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传播自由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第6卷 第2期2007年6月

高校图书情报论坛

Academic Librar 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Vo l. 6 N o. 2June 2007

网络信息传播自由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张军华

(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 湖北武汉 430079)

摘 要:Internet 的网络信息传播实现了全社会的信息共享, 满足了各个层次、各类公众对信息的需求, 但网络信息资源的传播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 本文从网络信息自身因素、环境因素、信息传播因素几个方面对网络信息传播自由度的影响因子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关键词:信息; 网络; 影响; 探讨

  Internet 的网络信息传播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全社会的信息共享, 满足各个层次、各类公众对信息的需求。信息之所以能够由一方传到另一

方, 再反馈回去, 是由于双方有共同的心理基础。不论是信息的生成与传播, 还是信息的接受, 都是通过双方比较一致的认识、情感、动机等一系列心理过程, 形成相应的态度, 最后表现为行为。信息能否自由传播取决于很多因素, 准确及时的信息供给、通畅合理的信息渠道及旺盛的信息需求都可能影响信息传播, 因此, 研究信息传播自由度的影响因子, 应该充分考虑信源、信道、信宿及信息本身对整个信息传播活动的作用。

多少明显的传播效果, 因此传播自由度就小, 但时效性强、处于升值期或峰值期的信息, 用户需求高, 并会争相传播, 积极反应, 因此, 传播自由度就大。

1. 2 网络信息的保密程度

信息的保密程度也影响着人们对网络信息的传播自由度, 保密信息由于受到法律法规及特定技术的保护, 人们不能随心所欲进行传播, 否则就是违背了法律, 要受到惩罚, 因此, 普通用户对这种信息的传播自由度较小, 但是传播权限范围内的特定用户, 其传播自由度是很高的。如涉及国家安全的政府信息, 只有极少数能在法定范围内传播; 关乎企业或团队生死存亡的潜藏性信息, 只有企业内部少数人能自由传播, 企业外部的用户传播自由度是非常小的。

1. 3 网络信息的语言表达方式

网络信息的语言表达方式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它的传播自由度。众所周知, 大家都习惯于用自己的母语来传播信息, 以母语传播信息是最为方便自由的, 由于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 习俗的不同, 导致了人们对不同外语应用熟练程度不一, 因此, 制约着人们对信息网络传播的自由度。《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曾报道, 在因特网上, 英语内容大约占90%。而有资料表明“63. 5%的互联网用户的母语并不是英语, 43%的互联网用户从不讲英语”, “不讲英语者构成了66%多的世界经济。因此, 对不懂英语或英语水平一般的人来说, 传播用英文表达的信息自由度是很低的。相同情况也出现于用其它表达的信息传播活动中。

1 网络信息自身因素

网络信息的价值的大小、保密程度和语言表达方式都会影响网络信息传播的自由度。1. 1 网络信息的价值大小

信息的价值在于将一人、一事、一时、一地的信息传递给需要者, 从而创造新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特定的信息对特定需要的用户有强烈的时效性, 它的价值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信息价值的有效周期, 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升值期、峰值期、减值期和负值期, 不同的周期呈现不同的价值。信息的价值不同, 人们对信息的需求程度就不同, 传播信息的热情也不一样, 用户传播的自由度就不同。有些信息, 由于已经严重老化, 失去了任何价值, 或处于减值期和负值期, 用户需求不高,

 第6卷第2期高校图书情报论坛

・49・

2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指信息传播所处的环境, 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导致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时期内大多数的信息传播具有共同的特点和规律, 是传播者和受众传递信息的外部条件。影响网络信息传播自由度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 1 社会政治因素

社会政治因素包括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政治形式和方针政策等。社会政治因素主要影响信息传播的内容和数量。网络信息用户也离不开社会, 他们生活和工作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中, 处于一定的社会制度下的信息需求总是以一定的社会背景为前提的。在某一时期内, 由于政治形势及党和国家中心任务的影响, 大多数用户要么对信息的需求不大, 要么集中需要某一类型的信息。因此,

地区

北美(加拿大和美国)

欧  洲远东和太平洋地区

拉丁美洲中东地区非  洲总  计

用户数[***********][***********][***********]

对需求量大的信息, 国家或个人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为传播开启方便之门, 传播的自由度会提高; 但是对需求量不大, 或者会影响国家和社会稳定发展的信息, 国家会制定相应的政策进行引导和宏观调控, 因此, 让人们自觉地放弃对此种信息的传播, 传播的自由度低。2. 2 经济发达程度

互联网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高速电子数据传递系统, 具有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本密集的特点, 需要高投入才能获得高产出。一般欠发达国家和在经济发展格局中处于低层和边缘的落后国家和地区, 对先进的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是无力问津的, 只有那些经济发展领先、技术手段完备、资金雄厚的国家和地区才能具备不断更新因特网设施的必要条件。由此可见, 经济发达程度直接决定着信息传播的基础设施建设, 从而影响着不同国家、地区对网络信息传播平台的构建。

占全世界用户数的百分比56. 90%23. 81%14. 94%2. 95%0. 80%0. 49%

正序累计百分比56. 90%80. 7%95. 7%98. 6%99. 4%100%100. 00%

逆序累计百分比100%43. 1%19. 3%4. 2%1. 3%0. 5%

注:全球互联网用户的地区分布(1997年7月统计)

  如上表所示, 在世界范围内, 网民主要集中在北美和欧洲。在中国则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和城市。CNNIC2000年初关于中国网民的调查报告也表明, 我国网民基本集中在北京、广东、上海等地(分别占总用户的21. 24%, 12. 94%, 11. 21%) ; 西藏、青海、宁夏等边远地区的用户所占比例很少(分别占0. 03%, 0. 08%, 0. 16%) 。由此可见, 网络传播的发展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紧密相关。网络传播所需要的购置电脑、安装电话和不菲的上网费用(2000年中国电信的ChinaNet 价格为每小时4元) , 不是中西部地区的工薪阶层和广大农村的普通农民承受得起的。1999年3月13, 日, 香港电信开通的VOD(“视频点播系统”) , 由于费用高昂, 目前用户只限于年薪24000美元以上的高各地区用户网络信息传播的自由度。2. 3 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一般来说, 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决定着网络信息传播的内容及其新颖程度, 也决定着对信道

的优化程度。畅通无阻的信息高速公路自比尔. 盖茨提出后就一直是人们心目中的一个梦想, 因此, 高科技打造的网络信道为自由传播网络信息提供了保障。但是并不是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发展水平都是一致的。科技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 其用户对信息的需求不同, 所传播的内容也有差异; 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不同阶段, 用户的信息传播自由度也不一样。

由于计算机技术源于西方, 尤其是美国, 从它诞生之日起, 便与英语语境以及西方文化血脉相

・50・

张军华:网络信息传播自由度的影响因素研究2007年6月 

固, 美国推出的软件虽然出于市场的考虑进行语言转化, 但不管转化成什么语言, 都是英语的翻译版本, 原始系统的“英语性”使得“X 化”版本必须根据原版源码才能进行变化。2. 4 教育发展水平

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传授知识的社会活动, 传授知识离不开信息。教育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和地区, 社会的教育普及程度高, 参与教学过程的师生人数就多, 信息用户及其需求的数量增加, 从而刺激信息的传播。据第十二次调查结果显示, 非网民不上网的最主要原因是“不懂电脑/网络”, 由此, 我们也可以看出, 网络传播对教育程度具有一定的要求。那些经济条件差、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群根本无法与网络这一新兴媒体接触, 又从何而来信息的自由传播?

2. 5 民族特点和文化传统

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民族特点与文化传统。民族特点和文化传统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心理状态和行为准则等都有较大的影响, 进而影响到人们的网络信息意识、所需信息内容和查找利用信息的习惯。有些国家重视知识和情报, 注重知识生产和情报资源开发, 公民都有自觉学习知识、传播情报的良好风尚, 有些国家则不然。任何一个国家的信息用户, 首先需要且需求量最大的是用本民族语言传播的网络信息。

别只有不到l %。学生所占比例仍然高居榜首并且稳步增长。与半年前相比, 学生在比例上又增加了2. 1%, 绝对数量增加了392万, 增长显著。3. 2 信息传播者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

第十二次CNNIC 关于网民受教育程度调查显示:博士占0. 5%, 硕士占2. 1%, 本科占25. 5%, 大专占27. 1%, 高中(中专) 占30. 9%, 高中(中专) 以下占13. 9%。从以上可知, 我国网民有86. 1%都具有高中(中专) 或高中(中专) 以上学历, 总体的受教育程度还是比较高的。网民以高中——本科学历为主, 占总数的83. 5%。因此, 用户的文化程度影响着他们对网络的使用, 只有13. 9%的高中以下学历的用户构成了我国网民群体的一部分, 那就意味着另外86. 1%的高中以下学历人员自动放弃了使用网络作为信息传播的媒介而选用其他媒介传播信息, 他们的网络信息传播自由度几乎为零。

3. 3 信息传播者的年龄

第十二次CNNIC 关于网民年龄的调查显示:18岁以下占17. 1%, 18~24岁占39. 1%, 25~30岁占17. 2%, 31~35岁占10. 3%, 36~40岁占7. 4%, 41~50岁占6. 0%, 51~60岁占2. 1%, 60岁以上占0. 8%。

信息传播者的年龄影响着他们对网络这一新生事物的感兴趣程度, 也决定着他们是否愿意采用网络这一媒体来传播信息。第十二次CNNIC 调查结果显示, 网民中18—24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最高, 达到39. 1%, 其次是25~30岁(比例为17. 2%) 和18岁以下(比例为17. 1%) 。30岁以上的网民随着年龄的增加所占比例相应减少:31~35岁的网民占到10. 3%, 36~40岁的占到7. 4%, 41~50岁的为6%, 只有2. 9%的网民在50岁以上。35岁以下的网民占83. 7%, 35岁以上的网民占16. 3%, 网民在结构上仍然呈现低龄化, 而且, 美国加州一家市场调查公司2001年的统计也验证了这一结果。在美国, 60岁以上的老人家中只有20%拥有电脑。

由此可见, 年龄的确是影响人们通过网络传播信息的重要因素。大多数调查发现, 由于获得信息的习惯难以改变的原因, 许多老年人还是喜欢借助于纸质载体传播信息, 因此, 老年人通过网络传播信息的自由度也不高, 大大低于年轻人的水平。

3 信息传播方的因素

由于信息传播方的差异, 信息传播自由度也不一样。通过对CNNIC 第十二次调查结果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 信息传播方的性质、传播目的, 信息传播者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年龄和性别、爱好、专长及信息素质等许多因素都可能影响网络信息传播的自由度。

3. 1 信息传播方的职业

虽然目前我国网络媒体的用户基本遍及社会各个行业, 但是信息传播者的职业性质仍然影响着他们跟网络这一新兴媒体接触的亲密程度, 从而影响他们驾驭这种媒体传播信息的熟练程度。根据第十二次CNNIC 调查结果显示, 网民中学生所占比例最多, 达到了30. 1%, 其次是专业技术人员, 占总数的l 5. 9%, 排在其后的是商业、服务业人员(比例为9. l%) 和办事员等协助人员(比例为9%

 第6卷第2期高校图书情报论坛

・51・

性别成为影响网络信息传播的因素之一, 是因为从性别社会学的角度来看, 男性对于技术的亲和性天然大于女性。网络的第一身份是技术, 而后才是文化, 而且, 传统社会角色观和社会分工观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女性对网络这一新兴媒体的关注, 纷烦的家庭事务限制了女性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虽然, 网络服务商们意识到了性别对网络服务的制约, 专门成立了“女人”的专门版块、出现了女性视角等专门讨论区, 但在很长时间内, 难以改变女性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

第十二次CNNIC 调查结果显示, 我国男性网民占60. 1%, 女性网民占39. 9%, 男性依然占据网民主体。我国男性网民4087万, 比半年前增加了582万, 增长率为16. 6%; 女性网民2713万, 比半年前增加308万, 增长率12. 8%。女性网民这半年内增长比较缓慢。从普及率的角度来看, 男性网民占我国男性总人口的6. 2%, 女性网民占女性总人口的4. 4%, 互联网在男性中的普及程度要高于女性。

3. 5 信息传播者的信息素质

信息素养是人的整体素质的一部分, 是未来信息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是解决“信息烟雾”(info rmation sm og ) 的重要方法。信息素质由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法律、信息能力等组成。其中, 信息意识是传播信息的动力源泉。只有对信息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及利用信息的主动性,

人均月收入(元) 网民(%)

500以下

7

501~1000

29

才能产生信息需求意识进而产生传播信息意识; 有信息道德和信息法律者能在符合道德伦理和法律的基础上检索、使用和传播信息; 而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则为传播者提供技术支持。在网络环境中, 在遵守一切道德和法律的前提下, 具备信息意识, 无相关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 自由传播信息也犹如纸上谈兵。正如上文提到的, “不懂电脑/网络”是非网民不上网的最主要原因, 比例值为33. 5%。一个不懂电脑网络的人去利用网络传播信息简直就成了天方夜谭了。由此, 我们可以看出, 信息能力是传播信息的最核心问题。3. 6 信息传播者的经济水平

信息传播者的经济水平可以影响其对网络的依赖程度, 决定着其是否有机会接触网络, 利用网络传播信息的自由。据CNNIC 发布的第12次调查报告显示, 从非网民的状况看, 因为”没有上网设备”和”经济原因”引起的不上网比例占到了26. 2%。而CNNIC2000相关的关于中国网民经济收入分布的调查报告也表明, 我国目前网络媒体用户的人均月收入集中在501~4000元之间, 从社会总体情况来看, 处于社会的中间阶层。就连在社会总人口中的比例不高的高收入者也占到了总数的9%, 而500元以下的低收入层只占到了网民总数的7%。由此可见, 经济水平直接影响着信息传播过程中所需硬件基础设备和软件方面的投资, 对信息传播自由度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4001~60006000以上

5

4

1001~20002001~4000

36

19

注:以上数据出自CNN IC2000年初关于中国网民的调查报告。

二届两岸传播媒体迈向21世纪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参考文献

1 谭祥会, 党跃武. 信息管理导论. 北京:高教出版社,

2000:9

2 G lobal I nter net statistics(by lang uage ) , G lo bal r each, htt p://global-r each. boz/g lo bst ats

3 娄策群. 文献信息服务.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43

4 张咏华. 信息传播新技术与中国大陆的大众传播. 第

张军华, 男, 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

1999(10) :61

5 夏 凡. 网络信息采制. 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2:20-216 CN N IC 2000年初关于中国网民的调查报告7 CN N IC 第12次调查报告

8 陈 娟. 从ACRL 谈信息素养对信息资源共享的影

响.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5) 待发9 CN N IC 第12次调查报告

第6卷 第2期2007年6月

高校图书情报论坛

Academic Librar 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Vo l. 6 N o. 2June 2007

网络信息传播自由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张军华

(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 湖北武汉 430079)

摘 要:Internet 的网络信息传播实现了全社会的信息共享, 满足了各个层次、各类公众对信息的需求, 但网络信息资源的传播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 本文从网络信息自身因素、环境因素、信息传播因素几个方面对网络信息传播自由度的影响因子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关键词:信息; 网络; 影响; 探讨

  Internet 的网络信息传播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全社会的信息共享, 满足各个层次、各类公众对信息的需求。信息之所以能够由一方传到另一

方, 再反馈回去, 是由于双方有共同的心理基础。不论是信息的生成与传播, 还是信息的接受, 都是通过双方比较一致的认识、情感、动机等一系列心理过程, 形成相应的态度, 最后表现为行为。信息能否自由传播取决于很多因素, 准确及时的信息供给、通畅合理的信息渠道及旺盛的信息需求都可能影响信息传播, 因此, 研究信息传播自由度的影响因子, 应该充分考虑信源、信道、信宿及信息本身对整个信息传播活动的作用。

多少明显的传播效果, 因此传播自由度就小, 但时效性强、处于升值期或峰值期的信息, 用户需求高, 并会争相传播, 积极反应, 因此, 传播自由度就大。

1. 2 网络信息的保密程度

信息的保密程度也影响着人们对网络信息的传播自由度, 保密信息由于受到法律法规及特定技术的保护, 人们不能随心所欲进行传播, 否则就是违背了法律, 要受到惩罚, 因此, 普通用户对这种信息的传播自由度较小, 但是传播权限范围内的特定用户, 其传播自由度是很高的。如涉及国家安全的政府信息, 只有极少数能在法定范围内传播; 关乎企业或团队生死存亡的潜藏性信息, 只有企业内部少数人能自由传播, 企业外部的用户传播自由度是非常小的。

1. 3 网络信息的语言表达方式

网络信息的语言表达方式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它的传播自由度。众所周知, 大家都习惯于用自己的母语来传播信息, 以母语传播信息是最为方便自由的, 由于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 习俗的不同, 导致了人们对不同外语应用熟练程度不一, 因此, 制约着人们对信息网络传播的自由度。《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曾报道, 在因特网上, 英语内容大约占90%。而有资料表明“63. 5%的互联网用户的母语并不是英语, 43%的互联网用户从不讲英语”, “不讲英语者构成了66%多的世界经济。因此, 对不懂英语或英语水平一般的人来说, 传播用英文表达的信息自由度是很低的。相同情况也出现于用其它表达的信息传播活动中。

1 网络信息自身因素

网络信息的价值的大小、保密程度和语言表达方式都会影响网络信息传播的自由度。1. 1 网络信息的价值大小

信息的价值在于将一人、一事、一时、一地的信息传递给需要者, 从而创造新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特定的信息对特定需要的用户有强烈的时效性, 它的价值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信息价值的有效周期, 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升值期、峰值期、减值期和负值期, 不同的周期呈现不同的价值。信息的价值不同, 人们对信息的需求程度就不同, 传播信息的热情也不一样, 用户传播的自由度就不同。有些信息, 由于已经严重老化, 失去了任何价值, 或处于减值期和负值期, 用户需求不高,

 第6卷第2期高校图书情报论坛

・49・

2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指信息传播所处的环境, 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导致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时期内大多数的信息传播具有共同的特点和规律, 是传播者和受众传递信息的外部条件。影响网络信息传播自由度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 1 社会政治因素

社会政治因素包括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政治形式和方针政策等。社会政治因素主要影响信息传播的内容和数量。网络信息用户也离不开社会, 他们生活和工作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中, 处于一定的社会制度下的信息需求总是以一定的社会背景为前提的。在某一时期内, 由于政治形势及党和国家中心任务的影响, 大多数用户要么对信息的需求不大, 要么集中需要某一类型的信息。因此,

地区

北美(加拿大和美国)

欧  洲远东和太平洋地区

拉丁美洲中东地区非  洲总  计

用户数[***********][***********][***********]

对需求量大的信息, 国家或个人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为传播开启方便之门, 传播的自由度会提高; 但是对需求量不大, 或者会影响国家和社会稳定发展的信息, 国家会制定相应的政策进行引导和宏观调控, 因此, 让人们自觉地放弃对此种信息的传播, 传播的自由度低。2. 2 经济发达程度

互联网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高速电子数据传递系统, 具有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本密集的特点, 需要高投入才能获得高产出。一般欠发达国家和在经济发展格局中处于低层和边缘的落后国家和地区, 对先进的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是无力问津的, 只有那些经济发展领先、技术手段完备、资金雄厚的国家和地区才能具备不断更新因特网设施的必要条件。由此可见, 经济发达程度直接决定着信息传播的基础设施建设, 从而影响着不同国家、地区对网络信息传播平台的构建。

占全世界用户数的百分比56. 90%23. 81%14. 94%2. 95%0. 80%0. 49%

正序累计百分比56. 90%80. 7%95. 7%98. 6%99. 4%100%100. 00%

逆序累计百分比100%43. 1%19. 3%4. 2%1. 3%0. 5%

注:全球互联网用户的地区分布(1997年7月统计)

  如上表所示, 在世界范围内, 网民主要集中在北美和欧洲。在中国则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和城市。CNNIC2000年初关于中国网民的调查报告也表明, 我国网民基本集中在北京、广东、上海等地(分别占总用户的21. 24%, 12. 94%, 11. 21%) ; 西藏、青海、宁夏等边远地区的用户所占比例很少(分别占0. 03%, 0. 08%, 0. 16%) 。由此可见, 网络传播的发展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紧密相关。网络传播所需要的购置电脑、安装电话和不菲的上网费用(2000年中国电信的ChinaNet 价格为每小时4元) , 不是中西部地区的工薪阶层和广大农村的普通农民承受得起的。1999年3月13, 日, 香港电信开通的VOD(“视频点播系统”) , 由于费用高昂, 目前用户只限于年薪24000美元以上的高各地区用户网络信息传播的自由度。2. 3 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一般来说, 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决定着网络信息传播的内容及其新颖程度, 也决定着对信道

的优化程度。畅通无阻的信息高速公路自比尔. 盖茨提出后就一直是人们心目中的一个梦想, 因此, 高科技打造的网络信道为自由传播网络信息提供了保障。但是并不是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发展水平都是一致的。科技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 其用户对信息的需求不同, 所传播的内容也有差异; 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不同阶段, 用户的信息传播自由度也不一样。

由于计算机技术源于西方, 尤其是美国, 从它诞生之日起, 便与英语语境以及西方文化血脉相

・50・

张军华:网络信息传播自由度的影响因素研究2007年6月 

固, 美国推出的软件虽然出于市场的考虑进行语言转化, 但不管转化成什么语言, 都是英语的翻译版本, 原始系统的“英语性”使得“X 化”版本必须根据原版源码才能进行变化。2. 4 教育发展水平

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传授知识的社会活动, 传授知识离不开信息。教育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和地区, 社会的教育普及程度高, 参与教学过程的师生人数就多, 信息用户及其需求的数量增加, 从而刺激信息的传播。据第十二次调查结果显示, 非网民不上网的最主要原因是“不懂电脑/网络”, 由此, 我们也可以看出, 网络传播对教育程度具有一定的要求。那些经济条件差、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群根本无法与网络这一新兴媒体接触, 又从何而来信息的自由传播?

2. 5 民族特点和文化传统

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民族特点与文化传统。民族特点和文化传统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心理状态和行为准则等都有较大的影响, 进而影响到人们的网络信息意识、所需信息内容和查找利用信息的习惯。有些国家重视知识和情报, 注重知识生产和情报资源开发, 公民都有自觉学习知识、传播情报的良好风尚, 有些国家则不然。任何一个国家的信息用户, 首先需要且需求量最大的是用本民族语言传播的网络信息。

别只有不到l %。学生所占比例仍然高居榜首并且稳步增长。与半年前相比, 学生在比例上又增加了2. 1%, 绝对数量增加了392万, 增长显著。3. 2 信息传播者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

第十二次CNNIC 关于网民受教育程度调查显示:博士占0. 5%, 硕士占2. 1%, 本科占25. 5%, 大专占27. 1%, 高中(中专) 占30. 9%, 高中(中专) 以下占13. 9%。从以上可知, 我国网民有86. 1%都具有高中(中专) 或高中(中专) 以上学历, 总体的受教育程度还是比较高的。网民以高中——本科学历为主, 占总数的83. 5%。因此, 用户的文化程度影响着他们对网络的使用, 只有13. 9%的高中以下学历的用户构成了我国网民群体的一部分, 那就意味着另外86. 1%的高中以下学历人员自动放弃了使用网络作为信息传播的媒介而选用其他媒介传播信息, 他们的网络信息传播自由度几乎为零。

3. 3 信息传播者的年龄

第十二次CNNIC 关于网民年龄的调查显示:18岁以下占17. 1%, 18~24岁占39. 1%, 25~30岁占17. 2%, 31~35岁占10. 3%, 36~40岁占7. 4%, 41~50岁占6. 0%, 51~60岁占2. 1%, 60岁以上占0. 8%。

信息传播者的年龄影响着他们对网络这一新生事物的感兴趣程度, 也决定着他们是否愿意采用网络这一媒体来传播信息。第十二次CNNIC 调查结果显示, 网民中18—24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最高, 达到39. 1%, 其次是25~30岁(比例为17. 2%) 和18岁以下(比例为17. 1%) 。30岁以上的网民随着年龄的增加所占比例相应减少:31~35岁的网民占到10. 3%, 36~40岁的占到7. 4%, 41~50岁的为6%, 只有2. 9%的网民在50岁以上。35岁以下的网民占83. 7%, 35岁以上的网民占16. 3%, 网民在结构上仍然呈现低龄化, 而且, 美国加州一家市场调查公司2001年的统计也验证了这一结果。在美国, 60岁以上的老人家中只有20%拥有电脑。

由此可见, 年龄的确是影响人们通过网络传播信息的重要因素。大多数调查发现, 由于获得信息的习惯难以改变的原因, 许多老年人还是喜欢借助于纸质载体传播信息, 因此, 老年人通过网络传播信息的自由度也不高, 大大低于年轻人的水平。

3 信息传播方的因素

由于信息传播方的差异, 信息传播自由度也不一样。通过对CNNIC 第十二次调查结果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 信息传播方的性质、传播目的, 信息传播者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年龄和性别、爱好、专长及信息素质等许多因素都可能影响网络信息传播的自由度。

3. 1 信息传播方的职业

虽然目前我国网络媒体的用户基本遍及社会各个行业, 但是信息传播者的职业性质仍然影响着他们跟网络这一新兴媒体接触的亲密程度, 从而影响他们驾驭这种媒体传播信息的熟练程度。根据第十二次CNNIC 调查结果显示, 网民中学生所占比例最多, 达到了30. 1%, 其次是专业技术人员, 占总数的l 5. 9%, 排在其后的是商业、服务业人员(比例为9. l%) 和办事员等协助人员(比例为9%

 第6卷第2期高校图书情报论坛

・51・

性别成为影响网络信息传播的因素之一, 是因为从性别社会学的角度来看, 男性对于技术的亲和性天然大于女性。网络的第一身份是技术, 而后才是文化, 而且, 传统社会角色观和社会分工观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女性对网络这一新兴媒体的关注, 纷烦的家庭事务限制了女性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虽然, 网络服务商们意识到了性别对网络服务的制约, 专门成立了“女人”的专门版块、出现了女性视角等专门讨论区, 但在很长时间内, 难以改变女性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

第十二次CNNIC 调查结果显示, 我国男性网民占60. 1%, 女性网民占39. 9%, 男性依然占据网民主体。我国男性网民4087万, 比半年前增加了582万, 增长率为16. 6%; 女性网民2713万, 比半年前增加308万, 增长率12. 8%。女性网民这半年内增长比较缓慢。从普及率的角度来看, 男性网民占我国男性总人口的6. 2%, 女性网民占女性总人口的4. 4%, 互联网在男性中的普及程度要高于女性。

3. 5 信息传播者的信息素质

信息素养是人的整体素质的一部分, 是未来信息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是解决“信息烟雾”(info rmation sm og ) 的重要方法。信息素质由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法律、信息能力等组成。其中, 信息意识是传播信息的动力源泉。只有对信息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及利用信息的主动性,

人均月收入(元) 网民(%)

500以下

7

501~1000

29

才能产生信息需求意识进而产生传播信息意识; 有信息道德和信息法律者能在符合道德伦理和法律的基础上检索、使用和传播信息; 而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则为传播者提供技术支持。在网络环境中, 在遵守一切道德和法律的前提下, 具备信息意识, 无相关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 自由传播信息也犹如纸上谈兵。正如上文提到的, “不懂电脑/网络”是非网民不上网的最主要原因, 比例值为33. 5%。一个不懂电脑网络的人去利用网络传播信息简直就成了天方夜谭了。由此, 我们可以看出, 信息能力是传播信息的最核心问题。3. 6 信息传播者的经济水平

信息传播者的经济水平可以影响其对网络的依赖程度, 决定着其是否有机会接触网络, 利用网络传播信息的自由。据CNNIC 发布的第12次调查报告显示, 从非网民的状况看, 因为”没有上网设备”和”经济原因”引起的不上网比例占到了26. 2%。而CNNIC2000相关的关于中国网民经济收入分布的调查报告也表明, 我国目前网络媒体用户的人均月收入集中在501~4000元之间, 从社会总体情况来看, 处于社会的中间阶层。就连在社会总人口中的比例不高的高收入者也占到了总数的9%, 而500元以下的低收入层只占到了网民总数的7%。由此可见, 经济水平直接影响着信息传播过程中所需硬件基础设备和软件方面的投资, 对信息传播自由度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4001~60006000以上

5

4

1001~20002001~4000

36

19

注:以上数据出自CNN IC2000年初关于中国网民的调查报告。

二届两岸传播媒体迈向21世纪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参考文献

1 谭祥会, 党跃武. 信息管理导论. 北京:高教出版社,

2000:9

2 G lobal I nter net statistics(by lang uage ) , G lo bal r each, htt p://global-r each. boz/g lo bst ats

3 娄策群. 文献信息服务.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43

4 张咏华. 信息传播新技术与中国大陆的大众传播. 第

张军华, 男, 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

1999(10) :61

5 夏 凡. 网络信息采制. 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2:20-216 CN N IC 2000年初关于中国网民的调查报告7 CN N IC 第12次调查报告

8 陈 娟. 从ACRL 谈信息素养对信息资源共享的影

响.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5) 待发9 CN N IC 第12次调查报告


相关内容

  • 03300现代媒体总论复习资料
  • 现代媒体总论 绪论 1. 媒介的概念及构成要素:介于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用以承传.延伸.扩大特定信息的符号的物质实体.构成媒体的基本要素有3个:物质实体.符号和信息.媒介是人的精神信息的载体,物质实体是传播媒介得以存在的首要因素,即是构成传播媒介的前提条件.传播信息是传播媒介的基本功能和唯一使命. ...

  • 网络把关人
  • 认识新型"把关人":网络服务商--从网络服务商的侵权案谈起 内容提要:网络的崛起使网络服务商成为网络传播中的特殊的中介组织,他们通过技术优势,对网上信息的流动过程进行把关,其把关过程与传统把关人相比有诸多不同.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是网络服务商的把关过程具有建构虚拟社会现实的深刻意义 ...

  • 北航_自然辩证法概论
  •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自然辩证法概论>期末课程论文 论网络技术与社会伦理 --以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为例 姓 名: 学 号: 任课教师: 上课地点: 完成时间: 主M101 2014年4月6日 摘要 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正以惊人的速度彻底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方式,通过它, ...

  • 传播学课程讲义
  • 传播学 第一讲 传播,与传播学 I.什么是传播? Communication ▲共享说:"传播就是变独有为共有的过程."--戈德 ▲互动关系说:"传播可以定义为通过讯息进行的社会的相互作用."--格伯纳 ▲符号说:"运用符号--词语.画片.数字.图表 ...

  • 新媒体时代的"知沟"现状
  • 摘 要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国内的阶层分化与区域矛盾日趋紧张,"知沟假设"作为一个能够对社会转型期间种种信息传播上的不平等和信息获取上的差距量进行曝露的议题,其相关的理论研究在我国越来越受到业界的关注.尤其是来到网络传播时代,"数字鸿沟"现象的出现使 ...

  • 真相缺乏的土壤上滋生和蔓延
  • (2)网络谣言传播的传播机制和影响研究 学者从传播机制出发,采用数值模拟.动态模型等形式,采用数据统计.调查问卷等办法,对网络谣言的传播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研究.比如 DiFonzo ,Nicholas; Robinson, Nicole M; Suls , Jerry M;Rini, C ...

  • 网络舆情的生成机制研究
  • [摘 要]近年来,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网络媒体异军突起,成为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并行发展的第四大媒体,信息因网络平台的出现而插上了自由的翅膀,传播模式变得更加简单和快捷,随着越来越多的民众关注和参与到网络社会当中来,网络施加在民众和社会中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为了进一步适应网络社会 ...

  • 新媒体传播对人心理和行为的负面影响探略
  • 新媒体传播对人心理和行为的负面影响探略 摘 要: 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媒体的普及使用,新媒体传播在不知不觉中对人产生着负面影响.本文拟分析新媒体传播对人们心理和行为的负面影响.其中,对人行为的影响包括居家行为.文化行为和人际交往行为三个方面.人们需要觉知并反思这些影响,以利于认识自我生存在其中的媒介 ...

  • 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规制研究
  • 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规制研究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