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鉴赏五大考查类型的答题技巧综合(学生版)

高考古诗鉴赏五大考查类型的答题技巧综合(学生版)

高考复习--高考古诗鉴赏五大考查类型的

答题技巧综合(学生版)

(考什么,怎么考,怎么答)

一、检测语言

易:解说语言的表层含义

08【北京卷】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10分)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

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酒来排遣。

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答案】A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答:

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简要分析。(4分)

答:

07(天津卷)16.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的草。

(1)“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2)“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答:(1)

(2)

难:分析语言的深层含义

1.炼字型

一般提问:这首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变式提问: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1、指出该字

2、解释该字含义(表层、深层)

3、描述该字所在诗句的景象

4、揭示传达的深层情感

5、评价表达效果(突出了„„作用)

答题套路: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

)的情感。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中“隐”“没”两字的表达效果。 答:

07(全国卷2)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答: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2.一词领全诗型

一般提问: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答题步骤:1、该词对表达感情、突出主旨的作用(内容上)2、该词在结构上、表达效果上的作用(形式上)。

山行即事

宋·王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

[注]蘋:一种水草。酲:Chng,酒后神志不清,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鸥性:海鸥,性喜在海上随潮迎浪,上下飞翔。狎(xi):戏耍,玩弄。

首联的“议”字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答:

08【全国卷】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答:

(2)这首诗表现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答:

3.分析语言特色

一般提问: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变式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1、点明语言特色(明确,简练)2、结合相关诗句分析(具体)3、分析表现了怎样的情感。(具体)

答题套路: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是(

),如( ),这种风格很好地表达了(

)的情感。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多病所需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答:

小结:检测语言——解说表层含义:字面意义

表现景象

分析深层含义:表达情感

突出主旨

评价形式作用:表达效果

答题时依序答出,避免遗漏;依据诗作具体情况适当减少项目,不牵强附会,强加于“诗”。 练习:

1、途径秦始皇墓 许浑

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

前两句写途经秦陵的所见所感,“崩”的含义是?(答:一是指始皇和秦帝国的灭亡,一指秦始皇在人们心目中形象的崩塌)

2、甘草子

柳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珍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栏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请赏析“乱洒衰荷”中的“乱”字的妙处。(答:一是写出雨跳珠乱溅的视觉景象和雨洒衰荷发出的凌乱声响,一是表现出凭栏凝伫、寂寞无聊的女主人公心绪之乱)

3、钓鱼湾 储光羲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中哪个字锤炼的好,请简要赏析。(答:“乱”字。一是写出杏花纷繁茂盛、纷纷凋零的景象,一是表现等待情人的主人公忐忑不安的纷乱心绪)

4、宫词 武衍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指宫殿)。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第二句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答:“锁”字。一是写出满庭春色被闭锁在宫廷高墙之内的景象,一是表现宫女被锁宫中以及宫女的青春年华被锁在重门之内,白白消逝)

5、柏林寺南望

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指寺庙)钟,泊舟微径度深松。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

请赏析“画出西南四五峰”中的“画”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答:一是写出山峰从云雾中显露出来的景象,一是用拟人手法,赋予云以生命“画出”,生动表现出山峰的美妙如画,一是表现观者——诗人的惊奇与喜悦之情)

6、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塞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这首诗以“悲”字贯穿全篇。试结合这一特点鉴赏一下诗的语言特色。

7、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田家少闲月,仲春时节正是农家繁忙之时,妇姑相唤,冒雨浴蚕,可诗作结尾诗人却收笔于“闲着中庭栀子花”。请对“闲”字简要赏析。(答:是以“闲”衬忙,从侧面表现无人能闲,唯有花闲。)

二、检测意象

易:确认意象的特点

06(浙江卷)16.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

[正官]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

[注]侬:我 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

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

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2分)

(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4分) 08(广东卷)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木芙蓉

吕本中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答:

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

答:

难:分析意象的寓意(分析意境型)

一般提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的画面2、概括氛围特点(准确)3、分析思想感情(具体) 答题套路: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从而表达了(

)的情感(心情,心境)。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答:

07(浙江卷)16.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6分)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

(金)吴激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农宴喜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

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1)这三篇作品均通过

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

之感。(2分)

(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4分)

答:

08【江苏卷】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三、检测内容和情感

易:检测层次内容

一般提问:这首诗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答题步骤:1、指出具体是几个层次2、分别解析层次内容

07(江苏卷)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送 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答案】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难,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答:

08【四川卷】1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 茅苫三间厦,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趱:赶快。苫:用草覆盖。

(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答:

(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答:

难:检测中心意思(分析全诗情感)

一般提问: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变式提问: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请说出理由。

答题步骤:1、表述自己的观点(明确)2、用原诗句证明此观点(具体)

答题套路:我认为(

),原因是(

)(从原诗中找到理由并分条陈述)

07(福建卷)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

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08【全国卷】1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

同游赤壁。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

(2)从全诗看,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答: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注: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试说明你的理由。 答:

四、检测表达技巧

易:识断表达技巧

07(北京卷)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一题。(7分)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注释: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车前(草名),可食。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有:得到。掇:摘取、拾取。捋:成把地握取。袺:手持衣角盛物。襭: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

。(1分)

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动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2分)

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4分)

08【四川卷】1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 茅苫三间厦,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趱:赶快。苫:用草覆盖。

(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难:识断并分析表达技巧

一般提问: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变式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1、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具体诗句,加以阐释 3、分析表达效果。

答题套路:首诗用了(

)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修辞手法),如(

),从而突出了(强调了,更有效地表达了„„)(

)的情感(心情,心境)。

07(安徽卷)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堵:座。

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08【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捻(nin):持取,捻弄

(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2)“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

答:

踏 莎 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近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 请分析“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句的艺术手法。

答:

07(福建卷)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2)“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答:

五、对比鉴赏式

易:有明确提示的比较

06(重庆卷)13.

阅读下面的两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新雷 张维屏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在《新雷》中,造物“有情”体现在哪些地方?为什么要说“只待新雷第一声”?(2分)

(2)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4分)

答:

08【湖北卷】14、读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8分)

临江仙

[宋]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4分)

《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红”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4分)

答:

难:无明确提示的比较

一般提问:对两首诗或词进行内容与主题、方法等方面的对比;也有与学过的课文诗句的对比。

变式提问:请说出两首诗词在某方面的相同点或不同点。

答题步骤:1、确认问题的角度或找出相关的比较点

2、结合原诗中具体语句分别进行分析,分条做答。

汴河曲 [唐]李 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注]汴河:隋炀帝时开挖的大运河的一段。

隋家:隋王朝。

水殿龙舟:当年隋炀帝出游时所乘坐的船只。

不较多:差不多。

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的重点不同,抒发的感慨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

这两首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请分别说明。

答: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周邦彦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虽然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相近,但在艺术表现上却有很多不同之处。你喜欢哪一首?请自选一个角度略作分析,说说自己偏爱其的理由。

答:

高考古诗鉴赏五大考查类型的答题技巧综合(学生版)

高考复习--高考古诗鉴赏五大考查类型的

答题技巧综合(学生版)

(考什么,怎么考,怎么答)

一、检测语言

易:解说语言的表层含义

08【北京卷】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10分)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

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酒来排遣。

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答案】A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答:

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简要分析。(4分)

答:

07(天津卷)16.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的草。

(1)“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2)“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答:(1)

(2)

难:分析语言的深层含义

1.炼字型

一般提问:这首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变式提问: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1、指出该字

2、解释该字含义(表层、深层)

3、描述该字所在诗句的景象

4、揭示传达的深层情感

5、评价表达效果(突出了„„作用)

答题套路: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

)的情感。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中“隐”“没”两字的表达效果。 答:

07(全国卷2)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答: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2.一词领全诗型

一般提问: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答题步骤:1、该词对表达感情、突出主旨的作用(内容上)2、该词在结构上、表达效果上的作用(形式上)。

山行即事

宋·王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

[注]蘋:一种水草。酲:Chng,酒后神志不清,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鸥性:海鸥,性喜在海上随潮迎浪,上下飞翔。狎(xi):戏耍,玩弄。

首联的“议”字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答:

08【全国卷】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答:

(2)这首诗表现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答:

3.分析语言特色

一般提问: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变式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1、点明语言特色(明确,简练)2、结合相关诗句分析(具体)3、分析表现了怎样的情感。(具体)

答题套路: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是(

),如( ),这种风格很好地表达了(

)的情感。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多病所需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答:

小结:检测语言——解说表层含义:字面意义

表现景象

分析深层含义:表达情感

突出主旨

评价形式作用:表达效果

答题时依序答出,避免遗漏;依据诗作具体情况适当减少项目,不牵强附会,强加于“诗”。 练习:

1、途径秦始皇墓 许浑

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

前两句写途经秦陵的所见所感,“崩”的含义是?(答:一是指始皇和秦帝国的灭亡,一指秦始皇在人们心目中形象的崩塌)

2、甘草子

柳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珍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栏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请赏析“乱洒衰荷”中的“乱”字的妙处。(答:一是写出雨跳珠乱溅的视觉景象和雨洒衰荷发出的凌乱声响,一是表现出凭栏凝伫、寂寞无聊的女主人公心绪之乱)

3、钓鱼湾 储光羲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中哪个字锤炼的好,请简要赏析。(答:“乱”字。一是写出杏花纷繁茂盛、纷纷凋零的景象,一是表现等待情人的主人公忐忑不安的纷乱心绪)

4、宫词 武衍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指宫殿)。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第二句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答:“锁”字。一是写出满庭春色被闭锁在宫廷高墙之内的景象,一是表现宫女被锁宫中以及宫女的青春年华被锁在重门之内,白白消逝)

5、柏林寺南望

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指寺庙)钟,泊舟微径度深松。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

请赏析“画出西南四五峰”中的“画”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答:一是写出山峰从云雾中显露出来的景象,一是用拟人手法,赋予云以生命“画出”,生动表现出山峰的美妙如画,一是表现观者——诗人的惊奇与喜悦之情)

6、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塞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这首诗以“悲”字贯穿全篇。试结合这一特点鉴赏一下诗的语言特色。

7、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田家少闲月,仲春时节正是农家繁忙之时,妇姑相唤,冒雨浴蚕,可诗作结尾诗人却收笔于“闲着中庭栀子花”。请对“闲”字简要赏析。(答:是以“闲”衬忙,从侧面表现无人能闲,唯有花闲。)

二、检测意象

易:确认意象的特点

06(浙江卷)16.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

[正官]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

[注]侬:我 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

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

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2分)

(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4分) 08(广东卷)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木芙蓉

吕本中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答:

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

答:

难:分析意象的寓意(分析意境型)

一般提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的画面2、概括氛围特点(准确)3、分析思想感情(具体) 答题套路: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从而表达了(

)的情感(心情,心境)。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答:

07(浙江卷)16.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6分)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

(金)吴激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农宴喜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

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1)这三篇作品均通过

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

之感。(2分)

(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4分)

答:

08【江苏卷】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三、检测内容和情感

易:检测层次内容

一般提问:这首诗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答题步骤:1、指出具体是几个层次2、分别解析层次内容

07(江苏卷)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送 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答案】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难,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答:

08【四川卷】1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 茅苫三间厦,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趱:赶快。苫:用草覆盖。

(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答:

(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答:

难:检测中心意思(分析全诗情感)

一般提问: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变式提问: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请说出理由。

答题步骤:1、表述自己的观点(明确)2、用原诗句证明此观点(具体)

答题套路:我认为(

),原因是(

)(从原诗中找到理由并分条陈述)

07(福建卷)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

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08【全国卷】1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

同游赤壁。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

(2)从全诗看,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答: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注: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试说明你的理由。 答:

四、检测表达技巧

易:识断表达技巧

07(北京卷)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一题。(7分)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注释: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车前(草名),可食。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有:得到。掇:摘取、拾取。捋:成把地握取。袺:手持衣角盛物。襭: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

。(1分)

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动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2分)

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4分)

08【四川卷】1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 茅苫三间厦,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趱:赶快。苫:用草覆盖。

(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难:识断并分析表达技巧

一般提问: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变式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1、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具体诗句,加以阐释 3、分析表达效果。

答题套路:首诗用了(

)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修辞手法),如(

),从而突出了(强调了,更有效地表达了„„)(

)的情感(心情,心境)。

07(安徽卷)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堵:座。

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08【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捻(nin):持取,捻弄

(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2)“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

答:

踏 莎 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近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 请分析“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句的艺术手法。

答:

07(福建卷)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2)“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答:

五、对比鉴赏式

易:有明确提示的比较

06(重庆卷)13.

阅读下面的两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新雷 张维屏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在《新雷》中,造物“有情”体现在哪些地方?为什么要说“只待新雷第一声”?(2分)

(2)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4分)

答:

08【湖北卷】14、读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8分)

临江仙

[宋]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4分)

《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红”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4分)

答:

难:无明确提示的比较

一般提问:对两首诗或词进行内容与主题、方法等方面的对比;也有与学过的课文诗句的对比。

变式提问:请说出两首诗词在某方面的相同点或不同点。

答题步骤:1、确认问题的角度或找出相关的比较点

2、结合原诗中具体语句分别进行分析,分条做答。

汴河曲 [唐]李 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注]汴河:隋炀帝时开挖的大运河的一段。

隋家:隋王朝。

水殿龙舟:当年隋炀帝出游时所乘坐的船只。

不较多:差不多。

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的重点不同,抒发的感慨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

这两首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请分别说明。

答: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周邦彦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虽然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相近,但在艺术表现上却有很多不同之处。你喜欢哪一首?请自选一个角度略作分析,说说自己偏爱其的理由。

答:


相关内容

  • 高三一模语文质量分析
  • 2015 年 2 月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质量分析 一.试题分析 临潼区 2015 年二月高三年级质量检测语文试题采用陕西省统考 试题,从整体看,试卷形式.内容构成.知识点考查与 2014 年高考 陕西卷基本一致,小阅读.诗歌阅读.文言文阅读.大阅读等,基本 上扣着高考考点.难易程度适中,试题考查灵活,注 ...

  • 高考古诗词的表达技巧鉴赏
  • 高考古诗词的表达技巧鉴赏 一.内容提要 "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属于<考试大纲>"古代诗文阅读"."鉴赏评价"中"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方面的内容,能力层级为E级. 有关"表达技巧&qu ...

  • 写景抒情诗歌专题讲座
  • 专题讲座 高中语文"写景抒情"诗词赏析教学研究 李冬梅(北京市永定路中学.中学高级教师) 一.古典诗歌"写景抒情"专题教学之价值 (一)古典诗歌在民族文化传承上的重要地位 中国是诗的国度.余秋雨先生说:" 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 ...

  • 高考复习语文知识大全
  • 高考语文总复习金钥匙--方法篇 01 高考语文试题答题要点 一.选择题 要求:看清题干要求,注意选对的.错的.错的少的.多的.相同的.不相同的,用铅笔划出. 1.拼音:复习形声字误读的,多音字,常见读错字.见<优化设计(上)>. 2.错别字:见整理出的或<优化设计(上)>,错 ...

  • 2012高考相关信息整理
  • 湖北省2012年高考相关信息整理 湖北省2012年高考改革的四大变化 2011年湖北高校的录取分数线 2012高考考试日期 2012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武汉教科院给四月调考"号脉"(长江商报) 四月调考试卷部分学科解析(金报) 湖北省:2012年高考改革四大变化 2 ...

  • [高三语文古诗文阅读讲评]教案
  • <高三语文古诗文阅读讲评>教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古诗文阅读鉴赏的要求,掌握文言文(人物传记)的阅读与 诗歌鉴赏的方法, 掌握解题思路. 过程与方法:将学生在本次测验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归类,通过问题法. 诱思探究法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从而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古诗文的阅读方法 ...

  • 2010年高考备考的思考与建议
  • 2010年高考备考的思考与建议 一.思考 2010年是广东进入新课程的第六年,新课程高考已经考过了三届,全国步入新课程高考的省.市也已经增加到了十个.广东新课程高考的"导向性原则"是:"正确引导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体现高中新课程改革精神,反映高中新课程方案的特点和各学科课 ...

  • 古诗词鉴赏题答题技巧
  • 古诗词鉴赏题答题技巧 解答古诗歌鉴赏题要注意三个方面: 一是整体感知,即阅读诗歌时不忘题目.作者.注解,注意辨析诗歌类别. 二是意象情感,即把握意象意境,并透过意象意境揣摩诗人所要抒发的感情. 三是答题要求,即审读题干,弄清要求,有针对性作答. 有时还要根据赋分确定答题详略.答题时一般遵循先观点后分 ...

  • 高三语文二轮教学反思与总结
  • 高三语文二轮教学反思与总结 马瑞芹 2013年3月 (一)抓好专题训练 学习"名句名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等专题,丰富作文素材的储备.考场作文要求在极短的时间快速成篇,学生平时若没有充足的素材储备,即使有较好的写作技巧,较强写作能力,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