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节日看中英文化的差异

第26卷第1

Vol126 No11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ofChangchunNormalUniversity(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2007年1月Jan12007

从传统节日看中英文化的差异

杨纯丽,祝嫦鹤

(长春师范学院外语学院,吉林长春 130032)

[摘 要]从中英两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演变过程可以看出,英国传统节日是基督教影响下的产物,

而中国传统节日风俗则是农耕文明和儒家文化熏陶的结果。

[关键词]中国;英国;传统节日;差异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8X(2007)01-0102204

  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它浓缩了一个民族的精神,标志着一个民族的风格,凸显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展示着一个民族的追求。本文从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演变两方面论述中英传统社会文化的异同点。

一、传统节日的起源

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结果。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英传统节日的庆祝对象和庆祝方式多种多样,有宗教的、民俗的、。看似各不相同,但如果追溯这些节日最根本的起源,传统节日的最初起、、迷信禁忌有关。

11我国的春节、,英国的圣诞节、复活节和五朔节大多跟节气密切相关,都是来自对自然神的崇拜。

春节(SpringFestival)是百节之首,是中华民族最古老、最盛大、最富民族特色的节日。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从周朝开始,使用至今。据考证,春节最早是有一年农事毕后为报答神的恩赐而来的,“过年”就是远古人们庆祝庄稼丰收、感谢神的恩赐的活动。

清明(QingMingFestival)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此外,清明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这个习俗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了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中秋节(Mid-AutumnDay)是以月亮为主题的节日,是在古代秋分祭月礼俗的基础上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的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八月十五这一满月之日被订立为祭月赏月

[收稿日期]2006-10-15

[作者简介]杨纯丽(1970-),女,河北抚宁人,长春师范学院外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从事应用语言学及跨文化交际研究。・102・

的日子。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都是流传甚广的有关中秋节的美丽传说。同时,中秋节也是中国人庆祝丰收的节日。

圣诞节(Christmas)是基督教世界最大的节日。公元前四世纪,罗马基督教会把12月25日定为圣诞节。Christmas意思是教徒们到教堂去举行崇拜仪式庆祝耶稣基督的诞生。事实上,12月25日原本是庆祝波斯太阳神密特拉(Mithra)诞辰的日子,同时这一天也是古老的冬至节(WinterSolstice)。一些学者认为,这个节日的根源是古代人类庆祝冬季结束,期待春天再度来临的日子。像许多处于北纬的古老的民族一样,古代的英国人在冬至日左右庆祝他们的节日,是为了让最黑暗的日子变得明亮起来,欢庆太阳重新回到人间,万物复苏。可见,圣诞节最早的起源也与节气有关。

复活节(Easter)是西方国家隆重而又盛大的宗教节日,一般在每年春分后月圆第一个星期天,约在3月21日至4月25日之间。该节日是庆祝基督(JesusChrist)的复活,过节时人们多吃复活节彩蛋(Eastereggs)。其实,复活节的前身是古代纳维亚人的春阳节和犹太人的逾越节(Passover)。逾越节是犹太人纪念耶和华出埃及时杀死埃及人的长子女和犹太人祖先逃出埃及的日子。而春阳节是欢庆冬天的过去,春天到来的节日。英文Easter的名字就来自春之女神Eostre,它象征着新生命。复活节彩蛋源于古代春阳节上人们互赠彩蛋以示祝福的风俗;黄色表示庆祝春天的到来,红色表示生活的快乐。而在复活节中,彩蛋被看作“新生”的象征,用红色来表达人们对耶稣复活的喜悦心情。

五朔节(MayDay)在每年的5月1日举行。这天,英国各地群众举行游园会,庆祝在漫长的寒冬之后阳光普照大地,万物开始生长,并祈求一年获得好收成。几个世纪以来,,每年的五月初都会有一个假期。代以前由腓尼基的太阳神巴力发起的异教徒火节,,庆祝春天的到来。21,这是人们对于男女结合,繁衍生命的敬仰之情。中国有元宵节和七夕节;英国有情人节。

元宵节(LanternFestival),在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最早的元宵节,起源于秦汉年间。据有关史料记载,秦末就有:“正月十五燃灯祭祀道教太乙神”之说。可见元宵节是从“敬神送年”这一民族风俗演变而来的。从史书记载看,“太乙”又名“太一”。“太一”是星名,又称“北极二”。在古人眼里星星即是神,二者是统一的。星出现于夜晚,所以人们只有在夜晚举行祭祀,星神才能降福。祭祀星神就是为了祈子和生殖。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

七夕节(DoubleSevenFestival)又称为“乞巧节”或“女儿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坐看牵牛织女星,遥想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的传说,乞求智慧和巧艺,求赐美满姻缘,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延续至今。不过,据考证,七夕节的真正起因同元宵节一样,都是以祈子和生殖为主的节日。

情人节(ValentineπsDay)在每年的2月14日,起源于古罗马时代。传说,公元3世纪,有个叫圣瓦伦丁(StValentine)的圣人,曾极力协助一些有情人终成眷属,并为此在罗马殉道。后来,他的纪念日被称为情人节。不过,据考证,情人节最初的起源是由于2月14日是百鸟交尾的日子,象征着青年男女的爱情。现在这个节日已经成为了年轻人热切期待的一天,让他们有机会可以同心上人共庆良辰。

31来自原始禁忌的节日

英国和中国与原始禁忌有关的节日分别是万圣节和端午节。

万圣节(AllHallowsDay)来自基督教,是西方的鬼节。两千多年前,欧洲的天主教会把11月1日定为“天下圣徒之日”(ALLHALLOWSDAY),“HALLOW”即圣徒之意。但万圣节前夜(Halloween)的历史可追溯到远古时代的凯尔特人(Celts)的宗教信仰。11月1日是凯尔特纪念死神和黑暗王子桑海恩(Samhain)的

・103・

Samhain节,也是凯尔特人的新年,标志着冬天的开始。凯尔特人认为,在10月31日,夏天正式结束,这一天自然界和超自然界的分界线会变得非常薄弱,时间和空间会突然暂停,亡魂会乘机回故乡找寻生灵,借以再生;而活着的人因惧怕死魂来夺生,就熄灭烛光,戴上可怕的面具,扮成动物或鬼怪来驱赶妖魔;之后,他们又会把火种烛光重新燃起,开始新的一年的生活。这就是今天人们以古灵精怪的打扮来庆祝万圣节的由来。到了公元1世纪,占领了凯尔特部落领地的罗马人也渐渐接受了万圣节习俗,并与他们纪念果园女神波莫纳(Pomona),庆祝丰收的节日合二为一。到了公元九世纪,欧洲基督教会将11月2日定为“万灵之

)。在这一天。信徒门跋涉于僻壤乡间,乞讨用面粉等制成的饼。这种挨家乞讨的传日”(“ALLSOULSDAY”

)。统至今已经演变为了孩子们挨家讨糖果吃的游戏(“trickortreat”

端午节(DragonBoatFestival)吃粽子,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是大家都知道的风俗。但很少有人知道,端午节又称“天中节”,它的真正起源是辟邪说。在民俗观念中,五月初五自上古以来就是不吉利的日子。首先,五在五行中属火,二五相重,火气过旺,过旺则为毒,故需避忌;再则,五月是阴阳交替的时节,阴阳相争,是处在生死之交的月份,必须避让。其实,农历五月以后,天气渐渐炎热,因此蚊虫苍蝇孳生,传染病很容易发生,所以古人称五月为“恶月”或“百毒月”。而到了端午节时,阳光最为炙热,百毒齐出。古人就用天中五瑞———五种植物: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山丹来去除各种毒害,逐渐形成了端午节。因此,端午节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卫生节。

二、传统节日的演变

每个传统节日从起源到最终形成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传承和变异的过程;,不断丰富,约定俗成地演变成例行的规矩,潜移默化地完善,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宗教、文化、11,,从女王的头衔“基督上帝保佑女王”中,我们可以看到基督教的影响。宗教影响着英;学校开设宗教课程,基督教成为英国人必不可少的文化修养。星期日,虔诚的基督教徒还会去教堂参加“礼拜”、“弥撒”等宗教活动。因此,英国文化具有浓厚的宗教特点。英国的传统节日,除了五朔节外,其他节日早在中世纪之前就都已演变成宗教节日,这与基督教在英国乃至西方社会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

基督教最早产生于公元1世纪罗马皇帝奥古斯都和提庇留统治下的巴勒斯坦。最初的基督教是古代奴隶和下层群众反对奴隶主的产物。后来,基督教渐渐被罗马帝国所控制和利用,并最终确立为国教。罗马帝国在欧洲称雄一时,并强迫被奴役的人民信仰基督教。罗马占领大不列颠岛长达400多年,带给不列颠人民最巨大的变化就是它的宗教文化。罗马帝国灭亡后,基督教又成为维护封建制度的工具。在教会势力极盛的11、12世纪,教皇力图把各国帝王置于自己控制之下;至于思想文化领域更是基督教一统天下,任何不合正统神学的思想学说都被斥之为“异端”而受到禁止和迫害。西方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披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

为了把非基督教徒的风俗习惯基督教化,英国的传统节日,很多都被打上了基督教的烙印。这是因为“早期基督教会有意识地把宗教仪式安排在异教徒的节日举行,以夺其势,此法大大优于单纯取缔异教仪式”。如前面所述,圣诞节(Christmas)原本是波斯太阳神密特拉(Mithra)的诞辰的庆祝日和冬至节;百鸟交尾的情人节(ValentineπsDay)被用来纪念圣徒Valentine;歌颂春之女神Eostre的春阳节被赋予了耶稣复活的意义,连鬼节(AllHallowsDay)也被赐给了天下圣徒。随着基督教在英国的广泛传播,这些节日已经成为英国最重要的节日。

21农业文明、儒家文化与中国传统节日的演变

小农经济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男耕女织自然分工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文化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深厚基础。因此,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被打上了鲜明的农业文化的烙印。节日本身就反映出农业社会的生活规律,与农业有关的天文、历法对节日的发展和演变有直接的影响。春节就是典型的农业社会的产・104・

物;春节时期的所有文化形态,几乎都是农业文化的典型表现;春节时期的饮食文化,是基于农副产品的丰富多彩;春节时期的娱乐文化,是基于农耕中的冬季闲暇;春节时期的祭神文化,是基于农民祈求上天风调雨顺,以便五谷丰登的良好愿望。清明插秧,中秋节庆祝丰收等也都是如此。

中国的传统节日没有像英国那样朝宗教方向发展,这与中国儒家哲学的发达紧密相关。英国近代著名汉学家道格拉斯说:“中国人不需要宗教,因为他们已经受教于儒学”。辜鸿铭也曾说:“儒学的伟大之处也在于此。儒学不是宗教却能取代宗教,使人们不再需要宗教。”所以宗教在中国从未占有统治地位。封建统治阶级利用宗教,但又不为宗教所左右,并始终将神权限制在王权之下。以“正心、诚意、修身、养性”等一系列儒家思想为主的伦理道德观念以及治国安邦等经世致用之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心;春节中的合家团圆,祭祖仪式,清明节的祭祖扫墓等都是儒家思想中伦理道德的体现。

中国的节日历史悠久,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到汉代,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定型,到唐代,传统节日已经从原始祭拜、禁忌神秘的气氛中解放出来,转为娱乐礼仪型,成为真正的佳节良辰。从此,节日变得欢快喜庆,丰富多采,许多体育、享乐的活动内容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时尚流行开来,经久不衰。

作为节日,当它摆脱了原始的功利束缚之后,需要一个符合世俗民情的解释作为其存在价值的依托,因此,中国的传统节日大都附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如端午节有纪念屈原、勾践、伍子胥或曹蛾等说法;七夕节则与牛郎织女的故事有关;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都是流传甚广的有关中秋节的美丽传说。正是这些美丽动人的传说使传统节日的内涵就更为充实,流传和影响更为广泛持久。

三、结语

从以上的论述和分析来看,,都与原始崇拜和原始禁忌有关。在发展过程中,;与此相反,在以“农耕文化”为基础,,缚,,。了解中英两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与发展,,促进语言的学习,加强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俊森,樊葳葳.外国文化与跨文化交际[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2]董广杰,李露亮.魅力与魔力———中西文化透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9.

[3]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英文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4]胡兆量.中国文化地理概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5]徐惟诚.不列颠百科全书[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

[6]杨琳.中国传统节日文化[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

[7]易艳萍,马寅初.西方文化背景知识选讲[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8]王佐良.欧洲文化入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

[9]魏光奇.天人之际:中西文化概念比较[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0]张奎武.英美概况[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11]张忠利,宗文举.中西文化概述[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12]周航.世界著名节日[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9.

OntheDifferenceofCulturebetweenChinaandEnglishfromTraditionalFestival

YANGChun-li,ZHUChang-he

(ForeignDepartment,ChangchunNormalUniversity,Changchun130032,China)

Abstract:ThisarticleanalysestheoriginanddevelopmentofbothEnglishandChinesetraditionalfestivals,inordertopointoutthatthetraditionalEnglishfestivalsareformedundertheinfluenceofChristianity;whilethetraditionalChinesefestivalsaretheresultsofAgriculturalcultureandConfucianism.

Keywords:traditionalfestivals;culture;Christianity;Confucianism

・105・

第26卷第1

Vol126 No11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ofChangchunNormalUniversity(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2007年1月Jan12007

从传统节日看中英文化的差异

杨纯丽,祝嫦鹤

(长春师范学院外语学院,吉林长春 130032)

[摘 要]从中英两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演变过程可以看出,英国传统节日是基督教影响下的产物,

而中国传统节日风俗则是农耕文明和儒家文化熏陶的结果。

[关键词]中国;英国;传统节日;差异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8X(2007)01-0102204

  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它浓缩了一个民族的精神,标志着一个民族的风格,凸显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展示着一个民族的追求。本文从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演变两方面论述中英传统社会文化的异同点。

一、传统节日的起源

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结果。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英传统节日的庆祝对象和庆祝方式多种多样,有宗教的、民俗的、。看似各不相同,但如果追溯这些节日最根本的起源,传统节日的最初起、、迷信禁忌有关。

11我国的春节、,英国的圣诞节、复活节和五朔节大多跟节气密切相关,都是来自对自然神的崇拜。

春节(SpringFestival)是百节之首,是中华民族最古老、最盛大、最富民族特色的节日。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从周朝开始,使用至今。据考证,春节最早是有一年农事毕后为报答神的恩赐而来的,“过年”就是远古人们庆祝庄稼丰收、感谢神的恩赐的活动。

清明(QingMingFestival)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此外,清明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这个习俗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了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中秋节(Mid-AutumnDay)是以月亮为主题的节日,是在古代秋分祭月礼俗的基础上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的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八月十五这一满月之日被订立为祭月赏月

[收稿日期]2006-10-15

[作者简介]杨纯丽(1970-),女,河北抚宁人,长春师范学院外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从事应用语言学及跨文化交际研究。・102・

的日子。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都是流传甚广的有关中秋节的美丽传说。同时,中秋节也是中国人庆祝丰收的节日。

圣诞节(Christmas)是基督教世界最大的节日。公元前四世纪,罗马基督教会把12月25日定为圣诞节。Christmas意思是教徒们到教堂去举行崇拜仪式庆祝耶稣基督的诞生。事实上,12月25日原本是庆祝波斯太阳神密特拉(Mithra)诞辰的日子,同时这一天也是古老的冬至节(WinterSolstice)。一些学者认为,这个节日的根源是古代人类庆祝冬季结束,期待春天再度来临的日子。像许多处于北纬的古老的民族一样,古代的英国人在冬至日左右庆祝他们的节日,是为了让最黑暗的日子变得明亮起来,欢庆太阳重新回到人间,万物复苏。可见,圣诞节最早的起源也与节气有关。

复活节(Easter)是西方国家隆重而又盛大的宗教节日,一般在每年春分后月圆第一个星期天,约在3月21日至4月25日之间。该节日是庆祝基督(JesusChrist)的复活,过节时人们多吃复活节彩蛋(Eastereggs)。其实,复活节的前身是古代纳维亚人的春阳节和犹太人的逾越节(Passover)。逾越节是犹太人纪念耶和华出埃及时杀死埃及人的长子女和犹太人祖先逃出埃及的日子。而春阳节是欢庆冬天的过去,春天到来的节日。英文Easter的名字就来自春之女神Eostre,它象征着新生命。复活节彩蛋源于古代春阳节上人们互赠彩蛋以示祝福的风俗;黄色表示庆祝春天的到来,红色表示生活的快乐。而在复活节中,彩蛋被看作“新生”的象征,用红色来表达人们对耶稣复活的喜悦心情。

五朔节(MayDay)在每年的5月1日举行。这天,英国各地群众举行游园会,庆祝在漫长的寒冬之后阳光普照大地,万物开始生长,并祈求一年获得好收成。几个世纪以来,,每年的五月初都会有一个假期。代以前由腓尼基的太阳神巴力发起的异教徒火节,,庆祝春天的到来。21,这是人们对于男女结合,繁衍生命的敬仰之情。中国有元宵节和七夕节;英国有情人节。

元宵节(LanternFestival),在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最早的元宵节,起源于秦汉年间。据有关史料记载,秦末就有:“正月十五燃灯祭祀道教太乙神”之说。可见元宵节是从“敬神送年”这一民族风俗演变而来的。从史书记载看,“太乙”又名“太一”。“太一”是星名,又称“北极二”。在古人眼里星星即是神,二者是统一的。星出现于夜晚,所以人们只有在夜晚举行祭祀,星神才能降福。祭祀星神就是为了祈子和生殖。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

七夕节(DoubleSevenFestival)又称为“乞巧节”或“女儿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坐看牵牛织女星,遥想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的传说,乞求智慧和巧艺,求赐美满姻缘,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延续至今。不过,据考证,七夕节的真正起因同元宵节一样,都是以祈子和生殖为主的节日。

情人节(ValentineπsDay)在每年的2月14日,起源于古罗马时代。传说,公元3世纪,有个叫圣瓦伦丁(StValentine)的圣人,曾极力协助一些有情人终成眷属,并为此在罗马殉道。后来,他的纪念日被称为情人节。不过,据考证,情人节最初的起源是由于2月14日是百鸟交尾的日子,象征着青年男女的爱情。现在这个节日已经成为了年轻人热切期待的一天,让他们有机会可以同心上人共庆良辰。

31来自原始禁忌的节日

英国和中国与原始禁忌有关的节日分别是万圣节和端午节。

万圣节(AllHallowsDay)来自基督教,是西方的鬼节。两千多年前,欧洲的天主教会把11月1日定为“天下圣徒之日”(ALLHALLOWSDAY),“HALLOW”即圣徒之意。但万圣节前夜(Halloween)的历史可追溯到远古时代的凯尔特人(Celts)的宗教信仰。11月1日是凯尔特纪念死神和黑暗王子桑海恩(Samhain)的

・103・

Samhain节,也是凯尔特人的新年,标志着冬天的开始。凯尔特人认为,在10月31日,夏天正式结束,这一天自然界和超自然界的分界线会变得非常薄弱,时间和空间会突然暂停,亡魂会乘机回故乡找寻生灵,借以再生;而活着的人因惧怕死魂来夺生,就熄灭烛光,戴上可怕的面具,扮成动物或鬼怪来驱赶妖魔;之后,他们又会把火种烛光重新燃起,开始新的一年的生活。这就是今天人们以古灵精怪的打扮来庆祝万圣节的由来。到了公元1世纪,占领了凯尔特部落领地的罗马人也渐渐接受了万圣节习俗,并与他们纪念果园女神波莫纳(Pomona),庆祝丰收的节日合二为一。到了公元九世纪,欧洲基督教会将11月2日定为“万灵之

)。在这一天。信徒门跋涉于僻壤乡间,乞讨用面粉等制成的饼。这种挨家乞讨的传日”(“ALLSOULSDAY”

)。统至今已经演变为了孩子们挨家讨糖果吃的游戏(“trickortreat”

端午节(DragonBoatFestival)吃粽子,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是大家都知道的风俗。但很少有人知道,端午节又称“天中节”,它的真正起源是辟邪说。在民俗观念中,五月初五自上古以来就是不吉利的日子。首先,五在五行中属火,二五相重,火气过旺,过旺则为毒,故需避忌;再则,五月是阴阳交替的时节,阴阳相争,是处在生死之交的月份,必须避让。其实,农历五月以后,天气渐渐炎热,因此蚊虫苍蝇孳生,传染病很容易发生,所以古人称五月为“恶月”或“百毒月”。而到了端午节时,阳光最为炙热,百毒齐出。古人就用天中五瑞———五种植物: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山丹来去除各种毒害,逐渐形成了端午节。因此,端午节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卫生节。

二、传统节日的演变

每个传统节日从起源到最终形成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传承和变异的过程;,不断丰富,约定俗成地演变成例行的规矩,潜移默化地完善,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宗教、文化、11,,从女王的头衔“基督上帝保佑女王”中,我们可以看到基督教的影响。宗教影响着英;学校开设宗教课程,基督教成为英国人必不可少的文化修养。星期日,虔诚的基督教徒还会去教堂参加“礼拜”、“弥撒”等宗教活动。因此,英国文化具有浓厚的宗教特点。英国的传统节日,除了五朔节外,其他节日早在中世纪之前就都已演变成宗教节日,这与基督教在英国乃至西方社会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

基督教最早产生于公元1世纪罗马皇帝奥古斯都和提庇留统治下的巴勒斯坦。最初的基督教是古代奴隶和下层群众反对奴隶主的产物。后来,基督教渐渐被罗马帝国所控制和利用,并最终确立为国教。罗马帝国在欧洲称雄一时,并强迫被奴役的人民信仰基督教。罗马占领大不列颠岛长达400多年,带给不列颠人民最巨大的变化就是它的宗教文化。罗马帝国灭亡后,基督教又成为维护封建制度的工具。在教会势力极盛的11、12世纪,教皇力图把各国帝王置于自己控制之下;至于思想文化领域更是基督教一统天下,任何不合正统神学的思想学说都被斥之为“异端”而受到禁止和迫害。西方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披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

为了把非基督教徒的风俗习惯基督教化,英国的传统节日,很多都被打上了基督教的烙印。这是因为“早期基督教会有意识地把宗教仪式安排在异教徒的节日举行,以夺其势,此法大大优于单纯取缔异教仪式”。如前面所述,圣诞节(Christmas)原本是波斯太阳神密特拉(Mithra)的诞辰的庆祝日和冬至节;百鸟交尾的情人节(ValentineπsDay)被用来纪念圣徒Valentine;歌颂春之女神Eostre的春阳节被赋予了耶稣复活的意义,连鬼节(AllHallowsDay)也被赐给了天下圣徒。随着基督教在英国的广泛传播,这些节日已经成为英国最重要的节日。

21农业文明、儒家文化与中国传统节日的演变

小农经济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男耕女织自然分工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文化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深厚基础。因此,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被打上了鲜明的农业文化的烙印。节日本身就反映出农业社会的生活规律,与农业有关的天文、历法对节日的发展和演变有直接的影响。春节就是典型的农业社会的产・104・

物;春节时期的所有文化形态,几乎都是农业文化的典型表现;春节时期的饮食文化,是基于农副产品的丰富多彩;春节时期的娱乐文化,是基于农耕中的冬季闲暇;春节时期的祭神文化,是基于农民祈求上天风调雨顺,以便五谷丰登的良好愿望。清明插秧,中秋节庆祝丰收等也都是如此。

中国的传统节日没有像英国那样朝宗教方向发展,这与中国儒家哲学的发达紧密相关。英国近代著名汉学家道格拉斯说:“中国人不需要宗教,因为他们已经受教于儒学”。辜鸿铭也曾说:“儒学的伟大之处也在于此。儒学不是宗教却能取代宗教,使人们不再需要宗教。”所以宗教在中国从未占有统治地位。封建统治阶级利用宗教,但又不为宗教所左右,并始终将神权限制在王权之下。以“正心、诚意、修身、养性”等一系列儒家思想为主的伦理道德观念以及治国安邦等经世致用之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心;春节中的合家团圆,祭祖仪式,清明节的祭祖扫墓等都是儒家思想中伦理道德的体现。

中国的节日历史悠久,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到汉代,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定型,到唐代,传统节日已经从原始祭拜、禁忌神秘的气氛中解放出来,转为娱乐礼仪型,成为真正的佳节良辰。从此,节日变得欢快喜庆,丰富多采,许多体育、享乐的活动内容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时尚流行开来,经久不衰。

作为节日,当它摆脱了原始的功利束缚之后,需要一个符合世俗民情的解释作为其存在价值的依托,因此,中国的传统节日大都附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如端午节有纪念屈原、勾践、伍子胥或曹蛾等说法;七夕节则与牛郎织女的故事有关;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都是流传甚广的有关中秋节的美丽传说。正是这些美丽动人的传说使传统节日的内涵就更为充实,流传和影响更为广泛持久。

三、结语

从以上的论述和分析来看,,都与原始崇拜和原始禁忌有关。在发展过程中,;与此相反,在以“农耕文化”为基础,,缚,,。了解中英两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与发展,,促进语言的学习,加强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俊森,樊葳葳.外国文化与跨文化交际[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2]董广杰,李露亮.魅力与魔力———中西文化透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9.

[3]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英文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4]胡兆量.中国文化地理概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5]徐惟诚.不列颠百科全书[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

[6]杨琳.中国传统节日文化[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

[7]易艳萍,马寅初.西方文化背景知识选讲[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8]王佐良.欧洲文化入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

[9]魏光奇.天人之际:中西文化概念比较[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0]张奎武.英美概况[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11]张忠利,宗文举.中西文化概述[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12]周航.世界著名节日[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9.

OntheDifferenceofCulturebetweenChinaandEnglishfromTraditionalFestival

YANGChun-li,ZHUChang-he

(ForeignDepartment,ChangchunNormalUniversity,Changchun130032,China)

Abstract:ThisarticleanalysestheoriginanddevelopmentofbothEnglishandChinesetraditionalfestivals,inordertopointoutthatthetraditionalEnglishfestivalsareformedundertheinfluenceofChristianity;whilethetraditionalChinesefestivalsaretheresultsofAgriculturalcultureandConfucianism.

Keywords:traditionalfestivals;culture;Christianity;Confucianism

・105・


相关内容

  • 论从餐桌礼仪看中西文化差异
  • 论从餐桌礼仪看中西文化差异 [摘要]从比较中西餐桌礼仪的餐具使用差异.座次安排差异.就餐氛围差异.及餐桌话语差异四个方面来看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旨在说明坚持自己的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要采用一个客观.宽容.尊重的心态对待异国文化以便能在跨文化交际中能恰当地.得体地进行交际. [关键词]餐桌礼仪 文 ...

  • 开题报告-从神话传说故事看中西文化差异
  • 开题报告 从神话传说故事看中西文化差异 一.研究背景 现代西方文明源于古希腊文明,作为西方文化与文明宝库的古希腊神话是西方民族文化发展的起源,伴随着西方文明的发展以及西方文化的进步,西方神话渗透着文明的个性,可以说希腊神话充满了乐天的欢喜气氛:华夏民族和炎黄子孙创作的中国神话表现出来的确是沉重庄严的 ...

  • 从婚礼习俗看中西文化差异
  • 从婚礼习俗看中西文化差异 杜文燕 (西北师范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 摘 要:婚俗是文化风俗的一部分中西方在传统婚前习俗$婚礼服饰$婚礼仪式及婚宴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对中西婚俗文化进行比较和研究,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民俗差异,有利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西方文化走进中国 关键词:婚俗:文化:差异 一中西传 ...

  • 从表现技法的差异性看中国南北方水彩画的地域性
  • 摘要:水彩画在中国发展了近一个世纪,呈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彩画发展特点.水彩画的发展具有地域化和民族性的特征,地域的差异对水彩画具有深远的影响,我国南北方差异明显,对水彩画的地域性影响更加突出,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一直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本文从表现技法的差异性角度,对中国南北方水彩画的地域性进行探讨. ...

  • 从"锅"看中西烹饪文化的差异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锅"看中西烹饪文化的差异 作者:王淑芝 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57期 摘 要: 中国的"锅"是中式烹饪中一个独特的工具,中国烹饪讲究的色.香.味与锅有很大关系.中.西" ...

  • 从东西方的差异看中国景观与园林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东西方的差异看中国景观与园林 作者:阙颖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33期 摘要:本文试图从东西方的美学角度来解读园林和景观的形成.东西方差异的本质在于思维方式的不同,主要体现在自然观和哲学观上,反应在如绘画.园林 ...

  • 从饮食文化看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融合
  • 从饮食文化来看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 系别: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摘要:2010年上海世博会既是一次国际文化盛会,也是一次美食盛宴,为中西方饮食文化的交流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平台.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饮食观念.内容.烹调方法以及方式等方面.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西方的饮食文化也 ...

  • 差异看中国旅游餐饮文化资源的开发
  • 从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看中国旅游餐饮文化资源的开发 摘要:文章通过中西方餐饮文化的对比分析,揭示了中国餐饮中蕴含的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为中国旅游餐饮文化资源开发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进而提出了中国旅游餐饮文化资源开发的策略. TheDevelopmentofTravelCulinaryCultureRes ...

  • 从汉英对比的典型例子看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
  • 摘要:思维方式是以一个文化群体或民族为单位的,而不是某一个人拥有的具体思想方法,因此,思维方式具有文化特征.然而,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和思维的工具,一种语言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使用此种语言的文化群体所具备的思维方式的特点.汉语与英语作为中西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最能反映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的语言.所以,本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