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民人口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继承和创新

2003年7月

第19卷第3期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ournal of Nanjing college for Population Programme Management

Jul. ,2003Vol.19No.3

江泽民人口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继承和创新

仲建业

(连云港市计划生育委员会,江苏连云港222004)

[摘要]江泽民人口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把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在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人口思想。其中,对“两种生产”原理的新阐释、对人口问题从本质上讲是发展问题以及人口问题是制约可持续发展首要问题的论述是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宝贵贡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控制人口增长属于政府宏观调控职能,提高人口素质是贯穿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任务的论述,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综合治理人口问题道路的阐述,为今后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江泽民富有创见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创新。

[关键词]人口思想;江泽民;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03)1007-032X 03-0039-04

Abstract :Jiang Zemin ’s Population Thought is a combination of Marxist Population Theory and China ’s practice ,aris-ing from the implementation of Marxist Methodology in solving China ’s population problems ,and vice versa making “Two Productions ”,valuable contributions to Marxist Population Theory. It gives new explanat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puts forward that population problem is essentially development problem and the primary problem restric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Jiang Zemin ’s innovative new thoughts ,ideas and conclusions inherit and innovate Marxist Population Theory.

Key Words :Population Thought ;Jiang Zemin ;Marxist Population Theory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把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同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实践结合起来,在解决当代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问题中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和邓小平人口思想,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口思想体系。江泽民关于人口与计划生育问题富有创见性的论述,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这些论述,对于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人口问题,更加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基本原理,运用邓小平理论指导中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解决中国的人口问题,走有中国特色的人口与计划生育道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江泽民人口思想是在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在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立足于中国的国情,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大势,正确回答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人口问题。“实事求是”是江泽民人口思想的精髓,“与时俱进”是江泽民人口思想的理论品质,唯物辩证法是江泽民分析人口问题的立场和方法。江

[收稿日期]2003-05-20

[作者简介]仲建业(1962-)男,江苏赣榆人,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

连云港市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

泽民在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独富创见性的新

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发展了“两种生产”理论

人类自身生产必须与物质资料生产相适应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经济思想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基石。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将两种生产表述为:“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

[1]

。“两生产;而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

种生产”原理认为,在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诸因素中,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是决定性因素。它们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人类社会生产的矛盾统一体。在这个统一体中,物质资料生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具有决定性的制约作用。但是人类自身生产对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能够促进或者延缓社会的发展。“两种生产”原理还认为,人口生产必须与物质资料生产在发展速度、发展规模、发展水平上按比例地发展。它要求人口总量和人口增长速度必须同社会所拥有的消费资料总量及其增

39

长速度相适应;劳动人口数量和构成要与当时所拥有的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相适应;劳动人口的素质要与当时的生

[2]产技术水平相适应。按此演绎,人口生产与物质资料生

来说,人口是社会群体,而且是一个具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

[2]

总体。由于受历史条件的局限,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没

有深入论及社会主义社会形态下的人口问题。因而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人口问题。因此,对人口问题的内涵特别是社会主

[4]义条件下的人口问题内涵也就没有具体论述。在我国,

产相适应,是因为社会生活资料拥有量有限,加之自然资源包括劳动对象有限,所以必须控制人口增长;物质资料生产与人口生产相适应,必须努力发展经济,以满足人口及增长的需要。受历史条件的局限,“两种生产”原理着眼于人口与经济关系的研究,而没有深入探究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两种生产”原理着重于物质资料生产与人口生产之间的相互适应,而没有深刻阐述人口与经济相互关系中必须考虑的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在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特别是“两个生产”原理的指导和影响下,我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对人口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否认问题存在到逐步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人口发展也经历了一个盲目自发增长到理性指导的有计划生育的过程。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

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明确指出我国存在人口数量过多且增加过快的人口问题,并主张节制生育,实行计划生育。但由于认识上的片面性,控制生育的政策在实施中摆动很大甚至出现失误。可以说,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是两种生产相适应原理的生动体现,其中昭示的人均意识,深刻体现了人口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江泽民吸收了当今国际社会关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理论成果,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的重大战略思想,明确提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同时又指出,“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

益”[3](P.279)

。他认为,“经济的发展,必须与人口、环境、资

源统筹考虑,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为未来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决不能走浪费资源和先污

染后治理的路子,更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3](P.279)

。江

泽民在坚持和继承马克思主义“两种生产”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把“两种生产”的外在联系,即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提高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首要位置,从更高更广的角度看待人口问题。他认为“人口问题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是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的关系,人口是关键”,强调“实现可持续发展,核心的问题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

展”

[3](P.283-290)。江泽民的可持续发展观深刻阐明了人口

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既坚持了“两种生产”相适应原理,又拓展相适应的内涵,更加注重人的能动作用。江泽民创造性地提出了人口增长要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经济建设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重要思想和重要理念,要求人们在发展经济、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必须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获得可持续发展。这些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两种生产”原理、邓小平“三步走”战略和人均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是新形势下指导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二、丰富了人口问题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认为,人口是生活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内,由一定社会关系联系起来的,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群体。人口既具有生物群体属性,又具有社会群体属性。从其本质

40

到70年代后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对人口问题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刻,针对我国人口过速增长、严重制约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指出人口多、底子薄是我国主要人口问题,并把实行计划生育确立为基本国策。

江泽民在继承毛泽东、邓小平人口国情观并汲取人口科学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人口发展逐渐呈现出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明确指出“人口问题不只是数量问题,还包括人口素质、人口结构与分布等问题”,并指出,“所谓良好的人口环境,是指适度的人口总量,优良的人口素质,合理的人口结构”。针对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江泽民在2002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又告诫全党:“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同时要高度重视劳动人口就业、人口老龄化、

人口流动与迁移、出生人口性别比等问题。”[3](P.287-290)江

泽民关于我国现阶段人口问题的内涵和具体表现形式的表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有关论述,为新形势下充分认识中国人口问题的复杂性和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指明了方向;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使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找到了结合点。

三、揭示了人口问题的本质

任何一类人口问题都是相对于我们所生存的自然、社会、经济、环境而言的。中国要发展,既面临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的落后状况,又面临人口过多的巨大压力。人口问题不能妥善解决,经济就不能发展,人民生活就难以从根本上改善。邓小平把中国人口问题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紧密联系起来,特别是把人口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中,把人均指标作为中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认为人口问题是一个战略性问题,人口政策是带有战略性的大政策。实行计划生育,可以使中国更快地发展起来,并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

江泽民遵照邓小平关于把人口问题放到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中加以考虑和处理的要求,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全面认识人口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人口问题从本质上讲是发展问题的新思想、新判断,主张通过控制人口增长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解决人口问题。1992年,江泽民在中央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口问题,既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

随后,在1995年的中央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上,又富有创见性地指出,“人口问题从本质上讲是发展问题”

[3](P.285-287)

[3](P.285-286)

这一点必须明确,不能含糊”。并强调“严格控

制人口增长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不仅要认识它的重要性、紧迫性,而且要看到它们的长期性、艰巨性,要有长期奋

[6]斗的思想准备,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松劲情绪”。要求

。同时江泽民认为这种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3](P.384)

应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这就克服了那种单纯

追求经济的高增长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的错误发展观。由于中国人口过多给经济发展带来压力,因此,一段时期有些人把解决人口问题的目的简单地看成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把物质资料的生产看成是第一位的,而把人口的生产放在从属地位,没有把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作为目的。江泽民有关人口问题本质的论述,深刻揭示了人口问题本质与发展问题密不可分,人口问题的本质就是发展问题。这是因为,可持续发展要以人为中心,人口也需要可持续发展。如果没有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人类社会在集中精力搞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坚持不懈地把计划生育工作抓紧抓好,把人口增长控制住。应当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决的是经济体制和运行问题,主要是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同人口

[7]

生产和物质资料生产相适应是两类不同性质的问题。人

口生产属于非经济领域,是通过家庭行为、非市场行为来实现的。尽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家庭行为不能不受市场的

[7]影响,但家庭行为终究不等于市场行为。应当看到,市场

调节不是万能的,它有弱点和消极的方面。因此,还应该通就不能存在可持续发展。按照可持续发展观来解决人口问题,不仅应该实行计划生育,还应该重视人的需求,注重解决贫困、健康、就业等问题。人口问题和经济问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都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一方面解决人口问题归根结底要依靠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另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成果是为了满足人类需求。江泽民从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把中国人口问题放在实现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大框架内来解决。在实践中,一方面继承和坚持“两种生产”一起抓,着力解决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因素,加快实现经济发展目标,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另一方面,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控制人口增长,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口问题,营造和谐的人与自然环境,努力做到人口与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这是一个全面的发展观,全面体现了“发展”的涵义。

四、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控制人口增长属于政府调控职能的新论断

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一些人认为,实行计划生育是计划经济的产物,现在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口再生产也应该搞市场调节。计划生育可以不搞了。针对这些错误认识,江泽民依据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

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的重要论述

[5]

,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

发,创造性地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人口与计划生育宏观调控的新思路。在1993年召开的中央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上,江泽民指出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仍然十分必要。他认为,是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口生产要与物质资料生产相适应的理论,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所作出的正确决策。……在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中,不仅提出了总的国力要求,而且对人均水平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控制人口增长,是实现我国第二步、第三步战略目标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因此,“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控制人口增长属于政府调控的职能。企图依靠市场调节来控制人口增长,是无法实现我国的人口计划的。

过有效的宏观调控机制,对市场运行实行导向和监督,弥补市场经济本身的缺陷。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国家仍然要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继续加强和改善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观调控。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人口仍然是国家长期规划和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决不能听任“看不见的手”来摆布,而应当更加自觉地对人口生产进行调节,使人口生产与物质资料生产相适应、相协调。上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控制人口增长仍然属于政府宏观调控职能的精辟论述,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对于新形势下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富有创见性地提出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的科学论断

在人口素质问题的认识上,党的第一、二代领导核心都有一些重要论述,特别是邓小平在强调了我国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紧迫性的同时,还指出了人口素质的全面提高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意义,提出了造就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要求。江泽民也十分重视人口素质问题,认为提高人口素质,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

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3](P.383),直接关系到中国现

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振兴的前途。他提出把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作为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中国人口政策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他对人口素质问题的论述也涉及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诸多方面。江泽民认为,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提高人口素质,要关注优生问题。他指出,“优生是全面提高人口素质的前提条件,是我国人口政策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只有出生的孩子都是比较健

康的、聪明的,我们的民族和国家未来的发展才有希望”[8]。因此,“首先要从提高出生人口的素质抓起”[3](P.290),出生

人口素质是人口综合素质的基础,是直接决定人口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没有出生人口素质的提高就谈不上人口素质的提高。面对国内外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新形势,江泽民正确驾驭新科技革命的趋势,创造性地作出必须把科技和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等一系列科学论断,提出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他指出,“在我们这样一个有近12亿人口、资源相对不足、经济文化比较落

41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

后的国家,依靠什么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呢?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

[3](P.231)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江

新,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了历史性转变,构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正

[9]

确道路。13年来,江泽民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

既看到人口问题不利的一面,又注意发挥人的积极作用;既看到人作为消费者的一面,更看到人作为物质资料生产者的一面。在对人口问题的认识上,高瞻远瞩;在对人口问题的论述上,高屋建瓴;在解决中国具体人口问题上,实施综合治理。他从不简单就人口论人口,就计划生育谈计划生育,而是把人口问题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历史发展和国际国内的大背景下加以观察和思考,用世界眼光,用更开扩的思路认识并研究解决人口问题。1995年,江泽民在中央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把计划生育工作与发展经泽民坚持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更加强调科技创新是科技进步的动力和源泉,强调创新对人才的需求。他认为,在当今世界上,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在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时,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

[3](P.244)

教育”

。而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

界先进民族之林。他从社会主义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出发,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的统一上,提出了教育创新的新课题,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对人才的理想抱负、爱国热情、坚韧毅力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思想政治、品德、纪律、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他指出,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因此,“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育、智育、体育、美

育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3](P.265)。

江泽民着眼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全面论述了国民素质的内涵,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获得更丰富的人力资源基础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深刻揭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提出了提高人口素质是贯穿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任务的新思路。江泽民关于人口素质的论述内涵丰富,立意深远,具有创造性和全新的实践意义。

六、找到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道路

自20世纪50年代始,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在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走过了一段曲折、悲壮、辉煌的发展历程。90年代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坚持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原则,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毛泽东和邓小平人口思想,从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将全党全国人民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认识推向了一个新的水平。13年来,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实现了从相对封闭到全面开放的转变,实现了从以行政制约为主到依法管理、优质服务、采取综合措施解决人口问题的转变。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得到继承、丰富和创

42

济、消除贫困、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普及文化教育、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提高妇女地位、完善社会保障等方面结合起来,统筹规划、综合考虑,实现相互促进、协调发

展”[3](P.287)。在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由“高出生、低死

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转变后,江泽民又明确提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同时要高度重视劳动人口就业、人口老龄化、人口流动与迁移、出生人口性别比等问题。加快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域的改革创新,建立和完善依法管理、村(居)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全面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的管理和服务水

平”[3](P.290)

。江泽民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马克

思主义的群众路线,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在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实践中,形成了一条中国特色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道路(即:概括为坚持“三不变”,落实“三为主”,推行“三结合”,实现“两个转变”,达到“一个目标”)。这条道路是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今后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

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至四卷[C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刘铮,李竞能. 人口理论教程[M ].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江泽民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

编)[C ].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4]桂世勋. 指导解决新世纪中国人口问题的创新理论成果[J ].

人口与计划生育. 2002,(12).

5]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 邓小平文选第一至三卷[C ].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3. 6]彭

云. 中国计划生育全书[M ]. 中国人口出版社,1992.187.

7]王瑞璞,杨魁孚,魏先铭. 中国人口问题纲要[M ]. 北京:

中国人口出版社,1998.

8]中国计划生育年鉴[Z ]. 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1997.4. 9]张维庆.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J ]. 人口

与计划生育,2003(,1).

‘有理想、[[[[[[[[[

2003年7月

第19卷第3期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ournal of Nanjing college for Population Programme Management

Jul. ,2003Vol.19No.3

江泽民人口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继承和创新

仲建业

(连云港市计划生育委员会,江苏连云港222004)

[摘要]江泽民人口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把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在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人口思想。其中,对“两种生产”原理的新阐释、对人口问题从本质上讲是发展问题以及人口问题是制约可持续发展首要问题的论述是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宝贵贡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控制人口增长属于政府宏观调控职能,提高人口素质是贯穿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任务的论述,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综合治理人口问题道路的阐述,为今后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江泽民富有创见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创新。

[关键词]人口思想;江泽民;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03)1007-032X 03-0039-04

Abstract :Jiang Zemin ’s Population Thought is a combination of Marxist Population Theory and China ’s practice ,aris-ing from the implementation of Marxist Methodology in solving China ’s population problems ,and vice versa making “Two Productions ”,valuable contributions to Marxist Population Theory. It gives new explanat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puts forward that population problem is essentially development problem and the primary problem restric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Jiang Zemin ’s innovative new thoughts ,ideas and conclusions inherit and innovate Marxist Population Theory.

Key Words :Population Thought ;Jiang Zemin ;Marxist Population Theory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把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同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实践结合起来,在解决当代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问题中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和邓小平人口思想,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口思想体系。江泽民关于人口与计划生育问题富有创见性的论述,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这些论述,对于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人口问题,更加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基本原理,运用邓小平理论指导中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解决中国的人口问题,走有中国特色的人口与计划生育道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江泽民人口思想是在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在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立足于中国的国情,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大势,正确回答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人口问题。“实事求是”是江泽民人口思想的精髓,“与时俱进”是江泽民人口思想的理论品质,唯物辩证法是江泽民分析人口问题的立场和方法。江

[收稿日期]2003-05-20

[作者简介]仲建业(1962-)男,江苏赣榆人,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

连云港市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

泽民在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独富创见性的新

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发展了“两种生产”理论

人类自身生产必须与物质资料生产相适应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经济思想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基石。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将两种生产表述为:“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

[1]

。“两生产;而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

种生产”原理认为,在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诸因素中,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是决定性因素。它们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人类社会生产的矛盾统一体。在这个统一体中,物质资料生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具有决定性的制约作用。但是人类自身生产对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能够促进或者延缓社会的发展。“两种生产”原理还认为,人口生产必须与物质资料生产在发展速度、发展规模、发展水平上按比例地发展。它要求人口总量和人口增长速度必须同社会所拥有的消费资料总量及其增

39

长速度相适应;劳动人口数量和构成要与当时所拥有的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相适应;劳动人口的素质要与当时的生

[2]产技术水平相适应。按此演绎,人口生产与物质资料生

来说,人口是社会群体,而且是一个具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

[2]

总体。由于受历史条件的局限,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没

有深入论及社会主义社会形态下的人口问题。因而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人口问题。因此,对人口问题的内涵特别是社会主

[4]义条件下的人口问题内涵也就没有具体论述。在我国,

产相适应,是因为社会生活资料拥有量有限,加之自然资源包括劳动对象有限,所以必须控制人口增长;物质资料生产与人口生产相适应,必须努力发展经济,以满足人口及增长的需要。受历史条件的局限,“两种生产”原理着眼于人口与经济关系的研究,而没有深入探究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两种生产”原理着重于物质资料生产与人口生产之间的相互适应,而没有深刻阐述人口与经济相互关系中必须考虑的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在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特别是“两个生产”原理的指导和影响下,我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对人口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否认问题存在到逐步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人口发展也经历了一个盲目自发增长到理性指导的有计划生育的过程。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

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明确指出我国存在人口数量过多且增加过快的人口问题,并主张节制生育,实行计划生育。但由于认识上的片面性,控制生育的政策在实施中摆动很大甚至出现失误。可以说,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是两种生产相适应原理的生动体现,其中昭示的人均意识,深刻体现了人口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江泽民吸收了当今国际社会关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理论成果,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的重大战略思想,明确提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同时又指出,“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

益”[3](P.279)

。他认为,“经济的发展,必须与人口、环境、资

源统筹考虑,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为未来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决不能走浪费资源和先污

染后治理的路子,更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3](P.279)

。江

泽民在坚持和继承马克思主义“两种生产”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把“两种生产”的外在联系,即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提高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首要位置,从更高更广的角度看待人口问题。他认为“人口问题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是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的关系,人口是关键”,强调“实现可持续发展,核心的问题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

展”

[3](P.283-290)。江泽民的可持续发展观深刻阐明了人口

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既坚持了“两种生产”相适应原理,又拓展相适应的内涵,更加注重人的能动作用。江泽民创造性地提出了人口增长要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经济建设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重要思想和重要理念,要求人们在发展经济、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必须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获得可持续发展。这些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两种生产”原理、邓小平“三步走”战略和人均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是新形势下指导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二、丰富了人口问题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认为,人口是生活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内,由一定社会关系联系起来的,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群体。人口既具有生物群体属性,又具有社会群体属性。从其本质

40

到70年代后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对人口问题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刻,针对我国人口过速增长、严重制约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指出人口多、底子薄是我国主要人口问题,并把实行计划生育确立为基本国策。

江泽民在继承毛泽东、邓小平人口国情观并汲取人口科学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人口发展逐渐呈现出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明确指出“人口问题不只是数量问题,还包括人口素质、人口结构与分布等问题”,并指出,“所谓良好的人口环境,是指适度的人口总量,优良的人口素质,合理的人口结构”。针对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江泽民在2002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又告诫全党:“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同时要高度重视劳动人口就业、人口老龄化、

人口流动与迁移、出生人口性别比等问题。”[3](P.287-290)江

泽民关于我国现阶段人口问题的内涵和具体表现形式的表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有关论述,为新形势下充分认识中国人口问题的复杂性和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指明了方向;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使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找到了结合点。

三、揭示了人口问题的本质

任何一类人口问题都是相对于我们所生存的自然、社会、经济、环境而言的。中国要发展,既面临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的落后状况,又面临人口过多的巨大压力。人口问题不能妥善解决,经济就不能发展,人民生活就难以从根本上改善。邓小平把中国人口问题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紧密联系起来,特别是把人口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中,把人均指标作为中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认为人口问题是一个战略性问题,人口政策是带有战略性的大政策。实行计划生育,可以使中国更快地发展起来,并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

江泽民遵照邓小平关于把人口问题放到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中加以考虑和处理的要求,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全面认识人口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人口问题从本质上讲是发展问题的新思想、新判断,主张通过控制人口增长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解决人口问题。1992年,江泽民在中央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口问题,既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

随后,在1995年的中央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上,又富有创见性地指出,“人口问题从本质上讲是发展问题”

[3](P.285-287)

[3](P.285-286)

这一点必须明确,不能含糊”。并强调“严格控

制人口增长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不仅要认识它的重要性、紧迫性,而且要看到它们的长期性、艰巨性,要有长期奋

[6]斗的思想准备,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松劲情绪”。要求

。同时江泽民认为这种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3](P.384)

应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这就克服了那种单纯

追求经济的高增长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的错误发展观。由于中国人口过多给经济发展带来压力,因此,一段时期有些人把解决人口问题的目的简单地看成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把物质资料的生产看成是第一位的,而把人口的生产放在从属地位,没有把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作为目的。江泽民有关人口问题本质的论述,深刻揭示了人口问题本质与发展问题密不可分,人口问题的本质就是发展问题。这是因为,可持续发展要以人为中心,人口也需要可持续发展。如果没有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人类社会在集中精力搞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坚持不懈地把计划生育工作抓紧抓好,把人口增长控制住。应当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决的是经济体制和运行问题,主要是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同人口

[7]

生产和物质资料生产相适应是两类不同性质的问题。人

口生产属于非经济领域,是通过家庭行为、非市场行为来实现的。尽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家庭行为不能不受市场的

[7]影响,但家庭行为终究不等于市场行为。应当看到,市场

调节不是万能的,它有弱点和消极的方面。因此,还应该通就不能存在可持续发展。按照可持续发展观来解决人口问题,不仅应该实行计划生育,还应该重视人的需求,注重解决贫困、健康、就业等问题。人口问题和经济问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都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一方面解决人口问题归根结底要依靠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另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成果是为了满足人类需求。江泽民从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把中国人口问题放在实现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大框架内来解决。在实践中,一方面继承和坚持“两种生产”一起抓,着力解决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因素,加快实现经济发展目标,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另一方面,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控制人口增长,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口问题,营造和谐的人与自然环境,努力做到人口与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这是一个全面的发展观,全面体现了“发展”的涵义。

四、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控制人口增长属于政府调控职能的新论断

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一些人认为,实行计划生育是计划经济的产物,现在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口再生产也应该搞市场调节。计划生育可以不搞了。针对这些错误认识,江泽民依据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

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的重要论述

[5]

,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

发,创造性地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人口与计划生育宏观调控的新思路。在1993年召开的中央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上,江泽民指出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仍然十分必要。他认为,是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口生产要与物质资料生产相适应的理论,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所作出的正确决策。……在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中,不仅提出了总的国力要求,而且对人均水平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控制人口增长,是实现我国第二步、第三步战略目标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因此,“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控制人口增长属于政府调控的职能。企图依靠市场调节来控制人口增长,是无法实现我国的人口计划的。

过有效的宏观调控机制,对市场运行实行导向和监督,弥补市场经济本身的缺陷。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国家仍然要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继续加强和改善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观调控。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人口仍然是国家长期规划和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决不能听任“看不见的手”来摆布,而应当更加自觉地对人口生产进行调节,使人口生产与物质资料生产相适应、相协调。上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控制人口增长仍然属于政府宏观调控职能的精辟论述,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对于新形势下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富有创见性地提出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的科学论断

在人口素质问题的认识上,党的第一、二代领导核心都有一些重要论述,特别是邓小平在强调了我国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紧迫性的同时,还指出了人口素质的全面提高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意义,提出了造就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要求。江泽民也十分重视人口素质问题,认为提高人口素质,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

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3](P.383),直接关系到中国现

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振兴的前途。他提出把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作为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中国人口政策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他对人口素质问题的论述也涉及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诸多方面。江泽民认为,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提高人口素质,要关注优生问题。他指出,“优生是全面提高人口素质的前提条件,是我国人口政策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只有出生的孩子都是比较健

康的、聪明的,我们的民族和国家未来的发展才有希望”[8]。因此,“首先要从提高出生人口的素质抓起”[3](P.290),出生

人口素质是人口综合素质的基础,是直接决定人口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没有出生人口素质的提高就谈不上人口素质的提高。面对国内外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新形势,江泽民正确驾驭新科技革命的趋势,创造性地作出必须把科技和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等一系列科学论断,提出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他指出,“在我们这样一个有近12亿人口、资源相对不足、经济文化比较落

41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

后的国家,依靠什么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呢?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

[3](P.231)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江

新,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了历史性转变,构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正

[9]

确道路。13年来,江泽民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

既看到人口问题不利的一面,又注意发挥人的积极作用;既看到人作为消费者的一面,更看到人作为物质资料生产者的一面。在对人口问题的认识上,高瞻远瞩;在对人口问题的论述上,高屋建瓴;在解决中国具体人口问题上,实施综合治理。他从不简单就人口论人口,就计划生育谈计划生育,而是把人口问题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历史发展和国际国内的大背景下加以观察和思考,用世界眼光,用更开扩的思路认识并研究解决人口问题。1995年,江泽民在中央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把计划生育工作与发展经泽民坚持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更加强调科技创新是科技进步的动力和源泉,强调创新对人才的需求。他认为,在当今世界上,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在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时,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

[3](P.244)

教育”

。而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

界先进民族之林。他从社会主义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出发,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的统一上,提出了教育创新的新课题,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对人才的理想抱负、爱国热情、坚韧毅力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思想政治、品德、纪律、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他指出,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因此,“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育、智育、体育、美

育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3](P.265)。

江泽民着眼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全面论述了国民素质的内涵,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获得更丰富的人力资源基础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深刻揭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提出了提高人口素质是贯穿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任务的新思路。江泽民关于人口素质的论述内涵丰富,立意深远,具有创造性和全新的实践意义。

六、找到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道路

自20世纪50年代始,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在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走过了一段曲折、悲壮、辉煌的发展历程。90年代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坚持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原则,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毛泽东和邓小平人口思想,从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将全党全国人民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认识推向了一个新的水平。13年来,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实现了从相对封闭到全面开放的转变,实现了从以行政制约为主到依法管理、优质服务、采取综合措施解决人口问题的转变。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得到继承、丰富和创

42

济、消除贫困、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普及文化教育、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提高妇女地位、完善社会保障等方面结合起来,统筹规划、综合考虑,实现相互促进、协调发

展”[3](P.287)。在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由“高出生、低死

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转变后,江泽民又明确提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同时要高度重视劳动人口就业、人口老龄化、人口流动与迁移、出生人口性别比等问题。加快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域的改革创新,建立和完善依法管理、村(居)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全面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的管理和服务水

平”[3](P.290)

。江泽民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马克

思主义的群众路线,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在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实践中,形成了一条中国特色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道路(即:概括为坚持“三不变”,落实“三为主”,推行“三结合”,实现“两个转变”,达到“一个目标”)。这条道路是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今后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

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至四卷[C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刘铮,李竞能. 人口理论教程[M ].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江泽民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

编)[C ].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4]桂世勋. 指导解决新世纪中国人口问题的创新理论成果[J ].

人口与计划生育. 2002,(12).

5]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 邓小平文选第一至三卷[C ].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3. 6]彭

云. 中国计划生育全书[M ]. 中国人口出版社,1992.187.

7]王瑞璞,杨魁孚,魏先铭. 中国人口问题纲要[M ]. 北京:

中国人口出版社,1998.

8]中国计划生育年鉴[Z ]. 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1997.4. 9]张维庆.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J ]. 人口

与计划生育,2003(,1).

‘有理想、[[[[[[[[[


相关内容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史研究
  • 研究生课程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姓名: 班级: 学号: 专业: 学院: 指导教师: 教授 2013年12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史研究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中国新时期的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的形成与发展 ...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 作者:曹玉蓉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3年10期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提出到党的十六大写入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经历了一个从实践到理论,再用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体现了实践创新,推动理论创新: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和其它创新的马克思 ...

  • 学习和胡锦涛重要讲话心得体会
  • <江泽民文选>的出版,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为此,党中央作出了<关于学习〈江泽民文选〉的决定>,胡锦涛总书记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全国人民学好用好<江泽民文选>是我们党 ...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 作者:李君如 教学与研究 2004年06期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的十三年里,我们党面临的世情.国情和党情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一系列必须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过程中,不断 ...

  • [江泽民文选]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内容的介绍
  • 中国文明网 www.wenming.cn   2009-11-24    来源: 中国文明网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1)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取决于党的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状况和战斗力.领导水平.这是毛主席.小平同志一贯强调的,也是我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 ...

  • 论"三个代表"的科学精神
  • 作者:南俊英 <河南社会科学> 2001年01期 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是面向新世纪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的纲领,充盈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的内涵是什么?江泽民今年6月5日在两院院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脉络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摘要:回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党对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是逐步深入的,对其理论体系的概括是逐步深化的.所以,我国的社 会主义道路是一条经验性道路,也是一条规律性道路,想要坚实地践行这条道路,就必须了 解它的发展脉 ...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
  • 作者:李君如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08年04期 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351(2008)01-0015-07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出发,提出了科学发 ...

  • 深刻理解把握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
  • 深刻理解把握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 --习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学习释义 作者: 2013-05-14 05:02    来源:解放军报 [ 字号:大 中 小 ] [ 我要打印 ] [ 我要纠错 ] 编者按 根据军委.总政领导指示,总政宣传部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