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故乡

晚上做了一个梦,梦里八十多岁的老外婆拉着我的手对我说:“囡囡,我知道你最好了,带外婆回家吧。”那恳切的眼神与乞求的语气,让醒来后的我久久不能成眠。

舅舅把外婆和外公从乡下接到广东的城里已经整整两年了。两年里,我也只是趁着国庆长假去看过她们一回,湖南与广东并不远,但对于我们这些上班的人来说,出趟远门,却是一种奢侈。

记得那次见面,瘦瘦的外婆一见到我,就用还能动的一只手紧紧的拉着我,也是如此恳切地问:“囡囡,你是来接我们回家的吧?”那语气与神情,分明就像一个受了委屈的孩子看到了希望,令我动容。其实我知道,这是外婆对每一个来看望她们的人必问的一句话。自从两年前来到城里之后,她唯一的心愿,就是谁能带她回老家。

从山下跟外婆他们一起上来的几户人家,互相帮助,抱团取暖,把荒山开垦成耕地,水源好的辟成水田,打水井挖池塘,种上红薯与稻谷,为了生活,披星戴月,栉风沐雨。尽管偏僻,近乎与世隔绝,可就是这样的一个高山上,慢慢吸引了一些人定居,成为了那里的村民。从我记事时,那里已经是一个有着二十多户人家的小村子了。后来我读书读到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想起外婆的家,分明就是现世中的桃源。

外婆就在这桃源一样的地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劳却幸福着。每每我们逢年过节或放暑假去的时候,她总是杀鸡宰鸭,乐呵呵地搞一大桌子菜,并且拿出花生、梨子等自家有的零食任我们吃个够。一放暑假,我们一大帮猴孩子就齐聚外婆家,上山放牛、掏鸟窝、采蘑菇、捉泥鳅„„嘻笑打闹,几个孩子在一起,可以把房顶都掀掉,可外婆从来不管我们,只是慈爱地看着我们吵闹。那时,我们都觉得外婆那里是天堂。假期结束了,我们几乎是被爸妈拖着,一步三回头依依不舍地回家。

有外婆的孩子是幸福的。我们一年年地在这种幸福中长大,而外婆却渐渐老去。长大了的我们渐渐地远离了那个村庄,偶尔回家,也都怕爬那高高的山,去的次数屈指可数。青青的山绿绿的水,古朴安静的村庄在时光流逝中越发寂静。外婆的村庄也跟绝大多数高山村庄一样,年轻人都外出了,留守在家的是屈指可数的垂垂老者。舅舅在广东那边安了家,我妈和姨妈们相继也跟着子女到了城里,可是老外婆老外公却还是坚守在那高山上,不管后辈们怎么劝说。她们习惯了高山上清新的空气,习惯了邻里之间的互相帮助,也习惯了山上的鸟鸣和太阳烘烤土地的味道。

如果不是外婆摔了一跤,她可能一辈子都会守着那个村庄吧。两年前,八十岁的外婆摔了一跤,生活不能自理。子女们都在外面,只好连哄带骗半是强迫,硬是将两个老人接到了城里。一辈子都没离开过自己村庄的外婆,在城里,语言不通,环境不熟,几条雷同的巷子就足以迷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迷彩霓虹,热闹是别人的世界,与外婆无关。两年了,外婆还是没能适应过来。一向坚强的外婆,没有被生活的磨难击倒,却困在了城市的钢筋水泥里。她性情大变,一向温顺的她吵着、闹着,异于常人的举动让人觉得她近乎老年痴呆甚至癫狂。她无休止的吵闹,辱骂,将来看望她的后辈给的钱一张张撕成碎片„„刚做过的事,马上就矢口否认。有一次,竟然把善良的一直陪在她身边的外公打得头破血流而不自知。她会对每一个来家里的人说同样的话,你是来接我回家的吧?

我看着消瘦的外婆,慈爱的面容里写满了无助与惶恐,心里酸楚无比,我懂得她对自己村庄的那份感情,但我没法接她回家。我的心,同她一样,困在了城市里。

我不知道外婆在她的有生之年,还能不能偕同相濡以沫数十年的外公,回到她日思夜想、为之痴狂的家——哪怕是缺乏检修已呈落败景象的那一处曾经遮风避雨却仍能让她感到温暖和慰藉的处所?回到她数十年肩挑日月,坚守人生哪怕仍然贫瘠继续冷清的故乡?一辈子没想过要远离故土,一旦远离了却又为回不去所困。故乡,带给人的不仅仅是温暖,那是一个人情感的最终归宿。这种温暖和归宿感不会随它的变迁而动摇,相反,却因离愁的浇灌更加枝叶疯长,占据了离人整个的心。长大后,我也远离了故乡,呆在了别人的城市,天天上班下班,邻居是谁不知道,唯一记得的是下班后回到住的房子。行动能自主的我,一年到头没回家几次,也无法确定回家的行程。我是不是也有回不去的故乡?

我悲哀的想,来日无多的外婆再也回不去了,回不到那个有着几十年生活情感沉淀的故乡,那个有着青的山、绿的水、蓝的天的桃源。外婆精神皈依的唯一寓所,或许就此只能依然鲜活在外婆的记忆与想念中了。

晚上做了一个梦,梦里八十多岁的老外婆拉着我的手对我说:“囡囡,我知道你最好了,带外婆回家吧。”那恳切的眼神与乞求的语气,让醒来后的我久久不能成眠。

舅舅把外婆和外公从乡下接到广东的城里已经整整两年了。两年里,我也只是趁着国庆长假去看过她们一回,湖南与广东并不远,但对于我们这些上班的人来说,出趟远门,却是一种奢侈。

记得那次见面,瘦瘦的外婆一见到我,就用还能动的一只手紧紧的拉着我,也是如此恳切地问:“囡囡,你是来接我们回家的吧?”那语气与神情,分明就像一个受了委屈的孩子看到了希望,令我动容。其实我知道,这是外婆对每一个来看望她们的人必问的一句话。自从两年前来到城里之后,她唯一的心愿,就是谁能带她回老家。

从山下跟外婆他们一起上来的几户人家,互相帮助,抱团取暖,把荒山开垦成耕地,水源好的辟成水田,打水井挖池塘,种上红薯与稻谷,为了生活,披星戴月,栉风沐雨。尽管偏僻,近乎与世隔绝,可就是这样的一个高山上,慢慢吸引了一些人定居,成为了那里的村民。从我记事时,那里已经是一个有着二十多户人家的小村子了。后来我读书读到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想起外婆的家,分明就是现世中的桃源。

外婆就在这桃源一样的地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劳却幸福着。每每我们逢年过节或放暑假去的时候,她总是杀鸡宰鸭,乐呵呵地搞一大桌子菜,并且拿出花生、梨子等自家有的零食任我们吃个够。一放暑假,我们一大帮猴孩子就齐聚外婆家,上山放牛、掏鸟窝、采蘑菇、捉泥鳅„„嘻笑打闹,几个孩子在一起,可以把房顶都掀掉,可外婆从来不管我们,只是慈爱地看着我们吵闹。那时,我们都觉得外婆那里是天堂。假期结束了,我们几乎是被爸妈拖着,一步三回头依依不舍地回家。

有外婆的孩子是幸福的。我们一年年地在这种幸福中长大,而外婆却渐渐老去。长大了的我们渐渐地远离了那个村庄,偶尔回家,也都怕爬那高高的山,去的次数屈指可数。青青的山绿绿的水,古朴安静的村庄在时光流逝中越发寂静。外婆的村庄也跟绝大多数高山村庄一样,年轻人都外出了,留守在家的是屈指可数的垂垂老者。舅舅在广东那边安了家,我妈和姨妈们相继也跟着子女到了城里,可是老外婆老外公却还是坚守在那高山上,不管后辈们怎么劝说。她们习惯了高山上清新的空气,习惯了邻里之间的互相帮助,也习惯了山上的鸟鸣和太阳烘烤土地的味道。

如果不是外婆摔了一跤,她可能一辈子都会守着那个村庄吧。两年前,八十岁的外婆摔了一跤,生活不能自理。子女们都在外面,只好连哄带骗半是强迫,硬是将两个老人接到了城里。一辈子都没离开过自己村庄的外婆,在城里,语言不通,环境不熟,几条雷同的巷子就足以迷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迷彩霓虹,热闹是别人的世界,与外婆无关。两年了,外婆还是没能适应过来。一向坚强的外婆,没有被生活的磨难击倒,却困在了城市的钢筋水泥里。她性情大变,一向温顺的她吵着、闹着,异于常人的举动让人觉得她近乎老年痴呆甚至癫狂。她无休止的吵闹,辱骂,将来看望她的后辈给的钱一张张撕成碎片„„刚做过的事,马上就矢口否认。有一次,竟然把善良的一直陪在她身边的外公打得头破血流而不自知。她会对每一个来家里的人说同样的话,你是来接我回家的吧?

我看着消瘦的外婆,慈爱的面容里写满了无助与惶恐,心里酸楚无比,我懂得她对自己村庄的那份感情,但我没法接她回家。我的心,同她一样,困在了城市里。

我不知道外婆在她的有生之年,还能不能偕同相濡以沫数十年的外公,回到她日思夜想、为之痴狂的家——哪怕是缺乏检修已呈落败景象的那一处曾经遮风避雨却仍能让她感到温暖和慰藉的处所?回到她数十年肩挑日月,坚守人生哪怕仍然贫瘠继续冷清的故乡?一辈子没想过要远离故土,一旦远离了却又为回不去所困。故乡,带给人的不仅仅是温暖,那是一个人情感的最终归宿。这种温暖和归宿感不会随它的变迁而动摇,相反,却因离愁的浇灌更加枝叶疯长,占据了离人整个的心。长大后,我也远离了故乡,呆在了别人的城市,天天上班下班,邻居是谁不知道,唯一记得的是下班后回到住的房子。行动能自主的我,一年到头没回家几次,也无法确定回家的行程。我是不是也有回不去的故乡?

我悲哀的想,来日无多的外婆再也回不去了,回不到那个有着几十年生活情感沉淀的故乡,那个有着青的山、绿的水、蓝的天的桃源。外婆精神皈依的唯一寓所,或许就此只能依然鲜活在外婆的记忆与想念中了。


相关内容

  • "苏轼故乡观"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综览苏轼关于故乡.异乡的众多文字表达,可以看出苏轼是一个有浓厚怀乡情结的人.故乡首先是地理意义的出生之所.对此苏轼有明确交代,多次说他的家在剑外之地.岷峨之间.蜀江之上."吾家蜀江上,江水绿如蓝."他虽总在异乡漂泊,但总忘不了其"蜀士&q ...

  • [二十年后回故乡]教学实录与点评
  •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二十年后回故乡>教学实录 罗才军 一.纵情想象,书写二十年"变化"的神奇 师:平常喜欢作文吗?为什么喜欢? 生:喜欢.因为作文可以表达我心中所想. 师:一语中的啊,写作文就是表达心中所想,就是情感的宣泄,就是跟自己说话. 生:喜欢.因为我 ...

  • 切切游子意,依依故乡情
  • 文章四<切切游子意,依依故乡情> 文/雨袂独舞 于游子而言,人世间,最觉亲切的永远是故乡的那一缕乡音,最是依恋的永远是故乡的那一份乡情,最感温暖的永远是家中摇曳的那一盏灯影,最为难忘的永远是妈妈站在村口遥望的身影. --题记 时光,如流水般潺潺而过,新春的脚步带着一路的风尘姗姗而来.北风 ...

  • [故乡]导学案(含答案)
  • 13 故乡 第一课时 预习检测 1.给下列字注音. 蜷(quán)缩 折(shé)本 阴晦(huì) 猹(chá ) .... 五行(xíng ) 装弶( jiàng ) 獾猪 (huān ) 竹匾( biǎn ) .... 胯下(kuà ) 髀 ( bì ) 脚踝(huái) 瓦楞(léng) . ...

  • 读故乡体会
  • 读书笔记 我一直不敢写,生怕自己写出的感受会玷污了这样伟大的人. 这是鲁迅先生的故乡,一丝模糊的影子,幻成了无限对故乡的思念. 一个奔波在外的游 子,在相隔了二十余年时回到了故乡,心中可能只会涌动一片凄凉.鲁迅先生要搬家了,他 在这时回到了即将离他远去的故乡,心中并不好受,他自然会想起旧事. 深蓝天 ...

  • 谁的故乡不沉沦
  • 一 曾看到过一幅照片,一个农民在被拆迁房子的瓦砾上跌坐,茫然吃着午饭,只是一个馒头和一棵大葱.那模样是我久在风雨暴晒下才有的酱色的父兄,这是一副为"农村上楼"而配发的照片.看到这个片子,看到一片狼藉,像是涌动起莫名的风雨飘絮的黍离之情,只觉得无边的乡村在沉沦,或者说一点点坍塌一点 ...

  • 桃红柳绿是故乡阅读答案
  • 阅读杨泽文的<桃红柳绿是故乡>,完成题目.(20分) ①故乡是什么?面对我生命的降生与出发之地,我常常无言以对.因为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找不到一个富有诗意的答案. ②从生命的终极意义上说,人是经受不住一生漂泊之苦的.所谓四海为家只是一个美丽的谎言,其隐藏的本质是"没有家&quo ...

  • 作文:故乡的秋
  • 云南巍山紫金中学八年级(72班)左雪峰 习习秋风中,逼眼的绿.耀眼的黄在轻纱似的云雾中忽闪忽现,这,不正是故乡的秋吗? 在晴朗的早晨或阴雨天,走进故乡的秋,在山尖.在谷底.在涧旁.在路边.在房前.在屋后„„总有那么一丛或一片青树翠蔓映入眼帘,轻纱似的雾总在山间漂浮,使得树蔓.房屋,若隐若现.飘飘渺渺 ...

  • [斗笠]教学设计
  • <斗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自悟,讨论,交流等方式感悟文章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理解诗歌内容,鼓励学生大胆模仿并创作诗歌. 4.体会母爱的伟大.无私,体会诗人对母亲的思.感激.热爱之情,教育学生要 关心.体贴.孝敬父母. 教学重点: ...

  • 无根的漂泊者
  • 爱尔兰作家托宾十分关注移居他乡者的生活,<纽约客>杂志评价其小说<布鲁克林>时写道:"漂泊他乡,就会在故土与他乡都成为异乡人."付关军的小说<回乡记>,写的也是这样一个漂泊者,但作品写的不是漂泊者的他乡生活,而是他的一次返乡.他的返乡见闻,恰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