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及趋势分析

2008年第4期

(望筮!鲤翅)

垦型竺螋坠塑堂堕血塑

现代日本经济

NO.4.2008

(!些:!鲤)

经济与社会

日本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及趋势分析

王海涛谭晓军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辽宁沈阳110004)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的贫富差距问题日益突出,并演变成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日本贫富差距的日益

扩大与日本政府所奉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息息相关。基于对日本贫富差距不断扩是的现状和日本政府及社会的选择倾向分析,我们对未来日本的贫富差距问题的演变趋势可以做出两方面的预测:一是如果日本政府及社会的选择趋向

于采取缓和的经济政策,日本的贫富收入差距有逐步缩小的趋势,但彻底解决的可能性不大;二是如果日本政府和社会

的选择依然倾向于强化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取向,日本的贫富差距问题还有可能趋向进一步恶化,甚至最终可能导致社会的、政治的和经济的危机。

【关键词】日本;贫富差距;,1f-尼系数;贫困率;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再分配;财富转移【中图分类号】F133.13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335X(2008)04—0060—05

【收稿日期】2007—10—22

【作者简介】王海涛(1963一),男,吉林镇赉人,东北大学文法学院经济学系副教授。

谭晓军(1968一),女,辽宁沈阳人,经营学博士,东北大学文法学院经济学系副教授。

日本作为“二战”以后迅速崛起的发达国家,

曾经以贫富差距小且经济增长速度快而引起世界

景气回升被日本各界称为“格差景气”。日本的

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用基尼系数表示的贫富差距日益扩大。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2003年收入再分配调查报告书”的测算,日本的初次分配的基尼系数已经从

1981年的0.3491提高到2002年的0.4983。即

各国的广泛关注。但进入2l世纪,日本的贫富差距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是最近几年,贫富差距问题已经成为日本社会各界议论的核心话题之一。日本的贫富差距究竟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其贫富差距问题已经产生以及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日本的贫富差距问题越来越突出?日本政府针对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事实将会采取哪些措施?日本贫富差距问题解决的前景如何?这一系列问题都是我们研究日本经济问题时必须理清的。

一、日本贫富差距扩大的表现及其影响1.日本贫富差距扩大的表现

使是通过税收手段进行调节,基尼系数也从1981年的0.3301上升到2002年的0.4941(见表1)。尽管对日本的基尼系数有不同的测算方法并得出不同的结论,但表1的数据至少说明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贫富差距问题就已经比较明显了。经过小泉政府以及安倍政府的“结构改革”,日本的收入差距问题则更加明显。

其次,贫困率居发达国家第三位。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2005年发表的一份对

各国贫困状况进行调查的报告,日本以15.3%的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经济陷入了长达10年之久的经济停滞时期。进入21世纪以后,从小泉纯一郎出任日本首相开始,实施了具有

典型新自由主义色彩的“结构改革”政策,在一定

贫困率位居全球第五位,发达国家中的第三位。也就是说,日本属于发达国家中的“高贫困率国家”。按照日本人口折算,日本贫困人口总数已经

接近2000万人(见表2)。可见,日本社会在分配领域的两极分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程度上重新激发了日本经济的活力,使日本经济逐渐从低谷中爬升出来。但与这次景气的回升相

伴随的是日本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因此这次

第4期王海涛,谭晓军:日本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及趋势分析

61

表1日本基尼系数的演进(1981—2002年)

资料来源:日本厚生劳动省“2003年收入再分配调查报告书”。【11

表2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的贫困率排序

国家贫困率排序

国家贫困率

墨西哥20.3%14

波兰9.8%2美国

17.1%15

奥地利

9.3%

土耳其

15.9%16德国8.9%4

爱尔兰15.4%17匈牙利8.1%

5日本15.3%18

比利时7.8%6葡萄牙13.7%19法国

7.0%7希腊13.5%20瑞士6.7%8意大利12.9%21

芬兰6.4%9

西班牙

11.5%

22挪威6.3%10英国

11.4%23荷兰6.0%ll澳大利亚11.2%

24

卢森堡

5.5%

12

新西兰

10.4%25

瑞典

5.3%13

加拿大

10.3%26捷克、丹麦4.3%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平均贫困率

10.4%

资料来源:OECD(2004),Incoll∞1)i出-ibu6mandPoverty

in

OECD

ConnU'ieatintheSecondH出et"the1990B.

最后,收入阶层的分化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根据日本国税厅发表的统计数据,从1994年到2004年期间,年收入超过2000万日元的人员增加了近5万人,而年收入不到300万日元的人员则增加了187万人,处于中间收入阶层的人员则普遍减少(见表3),这些数据更加直接地显示出日本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趋势。

表3

日本收入阶层的演变

单位:1000人

薪金收入阶层19914200404年总额比重(万日元)1999

(10亿日元)(%)

2000以上

148

164

19662663.2

900—2000

3192

3395

2862

3358017.2

6∞一900

67607078

1蝴

63434594823.5

300—600

18832

194347989440.9300以下14794

1491216663

2972315.2合计

43726

44983

44530

195410

100

资料来源:日本国税厅。从税务统计看民间收入的实态¨2】

关于日本的贫富差距问题,已引起日本学者和政府的关注。“日本贫富差距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发展,这样的结果也许会让老百姓感到震惊,但是日本所谓的‘一亿总中产阶级’的确已经消失了。贫困率与10年前相比,增加了1倍左右,最能够表现出事态的严峻程度。¨31日本总务省的一

项调查结果显示,日本“零储蓄”家庭比例已经从2002年前的16.3%上升到了2006年的23.8%;仅凭自己的能力已经不能维持生计、需要政府有关部门支援和保护的家庭比例从2002年前的80.5万户增加到了2006年的105.16万户,增长了约30%;由于没有工作、没有住所而栖身于公园内的无家可归者人数也出现增长。另据日本国税厅2006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年收入超过2000万日元的人数增加了1.8万人的同时,年收入低于300万日元的职工人数增加了160万人。【40不仅如此,机会不平等还使阶级或阶层间的经济差距固定化,贫富差距持续扩大。【5】

2.日本贫富差距的影响

关于日本贫富差距的日益扩大所造成的影响,日本社会各界有很多不同的看法。目前的执政党即自民党认为收入差距的存在符合市场经济的竞争规律,有利于日本经济景气的回升,不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作为在野党的社会民主党和共产党认为贫富差距的扩大已经造成了严重的不公平,甚至会引起社会的不稳定;而日本社会的中间派则认为适当的差距是社会可以承受的,但如果差距过大,则会产生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

日本社会学者山田昌弘认为,日本社会已经出现风险化和两极化倾向,“安心社会”的基础已经崩溃。伴随新经济的进展,职业不稳定化,具有适应新经济系统能力的人与不具备适应能力的人之间差距逐渐拉开。即使是相对稳定的家庭也时刻伴随着风险。【61此外,日本的媒体也指出日本贫富差距的扩大不仅使一部分国民的衣食住行和医疗等生存基本条件受到威胁,给非正式雇佣者、低收入者、贫困者家庭带来了失业和贫困,给大企业中正式雇佣者的中下收入阶层带来不断加大的心理压力,而且还有动摇日本经济社会再生产基础的危险。【7J可见,无论人们如何看待日本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问题,这一问题给日本经济社会所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已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最终所危及的必将是日本社会和政治的稳定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日本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新自由主

义经济政策的推行

从“二战”以后到20世纪90年代以前,日本相对于其它发达国家而言一直属于贫富差距比较小的国家。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对日本的“一亿总中产阶级”的评价。但从90年代以后,日本的贫

62

现代日本经济

总第160期

富差距不断扩大的事实逐渐打破了日本平等社会的神话。尤其是2002年日本进入景气恢复阶段

以后,贫富差距问题日益突出,并演变成社会关注

的焦点问题。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导致了日本贫富差距的日益扩大呢?笔者认为,日本贫富差距的日益扩大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由一系

列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这一系列综合因素的形成与日本政府实施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是息息相关的。

日本原来是实行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体制,强调政府的行政指导、产业政策和终身雇佣等措施。20世纪80年代初期,日本经济政策的基

本立场就已转向了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在日本是以“行政改革”的形式出现的。官方的行政改革旨在取得国民预算的平衡,来解决国家日益

加深的财政危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日本通过行

政改革来裁减公务员,将国有企业私有化,并在很

多领域解除政府管制。【3J21世纪初,小泉出任日本首相以后,更加推崇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政策主张。在这场改革下,日本式经营的“三大神器”(终身雇佣、年功序列、企业内工会)风光不再。收入相对公平的“中流社会”逐步瓦解,代之以小政府、民营化、能力主义等新观念。【91从而使日本的贫富差距问题越来越严重。

关于推行日本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对贫富差距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具体视角做出分析:

首先,税收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的向企业倾斜,显著地降低了税收和社会保障的再分配功能,从而加剧了日本社会的贫富差距。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一定收入分配差距的存在能够调动生产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提升资源配置的效率。但这种差距如果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产生一系列负

面的影响,甚至因这种负面影响所形成的成本要

超过因注重效率、提升经济增长速度所带来的收益。因此,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障等一些必要手段对初次分配进行调节,实现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是不可或缺的。然而,日本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了以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的日本所得税以及医疗、养老金等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逐渐弱化税收和社会保障的再分配功能,使日本两极

分化进一步加剧。在税制改革方面,日本政府将

所得税和居民税合计的最高税率从65%降低到

了50%,继承税的最高税率从70%降低到了

50%,使税收手段对初次分配结果进行调节的力

度逐年下降(见表1)。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

在提高医疗、失业和养老保险费的同时,将医疗费

的个人负担部分从原先的10%提高到了现在的30%,并降低了养老金的支付数额。政府的上述改革措施使富有者更加富有,贫困者更加贫困,低

收入者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4’

其次,旨在降低企业劳动成本、增强企业获利能力的就业政策,人为地扩大了劳动者之间的收

入差距。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核心是弱化政府对企业行为的干预和调节,尽可能地为企业创造

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受这种政策的影响,企业的所有行为都要围绕增加利润这个核心。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发表的“工资结构基本情况统计调查”。2005年日本企业正式员工与非正式员工之间的工资差距十分惊人,即使从事相同职业、工作

时间相同,非正式职工的平均工资收入只有正式职工的64%o[4J当政府对劳工保护的法律普遍放

松以后,企业必然地会通过削减正式员工、大量雇

佣非正式员工的方法降低雇佣劳动成本,这样就

进一步加剧了日本已经形成的贫富差距。

日本京都大学的橘木俊诏教授也认为,非正式员工的增加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产生了大量的丧失了各种社会福利待遇的工人。“企业

通过雇用非正式员工,节省了社会保险费,削减了

劳动成本。如今。这类拿着低工资又无福利待遇的非正式员工人数,已达到日本就业者总数的l/3。这是造成日本贫困率上升的主要原因。”Do]目前,日本工人3人中有1人、青年和女性2人中有1人属于业务承包、派遣、零工、业余劳动者等非正式劳动者,其数量为1600万人。从1999年开始的6年间正式职员减少300万人,而非正式劳动者则增加了400万人。【1u显然,这种就业格局与日本政府所执行的新自由主义的劳动政策是紧密相关的。

第三,新自由主义的货币政策导致财富从家庭向企业转移。<日本经济新闻>2006年3月10日发表的一份报告显示,从1991年到2005年,由于日本的超低利率政策,日本家庭收入减少283万亿日元,而日本的企业则因此减少利息负担264万亿日元。如此巨大的财富转移,对于日益扩大的日本贫富差距来说,无疑起到了助推的作用。笔者认为这种财富转移的形成,正是日本政

府刻意摆脱经济萧条,力图调动企业投资积极性的新自由主义货币政策实施的必然结果。

第4期王海涛,谭晓军:日本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及趋势分析

63

第四,资本主义资本积累规律作用的结果。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资本积累规律做了非常透彻的分析和概括,提出资本积累的过程一方面是资本家财富的积累,另一方面则是劳动者贫困的积累。日本自小泉政府开始,在经济政策方面进一步强化了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取向,强行实施其“结构改革”政策,处处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盈利环境,一方面使景气循环发生很大的变化,一部分大型跨国公司的富裕阶层聚集了庞大的财富,另一方面则是大多数国民的生活贫困、失业不安以及生活痛苦扩大了。从表4中所显示的数据来看,在不同规模的企业中管理阶层和工人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都呈现出日益扩大的趋势。

表4日本巨大企业管理人员与工人工资收入差距的扩大

资料来源:日本“法人企业统计年报”1995-2005年版。【6珥

可见,日本政府不断强化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使资本积累规律得以更加充分地体现,即一方面是富有者的财富积累,另一方面则是贫困者的贫困积累,致使日本的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三、日本贫富差距的演变趋势分析

继小泉首相卸任以后,安倍首相承袭了小泉首相的新自由主义“结构改革”路线,以强行修改教育基本法为开端,安倍内阁提出了包括修改宪法、税制改革、劳动法修正、市场化试验法、美军再编等一系列“结构改革”路线,实际上是小泉第一幕新自由主义。结构改革”以后的第二幕新自由主义“结构改革”。¨2’但由于日本的贫富差距问题已经引起整个日本社会的广泛关注,尽管政府依然在坚持其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取向,但对于越来越严重的贫富差距问题,政府不能不采取一些

相应的措施。尤其是迫于在野党对执政党所施加的压力,以及近年来日本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所引起的恐慌,日本政府实际上已经开始着手解决日本的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如日本内阁于2007年3月通过了一项关于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新法案。这是日本近40年来第一次提高该标准。日本政府认为这项措施将有助于中小企业吸引人才,从而提高其生产能力,并希望藉此来缩小贫富差距以振兴日本经济。【1副

在税收政策方面,尽管安倍内阁放弃了小泉的“减税”政策,政府的税改方案也搁置了法人税减税项目,但安倍内阁依然坚持“不增税原则”,所以,税收的再分配功能依然没能得到加强。在社会保障方面,由于提高了个人负担的比例,致使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进一步恶化,贫富差距显得更加突出。

此外,要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日本的企业也需要面临一系列改革。如提高正式员工在雇佣人员中的比重、缩小男女间的工资差距、消除在录用及晋升方面对女性的歧视等。【1刮然而,企业的行为目标是谋求利润的增加,而且长期处于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环境中,其行为方式已经具有很大的惯性,短期内企业的行为倾向很难改变。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认为日本未来的贫富差距状况将呈现出以下几个可能的趋势:

首先,日本的贫富差距还将具有持续呈现出扩大趋势的可能性。日本作为市场经济国家,市场机制是作用于每—个经济主体的基本机制。在

这种环境下,企业为了规避成本、提升利润,必将继续通过雇佣非正式员工等手段降低劳动成本,政府又坚持执行有利于企业的税收政策,其结果必然使资本主义的资本积累规律充分发挥作用,形成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而日本政府所奉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基调短期内也难以有本质性的改变,政府行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有限,再加上日本老龄化社会的拖累,贫富差距扩大趋势一时将难以有效抑制。

其次,伴随日本经济的景气回升以及日本政府财政状况的改善,迫于社会以及政治上的压力,日本政府将会陆续出台一些有利于改善贫富差距扩大状况的政策。随着这些政策的出台,日本贫富差距扩大的趋势将受到一定的遏制,并在一个适当的水平上形成较长时间徘徊的格局。

第三,尽管目前日本政府坚信新自由主义经济

“现代日本经济

总第160期

政策的有效性,但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弊端也必将在实践中逐步表现出来。届时,无论哪个政党执政,对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运用都会有所顾忌,日本现在的左翼势力的主张也自然会逐步渗透到政府的决策当中。如日本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等势力,一直主张要确保劳动者的收入,即使企业收入暂时减少,从长期来看,由于消费需求的持续拉动,企业的利益也会因为经济的持续增长而得到满足。如果政府的决策开始向此主张倾斜,日本的贫富差距有希望缩小到社会普遍接受的适度程度,社会的和谐性也将有较大幅度的提升。【1副

第四,由于日本社会的老龄化问题将会长期存在,而日本的社会保障体系也将在改革过程中逐步得到完善,尤其是针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的强化,势必弱化因人口老龄化所导致的贫富差距。【16J

第五,鉴于日本贫困率相对较高这一现实,日本政府必将适当采取一些反贫困调节措施。即政府为消除贫困、体现社会公平、缓解社会矛盾、维护政局稳定、实现经济的稳定与增长,运用财政工具对贫困人口或贫困地区进行救济、补贴或扶贫开发,以消除绝对贫困或解决相对贫困问题,从而会适当降低日本的贫富差距。

本文对日本贫富差距问题的演变趋势分析,只是基于目前日本的贫富差距现状和日本政府以及社会的选择倾向所做出的逻辑推演。但由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的发展要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未来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所以日本的贫富差距问题的演变趋势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如果如本文所分析的那样,日本政府若能逐步规避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不良效果,逐渐接纳左翼势力的合理建议,日本的贫富差距问题则有希望向好的方面演变;如果日本政府依然进一步强化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坚信“市场万

能主义”,不断降低政府的调控力度,日本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问题的解决难度将会加大,甚至要在产生了严重的社会和经济后果以后,才能营造出集中解决贫富差距问题的契机。

参考文献:

[1]大琢秀之,小越洋之助,等.格差匕贫困。扰大老匕j

兄否加[J].日本:经济,2006,(7):19.

[2]河村健吉.资麈格差富裕屠刃寞憋f土?[J].日本:经

济,2006,(7):49.

[3]潘小多.日本有2000万穷人[N].环球时报,2005一09

—16.

[4]乐绍延.日本贫富差距日趋严重[N].福建日报,2006

一04—10.

[5]崔健.论现代日本的阶级(阶层)与经济差距的关

系[J].现代日本经济,2007,(4):17—22.

[6]山田昌弘.希望格差社会[M].日本:筑摩书房,2007:

22—23.

【7]r格差景氖_12007年力日本经济老匕j办否加【J].日

本:经济,2007,(2):65.

[8]程恩富.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与社会主义[J].国外理

论动态,2005,(11):1—4.

[9]金熙德.日本:告别“小泉时代”?[N].世界知识,

2006—09—20.

【10]浅井正智,官崎美纪子.日本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N].日本:东京新闻,2005—09—05.

[11]冈清彦.差距的根源[J].日本:经济,2006,(6):78—90.

[12]日本经涛世-、情势研究会.安倍政榷刃经济路线艺

刃戟k、[J].日本:经济。2007,(2):36.

[13]周鹏飞.日本提高最低工资水平以缩小贫富差距并

振兴经济[N].新京报,2007—03—14.

[14]橘木俊诏.日本的贫富差睚—一从收入与资产进行

分析[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55—157.

[15]姚从容,李建民.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福利状况比较

[J].人口学刊,2007,(6):18—22.

[16]邱红.日本人口少子化与养老金制度改革[J].人

口学刊,2006,(6):30—33.

责任编辑孙慧宗

AnAnalysisoftheCausesandTrendsof

Wang

(School

Abstract:Japan考imeome

Hal—tao

Tan

Japan§WideningIncomeGap

Xiao—jun

problem

oreven

ofHumanities&Law,NortheasternUniversity,Shenyang,110004,China)

gap

gi咖of

nose

hasbecome

all

increasingly

severe

socialfocussincethebe-

21stcentury.Thewideninggapislargelycausedbyneo—liberalismpoliciesenactedbytheJapa-

government.ByanalysingthecurrentsituationandthepreferencesofthegovernmentandsocietyofJa-pan,WepredictthatthegapmaybenaITowerbutwillpersistifmedemtepoliciesarechosen.Ifthen∞一hb—

eralism

policies

are

insisted,however,theincomegapmightexacerbate

oreven

leadup

to

social,political

andeconomiccrises.

KeyWords:Japan;IncomeGap;GiniCoefficient;Rateofthe

IncomeRedistribution;WealtllTransfer

Pove啊;Nco—liberalism

EconomicPohcy;

日本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及趋势分析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引用次数:

王海涛, 谭晓军, Wang Hai-tao, Tan Xiao-jun东北大学,文法学院,辽宁,沈阳,110004现代日本经济

CONTEMPORARY ECONOMY OF JAPAN2008,(4)0次

参考文献(16条)

1. 大塚秀之. 小越洋之助 格差と贫困の拡大をどぅ見るか 2006(7)2. 河村健吉 资產格差富裕層の実態は? 2006(7)3. 潘小多 日本有2000万穷人 20054. 乐绍延 日本贫富差距日趋严重 2006

5. 崔健 论现代日本的阶级(阶层)与经济差距的关系[期刊论文]-现代日本经济 2007(4)6. 山田昌弘 希望格差社会 2007

7. 「格差景気」2007年の日本经济をどぅみるか 2007(2)

8. 程恩富 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与社会主义--日本东京大学伊藤诚教授访谈[期刊论文]-国外理论动态 2005(11)9. 金熙德 日本:告别"小泉时代"? 2006

10. 浅井正智. 宫崎美纪子 日本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200511. 冈清彦 差距的根源 2006(6)

12. 日本经济せい情勢研究会 安倍政榷の经济路线との戰ぃ 2007(2)13. 周鹏飞 日本提高最低工资水平以缩小贫富差距并振兴经济 200714. 橘木俊诏 日本的贫富差距--从收入与资产进行分析 2003

15. 姚从容. 李建民 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福利状况:国际比较及其启示[期刊论文]-人口学刊 2007(6)16. 邱红 日本人口少子化与养老金制度改革[期刊论文]-人口学刊 2006(6)

相似文献(10条)

1.学位论文 宫玉昕 日本贫富差距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 2006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经济发展,相伴而生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贫富差距的日益扩大。贫富差距过大,将危害社会和稳定,破坏社会安定团结的局面,进一步的也将影响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的国际0.4的警戒线,如继续扩大,将使广大人民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产生怀疑,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的成功,因此如何缩小贫富差距,应该是我国下一个阶段的重要研究方向。

关于贫富差距问题,经济学中早有理论,认为公平与效率本是一对矛盾,不可兼得,但公平与效率之间却可以找到一个均衡点,使得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证社会的收入差距不会过分扩大,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找到这个均衡点。

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二战以后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一举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这成绩是举世瞩目的,在经济经济高速的同时,日本的贫富差距也一直保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在世界和日本人自己的眼里,日本是一个“一亿总中流”社会,社会的均等化程度是很高的,而且日本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其贫富差距是不断缩小的,可以说得上是经济效率与公平兼顾的比较好的一个范例。

本文主要研究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同时其贫富差距的变化历史及日本贫富差距形成的原因、日本政府为缩小贫富差距而制定的政策及其效果,中国目前贫富差距的状况,形成中国贫富差距的特殊原因,中国应从日本的经验里面学习什么经验,采取哪些措施,要受到哪些启示。

本文将经济学相关理论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对现象进行深入剖析,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对贫富差距的产生原因进行研究,试图通过对日本贫富差距的历史发展及其原因进行分析,从日本政府的政策、日本社会、日本发展的特殊背景等方面去考察,并从横向与纵向两方面进行探讨,对比中国的国情与特殊情况,系统的从日本的经验里得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经验与教训,如加大教育投资,改进社会保障制度,对农业进行支持,加快劳动力的流动,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使我国也能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发展与公平兼顾的道路。

2.会议论文 马崇明 中国、日本、韩国及印度现代化比较研究 2005

论文从现代化横向比较的角度对中日、中韩、中印现代化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与城市化、科技投入、教育发展水平、收入分配与贫富差距等相关方面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得出了中国现代化所取得的成就及其与日本、韩国、印度现代化的差距与潜力。通过对比,笔者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对中国未来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3.学位论文 杨军生 “低工资陷阱”与中国经济发展 2006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按2005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修订后的数据计算,1979-2004年中国GDP年均增长9.6%,2005年,中国人均GDP达到了1700美元。中国27年来的经济高速增长,一定程度上是以中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为支撑的。但在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的水平以后,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如何?能否继续发挥中国经济起飞助跑器的作用?中国是要继续维持很低的工资水平,还是逐步提高工资?已经成为专家学者或政府官员开始关注的话题,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做出的抉择。本文主要研究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低劳动力成本(对厂商表现

制约作用。本文认为,在中国工业化达到较高程度、社会供给不足已经基本消失的情况下,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低工资)开始对经济发展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并且这些负面影响和低劳动力成本之间存在互为因果、相互加强的关系,笔者将之概括为“低工资陷阱”。本文运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与其他国家进行横截面比较分析和历史纵向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中国低工资陷阱的形成机制和中国经济因为低工资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适当提高工资的政策建议。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低工资陷阱”概述。主要阐述低工资陷阱的概念、形成机制、形成条件等。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低工资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但在经济进入工业化的较高阶段,社会有效需求出现相对不足时,低工资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就开始逐渐显现,出现“低工资陷阱”。“低工资陷阱”是指,在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以后,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低工资)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以及这些负面影响和低工资之间相互加强的作用和趋势。低工资陷阱的形成机制主要表现为“低工资与有效需求不足陷阱”,“低工资与产业结构低度化陷阱”,“低工资与区域经济不均衡陷阱”,“低工资与贫富差距加大陷阱”等四个方面。

第二章中国的工资分配现状及国际比较。主要从不同的角度估算了中国的工资水平并进行了国际比较。据国外专家测算,2002年中国城镇制造业的小时雇员报酬为1.06美元,乡镇企业制造业的小时雇员报酬为0.45美元,中国所有制造业的小时雇员报酬只有0.63美元,年均报酬为10363元,折合1252美元。中国制造业的小时雇员报酬仅仅相当于美国的2.98%,英国的3.52%,日本的3.41%,韩国的7%,巴西的24.9%,墨西哥的24.23%,亚洲四小龙的9%,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4.11%,原欧盟十五国的3.18%。中国的工资分配率(劳动报酬占以要素成本计算的国民收入的比例)相当低,根据本文的测算,2003年中国工资分配率只有38.42%,比1980-1984年加拿大的工资分配率(70.7%)低32个百分点,比美国(74.3%)低36个百分点,比英国(66.6%)低近28个百分点。

第三章低工资与产业结构低度化陷阱。主要论述要素密集型产业结构低度化的形成机制和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低工资造成产业结构趋于劳动密集化,也就是低度化,其形成机制主要有:低工资造成劳动对资本的替代;低工资造成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低工资阻碍人口素质的提高、降低创新能力;低工资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强化产业结构的劳动密集化程度;低工资造成需求结构的低度化,从而强化产业结构的低度化。对日本和韩国产业结构演变进程的历史考察说明,我国产业结构的演进速度要远远低于当年的日本和韩国。

第四章低工资与区域经济不均衡陷阱。主要论述沿海与内地相差无几的低工资造成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沿海的进一步集中,阻碍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地的转移,从而固化和加强了区域经济不均衡。威廉姆逊的倒U型统计模型、佩鲁等人的增长极理论、缪尔达尔的地理上的二元经济理论、赫希曼的区际经济增长传递理论等区域经济发展理论表明,实施产业结构由高到低、从沿海向内地梯次推进的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但中国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导致了沿海与内地相差无几的低劳动力成本,制约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地的转移,阻碍了内地经济的发展,扩大了区域经济差距。

第五章低工资与贫富差距加大陷阱。主要论述低工资造成贫富差距加大,并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低工资加大贫富差距的传导机制主要有:低工资导致高利润,扩大工人与资本所有者之间的收入差距;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而农民工是低工资的主要群体,所以低工资会扩大城乡差距;低工资影响人力资本投资和创造财富的能力,使富者愈富穷者愈穷。我国目前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了0.458,按照基尼系数从低到高排序,2005年中国在120个国家中排第85位,在国际上已经进入了收入差距悬殊国家的行列。拉美国家和韩国、日本的发展经验表明,从长远来看,贫富差距过大不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第六章低工资与有效需求不足陷阱。主要论述了低工资造成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从而使国民收入低于潜在的生产能力,甚至造成国民经济的倒退。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不仅与物价、利率等因素有关,而且与工资分配有直接关系。工资的高低会影响社会消费倾向,从而影响消费需求和社会总需求;工资高低会影响劳动力的需求和供给,从而影响就业数量和社会供给能力。本章以工资为主要变量构建了国民收入决定WS-WD模型,该模型以厂商的生产和劳动需求理论作为微观基础,通过构建以工资为主要变量的社会供给函数和有效需求函数,分析说明劳动市场均衡和产品市场均衡有可能脱节,从而导致低工资有效需求不足陷阱。以往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只把工资分配与总供给相联系,而忽略工资分配与有效需求的联系,得出了提高工资会降低社会供给,从而降低国民收入的片面结论。该模型弥补了这一缺陷,认为在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下,提高工资可以扩大有效需求,从而提高国民收入水平。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最终消费率在70%左右,英国、美国、以色列的最终消费率在80%以上,而中国2003年的最终消费率只有55.5%。内需不足成为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七章低工资成因和提高工资相关问题辨析。主要分析了低工资形成的各种原因并就人们对提高工资的各种疑虑进行辨析。低工资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劳动力无限供给”、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低工资、对低工资优势的片面崇拜、劳动生产率低下、国家劳动保护制度的欠缺等。本章对提高工资相关问题进行了辨析,认为依靠市场力量难以自发提高工资;政府应当主动提高工资,而不是受经济、政治暴力的逼迫被动提高工资;通过初次分配的工资政策调节收入,比再分配的财税政策更具优势;提高工资不会对外贸出口产生过大影响;提高工资一定程度会引发通货膨胀,但幅度要小于工资增长率;在社会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下,提高工资不会降低就业。

第八章国外的工资形成机制和中国的政策选择。主要介绍了西方发达国家工资定价机制中的非市场因素,主要是西方国家的工会、集体工资谈判、最低工资保障和SA8000社会责任认证等。我国工会维护职工权益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集体工资谈判很少,工人在劳资协商中处于弱势地位;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存在工资标准过低、沿海与内地差距过小等问题。国家应充分发挥工会在工人权益保护和工资集体谈判方面的作用,促进工资的提高;进一步完善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在普遍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同时,使沿海地区的最低工资能够反映当地的实际生活成本,拉大沿海和内地最低工资差距;加大劳动保护的执法力度,为工人的合法权益提供有力保障。

4.学位论文 宋黎 构建调节贫富差距的税制体系研究 2007

建立和谐社会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主线目标。经济与社会发展是我国当前的第一要务。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随着市场机制在社会收入分配中的作用不断扩展,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平均主义的居民收入分配格局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特别是2000年以来,社会财富分配相对集中,贫富差距扩大趋势不转的现象日益严重,如不采取措施,则有迅速向两极分化和向社会承受极限接近的危险。这不仅对经济的长期增长和整体效率的提高产生障碍,而且影响社会的和谐与安定。所以贫富差距的有效调控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重要方面。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度量中国居民贫富差距状况及其警戒程度,怎样分析贫富差距形成根源,并寻找有效途径,制定相应再分配政策控制贫富差距的状况进一步恶化,促进收入分配公平不仅是一个理论性问题,更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因此,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格局发生重大的变革,居民贫富差距快速拉大的新情况下,完善政府对居民贫富差距的有效调控已成为稳定和发展我国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税收作为政府重要的宏观政策手段,是市场经济中各国政府最常用的、最主要的、最为规范的宏观调控政策工具,在调节居民贫富差距的进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像我国这样处在经济转轨时期的发展中国家,税收对贫富差距的调控作用却没有充分发挥,进而使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难以得到有效控制,给经济的稳健运行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带来隐患。所以,税收调控贫富差距研究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仅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的研究从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入手,通过分析贫富差距产生的原因和税收调控贫富差距功能弱化效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以期能建立起系统的税制体系,构建一个多税种协调配合,功能搭配合理,覆盖整个社会分配运动全过程的交叉调控体系,有效发挥税收的再分配职能。全文由前文和正文组成,共分四章:

第一章“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分析”。首先,将我国的贫富差距分为收入差距和财产差距两部分,然后分别阐述居民收入差距在城镇、农村内部及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具体状况以及居民财富差距在金融资产和房产差距方面的体现。其次,具体分析产生贫富差距的原因,着重从经济体制转轨、经济发展和政策的不平衡性、制度缺陷所引起的非法非正常收入以及税收制度和政策的滞后性四个方面来分析。最后指出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会造成社会成员的不满,影响社会的稳定性和经济的发展。

第二章“我国税收调控贫富差距的现状分析”。首先通过对我国居民的个人收入流程及税收调控原理进行分析,指出税收调控的局限性,奠定全文的理论基础。然后从税收的调节机制出发,分析我国税收调节贫富差距的现状,分析整个税制包括:税收结构、税种、税收政策的缺陷等,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重点突出由于初次分配的失效,我国并没有建立起有效地调节贫富差距的税制体系。

第三章“国外税收调控贫富差距的经验借鉴”。该章通过对美国、日本及北欧贫富差距的现状和税收调控情况进行介绍,总结出这些发达国家在调控贫富差距方面的经验,并在税制结构、税种完善、税收征管水平以及相应的外部环境和配套措施上对我国税收调控贫富差距的启示。

第四章“对我国税收调节贫富差距的政策建议”。本章是全文的中心。提出的建议主要围绕如何加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税收调控作用以及两者之间的协调来进行,最终构建调控贫富差距的税收调控体系。这是本文的结论。首先必须规范初次分配秩序,才能为税收在再分配领域中充分发挥调节作用创造条件。然后提出必须要深化个人所得税制、强化税收征管体系建设,完善相应配套措施,通过循序渐进的改革和实施,最终才能建立起调节贫

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

1.论文选题的创新自改革开放以来,关于“社会公平”和“贫富差距”就一直是社会的热点问题。近几年,我国基尼系数早已跃过0.4的国际警戒线,居民各阶层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人民生活越来越不幸福,社会越来越不和谐。选择“贫富差距”进行研究,就与当今时代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尤其是党的十七大的召开,承诺缩小贫富差距,改善人民生活,更是显示出选题的与时俱进。而税收对贫富差距的调控作用得以重视和充分发挥,将是我国市场经济完善和成熟中的客观必然,也是摆在我国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因而,本文选题不仅体现于现在,更着眼于未来,具有较强的前瞻性。 2.研究方法的创新在本文研究中,依据研究问题的不同,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如通过理论阐述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等来充分反映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以及税收对贫富差距调控作用的效应分析。此外,还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借鉴,来提出对我国税收调控贫富差距的政策建议。

3.论文观点的创新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税收调控居民贫富差距进行研究,但税收调控居民贫富差距问题不应局限于税收制度与政策范畴,而应在国家宏观发展战略和调控政策体系框架下,分析税收调控贫富差距的现存问题与进行制度创新。基于这种定位,本文提出具有创新意义的观点主要是:税收调控居民贫富差距作用的乏力,不仅在于税收体制自身的不完善,更关键的是由于初次分配的偏差,所以处于再分配领域的税收调控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在对税收调控问题的研究上,必须先研究初次分配的问题。只有初次分配问题解决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相互协调发展,才能更好地解决我国的贫富差距问题。

本文的不足之处:

1.论文中对我国贫富差距产生的原因问题的研究比较多的是作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方面研究由于受到数据不全和数据不够准确的影响而展开不多,未能作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2.论文对现代税收制度中各税种在居民贫富差距调控中的相互作用未能作进一步的具体分析研究。对税收调税手段与其他经济调控手段在社会收入分配调控中的相关性,相互的影响关系及其程度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尚待作进一步研究和分析。

5.学位论文 徐红军 遗产税问题研究 2005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经济发展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都发生了很大的提高。但与此同时,我国的贫富差距也在逐渐加大。贫富差距太大会影响社会稳定,最终会将经济问题演变成社会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使贫富差距缩小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许多国家在如何解决此问题上主要有促使富人多消费,多投资;鼓励捐赠;征收遗产税等办法。本文作者试图采用开征遗产税的方法来达到这一目的,通过开征遗产税,使富人生前积累的巨额财富,在其死亡后通过征税的形式收归国有。在第一部分,主要谈到了遗产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流派、理论溯源和效应分析。在第二部分,从三个方面对我国开征遗产税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在第三部分,主要是以美国、德国、日本和台湾地区为例,借鉴国外和其它地区遗产税经验。第四部分,提出我国开征遗产税应遵循的几个原则及遗产税制的主要内容,包括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等等。第五部分,提出需注意的三个问题。如过分夸大或忽视遗产税的税收收入效应;如何有效克服“木桶效应”;过分夸大遗产税的财政效应。

6.期刊论文 邢雪艳. Xing Xueyan 日本雇佣体制转变的社会影响 -日本研究2007(2)

上个世纪90年代后,伴随着日本经济泡沫的破灭,日本传统的终身雇佣和年功序列的雇佣体制出现重大转变.一方面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失业人员,另一方面非正式员工的数量急剧增加;而同时年功序列的工资体系也逐渐被"成果主义"的工资体系所代替.雇佣体制的变化给日本人的生活、社会的贫富差距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念带来很大的影响,并且在社会保障和职业教育等方面给日本社会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

7.学位论文 张琼 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研究 2008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贫富差距有扩大之势,个人所得税如何改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之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和扩大,以及物价上涨等因素,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已经显露出许多不适应的问题。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做出《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决定自2008年3月1日起将工资、薪金所得费用扣除标准从1600元提高到2000元。此次调整工资、薪金所得费用扣除标准,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体现了政府对民生的关注,体现和谐社会和以人为本的理念。

然而,在这个改革的背景下,仍有不少对此标准提高有异议的声音,认为这个提高后的标准仍不能完全体现个人所得税税收的本质作用。税收最重要的作用,一个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一个是政府用以调节经济的重要政策手段;还有一个是作为分配的基本形式渗透到个人生活,这些作用促进了税收为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起到很好的协调作用。思考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将面临的改革方向,如何更好地发挥税收的作用,是笔者的写作目的。 本文通过探讨税收的起源与发展,以及税收对国民经济的作用,进而引起对关系到千家万户,每一个生产者的个人所得税关注。通过对个人所得税基本政策的研究,对比国外某些国家的个人所得税政策,反观我国近年来在个人所得税政策方面的变化,笔者重点阐述了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的变化情况,分析其好的一面,同时着重分析了其不足之处。就目前分析来看,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存在异议的方面,包括需要考虑居民收入的地区差异性、物价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纳税人家庭负担等因素,是老百姓对个人所得税改革呼声最强烈的部分。针对目前的情况,展望改革前景,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应该指数化,与物价水平挂钩,实行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还应该考虑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纳税申报。在分析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同时,比较了国外某些国家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特别是美国和日本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当今,作为个人所得税制比较完善的美国和日本,个人所得税在立法及管理等方面有许多经验值得我国借鉴,比如,在家庭申报制度方面,综合课税制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借鉴。 通过以上研究分析,笔者得出本文的结论,一是个人所得税制的改革应体现税收的本质。个人所得税是我国税收中的一个重要的税种,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每一次的改革都备受瞩目。从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出,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改革是随着各国具体国情、经济发展变化的。从目前看来,我国的个人所得税调整方面较少,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由最初800元提高到现在的2000元。从表面上看,它适应了居民基本生活消费支出增长的新情况,减轻了中低收入者的纳税负担,但在实际意义上,还有更深层次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探讨和解决。进行个税调整,要更好地体现我国税收的本质,从制度上保障民生,让个人所得税起到调节国民收入,缩小社会贫富差距的作用。从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标准的设置来说,既需要考虑一些宏观因素,如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指数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等,也需要考虑一些微观因素,如个人的月生活消费支出、抚养人口等情况,才能充分保障百姓的日常生活。另一个是我国的个税制度改革可借鉴国外的经验。美国、日本等国家是个人所得税制度发展较为完善的国家,考察这些国家的个人所得税制的特点,取其精华,可以给变革中的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提供有益的恩路。通过研究国外特别是美国和日本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我们可以看出,美国个人所得税制度体现量能纳税原则,而我国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一刀切的做法简单易行,但是没有考虑地区差异与个人纳税能力等因素,影响税负的公平性,另外日本的发达的信息化监管机制以及较为健全的激励、处罚机制也值得我们学习。

8.期刊论文 肖静 论日本学校的环境教育及对中国的启示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2)

当今世界科技高速发展,人类在充分享受它所带来的便捷的同时,不得不开始关注它带来的环境忧患.地球温暖化、臭氧层破坏、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南北贫富差距所导致一系列的全球性问题,严重阻碍了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性课题.日本可称得上是环境保护的领头军,是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典范.但日本在战后也一度被称为"环境公害国",多起公害事件震惊世界.如水俣病事件、四日市的废气事件、痛痛病事件等.但之后在日本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努力下,环境保护取得了巨大成就,环保技术和环保事业蓬勃发展.如此巨大的成就的取得离不开日本多年来的环保教育.学习和借鉴其先进经验对我国环境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9.期刊论文 师艳荣 战后日本人自杀行为分析 -东北亚论坛2009,18(5)

自杀盛行是日本社会的顽疾,战后日本人自杀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位居世界前列.战后日本人自杀行为随着社会发展出现了三次大的波动,在年龄、性别及自杀方式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除了健康问题外,崇尚自杀的文化传统、经济危机引发的失业率增高和贫富差距扩大等也是日本人自杀的诱因.近年来,受欺负、网络集体自杀等新的自杀诱因和自杀方式的出现,使得自杀现象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特别是1998年以来,每年自杀死亡人数高达3万人左右,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10.期刊论文 樊勇明 日本高速增长时期的"托底政策"及其对中国民生建设的启示 -日本研究2008(2)

日本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托底政策"涉及到方方面面,是一个系统工程.本文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在经济战略制定中一切以国民生活富裕为出发点的民本思想;在处理城乡、工农关系上扶弱固本,极力维护社会弱势群体利益的民权思想;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上按"小政府大社会"理念办事,坚持藏富于民的民富思想;及上述三个方面对中国目前民生建设的启示和借鉴.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xdrbjj200804012.aspx

下载时间:2010年5月13日

2008年第4期

(望筮!鲤翅)

垦型竺螋坠塑堂堕血塑

现代日本经济

NO.4.2008

(!些:!鲤)

经济与社会

日本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及趋势分析

王海涛谭晓军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辽宁沈阳110004)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的贫富差距问题日益突出,并演变成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日本贫富差距的日益

扩大与日本政府所奉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息息相关。基于对日本贫富差距不断扩是的现状和日本政府及社会的选择倾向分析,我们对未来日本的贫富差距问题的演变趋势可以做出两方面的预测:一是如果日本政府及社会的选择趋向

于采取缓和的经济政策,日本的贫富收入差距有逐步缩小的趋势,但彻底解决的可能性不大;二是如果日本政府和社会

的选择依然倾向于强化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取向,日本的贫富差距问题还有可能趋向进一步恶化,甚至最终可能导致社会的、政治的和经济的危机。

【关键词】日本;贫富差距;,1f-尼系数;贫困率;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再分配;财富转移【中图分类号】F133.13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335X(2008)04—0060—05

【收稿日期】2007—10—22

【作者简介】王海涛(1963一),男,吉林镇赉人,东北大学文法学院经济学系副教授。

谭晓军(1968一),女,辽宁沈阳人,经营学博士,东北大学文法学院经济学系副教授。

日本作为“二战”以后迅速崛起的发达国家,

曾经以贫富差距小且经济增长速度快而引起世界

景气回升被日本各界称为“格差景气”。日本的

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用基尼系数表示的贫富差距日益扩大。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2003年收入再分配调查报告书”的测算,日本的初次分配的基尼系数已经从

1981年的0.3491提高到2002年的0.4983。即

各国的广泛关注。但进入2l世纪,日本的贫富差距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是最近几年,贫富差距问题已经成为日本社会各界议论的核心话题之一。日本的贫富差距究竟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其贫富差距问题已经产生以及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日本的贫富差距问题越来越突出?日本政府针对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事实将会采取哪些措施?日本贫富差距问题解决的前景如何?这一系列问题都是我们研究日本经济问题时必须理清的。

一、日本贫富差距扩大的表现及其影响1.日本贫富差距扩大的表现

使是通过税收手段进行调节,基尼系数也从1981年的0.3301上升到2002年的0.4941(见表1)。尽管对日本的基尼系数有不同的测算方法并得出不同的结论,但表1的数据至少说明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贫富差距问题就已经比较明显了。经过小泉政府以及安倍政府的“结构改革”,日本的收入差距问题则更加明显。

其次,贫困率居发达国家第三位。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2005年发表的一份对

各国贫困状况进行调查的报告,日本以15.3%的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经济陷入了长达10年之久的经济停滞时期。进入21世纪以后,从小泉纯一郎出任日本首相开始,实施了具有

典型新自由主义色彩的“结构改革”政策,在一定

贫困率位居全球第五位,发达国家中的第三位。也就是说,日本属于发达国家中的“高贫困率国家”。按照日本人口折算,日本贫困人口总数已经

接近2000万人(见表2)。可见,日本社会在分配领域的两极分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程度上重新激发了日本经济的活力,使日本经济逐渐从低谷中爬升出来。但与这次景气的回升相

伴随的是日本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因此这次

第4期王海涛,谭晓军:日本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及趋势分析

61

表1日本基尼系数的演进(1981—2002年)

资料来源:日本厚生劳动省“2003年收入再分配调查报告书”。【11

表2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的贫困率排序

国家贫困率排序

国家贫困率

墨西哥20.3%14

波兰9.8%2美国

17.1%15

奥地利

9.3%

土耳其

15.9%16德国8.9%4

爱尔兰15.4%17匈牙利8.1%

5日本15.3%18

比利时7.8%6葡萄牙13.7%19法国

7.0%7希腊13.5%20瑞士6.7%8意大利12.9%21

芬兰6.4%9

西班牙

11.5%

22挪威6.3%10英国

11.4%23荷兰6.0%ll澳大利亚11.2%

24

卢森堡

5.5%

12

新西兰

10.4%25

瑞典

5.3%13

加拿大

10.3%26捷克、丹麦4.3%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平均贫困率

10.4%

资料来源:OECD(2004),Incoll∞1)i出-ibu6mandPoverty

in

OECD

ConnU'ieatintheSecondH出et"the1990B.

最后,收入阶层的分化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根据日本国税厅发表的统计数据,从1994年到2004年期间,年收入超过2000万日元的人员增加了近5万人,而年收入不到300万日元的人员则增加了187万人,处于中间收入阶层的人员则普遍减少(见表3),这些数据更加直接地显示出日本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趋势。

表3

日本收入阶层的演变

单位:1000人

薪金收入阶层19914200404年总额比重(万日元)1999

(10亿日元)(%)

2000以上

148

164

19662663.2

900—2000

3192

3395

2862

3358017.2

6∞一900

67607078

1蝴

63434594823.5

300—600

18832

194347989440.9300以下14794

1491216663

2972315.2合计

43726

44983

44530

195410

100

资料来源:日本国税厅。从税务统计看民间收入的实态¨2】

关于日本的贫富差距问题,已引起日本学者和政府的关注。“日本贫富差距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发展,这样的结果也许会让老百姓感到震惊,但是日本所谓的‘一亿总中产阶级’的确已经消失了。贫困率与10年前相比,增加了1倍左右,最能够表现出事态的严峻程度。¨31日本总务省的一

项调查结果显示,日本“零储蓄”家庭比例已经从2002年前的16.3%上升到了2006年的23.8%;仅凭自己的能力已经不能维持生计、需要政府有关部门支援和保护的家庭比例从2002年前的80.5万户增加到了2006年的105.16万户,增长了约30%;由于没有工作、没有住所而栖身于公园内的无家可归者人数也出现增长。另据日本国税厅2006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年收入超过2000万日元的人数增加了1.8万人的同时,年收入低于300万日元的职工人数增加了160万人。【40不仅如此,机会不平等还使阶级或阶层间的经济差距固定化,贫富差距持续扩大。【5】

2.日本贫富差距的影响

关于日本贫富差距的日益扩大所造成的影响,日本社会各界有很多不同的看法。目前的执政党即自民党认为收入差距的存在符合市场经济的竞争规律,有利于日本经济景气的回升,不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作为在野党的社会民主党和共产党认为贫富差距的扩大已经造成了严重的不公平,甚至会引起社会的不稳定;而日本社会的中间派则认为适当的差距是社会可以承受的,但如果差距过大,则会产生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

日本社会学者山田昌弘认为,日本社会已经出现风险化和两极化倾向,“安心社会”的基础已经崩溃。伴随新经济的进展,职业不稳定化,具有适应新经济系统能力的人与不具备适应能力的人之间差距逐渐拉开。即使是相对稳定的家庭也时刻伴随着风险。【61此外,日本的媒体也指出日本贫富差距的扩大不仅使一部分国民的衣食住行和医疗等生存基本条件受到威胁,给非正式雇佣者、低收入者、贫困者家庭带来了失业和贫困,给大企业中正式雇佣者的中下收入阶层带来不断加大的心理压力,而且还有动摇日本经济社会再生产基础的危险。【7J可见,无论人们如何看待日本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问题,这一问题给日本经济社会所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已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最终所危及的必将是日本社会和政治的稳定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日本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新自由主

义经济政策的推行

从“二战”以后到20世纪90年代以前,日本相对于其它发达国家而言一直属于贫富差距比较小的国家。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对日本的“一亿总中产阶级”的评价。但从90年代以后,日本的贫

62

现代日本经济

总第160期

富差距不断扩大的事实逐渐打破了日本平等社会的神话。尤其是2002年日本进入景气恢复阶段

以后,贫富差距问题日益突出,并演变成社会关注

的焦点问题。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导致了日本贫富差距的日益扩大呢?笔者认为,日本贫富差距的日益扩大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由一系

列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这一系列综合因素的形成与日本政府实施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是息息相关的。

日本原来是实行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体制,强调政府的行政指导、产业政策和终身雇佣等措施。20世纪80年代初期,日本经济政策的基

本立场就已转向了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在日本是以“行政改革”的形式出现的。官方的行政改革旨在取得国民预算的平衡,来解决国家日益

加深的财政危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日本通过行

政改革来裁减公务员,将国有企业私有化,并在很

多领域解除政府管制。【3J21世纪初,小泉出任日本首相以后,更加推崇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政策主张。在这场改革下,日本式经营的“三大神器”(终身雇佣、年功序列、企业内工会)风光不再。收入相对公平的“中流社会”逐步瓦解,代之以小政府、民营化、能力主义等新观念。【91从而使日本的贫富差距问题越来越严重。

关于推行日本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对贫富差距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具体视角做出分析:

首先,税收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的向企业倾斜,显著地降低了税收和社会保障的再分配功能,从而加剧了日本社会的贫富差距。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一定收入分配差距的存在能够调动生产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提升资源配置的效率。但这种差距如果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产生一系列负

面的影响,甚至因这种负面影响所形成的成本要

超过因注重效率、提升经济增长速度所带来的收益。因此,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障等一些必要手段对初次分配进行调节,实现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是不可或缺的。然而,日本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了以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的日本所得税以及医疗、养老金等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逐渐弱化税收和社会保障的再分配功能,使日本两极

分化进一步加剧。在税制改革方面,日本政府将

所得税和居民税合计的最高税率从65%降低到

了50%,继承税的最高税率从70%降低到了

50%,使税收手段对初次分配结果进行调节的力

度逐年下降(见表1)。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

在提高医疗、失业和养老保险费的同时,将医疗费

的个人负担部分从原先的10%提高到了现在的30%,并降低了养老金的支付数额。政府的上述改革措施使富有者更加富有,贫困者更加贫困,低

收入者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4’

其次,旨在降低企业劳动成本、增强企业获利能力的就业政策,人为地扩大了劳动者之间的收

入差距。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核心是弱化政府对企业行为的干预和调节,尽可能地为企业创造

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受这种政策的影响,企业的所有行为都要围绕增加利润这个核心。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发表的“工资结构基本情况统计调查”。2005年日本企业正式员工与非正式员工之间的工资差距十分惊人,即使从事相同职业、工作

时间相同,非正式职工的平均工资收入只有正式职工的64%o[4J当政府对劳工保护的法律普遍放

松以后,企业必然地会通过削减正式员工、大量雇

佣非正式员工的方法降低雇佣劳动成本,这样就

进一步加剧了日本已经形成的贫富差距。

日本京都大学的橘木俊诏教授也认为,非正式员工的增加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产生了大量的丧失了各种社会福利待遇的工人。“企业

通过雇用非正式员工,节省了社会保险费,削减了

劳动成本。如今。这类拿着低工资又无福利待遇的非正式员工人数,已达到日本就业者总数的l/3。这是造成日本贫困率上升的主要原因。”Do]目前,日本工人3人中有1人、青年和女性2人中有1人属于业务承包、派遣、零工、业余劳动者等非正式劳动者,其数量为1600万人。从1999年开始的6年间正式职员减少300万人,而非正式劳动者则增加了400万人。【1u显然,这种就业格局与日本政府所执行的新自由主义的劳动政策是紧密相关的。

第三,新自由主义的货币政策导致财富从家庭向企业转移。<日本经济新闻>2006年3月10日发表的一份报告显示,从1991年到2005年,由于日本的超低利率政策,日本家庭收入减少283万亿日元,而日本的企业则因此减少利息负担264万亿日元。如此巨大的财富转移,对于日益扩大的日本贫富差距来说,无疑起到了助推的作用。笔者认为这种财富转移的形成,正是日本政

府刻意摆脱经济萧条,力图调动企业投资积极性的新自由主义货币政策实施的必然结果。

第4期王海涛,谭晓军:日本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及趋势分析

63

第四,资本主义资本积累规律作用的结果。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资本积累规律做了非常透彻的分析和概括,提出资本积累的过程一方面是资本家财富的积累,另一方面则是劳动者贫困的积累。日本自小泉政府开始,在经济政策方面进一步强化了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取向,强行实施其“结构改革”政策,处处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盈利环境,一方面使景气循环发生很大的变化,一部分大型跨国公司的富裕阶层聚集了庞大的财富,另一方面则是大多数国民的生活贫困、失业不安以及生活痛苦扩大了。从表4中所显示的数据来看,在不同规模的企业中管理阶层和工人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都呈现出日益扩大的趋势。

表4日本巨大企业管理人员与工人工资收入差距的扩大

资料来源:日本“法人企业统计年报”1995-2005年版。【6珥

可见,日本政府不断强化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使资本积累规律得以更加充分地体现,即一方面是富有者的财富积累,另一方面则是贫困者的贫困积累,致使日本的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三、日本贫富差距的演变趋势分析

继小泉首相卸任以后,安倍首相承袭了小泉首相的新自由主义“结构改革”路线,以强行修改教育基本法为开端,安倍内阁提出了包括修改宪法、税制改革、劳动法修正、市场化试验法、美军再编等一系列“结构改革”路线,实际上是小泉第一幕新自由主义。结构改革”以后的第二幕新自由主义“结构改革”。¨2’但由于日本的贫富差距问题已经引起整个日本社会的广泛关注,尽管政府依然在坚持其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取向,但对于越来越严重的贫富差距问题,政府不能不采取一些

相应的措施。尤其是迫于在野党对执政党所施加的压力,以及近年来日本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所引起的恐慌,日本政府实际上已经开始着手解决日本的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如日本内阁于2007年3月通过了一项关于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新法案。这是日本近40年来第一次提高该标准。日本政府认为这项措施将有助于中小企业吸引人才,从而提高其生产能力,并希望藉此来缩小贫富差距以振兴日本经济。【1副

在税收政策方面,尽管安倍内阁放弃了小泉的“减税”政策,政府的税改方案也搁置了法人税减税项目,但安倍内阁依然坚持“不增税原则”,所以,税收的再分配功能依然没能得到加强。在社会保障方面,由于提高了个人负担的比例,致使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进一步恶化,贫富差距显得更加突出。

此外,要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日本的企业也需要面临一系列改革。如提高正式员工在雇佣人员中的比重、缩小男女间的工资差距、消除在录用及晋升方面对女性的歧视等。【1刮然而,企业的行为目标是谋求利润的增加,而且长期处于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环境中,其行为方式已经具有很大的惯性,短期内企业的行为倾向很难改变。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认为日本未来的贫富差距状况将呈现出以下几个可能的趋势:

首先,日本的贫富差距还将具有持续呈现出扩大趋势的可能性。日本作为市场经济国家,市场机制是作用于每—个经济主体的基本机制。在

这种环境下,企业为了规避成本、提升利润,必将继续通过雇佣非正式员工等手段降低劳动成本,政府又坚持执行有利于企业的税收政策,其结果必然使资本主义的资本积累规律充分发挥作用,形成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而日本政府所奉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基调短期内也难以有本质性的改变,政府行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有限,再加上日本老龄化社会的拖累,贫富差距扩大趋势一时将难以有效抑制。

其次,伴随日本经济的景气回升以及日本政府财政状况的改善,迫于社会以及政治上的压力,日本政府将会陆续出台一些有利于改善贫富差距扩大状况的政策。随着这些政策的出台,日本贫富差距扩大的趋势将受到一定的遏制,并在一个适当的水平上形成较长时间徘徊的格局。

第三,尽管目前日本政府坚信新自由主义经济

“现代日本经济

总第160期

政策的有效性,但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弊端也必将在实践中逐步表现出来。届时,无论哪个政党执政,对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运用都会有所顾忌,日本现在的左翼势力的主张也自然会逐步渗透到政府的决策当中。如日本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等势力,一直主张要确保劳动者的收入,即使企业收入暂时减少,从长期来看,由于消费需求的持续拉动,企业的利益也会因为经济的持续增长而得到满足。如果政府的决策开始向此主张倾斜,日本的贫富差距有希望缩小到社会普遍接受的适度程度,社会的和谐性也将有较大幅度的提升。【1副

第四,由于日本社会的老龄化问题将会长期存在,而日本的社会保障体系也将在改革过程中逐步得到完善,尤其是针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的强化,势必弱化因人口老龄化所导致的贫富差距。【16J

第五,鉴于日本贫困率相对较高这一现实,日本政府必将适当采取一些反贫困调节措施。即政府为消除贫困、体现社会公平、缓解社会矛盾、维护政局稳定、实现经济的稳定与增长,运用财政工具对贫困人口或贫困地区进行救济、补贴或扶贫开发,以消除绝对贫困或解决相对贫困问题,从而会适当降低日本的贫富差距。

本文对日本贫富差距问题的演变趋势分析,只是基于目前日本的贫富差距现状和日本政府以及社会的选择倾向所做出的逻辑推演。但由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的发展要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未来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所以日本的贫富差距问题的演变趋势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如果如本文所分析的那样,日本政府若能逐步规避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不良效果,逐渐接纳左翼势力的合理建议,日本的贫富差距问题则有希望向好的方面演变;如果日本政府依然进一步强化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坚信“市场万

能主义”,不断降低政府的调控力度,日本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问题的解决难度将会加大,甚至要在产生了严重的社会和经济后果以后,才能营造出集中解决贫富差距问题的契机。

参考文献:

[1]大琢秀之,小越洋之助,等.格差匕贫困。扰大老匕j

兄否加[J].日本:经济,2006,(7):19.

[2]河村健吉.资麈格差富裕屠刃寞憋f土?[J].日本:经

济,2006,(7):49.

[3]潘小多.日本有2000万穷人[N].环球时报,2005一09

—16.

[4]乐绍延.日本贫富差距日趋严重[N].福建日报,2006

一04—10.

[5]崔健.论现代日本的阶级(阶层)与经济差距的关

系[J].现代日本经济,2007,(4):17—22.

[6]山田昌弘.希望格差社会[M].日本:筑摩书房,2007:

22—23.

【7]r格差景氖_12007年力日本经济老匕j办否加【J].日

本:经济,2007,(2):65.

[8]程恩富.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与社会主义[J].国外理

论动态,2005,(11):1—4.

[9]金熙德.日本:告别“小泉时代”?[N].世界知识,

2006—09—20.

【10]浅井正智,官崎美纪子.日本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N].日本:东京新闻,2005—09—05.

[11]冈清彦.差距的根源[J].日本:经济,2006,(6):78—90.

[12]日本经涛世-、情势研究会.安倍政榷刃经济路线艺

刃戟k、[J].日本:经济。2007,(2):36.

[13]周鹏飞.日本提高最低工资水平以缩小贫富差距并

振兴经济[N].新京报,2007—03—14.

[14]橘木俊诏.日本的贫富差睚—一从收入与资产进行

分析[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55—157.

[15]姚从容,李建民.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福利状况比较

[J].人口学刊,2007,(6):18—22.

[16]邱红.日本人口少子化与养老金制度改革[J].人

口学刊,2006,(6):30—33.

责任编辑孙慧宗

AnAnalysisoftheCausesandTrendsof

Wang

(School

Abstract:Japan考imeome

Hal—tao

Tan

Japan§WideningIncomeGap

Xiao—jun

problem

oreven

ofHumanities&Law,NortheasternUniversity,Shenyang,110004,China)

gap

gi咖of

nose

hasbecome

all

increasingly

severe

socialfocussincethebe-

21stcentury.Thewideninggapislargelycausedbyneo—liberalismpoliciesenactedbytheJapa-

government.ByanalysingthecurrentsituationandthepreferencesofthegovernmentandsocietyofJa-pan,WepredictthatthegapmaybenaITowerbutwillpersistifmedemtepoliciesarechosen.Ifthen∞一hb—

eralism

policies

are

insisted,however,theincomegapmightexacerbate

oreven

leadup

to

social,political

andeconomiccrises.

KeyWords:Japan;IncomeGap;GiniCoefficient;Rateofthe

IncomeRedistribution;WealtllTransfer

Pove啊;Nco—liberalism

EconomicPohcy;

日本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及趋势分析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引用次数:

王海涛, 谭晓军, Wang Hai-tao, Tan Xiao-jun东北大学,文法学院,辽宁,沈阳,110004现代日本经济

CONTEMPORARY ECONOMY OF JAPAN2008,(4)0次

参考文献(16条)

1. 大塚秀之. 小越洋之助 格差と贫困の拡大をどぅ見るか 2006(7)2. 河村健吉 资產格差富裕層の実態は? 2006(7)3. 潘小多 日本有2000万穷人 20054. 乐绍延 日本贫富差距日趋严重 2006

5. 崔健 论现代日本的阶级(阶层)与经济差距的关系[期刊论文]-现代日本经济 2007(4)6. 山田昌弘 希望格差社会 2007

7. 「格差景気」2007年の日本经济をどぅみるか 2007(2)

8. 程恩富 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与社会主义--日本东京大学伊藤诚教授访谈[期刊论文]-国外理论动态 2005(11)9. 金熙德 日本:告别"小泉时代"? 2006

10. 浅井正智. 宫崎美纪子 日本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200511. 冈清彦 差距的根源 2006(6)

12. 日本经济せい情勢研究会 安倍政榷の经济路线との戰ぃ 2007(2)13. 周鹏飞 日本提高最低工资水平以缩小贫富差距并振兴经济 200714. 橘木俊诏 日本的贫富差距--从收入与资产进行分析 2003

15. 姚从容. 李建民 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福利状况:国际比较及其启示[期刊论文]-人口学刊 2007(6)16. 邱红 日本人口少子化与养老金制度改革[期刊论文]-人口学刊 2006(6)

相似文献(10条)

1.学位论文 宫玉昕 日本贫富差距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 2006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经济发展,相伴而生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贫富差距的日益扩大。贫富差距过大,将危害社会和稳定,破坏社会安定团结的局面,进一步的也将影响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的国际0.4的警戒线,如继续扩大,将使广大人民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产生怀疑,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的成功,因此如何缩小贫富差距,应该是我国下一个阶段的重要研究方向。

关于贫富差距问题,经济学中早有理论,认为公平与效率本是一对矛盾,不可兼得,但公平与效率之间却可以找到一个均衡点,使得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证社会的收入差距不会过分扩大,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找到这个均衡点。

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二战以后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一举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这成绩是举世瞩目的,在经济经济高速的同时,日本的贫富差距也一直保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在世界和日本人自己的眼里,日本是一个“一亿总中流”社会,社会的均等化程度是很高的,而且日本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其贫富差距是不断缩小的,可以说得上是经济效率与公平兼顾的比较好的一个范例。

本文主要研究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同时其贫富差距的变化历史及日本贫富差距形成的原因、日本政府为缩小贫富差距而制定的政策及其效果,中国目前贫富差距的状况,形成中国贫富差距的特殊原因,中国应从日本的经验里面学习什么经验,采取哪些措施,要受到哪些启示。

本文将经济学相关理论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对现象进行深入剖析,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对贫富差距的产生原因进行研究,试图通过对日本贫富差距的历史发展及其原因进行分析,从日本政府的政策、日本社会、日本发展的特殊背景等方面去考察,并从横向与纵向两方面进行探讨,对比中国的国情与特殊情况,系统的从日本的经验里得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经验与教训,如加大教育投资,改进社会保障制度,对农业进行支持,加快劳动力的流动,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使我国也能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发展与公平兼顾的道路。

2.会议论文 马崇明 中国、日本、韩国及印度现代化比较研究 2005

论文从现代化横向比较的角度对中日、中韩、中印现代化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与城市化、科技投入、教育发展水平、收入分配与贫富差距等相关方面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得出了中国现代化所取得的成就及其与日本、韩国、印度现代化的差距与潜力。通过对比,笔者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对中国未来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3.学位论文 杨军生 “低工资陷阱”与中国经济发展 2006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按2005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修订后的数据计算,1979-2004年中国GDP年均增长9.6%,2005年,中国人均GDP达到了1700美元。中国27年来的经济高速增长,一定程度上是以中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为支撑的。但在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的水平以后,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如何?能否继续发挥中国经济起飞助跑器的作用?中国是要继续维持很低的工资水平,还是逐步提高工资?已经成为专家学者或政府官员开始关注的话题,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做出的抉择。本文主要研究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低劳动力成本(对厂商表现

制约作用。本文认为,在中国工业化达到较高程度、社会供给不足已经基本消失的情况下,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低工资)开始对经济发展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并且这些负面影响和低劳动力成本之间存在互为因果、相互加强的关系,笔者将之概括为“低工资陷阱”。本文运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与其他国家进行横截面比较分析和历史纵向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中国低工资陷阱的形成机制和中国经济因为低工资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适当提高工资的政策建议。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低工资陷阱”概述。主要阐述低工资陷阱的概念、形成机制、形成条件等。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低工资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但在经济进入工业化的较高阶段,社会有效需求出现相对不足时,低工资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就开始逐渐显现,出现“低工资陷阱”。“低工资陷阱”是指,在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以后,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低工资)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以及这些负面影响和低工资之间相互加强的作用和趋势。低工资陷阱的形成机制主要表现为“低工资与有效需求不足陷阱”,“低工资与产业结构低度化陷阱”,“低工资与区域经济不均衡陷阱”,“低工资与贫富差距加大陷阱”等四个方面。

第二章中国的工资分配现状及国际比较。主要从不同的角度估算了中国的工资水平并进行了国际比较。据国外专家测算,2002年中国城镇制造业的小时雇员报酬为1.06美元,乡镇企业制造业的小时雇员报酬为0.45美元,中国所有制造业的小时雇员报酬只有0.63美元,年均报酬为10363元,折合1252美元。中国制造业的小时雇员报酬仅仅相当于美国的2.98%,英国的3.52%,日本的3.41%,韩国的7%,巴西的24.9%,墨西哥的24.23%,亚洲四小龙的9%,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4.11%,原欧盟十五国的3.18%。中国的工资分配率(劳动报酬占以要素成本计算的国民收入的比例)相当低,根据本文的测算,2003年中国工资分配率只有38.42%,比1980-1984年加拿大的工资分配率(70.7%)低32个百分点,比美国(74.3%)低36个百分点,比英国(66.6%)低近28个百分点。

第三章低工资与产业结构低度化陷阱。主要论述要素密集型产业结构低度化的形成机制和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低工资造成产业结构趋于劳动密集化,也就是低度化,其形成机制主要有:低工资造成劳动对资本的替代;低工资造成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低工资阻碍人口素质的提高、降低创新能力;低工资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强化产业结构的劳动密集化程度;低工资造成需求结构的低度化,从而强化产业结构的低度化。对日本和韩国产业结构演变进程的历史考察说明,我国产业结构的演进速度要远远低于当年的日本和韩国。

第四章低工资与区域经济不均衡陷阱。主要论述沿海与内地相差无几的低工资造成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沿海的进一步集中,阻碍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地的转移,从而固化和加强了区域经济不均衡。威廉姆逊的倒U型统计模型、佩鲁等人的增长极理论、缪尔达尔的地理上的二元经济理论、赫希曼的区际经济增长传递理论等区域经济发展理论表明,实施产业结构由高到低、从沿海向内地梯次推进的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但中国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导致了沿海与内地相差无几的低劳动力成本,制约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地的转移,阻碍了内地经济的发展,扩大了区域经济差距。

第五章低工资与贫富差距加大陷阱。主要论述低工资造成贫富差距加大,并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低工资加大贫富差距的传导机制主要有:低工资导致高利润,扩大工人与资本所有者之间的收入差距;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而农民工是低工资的主要群体,所以低工资会扩大城乡差距;低工资影响人力资本投资和创造财富的能力,使富者愈富穷者愈穷。我国目前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了0.458,按照基尼系数从低到高排序,2005年中国在120个国家中排第85位,在国际上已经进入了收入差距悬殊国家的行列。拉美国家和韩国、日本的发展经验表明,从长远来看,贫富差距过大不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第六章低工资与有效需求不足陷阱。主要论述了低工资造成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从而使国民收入低于潜在的生产能力,甚至造成国民经济的倒退。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不仅与物价、利率等因素有关,而且与工资分配有直接关系。工资的高低会影响社会消费倾向,从而影响消费需求和社会总需求;工资高低会影响劳动力的需求和供给,从而影响就业数量和社会供给能力。本章以工资为主要变量构建了国民收入决定WS-WD模型,该模型以厂商的生产和劳动需求理论作为微观基础,通过构建以工资为主要变量的社会供给函数和有效需求函数,分析说明劳动市场均衡和产品市场均衡有可能脱节,从而导致低工资有效需求不足陷阱。以往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只把工资分配与总供给相联系,而忽略工资分配与有效需求的联系,得出了提高工资会降低社会供给,从而降低国民收入的片面结论。该模型弥补了这一缺陷,认为在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下,提高工资可以扩大有效需求,从而提高国民收入水平。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最终消费率在70%左右,英国、美国、以色列的最终消费率在80%以上,而中国2003年的最终消费率只有55.5%。内需不足成为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七章低工资成因和提高工资相关问题辨析。主要分析了低工资形成的各种原因并就人们对提高工资的各种疑虑进行辨析。低工资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劳动力无限供给”、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低工资、对低工资优势的片面崇拜、劳动生产率低下、国家劳动保护制度的欠缺等。本章对提高工资相关问题进行了辨析,认为依靠市场力量难以自发提高工资;政府应当主动提高工资,而不是受经济、政治暴力的逼迫被动提高工资;通过初次分配的工资政策调节收入,比再分配的财税政策更具优势;提高工资不会对外贸出口产生过大影响;提高工资一定程度会引发通货膨胀,但幅度要小于工资增长率;在社会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下,提高工资不会降低就业。

第八章国外的工资形成机制和中国的政策选择。主要介绍了西方发达国家工资定价机制中的非市场因素,主要是西方国家的工会、集体工资谈判、最低工资保障和SA8000社会责任认证等。我国工会维护职工权益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集体工资谈判很少,工人在劳资协商中处于弱势地位;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存在工资标准过低、沿海与内地差距过小等问题。国家应充分发挥工会在工人权益保护和工资集体谈判方面的作用,促进工资的提高;进一步完善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在普遍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同时,使沿海地区的最低工资能够反映当地的实际生活成本,拉大沿海和内地最低工资差距;加大劳动保护的执法力度,为工人的合法权益提供有力保障。

4.学位论文 宋黎 构建调节贫富差距的税制体系研究 2007

建立和谐社会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主线目标。经济与社会发展是我国当前的第一要务。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随着市场机制在社会收入分配中的作用不断扩展,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平均主义的居民收入分配格局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特别是2000年以来,社会财富分配相对集中,贫富差距扩大趋势不转的现象日益严重,如不采取措施,则有迅速向两极分化和向社会承受极限接近的危险。这不仅对经济的长期增长和整体效率的提高产生障碍,而且影响社会的和谐与安定。所以贫富差距的有效调控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重要方面。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度量中国居民贫富差距状况及其警戒程度,怎样分析贫富差距形成根源,并寻找有效途径,制定相应再分配政策控制贫富差距的状况进一步恶化,促进收入分配公平不仅是一个理论性问题,更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因此,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格局发生重大的变革,居民贫富差距快速拉大的新情况下,完善政府对居民贫富差距的有效调控已成为稳定和发展我国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税收作为政府重要的宏观政策手段,是市场经济中各国政府最常用的、最主要的、最为规范的宏观调控政策工具,在调节居民贫富差距的进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像我国这样处在经济转轨时期的发展中国家,税收对贫富差距的调控作用却没有充分发挥,进而使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难以得到有效控制,给经济的稳健运行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带来隐患。所以,税收调控贫富差距研究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仅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的研究从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入手,通过分析贫富差距产生的原因和税收调控贫富差距功能弱化效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以期能建立起系统的税制体系,构建一个多税种协调配合,功能搭配合理,覆盖整个社会分配运动全过程的交叉调控体系,有效发挥税收的再分配职能。全文由前文和正文组成,共分四章:

第一章“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分析”。首先,将我国的贫富差距分为收入差距和财产差距两部分,然后分别阐述居民收入差距在城镇、农村内部及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具体状况以及居民财富差距在金融资产和房产差距方面的体现。其次,具体分析产生贫富差距的原因,着重从经济体制转轨、经济发展和政策的不平衡性、制度缺陷所引起的非法非正常收入以及税收制度和政策的滞后性四个方面来分析。最后指出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会造成社会成员的不满,影响社会的稳定性和经济的发展。

第二章“我国税收调控贫富差距的现状分析”。首先通过对我国居民的个人收入流程及税收调控原理进行分析,指出税收调控的局限性,奠定全文的理论基础。然后从税收的调节机制出发,分析我国税收调节贫富差距的现状,分析整个税制包括:税收结构、税种、税收政策的缺陷等,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重点突出由于初次分配的失效,我国并没有建立起有效地调节贫富差距的税制体系。

第三章“国外税收调控贫富差距的经验借鉴”。该章通过对美国、日本及北欧贫富差距的现状和税收调控情况进行介绍,总结出这些发达国家在调控贫富差距方面的经验,并在税制结构、税种完善、税收征管水平以及相应的外部环境和配套措施上对我国税收调控贫富差距的启示。

第四章“对我国税收调节贫富差距的政策建议”。本章是全文的中心。提出的建议主要围绕如何加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税收调控作用以及两者之间的协调来进行,最终构建调控贫富差距的税收调控体系。这是本文的结论。首先必须规范初次分配秩序,才能为税收在再分配领域中充分发挥调节作用创造条件。然后提出必须要深化个人所得税制、强化税收征管体系建设,完善相应配套措施,通过循序渐进的改革和实施,最终才能建立起调节贫

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

1.论文选题的创新自改革开放以来,关于“社会公平”和“贫富差距”就一直是社会的热点问题。近几年,我国基尼系数早已跃过0.4的国际警戒线,居民各阶层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人民生活越来越不幸福,社会越来越不和谐。选择“贫富差距”进行研究,就与当今时代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尤其是党的十七大的召开,承诺缩小贫富差距,改善人民生活,更是显示出选题的与时俱进。而税收对贫富差距的调控作用得以重视和充分发挥,将是我国市场经济完善和成熟中的客观必然,也是摆在我国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因而,本文选题不仅体现于现在,更着眼于未来,具有较强的前瞻性。 2.研究方法的创新在本文研究中,依据研究问题的不同,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如通过理论阐述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等来充分反映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以及税收对贫富差距调控作用的效应分析。此外,还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借鉴,来提出对我国税收调控贫富差距的政策建议。

3.论文观点的创新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税收调控居民贫富差距进行研究,但税收调控居民贫富差距问题不应局限于税收制度与政策范畴,而应在国家宏观发展战略和调控政策体系框架下,分析税收调控贫富差距的现存问题与进行制度创新。基于这种定位,本文提出具有创新意义的观点主要是:税收调控居民贫富差距作用的乏力,不仅在于税收体制自身的不完善,更关键的是由于初次分配的偏差,所以处于再分配领域的税收调控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在对税收调控问题的研究上,必须先研究初次分配的问题。只有初次分配问题解决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相互协调发展,才能更好地解决我国的贫富差距问题。

本文的不足之处:

1.论文中对我国贫富差距产生的原因问题的研究比较多的是作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方面研究由于受到数据不全和数据不够准确的影响而展开不多,未能作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2.论文对现代税收制度中各税种在居民贫富差距调控中的相互作用未能作进一步的具体分析研究。对税收调税手段与其他经济调控手段在社会收入分配调控中的相关性,相互的影响关系及其程度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尚待作进一步研究和分析。

5.学位论文 徐红军 遗产税问题研究 2005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经济发展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都发生了很大的提高。但与此同时,我国的贫富差距也在逐渐加大。贫富差距太大会影响社会稳定,最终会将经济问题演变成社会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使贫富差距缩小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许多国家在如何解决此问题上主要有促使富人多消费,多投资;鼓励捐赠;征收遗产税等办法。本文作者试图采用开征遗产税的方法来达到这一目的,通过开征遗产税,使富人生前积累的巨额财富,在其死亡后通过征税的形式收归国有。在第一部分,主要谈到了遗产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流派、理论溯源和效应分析。在第二部分,从三个方面对我国开征遗产税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在第三部分,主要是以美国、德国、日本和台湾地区为例,借鉴国外和其它地区遗产税经验。第四部分,提出我国开征遗产税应遵循的几个原则及遗产税制的主要内容,包括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等等。第五部分,提出需注意的三个问题。如过分夸大或忽视遗产税的税收收入效应;如何有效克服“木桶效应”;过分夸大遗产税的财政效应。

6.期刊论文 邢雪艳. Xing Xueyan 日本雇佣体制转变的社会影响 -日本研究2007(2)

上个世纪90年代后,伴随着日本经济泡沫的破灭,日本传统的终身雇佣和年功序列的雇佣体制出现重大转变.一方面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失业人员,另一方面非正式员工的数量急剧增加;而同时年功序列的工资体系也逐渐被"成果主义"的工资体系所代替.雇佣体制的变化给日本人的生活、社会的贫富差距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念带来很大的影响,并且在社会保障和职业教育等方面给日本社会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

7.学位论文 张琼 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研究 2008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贫富差距有扩大之势,个人所得税如何改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之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和扩大,以及物价上涨等因素,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已经显露出许多不适应的问题。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做出《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决定自2008年3月1日起将工资、薪金所得费用扣除标准从1600元提高到2000元。此次调整工资、薪金所得费用扣除标准,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体现了政府对民生的关注,体现和谐社会和以人为本的理念。

然而,在这个改革的背景下,仍有不少对此标准提高有异议的声音,认为这个提高后的标准仍不能完全体现个人所得税税收的本质作用。税收最重要的作用,一个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一个是政府用以调节经济的重要政策手段;还有一个是作为分配的基本形式渗透到个人生活,这些作用促进了税收为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起到很好的协调作用。思考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将面临的改革方向,如何更好地发挥税收的作用,是笔者的写作目的。 本文通过探讨税收的起源与发展,以及税收对国民经济的作用,进而引起对关系到千家万户,每一个生产者的个人所得税关注。通过对个人所得税基本政策的研究,对比国外某些国家的个人所得税政策,反观我国近年来在个人所得税政策方面的变化,笔者重点阐述了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的变化情况,分析其好的一面,同时着重分析了其不足之处。就目前分析来看,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存在异议的方面,包括需要考虑居民收入的地区差异性、物价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纳税人家庭负担等因素,是老百姓对个人所得税改革呼声最强烈的部分。针对目前的情况,展望改革前景,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应该指数化,与物价水平挂钩,实行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还应该考虑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纳税申报。在分析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同时,比较了国外某些国家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特别是美国和日本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当今,作为个人所得税制比较完善的美国和日本,个人所得税在立法及管理等方面有许多经验值得我国借鉴,比如,在家庭申报制度方面,综合课税制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借鉴。 通过以上研究分析,笔者得出本文的结论,一是个人所得税制的改革应体现税收的本质。个人所得税是我国税收中的一个重要的税种,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每一次的改革都备受瞩目。从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出,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改革是随着各国具体国情、经济发展变化的。从目前看来,我国的个人所得税调整方面较少,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由最初800元提高到现在的2000元。从表面上看,它适应了居民基本生活消费支出增长的新情况,减轻了中低收入者的纳税负担,但在实际意义上,还有更深层次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探讨和解决。进行个税调整,要更好地体现我国税收的本质,从制度上保障民生,让个人所得税起到调节国民收入,缩小社会贫富差距的作用。从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标准的设置来说,既需要考虑一些宏观因素,如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指数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等,也需要考虑一些微观因素,如个人的月生活消费支出、抚养人口等情况,才能充分保障百姓的日常生活。另一个是我国的个税制度改革可借鉴国外的经验。美国、日本等国家是个人所得税制度发展较为完善的国家,考察这些国家的个人所得税制的特点,取其精华,可以给变革中的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提供有益的恩路。通过研究国外特别是美国和日本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我们可以看出,美国个人所得税制度体现量能纳税原则,而我国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一刀切的做法简单易行,但是没有考虑地区差异与个人纳税能力等因素,影响税负的公平性,另外日本的发达的信息化监管机制以及较为健全的激励、处罚机制也值得我们学习。

8.期刊论文 肖静 论日本学校的环境教育及对中国的启示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2)

当今世界科技高速发展,人类在充分享受它所带来的便捷的同时,不得不开始关注它带来的环境忧患.地球温暖化、臭氧层破坏、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南北贫富差距所导致一系列的全球性问题,严重阻碍了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性课题.日本可称得上是环境保护的领头军,是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典范.但日本在战后也一度被称为"环境公害国",多起公害事件震惊世界.如水俣病事件、四日市的废气事件、痛痛病事件等.但之后在日本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努力下,环境保护取得了巨大成就,环保技术和环保事业蓬勃发展.如此巨大的成就的取得离不开日本多年来的环保教育.学习和借鉴其先进经验对我国环境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9.期刊论文 师艳荣 战后日本人自杀行为分析 -东北亚论坛2009,18(5)

自杀盛行是日本社会的顽疾,战后日本人自杀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位居世界前列.战后日本人自杀行为随着社会发展出现了三次大的波动,在年龄、性别及自杀方式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除了健康问题外,崇尚自杀的文化传统、经济危机引发的失业率增高和贫富差距扩大等也是日本人自杀的诱因.近年来,受欺负、网络集体自杀等新的自杀诱因和自杀方式的出现,使得自杀现象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特别是1998年以来,每年自杀死亡人数高达3万人左右,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10.期刊论文 樊勇明 日本高速增长时期的"托底政策"及其对中国民生建设的启示 -日本研究2008(2)

日本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托底政策"涉及到方方面面,是一个系统工程.本文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在经济战略制定中一切以国民生活富裕为出发点的民本思想;在处理城乡、工农关系上扶弱固本,极力维护社会弱势群体利益的民权思想;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上按"小政府大社会"理念办事,坚持藏富于民的民富思想;及上述三个方面对中国目前民生建设的启示和借鉴.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xdrbjj200804012.aspx

下载时间:2010年5月13日


相关内容

  • 对中国贫富差距逐渐增大问题的一些看法
  • <对贫富差距逐渐增大问题的看法>研究生课程论文 摘 要 中国经济迅速增长所伴生的分配不均问题已经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曾称,中国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可能会威胁其社会稳定.该机构建议中国政府增加社会支出.改革财政体系并推进政府改革,以缩小这一差距. 经过30年改革开放,今日中国 ...

  • 全球化与贫富差距的思考
  • 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商贸 全球化与贫富差距的思考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韩凤荣 摘 要:贫富差距的拉大是21世纪的世界性难题,不仅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而且包括中国.美国在内的各国内部的贫富差距也在加大.全球化是全球贫富差距同时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贫富差距扩大是现在和未来的现实,各 ...

  • 我国是否面临"中等收入陷阱"?
  • 我国是否面临"中等收入陷阱"? 2011年09月09日 09:56 来源:新华网 在原始积累完成之后,爆发式增长的时期也就历史性地结束了,经济社会进入了相对平稳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历史阶段,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主要不是靠解放旧制度压抑的潜能,而是靠科学技术和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创新.经济 ...

  • 中国贫富差距多大?城乡收入差3倍 高低行业差4倍
  • 人民视觉 不容回避的现状-- 在收入差距扩大的同时,我们还面临财产差距扩大的问题 前不久,一位外国摄影师拍摄的一组照片在网上热传.照片中展示了复杂多样的北京,既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也有破败低矮的城中村:既有在儿童游乐场快乐玩耍的"中产阶层小花朵",也有跟随父母卖菜.蹬三轮的孩子 ...

  • 周天勇:中国会滑向贫富差距过大的拉美陷阱吗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8日 09:01 中国经济时报 --访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 ■本报记者柏晶伟 最近,就公平和效率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一种意见认为,收入和贫富差距已经拉得太大,亟需缩小差距,应当把公平提到优先的位置,需要从税收.财政.社会 ...

  • 关于城乡贫富差距调查报告
  •   中国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从"人民公社" "吃大锅饭"的社会走到了一个开放、发展、充满竟争的社会,同时也带来了开放社会中所固有的矛盾,广大人民群众已明显感觉和意识到了贫富差距的存在及其严重性。在我国现阶段存在着较多类型的贫富差距。主要有城乡贫富差距。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第三个表现是,在城镇居民中 ...

  • 收入差距与贫富差距的关系研究
  • 2003年6月 第25卷第3期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YananUniversity(SocialScience)Jun,2003Vol.25No.3 ・经济理论研究・ 收入差距与贫富差距的关系研究 李宝怀 (延安大学政法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摘 要:收入差距属于经济问 ...

  •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贫富差距的影响
  •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贫富差距的影响 11月7日晚间,诺奖获得者埃里克·马斯金在中欧商学院发表演讲,称全球化给新兴经济体带来繁荣,却导致了新兴经济体的贫富差距加剧,中国和印度就是例子. 纵观现代,随着阿里巴巴赴美上市,马云以1500亿元财富问鼎胡润百富榜中国首富.而一些贫困地区农民的纯收入每年也就2000 ...

  • 中国贫富差距论文
  • 中 国 贫 富 差 距 论 文 姓名:李晓霖 班级:社体103 学号:[1**********] 摘要:本文以中国贫富差距为研究对象,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文章首先分析了贫富差距的现状,然后阐述了中国贫富差距的不利影响,最后提出了中国贫富差距的改善措施.本文旨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做出一些参考和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