英雄人物,下面我们就来认识这位“扫六合,决浮云”的历史人物。 请学生看书51页秦始皇画像谈谈印象及感受,以及对李白诗的理解。

生:秦王目光炯炯,虎视眈眈,威严而又傲慢的神态,流露出当年威征六国,一统天下的勃勃雄心。

生:身穿龙袍,腰佩宝剑,这身打扮显示了他那惟我独尊,君临天下的帝王身份。 (生大声齐读李白诗:力争读出秦王惟我独尊,君临天下的气势来)

过渡:统一的秦王朝地盘到底有多大呢?

生看书52页的《秦朝疆域图》。学生动手制作秦朝疆域示意图,要求标出秦朝的都城,找出秦朝的统一范围。

长城一带

陇西东海

象郡

过渡: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秦可以说从军事上完成了统一大业,怎么做才能够巩固统一呢?仿效西周的分封制是不是明智之举呢?下面我们来看秦王嬴政他是怎么做的。

(二)巩固统一

(小黑板展示)歌谣:“秦代统一政策新,始称皇帝后代承,集权中央置‘三公’,废分封制郡县行;文字统一为小篆,统一货币度量衡。”师提问:你从歌谣中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旨在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生1:秦代实行新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生2:中央设置承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官。

生3:废分封制,地方实行郡县制。

生4:统一文字为小篆。

生5:统一货币、度量衡。

„„

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一步设问:“秦王嬴政为什么自称始皇帝?中央设置三官的职责各是什么?地方设置了多少郡县?这种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回答。

(生答略)

师总结:秦王嬴政认为他的功绩比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五帝还要多,还要大,不宜再用“王”的称号,应该用一个更加尊贵的称号,才能够配得上他的功绩,于是就决定合“皇”“帝”于一,采用“皇帝”称号。他自称“始皇帝”,规定在他之后,皇帝由其子子孙孙世代继承,依次二世,三世,妄想千秋万代。

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是秦中央政府的最高官员,他们都由皇帝任命,构成对全国发号施令的总枢纽。

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的长官叫郡守,县的长官叫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他们在地方上直接管理人民,收取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使西周的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被郡县制所取代,大大削弱了地方政权的独立性。这是中国地方政区制度上一个划时代的改革,郡县制在我国长期沿用下来,影响十分深远。

秦始皇通过这一套专制集权制度,把全国一切大权控制到了皇帝手中,据说他每天看奏章120斤,不看完不休息,可见他的权力是多么的集中了。

总之,这种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以及中央对地方政区管辖的行政制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自秦开创以来,沿用了2000多年。

过渡:皇帝、中央政权、地方政权的地位及相互关系怎么样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制作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示意图。老师请一位同学上来完成,其余同学在下面做,看哪位同学设计的准确美观。

竖式:

皇帝„„„„„„„最高统治者

„„中央政府

郡守

„„地方政权

县令

横式:

过渡:秦始皇为巩固统一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看书53页:展示各国不同的货币。

秦统一六国初期,各国货币仍在继续流通,这就给秦国人带来了不同货币间兑换的现实问题。 提问:(小黑板)假如1个圆形钱换3个铲币,4个铲币换5个刀币,2个刀币换1个蚁鼻钱,问:(1)1个圆形钱能换多少个蚁鼻钱?(2)1个蚁鼻钱能换多少个铲币?

学生:(1)1个圆形钱能换15/8个蚁鼻钱。(2)略。(学生计算后谈谈感受。)

学生听故事:楚人卖“母”(马)

在咸阳的街头,一位来自遥远的楚国商人准备出售他的千里马,他选好了位置,放下行李高声喊道“卖‘母’吆,良种的千里‘母’吆。”不一会儿,围观了很多人,可是没有人听懂他在吆喝什么,无赖之下,他只好拿出笔写下一个大大的(楚“马”)。围观的人看了之后更加不知所以然,这时来了位曾经到过楚国的商人向人们解释说是卖马的,大家这才恍然大悟„„

过了一会,有一个老者有意买他的马。于是,楚人带着老者来到了他拴马的地方。„„“果然是匹好马”„„。交易很快便谈成了。老者解下身上的布袋取出一串貌似刀子的东西数好数目交给楚人。“这是什么,你用刀子换我的千里母?”老者一脸的疑惑。“刀子???我们燕国平常就用这个买东西的,那„„那你们的钱是什么样儿的。”楚人掏出一把“石子”。“这不是石子吗,山上多的是,这也可以买东西吗???„„结果可想而知,楚人的马没卖掉,燕国的老者也没买到中意的马。

结合上述故事,请你说一说货币和文字的不统一可能会带来哪些不便?

学生:货币、文字和度量衡的不统一,使人们生活不方便,如购物、旅游、住宿、吃饭,到一个地方要换不同的货币,又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

高。

学生: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大量的货币换算很繁琐。度量衡的不一致,经商往往容易亏本,加剧了商人的经营风险,从而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

学生:不利于国家赋收的征收,影响国家财政收入,挫伤生产者的积极性。

学生:不利于国家的统一等。

4.想一想:作为秦始皇应该怎样解决货币、文字和度量衡不统一带来的不便呢? (学生回答,师鼓励:真是聪明,当年秦始皇就是这样干的。)

过渡:统一的情况如何?看书53页

学生:统一文字为小篆,货币为圆形方孔的半两钱。

学生:还颁布了全国通用的长度、容量和重量的计量标准。

指导学生分组讨论:“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有什么作用或影响呢?(生答略)

师总结:文字的统一解决了原先六国文字异形的状况,便利国家政令的发布和民间文化的交流。并直接影响汉字的演进和发展,后世各种文体都溯源于秦。货币的统一解决了赋税征收和流通的困难,方便了经济交流。度量衡的统一,解决了各地换算之间的困难,便利经济的发展。

三、课堂小结:

本课围绕一个中心人物:秦始皇,一条主线(统一)展开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1)完成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全国;(2)巩固统一:政治上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县制;经济上: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文化上:统一文字。 最后教师简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位了不起的历史人物—秦始皇,他的功绩我们已知晓,他是不是没有过错呢?为什么有人说他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呢?我们下节课再一起讨论他的过错。(承上启下)

四、作业布置:评述秦始皇的历史功绩。

(附:板书设计)

一、完成统一

1、时间:公元前221年(咸阳)

2、意义:P50

二、巩固统一

政治:建立皇帝制度

统一货币

统一度量衡

历史教学设计

课题:《秦朝的统一》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1、了解秦统一六国的基本情况及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2、知道秦统一中国的时间,都城及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3、理解秦统一中国的意义及巩固统一各项措施的作用。

二、能力与方法

1、通过评价秦始皇,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和提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通过动手制作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示意图,掌握历史图表的制作方法,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通过阅读课文插图,简述秦统一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表述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历史发展的影响,评价历史人物应当辩证地看,注意“一分为二”。

2、认识统一对历史发展影响,统一是历史的主流,进行维护国家统一观念的教育。 ●教学重点:

秦的统一及其意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

秦王朝的性质与特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及其内容。度量衡的统一。 ●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唐代大诗人李白大家都熟悉吧,那么李白笔下这位“扫六合”、“决浮云”的秦王是何许人也?他还有哪些不为同学们所知的事迹呢?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感受这段惊心动魄又影响深远的历史,领略一下“千古一帝”的风采吧!

二、授新课

(一)完成统一

师: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乱不止,人民饱受战乱之苦,同学们假如你生活在那个时代是人民群众的普通一员,你最渴望的是什么?(学生回答)

师:根据学生回答进一步提问:“统一是谁完成的?他是怎样来完成统一的?统一又有怎样的历史意义呢?下面给同学们3分钟的时间,请大家认真阅读教材第一目内容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

学生看书,老师在黑板上画出《战国七雄》地理位置示意图.并标注:嬴政。

解决问题:师:我相信同学们已经找到问题的答案了,谁能先告诉老师和大家呢? 生答:秦王嬴政完成了统一六国的重任。

生答:“秦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用10年的时间灭掉六国,实现统一。”

师指导学生识读黑板《战国七雄》地理位置示意图,并提问:哪位同学来演示一下秦灭六国的过程?其余的同学注意看他演示过程是否正确?

请学生到黑板前,按灭六国的顺序依次擦掉六国的名称:韩、赵、魏、楚、燕、齐。

师总结:秦国采取远交近攻,先弱后强,内部分化,各个击破的策略,激战十年,完成统一。这完成统一的时间是:(学生齐答,师板书秦公元前221年咸阳)。统一后有个小小的变化大家要注意,指出“秦国”和“秦朝”的区别。

过渡:秦国完成了统一六国重任,定都咸阳,那么秦的统一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呢? 生答: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师:秦的统一,顺应历史潮流,符合人民的愿望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两千多年来,这种国家大一统的思想,一直成为社会的主流。今天,我们中华儿女同样渴望着统一,我们坚信在不久的将来,台湾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学生有感情齐读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过渡:秦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六国的历史使命呢?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师点拨从主观客观两方面原因来分析。(学生回答)。

师概括:(小黑板)客观原因:战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统一创造了条件;人民渴望统一;东方六国不团结。

主观原因:商鞅变法奠定了基础;战国后期,秦的实力远在六国之上;秦王政的才能和正确的统一策略的制定和实施。

过渡:历史上总缺少不了英雄人物,下面我们就来认识这位“扫六合,决浮云”的历史人物。 请学生看书51页秦始皇画像谈谈印象及感受,以及对李白诗的理解。

生:秦王目光炯炯,虎视眈眈,威严而又傲慢的神态,流露出当年威征六国,一统天下的勃勃雄心。

生:身穿龙袍,腰佩宝剑,这身打扮显示了他那惟我独尊,君临天下的帝王身份。 (生大声齐读李白诗:力争读出秦王惟我独尊,君临天下的气势来)

过渡:统一的秦王朝地盘到底有多大呢?

生看书52页的《秦朝疆域图》。学生动手制作秦朝疆域示意图,要求标出秦朝的都城,找出秦朝的统一范围。

长城一带

陇西东海

象郡

过渡: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秦可以说从军事上完成了统一大业,怎么做才能够巩固统一呢?仿效西周的分封制是不是明智之举呢?下面我们来看秦王嬴政他是怎么做的。

(二)巩固统一

(小黑板展示)歌谣:“秦代统一政策新,始称皇帝后代承,集权中央置‘三公’,废分封制郡县行;文字统一为小篆,统一货币度量衡。”师提问:你从歌谣中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旨在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生1:秦代实行新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生2:中央设置承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官。

生3:废分封制,地方实行郡县制。

生4:统一文字为小篆。

生5:统一货币、度量衡。

„„

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一步设问:“秦王嬴政为什么自称始皇帝?中央设置三官的职责各是什么?地方设置了多少郡县?这种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回答。

(生答略)

师总结:秦王嬴政认为他的功绩比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五帝还要多,还要大,不宜再用“王”的称号,应该用一个更加尊贵的称号,才能够配得上他的功绩,于是就决定合“皇”“帝”于一,采用“皇帝”称号。他自称“始皇帝”,规定在他之后,皇帝由其子子孙孙世代继承,依次二世,三世,妄想千秋万代。

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是秦中央政府的最高官员,他们都由皇帝任命,构成对全国发号施令的总枢纽。

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的长官叫郡守,县的长官叫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他们在地方上直接管理人民,收取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使西周的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被郡县制所取代,大大削弱了地方政权的独立性。这是中国地方政区制度上一个划时代的改革,郡县制在我国长期沿用下来,影响十分深远。

秦始皇通过这一套专制集权制度,把全国一切大权控制到了皇帝手中,据说他每天看奏章120斤,不看完不休息,可见他的权力是多么的集中了。

总之,这种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以及中央对地方政区管辖的行政制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自秦开创以来,沿用了2000多年。

过渡:皇帝、中央政权、地方政权的地位及相互关系怎么样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制作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示意图。老师请一位同学上来完成,其余同学在下面做,看哪位同学设计的准确美观。

竖式:

皇帝„„„„„„„最高统治者

„„中央政府

郡守

„„地方政权

县令

横式:

过渡:秦始皇为巩固统一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看书53页:展示各国不同的货币。

秦统一六国初期,各国货币仍在继续流通,这就给秦国人带来了不同货币间兑换的现实问题。 提问:(小黑板)假如1个圆形钱换3个铲币,4个铲币换5个刀币,2个刀币换1个蚁鼻钱,问:(1)1个圆形钱能换多少个蚁鼻钱?(2)1个蚁鼻钱能换多少个铲币?

学生:(1)1个圆形钱能换15/8个蚁鼻钱。(2)略。(学生计算后谈谈感受。)

学生听故事:楚人卖“母”(马)

在咸阳的街头,一位来自遥远的楚国商人准备出售他的千里马,他选好了位置,放下行李高声喊道“卖‘母’吆,良种的千里‘母’吆。”不一会儿,围观了很多人,可是没有人听懂他在吆喝什么,无赖之下,他只好拿出笔写下一个大大的(楚“马”)。围观的人看了之后更加不知所以然,这时来了位曾经到过楚国的商人向人们解释说是卖马的,大家这才恍然大悟„„

过了一会,有一个老者有意买他的马。于是,楚人带着老者来到了他拴马的地方。„„“果然是匹好马”„„。交易很快便谈成了。老者解下身上的布袋取出一串貌似刀子的东西数好数目交给楚人。“这是什么,你用刀子换我的千里母?”老者一脸的疑惑。“刀子???我们燕国平常就用这个买东西的,那„„那你们的钱是什么样儿的。”楚人掏出一把“石子”。“这不是石子吗,山上多的是,这也可以买东西吗???„„结果可想而知,楚人的马没卖掉,燕国的老者也没买到中意的马。

结合上述故事,请你说一说货币和文字的不统一可能会带来哪些不便?

学生:货币、文字和度量衡的不统一,使人们生活不方便,如购物、旅游、住宿、吃饭,到一个地方要换不同的货币,又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

高。

学生: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大量的货币换算很繁琐。度量衡的不一致,经商往往容易亏本,加剧了商人的经营风险,从而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

学生:不利于国家赋收的征收,影响国家财政收入,挫伤生产者的积极性。

学生:不利于国家的统一等。

4.想一想:作为秦始皇应该怎样解决货币、文字和度量衡不统一带来的不便呢? (学生回答,师鼓励:真是聪明,当年秦始皇就是这样干的。)

过渡:统一的情况如何?看书53页

学生:统一文字为小篆,货币为圆形方孔的半两钱。

学生:还颁布了全国通用的长度、容量和重量的计量标准。

指导学生分组讨论:“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有什么作用或影响呢?(生答略)

师总结:文字的统一解决了原先六国文字异形的状况,便利国家政令的发布和民间文化的交流。并直接影响汉字的演进和发展,后世各种文体都溯源于秦。货币的统一解决了赋税征收和流通的困难,方便了经济交流。度量衡的统一,解决了各地换算之间的困难,便利经济的发展。

三、课堂小结:

本课围绕一个中心人物:秦始皇,一条主线(统一)展开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1)完成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全国;(2)巩固统一:政治上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县制;经济上: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文化上:统一文字。 最后教师简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位了不起的历史人物—秦始皇,他的功绩我们已知晓,他是不是没有过错呢?为什么有人说他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呢?我们下节课再一起讨论他的过错。(承上启下)

四、作业布置:评述秦始皇的历史功绩。

(附:板书设计)

一、完成统一

1、时间:公元前221年(咸阳)

2、意义:P50

二、巩固统一

政治:建立皇帝制度

统一货币

统一度量衡


相关内容

  • 初中历史与社会网: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案
  • 初中历史与社会网: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案 1.埃及金字塔.<汉莫拉比法典>.泰姬陵.这些内容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A.古代罗马文明B.古代希腊文明C.阿拉伯文明 明D.上古亚非文 2.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 A.佛教B.基督教C.伊斯兰教D.道教 3.在美国西点军校,一个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人 ...

  • 2013秋期末工作安排
  • 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教学工作安排 各教研组.各年级组: 本学期即将结束,为了有条不紊地做好本学期后期阶段的各项工作,现将期末工作安排如下,望遵照执行. 一.新课结束.期考备考要求: 1.各学科结束新课时间为18周(1月1日前):18周周四至19周进行复习(每科至少应该有一周课的时间进行 ...

  •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4课[钢铁长城]精品教案
  •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4课<钢铁长城>精品教案 [内容分析]: 1.课程内容标准:了解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建立的史实.以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为例,说明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2.地位和作用:本课是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的第一课,属于新教材增加的内容.粗看似乎相对独立, ...

  •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6课血肉筑长城]教案
  •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6课血肉筑长 城>教案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观看电影<台儿庄战役>序幕片断,感受战争的激烈和残酷.这是抗日战 争时期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的惨烈场景,中国军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成了抵御日本侵 略的坚固长城.经过全民族的英勇抗战,中国人民最终打败 ...

  •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美术教案
  •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美术教案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教案 第一单元 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欣赏-评述) 第一课时 欣赏与评述: 1.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观察并说明它们包含着哪些造型要素?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现什么样的感受或意图. 2.在以前的美术学习中,自己学习过哪种美术语言和表现方法.有什么体会? 欣赏画 ...

  • 中学历史实习报告
  •   我们小组十一人分别负责初一年级和高一年级的历史课堂教学,其主要工作包括听课、备课、试讲、授课、说课、批改作业和试卷、开展历史活动课等。   1主要工作   听课。从教育实习工作之始,我们十一人分别在初中部与高中部就开始了听课工作。除了对应的原任历史教师外,我们还听了包括初二级、初三级、高二级与高 ...

  • 第10课元朝的统一[教案
  • 特色教学设计:(华师大版:七年级下)第 10 课设计理念元朝的统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我坚信常常以教育的巨大的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 的冲突,其根源都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 "卡尔森也说过: "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不仅仅 是教师行为,而是师生之间的相互建构. ...

  • 秦始皇教案(人教版)
  • 教案 一.教材分析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1第一 单元第2课的内容.本课主要由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郡县制的全面推行三个子目录组成,介绍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如何形成,以及它对中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这部分内容在整 ...

  • 教育资源库
  • 教育资源库 天津教研网 2009  http://www.tjjy.com.cn/2009/ 综合类网站:中国教育网  中国国际教育网 中国基础教育部 中华教育网  中国学习网  世界艺术网 中国教育第一网 中华家庭教育网  国际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家协会   中国高考招生网  世界教育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