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造工艺资料

第一章 络简

第一节 筒子形式及卷绕成形分析 3 第二节 络筒张力 4 第三节 清纱、接头与定长 6 第二章 整经

第一节 整经筒子架 7 第二节 整经张力 第三节 整经卷绕 (综述 2,分批 2,分条 2) 第四节 整经工艺与产量及质量控制 第三章 浆纱

第一节 浆料 第二节 浆液配方与调浆 第三节 上浆 (上浆2 ,烘燥 2) 第四章 穿结经 第一节 穿结经方法

第二节 经停片、综框、钢筘

第五章 定捻和卷纬 第一节 纱线定捻 第二节 卷纬

第六章 并捻 第一节 股线

第二节 花式捻线 第七章 开口

第一节 梭口 第二节 开口运动规律 第三节 开口机构 第八章 引纬

第一节 有梭引纬 第二节 片梭引纬 第三节 剑杆引纬 第四节 喷气引纬 第五节 喷水引纬 第六节 无梭引纬的辅助装置 第九章 打纬

第一节 打纬机构 第二节 打纬与织物的形成 第三节 织机工艺参数与织物形成的关系

8 11 14 17 22 24 26 28 32 34 35 36

第一章 络筒 第一节 卷绕成型分析

重点与难点:

1、交叉卷绕原理,交叉卷绕过程中产生的质量问题。 2、纱线重叠成因分析及防叠方法。 一、交叉卷绕原理

筒子成型分为平等卷绕和交叉卷绕两种:

1、平行卷绕:锭子传动,卷绕密度大,筒管边侧有良好的纱圈稳定,用于丝、麻、绢纺织,多用于有边筒子。 圆柱筒子

对于等速导纱,除了折回区域外,圆周速度不变,故络纱速度V 和导纱角A 不变。每层纱线卷绕圈数

M=筒子转数(转/分)/ 导纱往复次数(次/分)

随着卷绕直径的增大,M 下降

2、交叉卷绕:卷绕密度较平行卷绕小(为65%)有锭轴传动和辊筒磨擦传动两种。可用于有边筒子,但多用于无边筒子

卷绕原理

螺旋线升角:纱切线与圆周速度方向夹角。 交叉角:来回两纱线之间夹角。

络筒速度: 是槽筒圆周速度和导纱速度的矢量和

有传动点和传动半径,传动半径大于平均半径(R 1+R2)/2,

并且随着筒子直径的增大,传动点逐渐向平均半径方向移动,筒子大小端圆周速度趋向一致。空筒时为防止纱线磨擦,应该稍稍离开 3、纱圈卷绕角

当角在11-14

二、重叠产生的原因 1、导纱一次发生重叠 2、导纱两次发生重叠

课后复习要点是:筒子纱直径必然要从小到大,周长也在不断增加。而槽筒周长是固定的,因此总会有一些时刻使得卷绕周长达到重合。 思考:

在什么情况下重合?

一般一个筒子纱有几次重合机会? 防止重叠方法:

主要是让筒子纱与槽筒之间产生滑移。 1、周期地改变槽筒转速;

2、使筒子托架周期性地轴向移动或摆动; 3、利用槽筒本身结构防止重叠。

第二节 络筒张力

重点与难点:

1、构成张力的因素分析,层级退绕时张力变化与整管张力变化成因及区别,卷绕点和分离点的张力。

2、络筒过程中如何控制张力,累加法与倍积法对张力波动的影响分析。

一、构成张力的因素分析 1、为什么要分析张力:

过大---物理机械性能损失

过小---卷绕密度过小,退绕不利。 适当的张力可使弱捻纱断裂。 2、形成张力的原因

纱线从附着于纱表面过渡到离开表面所需的力。

纱线从表态过渡到动态所需克服的惯性力。 气圈张力。 张力分布图 行进阻力(导纱器,张力器)。

3、在理解这些张力时最重要的是退绕点和分离点张力

退绕点:细纱表面上受到退绕影响的纱线的终点。

分离点:纱线开始脱离卷装表面或纱管的裸出部分而进入气圈的过渡点。 磨擦纱段:退绕点和分离点之间的纱段。

4、退绕一个层级时的纱线张力变化规律

顶部时转速快,离心力稍大,但层级的波动不会有太大影响。 5、整只纱管退绕时纱线张力的变化规律 满管时张力极小,三节气圈;

由于纱线与纱管的磨擦在中纱时为两节气圈,小纱时为单节气圈

圆盘张力器结构分析:

1、累加法

种类:垫圈式,弹簧式,压缩空气式

其中垫圈式有动态张力波动

2、倍积法 累加法只改变张力值

纱线通过张力器后张力按倍积增加,缺点是不匀增加

倍积法将改变张力值

张力变化图

μ0=

σ=

2

1

⎰a

a 0

a

T 0∙dt

2

μ=

1

⎰a

2

a

T ∙dt =μ0+2f ∙N

1a

(μ0-T 0) ∙dt

σ=

1a

a

(μ-T ) ∙dt =σ0

22

张力装置和导纱部件引起的纱线张力

T =T 0∙e

fa

T =T 0∙e

(f 1a 1+f μ0=

1

⎰a

e

fa

a

T 0∙dt

2fa

σ=μ=

e

2

a

a 0

a

(μ0-T 0) ∙dt =σ0∙0 e

2

2

fa

2fa

a t

a

T 0∙dt =e μ0

结论:倍积法张力装置在适当增加张线张力的同时,张力

波动的方差将增加,纱线不匀程度得不到改善

第三节 清纱拈接和定长

难点与难点:

1、电容式清纱器原理。 2、光电式清纱器原理。 3、空气捻接器工作过程

难点处理:空气捻接器用慢速视频展示。 一、电子清纱器

分类:光电式 电容式

光电式: 光源—光敏接收 ——信号处理——执行

课后复习要点:

1、电容式清纱与光电式清纱共性点均是:

传感器检测,通过运算放大器比较,驱动装置推动切刀。 可以通过输入端设置纱线直径和允许通过和长度。 2、不同点:

光电式清纱器通过测定挡光程度来断定纱直径。当出现双纱时不同的组合有不同的后果。如果纱线变粗(扁粗节),可能会因为在检测时的形态不同而异常。

思考:哪几种情况?

电容式清纱器通过测量介质体积来实现。因此不受纱状态影响。但是对水分

影响较大,因此可能会出现非实质性误差。

思考:纺织厂水份敏感吗?

3、电子清纱器清纱状态可以从下图分析(在虚线下边为切断范围)

第二章 整 经

本章章重点和难点:

1、 为什么会产生三种整经方式,三种整经方式在工艺上的区别。

2、 三种整经方式在筒子架上的共同点和区别,三种整经方式对筒子架的要求

整经基本要求:

1、张力均匀一致,符合要求。 2、长度,幅宽根数配列准确 3、接头符合标准

三种整经方式: 分条、分批、分段 1、分批:

总经纱发别卷绕在几个轴上再合并 生产效率高,适于大批量 容易产生短码,回丝多

花形变化不方便,多用于本色布生产 2、分条:

先卷绕在滚筒上再倒轴(P59图11-3) 生产效率低,张力不均匀 花型变化方便

回丝少,适于毛棉色织,不上浆织物 3、分段

用于经编机,先卷成多个小轴。

一、各类筒子架形式 1、固定式(轴向退绕) 单式(间歇式) 复式

单式筒子架

2、回转式(径向退绕)

筒子架在轴上自由回转,轴又可在轴架上回转。 色织、巾被、老厂,占地小翻改品种方便。 张力不匀,不适于高速。

筒子架区别主要是看换筒时间和对张力的波动

一般:换筒时间少可以提高效率。整经纱团直径相同时张力均匀。

具体考虑因素 1)有利于高速

提示:复式筒子架在换筒时有张力波动。 2)翻改品种时筒脚少。

提示:翻改品种时,一般都在一批筒子用尽时进行。 3)有利于减少筒子架占地面积(长度缩短40%) 提示:一般单式筒子架是复式的一半长度。

4)有利于均匀片纱张力(长度短,筒子直径一致) 提示:不同直径的筒子纱退绕时,张力是不同的。 5)处理筒子断头时间少

提示:由于筒子架短,路线短 6)横动式筒子架

提示:分条整经时为了使筒子架与导条装置对齐,以免产生意外张力。

第三节 整经卷绕

课程重点和难点:

1、

2、 3、 1、整经的卷绕过程

辊筒磨擦传动的经轴卷绕 直接传动的整经轴卷绕

液压马达传动经轴的传动

恒线速度卷绕原理

整经卷绕示意图

2、整经卷绕密度基本要求

适度,均匀,容纱量大,退绕方便

影响因素:

压力:径向变形

张力:产生变形,影响非弹性恢复程度 整经卷绕密度控制 分批整经加压

A :悬臂梁式加压P73图11-24

随着卷绕直径的增加,压力也增加,必须减少重锤重量,加压曲线如图

B :液压水平加压P74图11-26 优点是加压稳定,缺点是机构复杂

C :重锤水平加压P74图11-28

机构简单,加压稳定,国产整经机采用较多

3、整经工艺设计原理

工艺设计内容:张力设计(工艺配置) 整经速度设计; 整经长度设计; 整经根数设计; 卷绕密度设计; 1)整经张力设计

张力配置P64 分段,分层配置 弧形配置 2)整经速度设计P80

高速整经最大速度 1000米/分 主要影响因素是纱线断头 例如:在1000米/分时

速度配置P80下段 1452型 200-300米/分

《棉纺织厂设计P117表7.3.2-3 为250-350米/分 《手册》P140 调节部位: 电动机和辊筒皮带盘直径。 3)整经根数设计

影响整经根数的因素: A.

整经根数排列规律 结论:整经根数不能太少,以免不平整。 B. 效率分析:

根数多---落轴、换筒次数少,卷绕多。 效率高。 但断头后停台影响多 效率低。

结论:在不同的整经速度下有最佳根数P81图11-36 C. 筒子架容纱量限制

原则是少轴多头,参考P87表11-2(《手册》P166表4-12)

课后学习要点:

当整经根数过少,造成排列密度不匀时,会在织布退绕时造成经纱张力差异,出现紧经和松经,使布面不平,严重时有两种情况发生: 过紧时:断头 过松时:开口不清。

整经根数设计过程:

1) 初选一次浆纱并轴数N= 总经根数/筒子架最大容纱量 2) 将N 修正到整数N1后再计算 整经根数=总经根数/N1

说明:根数取值时各轴应尽可能一致,各别轴可以多出1-4根,但要单独标记。 (《棉纺织厂设计》P113) 4、整经长度设计 步骤:

卷装:体积—重量—长度————不出小轴 织造:经轴长度

1)卷装最大体积: vm=1/4*π(D2-d2)*H 其中D 为盘片直径-2厘米 《手册》P143

2)卷装最大卷绕重量 G (公斤)=V(立方厘米)*γ2(密度 g/cm3)/1000 其中密度的选定为《手册》P166表4-13

影响因素:重锤加压, 整经张力《手册》P166图4-40 3)卷装最大单根长度

根据号数定义:Tex=G/L *1000 得到

L (米)=G(克)/Tex*1000=G(公斤)/Tex*106 4)卷装最大允许整经长度

L1=L/整经根数=G(公斤)/(Tex*整经根数)*106 5)一个织轴允许卷绕长度

L 织=匹长*连匹数*落布次数+上、了机回丝长度 20-50匹 上0.2了0.8结0.25计1.25 6) 一缸浆纱(一个经轴) 最多能浆出轴数N

卷装最大允许整经长度L1(1+浆纱伸长率)

=一个织轴允许卷绕长度L 织 提示:

在整经设计时,严格讲应该考虑到每只织轴最大能够卷绕的织物匹数,然后再计算每个织轴的卷绕长度。

第三章 浆 纱

重点与难点:

1、 常用粘着剂的合成及特点 2、 粘着剂使用原则。 难点处理:

以一个浆液配方来分析。

浆纱的重要性:

1、对质量的影响:

浆纱不当难以生产,面经纱质量差则可以通过浆纱改善。 3、 对生产的影响:

4、 一台可供200-300台布机,最多可供500台布机。 浆纱基本要求:

第一节 浆 料

分类

粘着剂:形成粘着力的主要材料,用量大

助 剂:改善性能的附助材料,用量少而种类多。 1)分子式 C 6H 10O 5

聚合度 直链200-300个 支链6000-37000个 支链相隔20个葡萄糖基团有一个 各种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为

不同淀粉具有的性能见P93中间 2)浆液的粘度(描述流动性) 粘度大,浸透差,被覆好

单位:帕. 秒(Pa.S) 老单位制为 泊(P) 厘泊(cP) 见P93 3) 淀粉的上浆性质

第一阶段 常温下只有表层的OH 与水分子用氢键结合

第二阶段 温度升高, 水的渗透压力大, 进入淀粉大分子之间, 达到某一温度时, 直链分子开始流出,(支链分子不流出), 糊化开始, 淀粉开始破坏时的现象叫糊化, 此时温度叫糊化温度。

第三阶段 温度继续升高,支链淀粉溶入水中,粘度稳定不来并略降低,此时叫完全糊化。

淀粉糊化温度表: 粘度变化曲线

2、变性淀粉

以天然淀粉为母体,通过化学、物理或其它方式使天然淀粉的性能发生显著变化而形成的产品叫性淀粉(酸解,氧化,酯化,醚化)性能P95-96

纤维素衍生物

纤维素在水中不溶角解,用醚化剂使其醚化,就能改变其物理化学性质,使其溶解于水,这类水溶性纤维素醚,用作粘着剂使用。 两个烃基通过一个氧原子连接起来的化合物叫醚 R-0-R' 代表产品: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羟乙基纤维素HEC 甲基纤维素MC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的一般性质

P97 无臭,无味,无毒的白色粉末或未经粉碎处理呈纤维束状 分子结构:

纤维素 + 一氯醋酸 羧甲基纤维素 + HCL 羧甲基纤维素 + NaOH 羧甲基纤维素钠 + H2O 纤维素大分子中每个基团中有一个伯醇基(能力大),和两个仲醇基

每100个葡萄糖基环中被醚化基团所取代的羟基数称为醚化度。完全数300

平均每个葡萄糖基环中被取代的羟基称为取代度。完全数 3

高取代度:1. 2以上 能在水中溶解, 强酸中无沉淀析出(成本高) 中取代度:0.5-1.2 能在水中溶解, 强酸中有沉淀析出(常用) 低取代度: 0.25-0.5只能溶解于3-10的强碱中 聚乙烯醇PV A

聚醋酸乙烯和甲醇作用

[CH2CHCOOCH 3]n+nCH3OH=[CH2CHOH]n + nCH3COOCH 3

聚醋酸乙烯 甲醇 聚乙烯醇 醋酸甲脂

1)水溶性 完全醇解PV A 尽管有大量OH ,因为在分子之间已经形成较强的氢键结合,不吸水,水溶性差65-75度热水中不溶解,部分醇解的PV A 分子中有适量的醋酸根基团,占有很大体积,OH 之间空间大,40-50度溶解。

2)粘度图 87%时粘度最小定温时粘度与浓度成正比,定浓时与温度成反比。 3)粘附性

完全醇解PV A 对亲水性纤维具有良好的粘附性和亲合力

部分醇解PV A 对亲水性纤维粘合力差,但对疏水性纤维亲合力较完全醇解的强 4)混溶性 能与其它浆料混用,混合液稳定

5)其它性能 起泡,结皮,浆膜分纱性差是主要缺点。

第二节 浆液的配方

重点:

1、 浆液配方形成方法

2、浆液调制方法(定浓、定积) 3、调浆方法及设备

4、浆液输送方法(小循环、大循环)

配方选定依据

1、根据纤维材料千选定相应粘着材料

当纤维和浆料具有相同基团时具有较大的亲和力 棉、涤----淀粉、PV A (完全) 涤/棉 ----PV A (部分) 毛 ----聚丙烯酰胺

2、按粘着材料性能和具体因素选择助剂 1)淀粉为主应配

柔软剂,减磨剂、防腐剂(弥补上浆不足) 分解剂(加强调浆进程) 中和剂(调整PH 值) 浸透剂(高密织物) 2)PV A 为主应配

少加或不加柔软剂,介作辅料时应加防腐剂,防静电剂

3)T/C混纺 65:35 按比例(正、倒)确定PVA 和淀粉,其助剂按需要配置 4)长期储运织物或在霉雨季节要考虑防霉,应加入防腐剂(木薯含0.01-0.035%氰酸杀菌,不用加防腐)

5)碱性浆和褐藻酸钠应加消泡剂

6)坯布出售的织物可加增白剂和填充剂

7)需印染的其上蜡时应选择蜡质应是水溶性的和易于乳化和退净的 3、按织物性能和具体条件确定配方

1)细号纱原料好,弹性好,但强力低,上浆以增强为主,增加浸透,上浆率应大,并配柔软剂。

2)粗号纱毛羽多,重点是被覆和减磨,因弹性较差,应加柔软剂

3)合成纤维与棉混纺时,合纤易分离,应以被覆为主,但浸透为基础

4)捻度大的要注意浸透性(淀粉多加分解剂,精梳纱捻度小,上浆率多1-2%) 5)平纹交叉次数多应注意柔软,上浆率要大一些 6)股线不上浆 各种配方见P113-115

调浆

一、浆液的质量指标及其检验

总固体率、淀粉的生浆浓度、浆液粘度、酸碱度、浆液温度、淀粉的分解度) 1、浆液衷情固体率(又称含固率,它决定粘度和上浆量) 测定方法:烘干法P116 糖度计法(补充) 2、淀粉的生浆浓度

间接反映无水淀粉含量。

浓度定义:干重对浆液体积的百分率 作用效果:

过大,不易浸透。过小覆盖差,一般值见P258,50℃时平布用橡子粉4.8B é, 细布用橡子粉10, 平布玉米1.3-1.4

浓度测试:室温测一次, 掌握淀粉含量,

50度时测一次, 少以控制调浆温度和糊化程度,因浆液比重大于1,故用重液

作用:储备和浸清淀粉

方式:方形水泥池,在15-25转/分,搅拌2-3小时,浸泡30小时 2、调浆筒

成对排列,容积700立方分米(升)。有双速搅拌,低速25-30转,高速1440转

3、高速搅拌筒 (有双速调浆桶的可不设)

容积700立方分米专供不易搅拌的浆料(PV A ,CMC 褐藻酸钠)用 4、煮釜 煮滑石粉用,容积300立方分米,内有搅拌器 调浆方法: 1)定浓法:

以定量干浆料加水调成一定浓度(以比重表示),再加热,主要用于淀粉 2)定积法:

以定量干浆料加水调成一定体积(以容积表示),再加热,主要用于化学浆

名称 含量%

6 石蜡

10 硬脂酸

8 乳化剂

11 防静电剂SN

11

柔软剂

后上腊工艺图

后上腊

柔软剂太多会损伤浆膜强力,在上浆之后,再涂一层蜡质,使 经纱具有柔软性和不损伤强力。 后上腊方法:

1、固体上腊: 一般不用 2、乳液上腊:

输 浆

输浆课后复习要点:

1、为了保证浆液浓度的稳定,最好随着浆液的使用,液体不断减少,但浆液中的成份不变。

在输送过程中用大循环或小循环方式均可以保证浆液不断的搅动。 2、浆液不断的搅动可以保证均匀,但是剪切力又会使粘度下降。

第四节 上 浆

重点与难点:

1、方法(特别是压浆方法对质量的影响) 2、浆纱伸长测试和计算

3、浆率测试和计算(特别是毛羽损失率) 浆纱伸长计算: 车头绕纱长L 1-送出纱长L 0

伸长率C =⨯100% 送出纱长L 0

浆后干重G -原纱干重G 0

上浆率C =⨯100%

G 0

浆后纱实重G 0 浆后干重G =

1+实际回潮率W 1Tex 1G 1=(匹数n ⨯墨印匹长L m +L 上+L 了)⨯根数m ⨯⨯⨯ 1+伸长率C 10001+W 公定

1、伸长率 伸长量与原纱长度之比的百分率 测定方法:(计算法,仪器测定法) 1)计算法: 2)仪器测定法

测定一段时间内经轴送出的纱长和浆纱车头卷绕纱线长得

优点:在线测量,精度高,及时。有利于

1)计算法: 称织轴,测回潮,折干

按绕纱长度计算原纱干重

优点:在线测量,精度高,用时,有得于控制工艺。

2、上浆率

定义:上浆量与原纱干重之比的百分率 测定方法:(计算法;退浆法) 1)计算法 称织轴,测回潮,折干重G 2)退浆法(退浆率)

干纱样称重,退浆后称重,考虑毛羽损失率。 特点:测定时间长,操作复杂,但准确。 3、回潮率

4、增强率 强力增加量和原纱强力之比的百分率 5、减伸率

断裂伸长减少量与原纱断裂伸长量之比的百分率方式 :

退绕方式与退绕张力控制 方式:

互退绕

平行退绕 ( 上退绕、下退绕、垂直退绕)

互退绕方式

特点: 互退绕: 操作简单,张力不匀(后排张力大,交叉托持) 下退绕:操作引纱不方便,断头易发现。 上退绕:断头不易发现。 上退绕方式

下退绕方式

主要设施

加热管--用直接蒸汽加热效率高但易冲淡浆液。间接加热多用于长丝。 液面控制器。 上浆方法

单槽上浆(常用);双色或双组分用双槽上浆;高密度织物用分层上浆;

课后复习要点: 在压浆过程中,最难理解的是压浆机理,上浆辊不能变形,压浆辊可以小量变形,在后区压缩变形后自身吸附的浆液流入浆槽中,前区失压后,压浆辊小孔张开吸附部分浆液。防止上浆过大。

浆纱烘燥

重点与难点:

1、 浆纱烘燥过程

2、 烘燥过程的热湿交换i-d 图原理 3、 交换速率分析 4、 上浆加压

难点处理:结合空气状态变化图讲

湿分绞后在烘燥阶段形成浆膜

基本要求: 纱线伸长要小,浆膜成形良好,烘燥速度快,节能。 方 式: 传导---烘筒 对流---热风 辐射---红外

(一)烘燥原理P139图12-34

(二)烘燥方法对烘燥速度及能耗的影响 1、对流烘燥法 1)能量分析

传热量dQ=面积F*热交换系数K*(空气温度T 气-纱温度T 纱)*时间dt 而水蒸发总耗热量为 Q=水重W*水的汽化热C 则 dQ = dW*C 或 dW*C= F*K*(T 气-T 纱)*dt 蒸发速率为水分对时间的变化率 结论:

面积F 大则蒸发速率大。 交换系数K 大则蒸发速率大(K 与ν、φ有关)

2)热传递分析

在恒速烘燥阶段 传热 从外向内

水分 从内向外 作用缓和 2、热传导烘燥法

传热 从烘筒一侧向外侧

(烘筒有粘附层,破坏浆膜完整)

水分 同 上 作用激烈,烘燥速度快 3、组合式烘燥法P144图12-31

(热风缓和使浆膜成型,再用烘筒加热)

浆纱烘燥过程要点:

1、室内新风与烘房内热风混合,加热后与纱进行热湿交换。绝热降温形成烘燥过程。

2、热风烘作用缓和,但速度慢。 3、烘筒作用激烈,但速度快。

第六章 并捻

重点:1)花式捻线机工作原理不同并捻工艺流程的区别 2)倍捻机工作原理

第二节 花式捻线

一、花式捻线的结构

芯纱 组成 装饰纱

加固纱 种类见P181图 二、花式线表示方法

1、当三种纱时: 芯纱)装饰纱)加固纱 例:14)14)14

2、当两种纱时: 芯纱)装饰纱 例:14)12

使用并纱时应将N 种纱并列写出

三、花式捻线机

1、双罗拉花式捻线机(老机改造的多) 1)纺制结子线

工作结子线 P182图15-3(a ) 梳栉机构 P183图15-4(a ,b ) 2)纺制环圈线

3)三罗拉断丝捻线机结构

花线线工作要点:

与一般股线的共性是有锭子,钢领等。 不同点是花式捻线有超喂罗拉,控制装饰纱 一般装饰纱输出量大,形成纱线外观主体, 如果均匀输出装饰纱则是环圈线,如果用梳 栉控制装饰纱上下运动,则会产生节子线。 花式线分为芯纱(承受强力),饰纱(形 成外观),加固纱(固定纱结构)

花式捻线

第七章 开口

重点:开口伸长分析

从几何关系分析出上下层经纱张力在开口过程中的不同

第一节 梭 口

一、梭口

梭口:开口时上下层经纱所形成的梭形空间叫梭口 B-C1-D-C2-D

梭口高度:经纱随综框运动的最大位移C1-C2

梭口深度:织口到停经架的水平距离B-D

前半部梭口深度:综丝到织口的距离L1

后半部梭口深度:综丝到停经架距离L2

二、经位置线:平综时织口到后梁之间经纱的折线BCDE

1、折线产生的原因(与走梭板面距离,张力差)

2、工艺上改变后梁高度

三、拉伸变型计算

四、影响拉伸变形的因素

1、梭口高度:

伸长变形与梭口高度成正比,工艺上应控制梭口高度,并把变动频繁的经纱放在前综。新型织布机断头少。

2、梭口深度:

一般前半部梭口是不变的,(取决于曲柄尺寸)后部梭口深度与经纱伸长变形呈双曲线关系。L2长则变形小,L2短则变形大,(为减小张力时L2应大,紧密织物L2小)

3、后梁高度:

工艺上要求下层经纱应有适当张力差异,而后梁高度大则差异也大,(变换后梁高度必须变换停经架高度)开口过程快,可视为急弹性变形,F=KS上层经纱比下层经纱变形小,故纱线下层张力大,对保证梭子飞行是有利的。

课后复习要点:

在梭口结构中,前半部梭口是不能变化的,它与引纬系统有关,新式引纬器要求的前半部梭口小。后半部梭口长短直接影响到经纱张力。

1) 黄麻织造时因为纱强力高,后半部梭口短。

2) 丝织机因为纱强力低,要求后半部梭口长。

拉伸变形分析:

开口后上层经纱长度分析

2 2H ⎡⎤2⎡H ⎤C 1D =L 2+⎢-(b -c )⎥ 2BC 1=L 1+⎢-(b -a )⎥⎣2⎦ 2⎣⎦

开口前上层经纱长度分析22 ()[]BC =L +b -c 222()[]BC =L +b -a 1

上层经纱伸长量

⎤H ⎡L 1+L 2L 1L 2 (b +d )⎥λ1=BC 1+C 1D -BC -CD =H -L 3(b -a )-⎢2L 1L 2⎣4L 3 ⎦

下层经纱伸长量

⎤ H ⎡L 1+L 2L 1L 2(b +d )⎥λ2=BC 2+C 2D -BC -CD =H +L 3(b -a )+⎢ 2L 1L 2⎣4L 3⎦

下层经纱伸长差

⎤H ⎡L 1L 2 (b +d )⎥∆λ=λ2-λ1=L 2(b -a )+⎢ L 1L 2⎣L 3⎦

张力分析要点:

1、上下层经纱张力差异只有开口时才会体现出来。

2、当后梁在经直线上方时,下层经纱张力在开口时比上层大。

3、开口高度越大,经纱伸长越大,张力也大。

4、开口高度大则张力差异也明显。

工艺上:

1、 变动频繁的经纱穿在前综。

2、 尽量让开口高度低。

3、 新型织机断头低。(思考:为什么?)

第三节 开口机构

重点:

1、凸轮开口机构的原理。

2、凸轮外侧曲线剖析。

3、复动式多臂织开口织机原理。

组成:提综装置,回综装置,次序升降装置

一、凸轮和连杆开口机构

(一)综框联动式凸轮开口机构

1、结构:

综框下降由凸轮带动的踏杆牵动完成。

综框上升由辘轳转动的联动完成

(讲出吊综辘轳半径的关系)

2、各种织物吊综配置方法

1)两页式吊综方法(织平纹)

2)三页式吊综方法

3)四页式吊综方法

4、凸轮开口机构周期分布

(二) 弹簧回综式开口机构 1 2 1 2

3

综框下降靠凸轮, 上升靠弹簧, 结构P30图2-9

优点:品种适应好。 缺点: 耗能

拉簧式吊综装置 平卷簧式吊综装置

特点:将拉簧置于两侧,解决挡光问题

一般凸轮开口机构优缺点分析

优点: 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缺点:

1)综框与踏杆之间为柔性连接,皮带易伸长变形

2)综框易晃动,不宜高速,(踏杆为圆弧摆动)

3)采光不利

4)易产生油污

纹链开口机构介绍P31图2-10

(三)共轭凸轮开口机构(适于片梭织机)P31图2-11

优点: 综框无晃动,有利于高速,凸轮体积可大些,有利于减小压力角

(四)沟槽凸轮开口机构P32图2-13

优点:磨损少,加工方便,但一般只能织平纹

(五)连杆凸轮开口机构(适于喷气织机)P32图2-13

优点:磨损小,加工方便,但一般只能织平纹

结构P33图

分类:

按拉刀往复一次形成的梭口数分:多 臂1、单动式开口机构: 每页综框配一把拉钩,(或摆动轮)

主轴每一回转,拉钩(或摆动轮)动作一次

2、复动式开口机构: 每页综框配两把拉钩,主轴回转两转,每把拉钩各动作一次

多臂式开口机构分析思路:

1、 复动杆分别由上拉刀和下拉刀控制。

2、 上、下拉刀分别受重尾杆控制。

3、 重尾杆升降受纹钉控制。有钉则综框下降。

这是半开梭口。

提花开口机构

本节重点:

1、提花开口机构原理。

2、提花程序编制。 难点:提花程序编制。

组成:

纹板 阅读装置

提综装置 回综装置

分类:

单动式

复动式

(一)传统单动式提花开口

原理:P44图2-28

123、重锤使经纱下降,随底板运动。

刀箱升降原理:

4、偏心盘转动,刀架升降。 提花机构刀箱工作原理

5、扇形双臂杆齿杆带动底杆反方向运动。

原理P45(三)电子提花开口

1、工作原理

(四)连续开口

目的:使织物形成过程连续,提高产量

方式:

1、分段开口法:把幅宽方向分成若干区段,每段开口高度相同,各段织入不同经纱。

2、阶梯梭口法:每段为一个阶梯梭口。

3、波形梭口:上下纱纱组成光滑的波形梭口。

多梭口开口机构综丝结构P75图8-39

第八章 引纬

重点与难点:

1、引纬和制梭的受力分析

2、梭子速度变化分析

作用:把纬纱引入梭口,使经纬交织构成织物

方法:有梭引纬(传统引纬)

无梭引纬(剑杆,片梭,喷气,喷水)

第一节 有梭引纬

(一)梭子在梭口中自由飞行

1、梭子飞行特征:沿筘座的相对运动和随筘座摆动的牵连运动。是空间抛物线,速度特征是近乎匀减速运动。

从惯性分析,飞行时间允许180-240度,由于开闭口限制仅90-170度,梭子进出梭口取决于梭子尺寸,梭口大小、综平时间、综框运动规律及打纬机构尺寸等,当其取定后,投梭就是保证梭子按需要进出梭口。

2、梭子进梭口速度计算:

梭子飞越梭口需时间:

平均飞行速度 Vp

当飞行 为匀减速运动时

结论:

进口速度与织机转速成正比,与梭子飞行角成反比。

3、梭子速度配置原则

速度过大,能耗多,机件易损坏

速度过小,边经易断,甚至轧梭

实践上使速度略大于前式,或采用早投梭(进口角小)和迟开口(出梭口角大)来降低对梭子速度的要求。

4、梭子飞行受力分析(包括重力计11个力)

受力分析

牵连运动筘切向P1

与经纱经向F1惯性力

牵连运动筘法向P2

磨擦力与经纱纬向F2

筘弧P3

与筘F3走梭板弧P4

支反力2个: 走梭板R1 筘R2

相对运动P5 重力W

∑Z=0

经纱磨擦力F1+筘弧离心力P3+切向离心力P1=筘反力R2

∑Y=0

重力W+走梭板弧离心力P4=法向离心力P2+走梭板支反力R1

∑X=0

经纱磨擦力F2+筘磨擦力F3=运动惯性力P5

力矩分析

∑My=0

F3*b=R2*H2

结论:R2点超前重心,从分布载荷看,为图所示,

说明梭子前端紧压钢筘

∑Mz=0

R1*H3=F2*a

结论:R1一定超前重心,从分布载荷看,梭子飞行

前端压向走梭板

从惯性分析:

1)随钢筘摆动的切向惯性力

当1511织机进入角=120度时,at=47*10-5 *N (米/秒),若N=210转/分则P 切=2.12G公斤

结论:随钢筘摆动的切向惯性力为梭子重量的 2倍

2) 随钢筘摆动的法向惯性力

当1511织机进入角为120度时,V=65*10-4*N(米/秒), 若N=210转/分则P 法=0.25G公斤

结论:随钢筘摆动的法向惯性力为钢筘重量的四分之一

3) 走梭板弧和筘弧产生的离心力

经计算为0.23G

结论:走梭板弧和筘弧产生的离心力不足梭子重量的四分之一, 无必要。

代表变形产生的原因是梭子和皮结等惯性

(存在意义P53下)

2、击梭工艺参数

投梭动程 投梭时间

1)投梭动程:又叫投梭力,投梭时皮结的静态位移

关于投梭动程的说明:

设计机器时考虑的动程(充分利用)

生产中考虑的投梭动程(不能太大),它决定梭子速度,要保证梭子按时飞出 讨论:投梭力小,梭子飞行速度低,梭子出梭口时间迟,挤压度大,断头多。过小时梭子飞不到头,碰坏纬纱叉。投梭力大,机物料动力都大。

调整原则:在正常挤压适中的前提下,以小为宜。

2)投梭时间:指转子与投梭鼻接触的时间,理论上是曲柄离开前死心的角度,工艺上是开始投梭时筘到胸梁的距离。距离小则投梭时间早。

讨论:

投梭早:梭子进入梭口早,梭口虽已满开,但距离织口近筘处梭口高度小,挤压度大,边纱易磨损。距离梭口满开时间短,开口不清。底层经纱离走梭板高,易跳花。

投梭迟:梭子可能利用的飞行时间短,出口侧挤压度大。

调整原则:在进口处不出现跳花,断边,走梭平稳的前提下,早投梭。

调整方法:调整转子位置,保证进口处挤压度为70-80%,生产中一般掌握在弯轴下心 前5-15度时开始投梭,即开始投梭角为75-85度,此时胸梁距筘218-240毫米试验表明:

3)工艺上先调投梭力,后调投梭时间。

(三)制梭

关于制梭:一般情况下梭子动能的15%用于消耗在阻力上,余者均需通过制梭消耗,据分析整台织机的1/2动力消耗在制梭上,并产生振动和噪声。

对制梭机构的要求:

梭子定位准确,尽可能减少回跳

不产生脱纬,制梭路线长些

各部分配置合理,避免某种机物料损坏

制梭过程分析:碰撞,磨擦,碰皮结,三轮缓冲

9米/秒 8.9 8.69 8.69 6.26

1、梭子对制梭板的碰撞

据动量原理

制梭板: 转动惯量J*初角速度ω=冲量B*cosθ2*半径R j*ω=B*cosθ2*R

梭子:接收的动量用于梭子减速

B*cosθ1=M(梭子质量)*(V1-V2)

上三式联立后解出 若V1=9米/秒则V2=8.9米/秒

结论:碰撞制梭效果是有限的

2、制梭扳的磨擦制梭

磨擦阻力F= N(压力)*(f1+f2)+G(梭重)f3

阻力耗能W=F*S(动程)

磨擦后梭子速度V

(按动能定理) E3=E2-W 求出V3=8.69米/秒

结论:摩擦制梭作用也是有限的(仅减少4.8%)工程上为增加其作用,采用加大摩擦长度、或改变摩擦系数(如包覆革等)

3、梭子对皮结和投梭棒冲击

冲击过程:略

冲击后梭子速度计算:

据动量守恒定律: m1v10+m2 V20=m1V1+m2v2

即: msV3+mpVp0=msV4+mpVp

据恢复系数

(用电测法得知冲击时间为0.0015秒, 计算Vp 为9.73米/秒。

冲量=力*时间=质量*速度

求出皮结受到冲击力为66.12公斤)

4、 三轮缓冲和梭子回跳

当初如张力为

T 2=T 1e f θ1力为:f θ2三轮缓缓冲制梭机构

T 0时,经过三办缓冲后张f θ1f (θ1+θ2=T 0e e =T 0e )

重点与难点:

1、 片梭织机引纬原理

2、 扭轴击梭分析及制梭

3、 片梭工作过程中的制梭分析

4、 击梭动力学分析

5、 缓冲点理论分析

(一) 扭轴投梭

工作过程P82图

1、凸轮转动通过摆杆,连杆使扭轴逆时针加扭矩

2、进入死点后发生自锁

3、凸轮继续转动自锁解除,扭轴释能击梭

4

片梭引纬动力学分析:

M 回+M 惯=0

ϕ=A cos Kt +B sin Kt G 剪模量J 极性矩ϕ转角 M 回= =0初始条件t =0时, ϕ=ϕ0, , ϕl 扭轴长 M 惯=m 质l ϕϕ=ϕ0cos Kt

=-K ϕ0sin Kt ϕ 三式联立得

+K 2ϕ=0 ϕ

ϕ=A cos Kt +B sin Kt

初始条件t =0时, ϕ=ϕ0, , ϕ =0

ϕ=ϕ0cos Kt =-K ϕ0sin Kt ϕ2投棒长

重点与难点:

1、挠性剑杆引纬原理

2、双剑杆交接冲程分析

3、剑杆工艺调整方法

传剑机构及其引纬工艺特点

传剑机构原理图

1、连杆与周转轮系组合的传剑机构(非分离式筘座织机)

1)传动分析

2)运动分析

结构尺寸确定后,位移、速度、加速度曲线P62图3-13

重点:送纬剑开始进剑20度

接纬剑开始进剑10度

送纬剑175度进足,接纬剑170度进足,二者交接时间角5度

优点:保证交接平稳,缺点有柔性冲击。

引纬工艺参数:最大动程 调OA 影响挤压度,P63中段

重叠长度(交接冲程),由剑头质量结构决定,调定位即可。

最大动程大则幅外空程大

进出口剂压度小(好)

速度高,加速度大,纬纱长(坏)

2、变螺距辊杆传剑机构P63图3-15

用于分离式筘座织机(共轭凸轮打纬),逆向传动压力角大。

特点: 分离式(共轭凸轮)筘座长期在后方静止,开口合理,剑头进出挤压度为零对长丝有利。

3、球面曲柄传剑机构P65图3-17

适于分离式筘座织机

4、共轭凸轮传剑机构 P66图

适于分离式筘座织机

5、刚性剑杆引纬

剑杆织机理解要点:

1、 送纬剑与接纬剑不是在同一时间动作(思考:哪个早?)

2、 在两剑杆进行到中间时,有一段交接过程(思考:这个过程各自方向)

3、 调整幅外空程时,不影响交接冲程。

第四节 喷气引纬

重点: 临界飞行角原理分析

一、喷气引纬流体力学基本理论

利用主喷嘴和辅助喷嘴的射流牵引纬纱

射流分布:

核心区(

过渡区

扩散区

υ=

出口流速υ+0. 29 喷嘴半径R0

二、喷气引纬系统及工艺

单喷嘴引纬系统,适于狭幅织机,

多喷嘴引纬系统,适于宽幅织机

1、单喷嘴引纬系统P69图3-22

工作过程 单喷嘴气当气流在管道内流动一段时间后,其分布就固定下来了。

吸嘴作用当气流旋向与纱捻向一致时,有补偿捻度作用防止扩散所采取的措施

1)封闭式管道片P71图3-27(A )

2)风孔带锥度P71图3-27(B )

3) 旋转管道片P71图3-27图(C )(缝隙减少)

2、多喷嘴引纬系统

基本结构P72图3-29,又称接力喷嘴系统,气流速度大于纬纱速度P71图3-28 种类:风道筘式(使用普通)

管道片式(应用较早)

1)风道筘式多喷嘴引纬系统P71图

供气系统P73图3-30

要点:主喷嘴3、4供气

附喷嘴分组,出口侧压力高且排列密

延伸喷嘴压力最高

电脑控制相应开关时间P73图3-31

供气方式:低压大流量,适于表面粗、毛羽多的纱。

高压大流量,长丝(压力和流量据工艺)

2)管道式多喷嘴引纬系统

与单喷嘴区别是增加了附助喷嘴使幅宽更大。

3)两种多喷嘴系统比较:P75图3-32

风道式的织机速度可大些

管道式节气(P75中用30立米/小时 而风道式用40立米/小时)

管道式用普通筘,加工方便,价格低,有利于品种翻改

综合: P75下段

4)主喷管

A 结构 平直圆形喷嘴

优点:因为圆也直径较大,长度较长,空气流量大,气流平稳

缺点:进纱孔有泄风

纬纱贴管壁前进,不能充分利用气流拖力

淅缩型喷嘴P76图3-23

无泄风但芯子位置应仔细调整

B 喷嘴孔径

孔径大压力小,引纬速度低,易出现缺纬

孔径小压力高,但风速太高易吹断纬纱,也增大气缸动力消耗(一般选11毫米,管道16毫米)

C 主喷管长度:进纱吕至喷口距离长则气流牵引力大,但到一定长度后,增加不明显(一般为250毫米以上)

D 管道片孔径选16毫米(细讲)

单喷嘴气流引纬示意图

管道片式喷气引纬机构有一个临界飞行角,一般为100度。

大于此角则管道片挡住喷嘴,小于此角纬则说明纬纱飞行过快。

第五节 喷水引纬

重点:

1、喷水织机引纬原理

2、喷射方式效果分析

3、水压力分析

4、水泵工艺调整

(一)喷水系统 P86图3-42

包括:定长机构,水泵,喷嘴,接水装置,割纬装置

1、喷嘴P87图3-43

2

3

4、水箱 (稳定水源)

5、水流分析 (参考《机织》P159《纺织厂空调》P231)

在任一截面水流方程为:

把水柱视为球体计算迎面阻力时:

结论:水喷出后,衰减较少,曲线平坦,较喷气优越,通常纬丝速度为水流的75%左右。

(二)喷水系统有关参数分析(参考《机织学》P200-205)

1、飞行速度与筘幅、车速的关系

122、喷水速度与筘幅落差关系 下落高度H =gt 2喷色方式: 上仰 水平 2121⎛1⎫ H 上仰=

gt 上仰=g t 水平⎪ 22⎝2⎭ 1⎛12⎫1= gt 水平⎪=H 水平 4⎝2⎭4

3、喷射速度与压力的关系P89式3-37

(1)出口速度高则减速时呈卷缩现象

(2)压力大水易雾化

4、喷射工艺

喷水量调节:凸轮角形杠杆等均能调,一般调定位螺丝。一般2.41-6.36ml/纬 开始喷射时间:调凸轮位置, 主轴85-90度喷射

压力调节: 弹簧刚度, 原则尽可能小

射流速度与距离关系P88图3-45

(1)当压力为1Mpa 时,出口29m/s,后来24m/s平缓

(2)压力高则衰减快,易前拥后挤

第一章 络简

第一节 筒子形式及卷绕成形分析 3 第二节 络筒张力 4 第三节 清纱、接头与定长 6 第二章 整经

第一节 整经筒子架 7 第二节 整经张力 第三节 整经卷绕 (综述 2,分批 2,分条 2) 第四节 整经工艺与产量及质量控制 第三章 浆纱

第一节 浆料 第二节 浆液配方与调浆 第三节 上浆 (上浆2 ,烘燥 2) 第四章 穿结经 第一节 穿结经方法

第二节 经停片、综框、钢筘

第五章 定捻和卷纬 第一节 纱线定捻 第二节 卷纬

第六章 并捻 第一节 股线

第二节 花式捻线 第七章 开口

第一节 梭口 第二节 开口运动规律 第三节 开口机构 第八章 引纬

第一节 有梭引纬 第二节 片梭引纬 第三节 剑杆引纬 第四节 喷气引纬 第五节 喷水引纬 第六节 无梭引纬的辅助装置 第九章 打纬

第一节 打纬机构 第二节 打纬与织物的形成 第三节 织机工艺参数与织物形成的关系

8 11 14 17 22 24 26 28 32 34 35 36

第一章 络筒 第一节 卷绕成型分析

重点与难点:

1、交叉卷绕原理,交叉卷绕过程中产生的质量问题。 2、纱线重叠成因分析及防叠方法。 一、交叉卷绕原理

筒子成型分为平等卷绕和交叉卷绕两种:

1、平行卷绕:锭子传动,卷绕密度大,筒管边侧有良好的纱圈稳定,用于丝、麻、绢纺织,多用于有边筒子。 圆柱筒子

对于等速导纱,除了折回区域外,圆周速度不变,故络纱速度V 和导纱角A 不变。每层纱线卷绕圈数

M=筒子转数(转/分)/ 导纱往复次数(次/分)

随着卷绕直径的增大,M 下降

2、交叉卷绕:卷绕密度较平行卷绕小(为65%)有锭轴传动和辊筒磨擦传动两种。可用于有边筒子,但多用于无边筒子

卷绕原理

螺旋线升角:纱切线与圆周速度方向夹角。 交叉角:来回两纱线之间夹角。

络筒速度: 是槽筒圆周速度和导纱速度的矢量和

有传动点和传动半径,传动半径大于平均半径(R 1+R2)/2,

并且随着筒子直径的增大,传动点逐渐向平均半径方向移动,筒子大小端圆周速度趋向一致。空筒时为防止纱线磨擦,应该稍稍离开 3、纱圈卷绕角

当角在11-14

二、重叠产生的原因 1、导纱一次发生重叠 2、导纱两次发生重叠

课后复习要点是:筒子纱直径必然要从小到大,周长也在不断增加。而槽筒周长是固定的,因此总会有一些时刻使得卷绕周长达到重合。 思考:

在什么情况下重合?

一般一个筒子纱有几次重合机会? 防止重叠方法:

主要是让筒子纱与槽筒之间产生滑移。 1、周期地改变槽筒转速;

2、使筒子托架周期性地轴向移动或摆动; 3、利用槽筒本身结构防止重叠。

第二节 络筒张力

重点与难点:

1、构成张力的因素分析,层级退绕时张力变化与整管张力变化成因及区别,卷绕点和分离点的张力。

2、络筒过程中如何控制张力,累加法与倍积法对张力波动的影响分析。

一、构成张力的因素分析 1、为什么要分析张力:

过大---物理机械性能损失

过小---卷绕密度过小,退绕不利。 适当的张力可使弱捻纱断裂。 2、形成张力的原因

纱线从附着于纱表面过渡到离开表面所需的力。

纱线从表态过渡到动态所需克服的惯性力。 气圈张力。 张力分布图 行进阻力(导纱器,张力器)。

3、在理解这些张力时最重要的是退绕点和分离点张力

退绕点:细纱表面上受到退绕影响的纱线的终点。

分离点:纱线开始脱离卷装表面或纱管的裸出部分而进入气圈的过渡点。 磨擦纱段:退绕点和分离点之间的纱段。

4、退绕一个层级时的纱线张力变化规律

顶部时转速快,离心力稍大,但层级的波动不会有太大影响。 5、整只纱管退绕时纱线张力的变化规律 满管时张力极小,三节气圈;

由于纱线与纱管的磨擦在中纱时为两节气圈,小纱时为单节气圈

圆盘张力器结构分析:

1、累加法

种类:垫圈式,弹簧式,压缩空气式

其中垫圈式有动态张力波动

2、倍积法 累加法只改变张力值

纱线通过张力器后张力按倍积增加,缺点是不匀增加

倍积法将改变张力值

张力变化图

μ0=

σ=

2

1

⎰a

a 0

a

T 0∙dt

2

μ=

1

⎰a

2

a

T ∙dt =μ0+2f ∙N

1a

(μ0-T 0) ∙dt

σ=

1a

a

(μ-T ) ∙dt =σ0

22

张力装置和导纱部件引起的纱线张力

T =T 0∙e

fa

T =T 0∙e

(f 1a 1+f μ0=

1

⎰a

e

fa

a

T 0∙dt

2fa

σ=μ=

e

2

a

a 0

a

(μ0-T 0) ∙dt =σ0∙0 e

2

2

fa

2fa

a t

a

T 0∙dt =e μ0

结论:倍积法张力装置在适当增加张线张力的同时,张力

波动的方差将增加,纱线不匀程度得不到改善

第三节 清纱拈接和定长

难点与难点:

1、电容式清纱器原理。 2、光电式清纱器原理。 3、空气捻接器工作过程

难点处理:空气捻接器用慢速视频展示。 一、电子清纱器

分类:光电式 电容式

光电式: 光源—光敏接收 ——信号处理——执行

课后复习要点:

1、电容式清纱与光电式清纱共性点均是:

传感器检测,通过运算放大器比较,驱动装置推动切刀。 可以通过输入端设置纱线直径和允许通过和长度。 2、不同点:

光电式清纱器通过测定挡光程度来断定纱直径。当出现双纱时不同的组合有不同的后果。如果纱线变粗(扁粗节),可能会因为在检测时的形态不同而异常。

思考:哪几种情况?

电容式清纱器通过测量介质体积来实现。因此不受纱状态影响。但是对水分

影响较大,因此可能会出现非实质性误差。

思考:纺织厂水份敏感吗?

3、电子清纱器清纱状态可以从下图分析(在虚线下边为切断范围)

第二章 整 经

本章章重点和难点:

1、 为什么会产生三种整经方式,三种整经方式在工艺上的区别。

2、 三种整经方式在筒子架上的共同点和区别,三种整经方式对筒子架的要求

整经基本要求:

1、张力均匀一致,符合要求。 2、长度,幅宽根数配列准确 3、接头符合标准

三种整经方式: 分条、分批、分段 1、分批:

总经纱发别卷绕在几个轴上再合并 生产效率高,适于大批量 容易产生短码,回丝多

花形变化不方便,多用于本色布生产 2、分条:

先卷绕在滚筒上再倒轴(P59图11-3) 生产效率低,张力不均匀 花型变化方便

回丝少,适于毛棉色织,不上浆织物 3、分段

用于经编机,先卷成多个小轴。

一、各类筒子架形式 1、固定式(轴向退绕) 单式(间歇式) 复式

单式筒子架

2、回转式(径向退绕)

筒子架在轴上自由回转,轴又可在轴架上回转。 色织、巾被、老厂,占地小翻改品种方便。 张力不匀,不适于高速。

筒子架区别主要是看换筒时间和对张力的波动

一般:换筒时间少可以提高效率。整经纱团直径相同时张力均匀。

具体考虑因素 1)有利于高速

提示:复式筒子架在换筒时有张力波动。 2)翻改品种时筒脚少。

提示:翻改品种时,一般都在一批筒子用尽时进行。 3)有利于减少筒子架占地面积(长度缩短40%) 提示:一般单式筒子架是复式的一半长度。

4)有利于均匀片纱张力(长度短,筒子直径一致) 提示:不同直径的筒子纱退绕时,张力是不同的。 5)处理筒子断头时间少

提示:由于筒子架短,路线短 6)横动式筒子架

提示:分条整经时为了使筒子架与导条装置对齐,以免产生意外张力。

第三节 整经卷绕

课程重点和难点:

1、

2、 3、 1、整经的卷绕过程

辊筒磨擦传动的经轴卷绕 直接传动的整经轴卷绕

液压马达传动经轴的传动

恒线速度卷绕原理

整经卷绕示意图

2、整经卷绕密度基本要求

适度,均匀,容纱量大,退绕方便

影响因素:

压力:径向变形

张力:产生变形,影响非弹性恢复程度 整经卷绕密度控制 分批整经加压

A :悬臂梁式加压P73图11-24

随着卷绕直径的增加,压力也增加,必须减少重锤重量,加压曲线如图

B :液压水平加压P74图11-26 优点是加压稳定,缺点是机构复杂

C :重锤水平加压P74图11-28

机构简单,加压稳定,国产整经机采用较多

3、整经工艺设计原理

工艺设计内容:张力设计(工艺配置) 整经速度设计; 整经长度设计; 整经根数设计; 卷绕密度设计; 1)整经张力设计

张力配置P64 分段,分层配置 弧形配置 2)整经速度设计P80

高速整经最大速度 1000米/分 主要影响因素是纱线断头 例如:在1000米/分时

速度配置P80下段 1452型 200-300米/分

《棉纺织厂设计P117表7.3.2-3 为250-350米/分 《手册》P140 调节部位: 电动机和辊筒皮带盘直径。 3)整经根数设计

影响整经根数的因素: A.

整经根数排列规律 结论:整经根数不能太少,以免不平整。 B. 效率分析:

根数多---落轴、换筒次数少,卷绕多。 效率高。 但断头后停台影响多 效率低。

结论:在不同的整经速度下有最佳根数P81图11-36 C. 筒子架容纱量限制

原则是少轴多头,参考P87表11-2(《手册》P166表4-12)

课后学习要点:

当整经根数过少,造成排列密度不匀时,会在织布退绕时造成经纱张力差异,出现紧经和松经,使布面不平,严重时有两种情况发生: 过紧时:断头 过松时:开口不清。

整经根数设计过程:

1) 初选一次浆纱并轴数N= 总经根数/筒子架最大容纱量 2) 将N 修正到整数N1后再计算 整经根数=总经根数/N1

说明:根数取值时各轴应尽可能一致,各别轴可以多出1-4根,但要单独标记。 (《棉纺织厂设计》P113) 4、整经长度设计 步骤:

卷装:体积—重量—长度————不出小轴 织造:经轴长度

1)卷装最大体积: vm=1/4*π(D2-d2)*H 其中D 为盘片直径-2厘米 《手册》P143

2)卷装最大卷绕重量 G (公斤)=V(立方厘米)*γ2(密度 g/cm3)/1000 其中密度的选定为《手册》P166表4-13

影响因素:重锤加压, 整经张力《手册》P166图4-40 3)卷装最大单根长度

根据号数定义:Tex=G/L *1000 得到

L (米)=G(克)/Tex*1000=G(公斤)/Tex*106 4)卷装最大允许整经长度

L1=L/整经根数=G(公斤)/(Tex*整经根数)*106 5)一个织轴允许卷绕长度

L 织=匹长*连匹数*落布次数+上、了机回丝长度 20-50匹 上0.2了0.8结0.25计1.25 6) 一缸浆纱(一个经轴) 最多能浆出轴数N

卷装最大允许整经长度L1(1+浆纱伸长率)

=一个织轴允许卷绕长度L 织 提示:

在整经设计时,严格讲应该考虑到每只织轴最大能够卷绕的织物匹数,然后再计算每个织轴的卷绕长度。

第三章 浆 纱

重点与难点:

1、 常用粘着剂的合成及特点 2、 粘着剂使用原则。 难点处理:

以一个浆液配方来分析。

浆纱的重要性:

1、对质量的影响:

浆纱不当难以生产,面经纱质量差则可以通过浆纱改善。 3、 对生产的影响:

4、 一台可供200-300台布机,最多可供500台布机。 浆纱基本要求:

第一节 浆 料

分类

粘着剂:形成粘着力的主要材料,用量大

助 剂:改善性能的附助材料,用量少而种类多。 1)分子式 C 6H 10O 5

聚合度 直链200-300个 支链6000-37000个 支链相隔20个葡萄糖基团有一个 各种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为

不同淀粉具有的性能见P93中间 2)浆液的粘度(描述流动性) 粘度大,浸透差,被覆好

单位:帕. 秒(Pa.S) 老单位制为 泊(P) 厘泊(cP) 见P93 3) 淀粉的上浆性质

第一阶段 常温下只有表层的OH 与水分子用氢键结合

第二阶段 温度升高, 水的渗透压力大, 进入淀粉大分子之间, 达到某一温度时, 直链分子开始流出,(支链分子不流出), 糊化开始, 淀粉开始破坏时的现象叫糊化, 此时温度叫糊化温度。

第三阶段 温度继续升高,支链淀粉溶入水中,粘度稳定不来并略降低,此时叫完全糊化。

淀粉糊化温度表: 粘度变化曲线

2、变性淀粉

以天然淀粉为母体,通过化学、物理或其它方式使天然淀粉的性能发生显著变化而形成的产品叫性淀粉(酸解,氧化,酯化,醚化)性能P95-96

纤维素衍生物

纤维素在水中不溶角解,用醚化剂使其醚化,就能改变其物理化学性质,使其溶解于水,这类水溶性纤维素醚,用作粘着剂使用。 两个烃基通过一个氧原子连接起来的化合物叫醚 R-0-R' 代表产品: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羟乙基纤维素HEC 甲基纤维素MC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的一般性质

P97 无臭,无味,无毒的白色粉末或未经粉碎处理呈纤维束状 分子结构:

纤维素 + 一氯醋酸 羧甲基纤维素 + HCL 羧甲基纤维素 + NaOH 羧甲基纤维素钠 + H2O 纤维素大分子中每个基团中有一个伯醇基(能力大),和两个仲醇基

每100个葡萄糖基环中被醚化基团所取代的羟基数称为醚化度。完全数300

平均每个葡萄糖基环中被取代的羟基称为取代度。完全数 3

高取代度:1. 2以上 能在水中溶解, 强酸中无沉淀析出(成本高) 中取代度:0.5-1.2 能在水中溶解, 强酸中有沉淀析出(常用) 低取代度: 0.25-0.5只能溶解于3-10的强碱中 聚乙烯醇PV A

聚醋酸乙烯和甲醇作用

[CH2CHCOOCH 3]n+nCH3OH=[CH2CHOH]n + nCH3COOCH 3

聚醋酸乙烯 甲醇 聚乙烯醇 醋酸甲脂

1)水溶性 完全醇解PV A 尽管有大量OH ,因为在分子之间已经形成较强的氢键结合,不吸水,水溶性差65-75度热水中不溶解,部分醇解的PV A 分子中有适量的醋酸根基团,占有很大体积,OH 之间空间大,40-50度溶解。

2)粘度图 87%时粘度最小定温时粘度与浓度成正比,定浓时与温度成反比。 3)粘附性

完全醇解PV A 对亲水性纤维具有良好的粘附性和亲合力

部分醇解PV A 对亲水性纤维粘合力差,但对疏水性纤维亲合力较完全醇解的强 4)混溶性 能与其它浆料混用,混合液稳定

5)其它性能 起泡,结皮,浆膜分纱性差是主要缺点。

第二节 浆液的配方

重点:

1、 浆液配方形成方法

2、浆液调制方法(定浓、定积) 3、调浆方法及设备

4、浆液输送方法(小循环、大循环)

配方选定依据

1、根据纤维材料千选定相应粘着材料

当纤维和浆料具有相同基团时具有较大的亲和力 棉、涤----淀粉、PV A (完全) 涤/棉 ----PV A (部分) 毛 ----聚丙烯酰胺

2、按粘着材料性能和具体因素选择助剂 1)淀粉为主应配

柔软剂,减磨剂、防腐剂(弥补上浆不足) 分解剂(加强调浆进程) 中和剂(调整PH 值) 浸透剂(高密织物) 2)PV A 为主应配

少加或不加柔软剂,介作辅料时应加防腐剂,防静电剂

3)T/C混纺 65:35 按比例(正、倒)确定PVA 和淀粉,其助剂按需要配置 4)长期储运织物或在霉雨季节要考虑防霉,应加入防腐剂(木薯含0.01-0.035%氰酸杀菌,不用加防腐)

5)碱性浆和褐藻酸钠应加消泡剂

6)坯布出售的织物可加增白剂和填充剂

7)需印染的其上蜡时应选择蜡质应是水溶性的和易于乳化和退净的 3、按织物性能和具体条件确定配方

1)细号纱原料好,弹性好,但强力低,上浆以增强为主,增加浸透,上浆率应大,并配柔软剂。

2)粗号纱毛羽多,重点是被覆和减磨,因弹性较差,应加柔软剂

3)合成纤维与棉混纺时,合纤易分离,应以被覆为主,但浸透为基础

4)捻度大的要注意浸透性(淀粉多加分解剂,精梳纱捻度小,上浆率多1-2%) 5)平纹交叉次数多应注意柔软,上浆率要大一些 6)股线不上浆 各种配方见P113-115

调浆

一、浆液的质量指标及其检验

总固体率、淀粉的生浆浓度、浆液粘度、酸碱度、浆液温度、淀粉的分解度) 1、浆液衷情固体率(又称含固率,它决定粘度和上浆量) 测定方法:烘干法P116 糖度计法(补充) 2、淀粉的生浆浓度

间接反映无水淀粉含量。

浓度定义:干重对浆液体积的百分率 作用效果:

过大,不易浸透。过小覆盖差,一般值见P258,50℃时平布用橡子粉4.8B é, 细布用橡子粉10, 平布玉米1.3-1.4

浓度测试:室温测一次, 掌握淀粉含量,

50度时测一次, 少以控制调浆温度和糊化程度,因浆液比重大于1,故用重液

作用:储备和浸清淀粉

方式:方形水泥池,在15-25转/分,搅拌2-3小时,浸泡30小时 2、调浆筒

成对排列,容积700立方分米(升)。有双速搅拌,低速25-30转,高速1440转

3、高速搅拌筒 (有双速调浆桶的可不设)

容积700立方分米专供不易搅拌的浆料(PV A ,CMC 褐藻酸钠)用 4、煮釜 煮滑石粉用,容积300立方分米,内有搅拌器 调浆方法: 1)定浓法:

以定量干浆料加水调成一定浓度(以比重表示),再加热,主要用于淀粉 2)定积法:

以定量干浆料加水调成一定体积(以容积表示),再加热,主要用于化学浆

名称 含量%

6 石蜡

10 硬脂酸

8 乳化剂

11 防静电剂SN

11

柔软剂

后上腊工艺图

后上腊

柔软剂太多会损伤浆膜强力,在上浆之后,再涂一层蜡质,使 经纱具有柔软性和不损伤强力。 后上腊方法:

1、固体上腊: 一般不用 2、乳液上腊:

输 浆

输浆课后复习要点:

1、为了保证浆液浓度的稳定,最好随着浆液的使用,液体不断减少,但浆液中的成份不变。

在输送过程中用大循环或小循环方式均可以保证浆液不断的搅动。 2、浆液不断的搅动可以保证均匀,但是剪切力又会使粘度下降。

第四节 上 浆

重点与难点:

1、方法(特别是压浆方法对质量的影响) 2、浆纱伸长测试和计算

3、浆率测试和计算(特别是毛羽损失率) 浆纱伸长计算: 车头绕纱长L 1-送出纱长L 0

伸长率C =⨯100% 送出纱长L 0

浆后干重G -原纱干重G 0

上浆率C =⨯100%

G 0

浆后纱实重G 0 浆后干重G =

1+实际回潮率W 1Tex 1G 1=(匹数n ⨯墨印匹长L m +L 上+L 了)⨯根数m ⨯⨯⨯ 1+伸长率C 10001+W 公定

1、伸长率 伸长量与原纱长度之比的百分率 测定方法:(计算法,仪器测定法) 1)计算法: 2)仪器测定法

测定一段时间内经轴送出的纱长和浆纱车头卷绕纱线长得

优点:在线测量,精度高,及时。有利于

1)计算法: 称织轴,测回潮,折干

按绕纱长度计算原纱干重

优点:在线测量,精度高,用时,有得于控制工艺。

2、上浆率

定义:上浆量与原纱干重之比的百分率 测定方法:(计算法;退浆法) 1)计算法 称织轴,测回潮,折干重G 2)退浆法(退浆率)

干纱样称重,退浆后称重,考虑毛羽损失率。 特点:测定时间长,操作复杂,但准确。 3、回潮率

4、增强率 强力增加量和原纱强力之比的百分率 5、减伸率

断裂伸长减少量与原纱断裂伸长量之比的百分率方式 :

退绕方式与退绕张力控制 方式:

互退绕

平行退绕 ( 上退绕、下退绕、垂直退绕)

互退绕方式

特点: 互退绕: 操作简单,张力不匀(后排张力大,交叉托持) 下退绕:操作引纱不方便,断头易发现。 上退绕:断头不易发现。 上退绕方式

下退绕方式

主要设施

加热管--用直接蒸汽加热效率高但易冲淡浆液。间接加热多用于长丝。 液面控制器。 上浆方法

单槽上浆(常用);双色或双组分用双槽上浆;高密度织物用分层上浆;

课后复习要点: 在压浆过程中,最难理解的是压浆机理,上浆辊不能变形,压浆辊可以小量变形,在后区压缩变形后自身吸附的浆液流入浆槽中,前区失压后,压浆辊小孔张开吸附部分浆液。防止上浆过大。

浆纱烘燥

重点与难点:

1、 浆纱烘燥过程

2、 烘燥过程的热湿交换i-d 图原理 3、 交换速率分析 4、 上浆加压

难点处理:结合空气状态变化图讲

湿分绞后在烘燥阶段形成浆膜

基本要求: 纱线伸长要小,浆膜成形良好,烘燥速度快,节能。 方 式: 传导---烘筒 对流---热风 辐射---红外

(一)烘燥原理P139图12-34

(二)烘燥方法对烘燥速度及能耗的影响 1、对流烘燥法 1)能量分析

传热量dQ=面积F*热交换系数K*(空气温度T 气-纱温度T 纱)*时间dt 而水蒸发总耗热量为 Q=水重W*水的汽化热C 则 dQ = dW*C 或 dW*C= F*K*(T 气-T 纱)*dt 蒸发速率为水分对时间的变化率 结论:

面积F 大则蒸发速率大。 交换系数K 大则蒸发速率大(K 与ν、φ有关)

2)热传递分析

在恒速烘燥阶段 传热 从外向内

水分 从内向外 作用缓和 2、热传导烘燥法

传热 从烘筒一侧向外侧

(烘筒有粘附层,破坏浆膜完整)

水分 同 上 作用激烈,烘燥速度快 3、组合式烘燥法P144图12-31

(热风缓和使浆膜成型,再用烘筒加热)

浆纱烘燥过程要点:

1、室内新风与烘房内热风混合,加热后与纱进行热湿交换。绝热降温形成烘燥过程。

2、热风烘作用缓和,但速度慢。 3、烘筒作用激烈,但速度快。

第六章 并捻

重点:1)花式捻线机工作原理不同并捻工艺流程的区别 2)倍捻机工作原理

第二节 花式捻线

一、花式捻线的结构

芯纱 组成 装饰纱

加固纱 种类见P181图 二、花式线表示方法

1、当三种纱时: 芯纱)装饰纱)加固纱 例:14)14)14

2、当两种纱时: 芯纱)装饰纱 例:14)12

使用并纱时应将N 种纱并列写出

三、花式捻线机

1、双罗拉花式捻线机(老机改造的多) 1)纺制结子线

工作结子线 P182图15-3(a ) 梳栉机构 P183图15-4(a ,b ) 2)纺制环圈线

3)三罗拉断丝捻线机结构

花线线工作要点:

与一般股线的共性是有锭子,钢领等。 不同点是花式捻线有超喂罗拉,控制装饰纱 一般装饰纱输出量大,形成纱线外观主体, 如果均匀输出装饰纱则是环圈线,如果用梳 栉控制装饰纱上下运动,则会产生节子线。 花式线分为芯纱(承受强力),饰纱(形 成外观),加固纱(固定纱结构)

花式捻线

第七章 开口

重点:开口伸长分析

从几何关系分析出上下层经纱张力在开口过程中的不同

第一节 梭 口

一、梭口

梭口:开口时上下层经纱所形成的梭形空间叫梭口 B-C1-D-C2-D

梭口高度:经纱随综框运动的最大位移C1-C2

梭口深度:织口到停经架的水平距离B-D

前半部梭口深度:综丝到织口的距离L1

后半部梭口深度:综丝到停经架距离L2

二、经位置线:平综时织口到后梁之间经纱的折线BCDE

1、折线产生的原因(与走梭板面距离,张力差)

2、工艺上改变后梁高度

三、拉伸变型计算

四、影响拉伸变形的因素

1、梭口高度:

伸长变形与梭口高度成正比,工艺上应控制梭口高度,并把变动频繁的经纱放在前综。新型织布机断头少。

2、梭口深度:

一般前半部梭口是不变的,(取决于曲柄尺寸)后部梭口深度与经纱伸长变形呈双曲线关系。L2长则变形小,L2短则变形大,(为减小张力时L2应大,紧密织物L2小)

3、后梁高度:

工艺上要求下层经纱应有适当张力差异,而后梁高度大则差异也大,(变换后梁高度必须变换停经架高度)开口过程快,可视为急弹性变形,F=KS上层经纱比下层经纱变形小,故纱线下层张力大,对保证梭子飞行是有利的。

课后复习要点:

在梭口结构中,前半部梭口是不能变化的,它与引纬系统有关,新式引纬器要求的前半部梭口小。后半部梭口长短直接影响到经纱张力。

1) 黄麻织造时因为纱强力高,后半部梭口短。

2) 丝织机因为纱强力低,要求后半部梭口长。

拉伸变形分析:

开口后上层经纱长度分析

2 2H ⎡⎤2⎡H ⎤C 1D =L 2+⎢-(b -c )⎥ 2BC 1=L 1+⎢-(b -a )⎥⎣2⎦ 2⎣⎦

开口前上层经纱长度分析22 ()[]BC =L +b -c 222()[]BC =L +b -a 1

上层经纱伸长量

⎤H ⎡L 1+L 2L 1L 2 (b +d )⎥λ1=BC 1+C 1D -BC -CD =H -L 3(b -a )-⎢2L 1L 2⎣4L 3 ⎦

下层经纱伸长量

⎤ H ⎡L 1+L 2L 1L 2(b +d )⎥λ2=BC 2+C 2D -BC -CD =H +L 3(b -a )+⎢ 2L 1L 2⎣4L 3⎦

下层经纱伸长差

⎤H ⎡L 1L 2 (b +d )⎥∆λ=λ2-λ1=L 2(b -a )+⎢ L 1L 2⎣L 3⎦

张力分析要点:

1、上下层经纱张力差异只有开口时才会体现出来。

2、当后梁在经直线上方时,下层经纱张力在开口时比上层大。

3、开口高度越大,经纱伸长越大,张力也大。

4、开口高度大则张力差异也明显。

工艺上:

1、 变动频繁的经纱穿在前综。

2、 尽量让开口高度低。

3、 新型织机断头低。(思考:为什么?)

第三节 开口机构

重点:

1、凸轮开口机构的原理。

2、凸轮外侧曲线剖析。

3、复动式多臂织开口织机原理。

组成:提综装置,回综装置,次序升降装置

一、凸轮和连杆开口机构

(一)综框联动式凸轮开口机构

1、结构:

综框下降由凸轮带动的踏杆牵动完成。

综框上升由辘轳转动的联动完成

(讲出吊综辘轳半径的关系)

2、各种织物吊综配置方法

1)两页式吊综方法(织平纹)

2)三页式吊综方法

3)四页式吊综方法

4、凸轮开口机构周期分布

(二) 弹簧回综式开口机构 1 2 1 2

3

综框下降靠凸轮, 上升靠弹簧, 结构P30图2-9

优点:品种适应好。 缺点: 耗能

拉簧式吊综装置 平卷簧式吊综装置

特点:将拉簧置于两侧,解决挡光问题

一般凸轮开口机构优缺点分析

优点: 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缺点:

1)综框与踏杆之间为柔性连接,皮带易伸长变形

2)综框易晃动,不宜高速,(踏杆为圆弧摆动)

3)采光不利

4)易产生油污

纹链开口机构介绍P31图2-10

(三)共轭凸轮开口机构(适于片梭织机)P31图2-11

优点: 综框无晃动,有利于高速,凸轮体积可大些,有利于减小压力角

(四)沟槽凸轮开口机构P32图2-13

优点:磨损少,加工方便,但一般只能织平纹

(五)连杆凸轮开口机构(适于喷气织机)P32图2-13

优点:磨损小,加工方便,但一般只能织平纹

结构P33图

分类:

按拉刀往复一次形成的梭口数分:多 臂1、单动式开口机构: 每页综框配一把拉钩,(或摆动轮)

主轴每一回转,拉钩(或摆动轮)动作一次

2、复动式开口机构: 每页综框配两把拉钩,主轴回转两转,每把拉钩各动作一次

多臂式开口机构分析思路:

1、 复动杆分别由上拉刀和下拉刀控制。

2、 上、下拉刀分别受重尾杆控制。

3、 重尾杆升降受纹钉控制。有钉则综框下降。

这是半开梭口。

提花开口机构

本节重点:

1、提花开口机构原理。

2、提花程序编制。 难点:提花程序编制。

组成:

纹板 阅读装置

提综装置 回综装置

分类:

单动式

复动式

(一)传统单动式提花开口

原理:P44图2-28

123、重锤使经纱下降,随底板运动。

刀箱升降原理:

4、偏心盘转动,刀架升降。 提花机构刀箱工作原理

5、扇形双臂杆齿杆带动底杆反方向运动。

原理P45(三)电子提花开口

1、工作原理

(四)连续开口

目的:使织物形成过程连续,提高产量

方式:

1、分段开口法:把幅宽方向分成若干区段,每段开口高度相同,各段织入不同经纱。

2、阶梯梭口法:每段为一个阶梯梭口。

3、波形梭口:上下纱纱组成光滑的波形梭口。

多梭口开口机构综丝结构P75图8-39

第八章 引纬

重点与难点:

1、引纬和制梭的受力分析

2、梭子速度变化分析

作用:把纬纱引入梭口,使经纬交织构成织物

方法:有梭引纬(传统引纬)

无梭引纬(剑杆,片梭,喷气,喷水)

第一节 有梭引纬

(一)梭子在梭口中自由飞行

1、梭子飞行特征:沿筘座的相对运动和随筘座摆动的牵连运动。是空间抛物线,速度特征是近乎匀减速运动。

从惯性分析,飞行时间允许180-240度,由于开闭口限制仅90-170度,梭子进出梭口取决于梭子尺寸,梭口大小、综平时间、综框运动规律及打纬机构尺寸等,当其取定后,投梭就是保证梭子按需要进出梭口。

2、梭子进梭口速度计算:

梭子飞越梭口需时间:

平均飞行速度 Vp

当飞行 为匀减速运动时

结论:

进口速度与织机转速成正比,与梭子飞行角成反比。

3、梭子速度配置原则

速度过大,能耗多,机件易损坏

速度过小,边经易断,甚至轧梭

实践上使速度略大于前式,或采用早投梭(进口角小)和迟开口(出梭口角大)来降低对梭子速度的要求。

4、梭子飞行受力分析(包括重力计11个力)

受力分析

牵连运动筘切向P1

与经纱经向F1惯性力

牵连运动筘法向P2

磨擦力与经纱纬向F2

筘弧P3

与筘F3走梭板弧P4

支反力2个: 走梭板R1 筘R2

相对运动P5 重力W

∑Z=0

经纱磨擦力F1+筘弧离心力P3+切向离心力P1=筘反力R2

∑Y=0

重力W+走梭板弧离心力P4=法向离心力P2+走梭板支反力R1

∑X=0

经纱磨擦力F2+筘磨擦力F3=运动惯性力P5

力矩分析

∑My=0

F3*b=R2*H2

结论:R2点超前重心,从分布载荷看,为图所示,

说明梭子前端紧压钢筘

∑Mz=0

R1*H3=F2*a

结论:R1一定超前重心,从分布载荷看,梭子飞行

前端压向走梭板

从惯性分析:

1)随钢筘摆动的切向惯性力

当1511织机进入角=120度时,at=47*10-5 *N (米/秒),若N=210转/分则P 切=2.12G公斤

结论:随钢筘摆动的切向惯性力为梭子重量的 2倍

2) 随钢筘摆动的法向惯性力

当1511织机进入角为120度时,V=65*10-4*N(米/秒), 若N=210转/分则P 法=0.25G公斤

结论:随钢筘摆动的法向惯性力为钢筘重量的四分之一

3) 走梭板弧和筘弧产生的离心力

经计算为0.23G

结论:走梭板弧和筘弧产生的离心力不足梭子重量的四分之一, 无必要。

代表变形产生的原因是梭子和皮结等惯性

(存在意义P53下)

2、击梭工艺参数

投梭动程 投梭时间

1)投梭动程:又叫投梭力,投梭时皮结的静态位移

关于投梭动程的说明:

设计机器时考虑的动程(充分利用)

生产中考虑的投梭动程(不能太大),它决定梭子速度,要保证梭子按时飞出 讨论:投梭力小,梭子飞行速度低,梭子出梭口时间迟,挤压度大,断头多。过小时梭子飞不到头,碰坏纬纱叉。投梭力大,机物料动力都大。

调整原则:在正常挤压适中的前提下,以小为宜。

2)投梭时间:指转子与投梭鼻接触的时间,理论上是曲柄离开前死心的角度,工艺上是开始投梭时筘到胸梁的距离。距离小则投梭时间早。

讨论:

投梭早:梭子进入梭口早,梭口虽已满开,但距离织口近筘处梭口高度小,挤压度大,边纱易磨损。距离梭口满开时间短,开口不清。底层经纱离走梭板高,易跳花。

投梭迟:梭子可能利用的飞行时间短,出口侧挤压度大。

调整原则:在进口处不出现跳花,断边,走梭平稳的前提下,早投梭。

调整方法:调整转子位置,保证进口处挤压度为70-80%,生产中一般掌握在弯轴下心 前5-15度时开始投梭,即开始投梭角为75-85度,此时胸梁距筘218-240毫米试验表明:

3)工艺上先调投梭力,后调投梭时间。

(三)制梭

关于制梭:一般情况下梭子动能的15%用于消耗在阻力上,余者均需通过制梭消耗,据分析整台织机的1/2动力消耗在制梭上,并产生振动和噪声。

对制梭机构的要求:

梭子定位准确,尽可能减少回跳

不产生脱纬,制梭路线长些

各部分配置合理,避免某种机物料损坏

制梭过程分析:碰撞,磨擦,碰皮结,三轮缓冲

9米/秒 8.9 8.69 8.69 6.26

1、梭子对制梭板的碰撞

据动量原理

制梭板: 转动惯量J*初角速度ω=冲量B*cosθ2*半径R j*ω=B*cosθ2*R

梭子:接收的动量用于梭子减速

B*cosθ1=M(梭子质量)*(V1-V2)

上三式联立后解出 若V1=9米/秒则V2=8.9米/秒

结论:碰撞制梭效果是有限的

2、制梭扳的磨擦制梭

磨擦阻力F= N(压力)*(f1+f2)+G(梭重)f3

阻力耗能W=F*S(动程)

磨擦后梭子速度V

(按动能定理) E3=E2-W 求出V3=8.69米/秒

结论:摩擦制梭作用也是有限的(仅减少4.8%)工程上为增加其作用,采用加大摩擦长度、或改变摩擦系数(如包覆革等)

3、梭子对皮结和投梭棒冲击

冲击过程:略

冲击后梭子速度计算:

据动量守恒定律: m1v10+m2 V20=m1V1+m2v2

即: msV3+mpVp0=msV4+mpVp

据恢复系数

(用电测法得知冲击时间为0.0015秒, 计算Vp 为9.73米/秒。

冲量=力*时间=质量*速度

求出皮结受到冲击力为66.12公斤)

4、 三轮缓冲和梭子回跳

当初如张力为

T 2=T 1e f θ1力为:f θ2三轮缓缓冲制梭机构

T 0时,经过三办缓冲后张f θ1f (θ1+θ2=T 0e e =T 0e )

重点与难点:

1、 片梭织机引纬原理

2、 扭轴击梭分析及制梭

3、 片梭工作过程中的制梭分析

4、 击梭动力学分析

5、 缓冲点理论分析

(一) 扭轴投梭

工作过程P82图

1、凸轮转动通过摆杆,连杆使扭轴逆时针加扭矩

2、进入死点后发生自锁

3、凸轮继续转动自锁解除,扭轴释能击梭

4

片梭引纬动力学分析:

M 回+M 惯=0

ϕ=A cos Kt +B sin Kt G 剪模量J 极性矩ϕ转角 M 回= =0初始条件t =0时, ϕ=ϕ0, , ϕl 扭轴长 M 惯=m 质l ϕϕ=ϕ0cos Kt

=-K ϕ0sin Kt ϕ 三式联立得

+K 2ϕ=0 ϕ

ϕ=A cos Kt +B sin Kt

初始条件t =0时, ϕ=ϕ0, , ϕ =0

ϕ=ϕ0cos Kt =-K ϕ0sin Kt ϕ2投棒长

重点与难点:

1、挠性剑杆引纬原理

2、双剑杆交接冲程分析

3、剑杆工艺调整方法

传剑机构及其引纬工艺特点

传剑机构原理图

1、连杆与周转轮系组合的传剑机构(非分离式筘座织机)

1)传动分析

2)运动分析

结构尺寸确定后,位移、速度、加速度曲线P62图3-13

重点:送纬剑开始进剑20度

接纬剑开始进剑10度

送纬剑175度进足,接纬剑170度进足,二者交接时间角5度

优点:保证交接平稳,缺点有柔性冲击。

引纬工艺参数:最大动程 调OA 影响挤压度,P63中段

重叠长度(交接冲程),由剑头质量结构决定,调定位即可。

最大动程大则幅外空程大

进出口剂压度小(好)

速度高,加速度大,纬纱长(坏)

2、变螺距辊杆传剑机构P63图3-15

用于分离式筘座织机(共轭凸轮打纬),逆向传动压力角大。

特点: 分离式(共轭凸轮)筘座长期在后方静止,开口合理,剑头进出挤压度为零对长丝有利。

3、球面曲柄传剑机构P65图3-17

适于分离式筘座织机

4、共轭凸轮传剑机构 P66图

适于分离式筘座织机

5、刚性剑杆引纬

剑杆织机理解要点:

1、 送纬剑与接纬剑不是在同一时间动作(思考:哪个早?)

2、 在两剑杆进行到中间时,有一段交接过程(思考:这个过程各自方向)

3、 调整幅外空程时,不影响交接冲程。

第四节 喷气引纬

重点: 临界飞行角原理分析

一、喷气引纬流体力学基本理论

利用主喷嘴和辅助喷嘴的射流牵引纬纱

射流分布:

核心区(

过渡区

扩散区

υ=

出口流速υ+0. 29 喷嘴半径R0

二、喷气引纬系统及工艺

单喷嘴引纬系统,适于狭幅织机,

多喷嘴引纬系统,适于宽幅织机

1、单喷嘴引纬系统P69图3-22

工作过程 单喷嘴气当气流在管道内流动一段时间后,其分布就固定下来了。

吸嘴作用当气流旋向与纱捻向一致时,有补偿捻度作用防止扩散所采取的措施

1)封闭式管道片P71图3-27(A )

2)风孔带锥度P71图3-27(B )

3) 旋转管道片P71图3-27图(C )(缝隙减少)

2、多喷嘴引纬系统

基本结构P72图3-29,又称接力喷嘴系统,气流速度大于纬纱速度P71图3-28 种类:风道筘式(使用普通)

管道片式(应用较早)

1)风道筘式多喷嘴引纬系统P71图

供气系统P73图3-30

要点:主喷嘴3、4供气

附喷嘴分组,出口侧压力高且排列密

延伸喷嘴压力最高

电脑控制相应开关时间P73图3-31

供气方式:低压大流量,适于表面粗、毛羽多的纱。

高压大流量,长丝(压力和流量据工艺)

2)管道式多喷嘴引纬系统

与单喷嘴区别是增加了附助喷嘴使幅宽更大。

3)两种多喷嘴系统比较:P75图3-32

风道式的织机速度可大些

管道式节气(P75中用30立米/小时 而风道式用40立米/小时)

管道式用普通筘,加工方便,价格低,有利于品种翻改

综合: P75下段

4)主喷管

A 结构 平直圆形喷嘴

优点:因为圆也直径较大,长度较长,空气流量大,气流平稳

缺点:进纱孔有泄风

纬纱贴管壁前进,不能充分利用气流拖力

淅缩型喷嘴P76图3-23

无泄风但芯子位置应仔细调整

B 喷嘴孔径

孔径大压力小,引纬速度低,易出现缺纬

孔径小压力高,但风速太高易吹断纬纱,也增大气缸动力消耗(一般选11毫米,管道16毫米)

C 主喷管长度:进纱吕至喷口距离长则气流牵引力大,但到一定长度后,增加不明显(一般为250毫米以上)

D 管道片孔径选16毫米(细讲)

单喷嘴气流引纬示意图

管道片式喷气引纬机构有一个临界飞行角,一般为100度。

大于此角则管道片挡住喷嘴,小于此角纬则说明纬纱飞行过快。

第五节 喷水引纬

重点:

1、喷水织机引纬原理

2、喷射方式效果分析

3、水压力分析

4、水泵工艺调整

(一)喷水系统 P86图3-42

包括:定长机构,水泵,喷嘴,接水装置,割纬装置

1、喷嘴P87图3-43

2

3

4、水箱 (稳定水源)

5、水流分析 (参考《机织》P159《纺织厂空调》P231)

在任一截面水流方程为:

把水柱视为球体计算迎面阻力时:

结论:水喷出后,衰减较少,曲线平坦,较喷气优越,通常纬丝速度为水流的75%左右。

(二)喷水系统有关参数分析(参考《机织学》P200-205)

1、飞行速度与筘幅、车速的关系

122、喷水速度与筘幅落差关系 下落高度H =gt 2喷色方式: 上仰 水平 2121⎛1⎫ H 上仰=

gt 上仰=g t 水平⎪ 22⎝2⎭ 1⎛12⎫1= gt 水平⎪=H 水平 4⎝2⎭4

3、喷射速度与压力的关系P89式3-37

(1)出口速度高则减速时呈卷缩现象

(2)压力大水易雾化

4、喷射工艺

喷水量调节:凸轮角形杠杆等均能调,一般调定位螺丝。一般2.41-6.36ml/纬 开始喷射时间:调凸轮位置, 主轴85-90度喷射

压力调节: 弹簧刚度, 原则尽可能小

射流速度与距离关系P88图3-45

(1)当压力为1Mpa 时,出口29m/s,后来24m/s平缓

(2)压力高则衰减快,易前拥后挤


相关内容

  • 十三五重点项目-非织造复合土工膜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 十三五重点项目-非织造复合土工膜项 目资金申请报告 项目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资金申请报告是项目投资者为获得政府专项资金支持而出具的一种报告.政府资金支持包括投资无偿补助.奖励.转贷和贷款贴息等方式,政府只审批资金申请报告.一般需要委托具有工程咨询资格的单位编写资金申请报告. 政府资 ...

  • 非织造工艺学
  • 基本资料 非织造工艺学 作者: 言宏元主编 出版社: 出版年: 2000年08月第1版 页数: 定价: 20 装帧: ISAN: 内容简介 全国纺织高职高专教材:本书介绍了非织造布生产的基本原理.工艺和应用.内容包括:非织造布工艺与设备.产品与应用.性能测试等. 书  目: 举报失效目录 超星 第一 ...

  • 浅析宋代丝绸纹样的制作工艺
  • 中图分类号:K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1 宋代丝绸纹样清淡自然,题材丰富,趋向写实性和装饰性,其制作工艺延续了前代的基础,同时亦涌现许多新的技艺.本文通过分析宋代丝绸纹样的内容,揭示丝织技术的发展和制作工艺的进步,详细 介绍了宋代丝绸纹样的呈现方 ...

  • 纺织品设计概述
  • 第一章 概 述 一.纺织品 纺织品是一个非常大的范围. 广义上是指可以经过纺织加工或已经经过加工的纺织制品,包括纺织可用的原料.粗加工的纺织原料.纺织半制品.工艺流程的制品及制成品. 狭义上的纺织品一般是指人们可以在生活中应用,能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求的某些功能性的纺织制品,如用于服装.装饰.产业各方 ...

  • 附录3 织造规格设计与计算
  • 附录3 织造规格设计与计算 一.织物的幅宽与匹长 成品织物的幅宽是根据织物用途.销售地区和生产设备条件而定.常用的织物幅宽有四种:91cm (36英寸).112-114cm (44-45英寸).140-150cm (55-59英寸).280-300cm (110-118英寸). 坯布幅宽(cm ) ...

  • 东华大学纺织非织造部分习题答案
  • 非织造学复习题 --毛琪惠 这个是部分的非织造习题答案以及名次解释. 主要是老师布臵的作业,不是很全.黑色的是网上直接下下来的,红色的是我整理加上去的,但是才弄了前三章.之后我会更新的.先给大家看看~非织造据说考的蛮理解性的,所以大家要努力了啊.(^ω^)祝大家有好成绩啊,可以开始复习了~~~ 第一 ...

  • 织造工艺与质量控制考试大纲(本科)
  • 附件 河南工程学院 本(专)科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 织造工艺与质量控制 课程编码: 031037 适用专业: 纺织工程(现代纺织技术) 学 制: 四年 所属系部: 纺织工程系 制订日期: 2009 年 12 月 25 日 河南工程学院教务处编制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河南工程学院 本(专)科 ...

  • 牛仔布织造工艺特点简析
  • 沦文 涂料染槽配方:超细涂料黑G5550虮 牢度提高剂30鲈 粘合剂 柔软剂6gn89/l 我们利用纤维改性技术,使纤维的阳离子化,赋予纤维与涂料间一定的亲和力,通过静电引力将涂料吸附到纤维上去,明显提高了涂料的上染率,通过染化料助剂的优选.设备的改造,解决了传统涂料染色工艺存在的提升性差.色牢度低 ...

  • 无纺布生产原理
  • 无纺布生产原理 无纺布生产原理 第一章第一节 (2009-11-11 15:47:53) 转载 标签: 再生聚酯切片 pp 跟pet 不同 杂谈 第一节非织造基本原理及发展简史 惠州家和无纺布有限公司- http://www.jiahe.com.hk 非织造材料又称非织造布.非织布.非织造织物.无纺 ...

  •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
  •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081412S) 一.业务培养目标和规格标准 本专业培养具备纺织工程及材料科学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适应现代纺织高科技化及其与信息.材料.管理.市场.环境等学科高度综合发展的趋势,能在本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装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从事非织造工艺技术.产品设计.新产品研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