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辉斜照如梦来,玉魂辗转又一春

  摘 要:宋词在我国文化历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我国文学长河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我国文学史上的词作大家不胜枚举,正是他们的卓绝才华书写了宋词的辉煌。而提到宋词,则不得不让人想到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她的词不蹈袭成格、倚傍门户,而是自成一家,别有一番风范。李清照被公认为婉约词的正宗,她的词风随着人生经历的变化而相应转变,以南渡为分水岭,易安词由前期的轻盈绰约、空新疏落,渐变为后期的忧郁悲凉、幽怨悱恻。本文拟从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分析其词风转变的内在原因,进一步探讨易安词的深层艺术魅力。

  关键词:李清照;人生经历;词风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女词人,随着时局和生活境遇的变化,她的词风以南渡为界,呈现泾渭分明的两种风格。南渡前,李清照的少女时期和婚后生活一直安宁富足,她的词多以自然风光、闺中生活、离别相思为题材,真实而明媚的反映了她的情感和生活世界,词风主要呈现清新柔丽的风格。南渡后,以“靖康之变”为节点,李清照遭遇了国破家亡的重重苦难,时值中年的她饱受战乱流离之苦,彼时,她的词多以亡国之恨、丧夫之痛、生世之凄凉为题材,集中反映了她悲苦沧桑的人生晚景,词作主要呈现哀婉愤懑的风格。

  一、南渡以前的词风及形成原因

  李清照的南渡是以公元1127 年“靖康之变”为界[1],靖康年间,金兵攻破北宋,之后李清照南渡避难。在南渡以前,李清照一直过着悠闲幸福的贵族生活。少女时期,李清照生活在仕宦家庭,深受书香文墨熏陶的她,从小就在一个文化氛围浓郁的环境中成长,这对她今后文学底蕴的积累、人格性情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也造就了这个时期李清照清新空灵的词风。19岁时,李清照嫁给了吏部侍郎赵挺之的季子太学生赵明诚,赵明诚具有和李清照相似的成长背景,二人志趣爱好相投、感情甚笃,幸福甜蜜的婚后生活中李清照创作了大量佳作。在赵明诚外出为官时,夫妻二人无奈异地远别,饱受离别思夫之苦的李清照在此期间创作了大量缠绵悱恻的相思词。正是缘于李清照南渡以前这些成长背景和人生经历,才有了以现实生活为灵感和素材的易安词,这是李清照前期清新柔丽的词风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少女时期纯真空灵的词风

  公元1084年, 李清照出生于山东济南。她的家乡历城是一个风光秀美、人文荟萃的地方。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当时朝廷的礼部员外郎, 李格非通晓经史,善作诗文,在当时的北宋文坛上颇有名望。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被称为“后四学士”。李清照的母亲王氏是汉国公王准的孙女,在当时可谓豪门闺秀,王氏知书达理、贤德温良,有较好的文化修养。李清照出生在这样的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富足的家庭背景也为其身心自由发展提供了条件。

  在少女时期 ,李清照受到的不是刻板禁闭的教育,在文化氛围浓郁的士大夫家庭中,她接触到大量名著、时闻,这就为她阅读经史子集和通晓时政提供了可能,同时也丰富了她的知识储备,开阔了视野。所以李清照在少女时期便就能知文善墨,作品中不乏涉及时政的诗篇,这在三从四德、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中是难能可贵的。

  良好的地理环境和家庭氛围,再加上李清照自幼天资聪颖、通文善墨,因而造就了她纯真开朗、高雅灵气的性格,这在无形之中深刻的影响着她今后的创作风格。少女时期的李清照热爱生活、醉情山水,她并不像一般的大家闺秀将自己的生活局限于闺房之中,而是寄情于自然风光,其中《如梦令》就是最好的佐证,也是李清照少女时期作品的经典代表。

  《如梦令》写道: “长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这首词大致是李清照十六岁时所作,寥寥数笔,就生动的勾勒出作者活泼雅致的性情,少女贪玩可爱的娇憨形象跃然纸上。在这首词里,作者追忆昔日在溪亭游玩的情景,日暮黄昏之时,作者在溪亭饮酒游玩,酒醉之后竟不知回去的方向,夜色中划着小船误进了藕花深处,不觉惊起了一滩沙鸥和白鹭。整首词叙事与写景微妙的融为一体,让我们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作者的那份欢愉,展示了作者活泼、可爱、热爱自然的性情。词风整体呈现清新明快、活泼轻松的空灵风格。

  (二)婚后缠绵柔丽的词风

  19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过着幸福甜蜜的生活。在中国古代,大多青年男女都是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为夫妻、组成家庭,很多人在结婚前甚至都不知道对方的年龄相貌,更枉论性格、喜好,因此很多人的婚姻无幸福可言。然而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李清照是极少数人中的幸运者,她与赵明诚可谓才子佳人的典范。赵明诚从小酷爱金石之学,具有深厚的文学底蕴。赵明诚与李清照的相识是缘于一次外出游玩,当时是元宵节,赵明诚与兄李迥在相国寺赏花灯时偶遇李清照,彼时,赵明诚早就读过李清照的诗词,内心暗自赞赏,见面时更是一见倾心,便产生了爱慕之意。后来赵明诚父亲赵挺之派人去向李清照求亲,最终,李清照与赵明诚结为夫妻。

  婚后,李清照与赵明诚一度过着安稳的美好生活,在赵明诚之父被罢相以后,李清照随赵家屏居青州十年,在此期间,她与赵明诚过着隐居般的逍遥生活。他们饮茗读书、酌酒谈诗,共同研究金石书画,期间,夫妻二人可谓志趣相投,收集了大量古玩字画。在与赵明诚结婚后,李清照幸福的婚姻生活为其心性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爱情的甜蜜也让她创作了很多动人的作品,其中《减字木兰花》就是婚姻前期作品的代表。“卖花担上, 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 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 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 徒要教郎比并看”。这首词微妙的反映了作者新婚燕尔之际的恩爱恬淡的生活,字句简洁却生动可爱,整首词流露出甜蜜闲适的生活气息,婚后生活的幸福温馨也可见一斑。

  二、南渡以后的词风及形成原因

  在李清照南渡以前,基本过着衣食无忧、恬淡温情的书香生活,然而到了靖康元年,也就是1126年,李清照的生活和命运发生了悲剧性的转折,这一年金兵攻破宋都,国家处于硝烟四起、哀民遍野之中。到了1127年,北宋灭亡,这年的“靖康之变”迫使李清照和家人开始了了逃亡流徙的生活。到了1129年,赵明诚去世,这给在战火中饱受身心摧残的李清照带来了致命的沉痛打击。自此以后,李清照的余生都是在凄凉愁苦中度过。与南渡前相比,这样的人生转折,深刻的影响着李清照的词风。在南渡后,忧郁悲凉、幽怨悱恻是李清照词风的主要基调。

  (一)国破夫亡时期的词风

  自1126年金军攻打宋都后,李清照一家深陷战火之中,在北宋亡国后,李清照一家南渡避难。在战争逃亡中,李清照夫妇多年收集的大部分书籍什物毁于一旦,这让沉湎诗书古玩的夫妇二人扼腕痛心。在1129年,赵明诚染疾去世,这一重大变故彻底改变了李清照此后的生活状态和作品风格。李清照也由此转变为一个落魄哀伤的妇人,从《永遇乐》中我们可以窥见一二。“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如几许?元宵佳节,融合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这首词总体呈现哀婉悲凉、落寞愁苦的风格,句句让人感受到词人敏感、多愁的心境。

  (二)晚年寡居时期的词风

  在李清照50岁时,在经历了流离失所、困顿窘迫、孤苦无依的一系列磨难后,她接受了小官吏张汝舟的求婚[2]。然而张汝舟娶她的真实目的是为了得到她的金石文物,在婚后更是对她拳脚相加。在饱受虐待后,李清照结束了不足百日的短暂婚姻,也因此而蒙受牢狱之灾。此后,李清照就过着寡居的晚年生活。国破家亡、丧夫之痛、流离困顿、改嫁匪人......这些打击让晚年的李清照处于沉郁凄苦、孤独幽怨的状态。《武陵春》是这时期代表作品之一,“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面对物是人非的凄凉晚景,即使是生机盎然的春天,词人也有小舟载不动的泪和愁。这首词中,作者愁苦的思绪自然流露,将心境与季节结合,让人深受作者哀伤悲凉的词风感动。

  注释:

  [1]高志存:李清照诗词新论,《求是学刊》1994年第2期

  [2]诸葛忆兵:李清照个性成因及其表现,《东岳论丛》1997年第3期

  参考文献:

  [1]王学初:《李清照集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年。

  [2] 缪钺:《说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年。

  [3] 温绍 、钱光培:《李清照名篇赏析》,北方十月文艺出版社,1987年。

  摘 要:宋词在我国文化历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我国文学长河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我国文学史上的词作大家不胜枚举,正是他们的卓绝才华书写了宋词的辉煌。而提到宋词,则不得不让人想到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她的词不蹈袭成格、倚傍门户,而是自成一家,别有一番风范。李清照被公认为婉约词的正宗,她的词风随着人生经历的变化而相应转变,以南渡为分水岭,易安词由前期的轻盈绰约、空新疏落,渐变为后期的忧郁悲凉、幽怨悱恻。本文拟从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分析其词风转变的内在原因,进一步探讨易安词的深层艺术魅力。

  关键词:李清照;人生经历;词风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女词人,随着时局和生活境遇的变化,她的词风以南渡为界,呈现泾渭分明的两种风格。南渡前,李清照的少女时期和婚后生活一直安宁富足,她的词多以自然风光、闺中生活、离别相思为题材,真实而明媚的反映了她的情感和生活世界,词风主要呈现清新柔丽的风格。南渡后,以“靖康之变”为节点,李清照遭遇了国破家亡的重重苦难,时值中年的她饱受战乱流离之苦,彼时,她的词多以亡国之恨、丧夫之痛、生世之凄凉为题材,集中反映了她悲苦沧桑的人生晚景,词作主要呈现哀婉愤懑的风格。

  一、南渡以前的词风及形成原因

  李清照的南渡是以公元1127 年“靖康之变”为界[1],靖康年间,金兵攻破北宋,之后李清照南渡避难。在南渡以前,李清照一直过着悠闲幸福的贵族生活。少女时期,李清照生活在仕宦家庭,深受书香文墨熏陶的她,从小就在一个文化氛围浓郁的环境中成长,这对她今后文学底蕴的积累、人格性情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也造就了这个时期李清照清新空灵的词风。19岁时,李清照嫁给了吏部侍郎赵挺之的季子太学生赵明诚,赵明诚具有和李清照相似的成长背景,二人志趣爱好相投、感情甚笃,幸福甜蜜的婚后生活中李清照创作了大量佳作。在赵明诚外出为官时,夫妻二人无奈异地远别,饱受离别思夫之苦的李清照在此期间创作了大量缠绵悱恻的相思词。正是缘于李清照南渡以前这些成长背景和人生经历,才有了以现实生活为灵感和素材的易安词,这是李清照前期清新柔丽的词风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少女时期纯真空灵的词风

  公元1084年, 李清照出生于山东济南。她的家乡历城是一个风光秀美、人文荟萃的地方。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当时朝廷的礼部员外郎, 李格非通晓经史,善作诗文,在当时的北宋文坛上颇有名望。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被称为“后四学士”。李清照的母亲王氏是汉国公王准的孙女,在当时可谓豪门闺秀,王氏知书达理、贤德温良,有较好的文化修养。李清照出生在这样的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富足的家庭背景也为其身心自由发展提供了条件。

  在少女时期 ,李清照受到的不是刻板禁闭的教育,在文化氛围浓郁的士大夫家庭中,她接触到大量名著、时闻,这就为她阅读经史子集和通晓时政提供了可能,同时也丰富了她的知识储备,开阔了视野。所以李清照在少女时期便就能知文善墨,作品中不乏涉及时政的诗篇,这在三从四德、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中是难能可贵的。

  良好的地理环境和家庭氛围,再加上李清照自幼天资聪颖、通文善墨,因而造就了她纯真开朗、高雅灵气的性格,这在无形之中深刻的影响着她今后的创作风格。少女时期的李清照热爱生活、醉情山水,她并不像一般的大家闺秀将自己的生活局限于闺房之中,而是寄情于自然风光,其中《如梦令》就是最好的佐证,也是李清照少女时期作品的经典代表。

  《如梦令》写道: “长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这首词大致是李清照十六岁时所作,寥寥数笔,就生动的勾勒出作者活泼雅致的性情,少女贪玩可爱的娇憨形象跃然纸上。在这首词里,作者追忆昔日在溪亭游玩的情景,日暮黄昏之时,作者在溪亭饮酒游玩,酒醉之后竟不知回去的方向,夜色中划着小船误进了藕花深处,不觉惊起了一滩沙鸥和白鹭。整首词叙事与写景微妙的融为一体,让我们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作者的那份欢愉,展示了作者活泼、可爱、热爱自然的性情。词风整体呈现清新明快、活泼轻松的空灵风格。

  (二)婚后缠绵柔丽的词风

  19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过着幸福甜蜜的生活。在中国古代,大多青年男女都是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为夫妻、组成家庭,很多人在结婚前甚至都不知道对方的年龄相貌,更枉论性格、喜好,因此很多人的婚姻无幸福可言。然而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李清照是极少数人中的幸运者,她与赵明诚可谓才子佳人的典范。赵明诚从小酷爱金石之学,具有深厚的文学底蕴。赵明诚与李清照的相识是缘于一次外出游玩,当时是元宵节,赵明诚与兄李迥在相国寺赏花灯时偶遇李清照,彼时,赵明诚早就读过李清照的诗词,内心暗自赞赏,见面时更是一见倾心,便产生了爱慕之意。后来赵明诚父亲赵挺之派人去向李清照求亲,最终,李清照与赵明诚结为夫妻。

  婚后,李清照与赵明诚一度过着安稳的美好生活,在赵明诚之父被罢相以后,李清照随赵家屏居青州十年,在此期间,她与赵明诚过着隐居般的逍遥生活。他们饮茗读书、酌酒谈诗,共同研究金石书画,期间,夫妻二人可谓志趣相投,收集了大量古玩字画。在与赵明诚结婚后,李清照幸福的婚姻生活为其心性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爱情的甜蜜也让她创作了很多动人的作品,其中《减字木兰花》就是婚姻前期作品的代表。“卖花担上, 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 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 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 徒要教郎比并看”。这首词微妙的反映了作者新婚燕尔之际的恩爱恬淡的生活,字句简洁却生动可爱,整首词流露出甜蜜闲适的生活气息,婚后生活的幸福温馨也可见一斑。

  二、南渡以后的词风及形成原因

  在李清照南渡以前,基本过着衣食无忧、恬淡温情的书香生活,然而到了靖康元年,也就是1126年,李清照的生活和命运发生了悲剧性的转折,这一年金兵攻破宋都,国家处于硝烟四起、哀民遍野之中。到了1127年,北宋灭亡,这年的“靖康之变”迫使李清照和家人开始了了逃亡流徙的生活。到了1129年,赵明诚去世,这给在战火中饱受身心摧残的李清照带来了致命的沉痛打击。自此以后,李清照的余生都是在凄凉愁苦中度过。与南渡前相比,这样的人生转折,深刻的影响着李清照的词风。在南渡后,忧郁悲凉、幽怨悱恻是李清照词风的主要基调。

  (一)国破夫亡时期的词风

  自1126年金军攻打宋都后,李清照一家深陷战火之中,在北宋亡国后,李清照一家南渡避难。在战争逃亡中,李清照夫妇多年收集的大部分书籍什物毁于一旦,这让沉湎诗书古玩的夫妇二人扼腕痛心。在1129年,赵明诚染疾去世,这一重大变故彻底改变了李清照此后的生活状态和作品风格。李清照也由此转变为一个落魄哀伤的妇人,从《永遇乐》中我们可以窥见一二。“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如几许?元宵佳节,融合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这首词总体呈现哀婉悲凉、落寞愁苦的风格,句句让人感受到词人敏感、多愁的心境。

  (二)晚年寡居时期的词风

  在李清照50岁时,在经历了流离失所、困顿窘迫、孤苦无依的一系列磨难后,她接受了小官吏张汝舟的求婚[2]。然而张汝舟娶她的真实目的是为了得到她的金石文物,在婚后更是对她拳脚相加。在饱受虐待后,李清照结束了不足百日的短暂婚姻,也因此而蒙受牢狱之灾。此后,李清照就过着寡居的晚年生活。国破家亡、丧夫之痛、流离困顿、改嫁匪人......这些打击让晚年的李清照处于沉郁凄苦、孤独幽怨的状态。《武陵春》是这时期代表作品之一,“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面对物是人非的凄凉晚景,即使是生机盎然的春天,词人也有小舟载不动的泪和愁。这首词中,作者愁苦的思绪自然流露,将心境与季节结合,让人深受作者哀伤悲凉的词风感动。

  注释:

  [1]高志存:李清照诗词新论,《求是学刊》1994年第2期

  [2]诸葛忆兵:李清照个性成因及其表现,《东岳论丛》1997年第3期

  参考文献:

  [1]王学初:《李清照集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年。

  [2] 缪钺:《说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年。

  [3] 温绍 、钱光培:《李清照名篇赏析》,北方十月文艺出版社,1987年。


相关内容

  • 粤教版语文选修一必备诗文
  • 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观猎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

  • 微电影镜头脚本
  • 镜头1:仰拍月亮悬挂天空,由近及远缓缓拉动镜头 2:女一号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长镜头 3:女一号抱住床上放着的娃娃熊,越抱越紧 4:女一号脸上泪水划过的表情特写,画面叠划到下一个镜头 5:牡丹花开的繁华 6:男女主角在花丛中赏花嬉戏 7:春意盎然的景象,镜头由近及远拉动 8:男女主角在小树林中打闹追逐 ...

  • [转载][关雎]一文教学实录
  • [一唱三叹吟诵<关雎>] 师:学习诗歌最重要的方法是什么? 生:朗读. 师:朗读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生:读准字音.节奏.重音. 生:还要注意语气感情和表情. 师:看来,同学们掌握了不少学习诗歌的经验.现在,请大声自读课文,对照注释,读准字音和节奏. (生自读,师板书课题.) 师:哪位同学 ...

  • 2014年中秋现代诗集锦
  • 作者:肖辛  行路的风  诸葛慧静  东河吟风  幽兰小诗   张玉才  卿羽 诗亭书缘  张国栋  东方风  千山暮雪  长河岸边    杳天    夸克 云淡淡  碧松  松韵慧音  唐河子  花前小筑  川陆  王恩乾  耿耿 雪峰   江玉中   沂蒙璞玉第一人   沙泓   阿标 中秋夜( ...

  • 也无风雨也无晴
  •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有时会喜欢在书评中,依据故事猜度那些古人的生活点滴,有时甚至不无惆怅呵-- 金圣叹在因哭庙案被问斩的前一天,辗转托人给家人送去一封遗书,送信者终究没有忍住好奇,又怕上面是反清煽动词,而打开后发现信上写的是:"字付大儿 ...

  • 王曼玲的长篇小说读后感
  • 军旅作家王曼玲,内心充满浪漫情愫,笔底饱含诗意柔情.继<正午告别>.<丝绒>.<潮湿>之后,又推出长篇小说<天香百合>,营造出残酷都市中海市蜃楼般的爱情美景. 新作<天香百合>讲述了一个凄美迷人的爱情故事.少女玉香在北京一所艺术学院学习期间 ...

  • 莫道不销魂
  • 愿以暇光写一阕清简的文字.在方外无我里,所有的人事倏忽而过,只余下一个清晰的你,同我把岁月闲话.寂静里,皆为传奇.素手捻指处,用一百零八个黑白键话一曲尘世烟火.你在那头,我在这头.而后,在平常里重逢.不浩荡,不凸显.自然完就,相视欢喜. 清秋冷月,流年的薄似一卷即过.以水为墨,铺就的纯色宣纸在一遍遍 ...

  • 越长大,越懂事
  • 岁月潋滟似流光,流水易逝,长河泠月.在辗转时光中,心智在雕琢,性情在成熟.在时光渐进中,我也越来越懂事, 深夜沉沉,寂寂无声,清冷似霜华的月光透过窗洒在室内泛着幽光的地板上,美得朦胧清丽,可带给我的却只有无尽凄凉.黑暗中的我,睁着黯淡无光而又呆滞的双眸,泪无声留下.我真的很想什么都不去想,可思绪还是 ...

  • 老归侨的故事(七十四)血洒蓝天的归侨飞行员梁添成
  • (按)抗战时期,有二三百名归侨飞行员和机械师回国加入空军部队,中国空军驱逐机飞行员中,华侨几乎占3/4.归侨飞行员在南京句容空战.空袭山西运城日军机场.昆仑关等重大空战中,与日军进行了英勇的战斗.许多归侨飞行员为祖国抗战血洒蓝天.1939年6月,日机空袭重庆,在家度蜜月的印尼归侨梁添成请缨驾机迎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