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交际美学

第一讲 第一节绪论 言语和语言 对语言的研究经历了传统语文学到历史比较语言学之后, 索绪尔的结合主义语言学把两个人进行的语言活动看作是一个过程,并认为语言从本质上说 是一种符号。再后来,乔姆斯基提出了转换生成语言学。 关于语言和言语的关系,索绪尔认为最促使语言演变的是话语:听别人说话所 获得的印象改变着我们的语言习惯。由此:语言和言语是互相依存的,语言既 是言语的工具,又是言语的产物。第二节言语交际概说一、语言交际概念(一)不以交际为目的的语言行为:如思考问题、写日记等,从不给人看。 这类言语行为所形成的话语具有一下一些特点:残缺不全、断断续续、 甚至不合逻辑。别人看不懂。所有这些决定了一个人的言语行为对人和对己是 有区别。 传播学把人类所有的信息传播活动分为:非社会传播和社会传播 (二)以交际为目的的言语行为 它至少发生再两个人之间, 为了和别人进行交流, 说话人就表现用对方能够 接受的方式进行交流,让对方感完整、清晰。这种至少再两个人之间进行的、 以交际为目的的 言语活动,称为“言语交际”。上面讲的不以交际为目的的言语活动则称之为“个 人语言行为”。 二、言语交际的产生和功能 一、言语交际的产生 人类言语交际的产生是为了更好的传递信息,所以,合作的需要是言语交 际产生的根本动因。 二、言语交际的功能 认知功能、行为功能、人际功能和调剂功能。一次言语交际行为可能具备一项功能,也可能几项功能同时具备。 三、言语交际过程 编码 M1 代码 M2 解码 M3四、言语交际中的角色 第二章 第一节 交际主体 关于交际主体交际主体: 指言语交际的参与者, 即从事言语交际活动的个人或团体。 其中的团体指各种政府或民间组织,当然也包括媒介组织;不过,在言语交际 的参与者中,最常见最典型的还是个人。个人为主,兼顾团体。第三节交际主体的角色一、社会心理学的角色理论 1。角色理论的形成:角色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也称社会角色。 2。角色与角色类型 第一。角色:体现未一个人由其在社会关系中的位置觉得的,拥有效应权利和 义务的地位、 身份等等。 第二、角色丛——由于社会网络的复杂性,形成了个体社会地位的多元性,一 个人往往要 扮演许多不同的社会角色。社会心理学把个体所扮演的所有角色的集合称为角 色丛。 第三、角色类型:先赋性角色与获得性角色、活跃性角色与潜隐性角色、经常 性角色与依赖性角色 角色期望与角色冲突第一、角色期望当个体处于一定的社会位置,扮演一定的角色,社会的各个方面也会对他提出相应的要求,规定她的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这些可视为社 会对个体所扮演角色的期望,称为“角色期望”。 角色期望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来自角色伙伴的期望、来自周围“观众” 的期望、来自社会的期望角色冲突表现为:角色间冲突——个体扮演角色过多,而无法满足相应的角色 期望。角色内冲突——个体在扮演单一角色时,由于来自两个或两个以上角色 伙伴的相互矛盾的角色期望,所产生的冲突。二、交际主体的角色 社会角色与交际角色 社会角色体现为一个人由其在社会关系中的位置所决定的, 拥有相应权利的 地位、身份等。 一个人的社会角色应该是一个角色丛。 交际主体在社会角色中的这些身份特 征,当然会对交际活动产生影响。 交际主体的经常性角色不仅会使其言语行为带上独特的风格色彩, 而且还会 因为不符合角色关系和角色期望,扭曲言语交际活动的进程。 有时一个人在言语交际活动中不适当地显示某种社会角色是为了炫耀。 潜隐性角色一般不应该影响当前的言语交际活动,在交际主体的社会角色 中,对言语交际能够产生直接影响的,应该是其中的活跃性角色 。潜隐性角色 的有意无意流露,都会对言语交际产生负面影响、 交际角色——指交际主体在进行言语交际活动时所扮演的活跃性角色。 交际 角色只是主体某一方面的身份特征,但他对言语交际活动的影响是直接的、即 时的、显性的、强烈的,因而更应重视。 无论是经常性角色,还是依赖性角色,交际角色作为活跃性角色,应当成为 正在进行的言语交际活动的主导因素。 三、交际主体的角色冲突及其消除 1、交际主体的角色冲突——主要是交际角色 与潜隐性社会角色之间的冲突,是角色冲突。造成这种冲突的主要原因是,交际主体忽略自己的交际角色和相应的角色期望,而有意无意抬高自己身份、 显示尊贵地位的社会角色,造成角色扮演上的顾此失彼。有时交际主体并不是 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价,仅仅是一时疏忽也会在无意种违背角色期望,造成角色 冲突。 还有时候,交际主体既不是有意显示自己的尊贵地位,也不是无意间违背角 色期望,而是由于交际能力的欠缺,野火导致言语行为不符合当前的交际角色。 如: 1980 年 5 月 21 日, 越南外长阮基石访问泰国期间, 在曼谷的记者招待会上, 谈到他与太贵外长西提的关系时说:“我和西提外长就好似夫妻一般,虽然我们 有时意见分歧,但作为夫妻,总是要同床睡觉的。”他的比喻也许很贴切,但实 在不雅。阮此时作为外交部长,说出这样不得体的话语,不仅有失个人身份, 也有失国家体面。 在一些复杂的情景中,交际主体可能面临来自不同方面的角色期望,因而扮 演多重交际角色。 2、角色冲突的消除 交际主体的角色冲突, 产生的原因在于某些经常性角色在交际过程中不 适当地显现出来,干扰了主体交际角色的内化,从而违背了交际对象的角色期 望,使交际双方不能达成角色共视。消除角色冲突就应该从调整角色关系入手, 摆正交际角色与其他潜隐性角色之间的关系。但并非所有的角色冲突都能如此 轻松化解。要消除多个角色形的顾此失彼的情况,一个办法是中断当前的言语 交际活动,或停止谈话,或退出交际,或转移话题;另一个办法是从交际意图 出发,选定其中一个角色作为交际角色,其结果必然是另外一个角色的丧失。 如《中国妻子挺身而出状告日本丈夫》中的沈怡。 第三章 第一节 语 语境及其构成 境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民族文化传统语境 一、积极对待语境 全面认识语境语境对于交际主体只是客观环境,言语交际活动则是主体行 为,可体德东西\只有被认识,才能构影响到人的活动,即主题只有掌握了交际 环境的知识,才能有效地进行言语交际活动。境对于交际主体只是客观环境,言语交际活动则是主体行为,可体德东西只有被认识,才能构影响到人的活动, 即主题只有掌握了交际环境的知识,才能有效地进行言语交际活动。 二、充分利用语境 并不是掌握了言语交际语境,就一定那个有效地进行言语交际活动。 如学富五车地梁启超就有过这样地言语交际行为: 1926 年 10 月 3 日,徐志摩 与陆小曼在北京北海公园举行婚礼。婚礼开始后,梁启超却以严师的身份,引 经据典严肃地训斥徐志摩夫妇道:“志摩、小曼,婚姻乃人生大事,万万不可视 作儿戏。你们两人都是过来人,我希望你们万勿再做一次过来人。现时青年, 口口声声标榜爱情,试问:“爱情又为何物?这在未婚男女犹可说,而有室之人,有夫之妇,奢谈爱情,便是逾规了。试想,你们自身 的所谓幸福,弃了前妻,何曾为他们的幸福着想?古圣有言:‟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此话当不属封建思想吧?建筑在他人痛苦上的幸福,有什么荣耀?有什 么光彩?众人皆大惊失色。 职务、教育、修养、阶级、民族等社会角色都 会言语交际产生一定影响,因此都成为语境的衣部分。交际对象与交际主体 之间关系影响彼此间的言语交际。 潜在受话人--指言语交际活动除交际对象以外的听读者。 他与交际对象的区别在于: 第五章 主体规则一、诚信原则: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第一、诚实原则 如《狼来了》的故事。由于不讲诚实,导致失信于人。华盛顿砍掉父亲樱桃 树的故事,由于诚实不但没有被罚,反而得到赞喜。 二、信用原则:如商鞅新法颁布的故事。 第二节 角色原则一 、角色条件准则 指要成功实施某一言外行为,交际主体的社会角色或交际角色必须 符合一定的条件。并不是所有的言外希望都对主体的角色有严格的要求。 二、角色风格准则 语言风格可以分为民族风格、时代风格、流派风格、个人风格等。 角色风格准则:指交际主体性别、年龄、籍贯、性格、职业、修养、职务、 教育、阶级、民族等经常性角色,决定俩怕交际主体在选词、造句、修辞以及 使用语气等方面都表现出个性化特点。 由于个人语言风格存在, 所有人们会对扮演一定社会角色的交际主体提出语 言风格上的要求 第三节 合作原则合作原则就是要求言语交际的参与者, 在交谈过程中所说的话要符合这次交 际的目标或方向。 合作原则有四项:数量原则、质量原则、关联原则和方式原则。 在言语交际中,实施言语行为能否达到既定目的,不仅言主体施如何说的, 还要看交际主体是谁,实施宣告类以行为和命令类行为尤其如此。一、数量原则 第一、使自己说话的详尽度能够达到交际目的的要求,即信息量不能太少。 第二、使自己说话的详尽度不超过交际目的的要求,即信息量不能太多。 在实际的交际中,违背数量原则的情况也不少。二、质量原则 质量原则要求交际中话语内容的真实程度。 其中要求说话人不说假话、 不说 没有根据的话。即不说自己明知是不真实的话。不说自己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这里的真实和有根据是指在说话人看来是否真实和有根据,不涉及说话人认为 真实而实际并不真实的情况。 三、关联原则 关联原则针对交际中话语的内容是否切题。 要求说话人紧扣的交际题目, 不 说与当前交谈的话题无关的话,不答非所问。违背关联原则的现象也很多。其 中有一种非常特殊的现象,那就是说话人有时看似违背了关联原则,却未必就是对交际持不合作态度。 四、方式准则 方式准则针对交谈中话语的表达方式。 它规定了他应当“怎么说”。 它要 求交际主 体说话要简明扼要,不含含糊糊,不啰里啰嗦明扼要的。不过,有时出于修 辞的需要,交际主体也会有意违背方式准则,以隐晦的话语达到含蓄的效果。 (四)礼貌原则 (五)道德原则道德, 是指人类在社会生活中为了调整人与人之间, 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 关系,依靠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所维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以善 与恶、荣誉与耻辱、正义与非正义等作为评价标准,并逐步形成一定的习惯和 传统,以指导或控制人们的行为。道德不同于法律,他对人们的行为的规范不 具有强制性。违背道德规范的人要受到来自社会的指责,承担巨大的舆论压力。 1、公共道德准则 公共道德,是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亦称“社会公 德”或“公德”。它是人们为了维护公共生活、调节人们之间的关系而形成的道德 行为准则和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同集体、组织、阶级以至整个社会、民族、 国家有关的道德。公共道德为人们所公认,并通过社会舆论、风俗习惯来维护 和调整。言语交际中的公共道德准则, 就是要求个人的言语行为应与公共道德和公众 利益相一致,言语交际不得违背公共生活准则,不得破坏社会文明风尚和公共 生活秩序。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一是讲求语言文明、二是杜绝语言 歧视、三是阻止流言扩散 。(一)讲究语言文明讲究语言文明, 就是要在言语交际中自觉选用能够促进社会良好风尚的健康、纯洁的语词,摒弃消极的、有害社会文明的粗话、脏话和有暴力倾向的 语词。(二)杜绝语言歧视歧视,字面意思是把人分成不同的等级类别,然后区别对待,尤其指 不公平的对待。(三)阻止流言扩散 阻止留言扩散,就是要求言语交际主体从社会稳定的需要出发,不盲 从轻信,更不参与传播没有事实根据的流言。二、职业道德准则 职业道德, 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特定的工作劳动中所应该遵循的特定的 行为规范。职业道德存在于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中间,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连续 性,帮助形成比较稳定的职业心理和职业习惯。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利于人养 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有利于保持社会生活的稳定。 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 各行业的职业道德对该行业的人员具有特殊 的约束力。这些约束力涉及职业行为的方方面面,而对一些与言语交际关系密 切的行业来说,规范从业人员的言语行为就显得格外重要。 三、家庭道德准则 家庭道德, 是指家庭中的道德准则, 它是整个社会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一定社会道德的具体体现。会话含义:隐含在话语表面意义后的真正含义。 说话的艺术 一、说话深浅的艺术 1、心底藏言不乱发 第一,利用别人的嘴巴表达自己的意思第二,把严肃的事情用诙谐的方式说出来 第三,明话暗说(话中藏话)2、 (蜻蜓点水水自动) 第一、巧妙将自己的意图寄予他人,第二,通俗才能达目的 二、响鼓不重锤——把握好说话轻重的艺术 第一,拿不准的问题含糊点 第二,评价他人时委婉点 第三,矛盾冲突时冷静点 1、旁敲侧击:不要把问题表达得过于赤裸 2、巧用类比 3、正话反说 4,巧 用双关 5、借题幽默 三 、有时也要重敲鼓 1、一针见血 2、先发制人 3、针锋相对 4、反唇相讥 5、切中肯綮 四、说话曲直的艺术 第一,含蓄隐晦:说话不可太露骨、第二,生搬硬套、第三,大词小用、第 四,软中带硬、第五,刻意误解、第六,佯装糊涂四、直言的艺术 第一、理直气壮、第二、罗列事实、第三、直陈利害、第四、开诚布公、第 五、直言不讳、第六、直抒胸臆 五、说话褒贬的艺术 1、把握好褒扬的艺术 第一、赞美的话要慷该些 第二、祝贺的话要真诚 第三、恭维的话要巧 第四、体贴妙:如说官员要说清廉,商人要说要说生财有道。不能互换。的话要温柔,吉利的话要机智:如《关东金王》中儿子结婚遇上土匪,于是杀 人见血, 夫人说喜事见血恐怕不吉利,金王接口道:“喜事见红,大吉大利”。 第 五、感谢的话要真挚 七、把握贬责的艺术 第六、道歉的话要诚恳 第七、风趣的话要圆滑第一、批评的技巧 三、换位思考1、旁敲侧击2、在批评中提出建设性意见 5、先表扬后批评第二、批评的禁忌 2、翻老帐,揭疮疤 3、无休无止4、从批评自己开始1、羞辱对方的人格,让人失去尊严 4、不要吹毛求疵 八、话不投机时的艺术 1、多听对方说:让它把心掏出来 3、避重就轻:不要将话柄授给别人 5、改换话题 6、故意曲解2、不该说不说:把不利的话憋回去 4、要想解铃就别放过系铃人7、反守为攻,把对方 的皮球踢回去 9、模糊回答8、留有余地:进攻时别忘留退10、避而不答:遇到尴尬的问题可以选择避而不答九、把握好说话沉默的艺术 1、心照不宣时保持沉默 3、别人论己时保持沉默 5、时 机未到时保持沉默 2、受到攻击时保持沉默 4、不明就理时保持沉默

第一讲 第一节绪论 言语和语言 对语言的研究经历了传统语文学到历史比较语言学之后, 索绪尔的结合主义语言学把两个人进行的语言活动看作是一个过程,并认为语言从本质上说 是一种符号。再后来,乔姆斯基提出了转换生成语言学。 关于语言和言语的关系,索绪尔认为最促使语言演变的是话语:听别人说话所 获得的印象改变着我们的语言习惯。由此:语言和言语是互相依存的,语言既 是言语的工具,又是言语的产物。第二节言语交际概说一、语言交际概念(一)不以交际为目的的语言行为:如思考问题、写日记等,从不给人看。 这类言语行为所形成的话语具有一下一些特点:残缺不全、断断续续、 甚至不合逻辑。别人看不懂。所有这些决定了一个人的言语行为对人和对己是 有区别。 传播学把人类所有的信息传播活动分为:非社会传播和社会传播 (二)以交际为目的的言语行为 它至少发生再两个人之间, 为了和别人进行交流, 说话人就表现用对方能够 接受的方式进行交流,让对方感完整、清晰。这种至少再两个人之间进行的、 以交际为目的的 言语活动,称为“言语交际”。上面讲的不以交际为目的的言语活动则称之为“个 人语言行为”。 二、言语交际的产生和功能 一、言语交际的产生 人类言语交际的产生是为了更好的传递信息,所以,合作的需要是言语交 际产生的根本动因。 二、言语交际的功能 认知功能、行为功能、人际功能和调剂功能。一次言语交际行为可能具备一项功能,也可能几项功能同时具备。 三、言语交际过程 编码 M1 代码 M2 解码 M3四、言语交际中的角色 第二章 第一节 交际主体 关于交际主体交际主体: 指言语交际的参与者, 即从事言语交际活动的个人或团体。 其中的团体指各种政府或民间组织,当然也包括媒介组织;不过,在言语交际 的参与者中,最常见最典型的还是个人。个人为主,兼顾团体。第三节交际主体的角色一、社会心理学的角色理论 1。角色理论的形成:角色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也称社会角色。 2。角色与角色类型 第一。角色:体现未一个人由其在社会关系中的位置觉得的,拥有效应权利和 义务的地位、 身份等等。 第二、角色丛——由于社会网络的复杂性,形成了个体社会地位的多元性,一 个人往往要 扮演许多不同的社会角色。社会心理学把个体所扮演的所有角色的集合称为角 色丛。 第三、角色类型:先赋性角色与获得性角色、活跃性角色与潜隐性角色、经常 性角色与依赖性角色 角色期望与角色冲突第一、角色期望当个体处于一定的社会位置,扮演一定的角色,社会的各个方面也会对他提出相应的要求,规定她的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这些可视为社 会对个体所扮演角色的期望,称为“角色期望”。 角色期望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来自角色伙伴的期望、来自周围“观众” 的期望、来自社会的期望角色冲突表现为:角色间冲突——个体扮演角色过多,而无法满足相应的角色 期望。角色内冲突——个体在扮演单一角色时,由于来自两个或两个以上角色 伙伴的相互矛盾的角色期望,所产生的冲突。二、交际主体的角色 社会角色与交际角色 社会角色体现为一个人由其在社会关系中的位置所决定的, 拥有相应权利的 地位、身份等。 一个人的社会角色应该是一个角色丛。 交际主体在社会角色中的这些身份特 征,当然会对交际活动产生影响。 交际主体的经常性角色不仅会使其言语行为带上独特的风格色彩, 而且还会 因为不符合角色关系和角色期望,扭曲言语交际活动的进程。 有时一个人在言语交际活动中不适当地显示某种社会角色是为了炫耀。 潜隐性角色一般不应该影响当前的言语交际活动,在交际主体的社会角色 中,对言语交际能够产生直接影响的,应该是其中的活跃性角色 。潜隐性角色 的有意无意流露,都会对言语交际产生负面影响、 交际角色——指交际主体在进行言语交际活动时所扮演的活跃性角色。 交际 角色只是主体某一方面的身份特征,但他对言语交际活动的影响是直接的、即 时的、显性的、强烈的,因而更应重视。 无论是经常性角色,还是依赖性角色,交际角色作为活跃性角色,应当成为 正在进行的言语交际活动的主导因素。 三、交际主体的角色冲突及其消除 1、交际主体的角色冲突——主要是交际角色 与潜隐性社会角色之间的冲突,是角色冲突。造成这种冲突的主要原因是,交际主体忽略自己的交际角色和相应的角色期望,而有意无意抬高自己身份、 显示尊贵地位的社会角色,造成角色扮演上的顾此失彼。有时交际主体并不是 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价,仅仅是一时疏忽也会在无意种违背角色期望,造成角色 冲突。 还有时候,交际主体既不是有意显示自己的尊贵地位,也不是无意间违背角 色期望,而是由于交际能力的欠缺,野火导致言语行为不符合当前的交际角色。 如: 1980 年 5 月 21 日, 越南外长阮基石访问泰国期间, 在曼谷的记者招待会上, 谈到他与太贵外长西提的关系时说:“我和西提外长就好似夫妻一般,虽然我们 有时意见分歧,但作为夫妻,总是要同床睡觉的。”他的比喻也许很贴切,但实 在不雅。阮此时作为外交部长,说出这样不得体的话语,不仅有失个人身份, 也有失国家体面。 在一些复杂的情景中,交际主体可能面临来自不同方面的角色期望,因而扮 演多重交际角色。 2、角色冲突的消除 交际主体的角色冲突, 产生的原因在于某些经常性角色在交际过程中不 适当地显现出来,干扰了主体交际角色的内化,从而违背了交际对象的角色期 望,使交际双方不能达成角色共视。消除角色冲突就应该从调整角色关系入手, 摆正交际角色与其他潜隐性角色之间的关系。但并非所有的角色冲突都能如此 轻松化解。要消除多个角色形的顾此失彼的情况,一个办法是中断当前的言语 交际活动,或停止谈话,或退出交际,或转移话题;另一个办法是从交际意图 出发,选定其中一个角色作为交际角色,其结果必然是另外一个角色的丧失。 如《中国妻子挺身而出状告日本丈夫》中的沈怡。 第三章 第一节 语 语境及其构成 境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民族文化传统语境 一、积极对待语境 全面认识语境语境对于交际主体只是客观环境,言语交际活动则是主体行 为,可体德东西\只有被认识,才能构影响到人的活动,即主题只有掌握了交际 环境的知识,才能有效地进行言语交际活动。境对于交际主体只是客观环境,言语交际活动则是主体行为,可体德东西只有被认识,才能构影响到人的活动, 即主题只有掌握了交际环境的知识,才能有效地进行言语交际活动。 二、充分利用语境 并不是掌握了言语交际语境,就一定那个有效地进行言语交际活动。 如学富五车地梁启超就有过这样地言语交际行为: 1926 年 10 月 3 日,徐志摩 与陆小曼在北京北海公园举行婚礼。婚礼开始后,梁启超却以严师的身份,引 经据典严肃地训斥徐志摩夫妇道:“志摩、小曼,婚姻乃人生大事,万万不可视 作儿戏。你们两人都是过来人,我希望你们万勿再做一次过来人。现时青年, 口口声声标榜爱情,试问:“爱情又为何物?这在未婚男女犹可说,而有室之人,有夫之妇,奢谈爱情,便是逾规了。试想,你们自身 的所谓幸福,弃了前妻,何曾为他们的幸福着想?古圣有言:‟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此话当不属封建思想吧?建筑在他人痛苦上的幸福,有什么荣耀?有什 么光彩?众人皆大惊失色。 职务、教育、修养、阶级、民族等社会角色都 会言语交际产生一定影响,因此都成为语境的衣部分。交际对象与交际主体 之间关系影响彼此间的言语交际。 潜在受话人--指言语交际活动除交际对象以外的听读者。 他与交际对象的区别在于: 第五章 主体规则一、诚信原则: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第一、诚实原则 如《狼来了》的故事。由于不讲诚实,导致失信于人。华盛顿砍掉父亲樱桃 树的故事,由于诚实不但没有被罚,反而得到赞喜。 二、信用原则:如商鞅新法颁布的故事。 第二节 角色原则一 、角色条件准则 指要成功实施某一言外行为,交际主体的社会角色或交际角色必须 符合一定的条件。并不是所有的言外希望都对主体的角色有严格的要求。 二、角色风格准则 语言风格可以分为民族风格、时代风格、流派风格、个人风格等。 角色风格准则:指交际主体性别、年龄、籍贯、性格、职业、修养、职务、 教育、阶级、民族等经常性角色,决定俩怕交际主体在选词、造句、修辞以及 使用语气等方面都表现出个性化特点。 由于个人语言风格存在, 所有人们会对扮演一定社会角色的交际主体提出语 言风格上的要求 第三节 合作原则合作原则就是要求言语交际的参与者, 在交谈过程中所说的话要符合这次交 际的目标或方向。 合作原则有四项:数量原则、质量原则、关联原则和方式原则。 在言语交际中,实施言语行为能否达到既定目的,不仅言主体施如何说的, 还要看交际主体是谁,实施宣告类以行为和命令类行为尤其如此。一、数量原则 第一、使自己说话的详尽度能够达到交际目的的要求,即信息量不能太少。 第二、使自己说话的详尽度不超过交际目的的要求,即信息量不能太多。 在实际的交际中,违背数量原则的情况也不少。二、质量原则 质量原则要求交际中话语内容的真实程度。 其中要求说话人不说假话、 不说 没有根据的话。即不说自己明知是不真实的话。不说自己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这里的真实和有根据是指在说话人看来是否真实和有根据,不涉及说话人认为 真实而实际并不真实的情况。 三、关联原则 关联原则针对交际中话语的内容是否切题。 要求说话人紧扣的交际题目, 不 说与当前交谈的话题无关的话,不答非所问。违背关联原则的现象也很多。其 中有一种非常特殊的现象,那就是说话人有时看似违背了关联原则,却未必就是对交际持不合作态度。 四、方式准则 方式准则针对交谈中话语的表达方式。 它规定了他应当“怎么说”。 它要 求交际主 体说话要简明扼要,不含含糊糊,不啰里啰嗦明扼要的。不过,有时出于修 辞的需要,交际主体也会有意违背方式准则,以隐晦的话语达到含蓄的效果。 (四)礼貌原则 (五)道德原则道德, 是指人类在社会生活中为了调整人与人之间, 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 关系,依靠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所维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以善 与恶、荣誉与耻辱、正义与非正义等作为评价标准,并逐步形成一定的习惯和 传统,以指导或控制人们的行为。道德不同于法律,他对人们的行为的规范不 具有强制性。违背道德规范的人要受到来自社会的指责,承担巨大的舆论压力。 1、公共道德准则 公共道德,是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亦称“社会公 德”或“公德”。它是人们为了维护公共生活、调节人们之间的关系而形成的道德 行为准则和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同集体、组织、阶级以至整个社会、民族、 国家有关的道德。公共道德为人们所公认,并通过社会舆论、风俗习惯来维护 和调整。言语交际中的公共道德准则, 就是要求个人的言语行为应与公共道德和公众 利益相一致,言语交际不得违背公共生活准则,不得破坏社会文明风尚和公共 生活秩序。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一是讲求语言文明、二是杜绝语言 歧视、三是阻止流言扩散 。(一)讲究语言文明讲究语言文明, 就是要在言语交际中自觉选用能够促进社会良好风尚的健康、纯洁的语词,摒弃消极的、有害社会文明的粗话、脏话和有暴力倾向的 语词。(二)杜绝语言歧视歧视,字面意思是把人分成不同的等级类别,然后区别对待,尤其指 不公平的对待。(三)阻止流言扩散 阻止留言扩散,就是要求言语交际主体从社会稳定的需要出发,不盲 从轻信,更不参与传播没有事实根据的流言。二、职业道德准则 职业道德, 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特定的工作劳动中所应该遵循的特定的 行为规范。职业道德存在于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中间,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连续 性,帮助形成比较稳定的职业心理和职业习惯。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利于人养 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有利于保持社会生活的稳定。 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 各行业的职业道德对该行业的人员具有特殊 的约束力。这些约束力涉及职业行为的方方面面,而对一些与言语交际关系密 切的行业来说,规范从业人员的言语行为就显得格外重要。 三、家庭道德准则 家庭道德, 是指家庭中的道德准则, 它是整个社会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一定社会道德的具体体现。会话含义:隐含在话语表面意义后的真正含义。 说话的艺术 一、说话深浅的艺术 1、心底藏言不乱发 第一,利用别人的嘴巴表达自己的意思第二,把严肃的事情用诙谐的方式说出来 第三,明话暗说(话中藏话)2、 (蜻蜓点水水自动) 第一、巧妙将自己的意图寄予他人,第二,通俗才能达目的 二、响鼓不重锤——把握好说话轻重的艺术 第一,拿不准的问题含糊点 第二,评价他人时委婉点 第三,矛盾冲突时冷静点 1、旁敲侧击:不要把问题表达得过于赤裸 2、巧用类比 3、正话反说 4,巧 用双关 5、借题幽默 三 、有时也要重敲鼓 1、一针见血 2、先发制人 3、针锋相对 4、反唇相讥 5、切中肯綮 四、说话曲直的艺术 第一,含蓄隐晦:说话不可太露骨、第二,生搬硬套、第三,大词小用、第 四,软中带硬、第五,刻意误解、第六,佯装糊涂四、直言的艺术 第一、理直气壮、第二、罗列事实、第三、直陈利害、第四、开诚布公、第 五、直言不讳、第六、直抒胸臆 五、说话褒贬的艺术 1、把握好褒扬的艺术 第一、赞美的话要慷该些 第二、祝贺的话要真诚 第三、恭维的话要巧 第四、体贴妙:如说官员要说清廉,商人要说要说生财有道。不能互换。的话要温柔,吉利的话要机智:如《关东金王》中儿子结婚遇上土匪,于是杀 人见血, 夫人说喜事见血恐怕不吉利,金王接口道:“喜事见红,大吉大利”。 第 五、感谢的话要真挚 七、把握贬责的艺术 第六、道歉的话要诚恳 第七、风趣的话要圆滑第一、批评的技巧 三、换位思考1、旁敲侧击2、在批评中提出建设性意见 5、先表扬后批评第二、批评的禁忌 2、翻老帐,揭疮疤 3、无休无止4、从批评自己开始1、羞辱对方的人格,让人失去尊严 4、不要吹毛求疵 八、话不投机时的艺术 1、多听对方说:让它把心掏出来 3、避重就轻:不要将话柄授给别人 5、改换话题 6、故意曲解2、不该说不说:把不利的话憋回去 4、要想解铃就别放过系铃人7、反守为攻,把对方 的皮球踢回去 9、模糊回答8、留有余地:进攻时别忘留退10、避而不答:遇到尴尬的问题可以选择避而不答九、把握好说话沉默的艺术 1、心照不宣时保持沉默 3、别人论己时保持沉默 5、时 机未到时保持沉默 2、受到攻击时保持沉默 4、不明就理时保持沉默


相关内容

  • 论跨文化交际下古诗词英译_三美_表现_孙飞
  • DOI :CNKI:33-1166/TN.20130607.1013.111 网络出版时间:2013-06-07 10:13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3.1166.TN.20130607.1013.201304.136_111.html ◎艺术 ...

  • 高教自考西方文论选读部分名词解释题一
  • 高教自考西方文论选读部分名词解释题一 1.莱辛的诗画界限论 莱辛认为,造形艺术和诗歌,它们有异中之同,即都要模仿自然;也有同中之异,主要表现在四方面: 1.就存在形式说,诗是一种时间艺术,画是一种空间艺术,诗的表现范围要比画广,画适宜于表现美,诗则除了美其他丑.怪.悲.喜.滑稽等均能表现.2.就模仿 ...

  •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士论文论文选题
  • 二.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1.文艺学.美学 编号 论文题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 ...

  • 网络文学的审美价值
  • 网络文学的审美价值 作者简介:褚晓萌,女,山东枣庄人,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文 艺学专业2011级硕士研究生. 摘要:互联网开辟了人类数字化生存的新时代.信息网络的交互 性.开放性.自由性.虚拟性等基本特征构成了一种全新的网络民 主和网络生存方式.由于数字化媒介技术与网络文化的整合作用, 网络文学消解着 ...

  • 汉语谐音及其文化内涵
  • 汉语谐音及其文化内涵(摘要)(转载) 汉语中的谐音作为一种普遍的民俗.民风现象存在于汉人的 日常生活和文艺创作之中.这一语言现象不仅由汉语的语音.语 义特点决定,更重要的是它还跟汉民族文化心理特点紧密相联系.本文试图探析汉语谐音在日常言语交际过程中的运用.谐音现象 的成因以及这一现象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

  • 论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及现实意义
  • 摘要:在百家争鸣的先秦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开创了音乐美学之先河,并以自己的切实实践从音乐的社会性.实践性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音乐观,以便达到自己的仁和.德治之目的,其影响对后世颇为深远! 关键词:孔子 自身音乐修养 音乐美学思想 现实意义 孔子作为春秋时期的领军人物,不光是春秋时期的政治家.思 ...

  •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的应用
  • 第23卷第5期 2006年10月 晋 中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Jinzhong University Vol.23 No.5Oct. 2006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的应用 康 健 (晋中学院外国语学院,山西榆次 030600) 摘 要: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纽马克对翻译理论的主要贡 ...

  • 艺术生命的沉潜
  • 摘 要:"节奏"赋予了宇宙和生命恒久不息的运行,也使艺术与生活相互依存.节奏的普遍存在为我们对艺术活动的鉴赏.探究.共通提供可能的前提,成为艺术魅力源远流长的活泉.本文从文学.书法.绘画.建筑与雕刻五种主要艺术门类入手,对中.西方艺术中的"节奏"美进行异同比较 ...

  • 莎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双关语的翻译
  • 2007年第12期(总第64期) 职业圈 ZHIYEQUAN NO.12.2007 (CumulativetyN0.64) 莎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双关语的翻译 黄艳峰 (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莎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使用了大量的双关语.这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