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县大河乡促进农民增收的做法及启示

农民增收是农村工作永恒的主题。旺苍县大河乡地处该县北部山区,面对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都不完善的现状,该乡立足乡情,因地制宜,扬山区之长,避山区之短,围绕产业,瞄准市场,多方联动,实现了农民增收新突破。上半年,仅黄羊、中药材、生猪、魔芋、粮食和劳务输出六项,全乡农民人均增收125元,比全县平均水平高41元;预计今年全乡农民人均可增收270元,比全县平均水平高140元。

一、主要做法

㈠立足乡情定思路,努力挖掘农民增收的“点子”。大河乡是旺苍较僻远的乡镇之一,境内山高坡陡,地广人稀,荒山林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78%,人均占有土地5.22亩;气候温差大,雨量充沛。该乡根据这个实际,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三大产业,打造两个亮点”的发展思路,即:利用土地广阔的优势,大力发展以黄羊和生猪为主的畜牧业;利用气候特点,大力发展以天麻和黄连为主的中药材业;利用荒山林地面积广的优势,大力发展以核桃为主的干果业,打造黄羊养殖基地乡和天麻种植专业乡两个亮点。同时,该乡还提出了“政府引导,农户实施,干部树榜样,群众跟着干”的十八字工作措施,做到了放手让农民干而不放任自流,干部参与帮扶而不全部包揽,增强了农民自我发展的意识。

㈡调优结构显特色,努力找准农民增收的“路子”。市场经济是特色经济,有特色才有起色,有起色才有市场。一是围绕“大”字做文章,发展特色种植。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扩大天麻、大黄、黄连等中药材和魔芋、油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规模,把药材和魔竽当作庄稼种。乡党委政府主动与陕西省丹凤县天麻发展有限公司联系,实行公司+农户模式,扩大天麻种植面积,新增天麻1.5万窝,将使农民人均增收近60元;采用黄连幼苗新植技术,共新增以黄连为主的中药材800亩,新增魔竽300亩,仅药材和魔竽两项可实现产值70万元,农民人均可增收46元。二是围绕“多”字抓调整,发展特色养殖。紧紧抓住全县畜牧业强劲发展势头,在黄羊和生猪养殖上下功夫,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提出了两年内全乡牧业产值翻一番的目标。目前,已增养黄羊2500只,年内可达5280只,配套种草500亩,年末存栏可达10000只;户均增养生猪2头,新增养殖大户10户,年末存栏可达5875头。三是围绕“股”字找模式,实现有机结合。积极探索种养经营新模式,有的农户以资金购买黄羊入股,有的以劳动力入股,有的用土地入股,实行股份制经营,实现了资金、劳动力和土地的有机结合,既解决了劳动力的不足,又使资金和土地能够发挥最大效益,促进了全乡养殖业的发展。该乡还鼓励机关干部当业主,作经纪人,实现了科学实用技术与农业生产的紧密结合。

㈢强化示范抓典型,努力解开农民增收的“扣子”。一是发挥典型,示范带动。坚持每村培养一个示范带头人,每社发展一个示范带头户,通过树立农民致富典型,然后再发挥这些典型的示范作用,让他们用市场观念、风险意识、实践经验诱导农民,使其摆脱“小富即安、不思进取”思想禁锢,从而形成“一个典型示范一组、带动一村、致富一片”的良好带动效应,走出一条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路子。目前,全乡共培养致富带头人5人,示范带头户11户,有2个致富带头人、3个示范带头户种植天麻面积都在50亩以上。该乡白玉村一社社长许仕碧前年出栏黄羊20只收入3000多元,去年出栏78只收入1.45万元,今年又新购进黄羊34只,存栏总数达176只,成为该村的养殖大户。由于他的示范带动,村民们纷纷养起了黄羊,今年仅该社就增养黄羊320余只。二是利用基地,辐射带动。全乡建黄羊养殖示范点4个,天麻和黄连种植示范点各1个,通过“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自觉或不自觉地让农民增加了解,增强信心,提高技术水平,进而增强基地的辐射力和感召力,让示范基地真正成为当地农民提高自身素质、拓宽视野的好去处。三是加强培训,教育带动。乡干部逐村逐社召开社员大会,传达中央1号文件精神,宣传党的惠农政策,消除农民的疑虑,改变山区农民传统的小农意识。该乡还请畜牧、农业专家举办黄羊养殖技术、天麻栽培技术等现场培训,现场发放种养殖资料800余本,使农民在技术上吃上了定心丸,改变了当地农民传统的种养观念。

㈣搞好服务畅环境,努力减轻农民增收的“担子”。一是搞好服务,努力破解山区农民增收的瓶颈。农民要增收,必须破解资金、信息和观念三大瓶颈。为此,乡政府主动为养殖大户协调小额信贷资金10万元,目前已落实到农户8万元。养羊户修建圈舍,国土部门只办手续不收费,林业部门按优惠60%收费,凡种草的农户,政府承担40%的草籽资金。该乡还多方筹资80多万元开通了程控电话,并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养殖大户冯学平花费4500多元把电话线从4公里远的乡政府拉到了家门口,解决了自己和周围群众通信难的问题。今年5月,乡政府还组织部份村社干部和农民共10余人到陕西、巴中、苍溪等地参观考察,使他们学到了先进的种植和管理技术,增强了农民的市场意识。二是落实政策,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他们深刻认识到农民减负也是增收,今年4月,在全乡范围内对涉农收费项目进行了全面清理和整顿,杜绝了乱收费、乱罚款行为。乡上定期公开收费项目、收费情况和开支情况,村社也实行村务、社务公开,给老百姓一个明白。

㈤拓宽渠道促发展,努力加快农民增收的“步子”。一是充分利用资源,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资源优势变成了经济优势。两年共新引进企业5家,使乡镇企业总数达12家。同时,加大企业改革力度,完成了李家河铁矿的资产重组,成立了宏达矿业公司,年创税100多万元,该乡100多位农民成为了该公司的长期合同工。目前,该乡工业企业年产值近1000万元,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350多个,农民每年从企业务工收入达250万元,农民为企业提供肉食品、蔬菜等农副产品的收入达10多万元,还促进了运输业、商贸业的快速发展。二是优化政策服务,鼓励劳务输出。政府成立了劳务输出领导小组和劳务输出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该项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搜集务工信息,供外出农民参考,避免了农民工的盲目流动。对外出务工农民全部登记造册, 实行跟踪服务。对全户外出家庭的土地,政府主动为其协调,实现了合理流转,避免了土地撂荒。同时,还鼓励本乡农民外出承揽工程、开公司办厂。今年,该乡有两位农民分别在外地办厂,年收入都在20万元以上,有近200农民在两厂务工,成为该乡劳务输出的主渠道。

二、几点启示

㈠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农民增收才有突破。大河乡努力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破解了山区农民增收的难题,解决了发展经济,促进增收这个市场经济新形势向广大农民提出的新课题。通过组织农民外出参观考察,开阔眼界,创新了发展观念;大胆破除“小农经济”思想,开拓发展思路,树立了结构调整观;破除“小打小闹”思想,树立了规模经营观;破除“小富即安”思想,树立了加快发展观,使全乡农民收入持续、稳步增长。

㈡调整结构,选准产业,农民增收才有亮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事求是选准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最现实、最有效的手段。大河乡因势导利,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一方面以市场为导向,选择有市场、有销路、有效益的天麻、黄羊等项目进行发展,另一方面大力组织劳务输出和发展服务业,坚持了一、二、三产业同步,发展农业和非农业并举,加快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

㈢规模经营,市场带动,农民增收才有起色。规模产生效益,效益促进发展,发展实现增收。大河乡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紧紧围绕中药材业和畜牧业大做文章,实现了规模效应。他们用市场经济的方式,把企业与农户很好地联结起来,实现制种、生产、技术指导、销售一体化,形成了“公司+农户+基地+市场”的产业一体化发展模式,大力打造特色品牌,走出了集约化经营之路。

㈣求真务实,示范带动,农民增收才有保证。农村要发展,农民要增收,干部是关键。该乡乡村干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带头践行“三个代表”,带头和带领群众致富。机关干部深入农村搞承包、当业主、入股份,与农户形成了利益共同体,成为农民增收的“指导员”;村社主要干部带头搞种养,均起到很好示范引导作用,成为农民增收的“领航员”;同时,他们真心实意帮农民换脑子、找路子、筹款子,搞基础设施建设、搞信息技术服务,成为农民增收的“服务员”。

  

农民增收是农村工作永恒的主题。旺苍县大河乡地处该县北部山区,面对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都不完善的现状,该乡立足乡情,因地制宜,扬山区之长,避山区之短,围绕产业,瞄准市场,多方联动,实现了农民增收新突破。上半年,仅黄羊、中药材、生猪、魔芋、粮食和劳务输出六项,全乡农民人均增收125元,比全县平均水平高41元;预计今年全乡农民人均可增收270元,比全县平均水平高140元。

一、主要做法

㈠立足乡情定思路,努力挖掘农民增收的“点子”。大河乡是旺苍较僻远的乡镇之一,境内山高坡陡,地广人稀,荒山林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78%,人均占有土地5.22亩;气候温差大,雨量充沛。该乡根据这个实际,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三大产业,打造两个亮点”的发展思路,即:利用土地广阔的优势,大力发展以黄羊和生猪为主的畜牧业;利用气候特点,大力发展以天麻和黄连为主的中药材业;利用荒山林地面积广的优势,大力发展以核桃为主的干果业,打造黄羊养殖基地乡和天麻种植专业乡两个亮点。同时,该乡还提出了“政府引导,农户实施,干部树榜样,群众跟着干”的十八字工作措施,做到了放手让农民干而不放任自流,干部参与帮扶而不全部包揽,增强了农民自我发展的意识。

㈡调优结构显特色,努力找准农民增收的“路子”。市场经济是特色经济,有特色才有起色,有起色才有市场。一是围绕“大”字做文章,发展特色种植。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扩大天麻、大黄、黄连等中药材和魔芋、油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规模,把药材和魔竽当作庄稼种。乡党委政府主动与陕西省丹凤县天麻发展有限公司联系,实行公司+农户模式,扩大天麻种植面积,新增天麻1.5万窝,将使农民人均增收近60元;采用黄连幼苗新植技术,共新增以黄连为主的中药材800亩,新增魔竽300亩,仅药材和魔竽两项可实现产值70万元,农民人均可增收46元。二是围绕“多”字抓调整,发展特色养殖。紧紧抓住全县畜牧业强劲发展势头,在黄羊和生猪养殖上下功夫,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提出了两年内全乡牧业产值翻一番的目标。目前,已增养黄羊2500只,年内可达5280只,配套种草500亩,年末存栏可达10000只;户均增养生猪2头,新增养殖大户10户,年末存栏可达5875头。三是围绕“股”字找模式,实现有机结合。积极探索种养经营新模式,有的农户以资金购买黄羊入股,有的以劳动力入股,有的用土地入股,实行股份制经营,实现了资金、劳动力和土地的有机结合,既解决了劳动力的不足,又使资金和土地能够发挥最大效益,促进了全乡养殖业的发展。该乡还鼓励机关干部当业主,作经纪人,实现了科学实用技术与农业生产的紧密结合。

㈢强化示范抓典型,努力解开农民增收的“扣子”。一是发挥典型,示范带动。坚持每村培养一个示范带头人,每社发展一个示范带头户,通过树立农民致富典型,然后再发挥这些典型的示范作用,让他们用市场观念、风险意识、实践经验诱导农民,使其摆脱“小富即安、不思进取”思想禁锢,从而形成“一个典型示范一组、带动一村、致富一片”的良好带动效应,走出一条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路子。目前,全乡共培养致富带头人5人,示范带头户11户,有2个致富带头人、3个示范带头户种植天麻面积都在50亩以上。该乡白玉村一社社长许仕碧前年出栏黄羊20只收入3000多元,去年出栏78只收入1.45万元,今年又新购进黄羊34只,存栏总数达176只,成为该村的养殖大户。由于他的示范带动,村民们纷纷养起了黄羊,今年仅该社就增养黄羊320余只。二是利用基地,辐射带动。全乡建黄羊养殖示范点4个,天麻和黄连种植示范点各1个,通过“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自觉或不自觉地让农民增加了解,增强信心,提高技术水平,进而增强基地的辐射力和感召力,让示范基地真正成为当地农民提高自身素质、拓宽视野的好去处。三是加强培训,教育带动。乡干部逐村逐社召开社员大会,传达中央1号文件精神,宣传党的惠农政策,消除农民的疑虑,改变山区农民传统的小农意识。该乡还请畜牧、农业专家举办黄羊养殖技术、天麻栽培技术等现场培训,现场发放种养殖资料800余本,使农民在技术上吃上了定心丸,改变了当地农民传统的种养观念。

㈣搞好服务畅环境,努力减轻农民增收的“担子”。一是搞好服务,努力破解山区农民增收的瓶颈。农民要增收,必须破解资金、信息和观念三大瓶颈。为此,乡政府主动为养殖大户协调小额信贷资金10万元,目前已落实到农户8万元。养羊户修建圈舍,国土部门只办手续不收费,林业部门按优惠60%收费,凡种草的农户,政府承担40%的草籽资金。该乡还多方筹资80多万元开通了程控电话,并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养殖大户冯学平花费4500多元把电话线从4公里远的乡政府拉到了家门口,解决了自己和周围群众通信难的问题。今年5月,乡政府还组织部份村社干部和农民共10余人到陕西、巴中、苍溪等地参观考察,使他们学到了先进的种植和管理技术,增强了农民的市场意识。二是落实政策,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他们深刻认识到农民减负也是增收,今年4月,在全乡范围内对涉农收费项目进行了全面清理和整顿,杜绝了乱收费、乱罚款行为。乡上定期公开收费项目、收费情况和开支情况,村社也实行村务、社务公开,给老百姓一个明白。

㈤拓宽渠道促发展,努力加快农民增收的“步子”。一是充分利用资源,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资源优势变成了经济优势。两年共新引进企业5家,使乡镇企业总数达12家。同时,加大企业改革力度,完成了李家河铁矿的资产重组,成立了宏达矿业公司,年创税100多万元,该乡100多位农民成为了该公司的长期合同工。目前,该乡工业企业年产值近1000万元,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350多个,农民每年从企业务工收入达250万元,农民为企业提供肉食品、蔬菜等农副产品的收入达10多万元,还促进了运输业、商贸业的快速发展。二是优化政策服务,鼓励劳务输出。政府成立了劳务输出领导小组和劳务输出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该项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搜集务工信息,供外出农民参考,避免了农民工的盲目流动。对外出务工农民全部登记造册, 实行跟踪服务。对全户外出家庭的土地,政府主动为其协调,实现了合理流转,避免了土地撂荒。同时,还鼓励本乡农民外出承揽工程、开公司办厂。今年,该乡有两位农民分别在外地办厂,年收入都在20万元以上,有近200农民在两厂务工,成为该乡劳务输出的主渠道。

二、几点启示

㈠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农民增收才有突破。大河乡努力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破解了山区农民增收的难题,解决了发展经济,促进增收这个市场经济新形势向广大农民提出的新课题。通过组织农民外出参观考察,开阔眼界,创新了发展观念;大胆破除“小农经济”思想,开拓发展思路,树立了结构调整观;破除“小打小闹”思想,树立了规模经营观;破除“小富即安”思想,树立了加快发展观,使全乡农民收入持续、稳步增长。

㈡调整结构,选准产业,农民增收才有亮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事求是选准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最现实、最有效的手段。大河乡因势导利,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一方面以市场为导向,选择有市场、有销路、有效益的天麻、黄羊等项目进行发展,另一方面大力组织劳务输出和发展服务业,坚持了一、二、三产业同步,发展农业和非农业并举,加快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

㈢规模经营,市场带动,农民增收才有起色。规模产生效益,效益促进发展,发展实现增收。大河乡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紧紧围绕中药材业和畜牧业大做文章,实现了规模效应。他们用市场经济的方式,把企业与农户很好地联结起来,实现制种、生产、技术指导、销售一体化,形成了“公司+农户+基地+市场”的产业一体化发展模式,大力打造特色品牌,走出了集约化经营之路。

㈣求真务实,示范带动,农民增收才有保证。农村要发展,农民要增收,干部是关键。该乡乡村干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带头践行“三个代表”,带头和带领群众致富。机关干部深入农村搞承包、当业主、入股份,与农户形成了利益共同体,成为农民增收的“指导员”;村社主要干部带头搞种养,均起到很好示范引导作用,成为农民增收的“领航员”;同时,他们真心实意帮农民换脑子、找路子、筹款子,搞基础设施建设、搞信息技术服务,成为农民增收的“服务员”。

  


相关内容

  • 关于光明村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启示
  • 关于光明村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启示 县委农村工作部.县人民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 邹山华 12月4日,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组织2012年中青班学员考察学习了长沙市望城区白箬铺镇光明村新农村建设.光明村东临长沙.西接宁乡,距离长沙市中心30公里,全村3546人,42个村民小组,946户,党员107名,土地总面 ...

  • 韩国"新村运动"真相与启示
  • " [摘要] 韩国实行土地私有制,这为韩国农民更有效地利用土地创造了条件. 城市化是解决农村发展问题的根本出路.韩国农业实现了现代化,韩国农村居民的收入能接近城市居民,归根到底是农民数量在短期内迅速减少,余下的农民 又有机会在城市经济部门得到兼业机会,这使得政府在支援农民时的负担得以相对减 ...

  • 2014山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C类)
  • 2014山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C类题本 一.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80分钟.满分100分.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3.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填涂准考证号. 4.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未按要 ...

  •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工作总结
  • 古城区七河乡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 田建设项目工作总结 为了更好的落实国家.省市有关部门关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的相关要求,以解决好退耕农户的长远生计问题作为重点,优先解决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和生活困难的退耕农户,先安排有建设条件的,有困难的,生存条件急需改善的退耕农户田,保证具备条件退耕农 ...

  • 台湾城乡一体化对安徽城乡发展的启示研究
  • 摘 要:台湾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在梳理与归纳台湾城乡一体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安徽城乡一体化的基本现状与发展趋势,指出台湾经验对于推进安徽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且主要体现在农民主体性建构.城镇体系构建.城乡产业结构优化以及城乡资源配置四个方面,进而提出若干具有针对性的对策 ...

  • 新型职业农民扶持政策_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启示
  • 2015郾5(总433)%%%%%%WorldAgriculture 人力资源 新型职业农民扶持政策: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启示 ? 万 蕾 刘小舟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北京100125 摘要:欧盟国家对农民的扶持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在欧盟共同农业政策框架内对本国职业农民采取的积极农业补贴和保护 ...

  • 乡村干部中开展"五员"活动的做法和启示
  • 当前,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党政机关.村级组织和乡村干部的工作职能.方式方法也随之发生重大变化.县委针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本着定位高.立意远.措施实.机制新的原则,适时在全县乡村干部中开展了以服务为核心的争当农村工作"五员"活动,即当 ...

  • 农村改革第二次飞跃的现实路径
  • 农村改革第二次飞跃的现实路径--记黑龙江省克山县仁发现代农机合作社的创新与实践 作者:李海涛 发布时间:2014-06-26 来源:农民日报 1978年,安徽省小岗村18位村民率先实行"大包干",开启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 ...

  • 农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 关于绥棱农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概论农业现代化 认识绥棱 转眼间,三个月的实习马上就要结束了,对于绥棱这个黑龙江中部这个县城,我从一无所知,到现在看到了他无限的潜力与希望,让我有些爱上了这里. 绥棱,地处小兴安岭南端西麓,绥化市东北部.它东临伊春市,东南与庆安县接壤,南部和西南同北林区连界,西部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