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竞争力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摘 要] 企业财务评价体系是指设计一系列有关财务指标,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竞争力情况进行评价,并 为管理者提供侧重于企业财务信息的一种评价方法。它具有简明、简便、简易的特点,操作起来比较方便,是一种可以 迅速评价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法。本文在介绍国外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模式与特点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我国企业 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状况,并以某轴承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个案,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其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

  [关键词] 企业竞争力;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因子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11-0156-03

  [作者简介] 邱询�,贵州财经学院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国际竞争力;

  陈 崇,贵州财经学院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研究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企业竞争力。(贵州 贵阳 550004)

  

  一、国外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

  

  国外企业财务评价体系经历着这样的一般发展历程:从早期的以成本和利润为中心,到此后的以投资报酬率和现金流量为中心,直至进一步发展为以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纵观其发展历程有如下几个特点:

  1.民间的强力推动与指标体系的多样化。民间管理咨询师和行业组织是推动西方国家企业财务评价体系发展最主要的动力源泉。企业财务评价体系的发展动力来自于企业管理实践的需要。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管理实践,促使其民间的理论研究者和实务工作者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从而创立了满足自身要求的企业财务评价体系。西方国家的企业评价既有单项评价,又有综合评价;既有满足一般需要的通用模型,又有满足特定需要的专用模型。其评价指标的选择和评价手段及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改造和完善。

  2.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围绕财务效益状况展开评价。西方国家的大型企业普遍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如美国比较成熟的平衡记分卡体系从财务指标和顾客满意度、内部业务流程及学习与成长三个方面的具体指标来全面评价企业。尽管企业将财务管理的目标定位在企业价值最大化,重视反映企业绩效的非财务信息,但是,从一些国家广泛使用的财务评价体系看,投入产出水平仍然是评价重点。

  3.国有企业的财务评价制度化、法规化。通常西方一些国家政府或议会都从制度上甚至法律法规上对国有企业的财务评价做出明确规定,指定或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国有企业的财务评价工作,并且在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时,充分考虑国有企业经济性和社会性的双重属性,将企业的社会贡献纳入考核范围,与企业财务效益结合进行综合评定。国有企业财务评价的制度化甚至法律化促进了国有企业评价工作的规范发展。

  4.约束与激励相结合。约束与激励是一对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行之有效的矛盾统一体,无论是国外大公司董事会对经理层的财务评价,还是政府对国有企业的财务考评,其评价结果都与经营者的报酬和聘用紧密结合。只有将完善的财务评价体系与有效的激励机制相结合,才能达到评价的最终目标。与此同时,通过约束与激励的有效结合,企业可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财务评价体系。

  

  二、我国现行的绩效评价体系

  

  2002年财政部、原国家经贸委、原中央企业工委、劳动保障部和原国家计委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颁布了《企业绩效评价操作细则(修订)》,对原有的企业绩效评价操作细则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绩效评价体系重点评价了企业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营运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4方面内容。评价指标体系由基本指标、修正指标、评议指标3个层次构成,共28项,其中定量指标20项,定性指标8项。基本指标反映绩效评价的主要情况,依据基本指标可形成初步的评价结论。修正指标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基本指标评价结果的逐一修正,并据此形成企业绩效评价的基本定量分析结论。评议指标是对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非定量因素进行判断,并形成对企业绩效评价的定性分析结论。与原评价指标体系相比,该指标体系更加科学、规范,较好地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构成及权重如表1所示:

  

  三、对我国企业财务评价模式的分析

  

  1.我国企业财务评价模式的特点

  (1)突出企业经营效益,以净资产收益率为主导指标。指标体系重点突出企业的经营效益,在设计指标体系时参照了国际通行的做法,以净资产收益率(国际上称为投资报酬率)为主导指标,重点反映企业的财务效益状况,推动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2)运用现代财务分析技术,制定基本指标评价体系。指标体系依据现代财务分析原理,按照各项指标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程度,从企业的财务状态、资产营运、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4个方面,选取与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密切相关、影响较大的重大指标,建立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的指标体系结构。

  (3)以全国统一颁布的评价标准值为基准。企业财务评价体系以横向对比分析为基础,利用全国企业会计信息统计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统一测算制定和颁布行业、规模等不同分组的标准值,这在我国尚属首次。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值,便于企业在同行业、同规模和同区域内的比较,并减少了评价工作中的人为因素。

  2.我国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缺陷

  (1)评价系统采用的大部分是财务数据,基础数据只要来源于企业公布的财务资料,它评价的就是企业的财务业绩,这不但具有片面性,而且评价结果也可能会失真,达不到预期的评价作用。

  (2)在指标的设置上,仍以会计收益对各项指标进行计算,这种计算方法具有许多缺陷:一方面,容易导致管理者的短期行为;另一方面,会计利润只确认和计量债务资本成本,并将其在计算利润之前扣除,将权益资本作为收益分配处理。而企业占用的资本会产生机会成本,不考虑权益资本成本的补偿,就难以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绩效。

  (3)缺乏评价风险水平的指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风险也随之加大。但由于受过去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企业管理层对市场风险的认识还不够充分,不利于提高其风险意识。

  (4)对现金流量指标的关注不够。现金流动的信息更能体现财务报告的目标,因为与特定企业关系最直接的财务信息使用者,更关心其创造现金的能力。但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管理部门过分重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中的数据,而对现金流量表中的指标关注较少。

  (5)对未来经营状况的预测不充分。由于财务报表是对企业己发生的经济活动的报告,所反映的财务信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不利于企业对未来经营状况作出合乎情理的预测。当企业根据这些信息资料对管理者实行奖惩时,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必然会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为了完成短期目标或达到预定的投资报酬率而采取一些短期行为。

  (6)对动态发展的评价不足。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是通过年报和月报反映的,它只是在特定条件下提供的抽象数据信息,而对于动态财务状况的综合评价甚少。所以,目前上市公司所运用的财务评价体系大多是针对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进行评价的,这就不免使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四、企业竞争力实证分析

  

  本文所选取的研究个案为某轴承股份有限公司。为了对该轴承股份有限公司的竞争力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我们将该公司2001-2005年的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方法,进行竞争力评估。

  1.确定指标体系。本文参考“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标准,以及重工业行业的特点,同时兼顾数据的可得性和可操作性,选取了某轴承股份有限公司2001-2005年的9个财务指标来反映企业的竞争力,具体指标体系如下(数据见表2):

   x1:股东权益 x2:利润总额 x3:资产总额 x4:负债总额

   x5:主营业务成本 x6:管理费用 x7:财务费用 x8:存货

   x9:应收账款

  2.因子分析。将所搜集的9项指标的数据进行标准化,以剔除量纲对指标的影响,修匀指标,减少指标系统之外的影响(见表3)。

  而后利用SPSS分析软件包进行诸成分分析,计算出各主成分的特征值和贡献率(见表4)。

  

  根据诸成分的确定规则,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已达到99.647%,远远大于85%,基本保留了原来9个指标的信息。因此,我们取前3个主成分为初始因子,进行因子分析。

  同时,我们利用SPSS软件得到旋转前后的因子载荷阵,将二者进行对比,可见旋转前后的因子载荷阵的结果基本一致,有3个因子意义比较明显,它们是:经济效益因子、费用因子、资金周转因子。根据因子载荷阵中指标和因子的相关关系(见表5)可知:

  (1)经济效益因子包括:股东权益、利润总额、资产总额、负债总额、主营业务成本、存货。

  (2)费用因子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3)资金周转因子包括:应收账款。

  由式子 Zi=αi1F1+αi2F2+αi3F3+……+αijFj+αiεi(i =1,2,……,n) (1)

  可得因子得分函数:

  Fj=βj1Z1+βj2Z2+……+βjpZp(j =1,2,……,p) (2)

  通过回归得到每个公共因子的得分,再按贡献率的大小来加权平均,从而得到企业各年的竞争力综合得分(见表5)。即:E=ω1F1+ω2F2+……+ωjFj(j =1,2,……,p) (3)

  3.结果评价。由表5可以看出:该轴承股份有限公司的竞争力综合得分从2001年的-3.08212增长到2005年的9.665105,平均每年增长速度达到82.72个百分点。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的竞争力综合得分虽在2001-2003年间为负值,并出现小幅下滑,但是,自2003年后由负转正,大体趋势是不断增长的。

  总体看来,从上面分析可知:该轴承股份有限公司的竞争力是不断增强的,预计在今后的几年其竞争力会保持这种良好的态势不断发展。同时还可看出,资金周转因子F3对竞争力综合得分的影响较小,不同年份间竞争力综合得分的差距主要是由经济效益因子F1和费用因子F2的变化造成的。再根据指标股东权益x1、利润总额x2、资产总额x3、负债总额x4、主营业务成本x5、存货x8在经济效益因子F1上有较大的载荷,与F1的正相关系数较高的状况,说明这些指标的变动对经济效益因子的影响较大。因此,我们应大力提高和改善股东权益、利润总额、资产总额、负债总额、主营业务成本、存货等方面指标状况,以增大该轴承股份有限公司的经济效益和实力。同样,指标管理费用x6、财务费用x7在费用因子F2上有较大的载荷,其中管理费用x6与费用因子F2的负相关系数较高,而财务费用x7与费用因子F2的正相关系数较高。因此,为了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应该尽可能地减少管理费用,同时适当增加财务费用。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2]金碚.竞争力经济学[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

  [3]李显君.国富之源[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

  [4]彭丽红.企业竞争力――理论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5]胡大立.企业竞争力决定因素及其形成机理分析[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6]张晓文,于武,胡运权.企业竞争力的定量评价方法[J].管理评论,2003,(1).

  [7]王建华,王方华.企业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研究[J].软科学,2002,(3).

  [8]姜继忱.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5,(6).

  [责任编辑:陈 瑾]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摘 要] 企业财务评价体系是指设计一系列有关财务指标,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竞争力情况进行评价,并 为管理者提供侧重于企业财务信息的一种评价方法。它具有简明、简便、简易的特点,操作起来比较方便,是一种可以 迅速评价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法。本文在介绍国外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模式与特点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我国企业 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状况,并以某轴承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个案,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其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

  [关键词] 企业竞争力;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因子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11-0156-03

  [作者简介] 邱询�,贵州财经学院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国际竞争力;

  陈 崇,贵州财经学院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研究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企业竞争力。(贵州 贵阳 550004)

  

  一、国外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

  

  国外企业财务评价体系经历着这样的一般发展历程:从早期的以成本和利润为中心,到此后的以投资报酬率和现金流量为中心,直至进一步发展为以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纵观其发展历程有如下几个特点:

  1.民间的强力推动与指标体系的多样化。民间管理咨询师和行业组织是推动西方国家企业财务评价体系发展最主要的动力源泉。企业财务评价体系的发展动力来自于企业管理实践的需要。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管理实践,促使其民间的理论研究者和实务工作者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从而创立了满足自身要求的企业财务评价体系。西方国家的企业评价既有单项评价,又有综合评价;既有满足一般需要的通用模型,又有满足特定需要的专用模型。其评价指标的选择和评价手段及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改造和完善。

  2.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围绕财务效益状况展开评价。西方国家的大型企业普遍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如美国比较成熟的平衡记分卡体系从财务指标和顾客满意度、内部业务流程及学习与成长三个方面的具体指标来全面评价企业。尽管企业将财务管理的目标定位在企业价值最大化,重视反映企业绩效的非财务信息,但是,从一些国家广泛使用的财务评价体系看,投入产出水平仍然是评价重点。

  3.国有企业的财务评价制度化、法规化。通常西方一些国家政府或议会都从制度上甚至法律法规上对国有企业的财务评价做出明确规定,指定或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国有企业的财务评价工作,并且在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时,充分考虑国有企业经济性和社会性的双重属性,将企业的社会贡献纳入考核范围,与企业财务效益结合进行综合评定。国有企业财务评价的制度化甚至法律化促进了国有企业评价工作的规范发展。

  4.约束与激励相结合。约束与激励是一对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行之有效的矛盾统一体,无论是国外大公司董事会对经理层的财务评价,还是政府对国有企业的财务考评,其评价结果都与经营者的报酬和聘用紧密结合。只有将完善的财务评价体系与有效的激励机制相结合,才能达到评价的最终目标。与此同时,通过约束与激励的有效结合,企业可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财务评价体系。

  

  二、我国现行的绩效评价体系

  

  2002年财政部、原国家经贸委、原中央企业工委、劳动保障部和原国家计委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颁布了《企业绩效评价操作细则(修订)》,对原有的企业绩效评价操作细则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绩效评价体系重点评价了企业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营运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4方面内容。评价指标体系由基本指标、修正指标、评议指标3个层次构成,共28项,其中定量指标20项,定性指标8项。基本指标反映绩效评价的主要情况,依据基本指标可形成初步的评价结论。修正指标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基本指标评价结果的逐一修正,并据此形成企业绩效评价的基本定量分析结论。评议指标是对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非定量因素进行判断,并形成对企业绩效评价的定性分析结论。与原评价指标体系相比,该指标体系更加科学、规范,较好地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构成及权重如表1所示:

  

  三、对我国企业财务评价模式的分析

  

  1.我国企业财务评价模式的特点

  (1)突出企业经营效益,以净资产收益率为主导指标。指标体系重点突出企业的经营效益,在设计指标体系时参照了国际通行的做法,以净资产收益率(国际上称为投资报酬率)为主导指标,重点反映企业的财务效益状况,推动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2)运用现代财务分析技术,制定基本指标评价体系。指标体系依据现代财务分析原理,按照各项指标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程度,从企业的财务状态、资产营运、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4个方面,选取与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密切相关、影响较大的重大指标,建立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的指标体系结构。

  (3)以全国统一颁布的评价标准值为基准。企业财务评价体系以横向对比分析为基础,利用全国企业会计信息统计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统一测算制定和颁布行业、规模等不同分组的标准值,这在我国尚属首次。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值,便于企业在同行业、同规模和同区域内的比较,并减少了评价工作中的人为因素。

  2.我国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缺陷

  (1)评价系统采用的大部分是财务数据,基础数据只要来源于企业公布的财务资料,它评价的就是企业的财务业绩,这不但具有片面性,而且评价结果也可能会失真,达不到预期的评价作用。

  (2)在指标的设置上,仍以会计收益对各项指标进行计算,这种计算方法具有许多缺陷:一方面,容易导致管理者的短期行为;另一方面,会计利润只确认和计量债务资本成本,并将其在计算利润之前扣除,将权益资本作为收益分配处理。而企业占用的资本会产生机会成本,不考虑权益资本成本的补偿,就难以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绩效。

  (3)缺乏评价风险水平的指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风险也随之加大。但由于受过去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企业管理层对市场风险的认识还不够充分,不利于提高其风险意识。

  (4)对现金流量指标的关注不够。现金流动的信息更能体现财务报告的目标,因为与特定企业关系最直接的财务信息使用者,更关心其创造现金的能力。但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管理部门过分重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中的数据,而对现金流量表中的指标关注较少。

  (5)对未来经营状况的预测不充分。由于财务报表是对企业己发生的经济活动的报告,所反映的财务信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不利于企业对未来经营状况作出合乎情理的预测。当企业根据这些信息资料对管理者实行奖惩时,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必然会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为了完成短期目标或达到预定的投资报酬率而采取一些短期行为。

  (6)对动态发展的评价不足。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是通过年报和月报反映的,它只是在特定条件下提供的抽象数据信息,而对于动态财务状况的综合评价甚少。所以,目前上市公司所运用的财务评价体系大多是针对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进行评价的,这就不免使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四、企业竞争力实证分析

  

  本文所选取的研究个案为某轴承股份有限公司。为了对该轴承股份有限公司的竞争力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我们将该公司2001-2005年的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方法,进行竞争力评估。

  1.确定指标体系。本文参考“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标准,以及重工业行业的特点,同时兼顾数据的可得性和可操作性,选取了某轴承股份有限公司2001-2005年的9个财务指标来反映企业的竞争力,具体指标体系如下(数据见表2):

   x1:股东权益 x2:利润总额 x3:资产总额 x4:负债总额

   x5:主营业务成本 x6:管理费用 x7:财务费用 x8:存货

   x9:应收账款

  2.因子分析。将所搜集的9项指标的数据进行标准化,以剔除量纲对指标的影响,修匀指标,减少指标系统之外的影响(见表3)。

  而后利用SPSS分析软件包进行诸成分分析,计算出各主成分的特征值和贡献率(见表4)。

  

  根据诸成分的确定规则,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已达到99.647%,远远大于85%,基本保留了原来9个指标的信息。因此,我们取前3个主成分为初始因子,进行因子分析。

  同时,我们利用SPSS软件得到旋转前后的因子载荷阵,将二者进行对比,可见旋转前后的因子载荷阵的结果基本一致,有3个因子意义比较明显,它们是:经济效益因子、费用因子、资金周转因子。根据因子载荷阵中指标和因子的相关关系(见表5)可知:

  (1)经济效益因子包括:股东权益、利润总额、资产总额、负债总额、主营业务成本、存货。

  (2)费用因子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3)资金周转因子包括:应收账款。

  由式子 Zi=αi1F1+αi2F2+αi3F3+……+αijFj+αiεi(i =1,2,……,n) (1)

  可得因子得分函数:

  Fj=βj1Z1+βj2Z2+……+βjpZp(j =1,2,……,p) (2)

  通过回归得到每个公共因子的得分,再按贡献率的大小来加权平均,从而得到企业各年的竞争力综合得分(见表5)。即:E=ω1F1+ω2F2+……+ωjFj(j =1,2,……,p) (3)

  3.结果评价。由表5可以看出:该轴承股份有限公司的竞争力综合得分从2001年的-3.08212增长到2005年的9.665105,平均每年增长速度达到82.72个百分点。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的竞争力综合得分虽在2001-2003年间为负值,并出现小幅下滑,但是,自2003年后由负转正,大体趋势是不断增长的。

  总体看来,从上面分析可知:该轴承股份有限公司的竞争力是不断增强的,预计在今后的几年其竞争力会保持这种良好的态势不断发展。同时还可看出,资金周转因子F3对竞争力综合得分的影响较小,不同年份间竞争力综合得分的差距主要是由经济效益因子F1和费用因子F2的变化造成的。再根据指标股东权益x1、利润总额x2、资产总额x3、负债总额x4、主营业务成本x5、存货x8在经济效益因子F1上有较大的载荷,与F1的正相关系数较高的状况,说明这些指标的变动对经济效益因子的影响较大。因此,我们应大力提高和改善股东权益、利润总额、资产总额、负债总额、主营业务成本、存货等方面指标状况,以增大该轴承股份有限公司的经济效益和实力。同样,指标管理费用x6、财务费用x7在费用因子F2上有较大的载荷,其中管理费用x6与费用因子F2的负相关系数较高,而财务费用x7与费用因子F2的正相关系数较高。因此,为了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应该尽可能地减少管理费用,同时适当增加财务费用。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2]金碚.竞争力经济学[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

  [3]李显君.国富之源[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

  [4]彭丽红.企业竞争力――理论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5]胡大立.企业竞争力决定因素及其形成机理分析[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6]张晓文,于武,胡运权.企业竞争力的定量评价方法[J].管理评论,2003,(1).

  [7]王建华,王方华.企业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研究[J].软科学,2002,(3).

  [8]姜继忱.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5,(6).

  [责任编辑:陈 瑾]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相关内容

  • 企业财务竞争力研究 三 郑妮妮
  • 存档日期: 存档编号: 徐州师范大学 本科生毕业论文 论 文 题 目: 企业财务竞争力研究 专 业: 财务管理 班 级: KW07管21 学 号: 姓 名: 指 导 老 师: 袁少茹 徐州师范大学教务处印制 徐州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学位论文 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企业财务 ...

  • 战略管理的企业综合业绩评价体系理论研究
  • [摘要] 企业业绩评价基于战略对企业的各个方面和部门的业绩进行评价和引导,旨在揭示企业当前经营 状况与发展前景,指明企业未来努力的方向,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关键词] 战略管理;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业绩评价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根据企业的经营及财务信息和相关的环境资料运用相关的评 ...

  • 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探讨
  • 摘 要 近年来,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社会资源由市场配置,企业需要明确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而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在对财务核心竞争力中的涵义及其特点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探究当前企业应如何设置财务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 ...

  • 非财务指标在企业考核中的运用
  • 非财务指标在企业考核中的运用 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开始,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竞争剧烈程度的加深,对企业的评价不但是投资者和债权人所关注,企业内部管理者.政府.社会公众.雇员等都关心企业的经营业绩.各界愈来愈认识到以企业会计信息为基础的财务评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种建立在传统的成本管理的系 ...

  • 企业经营业绩战略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架_马巾英
  • 第29卷 第6期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Vol.29 No.6 2008年6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Jun.2008 企业经营业绩战略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架 马巾英 1.2 宋宏福3 (1.湖南师范大学 商学院,湖南 ...

  •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不足及改进
  • 2009年2月第12卷第4期 中国管理信息化 ChinaManagementlnformationization Feb.,2009V01.12,No.4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不足及改进 戴颖,李延莉 (徐州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008) [摘要]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作为一种用来评价企业综合财务能力的方 ...

  • 财务管理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2013届财务管理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1. 财务策略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2. 对管理层收购相关问题的思考 3. 浅析新企业所得税法对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 4. 浅谈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协调 5. 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的再思考 6. 代理人理论与财务监督问题探讨 7. 浅谈我国中小企业筹资的 ...

  • 烟草行业营销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 [摘要]烟草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针对烟草行业特点从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角度建立了一套科学全面的营销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对烟草行业的营销效果评价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烟草行业:营销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一.引言 烟草行业一直都是我国的支柱性产业,也是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主 ...

  • 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
  • 摘 要 随着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管理理念的不断创新,管理方法也在不断随之发展中,相应地,对于企业经营业绩的评价,就产生了不同的企业经营业绩体系.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是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实施企业监管的重要方法.无论是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都需要通过对企业经营业绩进行事后评价,了解企业经营的好坏,管理者.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