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波普艺术"

  我们谈到动画片,就会想起以前在电影院看到的《大闹天宫》、《牧笛》、《九色鹿》等优秀的国产动画片,以及电视里曾经热播的《聪明的一休》、《圣斗士》等国外动画片。这些动画片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在我们过去的记忆中,是通过电影和电视等传统媒体渠道观赏动画片的。作为大众文化的载体,动画片对我们的文化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动画片在传统媒体中形成的特点   众所周知的“迪士尼”公司是影院动画的创立者。从第一部长篇动画《白雪公主》开始,他们便开创了高投入、工厂化制作的影院动画模式。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时代,许多影院动画片都是依靠国家行为来进行制作的,即由国家出资来支持动画片的制作。在主创人员方面,也集中了大量的优秀动画人才。如:《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动画片就集中了当时中央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等知名院校的一大批著名教授和画家。有雄厚的资金和优秀的创作团队作保证,这些影院动画片在国内和国际上都获得了很大成功。   进入电视时代以后,特别是以日本动画片为代表的电视动画片风靡了整个中国。随着电视机的普及,使得动画片走出了电影院,走进了每个家庭,大大扩充了动画片的消费人群。20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多国外电视动画片纷纷登上国内各大电视台,带动了中国动画市场的繁荣,再加上技术的更新、成本的控制、吸引人的故事情节、衍生产品的拓展等举措,都使得电视动画片获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   在这两种我们很熟悉的传统动画媒体身上。会发现有着明显的共同点:其一,从播放媒体上看。他们都依赖传统文化传播部门。从电影到电视,随着媒体传播的不断扩展,同时也扩大了动画的媒体传播作用。例如:日本就把动画作为本国软实力的象征。作为一种国策,来传播本国价值。其二,从制作技术上看,专业人士分工逐渐细化。从动画、原画、设计稿到专业绘景、合成软件的开发,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产系统。在动画界,我们经常把动画片的成功归功于团队合作,一种团队精神的表现。优秀的动画片只有通过明确的分工和每个专业环节的完善。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网络动画成为“波普艺术”在当代传媒中的延伸   网络动画是这几年随着电脑、手机等网络技术的发展。而日益兴起的视觉动画作品形式。从老蒋的《新长征路上的摇滚》到人们熟悉的《小破孩》等一系列作品,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和人们对于网络依赖程度的日益加深。网络动画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当代网络文化的重要代表。   作为一种流行的媒体形式,网络动画显然不同于传统的影院动画和电视动画,但却和曾经在欧美流行的“波普艺术”有着极其相似之处,它们对于流行时尚文化都有相当重大且长久的影响力。“波普艺术”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50年代中期在美国发展到鼎盛。渡普为“Popular”的缩写,意即流行艺术、通俗艺术。它是通过直接借用产生于商业社会的文化符号,进而从中升华出艺术的主题。在制作形式上,它借鉴很多流行的文化样式进行拼接和组合:在表达内容上,对艺术观念进行一次重新诠释,多角度地表现其艺术观念:在创作主体上,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学院派艺术家;在制作材料上,不仅使用架上绘画,还有装置、工业产品、广告海报等流行文化的符号;在制作技法上,突破传统艺术家的技能局限,采用大量拼接、可复制等现代手段。   当年。“波普艺术”的出现不但摒弃了艺术一向遵循的高雅与低俗之分,还使艺术创作的走向发生了质的变化。网络动厕同当年的“波普艺术”一样,具备了和时代相符的时尚特性,而且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普及性和世俗化,从而深受人们的关注。由于其越来越便捷的流通方式和大众的可参与性。使得传统艺术中的精英文化特征也逐步消减,使得传播领域具有鲜明的娱乐消遣、大众消费的文化特征。   网络动画在视觉信息传播中的文化特征   当代的网络动画在新的技术条件下,特别是对目前以网络为主要信息获取手段的年轻人来说,影响更为深远,也逐渐显现出区别于传统媒体动莉的传播特征:   制作技术上的普及性。以前的动漫艺术。主要局限在漫画、影视动画等领域。是专业分工明确的行业。在中国的动画公司里,除了负责原创的总导演外,其他制作人员都无法单独完成动画片的构思创作,形成金字塔式艺术工程的格局。而现在,很多人摆脱了繁琐的制作流程,以突出个人表现的主题。现在,越来越多的动画软件从专业制作平台(如IRIX、SUN系统)中,渐渐移植到个人的电脑上。动画的功能越来越适合个人独立制作。例如,以前动画软件分成8-10个模块,便于不同的部门制作和管理。而现在,一部分动画软件以适合个人制作为目的进行整合,变得越来越简化。由于制作软件的逐渐平民化趋势,更多的人开始在网络上自己创作个性化的作品。   传播媒介上的互动性。由于网络平台的延伸。使得更多业余或者说非专业人士之间互动起来。由于发布的技术有高度的流行性、流通性,使得网络动画已经摆脱了依赖传统播放平台的瓶颈,减少了动画从制作到播放的冗长环节。传统影视传播的门槛和壁垒被冲破,使得网络动画的创作者、制作者、传播者和受众的界限趋于模糊。由于制作者和观众处于同一个交流平台。使得网络动画具有更加便捷的互动性。作者通过网络发布作品,而观众通过留言、发帖等方式可以迅速地对动画作品做出自己的意见反馈。这样使得作者能立即获得一种作品认同感,对于以后网络动画的制作是极大的鼓励和鞭策。   视觉形象的符号化。开放式的媒体形式,造成了网络动画不同于前面我们所说的影视动画的视觉效果。首先。由于网络传输的带宽要求动画造型尽可能简化。其次,动作的运动方式要尽可能符合程序控制。这样有助于缩小文件大小,便于在网上传播,满足更多人的观看需求。   这就使得网络动画的角色具有简洁、吸引人、造型突出等特点。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动画角色的符号传播功能不仅仅在于观看的访问量,更多的体现在动画的商业领域。例如人们熟悉的“兔斯基”、“流氓兔”、“洋葱头”、“小破孩”等动漫造型,很多都是从网络动画和QQ表情上开始传播,生动展示角色的性格特点,从而得到很多人的认可和喜爱。久而久之,这些动漫形象慢慢形成自己的品牌效益。动画形象需要树立其自己独特的风格,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具有个性化的品牌形象,再把动画形象扩展到高附加值的商品上,赚取巨额利润,从而完成动画产业的商业循环。所以,动画形象的符号化和网络媒体的传播对动画产业链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主题内容的多样性。网络动画从表现形式上,摒弃了一些动画大片追求完美技术的表现倾向。有的动画作者没有经过美术专业训练,制作的动画作品形式简单,但表达的主题却是自己的真实感受。比如:网络动画《大学自习室》,画面简单,甚至可以说有些粗糙,但是用的都是大家熟悉的生活符号。有亲身的体验,再以说唱的形式,表达创作者对大学生生活的真实感受。引起了很多同样生活经历人的共鸣,很多人因为喜爱动漫,就在业余时间创作自己的作品。在各大动漫论坛里常常看到很多爱好者在交流学习心得。不同文化背景的制作者、不同的欣赏角度、不同的生活体验,使得更多的人投入和参与进来。从以前的动画消费者转变到创作者,再成为消费者等。这样就营造出一种全方位、多视角、形式多样的发展格局。当然,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高度流通性,一些网络动画作者为了吸引别人的关注,增加自己作品的曝光率,网络上出现了一些表现谩骂、血腥、暴力和色情等内容的作品。一些低俗作品的泛滥,也导致文化品位的庸俗化和人文精神的缺失。   新的媒体传播必然催生出新的表现内容。当代的网络技术和生活方式高速发展,为包括网络动漫在内的各种媒体形式提供了快速发展的基础。网络动画有着自身独特的形象化和创造性特征。更容易和大众生活产生形象化的联系。这更加值得我们去关注这种新的媒体形式对于动画发展所带来的利弊,关注我们周围的网络生态,研究并找到动画在不断发展的传播媒体形式更新过程中的有利地位,与时俱进并立足于本国和社会的实际,引导中国动画产业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我们谈到动画片,就会想起以前在电影院看到的《大闹天宫》、《牧笛》、《九色鹿》等优秀的国产动画片,以及电视里曾经热播的《聪明的一休》、《圣斗士》等国外动画片。这些动画片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在我们过去的记忆中,是通过电影和电视等传统媒体渠道观赏动画片的。作为大众文化的载体,动画片对我们的文化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动画片在传统媒体中形成的特点   众所周知的“迪士尼”公司是影院动画的创立者。从第一部长篇动画《白雪公主》开始,他们便开创了高投入、工厂化制作的影院动画模式。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时代,许多影院动画片都是依靠国家行为来进行制作的,即由国家出资来支持动画片的制作。在主创人员方面,也集中了大量的优秀动画人才。如:《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动画片就集中了当时中央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等知名院校的一大批著名教授和画家。有雄厚的资金和优秀的创作团队作保证,这些影院动画片在国内和国际上都获得了很大成功。   进入电视时代以后,特别是以日本动画片为代表的电视动画片风靡了整个中国。随着电视机的普及,使得动画片走出了电影院,走进了每个家庭,大大扩充了动画片的消费人群。20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多国外电视动画片纷纷登上国内各大电视台,带动了中国动画市场的繁荣,再加上技术的更新、成本的控制、吸引人的故事情节、衍生产品的拓展等举措,都使得电视动画片获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   在这两种我们很熟悉的传统动画媒体身上。会发现有着明显的共同点:其一,从播放媒体上看。他们都依赖传统文化传播部门。从电影到电视,随着媒体传播的不断扩展,同时也扩大了动画的媒体传播作用。例如:日本就把动画作为本国软实力的象征。作为一种国策,来传播本国价值。其二,从制作技术上看,专业人士分工逐渐细化。从动画、原画、设计稿到专业绘景、合成软件的开发,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产系统。在动画界,我们经常把动画片的成功归功于团队合作,一种团队精神的表现。优秀的动画片只有通过明确的分工和每个专业环节的完善。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网络动画成为“波普艺术”在当代传媒中的延伸   网络动画是这几年随着电脑、手机等网络技术的发展。而日益兴起的视觉动画作品形式。从老蒋的《新长征路上的摇滚》到人们熟悉的《小破孩》等一系列作品,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和人们对于网络依赖程度的日益加深。网络动画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当代网络文化的重要代表。   作为一种流行的媒体形式,网络动画显然不同于传统的影院动画和电视动画,但却和曾经在欧美流行的“波普艺术”有着极其相似之处,它们对于流行时尚文化都有相当重大且长久的影响力。“波普艺术”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50年代中期在美国发展到鼎盛。渡普为“Popular”的缩写,意即流行艺术、通俗艺术。它是通过直接借用产生于商业社会的文化符号,进而从中升华出艺术的主题。在制作形式上,它借鉴很多流行的文化样式进行拼接和组合:在表达内容上,对艺术观念进行一次重新诠释,多角度地表现其艺术观念:在创作主体上,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学院派艺术家;在制作材料上,不仅使用架上绘画,还有装置、工业产品、广告海报等流行文化的符号;在制作技法上,突破传统艺术家的技能局限,采用大量拼接、可复制等现代手段。   当年。“波普艺术”的出现不但摒弃了艺术一向遵循的高雅与低俗之分,还使艺术创作的走向发生了质的变化。网络动厕同当年的“波普艺术”一样,具备了和时代相符的时尚特性,而且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普及性和世俗化,从而深受人们的关注。由于其越来越便捷的流通方式和大众的可参与性。使得传统艺术中的精英文化特征也逐步消减,使得传播领域具有鲜明的娱乐消遣、大众消费的文化特征。   网络动画在视觉信息传播中的文化特征   当代的网络动画在新的技术条件下,特别是对目前以网络为主要信息获取手段的年轻人来说,影响更为深远,也逐渐显现出区别于传统媒体动莉的传播特征:   制作技术上的普及性。以前的动漫艺术。主要局限在漫画、影视动画等领域。是专业分工明确的行业。在中国的动画公司里,除了负责原创的总导演外,其他制作人员都无法单独完成动画片的构思创作,形成金字塔式艺术工程的格局。而现在,很多人摆脱了繁琐的制作流程,以突出个人表现的主题。现在,越来越多的动画软件从专业制作平台(如IRIX、SUN系统)中,渐渐移植到个人的电脑上。动画的功能越来越适合个人独立制作。例如,以前动画软件分成8-10个模块,便于不同的部门制作和管理。而现在,一部分动画软件以适合个人制作为目的进行整合,变得越来越简化。由于制作软件的逐渐平民化趋势,更多的人开始在网络上自己创作个性化的作品。   传播媒介上的互动性。由于网络平台的延伸。使得更多业余或者说非专业人士之间互动起来。由于发布的技术有高度的流行性、流通性,使得网络动画已经摆脱了依赖传统播放平台的瓶颈,减少了动画从制作到播放的冗长环节。传统影视传播的门槛和壁垒被冲破,使得网络动画的创作者、制作者、传播者和受众的界限趋于模糊。由于制作者和观众处于同一个交流平台。使得网络动画具有更加便捷的互动性。作者通过网络发布作品,而观众通过留言、发帖等方式可以迅速地对动画作品做出自己的意见反馈。这样使得作者能立即获得一种作品认同感,对于以后网络动画的制作是极大的鼓励和鞭策。   视觉形象的符号化。开放式的媒体形式,造成了网络动画不同于前面我们所说的影视动画的视觉效果。首先。由于网络传输的带宽要求动画造型尽可能简化。其次,动作的运动方式要尽可能符合程序控制。这样有助于缩小文件大小,便于在网上传播,满足更多人的观看需求。   这就使得网络动画的角色具有简洁、吸引人、造型突出等特点。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动画角色的符号传播功能不仅仅在于观看的访问量,更多的体现在动画的商业领域。例如人们熟悉的“兔斯基”、“流氓兔”、“洋葱头”、“小破孩”等动漫造型,很多都是从网络动画和QQ表情上开始传播,生动展示角色的性格特点,从而得到很多人的认可和喜爱。久而久之,这些动漫形象慢慢形成自己的品牌效益。动画形象需要树立其自己独特的风格,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具有个性化的品牌形象,再把动画形象扩展到高附加值的商品上,赚取巨额利润,从而完成动画产业的商业循环。所以,动画形象的符号化和网络媒体的传播对动画产业链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主题内容的多样性。网络动画从表现形式上,摒弃了一些动画大片追求完美技术的表现倾向。有的动画作者没有经过美术专业训练,制作的动画作品形式简单,但表达的主题却是自己的真实感受。比如:网络动画《大学自习室》,画面简单,甚至可以说有些粗糙,但是用的都是大家熟悉的生活符号。有亲身的体验,再以说唱的形式,表达创作者对大学生生活的真实感受。引起了很多同样生活经历人的共鸣,很多人因为喜爱动漫,就在业余时间创作自己的作品。在各大动漫论坛里常常看到很多爱好者在交流学习心得。不同文化背景的制作者、不同的欣赏角度、不同的生活体验,使得更多的人投入和参与进来。从以前的动画消费者转变到创作者,再成为消费者等。这样就营造出一种全方位、多视角、形式多样的发展格局。当然,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高度流通性,一些网络动画作者为了吸引别人的关注,增加自己作品的曝光率,网络上出现了一些表现谩骂、血腥、暴力和色情等内容的作品。一些低俗作品的泛滥,也导致文化品位的庸俗化和人文精神的缺失。   新的媒体传播必然催生出新的表现内容。当代的网络技术和生活方式高速发展,为包括网络动漫在内的各种媒体形式提供了快速发展的基础。网络动画有着自身独特的形象化和创造性特征。更容易和大众生活产生形象化的联系。这更加值得我们去关注这种新的媒体形式对于动画发展所带来的利弊,关注我们周围的网络生态,研究并找到动画在不断发展的传播媒体形式更新过程中的有利地位,与时俱进并立足于本国和社会的实际,引导中国动画产业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相关内容

  • 广告策划方案4
  • 广告策划方案 班 级: 执笔者: 完成日期: 波普礼品袜的广告策划方案 一.前期准备 (1)广告环境调查: 据有关调查研究表明,目前国内袜子的生产与销售呈逐年大幅上涨的趋势,但是国内众多袜子产品无规划.定位欠清晰.品质不稳定.设计无章法.并且根据我们小组在江阴各大商场.超市了解到的袜子销售情况发现, ...

  • 刍议波普艺术
  • 摘 要:波普艺术是人类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艺术流派,它主宰了20世纪的国际流行文化大潮.波普艺术将大众文化与权威文化通过先锋思想融合起来,使艺术不再是严肃的话题,而以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歌颂着大众文化.本文旨在论述波普艺术的由来及其如何将艺术还原于现实生活. 关键词:波普艺术:大众文化 波普艺术是20世 ...

  • 谈谈波普艺术的代表安迪·沃霍尔
  • 谈谈波普艺术的代表安迪·沃霍尔 作者:王沛 来源:<大观>2014年第06期 安迪·沃霍尔1928年9月28日出生在美国的一个捷克移民家庭,父亲在他14岁时去世,留下妻子和三个儿子.为了生计,沃霍尔曾跟卡车卖过水果,并在小杂货店当过店员.1945年进入匹兹堡卡内基技术学院学习艺术,准备在 ...

  • 波普主义绘画创作报告
  • 波普主义绘画的创作和思考 摘要:由于在绘画上的一些疑问不能释怀,通过学习和创作波普主义绘画,了解了现代主义的一些创作思想,解开了我对"绘画已经死了"的疑惑. 关键词:波普主义.绘画.创作 通过在大学阶段的绘画学习,我相信我在看待绘画和绘画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大学的时光快要结束的 ...

  • 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至二十世纪外国绘画艺术的发展过程及主要艺术特点
  • (1)西欧的绘画 欧洲曾以光辉灿烂的古代绘画闻名于世,而从19世纪以来,又以色彩缤纷的现代派绘画惊骇环球.特别是西欧,从马奈.莫奈.修拉.塞尚.高更.梵高等为代表的印象派出现后,流派日益纷繁,尤其令人瞩目.法国以马蒂斯为代表的野兽派,是大家公认的20世纪现代主义绘画的最早流派,跟它同时出现的有德国以 ...

  • 中外设计史试题A
  • -----------------------装-------- 订--------线------------------------- 审核人签名: 审核人签名: : 审核日期: 审核日期 日期: 制卷人签名: 制卷人签名: 制卷日期: 制卷日期: ------------------------ ...

  • "后现代"艺术对当代设计的影响
  • [内容摘要]在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发展中,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的层次都对艺术观念和设计风格上的诉求产生影响.艺术设计不光表达了所处时代的审美观的变化,它还附有艺术家对社会.生活.文化等的哲学思考,同时也给当代设计带来了新的设计形式和设计表达的语言.方法,以及独特的思维模式. [关键词]"后 ...

  • "欢迎来我家"
  • 摘 要:"欢迎来我家"是美国波普超现实主义艺术家盖瑞・贝斯曼的个展.其在艺术家生动的角色人物和跨媒体的作品之中,透过不同领域层次的创作,展现当代艺术文化及黑色幽默冲突相结合的独特风格.将这具有普世价值的艺术主题"家",转化成令人感动的小故事和一种体验式的展览. ...

  • 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的区别和联系
  • 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的区别和联系 现代艺术的范围很广泛,用来指从19世纪末期到大约1970年代大部份的艺术作品.(较近期的艺术作品通常被称作当代艺术或后现代艺术.)艺术原本的目的在于写实地再现某个主体,然而摄影的发明让艺术的写实功能相形见绌,于是就出现了新的艺术路线.艺术家开始实验各种观看的方式.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