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水平考试基础过关

学业水平考试基础过关(化学)

必修1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要点过关

一、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基本原则:

2具体做法: ⑴除杂试剂应稍过量;⑵过量试剂必须除去;⑶除杂途径尽可能简单,容易操作。

3. 常用的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⑴过滤:是分离固体和液体混合物的操作方法。例如:用过滤的方法除去粗盐中少量的泥沙。 过滤操作应注意: 一贴: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倾入液体要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向漏斗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尖嘴应与玻璃棒接触,玻璃棒的底端应和过滤器中的 三层滤纸轻轻接触,漏斗颈的末端应与接收器的内壁相接触。

⑵蒸发和结晶

蒸发和结晶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例如:蒸发食盐溶液得到NaCl 晶体。 蒸发操作应注意:

①加入蒸发皿的液体不应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

②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③接近蒸干前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把溶剂蒸发完。

④冷却蒸发皿时应把它放在石棉网上,而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

⑶蒸馏

利用液态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或将互溶

-的液体混合物分离)。例如:通过蒸馏的方法除去自来水中含有的Cl 等杂质制取蒸馏水。

主要仪器:圆底烧瓶、冷凝器、接收器、锥形瓶、酒精灯、铁架台(带铁架和铁圈)及 石棉网。

⑷分液和萃取

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不同的液体分离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例如:利用碘在CCl 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用CCl 4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后分液,得到碘的四氯化碳溶液。

物质的量(n )是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单位为摩尔(mol )。

物质的量是以微观粒子为计量的对象,使用物质的量时,必须指明粒子(包括分子、原

子、离子、中子、质子、电子等)的种类,1mol 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0.012kg 12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约为6.02×1023,把6.02×1023-1叫做阿伏伽德罗常数,并作为一个

物理量,符号为N 。阿伏伽德罗是意大利物理学家,最早提出分子的概念。

摩尔质量(M)是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的质量(单位g/mol)。

物质的量(n)和摩尔质量(M)以及微观粒子数(N )之间存在着下述关系: 五、气体摩尔体积(Vm) 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体积叫做气体的摩尔体积。符号为Vm ,单位:L/mol (或

L ·mol -1) 或n=V/Vm (V 是气体的体积)

标准状况( 0℃和101KPa )下任何气体的摩尔体积:Vm 约为22.4 L/mol

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六、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⒈物质的量浓度

物质的量浓度是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用 cB 表示,单位:mol/L

c B =nB /V

⒉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仪器:容量瓶(注意容量瓶的选择和使用)、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天平或量筒。

步骤:①计算;②称量;③溶解、冷却;④转移;⑤洗涤;⑥定容;⑦摇匀;⑧装瓶贴标签。

⒊浓溶液稀释:c (浓溶液)·V (浓溶液)=c(稀溶液)·V (稀溶液)

学法指导

【例1】下列实验操作均要用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相同的是:

①过滤 ②蒸发 ③溶解 ④向容量瓶转移溶液

A .①和② B .①和③ C .③和④ D .①和④

解析:本题能力层次为B 。许多化学实验操作要用玻璃棒,它的作用有多种:用玻璃棒搅拌 加速固体物质溶解;蒸发过程中搅拌防止液体或固体飞溅;过滤或向容量瓶转移时起 引流作用等。答案为D 。

学法指导:要认识并了解常见的化学仪器如玻璃棒、试管、烧杯、漏斗、容量瓶等,并掌握

【例2】现有三组混和物:①汽油和水;②碘和四氯化碳;③硫酸钡和稀硫酸。分离以上各

混和物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 。

解析:本题能力层次为B 。汽油和水互不相溶且汽油的密度比水小,碘易溶于四氯化碳且四

氯化碳更易挥发,硫酸钡是不溶于硫酸的沉淀。答案是:分液、蒸馏、过滤。

方法指导:分离物质的方法通常有:过滤、蒸发、蒸馏、分液、萃取等,要了解每种方法的

目的、仪器装置、操作方法,同时对混合物的性质要进行分析,找出合适的分离方法。

-【例3】483克Na 2SO 4·10H 2O 所含的Na +的物质的量是 ,SO 42的物质的量是

H 2O 分子的数目约为个(用数字表示)。

-解析:本题能力层次为C 。每个Na 2SO 4·10H 2O 含有2个Na +离子、1个SO 42离子、10个

- H 2O 分子,推知每1mol Na 2SO 4·10H 2O 中就含有2molNa +离子、1molSO 42离子、

10molH 2O 分子。答案是:3mol ,1.5mol ,9.0×1024;

学法指导:物质的量起着桥梁的作用,将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离子、中子、质子、电子

等)和质量(g 或kg )、气体的体积(L 或m 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联系起来了。

【例4】 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将氯化钠固体中混有的硫酸钠、碳酸氢铵杂质除去并得

到氯化钠溶液,设计了如下方案:

⑴操作①的目的是 。

⑵操作②是否可改为加硝酸钡溶液?为什么?

-⑶进行操作②后,如何判断SO 42已除尽,方法是 。

⑷操作③的目的是 ,为什么不先过滤后加碳酸钠溶液?理由是 。

⑸操作④的目的是

解析:本题能力层次为D 。NH 4HCO 3受热分解,用加热方法可以除去;用BaCl 2除Na 2SO 4,

-稍过量的Ba 2+用Na 2CO 3除去,然后再用盐酸除去稍过量CO 32。答案是:除去NH 4HCO 3,

NH 4HCO 3

- △ 3↑+CO2↑+H2O ;否,改用Ba(NO3) 2会使溶液中引入新的杂质离子-NO 3,后面操作中无法除去;取上层清液加入BaCl 2溶液,若无沉淀说明SO 42除尽;除去

过量的Ba 2+,减少一次过滤操作;除去溶解在溶液中的CO 2及HCl ;

学法指导:进行实验方案设计时,首先要了解该实验的目标是什么;其次要清楚每一

个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什么,理解它的化学原理,知道需要哪些化学仪器和药品,它们的作用

是什么,如何使用;还要考虑加入试剂的先后顺序、试剂的用量,以及试剂过量后如何处理;以及实验操作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操作步骤是否能够简化等。

梯度练习

A 组

1.危险化学品的包装标签上要印有警示性标志。下列物质选用“腐蚀品”标志的是( )

A .汽油 B .食盐 C .浓硫酸 D .炸药

2.下列实验仪器不宜直接用来加热的是( )

A .试管 B .坩埚 C .蒸发皿 D .烧杯

3.下面是人们对化学科学的各种常见知识的认识,其中错误的是( ) ..

A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B .化学为解决困扰现代社会的环境问题、能源问题和资源问题等提供更多的有效途径。

C .化学不支持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

D .学好化学的关键是掌握实验方法以及完成化学实验所必需的技能。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mol 氧 B .SO 42的摩尔质量是96g

C .3mol 小麦 D .标准状况下,1molO 2和N 2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

5.血红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8000,已知其中含铁0.33%,则平均每个血红蛋白分子

中铁原子个数约为 。

-6.1molAl 2(SO4) 3含有 mol SO42,含有 个Al 3+。

7.森林是大自然的清洁器,一亩森林一昼夜可吸收66kg 二氧化碳,呼出48kg 氧气,即在

标准状况下吸收 L 二氧化碳,呼出 mol 氧气。

B 组

8.下列有关使用托盘天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称量前先调节托盘天平的零点。

B .称量时左盘放被称量物,右盘放砝码。

C .固体药品可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称量。

D .称量完毕,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游码拨回零位置。

9.进行过滤操作应选用的一组实验用品是( )

A .烧杯、酒精灯、试管、量筒、漏斗

B .烧杯、漏斗、玻璃棒、漏斗架、滤纸

C .滤纸、烧杯、试管架、漏斗、玻璃棒

D .滤纸、试管、漏斗、铁架台、玻璃棒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一定是22.4L

B .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分子数相同,则它们所占体积也相同。

C .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2.4L 的物质都是1mol 。

D .在非标准状况下,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不可能约为22.4L 。

11.98gH 2SO 4的物质的量是 ,1.5molNa 2CO 3的质量是 。

12.配制0.5mol/L的NaOH 溶液时,如果只存在下列问题,溶液的浓度如何变化?(填“偏

高”、“偏低”、或“不变”)。

(1)称量NaOH 固体时,天平的砝码粘有油污,其结果 。

(2)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超过了刻度线后,又用滴管把多出的部分吸走,其结果。

(3)观察刻度线时仰视,其结果 。

(4)所用容量瓶中已有少量蒸馏水,其结果 。

C 组

13.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3gNa 在空气中加热完全变成Na 2O 2, 失去N A 个电子。

B .标准状况下,22.4LH 2O 含有N A 个H 2O 分子。

C .1mol/L的硝酸钠溶液中含有的硝酸根离子数为N A 。

-D .0.5molKClO 3中含有Cl 的数目为0.5 NA 。

14.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氨气和硫化氢气体的质量 p[之比为化氢 气体的体积之比为 ;若二者氢原子数相等,则它的体积之比为 。

---15.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a +、OH 、Cl 、CO 32。试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后两种阴离子的

存在。写出实验所需试剂、实验步聚及现象,实验结论。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学习目标

要点解读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按照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

⑴交叉分类法:能够对同一事物提供较多信息。如:某些盐的分类。

Na 2CO 钠盐 Na 2SO 钾盐

K 2 K 2CO 3

某些酸的分类:

HNO 一元酸 按每个酸分子可提供氢离子个数分类 HCl 二元酸

H 2

含氧酸 按酸根是否含有氧原子分类 H 2S 无氧酸

强酸 按酸的强弱分类

⑵树状分类法:能反映出各事物的关系。把下列无序排列的物质进行分类:

Cu 、H 2

NaCl 溶液、CaO 、H 2O 、Ag 、S 、Ca(OH)2、H 2SO 4、CaCO 3、NH 3·H 2O 、CH 3COOH 、漂白

粉、KHCO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前

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分散剂。

溶液是一种分散系,其中溶质属于分散质,溶剂属于分散剂。悬浮液和乳浊液也是分散

系,例如泥水中的水是分散剂,泥土小颗粒是分散质,根据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它

们之间有9种组合方式。

2.胶体

按照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粒子的

直径大小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做“胶体”。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属

于介稳体系。

有些液态胶体外观上和溶液很难区别,利用丁达尔效应这种物理方法来区分它们。

三、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酸、碱、盐等电解质在水溶液

中的电离:

HCl=====H+ + Cl- H 2SO 4==== 2H+ + SO42-

NaOH====Na+ + OH- Ca(OH)2=====Ca2+ + 2OH-

NaCl=====Na+ + Cl- (NH 4)2SO 4======2NH4+ +SO42-

从电离角度看,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电离时生成的阴离

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盐电离则产生金属阳离子[或铵根(NH 4+)]和酸根阴

离子。

四、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1.离子反应

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这样的反应称作离子反应。

2.离子方程式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如Na 2SO 4溶液与BaCl 2

-溶液反应可用:Ba 2++SO42= BaSO4↓来表示。

书写离子方程式可按①写、②拆、③删、④查四步进行

3.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不仅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如所有的强酸溶液和

-所有的强碱溶液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都可用H ++OH=H2O 来表示。

4.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及离子共存问题

下列几种情况离子反应能够发生,那么这些离子就不能大量共存。

--①生成难溶物质。如:Cu 2+和OH 不能大量共存: Cu 2++2OH=Cu(OH)2↓

--②生成挥发性的物质。如:CO 32和H +不能大量共存:CO 32+2H+=H2O+CO2↑

--③生成水(难电离的物质)。如:H +和OH 不能大量共存: H ++OH=H2O

五、氧化还原反应

1.本质: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2.表现:反应前后某些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4.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和元素化合价改变的关系

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是还原剂→被氧化。

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是氧化剂→被还原。

5.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的表示方法 双桥式:箭头由反应物指向生成物中化合价有变化的同一种元素,标出“得到”“失去”

-失去2×e 及电子总数:

O

2 △ Cu+H2O

6.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置换反应全部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复分解反应全部属于非氧化反原反应。

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7.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氧化剂:反应中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或得到电子的物质)。主要指活泼的非金属单

质(如Cl 2、O 2等)和元素处于高价时的化合物[如MnO 2、H 2SO 4(浓) 、FeCl 3等]。

还原剂: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或失去电子的物质)。主要包括活泼的金属单

质(如Na 、Al 、Fe 等)、某些非金属单质(如H 2、C 等)及元素处于低价时的化合物(如

CO 、H 2S 、FeCl 2等)等。

8.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有利的:①制备某些物质;②用Cl 2、ClO 2进行的消毒、杀毒;③燃料的燃烧、提供热

能等;④化学电源的开发及利用;⑤电镀及防止金属的腐蚀;„„

有害的:①易燃物的自燃性;②食品的腐败;③钢铁的绣蚀;„„

学法指导

【例1】 “纳米材料”是指粒子直径在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材料。如将“纳米材料”

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具有的性质是:

A .不能透过滤纸 B .有丁达尔效应产生

C .所得液体一定无色透明 D .不稳定、很快会分层

解析:本题能力层次为B 。纳米材料粒子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因此所形成的分

散系属于胶体,具有胶体的特性,如产生丁达尔效应,粒子可以透过滤纸等。液态胶体在外

观上和溶液相似,比较稳定、透明,但不一定无色。答案是B 。

学法指导:有些液态胶体是透明的,用肉眼很难与溶液相区别,属于介稳体系。利用丁

达尔效应区分它们。纳米粒子的尺寸和胶体粒子的大小相当,所以胶体化学原理和方法有助

于纳米科技的发展。

【例2】对下列化学反应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①碳在氧气中燃烧;②硫在氧气中燃烧;③铁丝在氧气中燃烧;④铝粉在氧气中燃烧;

⑤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解析:本题能力层次为C 。根据反应的特点及反应物质的类别等进行分类。答案是:分

类标准1:是不是化合反应。反应①②③④是一类,都是化合反应;反应⑤为一类。分类标

准2:反应物的特点。反应①②为一类,都是非金属跟氧气反应,反应③④为一类,都是金

属跟氧气反应,反应⑤为一类;分类标准3:反应物的特点。反应①②③④为一类,都是无

机物(或单质)跟氧气反应,反应⑤为一类;„„

学法指导:分类法是学习科学知识和从事科学研究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对

给定的物质、反应等,根据需要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如交叉分类法、树状分类法等。对

物质或反应进行分类时,关键是选择分类的“标准”,标准的选择是否恰当取决于对物质或

反应的认识是否正确和全面。

【例3】有下列物质A .CO 2;B .稀盐酸;C .BaCO 3;D .NaOH ; E .铜。

是电解质的有: ;写出B 和C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解析:本题能力层次为C ,稀盐酸是混合物,铜是金属单质,CO 2是非金属氧化物,它

们都不属于电解质,答案是C 、D ; BaCO 3+2H+=Ba2++H2O+CO2↑;

学法指导: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够发生电离。有些物质如CO 2、NH 3等,它的水溶液导电

是因为它和H 2O 反应生成了电解质H 2CO 3、NH 3·H 2O 等,本身没有电离,不属于电解质,有些难溶物如BaCO 3、Mg(OH)2等,它们熔融状态时可以发生电离(其实它们极少量溶于

水的部分也是电离的),它们是电解质,但在写离子反应方程式时不能把它们拆成离子。

【例4】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A .一种单质氧化另一种单质

B .一种单质氧化一种化合物

C .一种化合物氧化另一种化合物

D .一种化合物氧化一种单质

解析:本题能力层次为C 。甲物质氧化乙物质时,甲物质得到电子,有元素的化合价降

低,乙物质失去电子,有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参考答案是A .C+O2

B .2CO+O2

H 2 △ 点燃 CO 2, 点燃 2CO 2,C .MnO 2+4HCl(浓) △ MnCl 2+Cl2↑+2H2O ,D .CuO + Cu+H2O 。

学法指导: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表现为反应前后元素的

化合价发生改变,故化合价是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氧化剂具有氧化性,能氧化其他物

质,含有化合价降低的元素。

梯度练习

A 组

1.Na 2CO 3俗名纯碱,下面是对纯碱采用不同分类法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

A .Na 2CO 3是碱 B .Na 2CO 3是盐

C .Na 2CO 3是钠盐 D .Na 2CO 3是正盐

2.对电解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溶于水后得到的溶液能导电的物质是电解质

B .熔化状态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不是电解质

C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

D .能溶于水的物质是电解质

3.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Na +、Mg 2+、OH B .H +、SO 42、CO 32

----C .Cu 2+、SO 42、Cl D .Ca 2+、Cl 、CO 32

4.从硫元素的化合价判断,含硫元素的下列物质只做还原剂的是( )

A .Na 2S B .S C .SO 2 D .H 2SO 4

5.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实质上是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 ,只要具备上述条件之一,反应就能发生。

6.在高温时,水蒸气与灼热的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 2O+C高温

H 2+CO,

其中水是 剂。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其中硫是 剂。

7.在下列氧化还原反应的双线桥的括号内填上电子的得失情况。

( )

B 组

8.FeCl 3溶液和Fe(OH)3胶体共同具备的特性是( )

A .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小于1nm 。 B .都是红褐色

C .都有丁达尔效应 D .都比较稳定

9.下列物质中,不能电离出酸根离子的是( )

A .Na 2SO 4 B .Ba(OH)2 C .KMnO 4 D .Na 2CO 3

10.下列反应中铁元素发生氧化反应的是( )

A .FeS+2HCl=FeCl2+H2S ↑ B .Fe+H2SO 4=FeSO4+ H2↑

C .Fe 2O 3+3CO高温

2Fe+3CO2 D .2FeCl 3+Cu=2FeCl2+CuCl2

11.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HNO 3—— Al 2(SO4) 3—— Ba(OH)2——

12.亚硝酸钠(NaNO 2)外观酷似食盐,但它是一种有毒的物质。误食亚硝酸钠会使人体血液中的Fe 2+转化为Fe 3+而引起中毒,服用维生素C 可使Fe 3+转化为Fe 2+,从而达到解毒的目

1. NaNO 2−−−−→3+−的。转化过程可表示为:Fe ←−−−Fe 2. 维生素C 2+

(1)转化1中,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 。

(2)转化2中,Fe 3+作 剂,维生素C 表现 性。

C 组

13.G 、Q 、X 、Y 、Z 均为氯的含氧化合物,我们不了解它们的化学式,但知道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如下的转化关系(未配平)

−→X+H2↑ ①G →Q+NaCl ②Q+H2O −−

③Y+NaOH→G+Q+H2O ④Z+NaOH→Q+X+H2O

这五种化合物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 ....电解

A .XZQYG B .ZXGYQ C .GYZQX D .GYQZX

14.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用稀硫酸清洗铁锈(Fe 2O 3)

(2)碳酸钠溶液与盐酸混合

(3)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混合

(4)向足量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

15.由A 和B 两种盐组成的混合物,进行了下列实验:

试判断,A 、B 分别是

写出加水溶解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学习目标

要点解读

一、金属的性质

1.金属共同的物理特性

不透明,有金属光泽,导电、导热性强,有延展性。 2.金属共同的化学性质

金属活动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泼性依次减弱

①绝大部分金属能和氧气等非金属单质反应

4Al+3O2====2Al2O 3 2Cu+O2

2CuO

镁、铝的氧化膜致密可以保护内层金属不能继续被氧化,铁表面的铁锈比较疏松,不能保护内层金属。

②通常情况下金属活动顺序表氢之前的金属能和酸反应。浓H 2SO 4、HNO 3还能和不太活泼的金属反应:

Fe+2H=Fe+H2↑ Cu+2H2SO 4(浓) ③较活泼的金属和水反应:

2Na+2H2O===2NaOH+H2↑ 3Fe+4H2O(气)

高温

+

2+

4+SO2↑+2H2O

Fe 3O 4+4H2

④和某些盐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 3.金属钠的性质

①主要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光泽、硬度小(用小刀可以切割)、密度小(可以浮在水面)、熔点低(稍受热即可熔化)

②主要的化学性质

钠和氧气反应:钠块切割后的表面呈银白色金属光泽,接触到空气后很快变暗。 4Na+O2==2Na2O

点燃后钠在空气中剧烈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2Na+O2

点燃

Na 2O 2

钠和水的反应:将一小块钠投入滴有酚酞的水中,产生的现象:钠浮在水面上,熔化成小球且逐步变小,在水面上不断游动,发生“嘶嘶”的响声,溶液变红色。

2Na+2H2O==2NaOH+H2↑

实验室把钠保存在石蜡或煤油中。 4.金属铝的主要化学性质

既能和酸反应,又能和强碱反应:

2Al+6H+==2Al3++3H2↑ 2Al+2NaOH+2H2O==2NaAlO2+3H2↑

酸、碱、盐等可以直接侵蚀铝的保护膜(氧化铝也能与酸或碱反应)以及铝制品本身。因此铝制餐具不宜长时间存放酸性、碱性或咸的食物。

5.铁的主要的化学性质

CuSO 4 Cl 2

Fe 2+ 3

二、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6.铝盐和铁盐有净水作用 7.焰色反应

很多金属和它们的化合物在燃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

实验操作:洗、烧、蘸、烧。

钠的焰色反应呈黄色,钾的焰色反应(透过蓝色的钴玻璃片滤去黄色的光)呈紫色。

学法指导

【例1】 实验室里钠保存在下列哪种液体中:

A .煤油 B .水 C .汽油 D .四氯化碳

解析:本题能力层次为B 。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与水、氧气均能发生反应,所以保存时要隔绝空气和水。汽油易挥发、易燃。四氯化碳的密度较大,钠会浮在上面,不能起保护作用。答案是A ;

学法指导:选择保存物质的方法时,要熟悉该物质的主要的物理性质(如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和化学性质(如见光、受热是否稳定,是否容易被氧化或易燃等)。保存物质的方法通常有密封、放在阴凉处、放在煤油里、放在水里、放在棕色试剂瓶里保存等。

【例2】 欲使明矾溶液中的Al 3+完全沉淀下来,适宜的试剂是: A .NaOH 溶液 B .盐酸 C .氨水 D .氯化钡溶液

解析:本题能力层次为B ,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能溶于酸和强碱溶液,用NaOH 溶液和Al 3+反应时,NaOH 少量或过量都不能完全沉淀。答案是C ;

学法指导:学习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重点把握“三价、两性、氧化膜”。 Al 2O 3、Al(OH)3呈两性,但它们不溶于弱碱溶液(如氨水)。制备Al(OH)3时,可用铝盐溶液和氨水反应。

【例3】 试简述在FeSO 4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的现象,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本题能力层次为B 。Fe(OH)2容易被氧化成 Fe(OH)3,要记住特征的颜色变化。答案是:产生白色絮状沉淀,然后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沉淀:

FeSO 4+2NaOH===Fe(OH)2↓+Na2SO 4 4Fe(OH)2+O2+2H2O===4Fe(OH)3

学法指导:为了更好地看清楚Fe(OH)2颜色状态,做实验时:①FeSO 4溶液、NaOH 溶液是新配制,且用冷开水配制,可减少O 2溶入量。②FeSO 4溶液中加铁钉防止Fe 2+氧化成Fe 3+。③用长的胶头滴管吸取NaOH 溶液,然后插入FeSO 4溶液液面下缓慢挤压滴出。

【例4】下图是教师演示的两个实验(铁架台等辅助仪器略去未画)。回答下列问题

I

实验一

II

实验二

(1)实验一的两烧杯中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I 、II 、程式是:

(2)实验二用来验证Na 2O 2与CO 2的反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含有Na 2O 2的棉花燃烧。由该实验可以得出许多结论,请写出你所得出的两个结论:

结论1: 结论2:

解析:本题能力层次为C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热稳定性不同,加热时碳酸氢钠分解而碳酸钠不分解。物质燃烧一般需要两个条件:①有氧气;②温度达着火点。参考答案是:(1)无明显现象;产生白色沉淀,2NaHCO 3

Na 2CO 3+CO2↑+H2O ;(2)Na 2O 2和CO 2作用

可生成O 2;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学法指导:本题是开放性的实验探究题。考查实验探究能力,答案不一定唯一。

梯度练习

A 组

1.金属材料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类历史上使用最早的金属是( )

A .铜 B .铁 C .铝 D .钛 2.下列金属中,遇到盐酸或强碱溶液都能放出氢气的是( )

A .Cu B .Mg C .Fe D .Al 3.下列有关金属及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铝元素;B .在自然界中铝以化合态存在;

C .NaCl 的焰色反应呈紫色;D .白色絮状沉淀Fe(OH)2可溶于NaOH 溶液中。 4.下列物质有一种颜色与其他三种的颜色有较大的差别,这种物质是( )

A .NaOH B .Na 2O C .Na 2O 2 D .NaHCO 3 5.解释钠投入滴有酚酞试液的水中,产生下列现象的原因: (1) 钠浮在水面__ _ (2) 钠熔化成闪亮的小球_ ____

(3) 钠小球在水面四处游动,并发出“嘶嘶”声_ _____ (4) 滴有酚酞试液的水变红_ __________

6.铝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3+

7.把一定量铁粉放入氯化铁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Fe 和Fe 的浓度恰好相等。

3+3+

则已反应的Fe 和未反应的Fe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B 组

8.铝在空气中能够稳定存在的原因是( )

A .铝的活泼性差 B .铝的还原性差 C .铝与氧气不反应 D .铝表面有氧化膜 9.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减轻的是( )

A .NaOH B .Na 2O 2 C .无水CaCl 2 D .Na 2CO 3·10H 2O

10. 为证明有关物质的性质,某学生设计了下图所示的装置。当打开活塞C ,使A 中液体与H 中的搁板上的固体B 相遇时,即有气体产生,并发现D 中蜡烛慢慢熄灭;关闭C 打开E 时, 则看到G 中蜡烛燃得更亮:

(1)请写出该装置中有关仪器内盛放的物质:A _ B_ __ F_ _____ ;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实验仪器中发生的有关反应:H 中: _ _; F 中: __ _ _。

11.礼花弹的药桶内装有火药、铝粉末和金属盐类等。礼花弹点燃后迅速升上高空,所需的动力是由其中的_ _ _燃烧产生的。礼花弹中的_ ____在高温下产生绚丽多彩的火焰,在化学实验中称为 __ __反应。

C 组

12.下列物质中既能跟稀H 2SO 4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

①NaHCO 3 ②Al 2O 3 ③Al(OH)3 ④Al A 、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全部 13.已知有以下物质相互转化

试回答:

(1)写出B 的化学式 ,D 的化学式 。

(2)写出由E 转变成F 的化学方程式 。

(3)用KSCN 鉴别G 溶液的阳离子实验现象是 。 向G 溶液加入A 的有关离子反应方程式

14

① 2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学习目标

要点解读

一、无机非金属的主角——硅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两种元素分别是氧和硅。硅是一种亲氧元素,在自然界中它总是与氧相互化合,硅主要以熔点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盐的形式存在。硅原子结构和碳原子结构相似。硅是构成岩石与许多矿物的基本元素,碳是构成有机物的主要元素。

1.硅单质

硅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单质,用途非常广泛,作为良好的半导体材料,硅可用来制造集成电路、晶体管、硅整流器、半导体器件。硅还可制成太阳能电池。

工业上用碳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可得粗硅:SiO 2+2C

高温

Si+2CO↑

粗硅提纯后可以用作半导体材料等。 2.二氧化硅和硅酸

天然二氧化硅也叫硅石,它的硬度大,熔点高,它有多种晶体形态。新型无机非金属材

料中的光电导纤维的成分是二氧化硅。

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与水反应。氢氧酸(HF )是惟一可以与它发生反应的酸:SiO 2+4HF====SiF4↑+2H2O ,玻璃中含有Si O2,可以用HF 来刻蚀玻璃。

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能与碱性氧化物或强碱反应生成盐:

SiO 2+CaO

高温

CaSiO 3 SiO 2+2NaOH===Na2SiO 3+ H2O

所以实验室盛装NaOH 溶液等碱液的试剂瓶用橡皮塞,而不用玻璃塞(玻璃塞中含有SiO 2)。

硅酸是一种溶解度很小的弱酸,只能通过可溶性硅酸盐与酸反应制取: Na 2SiO 3+ 2HCl===H2SiO 3+2NaCl

硅酸凝胶经干燥脱水后得到的多孔的硅酸干凝胶,称为“硅胶”常用作干燥剂及催化剂的载体。

3.硅酸盐

硅酸钠(Na 2SiO 3)是最简单的硅酸盐,其水溶液叫水玻璃,是制取硅胶和木材防火剂等的原料。

传统的硅酸盐材料包括陶瓷、玻璃、水泥等,是使用量很大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二、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氯原子很容易得到一个电子而形成氯离子(Cl ),表现为典型的非金属性,氯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NaCl 形式存在与海水和盐矿中。海水中含盐3%左右。

1.氯气

氯气在通常情况下呈黄绿色,是一种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氯气是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具有强氧化性。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盐)。如:

2Na+Cl2

点燃

2NaCl 2Fe+3Cl2

点燃

2FeCl 3 Cu+ Cl2

点燃

CuCl 2

氯气也能与许多非金属化合。如:

点燃的氢气在氯气瓶中继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瓶口有大量的雾(HCl 气体和空气中的水形成盐酸酸雾):H 2+ Cl2

点燃

2HCl

燃烧是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不仅仅只有氧气才能支持燃烧。

2.氯水、次氯酸及次氯酸盐

氯气的水溶液称为氯水,溶液中部分Cl 2与水发生反应:Cl 2+H2O===HCl+HClO 新制的氯水有消毒、杀菌及漂白作用的原因是氯水中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次氯酸是

光照

很弱的酸,不稳定,光照容易分解:2 HClO=======2HCl+O2↑

氯气和碱反应:

Cl 2+2NaOH=NaCl+NaClO+H2O 2 Cl2+2Ca(OH)2=Ca(ClO)2+CaCl2+2H2O

以NaClO 为有效成分的漂白液及以Ca(ClO)2为有效成分的漂白粉(或漂白精)可用作漂白剂或消毒剂。

3、氯离子的检验

在被检物质的溶液中,先滴入少量的稀硝酸,将其酸化,排除CO 32-等离子的干扰,然

后再滴入硝酸银溶液,如产生白色沉淀,则可判断该溶液中含有Cl 。

三、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1.氮气

氮气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四左右,氮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活泼,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氧气、氢气发生反应:

放电或高温 催化剂

N 2+O2=========2NO N 2+3H2高温高压 2NH 3 2.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NO :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很容易和空气中氧气化合:2NO+O2=2NO2

NO 2:红棕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是一种能污染大气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易溶于水,和水反应:3NO 2+H2O=2HNO3+NO

3.氨

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和消石灰反应制取氨气:2NH 4Cl+Ca(OH)2

CaCl 2+2NH3↑+2H2O

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常温下,1体积水大约可溶解700体积氨气。实验室可以用氨气做喷泉实验。氨的水溶液是氨水,里面主要含有H 2O 、NH 3、NH 3·H 2O (一水合氨),NH 3·H 2O 不稳定。氨水显碱性:NH 3+H2O

NH 3·H 2O

NH 4++OH-

氨与酸反应:将蘸有浓氨水和蘸有浓盐酸的两根玻璃棒靠近,可看到产生大量的烟:

NH 3+HCl=NH4Cl

在催化剂作用下氨气可以氧化成一氧化氮。4NH 3+5O2 4NO+6H2O

加热

222→NO −−→NO 2−−→HNO 3 因此,氨经一系列反应可以得到硝酸:NH 3−−

O O H O

4.铵盐

铵盐都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 NH 4Cl

NH 3↑+HCl↑ NH 4HCO 3

NH 3↑+H2O ↑+CO2↑

铵盐与碱反应放出氨气:NH 4NO 3+NaOH

3+H2O+ NH3↑

5.硝酸

硝酸有强氧化性,和绝大多数金属反应,但不产生氢气: 3Cu+8HNO3(稀)===3Cu(NO3) 2+2NO↑+4H2O Cu+4HNO3(浓)===Cu(NO3) 2+2NO2↑+2H2O

在常温下,浓硝酸或浓硫酸可将铁、铝迅速氧化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内层金属和酸继续反应(钝化)。

硝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四、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1.硫单质

游离态的硫存在于火山喷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里。俗称硫磺,是一种黄色晶体,硫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CS 2),硫或含硫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S+O2

点燃

SO 2

2.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SO 2: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容易液化,易溶于水。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排放到大气中有很大危害。

二氧化硫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表现的主要性质有:

SO 2+H2O

H 2SO 3 SO 2+CaO===CaSO3 SO 2+Ca(OH)2===CaSO3↓+H2O

二氧化硫有漂白性,它能与某些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这种无色物质容易分解而使有色物质恢复原来的颜色。因此,二氧化硫气体可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溶液又恢复红色。

二氧化硫可被氧化成三氧化硫:2SO 2+O2 催化剂 加热

2SO 3

SO 3:三氧化硫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表现的主要性质有:

SO 3+H2O===H2SO 4 SO 3+CaO===CaSO4 SO 3+Ca(OH)2===CaSO4+H2O 3.硫酸

硫酸是一种强酸:H 2SO 4===2H++SO42-

浓硫酸具有一些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浓硫酸能将大多数金属(如Cu )或非金属(如C )氧化:

2↑+2H2O 2↑+2H2O

学法指导

【例1】下列有关硅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传统的硅酸盐陶瓷主要是以粘土为原料经高温烧结而成

B .SiO 2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C .普通玻璃是以纯碱、石灰石和石英为原料制成的

D .盐酸可以与硅反应,故采用盐酸为抛光液抛光单晶硅。

解析:本题能力层次为A ,认识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答案是D 。 学法指导:硅是非金属元素,有一定的金属性质(如做半导体),但它不和盐酸、稀硫酸等(HF 除外)酸反应。SiO 2是难溶于水的酸性氧化物,是制造光导纤维的材料。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是硅酸盐材料,它包括陶瓷、玻璃、水泥等,生产过程中都需要高温。 【例2】将氯水分别滴入下列溶液中,观察有何现象?

① 紫色石蕊试液;② 氯化亚铁溶液;③碳酸钠溶液

解析:本题能力层次为C ,①氯水中H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HclO 又将红色褪去;② 氯水中主要存在的Cl 2将Fe 2+氧化成Fe 3+;③氯水中HCl 和CO 32-作用产生CO 2气体。答案

是:①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②溶液由浅绿色变成棕黄色;③溶液中有无色无味气泡

产生;

学法指导:氯水是氯气溶于水得到的混合物,其中有H 2O 、Cl 2、HClO 等分子和H +、

Cl -、ClO -、OH -等离子, 在不同的反应中,起作用的粒子不完全相同。

【例3】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分别做如下实验:

①在试管中注入某红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颜色变浅,冷却后

恢复红色,则原溶液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溶液;加热时溶液由

红色逐渐变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在试管中

注入某无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变为红色,冷却后恢复无色,

则此溶液可能是_____________溶液;加热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的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能力层次为C 。氨水呈碱性,加热时由于氨气挥发,溶液碱性减弱;二氧化

硫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使无色物质分解出二氧化硫而颜色又变红色。答案是①滴有酚

酞的氨水,加热时溶液中的NH 3·H 2O 分解逸出氨气,溶液碱性减弱。②被SO 2漂白

的品红溶液,加热时分解出SO 2气体。

学法指导:氨水呈碱性: NH 3+H2O

NH 3·H 2O NH 3·H 2O

NH 4++OH- 加热时NH 3·H 2O 分解,溶液中的氨气逸出: NH 3·H 2O 3↑+ H2O 。

SO 2的漂白性和Cl 2的漂白性的主要区别是①原理不同。Cl 2的漂白性是因为Cl 2和H 2O

反应产生HClO 的强氧化性将色素氧化,而SO 2和色素化合生成一种不稳定的无色物质;②

强弱程度不同。Cl 2的漂白性比SO 2的漂白性强些,如Cl 2通入石蕊溶液中可以看到先变红

后褪色,SO 2通入石蕊溶液中,看到只变红不褪色;③Cl 2漂白的物质不会恢复原来颜色,

SO 2漂白的物质时间长了或加热时可以恢复原来颜色。

【例4】向一个小烧杯中加入20克蔗糖,加3~4滴水,再加入20ml 浓硫酸,观察到的实验

现象是:烧杯发热、蔗糖变黑、体积膨胀,变成疏松多孔的海棉状的炭,并放出有制激性气

味的气体。这个过程表现出浓硫酸的特性是 。

解析:本题能力层次为D ,浓硫酸吸水会放出大量的热,为后面发生的反应提供热量,

浓硫酸的脱水可以使蔗糖“炭化”,在受热的情况下浓硫酸和碳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SO 2

气体。2H 2SO 4(浓)+C △

2↑+2SO2↑+2H2O 。答案是: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学法指导:浓硫酸有很强的吸水性,可以做干燥剂,吸水同时会放热;浓硫酸能按水的

组成比脱去纸、棉布、木条等有机物中的氢、氧元素,也就是平时说的“脱水”;浓硫酸有

很强的氧化性(比稀硫酸强)能和大多数金属(如Cu )或非金属(如C )起氧化还原反应。

梯度练习

A 组

1.下列气体中,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 ) ..

A .H 2 B .NH 3 C .O 2

2.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不是二氧化硅的是( ) ..

A .硅胶 B .水晶 C .玛瑙

3.下列关于氯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毒的气体

B .氯气在自然界中既有化合态,也有游离态 D .NO D .硅石

C .氯气不能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氯气

D .氯气、氯水、液氯是同一种物质,只是状态不同,都属于纯净物

4.在常温常压下,下列各种气体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 .O 2与SO 2 B .NO 2和NO C .O 2与N 2 D .NO 与O 2

5.下列对二氧化硫气体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描述正确的有( )

A .无色、无味 B .容易液化、难溶于水

C .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D .和水反应生成硫酸

6.在氮的单质和常见化合物中:

(1)常用作保护气(如填充灯泡、焊接保护等)的物质是 ,原因是 。

(2)常用作制冷剂的物质是 ,原因是 。

(3)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在常温下为气态的物质是 ,写出它与HCl 等强酸反应的

离子方程式 。

(4)在通常状况下是晶体,易溶于水,可以作氮肥,遇碱会放出带刺激性气味气体。写出

它们与NaOH 等强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B 组

7.下列关于对燃烧现象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

A .燃烧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 .燃烧一定发光放热

C .燃烧一定是化学反应 D .燃烧一定有氧气参与

8.下列酸与金属发生反应时,硫元素或氮元素的化合价不发生变化的是( )

A .浓硫酸 B .稀硝酸 C .浓硝酸 D .稀硫酸

9.只用一种试剂(可加热)就能将NH 4Cl 、(NH4) 2SO 4、NaCl 、Na 2SO 4四种溶液区分开,

这种试剂是( )

A .Ba(OH)2溶液 B .AgNO 3溶液 C .NaOH 溶液 D .BaCl 2溶液

10.检验石灰中含有碳酸钙和二氧化硅的方法是:取少许试样,加入过量的,有

产生,说明石灰中含有 。充分振荡后过滤,有滤渣存在说明含有 。

11.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溶于水(含CO 2)后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

,干燥的液氯可贮存在钢瓶里,而一旦液氯中混有水时,则钢瓶会很快被腐蚀,

这是因为

C 组

12.某无色混合气体中可能会有Cl 2、O 2、SO 2、NO 、NO 2中的两种或多种,将此混合气体

通过品红溶液后,溶液褪色,把剩余气体排入空气中,很快变为红棕色。对原混合气体成分

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肯定有SO 2和NO B .肯定没有Cl 2、O 2和NO 2

C .可能有和Cl 2 和O 2 D .肯定只有NO

13.如图所示,实验室用NH 4Cl 和Ca(OH)2制取NH 3。试回答

下列问题: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B 处的药品是

(3)检验D 处试管中NH 3是否收集满,除用湿红色石蕊试纸

外,还可用方法是

(4)在标准状况下,收集满一试管NH 3后,将该试管放入水中,则最后所得溶液的物质的

量浓度为 mol/L

14.现给你一试管二氧化氮,其它药品仪器自选。

⑴设计实验,要求尽可能多的使二氧化氮被水吸收。

设计方案(画图):

写出二氧化氮全被吸收的总化学反应 。

《化学必修1》检测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36分)

1.实验室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的方法是( )

A .过滤 B .蒸馏 C .萃取 D .分液

2.在0.5molNa 2SO 4中含有Na +的数目是( )

A .3.01×1023个 B .6.02×1023个 C .0.5个 D .1个

3.进行分液操作时,下列实验仪器中一定不会用到的是( ) ..

A .锥形瓶 B .分液漏斗 C .烧杯 D .温度计

4.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 溶液时,下列原因可能会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

A .所用NaOH 已经潮解 B .向容量瓶中加水未到刻度线

C .有少量NaOH 溶液残留在烧杯里 D .称量时误用“左码右物”

5.最稳定的分散系是( )

A .悬浮物 B .乳浊液 C .胶体 D .溶液

6.下列物质的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原溶液的阴、阳离子数目都减少的是( )

A .CuSO 4 B .Ca(NO3) 2 C .Na 2CO 3 D .FeCl 3

7.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铁和稀硫酸反应 2Fe+6H+==2Fe3++3H2↑

B .硝酸和烧碱溶液反应 H ++OH-==H2O

C .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溶液反应 Ba 2++SO42-==BaSO4↓

D .碳酸钙溶于稀盐酸 CO 32-+2H+==H2O+CO2↑

8.氧化剂在反应中( )

A .得到电子 B .含有化合价升高的元素

C .被氧化 D .发生氧化反应

9.Na 与H 2O 反应现象明显,下列现象中不能观察到的是( ) ..

A .Na 浮在水面上 B .Na 在水面上游动 C .Na 沉在水下 D .Na 熔成光亮小球

10.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铝片后有氢气产生,则在该溶液中肯定不能大量存在的是( ) ..

A .Na + B .Mg 2+ C .CO 32- D .HCO 3-

11.上海世博园地区的一座大型钢铁厂搬迁后,附近居民将不再受到该厂产生的红棕色烟雾

的困扰。你估计这一空气污染物可能含有( )

A .FeO 粉尘 B.Fe 2O 3 粉尘 C.Fe 粉尘 D.碳粉

12.下列关于金属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B .铝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表现出还原性

C .铝箔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可以熔化,且发生剧烈燃烧

D .铝箔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可以熔化,由于氧化膜的存在,熔化的铝并不滴落。

13.wg 铁粉和铝粉的混合物,溶于足量盐酸后,加过量的 NaOH 溶液,过滤,将沉淀完全

收集后,充分加热,直至质量不再变化,称量仍为wg 。原混合物中铝粉的质量分数是( )

A .30% B.50% C .70% D .90%

14.下列关于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硅是非金属元素,但它的单质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

B .硅的导电性能介于金属和绝缘体之间,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C .在常温下,硅的化学性质活泼

D .硅是人类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常用材料

15.某未知溶液中加入AgNO 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稀硝酸后,沉淀部分溶解,有无

色无味的气体生成,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已知该溶液中含有阴离子是

如下四组中的一组。则它是( )

A .Cl - SO 42- B .Cl - NO 3- C .Cl - CO 32- D .Cl - OH -

16.在NO 2与水的反应中( )

A .氮元素的化合价不发生变化 B .NO 2只是氧化剂

C .NO 2只是还原剂 D .NO 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17.下列气体中,既可用浓硫酸干燥,又可用固体NaOH 干燥的是( )

A .Cl 2 B .O 2 C .SO 2 D .NH 3

18.下列叙述或操作正确的是( )

A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稀硫酸无氧化性。

B .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水沿着烧杯壁慢慢地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

C .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布拭去,再用水冲洗。

D .浓硫酸与铜的反应中,浓硫酸只表现强氧化性。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空2分,共32分)

19.(6分)工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都会有二氧化碳生成,按要求写出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

方程式,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1)化合反应: (2)分解反应: (3)复分解反应:

20.(4分)“84”消毒液是生活中常用的含氯消毒剂,其制备过程的主要反应是将氯气通入

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84”消毒

液中的有效成分是 (填名称)。

3刷电路时,生成CuCl 2和FeCl 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还原剂是

23 .(6分)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用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表示:

(1)Fe 2O 3中混有Al 2O 3: (2)Na 2CO 3溶液中混有NaHCO 3:

(3)FeCl 2溶液中混有FeCl 3: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32分)

24 .(12分) 室温下,单质A 、B 、C 分别为固体、黄绿色气体、无色气体,在合适反应条件

下,它们可以按下面框图进行反应,又知E 溶液是实验室常用的酸,D 溶液可与固体A 反

应生成F 溶液,

(1)A 是 ,F 是 ,

(2)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反应③、④、⑤的离子方程式分别是: 、 、 。 25 .(8分) 证明某白色晶体是(NH4) 2SO 4的简单实验操作如下:取少量白色晶体于一小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制成溶液。

(1)证明溶液中含SO 42-,主要的实验操作及现象为: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证明溶液中含有NH 4+,主要实验操作及现象为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6 .(6分) “绿色化学”要求综合考虑经济、技术、环境等方面来设计化学反应路线。试以Cu 为主要原料制取CuSO 4为例,设计符合“绿色化学”思想的反应路线。(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7.(6分)质量都是50 g 的 HCl 、NH 3、CO 2、O 2四种气体中,含有分子数目最少的是 。

化学必修1参考答案

第一章梯度练习参考答案

1~4:C D C D ;5. 4 ;6. 3,1.2×1024 ;7. 3.36×104,1.5×103 ;8~10:C B B ;

11. 0.25mol ,159g ;12. 偏高 ,偏低,偏低,不变 ;13. A ;14. 1∶2,2∶1,2∶3;

15. (1)所用试剂:稀硝酸,AgNO 3溶液,澄清石灰水。(2)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 ①取少量待测试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若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将产生的气体通

-过澄清石灰水,能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含有CO 32。

②在①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AgNO 3溶液,若能看见白色沉淀生成,则含有Cl 。 -

第二章梯度练习参考答案

1~4:A C C A;5. 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生成沉淀、放出气体或生成水(难电离的物质);6. 氧化剂,S+O2 点燃 SO 2,还原 ;7. 失去2e ,得到2×e ;--

+-8~10:D B B ;11. HNO 3====H++NO3-, Al 2(SO4) 3=====2Al3+3SO42,

Ba(OH)2=====Ba2++2OH-;12. (1)NaNO 2,Fe 2+,(2)氧化,还原;13.D ; 14.Fe 2O 3+++-++-+-6H ====2Fe3+3H 2O ,CO 32+2H =H2O +CO 2↑,Cu 2+SO 42+Ba 2+2OH =BaSO4↓

+-+-+Cu(OH)2↓,Ca 2+2OH +CO 2=CaCO3↓+H 2O ;15. CuSO 4 K 2CO 3,Cu 2+CO 32

=CuCO3↓

第三章梯度练习参考答案

1~4:A D B C;5. (1)钠的密度比水小(2)反应放热且钠的熔点低(3)反应剧烈,产生气体(4)反应生成NaOH 强碱溶液;6. 2Al+6H+==2Al3++3H2↑,2Al+2NaOH+2H2O===2NaAlO2+3H2↑;7. 2﹕3;8~9:D D ;10. (1)盐酸,碳酸钙,过氧化钠,(2)CaCO 3+2HCl=CaCl2+H 2O +CO 2↑, 2Na 2O 2+2CO 2=2Na2CO 3+O 2;

11. 铝粉、火药,盐类,焰色反应;12. D ;13. (1) FeCl2,KCl ,

(2)4Fe(OH)2+O2+2H2O==4Fe(OH)3 (3)溶液变红色, 2Fe 3++Fe==3Fe2+ ;

14. ①2Cu +O △ 2CuO ②CuO +H 2SO 4=CuSO4+H 2O ③CuSO 4+2NaOH=Na2SO 4

+Cu(OH)2↓ ④Cu(OH) CuO+H2O ⑤CuSO 4+Fe=FeSO4+Cu

第四章梯度练习参考答案

1~5: B A A D C;6. (1)N 2 , N 2化学性质不活泼 ,(2)NH 3 , NH 3易液化,汽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使温度降低(3)NH 3 , NH 3+H+==NH4+(4)NH 4++OH-==NH3↑+H2O ;7~9:D D A ;10. 稀盐酸,无色气体,碳酸钙,二氧化硅;11. 次氯酸钙, Ca(ClO)2+CO2+H2O==CaCO3↓+2HClO,常温下干燥的氯气和铁难反应,而盐酸、次氯酸容易将铁氧化;12. A ;13. (1)2NH 4Cl+Ca(OH)2 △ 2+2NH3↑+2H2O ,(2)碱石灰,

(3)醮有浓盐酸的玻棒靠近导管口,是否有白烟,(4)1/22.4 mol/L;14. 2/3;3NO 2+H2O=2HNO3+NO;2KClO 3催化剂 2KCl+3O2↑或2H 2O 2△ 2H 2O+O2↑;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气体,又变为无色气体,但气体体积逐渐缩小,液面不断上升;2NO+O2=2NO2 3NO 2+H2O=2HNO3+NO

;设计方案如图。

4NO 2+O2+2H2O==4HNO3

化学必修1

检测题参考答案

1~18:BBDBD ABACD BCACC DBC ;19. (1)

2点燃 CO 2,

⑵CaCO 3高温

CaO+CO2↑ , ⑶CaCO 3+2HCl==CaCl2+H2O+CO2↑;

20. Cl 2+2NaOH===NaCl+NaClO+H2O ,次氯酸钠21. 盐酸,水,O 2,过滤,过滤,加热;

22. 2Fe3++Cu==2Fe2++Cu2+ , Cu ;23. (1)Al 2O 3+2OH-==2AlO2-+H2O ,

(2)HCO 3-+OH-==CO32-+H2O ,(3) 2Fe 3++Fe==3Fe2+; 24. ⑴Fe , FeCl 2, ⑵4Fe(OH)2+O2+2H2O==4Fe(OH)3(3)Fe+2H+==Fe2++H2↑ 、 2Fe 2++Cl2==2Fe3++2Cl- 、 Fe 2++2OH-==Fe(OH)2↓ ;25. ⑴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后再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Ba 2++SO42-===BaSO4↓,(2)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人浓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气体,试纸变蓝色, NH 4++OH26. 2Cu+O2 △ △ NH 3↑+H2O ; 2CuO , CuO+H2SO 4===CuSO4+H2O ,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27.CO 2,NH 3,CO 2。

学业水平考试基础过关(化学)

必修1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要点过关

一、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基本原则:

2具体做法: ⑴除杂试剂应稍过量;⑵过量试剂必须除去;⑶除杂途径尽可能简单,容易操作。

3. 常用的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⑴过滤:是分离固体和液体混合物的操作方法。例如:用过滤的方法除去粗盐中少量的泥沙。 过滤操作应注意: 一贴: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倾入液体要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向漏斗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尖嘴应与玻璃棒接触,玻璃棒的底端应和过滤器中的 三层滤纸轻轻接触,漏斗颈的末端应与接收器的内壁相接触。

⑵蒸发和结晶

蒸发和结晶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例如:蒸发食盐溶液得到NaCl 晶体。 蒸发操作应注意:

①加入蒸发皿的液体不应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

②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③接近蒸干前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把溶剂蒸发完。

④冷却蒸发皿时应把它放在石棉网上,而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

⑶蒸馏

利用液态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或将互溶

-的液体混合物分离)。例如:通过蒸馏的方法除去自来水中含有的Cl 等杂质制取蒸馏水。

主要仪器:圆底烧瓶、冷凝器、接收器、锥形瓶、酒精灯、铁架台(带铁架和铁圈)及 石棉网。

⑷分液和萃取

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不同的液体分离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例如:利用碘在CCl 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用CCl 4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后分液,得到碘的四氯化碳溶液。

物质的量(n )是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单位为摩尔(mol )。

物质的量是以微观粒子为计量的对象,使用物质的量时,必须指明粒子(包括分子、原

子、离子、中子、质子、电子等)的种类,1mol 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0.012kg 12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约为6.02×1023,把6.02×1023-1叫做阿伏伽德罗常数,并作为一个

物理量,符号为N 。阿伏伽德罗是意大利物理学家,最早提出分子的概念。

摩尔质量(M)是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的质量(单位g/mol)。

物质的量(n)和摩尔质量(M)以及微观粒子数(N )之间存在着下述关系: 五、气体摩尔体积(Vm) 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体积叫做气体的摩尔体积。符号为Vm ,单位:L/mol (或

L ·mol -1) 或n=V/Vm (V 是气体的体积)

标准状况( 0℃和101KPa )下任何气体的摩尔体积:Vm 约为22.4 L/mol

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六、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⒈物质的量浓度

物质的量浓度是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用 cB 表示,单位:mol/L

c B =nB /V

⒉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仪器:容量瓶(注意容量瓶的选择和使用)、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天平或量筒。

步骤:①计算;②称量;③溶解、冷却;④转移;⑤洗涤;⑥定容;⑦摇匀;⑧装瓶贴标签。

⒊浓溶液稀释:c (浓溶液)·V (浓溶液)=c(稀溶液)·V (稀溶液)

学法指导

【例1】下列实验操作均要用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相同的是:

①过滤 ②蒸发 ③溶解 ④向容量瓶转移溶液

A .①和② B .①和③ C .③和④ D .①和④

解析:本题能力层次为B 。许多化学实验操作要用玻璃棒,它的作用有多种:用玻璃棒搅拌 加速固体物质溶解;蒸发过程中搅拌防止液体或固体飞溅;过滤或向容量瓶转移时起 引流作用等。答案为D 。

学法指导:要认识并了解常见的化学仪器如玻璃棒、试管、烧杯、漏斗、容量瓶等,并掌握

【例2】现有三组混和物:①汽油和水;②碘和四氯化碳;③硫酸钡和稀硫酸。分离以上各

混和物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 。

解析:本题能力层次为B 。汽油和水互不相溶且汽油的密度比水小,碘易溶于四氯化碳且四

氯化碳更易挥发,硫酸钡是不溶于硫酸的沉淀。答案是:分液、蒸馏、过滤。

方法指导:分离物质的方法通常有:过滤、蒸发、蒸馏、分液、萃取等,要了解每种方法的

目的、仪器装置、操作方法,同时对混合物的性质要进行分析,找出合适的分离方法。

-【例3】483克Na 2SO 4·10H 2O 所含的Na +的物质的量是 ,SO 42的物质的量是

H 2O 分子的数目约为个(用数字表示)。

-解析:本题能力层次为C 。每个Na 2SO 4·10H 2O 含有2个Na +离子、1个SO 42离子、10个

- H 2O 分子,推知每1mol Na 2SO 4·10H 2O 中就含有2molNa +离子、1molSO 42离子、

10molH 2O 分子。答案是:3mol ,1.5mol ,9.0×1024;

学法指导:物质的量起着桥梁的作用,将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离子、中子、质子、电子

等)和质量(g 或kg )、气体的体积(L 或m 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联系起来了。

【例4】 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将氯化钠固体中混有的硫酸钠、碳酸氢铵杂质除去并得

到氯化钠溶液,设计了如下方案:

⑴操作①的目的是 。

⑵操作②是否可改为加硝酸钡溶液?为什么?

-⑶进行操作②后,如何判断SO 42已除尽,方法是 。

⑷操作③的目的是 ,为什么不先过滤后加碳酸钠溶液?理由是 。

⑸操作④的目的是

解析:本题能力层次为D 。NH 4HCO 3受热分解,用加热方法可以除去;用BaCl 2除Na 2SO 4,

-稍过量的Ba 2+用Na 2CO 3除去,然后再用盐酸除去稍过量CO 32。答案是:除去NH 4HCO 3,

NH 4HCO 3

- △ 3↑+CO2↑+H2O ;否,改用Ba(NO3) 2会使溶液中引入新的杂质离子-NO 3,后面操作中无法除去;取上层清液加入BaCl 2溶液,若无沉淀说明SO 42除尽;除去

过量的Ba 2+,减少一次过滤操作;除去溶解在溶液中的CO 2及HCl ;

学法指导:进行实验方案设计时,首先要了解该实验的目标是什么;其次要清楚每一

个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什么,理解它的化学原理,知道需要哪些化学仪器和药品,它们的作用

是什么,如何使用;还要考虑加入试剂的先后顺序、试剂的用量,以及试剂过量后如何处理;以及实验操作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操作步骤是否能够简化等。

梯度练习

A 组

1.危险化学品的包装标签上要印有警示性标志。下列物质选用“腐蚀品”标志的是( )

A .汽油 B .食盐 C .浓硫酸 D .炸药

2.下列实验仪器不宜直接用来加热的是( )

A .试管 B .坩埚 C .蒸发皿 D .烧杯

3.下面是人们对化学科学的各种常见知识的认识,其中错误的是( ) ..

A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B .化学为解决困扰现代社会的环境问题、能源问题和资源问题等提供更多的有效途径。

C .化学不支持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

D .学好化学的关键是掌握实验方法以及完成化学实验所必需的技能。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mol 氧 B .SO 42的摩尔质量是96g

C .3mol 小麦 D .标准状况下,1molO 2和N 2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

5.血红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8000,已知其中含铁0.33%,则平均每个血红蛋白分子

中铁原子个数约为 。

-6.1molAl 2(SO4) 3含有 mol SO42,含有 个Al 3+。

7.森林是大自然的清洁器,一亩森林一昼夜可吸收66kg 二氧化碳,呼出48kg 氧气,即在

标准状况下吸收 L 二氧化碳,呼出 mol 氧气。

B 组

8.下列有关使用托盘天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称量前先调节托盘天平的零点。

B .称量时左盘放被称量物,右盘放砝码。

C .固体药品可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称量。

D .称量完毕,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游码拨回零位置。

9.进行过滤操作应选用的一组实验用品是( )

A .烧杯、酒精灯、试管、量筒、漏斗

B .烧杯、漏斗、玻璃棒、漏斗架、滤纸

C .滤纸、烧杯、试管架、漏斗、玻璃棒

D .滤纸、试管、漏斗、铁架台、玻璃棒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一定是22.4L

B .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分子数相同,则它们所占体积也相同。

C .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2.4L 的物质都是1mol 。

D .在非标准状况下,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不可能约为22.4L 。

11.98gH 2SO 4的物质的量是 ,1.5molNa 2CO 3的质量是 。

12.配制0.5mol/L的NaOH 溶液时,如果只存在下列问题,溶液的浓度如何变化?(填“偏

高”、“偏低”、或“不变”)。

(1)称量NaOH 固体时,天平的砝码粘有油污,其结果 。

(2)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超过了刻度线后,又用滴管把多出的部分吸走,其结果。

(3)观察刻度线时仰视,其结果 。

(4)所用容量瓶中已有少量蒸馏水,其结果 。

C 组

13.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3gNa 在空气中加热完全变成Na 2O 2, 失去N A 个电子。

B .标准状况下,22.4LH 2O 含有N A 个H 2O 分子。

C .1mol/L的硝酸钠溶液中含有的硝酸根离子数为N A 。

-D .0.5molKClO 3中含有Cl 的数目为0.5 NA 。

14.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氨气和硫化氢气体的质量 p[之比为化氢 气体的体积之比为 ;若二者氢原子数相等,则它的体积之比为 。

---15.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a +、OH 、Cl 、CO 32。试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后两种阴离子的

存在。写出实验所需试剂、实验步聚及现象,实验结论。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学习目标

要点解读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按照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

⑴交叉分类法:能够对同一事物提供较多信息。如:某些盐的分类。

Na 2CO 钠盐 Na 2SO 钾盐

K 2 K 2CO 3

某些酸的分类:

HNO 一元酸 按每个酸分子可提供氢离子个数分类 HCl 二元酸

H 2

含氧酸 按酸根是否含有氧原子分类 H 2S 无氧酸

强酸 按酸的强弱分类

⑵树状分类法:能反映出各事物的关系。把下列无序排列的物质进行分类:

Cu 、H 2

NaCl 溶液、CaO 、H 2O 、Ag 、S 、Ca(OH)2、H 2SO 4、CaCO 3、NH 3·H 2O 、CH 3COOH 、漂白

粉、KHCO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前

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分散剂。

溶液是一种分散系,其中溶质属于分散质,溶剂属于分散剂。悬浮液和乳浊液也是分散

系,例如泥水中的水是分散剂,泥土小颗粒是分散质,根据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它

们之间有9种组合方式。

2.胶体

按照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粒子的

直径大小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做“胶体”。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属

于介稳体系。

有些液态胶体外观上和溶液很难区别,利用丁达尔效应这种物理方法来区分它们。

三、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酸、碱、盐等电解质在水溶液

中的电离:

HCl=====H+ + Cl- H 2SO 4==== 2H+ + SO42-

NaOH====Na+ + OH- Ca(OH)2=====Ca2+ + 2OH-

NaCl=====Na+ + Cl- (NH 4)2SO 4======2NH4+ +SO42-

从电离角度看,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电离时生成的阴离

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盐电离则产生金属阳离子[或铵根(NH 4+)]和酸根阴

离子。

四、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1.离子反应

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这样的反应称作离子反应。

2.离子方程式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如Na 2SO 4溶液与BaCl 2

-溶液反应可用:Ba 2++SO42= BaSO4↓来表示。

书写离子方程式可按①写、②拆、③删、④查四步进行

3.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不仅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如所有的强酸溶液和

-所有的强碱溶液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都可用H ++OH=H2O 来表示。

4.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及离子共存问题

下列几种情况离子反应能够发生,那么这些离子就不能大量共存。

--①生成难溶物质。如:Cu 2+和OH 不能大量共存: Cu 2++2OH=Cu(OH)2↓

--②生成挥发性的物质。如:CO 32和H +不能大量共存:CO 32+2H+=H2O+CO2↑

--③生成水(难电离的物质)。如:H +和OH 不能大量共存: H ++OH=H2O

五、氧化还原反应

1.本质: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2.表现:反应前后某些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4.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和元素化合价改变的关系

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是还原剂→被氧化。

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是氧化剂→被还原。

5.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的表示方法 双桥式:箭头由反应物指向生成物中化合价有变化的同一种元素,标出“得到”“失去”

-失去2×e 及电子总数:

O

2 △ Cu+H2O

6.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置换反应全部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复分解反应全部属于非氧化反原反应。

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7.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氧化剂:反应中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或得到电子的物质)。主要指活泼的非金属单

质(如Cl 2、O 2等)和元素处于高价时的化合物[如MnO 2、H 2SO 4(浓) 、FeCl 3等]。

还原剂: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或失去电子的物质)。主要包括活泼的金属单

质(如Na 、Al 、Fe 等)、某些非金属单质(如H 2、C 等)及元素处于低价时的化合物(如

CO 、H 2S 、FeCl 2等)等。

8.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有利的:①制备某些物质;②用Cl 2、ClO 2进行的消毒、杀毒;③燃料的燃烧、提供热

能等;④化学电源的开发及利用;⑤电镀及防止金属的腐蚀;„„

有害的:①易燃物的自燃性;②食品的腐败;③钢铁的绣蚀;„„

学法指导

【例1】 “纳米材料”是指粒子直径在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材料。如将“纳米材料”

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具有的性质是:

A .不能透过滤纸 B .有丁达尔效应产生

C .所得液体一定无色透明 D .不稳定、很快会分层

解析:本题能力层次为B 。纳米材料粒子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因此所形成的分

散系属于胶体,具有胶体的特性,如产生丁达尔效应,粒子可以透过滤纸等。液态胶体在外

观上和溶液相似,比较稳定、透明,但不一定无色。答案是B 。

学法指导:有些液态胶体是透明的,用肉眼很难与溶液相区别,属于介稳体系。利用丁

达尔效应区分它们。纳米粒子的尺寸和胶体粒子的大小相当,所以胶体化学原理和方法有助

于纳米科技的发展。

【例2】对下列化学反应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①碳在氧气中燃烧;②硫在氧气中燃烧;③铁丝在氧气中燃烧;④铝粉在氧气中燃烧;

⑤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解析:本题能力层次为C 。根据反应的特点及反应物质的类别等进行分类。答案是:分

类标准1:是不是化合反应。反应①②③④是一类,都是化合反应;反应⑤为一类。分类标

准2:反应物的特点。反应①②为一类,都是非金属跟氧气反应,反应③④为一类,都是金

属跟氧气反应,反应⑤为一类;分类标准3:反应物的特点。反应①②③④为一类,都是无

机物(或单质)跟氧气反应,反应⑤为一类;„„

学法指导:分类法是学习科学知识和从事科学研究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对

给定的物质、反应等,根据需要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如交叉分类法、树状分类法等。对

物质或反应进行分类时,关键是选择分类的“标准”,标准的选择是否恰当取决于对物质或

反应的认识是否正确和全面。

【例3】有下列物质A .CO 2;B .稀盐酸;C .BaCO 3;D .NaOH ; E .铜。

是电解质的有: ;写出B 和C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解析:本题能力层次为C ,稀盐酸是混合物,铜是金属单质,CO 2是非金属氧化物,它

们都不属于电解质,答案是C 、D ; BaCO 3+2H+=Ba2++H2O+CO2↑;

学法指导: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够发生电离。有些物质如CO 2、NH 3等,它的水溶液导电

是因为它和H 2O 反应生成了电解质H 2CO 3、NH 3·H 2O 等,本身没有电离,不属于电解质,有些难溶物如BaCO 3、Mg(OH)2等,它们熔融状态时可以发生电离(其实它们极少量溶于

水的部分也是电离的),它们是电解质,但在写离子反应方程式时不能把它们拆成离子。

【例4】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A .一种单质氧化另一种单质

B .一种单质氧化一种化合物

C .一种化合物氧化另一种化合物

D .一种化合物氧化一种单质

解析:本题能力层次为C 。甲物质氧化乙物质时,甲物质得到电子,有元素的化合价降

低,乙物质失去电子,有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参考答案是A .C+O2

B .2CO+O2

H 2 △ 点燃 CO 2, 点燃 2CO 2,C .MnO 2+4HCl(浓) △ MnCl 2+Cl2↑+2H2O ,D .CuO + Cu+H2O 。

学法指导: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表现为反应前后元素的

化合价发生改变,故化合价是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氧化剂具有氧化性,能氧化其他物

质,含有化合价降低的元素。

梯度练习

A 组

1.Na 2CO 3俗名纯碱,下面是对纯碱采用不同分类法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

A .Na 2CO 3是碱 B .Na 2CO 3是盐

C .Na 2CO 3是钠盐 D .Na 2CO 3是正盐

2.对电解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溶于水后得到的溶液能导电的物质是电解质

B .熔化状态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不是电解质

C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

D .能溶于水的物质是电解质

3.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Na +、Mg 2+、OH B .H +、SO 42、CO 32

----C .Cu 2+、SO 42、Cl D .Ca 2+、Cl 、CO 32

4.从硫元素的化合价判断,含硫元素的下列物质只做还原剂的是( )

A .Na 2S B .S C .SO 2 D .H 2SO 4

5.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实质上是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 ,只要具备上述条件之一,反应就能发生。

6.在高温时,水蒸气与灼热的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 2O+C高温

H 2+CO,

其中水是 剂。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其中硫是 剂。

7.在下列氧化还原反应的双线桥的括号内填上电子的得失情况。

( )

B 组

8.FeCl 3溶液和Fe(OH)3胶体共同具备的特性是( )

A .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小于1nm 。 B .都是红褐色

C .都有丁达尔效应 D .都比较稳定

9.下列物质中,不能电离出酸根离子的是( )

A .Na 2SO 4 B .Ba(OH)2 C .KMnO 4 D .Na 2CO 3

10.下列反应中铁元素发生氧化反应的是( )

A .FeS+2HCl=FeCl2+H2S ↑ B .Fe+H2SO 4=FeSO4+ H2↑

C .Fe 2O 3+3CO高温

2Fe+3CO2 D .2FeCl 3+Cu=2FeCl2+CuCl2

11.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HNO 3—— Al 2(SO4) 3—— Ba(OH)2——

12.亚硝酸钠(NaNO 2)外观酷似食盐,但它是一种有毒的物质。误食亚硝酸钠会使人体血液中的Fe 2+转化为Fe 3+而引起中毒,服用维生素C 可使Fe 3+转化为Fe 2+,从而达到解毒的目

1. NaNO 2−−−−→3+−的。转化过程可表示为:Fe ←−−−Fe 2. 维生素C 2+

(1)转化1中,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 。

(2)转化2中,Fe 3+作 剂,维生素C 表现 性。

C 组

13.G 、Q 、X 、Y 、Z 均为氯的含氧化合物,我们不了解它们的化学式,但知道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如下的转化关系(未配平)

−→X+H2↑ ①G →Q+NaCl ②Q+H2O −−

③Y+NaOH→G+Q+H2O ④Z+NaOH→Q+X+H2O

这五种化合物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 ....电解

A .XZQYG B .ZXGYQ C .GYZQX D .GYQZX

14.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用稀硫酸清洗铁锈(Fe 2O 3)

(2)碳酸钠溶液与盐酸混合

(3)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混合

(4)向足量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

15.由A 和B 两种盐组成的混合物,进行了下列实验:

试判断,A 、B 分别是

写出加水溶解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学习目标

要点解读

一、金属的性质

1.金属共同的物理特性

不透明,有金属光泽,导电、导热性强,有延展性。 2.金属共同的化学性质

金属活动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泼性依次减弱

①绝大部分金属能和氧气等非金属单质反应

4Al+3O2====2Al2O 3 2Cu+O2

2CuO

镁、铝的氧化膜致密可以保护内层金属不能继续被氧化,铁表面的铁锈比较疏松,不能保护内层金属。

②通常情况下金属活动顺序表氢之前的金属能和酸反应。浓H 2SO 4、HNO 3还能和不太活泼的金属反应:

Fe+2H=Fe+H2↑ Cu+2H2SO 4(浓) ③较活泼的金属和水反应:

2Na+2H2O===2NaOH+H2↑ 3Fe+4H2O(气)

高温

+

2+

4+SO2↑+2H2O

Fe 3O 4+4H2

④和某些盐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 3.金属钠的性质

①主要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光泽、硬度小(用小刀可以切割)、密度小(可以浮在水面)、熔点低(稍受热即可熔化)

②主要的化学性质

钠和氧气反应:钠块切割后的表面呈银白色金属光泽,接触到空气后很快变暗。 4Na+O2==2Na2O

点燃后钠在空气中剧烈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2Na+O2

点燃

Na 2O 2

钠和水的反应:将一小块钠投入滴有酚酞的水中,产生的现象:钠浮在水面上,熔化成小球且逐步变小,在水面上不断游动,发生“嘶嘶”的响声,溶液变红色。

2Na+2H2O==2NaOH+H2↑

实验室把钠保存在石蜡或煤油中。 4.金属铝的主要化学性质

既能和酸反应,又能和强碱反应:

2Al+6H+==2Al3++3H2↑ 2Al+2NaOH+2H2O==2NaAlO2+3H2↑

酸、碱、盐等可以直接侵蚀铝的保护膜(氧化铝也能与酸或碱反应)以及铝制品本身。因此铝制餐具不宜长时间存放酸性、碱性或咸的食物。

5.铁的主要的化学性质

CuSO 4 Cl 2

Fe 2+ 3

二、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6.铝盐和铁盐有净水作用 7.焰色反应

很多金属和它们的化合物在燃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

实验操作:洗、烧、蘸、烧。

钠的焰色反应呈黄色,钾的焰色反应(透过蓝色的钴玻璃片滤去黄色的光)呈紫色。

学法指导

【例1】 实验室里钠保存在下列哪种液体中:

A .煤油 B .水 C .汽油 D .四氯化碳

解析:本题能力层次为B 。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与水、氧气均能发生反应,所以保存时要隔绝空气和水。汽油易挥发、易燃。四氯化碳的密度较大,钠会浮在上面,不能起保护作用。答案是A ;

学法指导:选择保存物质的方法时,要熟悉该物质的主要的物理性质(如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和化学性质(如见光、受热是否稳定,是否容易被氧化或易燃等)。保存物质的方法通常有密封、放在阴凉处、放在煤油里、放在水里、放在棕色试剂瓶里保存等。

【例2】 欲使明矾溶液中的Al 3+完全沉淀下来,适宜的试剂是: A .NaOH 溶液 B .盐酸 C .氨水 D .氯化钡溶液

解析:本题能力层次为B ,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能溶于酸和强碱溶液,用NaOH 溶液和Al 3+反应时,NaOH 少量或过量都不能完全沉淀。答案是C ;

学法指导:学习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重点把握“三价、两性、氧化膜”。 Al 2O 3、Al(OH)3呈两性,但它们不溶于弱碱溶液(如氨水)。制备Al(OH)3时,可用铝盐溶液和氨水反应。

【例3】 试简述在FeSO 4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的现象,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本题能力层次为B 。Fe(OH)2容易被氧化成 Fe(OH)3,要记住特征的颜色变化。答案是:产生白色絮状沉淀,然后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沉淀:

FeSO 4+2NaOH===Fe(OH)2↓+Na2SO 4 4Fe(OH)2+O2+2H2O===4Fe(OH)3

学法指导:为了更好地看清楚Fe(OH)2颜色状态,做实验时:①FeSO 4溶液、NaOH 溶液是新配制,且用冷开水配制,可减少O 2溶入量。②FeSO 4溶液中加铁钉防止Fe 2+氧化成Fe 3+。③用长的胶头滴管吸取NaOH 溶液,然后插入FeSO 4溶液液面下缓慢挤压滴出。

【例4】下图是教师演示的两个实验(铁架台等辅助仪器略去未画)。回答下列问题

I

实验一

II

实验二

(1)实验一的两烧杯中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I 、II 、程式是:

(2)实验二用来验证Na 2O 2与CO 2的反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含有Na 2O 2的棉花燃烧。由该实验可以得出许多结论,请写出你所得出的两个结论:

结论1: 结论2:

解析:本题能力层次为C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热稳定性不同,加热时碳酸氢钠分解而碳酸钠不分解。物质燃烧一般需要两个条件:①有氧气;②温度达着火点。参考答案是:(1)无明显现象;产生白色沉淀,2NaHCO 3

Na 2CO 3+CO2↑+H2O ;(2)Na 2O 2和CO 2作用

可生成O 2;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学法指导:本题是开放性的实验探究题。考查实验探究能力,答案不一定唯一。

梯度练习

A 组

1.金属材料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类历史上使用最早的金属是( )

A .铜 B .铁 C .铝 D .钛 2.下列金属中,遇到盐酸或强碱溶液都能放出氢气的是( )

A .Cu B .Mg C .Fe D .Al 3.下列有关金属及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铝元素;B .在自然界中铝以化合态存在;

C .NaCl 的焰色反应呈紫色;D .白色絮状沉淀Fe(OH)2可溶于NaOH 溶液中。 4.下列物质有一种颜色与其他三种的颜色有较大的差别,这种物质是( )

A .NaOH B .Na 2O C .Na 2O 2 D .NaHCO 3 5.解释钠投入滴有酚酞试液的水中,产生下列现象的原因: (1) 钠浮在水面__ _ (2) 钠熔化成闪亮的小球_ ____

(3) 钠小球在水面四处游动,并发出“嘶嘶”声_ _____ (4) 滴有酚酞试液的水变红_ __________

6.铝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3+

7.把一定量铁粉放入氯化铁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Fe 和Fe 的浓度恰好相等。

3+3+

则已反应的Fe 和未反应的Fe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B 组

8.铝在空气中能够稳定存在的原因是( )

A .铝的活泼性差 B .铝的还原性差 C .铝与氧气不反应 D .铝表面有氧化膜 9.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减轻的是( )

A .NaOH B .Na 2O 2 C .无水CaCl 2 D .Na 2CO 3·10H 2O

10. 为证明有关物质的性质,某学生设计了下图所示的装置。当打开活塞C ,使A 中液体与H 中的搁板上的固体B 相遇时,即有气体产生,并发现D 中蜡烛慢慢熄灭;关闭C 打开E 时, 则看到G 中蜡烛燃得更亮:

(1)请写出该装置中有关仪器内盛放的物质:A _ B_ __ F_ _____ ;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实验仪器中发生的有关反应:H 中: _ _; F 中: __ _ _。

11.礼花弹的药桶内装有火药、铝粉末和金属盐类等。礼花弹点燃后迅速升上高空,所需的动力是由其中的_ _ _燃烧产生的。礼花弹中的_ ____在高温下产生绚丽多彩的火焰,在化学实验中称为 __ __反应。

C 组

12.下列物质中既能跟稀H 2SO 4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

①NaHCO 3 ②Al 2O 3 ③Al(OH)3 ④Al A 、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全部 13.已知有以下物质相互转化

试回答:

(1)写出B 的化学式 ,D 的化学式 。

(2)写出由E 转变成F 的化学方程式 。

(3)用KSCN 鉴别G 溶液的阳离子实验现象是 。 向G 溶液加入A 的有关离子反应方程式

14

① 2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学习目标

要点解读

一、无机非金属的主角——硅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两种元素分别是氧和硅。硅是一种亲氧元素,在自然界中它总是与氧相互化合,硅主要以熔点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盐的形式存在。硅原子结构和碳原子结构相似。硅是构成岩石与许多矿物的基本元素,碳是构成有机物的主要元素。

1.硅单质

硅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单质,用途非常广泛,作为良好的半导体材料,硅可用来制造集成电路、晶体管、硅整流器、半导体器件。硅还可制成太阳能电池。

工业上用碳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可得粗硅:SiO 2+2C

高温

Si+2CO↑

粗硅提纯后可以用作半导体材料等。 2.二氧化硅和硅酸

天然二氧化硅也叫硅石,它的硬度大,熔点高,它有多种晶体形态。新型无机非金属材

料中的光电导纤维的成分是二氧化硅。

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与水反应。氢氧酸(HF )是惟一可以与它发生反应的酸:SiO 2+4HF====SiF4↑+2H2O ,玻璃中含有Si O2,可以用HF 来刻蚀玻璃。

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能与碱性氧化物或强碱反应生成盐:

SiO 2+CaO

高温

CaSiO 3 SiO 2+2NaOH===Na2SiO 3+ H2O

所以实验室盛装NaOH 溶液等碱液的试剂瓶用橡皮塞,而不用玻璃塞(玻璃塞中含有SiO 2)。

硅酸是一种溶解度很小的弱酸,只能通过可溶性硅酸盐与酸反应制取: Na 2SiO 3+ 2HCl===H2SiO 3+2NaCl

硅酸凝胶经干燥脱水后得到的多孔的硅酸干凝胶,称为“硅胶”常用作干燥剂及催化剂的载体。

3.硅酸盐

硅酸钠(Na 2SiO 3)是最简单的硅酸盐,其水溶液叫水玻璃,是制取硅胶和木材防火剂等的原料。

传统的硅酸盐材料包括陶瓷、玻璃、水泥等,是使用量很大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二、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氯原子很容易得到一个电子而形成氯离子(Cl ),表现为典型的非金属性,氯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NaCl 形式存在与海水和盐矿中。海水中含盐3%左右。

1.氯气

氯气在通常情况下呈黄绿色,是一种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氯气是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具有强氧化性。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盐)。如:

2Na+Cl2

点燃

2NaCl 2Fe+3Cl2

点燃

2FeCl 3 Cu+ Cl2

点燃

CuCl 2

氯气也能与许多非金属化合。如:

点燃的氢气在氯气瓶中继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瓶口有大量的雾(HCl 气体和空气中的水形成盐酸酸雾):H 2+ Cl2

点燃

2HCl

燃烧是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不仅仅只有氧气才能支持燃烧。

2.氯水、次氯酸及次氯酸盐

氯气的水溶液称为氯水,溶液中部分Cl 2与水发生反应:Cl 2+H2O===HCl+HClO 新制的氯水有消毒、杀菌及漂白作用的原因是氯水中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次氯酸是

光照

很弱的酸,不稳定,光照容易分解:2 HClO=======2HCl+O2↑

氯气和碱反应:

Cl 2+2NaOH=NaCl+NaClO+H2O 2 Cl2+2Ca(OH)2=Ca(ClO)2+CaCl2+2H2O

以NaClO 为有效成分的漂白液及以Ca(ClO)2为有效成分的漂白粉(或漂白精)可用作漂白剂或消毒剂。

3、氯离子的检验

在被检物质的溶液中,先滴入少量的稀硝酸,将其酸化,排除CO 32-等离子的干扰,然

后再滴入硝酸银溶液,如产生白色沉淀,则可判断该溶液中含有Cl 。

三、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1.氮气

氮气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四左右,氮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活泼,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氧气、氢气发生反应:

放电或高温 催化剂

N 2+O2=========2NO N 2+3H2高温高压 2NH 3 2.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NO :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很容易和空气中氧气化合:2NO+O2=2NO2

NO 2:红棕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是一种能污染大气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易溶于水,和水反应:3NO 2+H2O=2HNO3+NO

3.氨

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和消石灰反应制取氨气:2NH 4Cl+Ca(OH)2

CaCl 2+2NH3↑+2H2O

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常温下,1体积水大约可溶解700体积氨气。实验室可以用氨气做喷泉实验。氨的水溶液是氨水,里面主要含有H 2O 、NH 3、NH 3·H 2O (一水合氨),NH 3·H 2O 不稳定。氨水显碱性:NH 3+H2O

NH 3·H 2O

NH 4++OH-

氨与酸反应:将蘸有浓氨水和蘸有浓盐酸的两根玻璃棒靠近,可看到产生大量的烟:

NH 3+HCl=NH4Cl

在催化剂作用下氨气可以氧化成一氧化氮。4NH 3+5O2 4NO+6H2O

加热

222→NO −−→NO 2−−→HNO 3 因此,氨经一系列反应可以得到硝酸:NH 3−−

O O H O

4.铵盐

铵盐都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 NH 4Cl

NH 3↑+HCl↑ NH 4HCO 3

NH 3↑+H2O ↑+CO2↑

铵盐与碱反应放出氨气:NH 4NO 3+NaOH

3+H2O+ NH3↑

5.硝酸

硝酸有强氧化性,和绝大多数金属反应,但不产生氢气: 3Cu+8HNO3(稀)===3Cu(NO3) 2+2NO↑+4H2O Cu+4HNO3(浓)===Cu(NO3) 2+2NO2↑+2H2O

在常温下,浓硝酸或浓硫酸可将铁、铝迅速氧化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内层金属和酸继续反应(钝化)。

硝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四、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1.硫单质

游离态的硫存在于火山喷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里。俗称硫磺,是一种黄色晶体,硫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CS 2),硫或含硫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S+O2

点燃

SO 2

2.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SO 2: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容易液化,易溶于水。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排放到大气中有很大危害。

二氧化硫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表现的主要性质有:

SO 2+H2O

H 2SO 3 SO 2+CaO===CaSO3 SO 2+Ca(OH)2===CaSO3↓+H2O

二氧化硫有漂白性,它能与某些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这种无色物质容易分解而使有色物质恢复原来的颜色。因此,二氧化硫气体可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溶液又恢复红色。

二氧化硫可被氧化成三氧化硫:2SO 2+O2 催化剂 加热

2SO 3

SO 3:三氧化硫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表现的主要性质有:

SO 3+H2O===H2SO 4 SO 3+CaO===CaSO4 SO 3+Ca(OH)2===CaSO4+H2O 3.硫酸

硫酸是一种强酸:H 2SO 4===2H++SO42-

浓硫酸具有一些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浓硫酸能将大多数金属(如Cu )或非金属(如C )氧化:

2↑+2H2O 2↑+2H2O

学法指导

【例1】下列有关硅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传统的硅酸盐陶瓷主要是以粘土为原料经高温烧结而成

B .SiO 2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C .普通玻璃是以纯碱、石灰石和石英为原料制成的

D .盐酸可以与硅反应,故采用盐酸为抛光液抛光单晶硅。

解析:本题能力层次为A ,认识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答案是D 。 学法指导:硅是非金属元素,有一定的金属性质(如做半导体),但它不和盐酸、稀硫酸等(HF 除外)酸反应。SiO 2是难溶于水的酸性氧化物,是制造光导纤维的材料。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是硅酸盐材料,它包括陶瓷、玻璃、水泥等,生产过程中都需要高温。 【例2】将氯水分别滴入下列溶液中,观察有何现象?

① 紫色石蕊试液;② 氯化亚铁溶液;③碳酸钠溶液

解析:本题能力层次为C ,①氯水中H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HclO 又将红色褪去;② 氯水中主要存在的Cl 2将Fe 2+氧化成Fe 3+;③氯水中HCl 和CO 32-作用产生CO 2气体。答案

是:①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②溶液由浅绿色变成棕黄色;③溶液中有无色无味气泡

产生;

学法指导:氯水是氯气溶于水得到的混合物,其中有H 2O 、Cl 2、HClO 等分子和H +、

Cl -、ClO -、OH -等离子, 在不同的反应中,起作用的粒子不完全相同。

【例3】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分别做如下实验:

①在试管中注入某红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颜色变浅,冷却后

恢复红色,则原溶液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溶液;加热时溶液由

红色逐渐变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在试管中

注入某无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变为红色,冷却后恢复无色,

则此溶液可能是_____________溶液;加热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的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能力层次为C 。氨水呈碱性,加热时由于氨气挥发,溶液碱性减弱;二氧化

硫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使无色物质分解出二氧化硫而颜色又变红色。答案是①滴有酚

酞的氨水,加热时溶液中的NH 3·H 2O 分解逸出氨气,溶液碱性减弱。②被SO 2漂白

的品红溶液,加热时分解出SO 2气体。

学法指导:氨水呈碱性: NH 3+H2O

NH 3·H 2O NH 3·H 2O

NH 4++OH- 加热时NH 3·H 2O 分解,溶液中的氨气逸出: NH 3·H 2O 3↑+ H2O 。

SO 2的漂白性和Cl 2的漂白性的主要区别是①原理不同。Cl 2的漂白性是因为Cl 2和H 2O

反应产生HClO 的强氧化性将色素氧化,而SO 2和色素化合生成一种不稳定的无色物质;②

强弱程度不同。Cl 2的漂白性比SO 2的漂白性强些,如Cl 2通入石蕊溶液中可以看到先变红

后褪色,SO 2通入石蕊溶液中,看到只变红不褪色;③Cl 2漂白的物质不会恢复原来颜色,

SO 2漂白的物质时间长了或加热时可以恢复原来颜色。

【例4】向一个小烧杯中加入20克蔗糖,加3~4滴水,再加入20ml 浓硫酸,观察到的实验

现象是:烧杯发热、蔗糖变黑、体积膨胀,变成疏松多孔的海棉状的炭,并放出有制激性气

味的气体。这个过程表现出浓硫酸的特性是 。

解析:本题能力层次为D ,浓硫酸吸水会放出大量的热,为后面发生的反应提供热量,

浓硫酸的脱水可以使蔗糖“炭化”,在受热的情况下浓硫酸和碳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SO 2

气体。2H 2SO 4(浓)+C △

2↑+2SO2↑+2H2O 。答案是: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学法指导:浓硫酸有很强的吸水性,可以做干燥剂,吸水同时会放热;浓硫酸能按水的

组成比脱去纸、棉布、木条等有机物中的氢、氧元素,也就是平时说的“脱水”;浓硫酸有

很强的氧化性(比稀硫酸强)能和大多数金属(如Cu )或非金属(如C )起氧化还原反应。

梯度练习

A 组

1.下列气体中,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 ) ..

A .H 2 B .NH 3 C .O 2

2.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不是二氧化硅的是( ) ..

A .硅胶 B .水晶 C .玛瑙

3.下列关于氯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毒的气体

B .氯气在自然界中既有化合态,也有游离态 D .NO D .硅石

C .氯气不能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氯气

D .氯气、氯水、液氯是同一种物质,只是状态不同,都属于纯净物

4.在常温常压下,下列各种气体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 .O 2与SO 2 B .NO 2和NO C .O 2与N 2 D .NO 与O 2

5.下列对二氧化硫气体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描述正确的有( )

A .无色、无味 B .容易液化、难溶于水

C .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D .和水反应生成硫酸

6.在氮的单质和常见化合物中:

(1)常用作保护气(如填充灯泡、焊接保护等)的物质是 ,原因是 。

(2)常用作制冷剂的物质是 ,原因是 。

(3)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在常温下为气态的物质是 ,写出它与HCl 等强酸反应的

离子方程式 。

(4)在通常状况下是晶体,易溶于水,可以作氮肥,遇碱会放出带刺激性气味气体。写出

它们与NaOH 等强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B 组

7.下列关于对燃烧现象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

A .燃烧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 .燃烧一定发光放热

C .燃烧一定是化学反应 D .燃烧一定有氧气参与

8.下列酸与金属发生反应时,硫元素或氮元素的化合价不发生变化的是( )

A .浓硫酸 B .稀硝酸 C .浓硝酸 D .稀硫酸

9.只用一种试剂(可加热)就能将NH 4Cl 、(NH4) 2SO 4、NaCl 、Na 2SO 4四种溶液区分开,

这种试剂是( )

A .Ba(OH)2溶液 B .AgNO 3溶液 C .NaOH 溶液 D .BaCl 2溶液

10.检验石灰中含有碳酸钙和二氧化硅的方法是:取少许试样,加入过量的,有

产生,说明石灰中含有 。充分振荡后过滤,有滤渣存在说明含有 。

11.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溶于水(含CO 2)后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

,干燥的液氯可贮存在钢瓶里,而一旦液氯中混有水时,则钢瓶会很快被腐蚀,

这是因为

C 组

12.某无色混合气体中可能会有Cl 2、O 2、SO 2、NO 、NO 2中的两种或多种,将此混合气体

通过品红溶液后,溶液褪色,把剩余气体排入空气中,很快变为红棕色。对原混合气体成分

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肯定有SO 2和NO B .肯定没有Cl 2、O 2和NO 2

C .可能有和Cl 2 和O 2 D .肯定只有NO

13.如图所示,实验室用NH 4Cl 和Ca(OH)2制取NH 3。试回答

下列问题: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B 处的药品是

(3)检验D 处试管中NH 3是否收集满,除用湿红色石蕊试纸

外,还可用方法是

(4)在标准状况下,收集满一试管NH 3后,将该试管放入水中,则最后所得溶液的物质的

量浓度为 mol/L

14.现给你一试管二氧化氮,其它药品仪器自选。

⑴设计实验,要求尽可能多的使二氧化氮被水吸收。

设计方案(画图):

写出二氧化氮全被吸收的总化学反应 。

《化学必修1》检测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36分)

1.实验室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的方法是( )

A .过滤 B .蒸馏 C .萃取 D .分液

2.在0.5molNa 2SO 4中含有Na +的数目是( )

A .3.01×1023个 B .6.02×1023个 C .0.5个 D .1个

3.进行分液操作时,下列实验仪器中一定不会用到的是( ) ..

A .锥形瓶 B .分液漏斗 C .烧杯 D .温度计

4.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 溶液时,下列原因可能会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

A .所用NaOH 已经潮解 B .向容量瓶中加水未到刻度线

C .有少量NaOH 溶液残留在烧杯里 D .称量时误用“左码右物”

5.最稳定的分散系是( )

A .悬浮物 B .乳浊液 C .胶体 D .溶液

6.下列物质的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原溶液的阴、阳离子数目都减少的是( )

A .CuSO 4 B .Ca(NO3) 2 C .Na 2CO 3 D .FeCl 3

7.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铁和稀硫酸反应 2Fe+6H+==2Fe3++3H2↑

B .硝酸和烧碱溶液反应 H ++OH-==H2O

C .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溶液反应 Ba 2++SO42-==BaSO4↓

D .碳酸钙溶于稀盐酸 CO 32-+2H+==H2O+CO2↑

8.氧化剂在反应中( )

A .得到电子 B .含有化合价升高的元素

C .被氧化 D .发生氧化反应

9.Na 与H 2O 反应现象明显,下列现象中不能观察到的是( ) ..

A .Na 浮在水面上 B .Na 在水面上游动 C .Na 沉在水下 D .Na 熔成光亮小球

10.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铝片后有氢气产生,则在该溶液中肯定不能大量存在的是( ) ..

A .Na + B .Mg 2+ C .CO 32- D .HCO 3-

11.上海世博园地区的一座大型钢铁厂搬迁后,附近居民将不再受到该厂产生的红棕色烟雾

的困扰。你估计这一空气污染物可能含有( )

A .FeO 粉尘 B.Fe 2O 3 粉尘 C.Fe 粉尘 D.碳粉

12.下列关于金属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B .铝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表现出还原性

C .铝箔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可以熔化,且发生剧烈燃烧

D .铝箔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可以熔化,由于氧化膜的存在,熔化的铝并不滴落。

13.wg 铁粉和铝粉的混合物,溶于足量盐酸后,加过量的 NaOH 溶液,过滤,将沉淀完全

收集后,充分加热,直至质量不再变化,称量仍为wg 。原混合物中铝粉的质量分数是( )

A .30% B.50% C .70% D .90%

14.下列关于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硅是非金属元素,但它的单质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

B .硅的导电性能介于金属和绝缘体之间,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C .在常温下,硅的化学性质活泼

D .硅是人类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常用材料

15.某未知溶液中加入AgNO 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稀硝酸后,沉淀部分溶解,有无

色无味的气体生成,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已知该溶液中含有阴离子是

如下四组中的一组。则它是( )

A .Cl - SO 42- B .Cl - NO 3- C .Cl - CO 32- D .Cl - OH -

16.在NO 2与水的反应中( )

A .氮元素的化合价不发生变化 B .NO 2只是氧化剂

C .NO 2只是还原剂 D .NO 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17.下列气体中,既可用浓硫酸干燥,又可用固体NaOH 干燥的是( )

A .Cl 2 B .O 2 C .SO 2 D .NH 3

18.下列叙述或操作正确的是( )

A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稀硫酸无氧化性。

B .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水沿着烧杯壁慢慢地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

C .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布拭去,再用水冲洗。

D .浓硫酸与铜的反应中,浓硫酸只表现强氧化性。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空2分,共32分)

19.(6分)工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都会有二氧化碳生成,按要求写出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

方程式,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1)化合反应: (2)分解反应: (3)复分解反应:

20.(4分)“84”消毒液是生活中常用的含氯消毒剂,其制备过程的主要反应是将氯气通入

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84”消毒

液中的有效成分是 (填名称)。

3刷电路时,生成CuCl 2和FeCl 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还原剂是

23 .(6分)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用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表示:

(1)Fe 2O 3中混有Al 2O 3: (2)Na 2CO 3溶液中混有NaHCO 3:

(3)FeCl 2溶液中混有FeCl 3: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32分)

24 .(12分) 室温下,单质A 、B 、C 分别为固体、黄绿色气体、无色气体,在合适反应条件

下,它们可以按下面框图进行反应,又知E 溶液是实验室常用的酸,D 溶液可与固体A 反

应生成F 溶液,

(1)A 是 ,F 是 ,

(2)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反应③、④、⑤的离子方程式分别是: 、 、 。 25 .(8分) 证明某白色晶体是(NH4) 2SO 4的简单实验操作如下:取少量白色晶体于一小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制成溶液。

(1)证明溶液中含SO 42-,主要的实验操作及现象为: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证明溶液中含有NH 4+,主要实验操作及现象为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6 .(6分) “绿色化学”要求综合考虑经济、技术、环境等方面来设计化学反应路线。试以Cu 为主要原料制取CuSO 4为例,设计符合“绿色化学”思想的反应路线。(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7.(6分)质量都是50 g 的 HCl 、NH 3、CO 2、O 2四种气体中,含有分子数目最少的是 。

化学必修1参考答案

第一章梯度练习参考答案

1~4:C D C D ;5. 4 ;6. 3,1.2×1024 ;7. 3.36×104,1.5×103 ;8~10:C B B ;

11. 0.25mol ,159g ;12. 偏高 ,偏低,偏低,不变 ;13. A ;14. 1∶2,2∶1,2∶3;

15. (1)所用试剂:稀硝酸,AgNO 3溶液,澄清石灰水。(2)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 ①取少量待测试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若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将产生的气体通

-过澄清石灰水,能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含有CO 32。

②在①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AgNO 3溶液,若能看见白色沉淀生成,则含有Cl 。 -

第二章梯度练习参考答案

1~4:A C C A;5. 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生成沉淀、放出气体或生成水(难电离的物质);6. 氧化剂,S+O2 点燃 SO 2,还原 ;7. 失去2e ,得到2×e ;--

+-8~10:D B B ;11. HNO 3====H++NO3-, Al 2(SO4) 3=====2Al3+3SO42,

Ba(OH)2=====Ba2++2OH-;12. (1)NaNO 2,Fe 2+,(2)氧化,还原;13.D ; 14.Fe 2O 3+++-++-+-6H ====2Fe3+3H 2O ,CO 32+2H =H2O +CO 2↑,Cu 2+SO 42+Ba 2+2OH =BaSO4↓

+-+-+Cu(OH)2↓,Ca 2+2OH +CO 2=CaCO3↓+H 2O ;15. CuSO 4 K 2CO 3,Cu 2+CO 32

=CuCO3↓

第三章梯度练习参考答案

1~4:A D B C;5. (1)钠的密度比水小(2)反应放热且钠的熔点低(3)反应剧烈,产生气体(4)反应生成NaOH 强碱溶液;6. 2Al+6H+==2Al3++3H2↑,2Al+2NaOH+2H2O===2NaAlO2+3H2↑;7. 2﹕3;8~9:D D ;10. (1)盐酸,碳酸钙,过氧化钠,(2)CaCO 3+2HCl=CaCl2+H 2O +CO 2↑, 2Na 2O 2+2CO 2=2Na2CO 3+O 2;

11. 铝粉、火药,盐类,焰色反应;12. D ;13. (1) FeCl2,KCl ,

(2)4Fe(OH)2+O2+2H2O==4Fe(OH)3 (3)溶液变红色, 2Fe 3++Fe==3Fe2+ ;

14. ①2Cu +O △ 2CuO ②CuO +H 2SO 4=CuSO4+H 2O ③CuSO 4+2NaOH=Na2SO 4

+Cu(OH)2↓ ④Cu(OH) CuO+H2O ⑤CuSO 4+Fe=FeSO4+Cu

第四章梯度练习参考答案

1~5: B A A D C;6. (1)N 2 , N 2化学性质不活泼 ,(2)NH 3 , NH 3易液化,汽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使温度降低(3)NH 3 , NH 3+H+==NH4+(4)NH 4++OH-==NH3↑+H2O ;7~9:D D A ;10. 稀盐酸,无色气体,碳酸钙,二氧化硅;11. 次氯酸钙, Ca(ClO)2+CO2+H2O==CaCO3↓+2HClO,常温下干燥的氯气和铁难反应,而盐酸、次氯酸容易将铁氧化;12. A ;13. (1)2NH 4Cl+Ca(OH)2 △ 2+2NH3↑+2H2O ,(2)碱石灰,

(3)醮有浓盐酸的玻棒靠近导管口,是否有白烟,(4)1/22.4 mol/L;14. 2/3;3NO 2+H2O=2HNO3+NO;2KClO 3催化剂 2KCl+3O2↑或2H 2O 2△ 2H 2O+O2↑;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气体,又变为无色气体,但气体体积逐渐缩小,液面不断上升;2NO+O2=2NO2 3NO 2+H2O=2HNO3+NO

;设计方案如图。

4NO 2+O2+2H2O==4HNO3

化学必修1

检测题参考答案

1~18:BBDBD ABACD BCACC DBC ;19. (1)

2点燃 CO 2,

⑵CaCO 3高温

CaO+CO2↑ , ⑶CaCO 3+2HCl==CaCl2+H2O+CO2↑;

20. Cl 2+2NaOH===NaCl+NaClO+H2O ,次氯酸钠21. 盐酸,水,O 2,过滤,过滤,加热;

22. 2Fe3++Cu==2Fe2++Cu2+ , Cu ;23. (1)Al 2O 3+2OH-==2AlO2-+H2O ,

(2)HCO 3-+OH-==CO32-+H2O ,(3) 2Fe 3++Fe==3Fe2+; 24. ⑴Fe , FeCl 2, ⑵4Fe(OH)2+O2+2H2O==4Fe(OH)3(3)Fe+2H+==Fe2++H2↑ 、 2Fe 2++Cl2==2Fe3++2Cl- 、 Fe 2++2OH-==Fe(OH)2↓ ;25. ⑴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后再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Ba 2++SO42-===BaSO4↓,(2)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人浓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气体,试纸变蓝色, NH 4++OH26. 2Cu+O2 △ △ NH 3↑+H2O ; 2CuO , CuO+H2SO 4===CuSO4+H2O ,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27.CO 2,NH 3,CO 2。


相关内容

  •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考试复习策略
  •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考试复习策略 摘 要: 作者就近几年小高考复习总结出的经验,试图通过 复习动员,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同时采用三轮复习的方式,自编提纲,以学生自主复习为主,对重难点给予精讲巧讲;通过分层设计等提 升不同基础学生的解题能力;考前进行必要的考点速记.答题指导.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 学 ...

  • 高二年级教师会讲话稿
  • 老师们,大家好!昨天晚上开了一个非常成功的高三年级教师会,老师们到得齐,到得快,各项议程都顺利完成,达到预期的目的.今天晚上的会议时间不长,我做一个中心发言,等一下钟主任就去年的期末考试进行总结,最后就星期天的高二年级的学生大会进行部署.今天的中心话题是高二年级的学业水平考试的复习迎考问题,为节省时 ...

  • 2-2-2课程管理制度和执行.pdf
  • 机械加工技术应用专业课程管理制度 一.指导思想 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科学设臵专业,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立足我校和泗洪的实际,借鉴其它地方课程改革的有效经验,面向社会,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形成具有我校特色.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提高我校机械加工技术应用专业教育质 ...

  • 大一新生欢迎会致辞
  • 亲爱的孩子们: 当你们跨入大学校门时,就是一名大学生了.曾经的中学生变成了大学生,说明你们已经在学业和思想上成熟,大部分孩子已经接近18岁,变成大人了.但是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你们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你们自己思考解决,不知道你们准备好了吗?作为一个大二学子的家长,很想和你们交流一下思想,把 ...

  • 高二历史备课组小结
  • 蓦然回首,一学期已经结束,当机遇一个个迎面扑来,当挑战一个个被战胜,我们不得不像孔子一样发出相同的感慨:逝者如斯矣,不舍昼夜!在这短短的半年时间里,我们高二备课组在探索中前进,在压力下成长. 一.基本情况 1.教师 本学期高二历史备课组由我和另一老师组成,负责高二的历史课教学.我教7.8.10班,另 ...

  • 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化学教学计划
  • 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化学教学计划 蓝塘中学 张妙娟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高二化学学科组工作, 将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中心, 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 全面提高本组教师素质和课堂教学水平,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制订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和复习方案, 保证我校的化学必修学业水平测试一次性过关, 力 ...

  • 高二信息技术会考复习计划
  • 高二信息技术会考教学及复习计划 韩丽娜 根据我校发展的总体目标,坚持因材施教和统筹兼顾的原则,结合会考备考教学的实际需要和我信息技术学科的实际情况,现制定高二年级教学进度及备考方案如下: 一. 指导思想 坚持以高中新课程理论和海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业基础测评指导.信息技术>为指导,集中 ...

  •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教研工作会议发言稿
  • 各位领导.教研组长: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把张怀君局长和县教研室对教研工作的要求给大家说一下,希望认真学习,深入理解,落实到工作中. 张怀君同志在2010年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对学校教研工作提出了如下意见: 一.  强化教研和科研. 指出:2010年,我们将以深入落实县教育局<进一步改进 ...

  • 六年级英语质量分析11.3
  • 六一.六二班英语中期学业水平测试分析 上良中心小学 杨慧君 一.基本情况 本次考试六年级一班.二班的总体成绩跟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及其前几次检测成绩相比,不论是人均分.及格率还是优秀率都有一定的提高.联系卷面和学生实际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较好.但也有部分学生该记的没有记住,平时学习中应付 ...

  • 毕业班教学
  • 4月29日,武顺街小学毕业班所有任课教师齐聚一堂,对二00九级毕业班后期管理及复习工作进行了深入研讨.会上,教务处组织学习了<毕业班后期管理及复习工作方案>.针对本班学生实际,老师们对当前班级出现的共通性问题进行了剖析和交流,对复习过程中的科学策略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深度对话.校长胡文涛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