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过程中大学生犯罪心理成因分析

2006年第1期总第141期

黑龙江高教研究

Heil佣目13rIgResearches

0n

N0se工ial

2肿6

No

141

HigllerFducmi帅

社会化过程中大学生犯罪心理成因分析

丁建军

(荆门大学法律系,湖北荆门448000)

摘要:随着社会剧变,大学生犯罪日趋严重,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应该说社会转型是大学生犯罪的深层动

固,包括宏观社会环境、微观社会环境等外在环境的变异以及主体的心理和行为等内在环境的变异,对大学生犯罪心理形成产生了深刘影响。通过分析,文章旨在对社会化过程中大学生犯罪问题的研究厦预控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社会化;大学生;犯罪心理;威固中国分类号:c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14(2006)叭一0166一03

大学生犯罪心理形成是社会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且也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由于社会分工、社会结构的变化,大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人生姚、价值观发生严重歧变,特别是随着大学亚文化的发达,强化了大学生的越轨心忐、浮躁心态,使他们越来越追求功利化的目标,从而形成特定的犯j}心理=

道德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分化相联系,社会对于不择手段的

唯利是图容易变得“宽容”,从而进一步纵容了大学牛为追求金钱和享受的犯罪心理的形成。

(二)社会分曲己不公刺激了大学生犯罪心理的生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虽然促进r经济发展,但由于在公平与效率之间没有保持好必要的张力,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等社会分配不公的现象。袁现在大学校园里,也分化为“穷人”和“富人”两大阶层,富裕的学生家境优越,出手阔绰,可以尽情享受现代化的物质成果和美好的爱情,如有的大学生开着跑车上课。而一些贫困的学生,经常衣食无着,甚至家里还债台高筑,为了“弥补”经济上的不足,他们就以犯罪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当然贫困并不必然导致犯罪。从刑法上理沧上讲,一般故意犯罪都有犯罪R的和犯罪动机,犯罪的目的受犯罪动机的支配,犯罪动机是刺激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犯罪目的的内心冲突或者内心起因,是更为内在发动犯罪的力量。对于某些人而击,物质贫困可必诱发犯罪,精神贫困同样也可以诱发犯罪。某些大学生犯罪可能是以获取钱财为目的,但发动其犯罪的动机可能是多样化的,而不仅仪是贫困。笔者以为,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社会分配不公,人学牛心理失衡,使他们产生一种严重的仇视社会的心理,如马加爵就可以为一点点财物连杀四人而毫无悔意,周一超凶怀疑招聘不公就动辄杀人等等。另外,一些腐败分子以权谋私,生活腐化堕落,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严重影响,导致其理想、信念的困惑和动摇,严重削弱了传统道德和理想对大学生行为的控制力,不少人为了经济利益而铤而走险(当然血包括富裕的学生)。囿于知识的局限、心理的幼稚和环境的污染,并非所有的大学生都能以恰当的方式对待这些现代化过程中社会的流弊,少数人在特定因素的刺激下会产生价俏的失范而走向犯罪。

一、主体外宏观社会环境的变异是大学生犯罪

心理形成的社会基础

(一)l盯场经济的利益导向诱发r大学生的犯罪。曾有

人类学家尖锐地指出:“从某种程度卜说,当一个文明趋向于

更高,或许还是更有价值的目标时,社会性越轨(犯罪)的可能就越大。”…无论犯罪作为依附性的社会因素还是作为-种独立的社会变量参与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均不能逃逸于以经济发展为主题,以工业化和都丁f『化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化过程的作用力之外。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钱和享受在人们心目中获得了很高的地位,原有的各种限制对金钱亨受的规范在打破,而新的规范很难在大学牛心中形成并扎根,这就很容易出现不择手段的追求金钱和享受的犯罪行为。加之互联网等新兴资讯于段不断冲击传统的文化载体,国外的文化价值观、生活方式等也打破了囤家、地域之间的固有障碍,对学生已经积淀至心理层次的思想、价值和文化产牛r影响,造成部分学生原有的传统价值观的分裂与变异,对他们的道德标准、法纪和价值观念的歧变将产生重大影响,这种意识一旦突破了大学生的心理防线,就会使他们

走上犯罪道路。调杳显示,大学生犯罪的犯罪客体直接涉及

财产所有权的虽然只表现在盗窃罪、抢夺罪、抢劫罪、诈骗罪等几种犯罪中,但是所占的比重几乎达到50%左右。”1其他

形式的一些犯罪虽然未直接侵害到财产的所有权。但犯罪人

基本上是以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为目的,也间接地损害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财产利益。同时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与社会

(三)社会转型薪旧规范的冲突削弱了社会对大学生犯

罪的约束力和排斥力。“文化准则的冲突必然导致行为规范的冲突”,“犯罪就是行为规范之削的冲突”。”1我国改革开放

擢薯岳雾i孕霆掣鲡黢学法律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宪政研究。

万方数据 

社套化过程中大学生犯罪心理成因分析

167

蹦来,社会进入了全面转利时期,个人对利益追求的重要性、台理性得到了确认,形成了与此相适麻的权利本位与传统文化中的义务本位的冲突。然而如何做到义与利的兼顾,却缺乏强有力的舆论导向和协调机制。大学生一旦受到权利本位的影响,个人私欲膨胀,金钱至上,享受至上,必然诱发犯罪的动机和行为。另一方面,南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的增加,带来了社会的无序性和人们思想上的某种混乱:如道德规范多元化,导致人们共同的道德意识和规范意识拨薄,缺乏一种强大的社会对犯罪行为的舆论压力和坚决持久

上看,学校是比家庭和社会更能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因素。”mj学校教育中的某些缺陷与失误,对大学生的违法犯罪具有直接的影响。

其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贫乏,实效性差,对学生缺乏人

性化关怀。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教育思想、教育内

容和教育方式上存在着某些缺陷,带来了与教育R的相背离的教育效果。不少学校存在重知识“输入”而轻思想品德的“塑造”,培养出一些高智商的犯罪分子。如大学生卢某就曾利用“黑客”软件,盗取某公司上网账号和密码,不仅自己使用,而且还向好友传播,给浚公司造成经济损失达数万元;还有某些博士硕士利用所学科学知识研制冰毒,从事毒品交易

的排斥,即社会对大学生犯罪行为存在某种“宽容”。“1如浙

江大学学生周一超因招聘落榜而杀一人,重伤一人的民调显小,被调查的各界人士954人中,竞有83.4%的人认为应从轻处罚。还有一些司法机戈对大学生犯罪行为做出暂缓不起诉决定及大量适用缓刑等。”笔荐以为,这种“宽容“会使大学牛觉得犯罪所支付的代价并不特别大『刚垂『fii走险,这是导致大学生犯罪逐年增加的一个不叫忽视的原因。

二、主体外微观社会环境的变异是大学生犯罪

心理形成的温床

(‘J家庭教育的失误是大学生犯罪心理形成的最早诱罔。一个人出生以后便置身于家庭环境之巾,家庭是人的第一牛活环境。,家庭结构、家庭教育和家庭人际关系的缺陷往往对大学生不良个性的早期形成与犯罪心理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不完整的家庭容易使孩子的某些正常需要得不到满足,使学生形成冷漠、自卑、放纵的不良性格和反叛心理,

更容易接受不良环境的影响和坏人的引诱及教唆走上犯罪

道路。有的家庭结构虽然健争,但家长本身品行不端或有反社会约束的情绪,会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校教育归于失败。如果家长教育不当,溺爱或放任菝子都将使家庭的教育功能丧失,一旦家庭中的人际关系趋于僵化,家庭环境的变异对大学生人格社会化的重要作用就会产生负面效考指挥棒的指挥下,很多家长往往只重视智力教育,而忽略了对子女健康人格的培养。在教养的方式E多采取简单、粗暴的家长制手段。这种消极的教育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偏执敌对等不健康的品质,也可称之为人格障碍。当子女考入大学后,有的家艮又将精力转移到经济支持上,而对其现实表现和心理成长关注小够,对他们的要求无条件一一满足和放纵。这衅大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优越感强,受不得丝毫委屈,一旦心理失衡,就用暴力解决问题,很容易走J‘犯罪道路:因此有专家指出,处于溺爱型家庭、打骂型家庭、放任型家庭、失和划家庭等“问题家庭”的大学生较之正常家庭的孩子更容易犯罪。

(二)高校预控犯罪体系的缺陷为大学生犯罪心理形成提供了适宜的环境。近些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学生人数大量增加,素质良莠不齐,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对此高校奉虑加强管理,但有些高校不仅未见增强,反而还有弱化的趋势,仍然实行“一个羊是放,一群羊也是放”的粗故管理模式。“大量的研究已确认了学校与青少年犯罪间的关系,从某种程度

万 

方数据其二,高校学生管理缺乏科学性,存有一定的漏洞和死其三,法制教育走人误区。高校都开设了法律基础课,活动等等。其他的如破译银行、公用电话密码疯狂盗取钱财盗打电话等,明显地体现m了专业性,发挥了自身的“专长和

优势”。在学生管理方面,缺乏人件化关怀,有的学生夜不归

宿、通宵上网游戏、租房同居、逃谋旷课、赌博酗酒等也无人过问。学校师生关系、间学关系淡漠。当今,谁也不能否认

家庭、学校、社会存在着对人”心情”的漠视和“人格”教育的冷落。城里人歧视农村人,富人歧视穷人似下是国民不变的心态。在大学校园里,贫困学生、农村学生被歧视而压抑的心情有谁关心?而这样的结果常常是会给那些贫困学生造

成一种自卑的心态。自卑情结是由长期的深刻的挫折感所形成的,根植于心理结构的深层次。具有自卑情结的人好的

方向是将自卑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创造出出类拔萃的成绩,从而超越自卑。反之则用非法手段,当由自卑情结而造成的紧张焦虑不能控制时,以一股非常大的破坏力喷发而出,演化为犯罪。

角。由于大多数高校实行学分制,学生的白南度加大了,在学生的管理上强调锻炼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但过分高估了学生自我管理和教育的能力。高校许多规章制度有时形同虚设,教师缺乏科学管理和【哪由引导的意识和素质。今日的高校巳不再是与世隔绝的象牙之塔,高校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交流往来只趋频繁和扩大,学生在里面接触到形彤色色的人和事,也受到社会上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有些大学生贪图享受,出入歌厅酒吧夜总会,有的甚至嫖娼卖淫赌博,因受外在不良环境的刺激而走上犯罪道路。特别是互联网上那些色情、暴力、凶杀及一些灰色信息对身心尚未发育成熟的大学生为害最烈。不论是我国还是在外国,

应,使其反而成为违法犯罪的温床。即使健全的家庭,在高这类含有剧毒内容的信息载体是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最

直接最普遍的原闻,尤其是校园暴力案件。美国是校园暴力最为突出的国家,都Ⅻ色情、暴力、恐怖、金钱文化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该血u何分析,如何面对这些,也许很多高校的教师从来没有关心过。而这恰恰对于一个学生在大学里能够正常地发展,能够成其为“人”最重要的。如果大学生长期沉湎其中,则离违法犯罪只有~步之遥。

但仅仅是传授法律知识,而且只是作为考查课来对待,没有形成与法律理念要求相适应的价值观,没有将法律规范的要求内化为学生的需要和行为动机。如有的大学生犯罪人就是学法律的,并非不懂法,而是对法律的一种藐视。当学生

万 

方数据

社会化过程中大学生犯罪心理成因分析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丁建军

荆门大学,法律系,湖北,荆门,448000

黑龙江高教研究

HEILONGJIANG RESEARCHES ON HIGHER EDUCATION2006(1)7次

参考文献(7条)

1.安东尼 吉登斯 失控的世界 20012.肖艳红 大学生心理问题与违法犯罪 20043.陈兴良 刑法哲学 20044.苏力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 1996

5.张济 大学生犯罪暂缓不起诉:法律比学校更宽容 20036.曹世华 大学生法律行为初探 2001(01)7.孙宽平 转轨、规制与制度选择 2004

本文读者也读过(9条)

1. 韦志兆 大学生犯罪心理防控体系研究[期刊论文]-广西社会科学2010(7)2. 吴艳华.李明宝 大学生犯罪心理诱因及防范[期刊论文]-中国成人教育2006(11)3. 郭镰.吕梅 浅析我国当代大学生的犯罪心理[会议论文]-2006

4. 张妍.安彬 从大学生犯罪心理探寻大学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期刊论文]-教育与职业2010(3)5. 梅传强 论犯罪心理的生成机制[期刊论文]-河北法学2004,22(1)6. 论犯罪心理形成的相关因素[期刊论文]-求实2009(z2)

7. 孙胜楠 浅析大学生犯罪心理的诱因及其预防措施[期刊论文]-法制与社会2009(12)8. 董雪 论不良宿舍环境对大学生犯罪心理形成的影响及预防[期刊论文]-校园心理2009,7(4)9. 郑谊英.Zheng Yiying 大学生犯罪心理透析[期刊论文]-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1(3)

引证文献(7条)

1.王灵燕 论当代大学生犯罪的原因与对策[期刊论文]-金卡工程 2011(6)2.李清德 大学生犯罪心理成因与预防[期刊论文]-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12)3.张燕 国际化视野下中国高校德育研究[期刊论文]-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3)4.李峻 当代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动因及对策研究[期刊论文]-教育与职业 2006(24)

5.关明伟 当代大学生犯罪的特点、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期刊论文]-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9(1)6.严峰 关于新疆大学生犯罪成因及预防对策[期刊论文]-新疆教育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7(3)7.李巧玲 论当代大学生的违法犯罪心理及法制教育[期刊论文]-法制与经济 2009(18)

引用本文格式:丁建军 社会化过程中大学生犯罪心理成因分析[期刊论文]-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1)

2006年第1期总第141期

黑龙江高教研究

Heil佣目13rIgResearches

0n

N0se工ial

2肿6

No

141

HigllerFducmi帅

社会化过程中大学生犯罪心理成因分析

丁建军

(荆门大学法律系,湖北荆门448000)

摘要:随着社会剧变,大学生犯罪日趋严重,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应该说社会转型是大学生犯罪的深层动

固,包括宏观社会环境、微观社会环境等外在环境的变异以及主体的心理和行为等内在环境的变异,对大学生犯罪心理形成产生了深刘影响。通过分析,文章旨在对社会化过程中大学生犯罪问题的研究厦预控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社会化;大学生;犯罪心理;威固中国分类号:c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14(2006)叭一0166一03

大学生犯罪心理形成是社会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且也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由于社会分工、社会结构的变化,大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人生姚、价值观发生严重歧变,特别是随着大学亚文化的发达,强化了大学生的越轨心忐、浮躁心态,使他们越来越追求功利化的目标,从而形成特定的犯j}心理=

道德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分化相联系,社会对于不择手段的

唯利是图容易变得“宽容”,从而进一步纵容了大学牛为追求金钱和享受的犯罪心理的形成。

(二)社会分曲己不公刺激了大学生犯罪心理的生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虽然促进r经济发展,但由于在公平与效率之间没有保持好必要的张力,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等社会分配不公的现象。袁现在大学校园里,也分化为“穷人”和“富人”两大阶层,富裕的学生家境优越,出手阔绰,可以尽情享受现代化的物质成果和美好的爱情,如有的大学生开着跑车上课。而一些贫困的学生,经常衣食无着,甚至家里还债台高筑,为了“弥补”经济上的不足,他们就以犯罪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当然贫困并不必然导致犯罪。从刑法上理沧上讲,一般故意犯罪都有犯罪R的和犯罪动机,犯罪的目的受犯罪动机的支配,犯罪动机是刺激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犯罪目的的内心冲突或者内心起因,是更为内在发动犯罪的力量。对于某些人而击,物质贫困可必诱发犯罪,精神贫困同样也可以诱发犯罪。某些大学生犯罪可能是以获取钱财为目的,但发动其犯罪的动机可能是多样化的,而不仅仪是贫困。笔者以为,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社会分配不公,人学牛心理失衡,使他们产生一种严重的仇视社会的心理,如马加爵就可以为一点点财物连杀四人而毫无悔意,周一超凶怀疑招聘不公就动辄杀人等等。另外,一些腐败分子以权谋私,生活腐化堕落,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严重影响,导致其理想、信念的困惑和动摇,严重削弱了传统道德和理想对大学生行为的控制力,不少人为了经济利益而铤而走险(当然血包括富裕的学生)。囿于知识的局限、心理的幼稚和环境的污染,并非所有的大学生都能以恰当的方式对待这些现代化过程中社会的流弊,少数人在特定因素的刺激下会产生价俏的失范而走向犯罪。

一、主体外宏观社会环境的变异是大学生犯罪

心理形成的社会基础

(一)l盯场经济的利益导向诱发r大学生的犯罪。曾有

人类学家尖锐地指出:“从某种程度卜说,当一个文明趋向于

更高,或许还是更有价值的目标时,社会性越轨(犯罪)的可能就越大。”…无论犯罪作为依附性的社会因素还是作为-种独立的社会变量参与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均不能逃逸于以经济发展为主题,以工业化和都丁f『化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化过程的作用力之外。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钱和享受在人们心目中获得了很高的地位,原有的各种限制对金钱亨受的规范在打破,而新的规范很难在大学牛心中形成并扎根,这就很容易出现不择手段的追求金钱和享受的犯罪行为。加之互联网等新兴资讯于段不断冲击传统的文化载体,国外的文化价值观、生活方式等也打破了囤家、地域之间的固有障碍,对学生已经积淀至心理层次的思想、价值和文化产牛r影响,造成部分学生原有的传统价值观的分裂与变异,对他们的道德标准、法纪和价值观念的歧变将产生重大影响,这种意识一旦突破了大学生的心理防线,就会使他们

走上犯罪道路。调杳显示,大学生犯罪的犯罪客体直接涉及

财产所有权的虽然只表现在盗窃罪、抢夺罪、抢劫罪、诈骗罪等几种犯罪中,但是所占的比重几乎达到50%左右。”1其他

形式的一些犯罪虽然未直接侵害到财产的所有权。但犯罪人

基本上是以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为目的,也间接地损害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财产利益。同时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与社会

(三)社会转型薪旧规范的冲突削弱了社会对大学生犯

罪的约束力和排斥力。“文化准则的冲突必然导致行为规范的冲突”,“犯罪就是行为规范之削的冲突”。”1我国改革开放

擢薯岳雾i孕霆掣鲡黢学法律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宪政研究。

万方数据 

社套化过程中大学生犯罪心理成因分析

167

蹦来,社会进入了全面转利时期,个人对利益追求的重要性、台理性得到了确认,形成了与此相适麻的权利本位与传统文化中的义务本位的冲突。然而如何做到义与利的兼顾,却缺乏强有力的舆论导向和协调机制。大学生一旦受到权利本位的影响,个人私欲膨胀,金钱至上,享受至上,必然诱发犯罪的动机和行为。另一方面,南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的增加,带来了社会的无序性和人们思想上的某种混乱:如道德规范多元化,导致人们共同的道德意识和规范意识拨薄,缺乏一种强大的社会对犯罪行为的舆论压力和坚决持久

上看,学校是比家庭和社会更能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因素。”mj学校教育中的某些缺陷与失误,对大学生的违法犯罪具有直接的影响。

其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贫乏,实效性差,对学生缺乏人

性化关怀。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教育思想、教育内

容和教育方式上存在着某些缺陷,带来了与教育R的相背离的教育效果。不少学校存在重知识“输入”而轻思想品德的“塑造”,培养出一些高智商的犯罪分子。如大学生卢某就曾利用“黑客”软件,盗取某公司上网账号和密码,不仅自己使用,而且还向好友传播,给浚公司造成经济损失达数万元;还有某些博士硕士利用所学科学知识研制冰毒,从事毒品交易

的排斥,即社会对大学生犯罪行为存在某种“宽容”。“1如浙

江大学学生周一超因招聘落榜而杀一人,重伤一人的民调显小,被调查的各界人士954人中,竞有83.4%的人认为应从轻处罚。还有一些司法机戈对大学生犯罪行为做出暂缓不起诉决定及大量适用缓刑等。”笔荐以为,这种“宽容“会使大学牛觉得犯罪所支付的代价并不特别大『刚垂『fii走险,这是导致大学生犯罪逐年增加的一个不叫忽视的原因。

二、主体外微观社会环境的变异是大学生犯罪

心理形成的温床

(‘J家庭教育的失误是大学生犯罪心理形成的最早诱罔。一个人出生以后便置身于家庭环境之巾,家庭是人的第一牛活环境。,家庭结构、家庭教育和家庭人际关系的缺陷往往对大学生不良个性的早期形成与犯罪心理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不完整的家庭容易使孩子的某些正常需要得不到满足,使学生形成冷漠、自卑、放纵的不良性格和反叛心理,

更容易接受不良环境的影响和坏人的引诱及教唆走上犯罪

道路。有的家庭结构虽然健争,但家长本身品行不端或有反社会约束的情绪,会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校教育归于失败。如果家长教育不当,溺爱或放任菝子都将使家庭的教育功能丧失,一旦家庭中的人际关系趋于僵化,家庭环境的变异对大学生人格社会化的重要作用就会产生负面效考指挥棒的指挥下,很多家长往往只重视智力教育,而忽略了对子女健康人格的培养。在教养的方式E多采取简单、粗暴的家长制手段。这种消极的教育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偏执敌对等不健康的品质,也可称之为人格障碍。当子女考入大学后,有的家艮又将精力转移到经济支持上,而对其现实表现和心理成长关注小够,对他们的要求无条件一一满足和放纵。这衅大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优越感强,受不得丝毫委屈,一旦心理失衡,就用暴力解决问题,很容易走J‘犯罪道路:因此有专家指出,处于溺爱型家庭、打骂型家庭、放任型家庭、失和划家庭等“问题家庭”的大学生较之正常家庭的孩子更容易犯罪。

(二)高校预控犯罪体系的缺陷为大学生犯罪心理形成提供了适宜的环境。近些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学生人数大量增加,素质良莠不齐,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对此高校奉虑加强管理,但有些高校不仅未见增强,反而还有弱化的趋势,仍然实行“一个羊是放,一群羊也是放”的粗故管理模式。“大量的研究已确认了学校与青少年犯罪间的关系,从某种程度

万 

方数据其二,高校学生管理缺乏科学性,存有一定的漏洞和死其三,法制教育走人误区。高校都开设了法律基础课,活动等等。其他的如破译银行、公用电话密码疯狂盗取钱财盗打电话等,明显地体现m了专业性,发挥了自身的“专长和

优势”。在学生管理方面,缺乏人件化关怀,有的学生夜不归

宿、通宵上网游戏、租房同居、逃谋旷课、赌博酗酒等也无人过问。学校师生关系、间学关系淡漠。当今,谁也不能否认

家庭、学校、社会存在着对人”心情”的漠视和“人格”教育的冷落。城里人歧视农村人,富人歧视穷人似下是国民不变的心态。在大学校园里,贫困学生、农村学生被歧视而压抑的心情有谁关心?而这样的结果常常是会给那些贫困学生造

成一种自卑的心态。自卑情结是由长期的深刻的挫折感所形成的,根植于心理结构的深层次。具有自卑情结的人好的

方向是将自卑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创造出出类拔萃的成绩,从而超越自卑。反之则用非法手段,当由自卑情结而造成的紧张焦虑不能控制时,以一股非常大的破坏力喷发而出,演化为犯罪。

角。由于大多数高校实行学分制,学生的白南度加大了,在学生的管理上强调锻炼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但过分高估了学生自我管理和教育的能力。高校许多规章制度有时形同虚设,教师缺乏科学管理和【哪由引导的意识和素质。今日的高校巳不再是与世隔绝的象牙之塔,高校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交流往来只趋频繁和扩大,学生在里面接触到形彤色色的人和事,也受到社会上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有些大学生贪图享受,出入歌厅酒吧夜总会,有的甚至嫖娼卖淫赌博,因受外在不良环境的刺激而走上犯罪道路。特别是互联网上那些色情、暴力、凶杀及一些灰色信息对身心尚未发育成熟的大学生为害最烈。不论是我国还是在外国,

应,使其反而成为违法犯罪的温床。即使健全的家庭,在高这类含有剧毒内容的信息载体是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最

直接最普遍的原闻,尤其是校园暴力案件。美国是校园暴力最为突出的国家,都Ⅻ色情、暴力、恐怖、金钱文化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该血u何分析,如何面对这些,也许很多高校的教师从来没有关心过。而这恰恰对于一个学生在大学里能够正常地发展,能够成其为“人”最重要的。如果大学生长期沉湎其中,则离违法犯罪只有~步之遥。

但仅仅是传授法律知识,而且只是作为考查课来对待,没有形成与法律理念要求相适应的价值观,没有将法律规范的要求内化为学生的需要和行为动机。如有的大学生犯罪人就是学法律的,并非不懂法,而是对法律的一种藐视。当学生

万 

方数据

社会化过程中大学生犯罪心理成因分析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丁建军

荆门大学,法律系,湖北,荆门,448000

黑龙江高教研究

HEILONGJIANG RESEARCHES ON HIGHER EDUCATION2006(1)7次

参考文献(7条)

1.安东尼 吉登斯 失控的世界 20012.肖艳红 大学生心理问题与违法犯罪 20043.陈兴良 刑法哲学 20044.苏力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 1996

5.张济 大学生犯罪暂缓不起诉:法律比学校更宽容 20036.曹世华 大学生法律行为初探 2001(01)7.孙宽平 转轨、规制与制度选择 2004

本文读者也读过(9条)

1. 韦志兆 大学生犯罪心理防控体系研究[期刊论文]-广西社会科学2010(7)2. 吴艳华.李明宝 大学生犯罪心理诱因及防范[期刊论文]-中国成人教育2006(11)3. 郭镰.吕梅 浅析我国当代大学生的犯罪心理[会议论文]-2006

4. 张妍.安彬 从大学生犯罪心理探寻大学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期刊论文]-教育与职业2010(3)5. 梅传强 论犯罪心理的生成机制[期刊论文]-河北法学2004,22(1)6. 论犯罪心理形成的相关因素[期刊论文]-求实2009(z2)

7. 孙胜楠 浅析大学生犯罪心理的诱因及其预防措施[期刊论文]-法制与社会2009(12)8. 董雪 论不良宿舍环境对大学生犯罪心理形成的影响及预防[期刊论文]-校园心理2009,7(4)9. 郑谊英.Zheng Yiying 大学生犯罪心理透析[期刊论文]-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1(3)

引证文献(7条)

1.王灵燕 论当代大学生犯罪的原因与对策[期刊论文]-金卡工程 2011(6)2.李清德 大学生犯罪心理成因与预防[期刊论文]-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12)3.张燕 国际化视野下中国高校德育研究[期刊论文]-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3)4.李峻 当代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动因及对策研究[期刊论文]-教育与职业 2006(24)

5.关明伟 当代大学生犯罪的特点、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期刊论文]-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9(1)6.严峰 关于新疆大学生犯罪成因及预防对策[期刊论文]-新疆教育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7(3)7.李巧玲 论当代大学生的违法犯罪心理及法制教育[期刊论文]-法制与经济 2009(18)

引用本文格式:丁建军 社会化过程中大学生犯罪心理成因分析[期刊论文]-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1)


相关内容

  • 浅析大学生犯罪心理及防范措施
  • 浙江警察学院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浅析大学生犯罪心理及防范措施 选题代码 361 姓名周丹昱 准考证号 [1**********]8 专业公共安全管理 指导教师卢秋玲 论文字数 5112 联系电话(公安虚拟号或手机长号) [1**********] 浅析大学生犯罪心理及防范措施 周丹昱 ...

  • 青少年犯罪成因分析
  • 摘要青少年犯罪现象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预防和遏制青少年犯罪,必须首先清楚的认识青少年犯罪的成因.本文从青少年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不同层面的环境,探析了青少犯罪的基本成因. 关键词家庭 学校 社会 心理 中图分类号:D9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8-29 ...

  • 大学生犯罪成因的调查及预防对策分析
  • 大学生犯罪成因的调查及预防对策分析 法学专业学生 张行盛 指导老师 付坚强 摘要:经过对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三所高校学生基本情况的调查分析发现:大学生犯罪的成因是由于社会.学校和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带来的多方面的不良影响造成,只有将家庭的基础性作用,学校的主导性作用和社会的辅导性作 ...

  • 大学生杀人比较
  • 从 2003-2010 年典型大学生杀人案谈大学生犯罪问 题冯大兴抢劫案1981 年 4 月 11 日北京外国语大学 77 级学生冯大兴携锤子.铁管等作案工 具,潜入北京市海淀区魏公村新华书店撬开保险柜窃得人民币 200 元:同月 18 日,冯潜入西单商场撬开一宿舍,窃得收音机一部,后由天窗潜入新华 ...

  • 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 ◆法律经纬 ・01 (中) 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周晓慧 摘 要 近几年,青少年犯罪问题十分突出.我们应结合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特点加强对青少年的健康教育,以此来预防和 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通过政府.社会.学校.家庭.青少年自身等方面来改善青少年的生活学习环境,降低消极因素的影响,从而预防和 ...

  • 论青少年犯罪成因与预防策略
  • 论青少年犯罪成因与预防策略 作者:郭峰 内容提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跨世纪的接班人.作为世界三大公害之一的青少年犯罪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困扰法学理论界与司法实践部门的一个难题,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是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的重 ...

  • 校园暴力原因及预防对策
  •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几年校园暴力的问题不时见诸报端,而且还有逐步增长的趋势,成为让全球头痛的问题.本文综合各报章杂志,将各类校园暴力现象分为三种形式,分析其危害.并从家庭,学校,社会文化以及犯罪心理学等多种角度分析校园暴力的成因,进而从心理学及教育学的角度简单探讨预防校园暴力的措施. 关键词 ...

  • 国外青少年犯罪问题现状.成因及其预防
  • 国外青少年犯罪问题现状.成因及其预防 口骆彦 ? .: 一..- ::摘要青少年犯罪问题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预防"青少年犯罪是廿界各国所面临的一项任务和需要解决7的课题.本文介绍了国外青少年犯罪现状,分析了问题发生的成因,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所采取的措施进!行了简述,以期通过本文对加强和改进 ...

  • 论青少年犯罪成因与预防策略论文
  • 论青少年犯罪成因与预防策略 内容提要 青少年是社会主义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但青少年时期也是人生的危险期,当青少年犯罪日益成为全球化的社会问题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我国的青少年犯罪也呈现出低龄.团伙.暴力.智能化的趋势,日益加重的青少年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