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研究报告

《小学生语文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研究》研究报告

[关键词]

探究性学习 语文 学习 方式 探究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启发式的学习、创设情景,从而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同时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掌握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这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英文摘要]

Among the Chinese teaching of elementary school, the teacher

instructs the students by heceristic study, sets up the scene. So that the students , thinking become activity and the students show great interest in study. At the same time, the teacher tells the students inquiry learning and how to study by themselves. It has important meaning for students to study Chinese.

探究性学习(inquiry learning)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探究的定义是:“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并且考虑其他可以替代

的解释。”①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与目的意义

(一)背景

1、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运动量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开展多样化的探究式学习。

2、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基本的指导思想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因而一个重要的着眼点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就是改变学生在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所形成的那种偏重于记忆和理解、立足于接受教师知识舆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形成一种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这是一种有利于终身学习、发展学习的方式。而我们目前的语文教学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承,常常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以致于学生语文素质低下,这是目前为止语文教育急待解决的问题。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关于当前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论述:语文素养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育应该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基础。语文教育必须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在发展学生语言的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的悟性、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尊重多元化的态度。②

4、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学生主体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 的提高。在整个教育步人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教学改革仍然显得十分缓慢,如何加快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面对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我们作了认真思考,采用探究式可被认为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理想选择。探究式学习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学习活动形式,符合教学改革的实际,能使班级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效力,能破除“自我中心”,促使教师在探究中“自我发展”

(二)目的意义

此研究旨在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学生的学习观念,进而改变教师传授式的教学方式和学生模仿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中走出来,主动地尝试探究,使他们掌握探究性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探究性的学习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学会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以服务于社会。探究适合指导学生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法,以及探究性学习的教育理论,以服务于我们的语文教学和各门学科。为各科学习提供理论基础。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小学生语文探究性学习基本理论,以及小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使学生都能在动态的探究情境中自主地学习语文,探究语文。

2、教师在学生的课内、外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与

探究,以及探究性学习中新型的师生关系研究。

(1)对学生进行根据探究性学习的内容进行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2)如何促成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在课内、外自主地、自学地、有交地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难和实际生活以及搜集到的信息来解决问题的能力5,和培养学生在实践探究过程中的创造能力,实现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落实语文“双基”。在低、中、高年级如何针对不同的内容进行自主地探究性的学习。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学习过程中人际关系中小组合作的研究。

(4)研究如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将学生探究知识的触角引向课本外无限广阔的领域,把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当作一件乐事和趣事。

(5)研究如何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把偏重于对语文知识的记忆理解、立足于接受知识的方式转变为主动感受语文知识的发生过程,发展信息处理能力,探求发现并解决问题的积极学习方式。以及如何改变教师原有的教育方式,把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方式向积极引导、鼓励合作的“导学”方式转变,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存”,指导其多元化的学习。 本课题研究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按照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及现代课堂教学特征,科学有效地研究探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并如何处理好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开发创造潜能与发展智力,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之间的本质关系,真正使学生改变学习方式。

三、研究的依据

1、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阐述,人都有优良的潜能,都有成长发展的天性,只要条件许可,都可以成为个性健全、富于创造的人。教育的作用就是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平等、民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天性自然地流露出来,主动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愉快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

2、心理学述,动机是一个人发动和维持活动的个性心理动力。学生动机的发展,是由外办的正确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部需要,使之成为自学的求知欲和求成欲望的过程。探究性的问题和作业能够促进学生的大量阅读,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因而会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去探究知识。

3、新大纲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开发他们的潜能,发展个性。并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逐步提高自学能力。

4、第三次人国教育工作大会上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把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

5、《国家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研究性学习实施纲要》中述,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可以组织儿童的探究性学习,学习的过程就是一种体验探究的过程。它并不是对既定经验的获得,而是对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主动地探究,从而有可能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获得问题解决。

四、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2001.2__2001.5):准备阶段

搜集相关资料,分析课题的价值和研究可能性,对课题研究的目的、假设进行表述,设计研究方法,进行课题组成员分工以及经费预算。完成初步的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2001.6__2001.12):调查研究初步实施阶段

对学生学习方法以及教师教学方法的两头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对原方案进行修改,制定评价方法,对学生以及研究教师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思想转变指导以及最初的方法指导,完成了调查报告《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方式的现状调查与分析》的撰写。

第三阶段(2002.1__2003.8):全面实施研究阶段

进行全面研究阶段,对低年级的识字学习、中年级段的训练、高年级篇的学习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指导,记录研究的反复循环的整个过程,积累研究资料,完成了《对指导小学生探究性学习语文的方法的几点理性思考》、《探究——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最佳途径》、《探究性学习语文对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影响》三篇论文的撰写,对方案进行再修改。

第四阶段(2003.9__2004.6)总结阶段

根据研究的信息反馈,形成科学的探究性学习的理论,完成了《小学生语文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研究》的研究报告。请专家对该课题进行鉴定。

五、概念的界定

小学生、语文探究性学习:指小学生在小学的整个阶段,语文课堂以及

课外(包括语文课外活动)的语文学习生活中。教师鼓励并引导全体学生主动思考,自己发现语文课本中的问题以及疑难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用书籍的知识去自主探究求知,最终获得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掌握最佳的探究学习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一种“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发现并解决语文问题”的学习。

六、研究方法

(一)科研方法:

1、利用文献研究法,了解他人的研究经验和研究成果。

2、采用行动研究法,其流程如下:(见下表)

3、借用问卷法、调查法、观察法及实验法等。

(二)研究的操作步骤:

1、调查学生的学习方式现状

2、研讨学生更优秀的学习方式

3、指导学生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去学习语文

4、总结学习方式

(三)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操作步骤

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

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在实际语文教学中,受应试教育下填鸭式教学的影响,学生总是被动地坐等知识,重知识记忆而轻问题思考,习惯于听老师讲解,习惯于背诵书本知识,忽略了语文这门课程的特殊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操作步骤是: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启发式教学主要是教学过程中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的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强调学生要有主动的、积极的、能动的学习状态,强调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创造。语文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就某个问题展开积极的思考,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分析判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1、运用多种启发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引入新课时,我们往往用一两话或者几句话来煽动学生的情感,有时感情朗读,有时巧妙设疑,以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这时,一句隽永精警的名言,一则简短而寓意深刻的寓言,一首流传千古的古诗,一首通畅易懂的谜语,甚至一片随风而落的秋叶,一双被岁月磨损的拖鞋,一声牵动人心的鸟鸣……,都能成为我们手中的道具。具体语文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手段以声、形、色等形象多方面多角度地吸引学生,穿插读、议、讲,在有疑难处点拨解答,于无疑处设疑深究,做到对课文有理解,对生活有感悟,在字里行间读出作品中的喜怒哀乐悲苦酸甜,加深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对语文的学习。

2、把握恰当的启发时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时机在于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的把握。我们在提出问题后不急于要求学生回答,会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的时间。这样,学生经过深刻的思考,结合课文内容做全面的剖析,往往能够紧贴课文中心句和一些重点关键的语句提出种种疑问,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拓宽思维的范围,提深思维的层次。

3、学习过程中重视学生思考基础的储备

语文是一门表现人的思想情感的一门学科,“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因此,缺乏足够的知识储备是无法维护正常思维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程度,对于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极为重要的。若没有充分的思考基础——语文基础知识和生活感受的积累,而欲展开有效的启发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那是无法想象的,每一个教师都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思考基础的储备。重视学生思考基础的积累,是为了学生能够具备持久的阅读前景。 熟练运用多种的启发方式,能让学生始终保持思维新鲜感,促使学生的探究性思维的形成,而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启发,可以获得更好的思维效果。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创设情境,激活学生自主探究的思维

认知需要是学生学习中最稳定和最重要的动力。在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时,教师要创设认知需要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学习背景中,让他们感觉学习是解决新的问题的需要。产生一种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探究的心理取向,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诱发探究的意识,激

活探究的思维。

1、 创设认知矛盾的情境

在现今语文课本中,常常有一些感人的英雄事迹,而这些英雄常常有不同与常人的壮举。可以让学生利用本身固有的思维方式与英雄人物的事迹进行比较,探究矛盾根源。例如有一篇课文中是赞扬皮埃尔船长的。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可以先启发学生说一说在危险时刻该先救谁。再去读书,读那些描述皮埃尔船长的情节。为什么他会不顾妻子的安危?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学生在读书时会产生种种疑问,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探究。

2、 创设认知冲突的情境

教师提供可选择的几种答案,使学生感到不知道该选择那一种答案才对,从而激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一些以物作为题目但实质上是写人的文章。对于这类课文的学习,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读课文题目,再出示被选答案:a 专门写人,b 专门写物,c 既写人也写物,d 表面写物实际写人。使学生的认知产生了冲突,教师便引导学生探究,到课文中找答案,并要求找到根据。

让学生自主选择,激发其自主探究的兴趣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发现的学习。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创造性问题情境中,学生个体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并从不同的视角,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它最终表现为学生独立的、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权利,追求人性化、个性化,尽可能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1、 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目标

一个班几十个学生,因环境、条件、基础和个人爱好的不同,总存在着个体差异。探究性学习承认差异并力求通过教育手段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因此,一堂课或一项探究活动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或自主确立。但教师应把握学生自主性的“度”,切不可偏离了学习的重点,避免过于自主而脱离了学习的中心。

2、 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的内容

一篇课文值得探究的内容很多,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内容进行探究。在学习每一篇课文时,每位同学的兴趣着眼点均不同。有的同学喜欢朗读,就会去探究课文该怎么读,怎样才能读出情,读出神;有的同学喜欢抓重点句体会句子蕴涵的意思,就去探究一篇课文中哪些句子含义深刻,该怎么理解;有的同学不明白课文某些情节,就会带着疑问去找答案,等等。总之,应该鼓励学生首先根据课文的重点,然后再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学习,提高阅读水平。

《小学生语文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研究》研究报告

[关键词]

探究性学习 语文 学习 方式 探究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启发式的学习、创设情景,从而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同时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掌握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这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英文摘要]

Among the Chinese teaching of elementary school, the teacher

instructs the students by heceristic study, sets up the scene. So that the students , thinking become activity and the students show great interest in study. At the same time, the teacher tells the students inquiry learning and how to study by themselves. It has important meaning for students to study Chinese.

探究性学习(inquiry learning)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探究的定义是:“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并且考虑其他可以替代

的解释。”①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与目的意义

(一)背景

1、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运动量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开展多样化的探究式学习。

2、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基本的指导思想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因而一个重要的着眼点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就是改变学生在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所形成的那种偏重于记忆和理解、立足于接受教师知识舆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形成一种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这是一种有利于终身学习、发展学习的方式。而我们目前的语文教学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承,常常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以致于学生语文素质低下,这是目前为止语文教育急待解决的问题。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关于当前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论述:语文素养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育应该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基础。语文教育必须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在发展学生语言的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的悟性、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尊重多元化的态度。②

4、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学生主体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 的提高。在整个教育步人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教学改革仍然显得十分缓慢,如何加快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面对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我们作了认真思考,采用探究式可被认为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理想选择。探究式学习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学习活动形式,符合教学改革的实际,能使班级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效力,能破除“自我中心”,促使教师在探究中“自我发展”

(二)目的意义

此研究旨在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学生的学习观念,进而改变教师传授式的教学方式和学生模仿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中走出来,主动地尝试探究,使他们掌握探究性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探究性的学习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学会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以服务于社会。探究适合指导学生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法,以及探究性学习的教育理论,以服务于我们的语文教学和各门学科。为各科学习提供理论基础。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小学生语文探究性学习基本理论,以及小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使学生都能在动态的探究情境中自主地学习语文,探究语文。

2、教师在学生的课内、外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与

探究,以及探究性学习中新型的师生关系研究。

(1)对学生进行根据探究性学习的内容进行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2)如何促成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在课内、外自主地、自学地、有交地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难和实际生活以及搜集到的信息来解决问题的能力5,和培养学生在实践探究过程中的创造能力,实现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落实语文“双基”。在低、中、高年级如何针对不同的内容进行自主地探究性的学习。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学习过程中人际关系中小组合作的研究。

(4)研究如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将学生探究知识的触角引向课本外无限广阔的领域,把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当作一件乐事和趣事。

(5)研究如何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把偏重于对语文知识的记忆理解、立足于接受知识的方式转变为主动感受语文知识的发生过程,发展信息处理能力,探求发现并解决问题的积极学习方式。以及如何改变教师原有的教育方式,把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方式向积极引导、鼓励合作的“导学”方式转变,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存”,指导其多元化的学习。 本课题研究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按照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及现代课堂教学特征,科学有效地研究探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并如何处理好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开发创造潜能与发展智力,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之间的本质关系,真正使学生改变学习方式。

三、研究的依据

1、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阐述,人都有优良的潜能,都有成长发展的天性,只要条件许可,都可以成为个性健全、富于创造的人。教育的作用就是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平等、民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天性自然地流露出来,主动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愉快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

2、心理学述,动机是一个人发动和维持活动的个性心理动力。学生动机的发展,是由外办的正确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部需要,使之成为自学的求知欲和求成欲望的过程。探究性的问题和作业能够促进学生的大量阅读,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因而会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去探究知识。

3、新大纲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开发他们的潜能,发展个性。并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逐步提高自学能力。

4、第三次人国教育工作大会上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把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

5、《国家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研究性学习实施纲要》中述,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可以组织儿童的探究性学习,学习的过程就是一种体验探究的过程。它并不是对既定经验的获得,而是对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主动地探究,从而有可能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获得问题解决。

四、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2001.2__2001.5):准备阶段

搜集相关资料,分析课题的价值和研究可能性,对课题研究的目的、假设进行表述,设计研究方法,进行课题组成员分工以及经费预算。完成初步的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2001.6__2001.12):调查研究初步实施阶段

对学生学习方法以及教师教学方法的两头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对原方案进行修改,制定评价方法,对学生以及研究教师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思想转变指导以及最初的方法指导,完成了调查报告《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方式的现状调查与分析》的撰写。

第三阶段(2002.1__2003.8):全面实施研究阶段

进行全面研究阶段,对低年级的识字学习、中年级段的训练、高年级篇的学习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指导,记录研究的反复循环的整个过程,积累研究资料,完成了《对指导小学生探究性学习语文的方法的几点理性思考》、《探究——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最佳途径》、《探究性学习语文对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影响》三篇论文的撰写,对方案进行再修改。

第四阶段(2003.9__2004.6)总结阶段

根据研究的信息反馈,形成科学的探究性学习的理论,完成了《小学生语文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研究》的研究报告。请专家对该课题进行鉴定。

五、概念的界定

小学生、语文探究性学习:指小学生在小学的整个阶段,语文课堂以及

课外(包括语文课外活动)的语文学习生活中。教师鼓励并引导全体学生主动思考,自己发现语文课本中的问题以及疑难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用书籍的知识去自主探究求知,最终获得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掌握最佳的探究学习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一种“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发现并解决语文问题”的学习。

六、研究方法

(一)科研方法:

1、利用文献研究法,了解他人的研究经验和研究成果。

2、采用行动研究法,其流程如下:(见下表)

3、借用问卷法、调查法、观察法及实验法等。

(二)研究的操作步骤:

1、调查学生的学习方式现状

2、研讨学生更优秀的学习方式

3、指导学生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去学习语文

4、总结学习方式

(三)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操作步骤

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

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在实际语文教学中,受应试教育下填鸭式教学的影响,学生总是被动地坐等知识,重知识记忆而轻问题思考,习惯于听老师讲解,习惯于背诵书本知识,忽略了语文这门课程的特殊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操作步骤是: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启发式教学主要是教学过程中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的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强调学生要有主动的、积极的、能动的学习状态,强调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创造。语文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就某个问题展开积极的思考,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分析判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1、运用多种启发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引入新课时,我们往往用一两话或者几句话来煽动学生的情感,有时感情朗读,有时巧妙设疑,以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这时,一句隽永精警的名言,一则简短而寓意深刻的寓言,一首流传千古的古诗,一首通畅易懂的谜语,甚至一片随风而落的秋叶,一双被岁月磨损的拖鞋,一声牵动人心的鸟鸣……,都能成为我们手中的道具。具体语文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手段以声、形、色等形象多方面多角度地吸引学生,穿插读、议、讲,在有疑难处点拨解答,于无疑处设疑深究,做到对课文有理解,对生活有感悟,在字里行间读出作品中的喜怒哀乐悲苦酸甜,加深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对语文的学习。

2、把握恰当的启发时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时机在于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的把握。我们在提出问题后不急于要求学生回答,会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的时间。这样,学生经过深刻的思考,结合课文内容做全面的剖析,往往能够紧贴课文中心句和一些重点关键的语句提出种种疑问,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拓宽思维的范围,提深思维的层次。

3、学习过程中重视学生思考基础的储备

语文是一门表现人的思想情感的一门学科,“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因此,缺乏足够的知识储备是无法维护正常思维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程度,对于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极为重要的。若没有充分的思考基础——语文基础知识和生活感受的积累,而欲展开有效的启发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那是无法想象的,每一个教师都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思考基础的储备。重视学生思考基础的积累,是为了学生能够具备持久的阅读前景。 熟练运用多种的启发方式,能让学生始终保持思维新鲜感,促使学生的探究性思维的形成,而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启发,可以获得更好的思维效果。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创设情境,激活学生自主探究的思维

认知需要是学生学习中最稳定和最重要的动力。在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时,教师要创设认知需要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学习背景中,让他们感觉学习是解决新的问题的需要。产生一种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探究的心理取向,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诱发探究的意识,激

活探究的思维。

1、 创设认知矛盾的情境

在现今语文课本中,常常有一些感人的英雄事迹,而这些英雄常常有不同与常人的壮举。可以让学生利用本身固有的思维方式与英雄人物的事迹进行比较,探究矛盾根源。例如有一篇课文中是赞扬皮埃尔船长的。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可以先启发学生说一说在危险时刻该先救谁。再去读书,读那些描述皮埃尔船长的情节。为什么他会不顾妻子的安危?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学生在读书时会产生种种疑问,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探究。

2、 创设认知冲突的情境

教师提供可选择的几种答案,使学生感到不知道该选择那一种答案才对,从而激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一些以物作为题目但实质上是写人的文章。对于这类课文的学习,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读课文题目,再出示被选答案:a 专门写人,b 专门写物,c 既写人也写物,d 表面写物实际写人。使学生的认知产生了冲突,教师便引导学生探究,到课文中找答案,并要求找到根据。

让学生自主选择,激发其自主探究的兴趣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发现的学习。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创造性问题情境中,学生个体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并从不同的视角,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它最终表现为学生独立的、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权利,追求人性化、个性化,尽可能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1、 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目标

一个班几十个学生,因环境、条件、基础和个人爱好的不同,总存在着个体差异。探究性学习承认差异并力求通过教育手段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因此,一堂课或一项探究活动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或自主确立。但教师应把握学生自主性的“度”,切不可偏离了学习的重点,避免过于自主而脱离了学习的中心。

2、 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的内容

一篇课文值得探究的内容很多,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内容进行探究。在学习每一篇课文时,每位同学的兴趣着眼点均不同。有的同学喜欢朗读,就会去探究课文该怎么读,怎样才能读出情,读出神;有的同学喜欢抓重点句体会句子蕴涵的意思,就去探究一篇课文中哪些句子含义深刻,该怎么理解;有的同学不明白课文某些情节,就会带着疑问去找答案,等等。总之,应该鼓励学生首先根据课文的重点,然后再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学习,提高阅读水平。


相关内容

  • 教学法毕业论文备选题目
  • <课程与教学论>论文选题 1. 初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现状与改善研究 2. 初中说明文写作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3. 初中生生活写作资源现状与开发研究 4. 初中生文体区别意识和培养研究 5. 初中语文教师职业满意现状分析 6. 初中语文教师有效教学意识和技能调查研究 7. 初中教材写作教学内 ...

  • 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性研究_张雪琴
  • 网络出版时间:2012-07-09 16:26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1.5566.G2.20120709.1626.133.html 第7期 2012年7月 现 代 阅 读 MODERN READING NO.7 July.2012 小学语 ...

  • 小学语文自主探究教学方法的研究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小学语文自主探究教学方法的研究 作者:邱雪艳 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4年第13期 摘要:语文是一门内涵十分丰富的人文学科.语文之所以充满魅力, 就在于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以及解读语文的灵活性与不确定性.反思传统的语文教学 ...

  • 语文阅读课题实施方案
  • 乐山市新桥中学市级科研课题 <农村高中生现代文探究性鉴赏引导策略研究> 实 施 方 案 一.问题的提出 我校地处农村乡镇,学生构成以农村为主,辅以少量城镇学生.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学生已经从单一的农村生活方式逐步转向农村与城镇结合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的转变也给学生带来了学习习惯和学习态 ...

  •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课题方案
  •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课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在探索和实践中,也有一些所谓的"合作学习",学生犹如天马行空,表面热烈,实际收效甚微,诚如教育专家杨再隋所说"不过是彩色的泡沫" ...

  • 小学语文课中问题教学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小学语文课中问题教学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袁小东 来源:<学周刊·中旬刊>2014年第08期 新课程改革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这需要我们教师重新审视传统的语文教学,改变以往单向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实施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引导 ...

  •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与资料
  •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与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决定课程地位的因素是(C ) A课程内容 B课程结构 C课程性质 D课程管理 2.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约占总课时的( B ) A18%-20% B20% -22% C23%-25% D26% 3.课程目标根据三个维度来设计,这三 ...

  • 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探究
  • 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探究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怎样采取有效措施将读写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效率,一直是小学教师讨论的热门话题.本文结合多年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经验,对读写结合策略进行详细的探讨,以期为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读写结合 策略研究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基础 ...

  • 西南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博选题(2011--2014)
  • 西南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博选题(2011--2014) [1]张剑锋. 中学英语教师课程知识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 [2]田朋朋. 新时期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文变动研究[D].西南大学,2011. [3]姚治松. 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国际理解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