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列夫.托尔斯泰 5.我的童年

4.列夫.托尔斯泰

现在,我怕的并不是那艰苦严峻的生活,而是不能再学习和认识我迫切想了解的世界。对我来说,不学习,毋宁死。 —— 罗蒙诺索夫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文中生字词。了解托尔斯泰。

2.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的独到细致的刻画,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 过程与方法:

1.在诵读中引导学生悉心揣摩文中细致的描述手法,尤其是课文中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描写形貌的手法。

2.激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玩味夸张及妙喻的情趣,揣摩其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人物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学重点:诵读,学习细腻、夸张而又精彩的人物外貌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由外貌透视人物心灵,认识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 列夫· 古拉耶维奇· 托尔斯泰(1828 ~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一流的地位。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其他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忏悔录》等。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作者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反法西斯运动的拥护者,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他擅长细致的肖像描写和性格刻画,以及对奇特命运下个人遭遇和心灵的热情描摹。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传记《三位大师》《罗曼·罗兰》等。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预习案

1、给划线字注音。

脸庞( ) 胡髭( ) 长髯( ) 两颊( ) 黝( )黑 一绺( ) 鬈( )发 穹( )顶 滞( ) 留 丑陋可憎( ) 酒肆( ) 锃( )亮 侏( )儒 意趣盎( )然 广袤( )无垠 正襟( )危坐 颔( )首低眉 藏污纳垢( ) 黯( )然失色 2、理解词语意思。

滞留: 禁锢: 轩昂: 犀利: 尴尬: 黝黑: 粗制滥造: 藏污纳垢: 郁郁寡欢: 鹤立鸡群: 正襟危坐: 颔首低眉:

无可置疑: 黯然失色: 3、自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给课文分段。

探究案

1、 找出第一、二自然段中描写托尔斯泰胡须和头发的比喻句,多加体会。

2、找出描写托尔斯泰面部表情特征的句子。

3、课文第4自然段,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来描写托尔斯泰相貌平平的?

4、第五自然段中托尔斯泰给拜访者留下的印象是什么呢?

5、那么这个段落可以删除吗?为什么呢?

6、课文的前半部分为什么要反复地刻画托翁丑陋的外貌?作用是什么?

第二课时 探究案

1、文中第8语段“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粗鄙的外表反衬出他眼睛的无比精美,文意的重心落在通过写眼睛揭示他敏察、深刻的内心世界,那么文中对托尔斯泰的眼睛作了怎样的评价? (生诵读课文6~9语段,仔细揣摩课后练习二中描写托尔斯泰眼睛语句的含意。)

(1)“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2)“„„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3)“当这一对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2、深层探讨:你是如何理解文中最后一段话的意思的呢?

拓展延伸

1、你能从这篇人物传记中得到哪些写作方面的启示呢?

2、作业:请同学们课外阅读托尔斯泰的一部小说,并写一篇读书笔记。(《复活》、《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

5.我的童年

智力决不会在已经认识的真理上停止不前,而始终会不断前进,走向尚未被认识的真理。 ——布鲁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积累本课词语。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掌握冰糖葫芦式串联全文的写作技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本文表达的情感。在对季老苦难童年悲哀的同时,要正视眼前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居安思危,感恩图报。

教学重点:弄清重点字词、重点句子的意思,理清脉络,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渗透的情感。 教学课时:一课时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8.6—2009.7.11),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临清人。中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作家。他精通12国语言,对印度语言文学及历史的研究建树颇多。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他的主要作品有《天竺心影》、《朗润集》、《季羡林散文集》、《牛棚杂忆》等。 教学过程:

预习案

1、给划线字注音。

琐( )事 溺( )爱 孤苦伶仃( ) 椽( )子

2、理解词语意思。

琐事: 溺爱: 肃然起敬: 万象更新: 孤苦伶仃: 不以为然: 习以为常: 家徒四壁: 浑浑噩噩:

3、课文运用小标题自然分成了五个部分,请找出各部分表明时间的词语,并概括各部分的内容,分析其中

探究案

1.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句中的“红”“绿”“灰黄”是指真实的颜色吗?说说你的理解。)

2.这白面馒头是她的两个儿子(每家有几十亩地)特别孝敬她的。(句中的“特别”一词能否省去?为什么?)

3.我看到一些独生子女的父母那样溺爱子女,也颇不以为然。儿童是祖国的花朵,花朵当然要爱护;但爱护要得法,否则无异于坑害子女。(在回味自己的童年生活的同时,作者在文中又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为什么?)

4.在故乡只呆了六年,我能回忆起来的事情还多得很,但是我不想再写下去了。已经到了同我那一个一片灰黄的故乡告别的时候了。(篇末再现“灰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谈谈你的看法。)

5.主旨探究:读完这篇文章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拓展延伸

同学们,童年是歌如梦,比水更清,比天更蓝。下面大家不妨尝试着创作一首属于自己的诗歌,来一起回首那段难忘的童年生活吧!

4.列夫.托尔斯泰

现在,我怕的并不是那艰苦严峻的生活,而是不能再学习和认识我迫切想了解的世界。对我来说,不学习,毋宁死。 —— 罗蒙诺索夫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文中生字词。了解托尔斯泰。

2.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的独到细致的刻画,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 过程与方法:

1.在诵读中引导学生悉心揣摩文中细致的描述手法,尤其是课文中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描写形貌的手法。

2.激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玩味夸张及妙喻的情趣,揣摩其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人物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学重点:诵读,学习细腻、夸张而又精彩的人物外貌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由外貌透视人物心灵,认识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 列夫· 古拉耶维奇· 托尔斯泰(1828 ~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一流的地位。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其他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忏悔录》等。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作者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反法西斯运动的拥护者,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他擅长细致的肖像描写和性格刻画,以及对奇特命运下个人遭遇和心灵的热情描摹。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传记《三位大师》《罗曼·罗兰》等。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预习案

1、给划线字注音。

脸庞( ) 胡髭( ) 长髯( ) 两颊( ) 黝( )黑 一绺( ) 鬈( )发 穹( )顶 滞( ) 留 丑陋可憎( ) 酒肆( ) 锃( )亮 侏( )儒 意趣盎( )然 广袤( )无垠 正襟( )危坐 颔( )首低眉 藏污纳垢( ) 黯( )然失色 2、理解词语意思。

滞留: 禁锢: 轩昂: 犀利: 尴尬: 黝黑: 粗制滥造: 藏污纳垢: 郁郁寡欢: 鹤立鸡群: 正襟危坐: 颔首低眉:

无可置疑: 黯然失色: 3、自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给课文分段。

探究案

1、 找出第一、二自然段中描写托尔斯泰胡须和头发的比喻句,多加体会。

2、找出描写托尔斯泰面部表情特征的句子。

3、课文第4自然段,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来描写托尔斯泰相貌平平的?

4、第五自然段中托尔斯泰给拜访者留下的印象是什么呢?

5、那么这个段落可以删除吗?为什么呢?

6、课文的前半部分为什么要反复地刻画托翁丑陋的外貌?作用是什么?

第二课时 探究案

1、文中第8语段“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粗鄙的外表反衬出他眼睛的无比精美,文意的重心落在通过写眼睛揭示他敏察、深刻的内心世界,那么文中对托尔斯泰的眼睛作了怎样的评价? (生诵读课文6~9语段,仔细揣摩课后练习二中描写托尔斯泰眼睛语句的含意。)

(1)“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2)“„„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3)“当这一对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2、深层探讨:你是如何理解文中最后一段话的意思的呢?

拓展延伸

1、你能从这篇人物传记中得到哪些写作方面的启示呢?

2、作业:请同学们课外阅读托尔斯泰的一部小说,并写一篇读书笔记。(《复活》、《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

5.我的童年

智力决不会在已经认识的真理上停止不前,而始终会不断前进,走向尚未被认识的真理。 ——布鲁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积累本课词语。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掌握冰糖葫芦式串联全文的写作技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本文表达的情感。在对季老苦难童年悲哀的同时,要正视眼前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居安思危,感恩图报。

教学重点:弄清重点字词、重点句子的意思,理清脉络,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渗透的情感。 教学课时:一课时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8.6—2009.7.11),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临清人。中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作家。他精通12国语言,对印度语言文学及历史的研究建树颇多。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他的主要作品有《天竺心影》、《朗润集》、《季羡林散文集》、《牛棚杂忆》等。 教学过程:

预习案

1、给划线字注音。

琐( )事 溺( )爱 孤苦伶仃( ) 椽( )子

2、理解词语意思。

琐事: 溺爱: 肃然起敬: 万象更新: 孤苦伶仃: 不以为然: 习以为常: 家徒四壁: 浑浑噩噩:

3、课文运用小标题自然分成了五个部分,请找出各部分表明时间的词语,并概括各部分的内容,分析其中

探究案

1.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句中的“红”“绿”“灰黄”是指真实的颜色吗?说说你的理解。)

2.这白面馒头是她的两个儿子(每家有几十亩地)特别孝敬她的。(句中的“特别”一词能否省去?为什么?)

3.我看到一些独生子女的父母那样溺爱子女,也颇不以为然。儿童是祖国的花朵,花朵当然要爱护;但爱护要得法,否则无异于坑害子女。(在回味自己的童年生活的同时,作者在文中又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为什么?)

4.在故乡只呆了六年,我能回忆起来的事情还多得很,但是我不想再写下去了。已经到了同我那一个一片灰黄的故乡告别的时候了。(篇末再现“灰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谈谈你的看法。)

5.主旨探究:读完这篇文章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拓展延伸

同学们,童年是歌如梦,比水更清,比天更蓝。下面大家不妨尝试着创作一首属于自己的诗歌,来一起回首那段难忘的童年生活吧!


相关内容

  • 托尔斯泰读后感
  • 托尔斯泰读后感 篇一:托尔斯泰>读后感 霾浓重的黄昏,它就是那抚慰人的星辰,它的目光吸引着,安抚着我们青少年的心灵.在法国,大多数人认为他不止是一个受人爱戴的艺术家,而是一个朋友,最好的朋友,而且他还是欧洲全部艺术中唯一的真正的友人--列夫·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两岁丧母,九岁丧父,致使他从小都缺 ...

  • [托尔斯泰传]阅读卡片
  • <名人传>--<托尔斯泰传>阅读卡片 概要: 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托尔斯泰传>记载了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事迹.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有影响力的文学家.童年的列夫不幸失去父母,但从小便有早熟的记忆力和观察力,想象力丰富,文学才华早早的显露出来 ...

  • 托尔斯泰读后感500字
  • 托尔斯泰读后感500字(一) 托尔斯泰是俄国着名的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可是,托尔斯泰两岁丧母,九岁丧父.青少年时代的托尔斯泰,不仅常为思想苦恼,还为自己丑陋的相貌感到绝望. 1 ...

  • [托尔斯泰传]简介doc
  • 托尔斯泰的生平传记和作品: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 ...

  • 名人传名著阅读复习题
  • <名人传>名著阅读复习题 一.选择题 1.贝多芬献给恋爱对象朱莉埃塔的作品是 . A.<月光奏鸣曲>B.<英雄>C.<第九交响曲>D.<四园交响曲> 2.下列关于<名人传>的评析不正确的是 . A.一个遭受家庭生活不幸和被社会排 ...

  • 外国优秀文学作品集锦
  • 外国优秀文学作品集锦 <希腊的神话和传说 >斯威布 楚图南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 <伊利亚特>荷马 王焕生译本 <古希腊抒情诗选>水建馥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古罗马戏剧选>杨宪益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埃斯库罗斯悲剧二种>罗念生译 人民文 ...

  • 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列夫
  • 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 ...

  •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8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 3.了解托尔斯泰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 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布置学生查阅作者.托尔斯泰生平传记和作 ...

  • 伟大的灵魂--致列夫.托尔斯泰
  • 作者:又见龙腾,经作者授权发表 伟大的灵魂--致列夫.托尔斯泰 文  | 又见龙腾 「编辑」美到心碎的散文 你从文学圣殿走来, 从那片幽寂的森林中走来, 粗鄙的面孔,终于不再让我惊呆: 白浪似的胡须飘摆,颇有天父的气概, 若泡沫的鬈发贴紧额角,那是岁月的青睐: 黝黑的脸膛,诉说着往日劳作时的风吹日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