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孝道的当代社会价值

【摘  要】先秦时期,孔子作为儒家文化代表人物,提倡仁爱思想,子女要孝敬父母,爱父母,子女不仅要赡养父母,更重要的是给父母爱的关怀,尊敬父母。由此看来,孝道思想在中华民族是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在当代社会,孝道仍是维护家庭稳定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有深远影响。随着现代社会不断发展,有的人在追求经济发展时,忽略了孝敬父母。然而,并非《论语》中所有的孝道思想都是积极的,本文通过对《论语》中关于孝道含义的分析,提倡人们学习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努力地达到家庭的和谐、社会的和谐。

  【关键词】孝道;《论语》;价值

  一、《论语》孝道的积极含义

  (一)养亲

  “养亲,就是赡养双亲,这是孝敬老人的最低要求。”父母作为监护人,在子女出生的时刻,就承担了抚养子女的责任。我国法律规定,子女在未成年时,父母有抚养儿童的责任与义务。作为子女,在父母年老的时候,要孝敬他们,最基础的要先做到赡养父母。“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这是在先秦时期,孔子所提倡的对待父母的态度和要求。父母在世的时候,要用礼的标准来赡养他们,父母去世的时候,丧葬和祭祀也要遵循礼,子女不能跨越礼的标准去做不遵守孝道的事情。典故“卧冰求鲤”阐述了王祥为治愈继母的病,冬天脱掉上衣,卧在冰上求到鲤鱼的典故。这种孝敬父母的方式,正是儒家文化所倡导的。笔者认为,孝道最基本的内容是需要在物质生活上奉养父母,一日三餐这是最基本的,生,事之以礼,首先就包含了对父母温饱的满足。在当代社会经济基础一般或者比较充裕的家庭,如果连温饱都不能满足父母,何谈是在用礼来对待他们呢?父母在年老时,体力劳动能力减弱,身体素质下降,需要子女在物质方面的照顾,作为子女,就应该履行自己的照顾父母的责任。

  (二)尊亲

  尊亲,就是要尊敬父母。我们要在言语和行动上爱父母,更要在内心里尊敬和爱父母。“子游问孝。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有犬马,皆有能养;不敬,何以别乎?”孝道不仅仅能够养亲,在子游问孔子何为孝道时,孔子告诉子游,孝不仅仅能够奉养父母,他还告诉子游,如果子女仅仅养亲,那狗和马也能得到喂养,养而不敬,那么用什么来区别孝道和喂养呢?由此看来,孝道,不仅仅是子女对父母的衣食住行的供养,更重要的是对父母怀有尊敬的心。在孔子看来,孝更应该建立在敬心的基础之上,如果对待父母只有物质而没有精神关怀,和对待犬马是没有区别的。这和现代社会的一些现象是一致的,有的子女只给父母金钱和物质生活,却不尊敬他们,对父母任意谩骂,这是《论语》孝道思想所反对的行为。

  曾子在《礼记》中说过:“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在曾子看来,孝能够分为三个层次,大孝是使父母不仅得到自己的尊重,更要得到别人的尊敬,其次是不辱没父母的名声,最低的是能供养父母。要做到大孝,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自己尊敬父母不难做到,难的是让别人也尊敬自己的父母。这需要子女在为人处事中,首先要尊重别人,做有修养的人,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别人才会尊敬你、尊敬你的父母。“羊且有跪乳之恩,鸦且有反扑之意。”所以,能够赡养父母只是下孝,在一般意义上,很多动物都可以做到,何况人呢?孝敬父母,在养亲的基础上,做到敬亲。尊敬父母的生活习惯和一些处事方式,在我们不习惯父母的某些行为时,要细心观察,仔细考虑后,以委婉的方式向父母提建议。

  (三)悦亲

  悦亲,就是让父母高兴。作为子女,要善于观察父母,了解父母的喜怒哀乐,父母有时候不善于表达,就需要子女细心观察。“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由此可见,在孔子看来,为父母服劳役,把好的东西给父母吃,这也不能算完全尽孝道。子女应当和颜悦色的侍奉父母,取悦于父母,使父母内心欣慰,精神愉悦。子女在很多时候,在同一件事情上,与父母的观点可能正好相反,由此会引发一系列的矛盾,有的子女不妥善处理与沟通,容易产生大吵大闹的结果,由此可看出“色难”。“物质奉养是一般人都可以做到的,……给老人精神上的安慰,则是不易做到的,所以孔子说:‘色难’。”以色侍亲,是养亲和敬亲的升华,它所达到的目的是使父母精神愉悦。这是孝道的更高层次要求。父母年老了,由于人生阅历和一些生活习惯的不同,所以和子女的兴趣爱好可能不同,我们不能强迫父母和我们做一样的事情,发生分歧了,要善于沟通调节,了解父母的喜怒哀乐,努力使父母保持精神愉悦。在生活中很多小事,都可以让父母高兴,譬如,为父母洗头洗衣服;为父母做他们喜欢吃的饭菜;节假日不在父母身边时,记得给他们打电话,发短信;送父母小礼物;为父母举办纪念日;陪父母逛街,聊天……这些都可以让父母高兴。

  (四)及时行孝

  父母在陪伴自己儿女成长的时候,也在逐渐衰老,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劳动能力在下降。子女在看到这些时,要有感恩之心,孝敬父母,并且要及时行孝。“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父母的年龄,必须谨记在心。每过一年,一方面要为父母的高寿而高兴,另一方面又要因为父母年迈体衰而担心。由此看来,孔子提醒作为子女要及时行孝,父母活在世界上的时间是有限的,不能等到父母去世了才想起孝敬父母。在当代社会,有的子女在父母在世时,不孝敬父母,而在父母去世时,却为他们大办葬礼,这是不提倡的,要及时行孝,发自内心地孝敬父母。

  朱子曰:“常知父母之年,则既喜其寿,又惧其衰,而于爱日之诚,自有不能者。”在及时行孝的观点上,朱熹和孔子是一致的。要经常关心父母的身体情况,是否健康,是否患病。“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有的人不理解父母是怎样疼爱自己的,父母为子女的身体健康担忧,所以子女也应为父母的身体担忧,我们看到,孔子对孟武伯的回答貌似不是怎么做到孝,但我们仔细体会孔子的话,他实际回答:“你要问什么是孝吗?想一想你生病时你父母为你担忧的心情,就知道怎样尽孝道了。”子女能够做到像父母爱子女那样,去爱父母,就是尽孝道了。在父母健康是要照顾父母,在父母身体不健康时,更应该照顾父母。朱子曰:“父母爱子之心,无所不至,唯恐其有疾病,常以其忧也。人子体此,而以父母之心为心,则凡所以守其身者,自不容于不谨矣,岂不可以为孝乎?”   二、《论语》孝道的消极含义

  当然,在《论语》中,并非孔子所提倡的所有孝道我们今天都要采用和学习,也存在一些消极方面。譬如,在《论语・里仁》中,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虽然我们应当孝敬父母,但是我们不应该盲目的顺从,在一些事情上有原则出入时,不能对父母百依百顺,要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孝敬父母。子女和父母都是人,都是具有自己思想的人,在对待问题时,双方有可能不会达到完全的一致。但是,双方出现分歧时也要尊敬父母,向他们解释清楚,双方成长环境与成长经历会使双方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分歧。对此,子女不能以暴力或者冷战的方式来对父母,要耐心地为父母讲其中的道理,让父母在明白自己错误的同时,不要生气。

  《论语》中所提倡的孝道,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百姓要遵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纲常,孔子所提倡的爱人是有等级的,维护血缘宗法关系。而我们现代社会,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人人平等,我们每个人所应尽的孝道应该是一致的。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是可谓孝矣。”子女在父母去世后,三年不能更改父母为自己制定的规矩,就是尽孝了。这样,片面的强调了子女对父母的服从。有可能,父母在世时所指定的规矩,不符合社会的发展,子女们为了尽孝道一直遵从,只会影响他们向不好的方面发展,即使这样,依旧不能更改父母所制定的规矩,就变成了孝道的消极影响了。在认真分析父母为子女做的某些事情后,子女觉得是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告诉父母,不能一错再错。

  《论语》中的“亲亲互隐”观念,在很多时候被人们提到和讨论,父亲偷了羊,被儿子告了,在孔子看来,这种现象是不好的,既然出现了这种违背道德和法律的事情,就该互相隐瞒这种罪行。但是,“亲亲互隐”这种观念,在当代社会是不提倡的。在子女未成年时,父母应做好榜样作用,让子女明白,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做事;子女在对待父母时,也要监督父母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做事,无论哪一方越过了道德和法律的界限,双方都不能相互隐瞒,让过错方接受道德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需要认识到的一点是,并不是你没有帮对方隐瞒他的过错,就做不到疼爱子女或者孝敬父母了,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不让对方犯更大

  的错误。所以,在孝敬父母时,也要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

  三、《论语》孝道的当代社会价值

  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很快,GDP速度增长很快,这与当代社会的青年人有着莫大的联系,正因为有了这些人的努力,才让社会生产力发展更快。但同时,一些人在追求经济利益的时候,忽略了对父母的关怀,在养老的环节上出了问题。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积极的部分,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是有重大影响的。在本文中,笔者较为浅显地分析了《论语》中关于孝道的积极成分和消极成分,吸收这些积极的成分,和当代社会相结合,一定程度上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一)有利于父母与子女关系的和谐

  在现在社会,仍然存在一些不赡养父母和不尊敬父母的现象,现代一部分人尊敬父母的观念不是很强。需要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孝道有利的因素,来促进我们现代社会孝道的发展。当代社会的一些现象,体现了父母与子女关系的不和谐,譬如,现在有的年轻人不喜欢和父母居住,甚至有的子女和父母长时间不在同一座城市居住;有的子女把养老的责任互相推脱,认为是其他兄弟姐妹的事情,和自己没有关系;有的婆媳关系没有处理好导致家庭的不稳定;有的只给了父母物质上的需求,有的人甚至同时忽略了给父母物质和精神的需求,这些和孔子所提倡的都是相反的。在家庭中出现这一系列的问题时,常常要反思总结自己,要善于承担赡养父母、履行孝道的责任,没有父母的辛苦,就不会有现在的自己。我们不仅要给予父母物质上的支持,也要注重对父母精神的关爱,时刻关心父母的身心健康,了解他们内心需要什么。在与父母观点相反时,要善于沟通。“子曰:‘父母在,不远。游必有方。’”古代没有方便的交通设施,通信设施的发展还不够完善,所以父母健在时,子女不适合到远方游历。要时常陪在在父母的身边,赡养尊敬父母,陪他们度过他们剩下的时间。虽然,现代社会发展很快,通讯设施和交通设备比较发达,但无论走多远,也要“游必有方”,以免父母担心,牵挂。我们要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及时行孝。以免“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这种悲剧的发生。读《论语》,吸取其中有利的孝道观念,在处理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中,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当然,婆媳关系、女婿与丈人之间的关系也不例外,作为晚辈要孝敬长辈,在出现分歧时,要善于调节和沟通,以尊敬的态度去听父母的想法,能够换位思考,从他们的角度去想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找到真正的问题所在。

  (二)有利于家庭和社会的和谐

  孝道不仅是个人的事情,长远眼光来看,对社会的发展更是有影响的。《论语・为政》中,“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在这里,看到了孔子认为居上位者对长辈有孝行,百姓自然忠诚。在我们现代社会是一样的道理,做人起码要孝敬父母,在为人处事中,别人才会相信你。相反,不讲孝道,背弃良心的人,一定会受到舆论的谴责。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尊敬,怎么会得到别人的尊重。父母养育了子女,在子女成长的过程中,既陪伴了子女成长,又在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有个广告曾经播放过关于孝敬老人的宣传,一个小男孩看到妈妈给奶奶洗脚,小男孩努力端着一盆水走向妈妈,也要给妈妈洗脚。这些很细微的事情,都在教育子女怎样做人。父母慈祥的爱着子女,子女尊重父母。从而,既能保证子女在父母的关爱下健康成长,又能使父母在子女的赡养下安度晚年,家庭的和谐可以提高人们的幸福感,这些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是有一定启示作用的。古语曾说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处理好个人修养和家庭的问题,才能够全身心投入到社会建设中,学习孝道思想有利于家庭的和谐,家庭的和谐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社会的和谐更容易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

  “在家国一体的社会格局下,个人修德与家庭传承、社会稳定、国家善治是内在统一的关系。”孝道思想对于教化人民,治理国家都有积极的作用。《论语》中孝道的积极因素需要我们传承与发扬,在生活中,有的年轻人追求个人享乐,有的甚至做出了危害父母的事情,政府需要加强对人们的道德教育,让人们明白孝道的重要作用。健全孝道的舆论监督机制,加强相关方面的立法工作,在一些地方依然存在不孝敬父母的现象,子女甚至连温饱问题也不帮父母解决,有的父母因为子女没有做到孝敬父母,把他们告上法庭。我们应当健全舆论机制,发挥网络的巨大作用,揭露不孝的行为,并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大连市老年学学会.源远流长的中华孝文化[M].大连:大连出版社,2010:2.

  [2]孔子・论语・为政[M].

  [3]曾子・礼记[M].

  [4]王长坤・先秦儒家孝道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07:146.

  [5]许刚・中国孝文化十讲[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47.

  [6]孔子・论语・里仁[M].

【摘  要】先秦时期,孔子作为儒家文化代表人物,提倡仁爱思想,子女要孝敬父母,爱父母,子女不仅要赡养父母,更重要的是给父母爱的关怀,尊敬父母。由此看来,孝道思想在中华民族是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在当代社会,孝道仍是维护家庭稳定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有深远影响。随着现代社会不断发展,有的人在追求经济发展时,忽略了孝敬父母。然而,并非《论语》中所有的孝道思想都是积极的,本文通过对《论语》中关于孝道含义的分析,提倡人们学习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努力地达到家庭的和谐、社会的和谐。

  【关键词】孝道;《论语》;价值

  一、《论语》孝道的积极含义

  (一)养亲

  “养亲,就是赡养双亲,这是孝敬老人的最低要求。”父母作为监护人,在子女出生的时刻,就承担了抚养子女的责任。我国法律规定,子女在未成年时,父母有抚养儿童的责任与义务。作为子女,在父母年老的时候,要孝敬他们,最基础的要先做到赡养父母。“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这是在先秦时期,孔子所提倡的对待父母的态度和要求。父母在世的时候,要用礼的标准来赡养他们,父母去世的时候,丧葬和祭祀也要遵循礼,子女不能跨越礼的标准去做不遵守孝道的事情。典故“卧冰求鲤”阐述了王祥为治愈继母的病,冬天脱掉上衣,卧在冰上求到鲤鱼的典故。这种孝敬父母的方式,正是儒家文化所倡导的。笔者认为,孝道最基本的内容是需要在物质生活上奉养父母,一日三餐这是最基本的,生,事之以礼,首先就包含了对父母温饱的满足。在当代社会经济基础一般或者比较充裕的家庭,如果连温饱都不能满足父母,何谈是在用礼来对待他们呢?父母在年老时,体力劳动能力减弱,身体素质下降,需要子女在物质方面的照顾,作为子女,就应该履行自己的照顾父母的责任。

  (二)尊亲

  尊亲,就是要尊敬父母。我们要在言语和行动上爱父母,更要在内心里尊敬和爱父母。“子游问孝。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有犬马,皆有能养;不敬,何以别乎?”孝道不仅仅能够养亲,在子游问孔子何为孝道时,孔子告诉子游,孝不仅仅能够奉养父母,他还告诉子游,如果子女仅仅养亲,那狗和马也能得到喂养,养而不敬,那么用什么来区别孝道和喂养呢?由此看来,孝道,不仅仅是子女对父母的衣食住行的供养,更重要的是对父母怀有尊敬的心。在孔子看来,孝更应该建立在敬心的基础之上,如果对待父母只有物质而没有精神关怀,和对待犬马是没有区别的。这和现代社会的一些现象是一致的,有的子女只给父母金钱和物质生活,却不尊敬他们,对父母任意谩骂,这是《论语》孝道思想所反对的行为。

  曾子在《礼记》中说过:“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在曾子看来,孝能够分为三个层次,大孝是使父母不仅得到自己的尊重,更要得到别人的尊敬,其次是不辱没父母的名声,最低的是能供养父母。要做到大孝,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自己尊敬父母不难做到,难的是让别人也尊敬自己的父母。这需要子女在为人处事中,首先要尊重别人,做有修养的人,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别人才会尊敬你、尊敬你的父母。“羊且有跪乳之恩,鸦且有反扑之意。”所以,能够赡养父母只是下孝,在一般意义上,很多动物都可以做到,何况人呢?孝敬父母,在养亲的基础上,做到敬亲。尊敬父母的生活习惯和一些处事方式,在我们不习惯父母的某些行为时,要细心观察,仔细考虑后,以委婉的方式向父母提建议。

  (三)悦亲

  悦亲,就是让父母高兴。作为子女,要善于观察父母,了解父母的喜怒哀乐,父母有时候不善于表达,就需要子女细心观察。“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由此可见,在孔子看来,为父母服劳役,把好的东西给父母吃,这也不能算完全尽孝道。子女应当和颜悦色的侍奉父母,取悦于父母,使父母内心欣慰,精神愉悦。子女在很多时候,在同一件事情上,与父母的观点可能正好相反,由此会引发一系列的矛盾,有的子女不妥善处理与沟通,容易产生大吵大闹的结果,由此可看出“色难”。“物质奉养是一般人都可以做到的,……给老人精神上的安慰,则是不易做到的,所以孔子说:‘色难’。”以色侍亲,是养亲和敬亲的升华,它所达到的目的是使父母精神愉悦。这是孝道的更高层次要求。父母年老了,由于人生阅历和一些生活习惯的不同,所以和子女的兴趣爱好可能不同,我们不能强迫父母和我们做一样的事情,发生分歧了,要善于沟通调节,了解父母的喜怒哀乐,努力使父母保持精神愉悦。在生活中很多小事,都可以让父母高兴,譬如,为父母洗头洗衣服;为父母做他们喜欢吃的饭菜;节假日不在父母身边时,记得给他们打电话,发短信;送父母小礼物;为父母举办纪念日;陪父母逛街,聊天……这些都可以让父母高兴。

  (四)及时行孝

  父母在陪伴自己儿女成长的时候,也在逐渐衰老,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劳动能力在下降。子女在看到这些时,要有感恩之心,孝敬父母,并且要及时行孝。“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父母的年龄,必须谨记在心。每过一年,一方面要为父母的高寿而高兴,另一方面又要因为父母年迈体衰而担心。由此看来,孔子提醒作为子女要及时行孝,父母活在世界上的时间是有限的,不能等到父母去世了才想起孝敬父母。在当代社会,有的子女在父母在世时,不孝敬父母,而在父母去世时,却为他们大办葬礼,这是不提倡的,要及时行孝,发自内心地孝敬父母。

  朱子曰:“常知父母之年,则既喜其寿,又惧其衰,而于爱日之诚,自有不能者。”在及时行孝的观点上,朱熹和孔子是一致的。要经常关心父母的身体情况,是否健康,是否患病。“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有的人不理解父母是怎样疼爱自己的,父母为子女的身体健康担忧,所以子女也应为父母的身体担忧,我们看到,孔子对孟武伯的回答貌似不是怎么做到孝,但我们仔细体会孔子的话,他实际回答:“你要问什么是孝吗?想一想你生病时你父母为你担忧的心情,就知道怎样尽孝道了。”子女能够做到像父母爱子女那样,去爱父母,就是尽孝道了。在父母健康是要照顾父母,在父母身体不健康时,更应该照顾父母。朱子曰:“父母爱子之心,无所不至,唯恐其有疾病,常以其忧也。人子体此,而以父母之心为心,则凡所以守其身者,自不容于不谨矣,岂不可以为孝乎?”   二、《论语》孝道的消极含义

  当然,在《论语》中,并非孔子所提倡的所有孝道我们今天都要采用和学习,也存在一些消极方面。譬如,在《论语・里仁》中,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虽然我们应当孝敬父母,但是我们不应该盲目的顺从,在一些事情上有原则出入时,不能对父母百依百顺,要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孝敬父母。子女和父母都是人,都是具有自己思想的人,在对待问题时,双方有可能不会达到完全的一致。但是,双方出现分歧时也要尊敬父母,向他们解释清楚,双方成长环境与成长经历会使双方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分歧。对此,子女不能以暴力或者冷战的方式来对父母,要耐心地为父母讲其中的道理,让父母在明白自己错误的同时,不要生气。

  《论语》中所提倡的孝道,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百姓要遵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纲常,孔子所提倡的爱人是有等级的,维护血缘宗法关系。而我们现代社会,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人人平等,我们每个人所应尽的孝道应该是一致的。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是可谓孝矣。”子女在父母去世后,三年不能更改父母为自己制定的规矩,就是尽孝了。这样,片面的强调了子女对父母的服从。有可能,父母在世时所指定的规矩,不符合社会的发展,子女们为了尽孝道一直遵从,只会影响他们向不好的方面发展,即使这样,依旧不能更改父母所制定的规矩,就变成了孝道的消极影响了。在认真分析父母为子女做的某些事情后,子女觉得是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告诉父母,不能一错再错。

  《论语》中的“亲亲互隐”观念,在很多时候被人们提到和讨论,父亲偷了羊,被儿子告了,在孔子看来,这种现象是不好的,既然出现了这种违背道德和法律的事情,就该互相隐瞒这种罪行。但是,“亲亲互隐”这种观念,在当代社会是不提倡的。在子女未成年时,父母应做好榜样作用,让子女明白,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做事;子女在对待父母时,也要监督父母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做事,无论哪一方越过了道德和法律的界限,双方都不能相互隐瞒,让过错方接受道德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需要认识到的一点是,并不是你没有帮对方隐瞒他的过错,就做不到疼爱子女或者孝敬父母了,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不让对方犯更大

  的错误。所以,在孝敬父母时,也要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

  三、《论语》孝道的当代社会价值

  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很快,GDP速度增长很快,这与当代社会的青年人有着莫大的联系,正因为有了这些人的努力,才让社会生产力发展更快。但同时,一些人在追求经济利益的时候,忽略了对父母的关怀,在养老的环节上出了问题。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积极的部分,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是有重大影响的。在本文中,笔者较为浅显地分析了《论语》中关于孝道的积极成分和消极成分,吸收这些积极的成分,和当代社会相结合,一定程度上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一)有利于父母与子女关系的和谐

  在现在社会,仍然存在一些不赡养父母和不尊敬父母的现象,现代一部分人尊敬父母的观念不是很强。需要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孝道有利的因素,来促进我们现代社会孝道的发展。当代社会的一些现象,体现了父母与子女关系的不和谐,譬如,现在有的年轻人不喜欢和父母居住,甚至有的子女和父母长时间不在同一座城市居住;有的子女把养老的责任互相推脱,认为是其他兄弟姐妹的事情,和自己没有关系;有的婆媳关系没有处理好导致家庭的不稳定;有的只给了父母物质上的需求,有的人甚至同时忽略了给父母物质和精神的需求,这些和孔子所提倡的都是相反的。在家庭中出现这一系列的问题时,常常要反思总结自己,要善于承担赡养父母、履行孝道的责任,没有父母的辛苦,就不会有现在的自己。我们不仅要给予父母物质上的支持,也要注重对父母精神的关爱,时刻关心父母的身心健康,了解他们内心需要什么。在与父母观点相反时,要善于沟通。“子曰:‘父母在,不远。游必有方。’”古代没有方便的交通设施,通信设施的发展还不够完善,所以父母健在时,子女不适合到远方游历。要时常陪在在父母的身边,赡养尊敬父母,陪他们度过他们剩下的时间。虽然,现代社会发展很快,通讯设施和交通设备比较发达,但无论走多远,也要“游必有方”,以免父母担心,牵挂。我们要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及时行孝。以免“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这种悲剧的发生。读《论语》,吸取其中有利的孝道观念,在处理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中,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当然,婆媳关系、女婿与丈人之间的关系也不例外,作为晚辈要孝敬长辈,在出现分歧时,要善于调节和沟通,以尊敬的态度去听父母的想法,能够换位思考,从他们的角度去想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找到真正的问题所在。

  (二)有利于家庭和社会的和谐

  孝道不仅是个人的事情,长远眼光来看,对社会的发展更是有影响的。《论语・为政》中,“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在这里,看到了孔子认为居上位者对长辈有孝行,百姓自然忠诚。在我们现代社会是一样的道理,做人起码要孝敬父母,在为人处事中,别人才会相信你。相反,不讲孝道,背弃良心的人,一定会受到舆论的谴责。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尊敬,怎么会得到别人的尊重。父母养育了子女,在子女成长的过程中,既陪伴了子女成长,又在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有个广告曾经播放过关于孝敬老人的宣传,一个小男孩看到妈妈给奶奶洗脚,小男孩努力端着一盆水走向妈妈,也要给妈妈洗脚。这些很细微的事情,都在教育子女怎样做人。父母慈祥的爱着子女,子女尊重父母。从而,既能保证子女在父母的关爱下健康成长,又能使父母在子女的赡养下安度晚年,家庭的和谐可以提高人们的幸福感,这些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是有一定启示作用的。古语曾说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处理好个人修养和家庭的问题,才能够全身心投入到社会建设中,学习孝道思想有利于家庭的和谐,家庭的和谐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社会的和谐更容易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

  “在家国一体的社会格局下,个人修德与家庭传承、社会稳定、国家善治是内在统一的关系。”孝道思想对于教化人民,治理国家都有积极的作用。《论语》中孝道的积极因素需要我们传承与发扬,在生活中,有的年轻人追求个人享乐,有的甚至做出了危害父母的事情,政府需要加强对人们的道德教育,让人们明白孝道的重要作用。健全孝道的舆论监督机制,加强相关方面的立法工作,在一些地方依然存在不孝敬父母的现象,子女甚至连温饱问题也不帮父母解决,有的父母因为子女没有做到孝敬父母,把他们告上法庭。我们应当健全舆论机制,发挥网络的巨大作用,揭露不孝的行为,并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大连市老年学学会.源远流长的中华孝文化[M].大连:大连出版社,2010:2.

  [2]孔子・论语・为政[M].

  [3]曾子・礼记[M].

  [4]王长坤・先秦儒家孝道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07:146.

  [5]许刚・中国孝文化十讲[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47.

  [6]孔子・论语・里仁[M].


相关内容

  • 中国文化概论-孔子孝道思想极其当代意义
  •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期末论文 题目: 孔子孝道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姓 名: X X 学 号: X X 院 部: 中国语言学院 专 业: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班 级: 2011-1班 提纲:自古以来,"孝"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有着悠 ...

  • 论墨家的孝道-以儒家孝道为参照
  • 论墨家的孝道-以儒家孝道为参照 孙君恒陈丽 ( 武汉科技大学文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81) 摘要: 墨家主张孝道在于生"利亲".死"节葬".祭"明鬼".其孝道实质在利,其孝道方式强调节约,其孝道心态主张虔诚.我们认为: 墨家生之孝道着重于 ...

  • 孟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法律史论文)
  • 孟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 历史上孔子被称为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孟子生活在战国中期,时孔子已经去世有一百多年.由于社会政治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派林立,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作为孔子的四传弟子和崇拜者,孟子以孔子的继承者自居,以延续儒家道统.捍卫和发扬孔子的学说特别是孔子仁学为己任,践 ...

  • 如何对待小学生启蒙教育中的国学经典读物
  • 教学与管理 21 年 8 1 02 月 5日● I 如何对待小学生启蒙教育中的国学经典读物 河北邯郸学院 贾建钢 李红霞 近年来 ,弟子规> < < . 三字经> l . 符号和传统文化价值系统 , 在当今时 l 评断, 而且这才是学生真正的自主性 < 神童诗>等 ...

  • 颜回对孔子孝道理论的道德实践_李仁君
  • 第 25 卷第 1 期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Vol.25 No.1 SichuanUniversityofArtsandScienceJournal 2015 年 1 月 Jan.2015 颜回对孔子孝道理论的道德实践 李仁君 (阿 范高等 科学校 人文社会科学系,四川 汶川 623002) 摘 要: ...

  • 论当前实施孝教育的意义
  • 摘要: 我国孝亲文化源远流长,孝文化一直是中国传统的美德.但由于政治.经济.家庭结构及各种文化的影响,孝意识正被国人渐渐淡忘,所以重提孝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孝的内涵.孝教育的意义及孝教育途径三方面进行了论述,希冀孝教育能够落在实处. 关键词: 孝 孝教育 意义 途径 孝,对中国人来说并不是一个陌 ...

  • 论语的思想世界论文
  • "<论语>的思想世界"通识课课程论文序号: 题目:浅析<论语>中的孝及其对后 世中国社会影响 学号: 姓名: 学院: 题目:浅析<论语>中的孝及其对后世中国社会影响 姓名:学号: 摘要:<论语>是中国古代著作的瑰宝,告诉我们如何&q ...

  • 孝道的重建
  • 孝道的重建 --论儒家"孝"观念的生活情感本源 摘 要]"孝"乃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之一.在孔孟那里,孝道的建构本是立足于作为本源的生活情感的.但经过轴心期大转型以后,孝道逐渐僵化为一种道德教条,而遗忘了生活情感这个大本本源,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这个意义上 ...

  • [论语]中的孝道观
  • <论语>中的孝道观 摘 要:春秋时期,孔子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孝道,<论语>就记载了他在这方面的大量言论.孔子对孝道极为看重和推崇,他认为为人子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法则,是人们应该身体力行的.本文主要从孝的主要内容和如何行孝两方面来探究一下<论语>中的孝道观. 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