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

沱江镇一小 程亚芳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再根据我国的国情和需要,译者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外从苏霍姆林斯基的其他著作里,选择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有一百条,统称《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 有生动的实际事例, 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 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 娓娓道来. 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 它让我明白了原来学生这样教. 会存在那些不足,那样教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读后我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平静,我为大师给我指引教学方向心中激动万分,同时,为自己过去的想法而惭愧。

第一个感受:爱学生

我曾经为自己选择了教师行业迷茫过,也为我第一次当班主任泄气过,还为丢了学生想放弃教师这一职业。并面对几十个有着不同思想的孩子时,烦心的事就接踵而至。今儿张三和李四打架,明儿王五不写作业,后天家长说某某学生打了他的孩子„„日复一日,一年又一年,没有一天消停过。渐渐地刚毕业时的雄心壮志渐渐隐退,我甚至也怀疑自己是否能胜任教师这个职业。当我阅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霍姆林斯基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他的文章中使我懂得了:教师的职业就是要研究人,长期不断地深入人的精神世界。世界上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我们教师就是要做到使这个幼小的人的身上所具有的美好的、善良的人性的东西不受到压抑、伤害和扼杀。因此,每一个决心献身于教育的人,应当容忍儿童的弱点,缺点,甚至不良的嗜好。如果对这些弱点仔细地观察和思索,不仅用脑子,而且心灵去认识它们,那就会发现这些弱点是无关紧要的,是每个孩子年龄阶段所表现出应有的特征时,你会为自己生气、愤怒和加以惩罚的行为感到可笑。我们要理解儿童的行为,懂得儿童是一个经常在变化着的人。教师的心胸要宽广,做到把自己的心分给每一学生,在自己的心中应当有每个学生的欢乐和苦恼。参与学生的活动,让学生感觉老师是他们学习

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懂得这些对我有很大的启发,我带着这种对孩子的热忱投入到工作中去,前途不再迷茫,师生关系会比以前更融洽。

第二个感受:尊重每位学生的特异性 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高瞻远瞩,很明智地提出: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得到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又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学生内心的财富。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正如文中提到的语文老师尼娜彼特罗芙娜的学生米哈伊尔一样。尽管米哈伊尔在平时上课中让尼娜彼特罗芙娜气得脸色发白、双手颤抖,但当这个“两分生”——米哈伊尔很潇洒地为她修理好电视机后,尼娜彼特罗芙娜感到非常的难受,甚至是久久地坐着,哭着„„尼娜彼特罗芙娜深深地感到自责:我们做教师的人,怎么会没有发觉,在我们认为无可救药的懒汉和毫无希望的“两分生”身上,在他们的心灵和双手里,还蕴藏着天才呢„„ 这一事例不禁促发我深思:既然是在学校的“两分生”,还能很快成为一个技术很高的电视机修理工,我们在今后的教育对学生的评价中是否应该多一把衡量的尺子。

其实,在我们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总会遇到这样类的学生。如我班的龙林同学,在学习上我用尽各种办法,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很是懊恼,但是那次放学,他去别人家里玩没有告诉家长,让我以为他丢了,心里的那种着急却让我感受发生了改变,我觉得她不是那么讨厌。相反,我每天看见她有一中亲切感,不是她有何变化,而是我要尊重孩子的差异,同时也发现他的优点,他是我班最会玩的学生,学习上他没有什么造就,但只要我把他忘正道引,将来准会是个有创造的程序设计员。还有班上的李寒玉,她个子矮小,生性胆小,很少和老师同学交流。在课堂上虽然她非常的认真,但是成绩非常的不理想,上个学期结束更是考出了数学12分的低分。同家长交谈,家长说:一个读数题我亲自叫了十遍,让她重读,她还是不会,没办法。但是,她在家很会做家务事,不要小看,她可是的家里的能手。与此同时,苏霍姆林斯基在本文中也旗帜鲜明地指出:如果教师和学

校舆论唯一地根据分数来给一个人做出好的或者坏的结论,那他就不会努力去当一个好人。因为上课、掌握知识、分数——这只是人的精神生活的一个局部,只是许多领域的一个领域。人的心理和智能结构的发展水平,事实上无法单纯用纸笔工具准确地测量出来。传统的考试,主要是对学生认知水平的单项测量,由于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以此对学生做出或优或劣的判定。考试的效力是有限的,考试结果——分数也并不能代表学生全部综合素质的发展水平。 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应当尽可能地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这应该成为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第三个感受:多读书

我经常对家人说,当老师的我很忙,没有时间干家务活。对朋友说,当老师很累,没有意思。确实没有老师不抱怨自己的时间不够用的,天天是上课、改作业、备课辅导、谈话 开会理论学习等等,连一分钟空闲的时间都没有。这里面除了没有很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而觉得时间不够用外,整天被迫着去做这些事,心累,恐怕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简单的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没有主动去做。教师的任务比较繁重,时间总会在不知不觉中流淌,就看自己能不能把握得住了。 谈到如何解决时间这个问题,苏霍姆林斯基举了这么一个例子:一位有三十年教龄的历史老师上了一届公开课,区培训班的学员和区教育局的指导员都来听课。课上的非常出色,听课的老师和指导员本来打算记一些记录,可是他们听的入了迷,竟然连记录都忘记了,就像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这是多么令人惊叹啊!课后有一位教师问他:“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这位历史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我只用了大约15分钟。”一辈子都在备课,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啊。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 一昼夜只有24小时。确实,做教师的每天必须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搞科研. 带着这个问题, 我阅读到书中所写:怎样进行呢,书中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这就是读书, 每天不间断地读书, 跟书籍结

下终生的友谊. 潺潺小溪, 每日不断, 注入思想的大河.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为20:1,30:1,50:1。

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我想:这也就是许许多多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的根源。在今后的日子里加大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 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 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 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是啊! 我们应当在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里, 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 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 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 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 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 读了这些, 我茅塞顿开, 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 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 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 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 有潺潺不断的流水, 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这本书给我的感受很多, 就是与现实的紧密联系, 问题意识, 忧患意识流淌于字里行间, 而一个个社会现实中实际生动的事例, 则支撑起了这种问题意识, 使全书鲜活, 充实, 激起你对现实的关注, 激起你对现实的思考, 并在这种关注思考中, 令你得以专注地读下去。同行们,读书吧,书中自有黄金屋。

2015年8月11日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

沱江镇一小 程亚芳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再根据我国的国情和需要,译者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外从苏霍姆林斯基的其他著作里,选择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有一百条,统称《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 有生动的实际事例, 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 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 娓娓道来. 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 它让我明白了原来学生这样教. 会存在那些不足,那样教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读后我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平静,我为大师给我指引教学方向心中激动万分,同时,为自己过去的想法而惭愧。

第一个感受:爱学生

我曾经为自己选择了教师行业迷茫过,也为我第一次当班主任泄气过,还为丢了学生想放弃教师这一职业。并面对几十个有着不同思想的孩子时,烦心的事就接踵而至。今儿张三和李四打架,明儿王五不写作业,后天家长说某某学生打了他的孩子„„日复一日,一年又一年,没有一天消停过。渐渐地刚毕业时的雄心壮志渐渐隐退,我甚至也怀疑自己是否能胜任教师这个职业。当我阅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霍姆林斯基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他的文章中使我懂得了:教师的职业就是要研究人,长期不断地深入人的精神世界。世界上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我们教师就是要做到使这个幼小的人的身上所具有的美好的、善良的人性的东西不受到压抑、伤害和扼杀。因此,每一个决心献身于教育的人,应当容忍儿童的弱点,缺点,甚至不良的嗜好。如果对这些弱点仔细地观察和思索,不仅用脑子,而且心灵去认识它们,那就会发现这些弱点是无关紧要的,是每个孩子年龄阶段所表现出应有的特征时,你会为自己生气、愤怒和加以惩罚的行为感到可笑。我们要理解儿童的行为,懂得儿童是一个经常在变化着的人。教师的心胸要宽广,做到把自己的心分给每一学生,在自己的心中应当有每个学生的欢乐和苦恼。参与学生的活动,让学生感觉老师是他们学习

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懂得这些对我有很大的启发,我带着这种对孩子的热忱投入到工作中去,前途不再迷茫,师生关系会比以前更融洽。

第二个感受:尊重每位学生的特异性 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高瞻远瞩,很明智地提出: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得到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又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学生内心的财富。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正如文中提到的语文老师尼娜彼特罗芙娜的学生米哈伊尔一样。尽管米哈伊尔在平时上课中让尼娜彼特罗芙娜气得脸色发白、双手颤抖,但当这个“两分生”——米哈伊尔很潇洒地为她修理好电视机后,尼娜彼特罗芙娜感到非常的难受,甚至是久久地坐着,哭着„„尼娜彼特罗芙娜深深地感到自责:我们做教师的人,怎么会没有发觉,在我们认为无可救药的懒汉和毫无希望的“两分生”身上,在他们的心灵和双手里,还蕴藏着天才呢„„ 这一事例不禁促发我深思:既然是在学校的“两分生”,还能很快成为一个技术很高的电视机修理工,我们在今后的教育对学生的评价中是否应该多一把衡量的尺子。

其实,在我们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总会遇到这样类的学生。如我班的龙林同学,在学习上我用尽各种办法,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很是懊恼,但是那次放学,他去别人家里玩没有告诉家长,让我以为他丢了,心里的那种着急却让我感受发生了改变,我觉得她不是那么讨厌。相反,我每天看见她有一中亲切感,不是她有何变化,而是我要尊重孩子的差异,同时也发现他的优点,他是我班最会玩的学生,学习上他没有什么造就,但只要我把他忘正道引,将来准会是个有创造的程序设计员。还有班上的李寒玉,她个子矮小,生性胆小,很少和老师同学交流。在课堂上虽然她非常的认真,但是成绩非常的不理想,上个学期结束更是考出了数学12分的低分。同家长交谈,家长说:一个读数题我亲自叫了十遍,让她重读,她还是不会,没办法。但是,她在家很会做家务事,不要小看,她可是的家里的能手。与此同时,苏霍姆林斯基在本文中也旗帜鲜明地指出:如果教师和学

校舆论唯一地根据分数来给一个人做出好的或者坏的结论,那他就不会努力去当一个好人。因为上课、掌握知识、分数——这只是人的精神生活的一个局部,只是许多领域的一个领域。人的心理和智能结构的发展水平,事实上无法单纯用纸笔工具准确地测量出来。传统的考试,主要是对学生认知水平的单项测量,由于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以此对学生做出或优或劣的判定。考试的效力是有限的,考试结果——分数也并不能代表学生全部综合素质的发展水平。 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应当尽可能地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这应该成为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第三个感受:多读书

我经常对家人说,当老师的我很忙,没有时间干家务活。对朋友说,当老师很累,没有意思。确实没有老师不抱怨自己的时间不够用的,天天是上课、改作业、备课辅导、谈话 开会理论学习等等,连一分钟空闲的时间都没有。这里面除了没有很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而觉得时间不够用外,整天被迫着去做这些事,心累,恐怕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简单的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没有主动去做。教师的任务比较繁重,时间总会在不知不觉中流淌,就看自己能不能把握得住了。 谈到如何解决时间这个问题,苏霍姆林斯基举了这么一个例子:一位有三十年教龄的历史老师上了一届公开课,区培训班的学员和区教育局的指导员都来听课。课上的非常出色,听课的老师和指导员本来打算记一些记录,可是他们听的入了迷,竟然连记录都忘记了,就像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这是多么令人惊叹啊!课后有一位教师问他:“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这位历史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我只用了大约15分钟。”一辈子都在备课,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啊。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 一昼夜只有24小时。确实,做教师的每天必须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搞科研. 带着这个问题, 我阅读到书中所写:怎样进行呢,书中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这就是读书, 每天不间断地读书, 跟书籍结

下终生的友谊. 潺潺小溪, 每日不断, 注入思想的大河.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为20:1,30:1,50:1。

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我想:这也就是许许多多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的根源。在今后的日子里加大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 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 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 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是啊! 我们应当在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里, 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 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 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 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 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 读了这些, 我茅塞顿开, 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 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 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 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 有潺潺不断的流水, 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这本书给我的感受很多, 就是与现实的紧密联系, 问题意识, 忧患意识流淌于字里行间, 而一个个社会现实中实际生动的事例, 则支撑起了这种问题意识, 使全书鲜活, 充实, 激起你对现实的关注, 激起你对现实的思考, 并在这种关注思考中, 令你得以专注地读下去。同行们,读书吧,书中自有黄金屋。

2015年8月11日


相关内容

  •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从去年到今年学校组织的读书活动中,我仔细研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书中有很多的点点滴滴让人感受颇深.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而我们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给教 ...

  • 校本研修教师手册
  • 汉滨区中小学校本研修 教 师 手 册 任教学校 教师姓名 专业职称 主教学科 年 度 安康市汉滨区教学研究室制 1 校本研修的基本方式与内容 校本研修是指各中小学校按照年度计划组织开展的以基础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实际需求为 导向,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问题为突破口,以提高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为 ...

  •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
  •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 这是一本具有教育意义的书,作者苏霍姆林斯基用了很多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观点阐述的非常生动.有趣.明白.特别是那些教育的真知灼见和独特见解,值得我们反复阅读.品味.反思.此书令我受益匪浅,原来要做一名好老师,不容易:做一名学生喜欢的好老师,更 ...

  • 小学青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 小学青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瞿靖中心小学 张泽花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深切感受到如今教师与学生应该建立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自己在教师职业道德.教师教学行为.教师教育教学等方面都要有全新的认识,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最近阅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 ...

  • 教师读好书心得体会
  • 多读书、多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做最好的老师,做最好的自己”是我的执教生涯的追求目标,但这里的“最好”的意思并不是指拿自己与别人相比,而是拿自己与自己比,今天的自己一定要比昨天的自己更出色。有平日的教学中,我时刻关注着身边的每一位学生,告诉孩子们要做最好的自己。其实也是在时刻警告自己要做最好的 ...

  • "给教师的建议"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 一直以来总觉得在学校大部分时间忙于备课,上课,批改学生的作业,辅导学生.回到家里,要忙家务,还要教育孩子,这些繁杂琐碎的事往往令人感到身心疲惫,哪还有精力和时间去读书呢? 我在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的<2.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这一章节.若有所悟 ...

  • 幼儿教师指南学习心得体会
  • 贯彻学习<指南>心得体会 建新幼儿园 崔文秀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专业知识的引领."这是李季眉老师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培训会中,所说的一句话.听到这句话,我的感触很深: 的确,作为一名成长中的青年教师,我们在教育路上 ...

  •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的心得
  •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的心得 书是人类的朋友,也是无声老师.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先做好"读书人"才能做好"教书人",读书能让我们成为优秀的教师.我读了书中的一百条建议后,有拨云见日之感.作者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出发把教育孩子的好建议向我们娓娓道来,不 ...

  • 2014教师读书计划
  • 2014教师读书计划 每一位教师成为"读书人"是一种职业召唤,一种义务,一种责任,因此教师必须成为学生读书的楷模.为了增强个人的读书意识,促进自身的快速成长,根据学校读书工作安排和个人实际,我制定自身读书计划如下: 一.读书活动目标: 1.培养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努力提高自己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