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影响

黑龙江省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影响

1前言

1.1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1.1.1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

1.2三大需求要素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概述

在主流经济文献中,一国或一地区长期经济增长的前景一般考察长期供给潜力,需求作为影响经济增长的短期因素很少被予以考虑。比如Blanchard 和Quah 提供的分析模型,该模型假定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短期的,而供给对总产出的影响是长期的,将总产出分解为被供给解释的长期波动和被需求解释的短期波动,未将需求因素考虑到长期的经济增长中。但随着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很多学者都认为需求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Walker 和vatet(r1999)通过对美国二战后经济历史的经验分析后认为,忽略需求因素的正统经济增长理论无法解释美国自60年代以后生产力的大幅下降,而需求的影响在标准生产函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Colm 也认为过分突出供给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有可能会导致错误的结论,这是因为需求的发展变化会对供给因素产生显著的影响。 1.2.1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研究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一般而言消费是最根本的影响因素,也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有关理论研究表明,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可分为直接拉动和间接拉动。直接拉动指在现有生产能力范围内,消费需求的增长直接导致消费品生产的增长; 间接拉动则是指消费需求作为初始变量,通过拉动其它变量拉动经济增长。例如消费需求作为最终需求,从需求的角度可以对投资需求产生引导作用,拉动投资需求的形成和扩大。从而可以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以消费为基础。西方经济学以加速原理解释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间接拉动过程。按照加速原理,消费需求的较小增长,会导致投资需求的巨大增长,要想使投资需求增长保持不变,消费需求必须保持持续增长。对这一过程的说明,可以通过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的理论中所阐述的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原理予以解释。马克思的社会生产两部类模型,不仅指出社会总产品的构成:c+v十m ,更重要的是表明总供给与总需求达到均衡的实现条件。第11部类产品价值的实现条件直接反映了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第n 部类产品在实物形式上全部由消费资料构成。作为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之一,不论是简单再生产还是扩大再生产,从供给角度考虑,第H 部类产品总量必须满足两大部类对消费资料的实物补偿需要; 从需求角度考虑,全社会的消费需求必须等于第11部类的产品价值。没有消费需求的增长,第11部类生产出来的产品不能在市场上全部出清,不仅第11部类的扩大再生产不能实现,而且,第n 部类也不可能形成对生产资料的追加需求,因此可能制约第I 部类生产的增长。

1.2.2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研究

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最具代表性的是萨缪尔森的乘数一加速模型,该模型认为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乘数效应,通过乘数作用,投资可以促使收入增加,而收入的增加又通过加速数原理反作用于投资,使投资增加。另外,投资在经济增长中有产生供给和创造需求的双重作用,因此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实际效应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1>短期内,投资主要作为一种需求影响经济增长,投资的快速增长直接拉动社会总需求的快速增长,因为当年固定资产的投资通常只能形成需求;(2)长期看,通过投资形成资本,再由资本构成一定的生产力,与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获得社会总产出,又可推动经济的增长,但投资形成供给通常都需要一个滞后期,因此当年固定资产投资会对第二年或者之后的几年产生正的影响。通过对国内相关文献的阅览,发 现国内对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角度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投资率的角度,研究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胡永平[3]在《经济增长与投资关系的实证研究》中,以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四省市为对象,采用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实证研究了投资率与经济增长率的相互影响; 孙众林[4]在《合理投资率的实证分析》一文中,从理论和实证方面,研究经济增长与投资率、投资乘数和投资增长率的关系,结果表明:(1)本期经济增长速度受前期投资率的影响,而不受本期投资率的影响;(2)投资率、投资乘数和投资增长率与经济增长有倍数扩大效应,即三因素同时扩大,经济成倍增长,同时下滑,经济也将迅速下滑。 2、从投资支出的角度,研究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投资支出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自发投资,可以理解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国家预算内资金的投资支出,即政府投资; 第二类,是政府投资之外的其他投资,比如国内银行贷款、利用外资、自筹和其他投资。王曼华[[s}在《不同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分析》一文中,借鉴萨缪尔森的乘数加速数模型,通过构建诱发投资模型和政府投资模型,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的运行态势,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增长呈现为单边上扬的增长态势,从长远看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发展趋势以上升为主调,但发展过程不稳定。3、从投资规模、结构的角度,研究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窦志武[[6]在《投资规模与经济增长》中,通过对投资规模与经济增长规律的分析,论述了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积极和不良影响,提出应该合理增加投资,严格控制投资的规模和去向; 李健[7]在其《投资与经济》一书中,也从投资结构、投资规模的角度详尽论述了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除此之外,还有学者从其它的角度对这一问题作了研究,比如研究国内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本建设投资、更新改造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从供给、需求的角度研究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等方面。 1.2.3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研究

1、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历史回顾

人类早期对经济问题的思考就是探讨如何使财富不断增长,也就是后来所指的经济增长问题。晚期重商主义主张通过输出大于输入的贸易顺差来增加本国金银的积累,从而使得财富增长。其代表人物英国的托马斯. 孟在《英国与东印度的贸易》(1621)及《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1664)中认为,对外贸易是国家致富的唯一手段,是国家财富增长的通常手段,国内贸易是财富的相互转让,对外贸易才一有助于财富的增加,并提出保证贸易顺差采取的措施和途径,包括促进出口,缩减进口以及发展无形贸易等。古典经济学产生之后,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将国家的财富增长归结为分工的发展和资本积累,认为分工的发展可以促进生产率长期增长,而分工的程度取决于市场范围的大小。对外贸易将一国经济延伸到国外,是市场范围扩张的标志,因此对外贸易的发展可以促进分工的深化和生产率的提高,加速经济增长。斯密这一论述表明对外贸易具有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最早专门论述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经济学家是英国学者罗伯特逊,1937年他提出“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发动机”这一论断,其主要观点是,认为后进国家可以通过对外贸易,特别是通过出口增加来拉动本国经济的增长。后美籍学者纳克斯对西方国家国民经济增长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对外贸易之所以可以成为经济增长发动机的原因在于,中心地国家经济的增长使得对初级产品的需求增加,生产初级产品的外围地国家就会受益于国际分工,其初级产品出口的增加,通过一定的转换过程,将出口部门经济的增长传递到国内其他部门,从而引起国内经济的增长。

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发动机,这一论断提出之后,经济学界不同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对外贸易只能作为经济增长的燃料,其发动机在于其他原因和条件; 古典学派认为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通过利润率发生间接作用; 另外一些学者认为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取决于国家的大小和经济状况,有可能处于发动机的位置,也有可能作用很小。拉丁美洲的一些经济学者对罗伯特逊的论断完全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所处的国际经济环境,有利于发达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出口的主要是初级产品,进口的是工业制成品,而制成品的价格往往要远远高于初级产品。在这样的状况下,对外贸易不仅不会成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反而会削弱一国的经济增长力。

2、我国学术界在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方面的实证研究结果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在理论方面存在分歧之后,经济学者开始从实证方面着手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对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区域进行实证研究,其结果也不尽相同。在此主要对我国学术界近几年来的实证研究结果作一总结。

赵娇[f81在《外贸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将GDP 、进出口总额和GDP 滞后一期变量构建了计量经济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检验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进出口总额是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刘晓鹏I9]在《我国进出口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一文中,从对外贸易与GDP 增长率的相关性入手,通

过对我国1980-1998的有关数据进行分析,揭示了进口对我国国民经济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同时从出口商品结构的角度分析了为什么出口与我国经济增长存在弱相关; 林媛媛po]在《进口与经济增长正相关回归分析》一文中,以GDP 作为因变量,进口总额作为自变量,通过线性回归模型说明进口与我国经济增长存在正相关关系,并提出进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

(1)通过进口,可以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先进的科学技术是经济增长、现代化得以实现的关键因素,通过进口,输入先进的技术,可以缩短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同时也可以避免技术开发中存在的风险问题。 (2)通过进口,可以引进国内稀缺的自然资源。(3)通过进口,可以引进国外的先进制度。

在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这一问题的研究中,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证研究方面,由于研究者研究的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研究角度存在着差异,以致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但在“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存在正相关关系”这一点上基本可以达成共识。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阅览,笔者有两点看法:(1)研究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献中,大多均采用简单的线性回归模型,因变量一般采用GDP 指标,自变量为对外贸易的相关指标,笔者认为采用简单的线性回归分析方法不太合理,因为我们所研究的变量不能保证均为平稳的时间序列,若变量为非平稳,则所构建的线性回归模型就会有谬误回归之嫌,即表面上得来一个良好结果,事实上结果并无实际的解释意义。(2)在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中,单一选用净出口指标不可取。净出口分析方法中,认为进口对国民经济只具有负作用,忽略了进口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因此仅通过净出口指标分析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得出的结论不可靠。

总需求(AD)是全社会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Y= C+1+ G+ ( N X)由」几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的外向n1经济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总出口成卜降的趋势,所以我匡}提出了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由凯恩斯理论对于总需求管理,我们可以从二个方ICI 来拉动国内需求,即刺激消费、扩大投资、加大政府支出,h ICI就分别从这二个方}}I加以分析1刺激消费

在各国相继出台的经济刺激计划中,扩大居民消费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从中短期来石,各国扩大消费的各项举措,其直按目的是让民众有钱去消费; 而从经济发展的纵向线条来石,这些举措的效果如何还要石居民是否敢」几去消费这井不仅仅是观念的转变,背后依托的是一国在氏期的经济发展中是否有一整套利」几消费的结构和体制而这也正是当前中国需要向}I I_界其它一些成熟经济体所需要借鉴的地方

消费者信心指数是判断经济前景的一个重要先行指 标,是一国居民对个人消费支出的预期反映全球卞要经 济体在过去的一年里,消费者信心指数一直在旱现卜行的 走势去年初,在经济危机刚露头时,由」几能源和食品价格 的双重暴涨,大部分国家的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明显缩水, 消费者信心指数和实际消费支出减少成为卞要经济体经济 运行中的共同特点到了卜半年,国际能源和食品价格的

高烧退去,但是经济危机开始全ICI 显现,全球性的经济衰退 己无异议作为宏观经济在微观个体的最直按反映,居民 消费不振己不只是某些领域价格高与低的问题了在各国 走出经济衰退尚无一个可预期的时间表之时,不难想象消 费者信心指数将保持低位或者一直一路卜滑从全球宏观 经济大局来石,各国扩大内需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欧、美· 日裁等经济体是推动全球经济增氏的卞要动力,这些国家 与中国一样,都在转身共同开拓国内的消费市场这些匡} 家在启动国内消费市场时,尽管匡}情与所处的经济发展阶 段有所不同,但其中也不乏共同之处

期,最终刺激市场的活跃发展

1.1研究的实用价值与理论意义(这段分两部分来写, 一部分是意义, 一部分是实际的应用价值)

1、从需求的角度研究经济增长的意义

经济增长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其重要性己受到普遍关注。从产生至今,经济增长理论和实证研究都得到了发展和完善。经济学家对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重点在于考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由于对经济增长的不同理解,经济学界有关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角度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生产、供给和需求。木文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从需求的角度划分为投资、消费和净出口,这三类因素通常被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具体分析这三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利于考察宏观经济政策的实际应用效果。另外,这三类因素能够独立量化,定量分析所需的数据容易获取,且研究成果可以为制定经济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依照本文对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划分方法,在此未将技术进步、劳动和资本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考虑在内,并不意味着这些因素对经济增长不重要,只因本文的研究角度不同。 加大投资、启动内需、增加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促进经济增长的“三驾马 车”。在我国内需启动乏力、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缺乏竞争力的背景下,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国内生产总值(GDP)黑龙江由1978年的3645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257306亿元注,年均增长注9.83%,经济总量先后超过了俄罗斯、加拿大、意大利、法国、英国和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人黑龙江均GDP 由1978年的381元增长到2007年的18934元,年均增长8.58%,已由贫穷国家黑龙江迈入到中下等收入国家行列。如以世界银行的购买力平价衡量,中国的GDP 和人均GDP 均远远高于上述水平

1.2国内外研究现状(指的是国内外谁哪年研究过这个问题,研究到什么程度,有什么创新)

1.2.1国外研究现状 1.2.2国外研究现状 1.3本文要解决的问题 2现状 年份 t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

经济增长 gt 12.9 13.4 21.4 14.2 13.4 15.2 17 34.5 24 16.7 12.8

最终消费 Eg 39.3 63.9 71.5 74.8 54.3 94.4 56.4 60.8 61.7 46.9 63.3

Egt 5.1 8.6 15. 3 10. 7 7.3 14. 4 9.6 15. 1 21. 3 11. 3 10.

资本形成 Ek 61.1 327 287 326 442 67 418 388 325 40.7 425

Egt 7.9 4.4 6.2 4.6 5.9 1 7.1 9.6 11. 2 9.7 7.1

货物及服务尽出口 Ex -0.4 3.3 -0.2 -7.4 1.5 -1.1 1.7 0.4 5.7 12.3 -5.8

Ext -0. 1 0.4 -0. 1 -1. 1 0.2 -0. 2 0.3 0.1 2 3 -1

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4.3 1.5 11.7 9.5 8.9 10.6 15.9 15.9

46.5 3.72 25.56 42 78 56.6 43.6 48.9

6 5.9 2.7 3.8 4.9 7.4 5 4.2 6.7

172 929 -326. 6 84 44.7 61.3 -36 53.2

2.3 68 -48 12 4.3 5.5 -0. 3 7.3

36.6 -30. 4 170. 7 48.4 -22. 8 17.8 59.7 -0.2

4.6 -2. 2 2.5 5.6 -2. 2 -1. 6 5.7 -0. 3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经济普查年鉴2004》、《黑龙江统计年鉴2005》的数据计算所得 三大需求对黑龙江省经济增长贡献的测算及比较分析

利用测度公式, 根据2004年中国经济普查和《黑龙江统计年鉴2005》的数据进行测算, 得出三大需求对黑龙江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系数(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

1. 最终消费需求对黑龙江省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 在经济增长的进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7年间, 最终消费需求、资本形成、货物及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份额分别为70.8%、17.7%、11.5%。但从整个时间区间来看, 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波动,1998年经济增长7.3%,其中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2.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仅为37.2%,而资本形成拉动经济增长6.8个百分点,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92.9%;1999年经济增长1.5%完全由最终消费需求拉动, 拉动经济增长3.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255.6%。从最终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波动趋势看,1998年之前, 波动相对比较平缓,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总体保持在61.2%的水平;1998年之后波动较大, 最高点与最低点相差218.4个百分点。 2. 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波动较大。 1986年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贡献为61.6%,1998年上升至的92.9%(最高的年份),1999年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下降为-326.6%(最低的年份), 落差为419.5个百分点。2001年、2004年投资需求的贡献率又分别达到44.7%和53.2%。分时期

看, “七五”期间, 黑龙江省投资贡献率呈开口向上的抛物线趋势“; 八五”时期, 第一年投资贡献率较“七五”末年有所下降, 但以后的几年呈上升平缓发展的趋势; “九五”时期的前两年, 由于国家采取紧缩政策,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低; “十五”期间, 黑龙江省投资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上下波动较大, 且再次出现负值。

3. 货物及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下波动。

1995年到2001年净出口贡献率出现较大波动, 并且在1999年出现了历史最大值170.7%。在总需求中, 货物及服务净出口对黑龙江省经济增长作用较小, 年平均贡献为11.5%。17年黑龙江省经济年平均增长15.2%,其中货物及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拉动为0.6%,且1/2的年份对经济增长负拉动。 3存在的问题 四、基本结论

(一) 最终消费和资本形成是对黑龙江省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两个要素1986~2004年, 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于资本形成, 大部分年份的贡献率在50%以上。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占主导地位, 但其贡献份额呈下降趋势, 且波动较大。相对于居民消费, 政府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波动小, 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说明政府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逐步增强。在居民消费构成中, 城镇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 且呈上升趋势; 农村居民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较小, 且呈下降趋势。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水平为35%,但波动比较大。货物及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低, 年平均贡献率仅为11.5%,且17个年份中有8个年份的贡献率为负数。

(二) 黑龙江省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因素是最终消费

1986~2004年, 最终消费和资本形成对黑龙江省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高于货物及服务净出口, 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略高于资本形成。但由于消费既是社会再生产的终点, 又是社会再生产的新起点, 所以说投资需求是由消费需求派生出来的, 其自身不可能成为经济增长的持久拉动力量。也就是说, 在黑龙江省消费需求没有明显回升迹象的情况下, 投资需求的大幅度回升, 只能说是行政力量的推动。这种性质的推动, 在短时间内有利于阻止经济增长率的下滑, 刺激经济的回升, 但经济启动后的正常运行, 则必须有消费需求拉动的配合。如果没有消费需求的支撑, 则不能将行政启动转变为市场启动, 这种投资增长和经济增长都是不会长久的。只有通过消费需求的活跃来启动投资, 才能为整个社会投资提供应有的空间和市场导向, 才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所以从中长期看, 黑龙江省只有把投资建立在国内消费的有效需求上, 扩大进出口贸易规模, 促进资源转移和产业结构升级, 提升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才能有效拉动经济增长。因此, 黑龙江省经济增长主要由最终消费拉动, 但投资对黑龙江省经济增长的短期拉动作用是很明显的。

目前黑龙江省依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体制性、黑龙江机制性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黑龙江不充分, 市场化程度低, 发展活力不足; 二是经济结黑龙江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 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黑龙江比重较低, 装备制造业产品配套能力和系统集成能黑龙江力有待提高, 原材料工业精深加工度低, 企业自主创黑龙江新能力不强; 三是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仍然黑龙江较大, 部分群众生活还很困难。因此, 建议从投资增黑龙江长型向消费增长, 扩大进出口增长型发展。 4对策 五、建议

1. 缩小收入差距, 提高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营造良好的消费心理环境, 降低“预防性储蓄倾向”, 增加居民即期消费。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提高农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 开拓农村市场。积极发展消费信贷, 加快个人信用体系建设。

2. 科学合理地调配投资, 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有效结合, 提高投资效益。充分发挥对外贸易的技术外溢效应, 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通过产业结构调整, 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1. 进一步加强民生工作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长期重生产、轻生活, 直接为城乡居民消费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黑龙江省是我国老工业基地, 国有大中型企业较多, 退休的老

工人也较多。住房、子女就学、医疗养老依然是普通市民沉重的负担, 是制约扩大消费的主要因素。政府投资应适当向有利于促进城乡居民消费的重大民生工程倾斜, 如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 加大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 完善国家教育助学金制度, 加快国家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黑龙江城乡居民生活无后顾之忧, 是扩大消费、拉动黑龙江经济的长远之计。

2. 从消费与黑龙江省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提出提

高城乡居民收入

提高城乡居民的购买力, 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重点要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 进一步增强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民和城市低收入层的消费能力。黑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还比较低,2008年北方8省市居民收入比较如图4所示。增加收入, 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的购买力任重道远。在农村, 要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 深化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 着力培植和壮大。 2008年北方8省市居民收入比较村龙头企业, 增加农民收入, 清理不合理收费, 减轻农民负担。在城镇, 要扩大就业渠道, 加强对下岗工人的职业培训, 增加企业职工收入。

图1 2008年北方8省市居民收入比较

在进出口方面的措施和建议

要在世界经济危机形势下维持这一良好的发展态势,黑龙江省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加大扶持力度, 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 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改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为集约型增长方式,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5结论

黑龙江省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影响

1前言

1.1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1.1.1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

1.2三大需求要素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概述

在主流经济文献中,一国或一地区长期经济增长的前景一般考察长期供给潜力,需求作为影响经济增长的短期因素很少被予以考虑。比如Blanchard 和Quah 提供的分析模型,该模型假定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短期的,而供给对总产出的影响是长期的,将总产出分解为被供给解释的长期波动和被需求解释的短期波动,未将需求因素考虑到长期的经济增长中。但随着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很多学者都认为需求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Walker 和vatet(r1999)通过对美国二战后经济历史的经验分析后认为,忽略需求因素的正统经济增长理论无法解释美国自60年代以后生产力的大幅下降,而需求的影响在标准生产函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Colm 也认为过分突出供给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有可能会导致错误的结论,这是因为需求的发展变化会对供给因素产生显著的影响。 1.2.1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研究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一般而言消费是最根本的影响因素,也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有关理论研究表明,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可分为直接拉动和间接拉动。直接拉动指在现有生产能力范围内,消费需求的增长直接导致消费品生产的增长; 间接拉动则是指消费需求作为初始变量,通过拉动其它变量拉动经济增长。例如消费需求作为最终需求,从需求的角度可以对投资需求产生引导作用,拉动投资需求的形成和扩大。从而可以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以消费为基础。西方经济学以加速原理解释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间接拉动过程。按照加速原理,消费需求的较小增长,会导致投资需求的巨大增长,要想使投资需求增长保持不变,消费需求必须保持持续增长。对这一过程的说明,可以通过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的理论中所阐述的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原理予以解释。马克思的社会生产两部类模型,不仅指出社会总产品的构成:c+v十m ,更重要的是表明总供给与总需求达到均衡的实现条件。第11部类产品价值的实现条件直接反映了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第n 部类产品在实物形式上全部由消费资料构成。作为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之一,不论是简单再生产还是扩大再生产,从供给角度考虑,第H 部类产品总量必须满足两大部类对消费资料的实物补偿需要; 从需求角度考虑,全社会的消费需求必须等于第11部类的产品价值。没有消费需求的增长,第11部类生产出来的产品不能在市场上全部出清,不仅第11部类的扩大再生产不能实现,而且,第n 部类也不可能形成对生产资料的追加需求,因此可能制约第I 部类生产的增长。

1.2.2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研究

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最具代表性的是萨缪尔森的乘数一加速模型,该模型认为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乘数效应,通过乘数作用,投资可以促使收入增加,而收入的增加又通过加速数原理反作用于投资,使投资增加。另外,投资在经济增长中有产生供给和创造需求的双重作用,因此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实际效应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1>短期内,投资主要作为一种需求影响经济增长,投资的快速增长直接拉动社会总需求的快速增长,因为当年固定资产的投资通常只能形成需求;(2)长期看,通过投资形成资本,再由资本构成一定的生产力,与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获得社会总产出,又可推动经济的增长,但投资形成供给通常都需要一个滞后期,因此当年固定资产投资会对第二年或者之后的几年产生正的影响。通过对国内相关文献的阅览,发 现国内对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角度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投资率的角度,研究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胡永平[3]在《经济增长与投资关系的实证研究》中,以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四省市为对象,采用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实证研究了投资率与经济增长率的相互影响; 孙众林[4]在《合理投资率的实证分析》一文中,从理论和实证方面,研究经济增长与投资率、投资乘数和投资增长率的关系,结果表明:(1)本期经济增长速度受前期投资率的影响,而不受本期投资率的影响;(2)投资率、投资乘数和投资增长率与经济增长有倍数扩大效应,即三因素同时扩大,经济成倍增长,同时下滑,经济也将迅速下滑。 2、从投资支出的角度,研究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投资支出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自发投资,可以理解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国家预算内资金的投资支出,即政府投资; 第二类,是政府投资之外的其他投资,比如国内银行贷款、利用外资、自筹和其他投资。王曼华[[s}在《不同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分析》一文中,借鉴萨缪尔森的乘数加速数模型,通过构建诱发投资模型和政府投资模型,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的运行态势,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增长呈现为单边上扬的增长态势,从长远看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发展趋势以上升为主调,但发展过程不稳定。3、从投资规模、结构的角度,研究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窦志武[[6]在《投资规模与经济增长》中,通过对投资规模与经济增长规律的分析,论述了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积极和不良影响,提出应该合理增加投资,严格控制投资的规模和去向; 李健[7]在其《投资与经济》一书中,也从投资结构、投资规模的角度详尽论述了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除此之外,还有学者从其它的角度对这一问题作了研究,比如研究国内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本建设投资、更新改造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从供给、需求的角度研究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等方面。 1.2.3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研究

1、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历史回顾

人类早期对经济问题的思考就是探讨如何使财富不断增长,也就是后来所指的经济增长问题。晚期重商主义主张通过输出大于输入的贸易顺差来增加本国金银的积累,从而使得财富增长。其代表人物英国的托马斯. 孟在《英国与东印度的贸易》(1621)及《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1664)中认为,对外贸易是国家致富的唯一手段,是国家财富增长的通常手段,国内贸易是财富的相互转让,对外贸易才一有助于财富的增加,并提出保证贸易顺差采取的措施和途径,包括促进出口,缩减进口以及发展无形贸易等。古典经济学产生之后,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将国家的财富增长归结为分工的发展和资本积累,认为分工的发展可以促进生产率长期增长,而分工的程度取决于市场范围的大小。对外贸易将一国经济延伸到国外,是市场范围扩张的标志,因此对外贸易的发展可以促进分工的深化和生产率的提高,加速经济增长。斯密这一论述表明对外贸易具有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最早专门论述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经济学家是英国学者罗伯特逊,1937年他提出“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发动机”这一论断,其主要观点是,认为后进国家可以通过对外贸易,特别是通过出口增加来拉动本国经济的增长。后美籍学者纳克斯对西方国家国民经济增长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对外贸易之所以可以成为经济增长发动机的原因在于,中心地国家经济的增长使得对初级产品的需求增加,生产初级产品的外围地国家就会受益于国际分工,其初级产品出口的增加,通过一定的转换过程,将出口部门经济的增长传递到国内其他部门,从而引起国内经济的增长。

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发动机,这一论断提出之后,经济学界不同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对外贸易只能作为经济增长的燃料,其发动机在于其他原因和条件; 古典学派认为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通过利润率发生间接作用; 另外一些学者认为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取决于国家的大小和经济状况,有可能处于发动机的位置,也有可能作用很小。拉丁美洲的一些经济学者对罗伯特逊的论断完全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所处的国际经济环境,有利于发达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出口的主要是初级产品,进口的是工业制成品,而制成品的价格往往要远远高于初级产品。在这样的状况下,对外贸易不仅不会成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反而会削弱一国的经济增长力。

2、我国学术界在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方面的实证研究结果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在理论方面存在分歧之后,经济学者开始从实证方面着手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对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区域进行实证研究,其结果也不尽相同。在此主要对我国学术界近几年来的实证研究结果作一总结。

赵娇[f81在《外贸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将GDP 、进出口总额和GDP 滞后一期变量构建了计量经济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检验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进出口总额是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刘晓鹏I9]在《我国进出口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一文中,从对外贸易与GDP 增长率的相关性入手,通

过对我国1980-1998的有关数据进行分析,揭示了进口对我国国民经济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同时从出口商品结构的角度分析了为什么出口与我国经济增长存在弱相关; 林媛媛po]在《进口与经济增长正相关回归分析》一文中,以GDP 作为因变量,进口总额作为自变量,通过线性回归模型说明进口与我国经济增长存在正相关关系,并提出进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

(1)通过进口,可以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先进的科学技术是经济增长、现代化得以实现的关键因素,通过进口,输入先进的技术,可以缩短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同时也可以避免技术开发中存在的风险问题。 (2)通过进口,可以引进国内稀缺的自然资源。(3)通过进口,可以引进国外的先进制度。

在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这一问题的研究中,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证研究方面,由于研究者研究的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研究角度存在着差异,以致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但在“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存在正相关关系”这一点上基本可以达成共识。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阅览,笔者有两点看法:(1)研究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献中,大多均采用简单的线性回归模型,因变量一般采用GDP 指标,自变量为对外贸易的相关指标,笔者认为采用简单的线性回归分析方法不太合理,因为我们所研究的变量不能保证均为平稳的时间序列,若变量为非平稳,则所构建的线性回归模型就会有谬误回归之嫌,即表面上得来一个良好结果,事实上结果并无实际的解释意义。(2)在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中,单一选用净出口指标不可取。净出口分析方法中,认为进口对国民经济只具有负作用,忽略了进口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因此仅通过净出口指标分析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得出的结论不可靠。

总需求(AD)是全社会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Y= C+1+ G+ ( N X)由」几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的外向n1经济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总出口成卜降的趋势,所以我匡}提出了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由凯恩斯理论对于总需求管理,我们可以从二个方ICI 来拉动国内需求,即刺激消费、扩大投资、加大政府支出,h ICI就分别从这二个方}}I加以分析1刺激消费

在各国相继出台的经济刺激计划中,扩大居民消费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从中短期来石,各国扩大消费的各项举措,其直按目的是让民众有钱去消费; 而从经济发展的纵向线条来石,这些举措的效果如何还要石居民是否敢」几去消费这井不仅仅是观念的转变,背后依托的是一国在氏期的经济发展中是否有一整套利」几消费的结构和体制而这也正是当前中国需要向}I I_界其它一些成熟经济体所需要借鉴的地方

消费者信心指数是判断经济前景的一个重要先行指 标,是一国居民对个人消费支出的预期反映全球卞要经 济体在过去的一年里,消费者信心指数一直在旱现卜行的 走势去年初,在经济危机刚露头时,由」几能源和食品价格 的双重暴涨,大部分国家的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明显缩水, 消费者信心指数和实际消费支出减少成为卞要经济体经济 运行中的共同特点到了卜半年,国际能源和食品价格的

高烧退去,但是经济危机开始全ICI 显现,全球性的经济衰退 己无异议作为宏观经济在微观个体的最直按反映,居民 消费不振己不只是某些领域价格高与低的问题了在各国 走出经济衰退尚无一个可预期的时间表之时,不难想象消 费者信心指数将保持低位或者一直一路卜滑从全球宏观 经济大局来石,各国扩大内需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欧、美· 日裁等经济体是推动全球经济增氏的卞要动力,这些国家 与中国一样,都在转身共同开拓国内的消费市场这些匡} 家在启动国内消费市场时,尽管匡}情与所处的经济发展阶 段有所不同,但其中也不乏共同之处

期,最终刺激市场的活跃发展

1.1研究的实用价值与理论意义(这段分两部分来写, 一部分是意义, 一部分是实际的应用价值)

1、从需求的角度研究经济增长的意义

经济增长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其重要性己受到普遍关注。从产生至今,经济增长理论和实证研究都得到了发展和完善。经济学家对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重点在于考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由于对经济增长的不同理解,经济学界有关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角度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生产、供给和需求。木文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从需求的角度划分为投资、消费和净出口,这三类因素通常被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具体分析这三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利于考察宏观经济政策的实际应用效果。另外,这三类因素能够独立量化,定量分析所需的数据容易获取,且研究成果可以为制定经济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依照本文对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划分方法,在此未将技术进步、劳动和资本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考虑在内,并不意味着这些因素对经济增长不重要,只因本文的研究角度不同。 加大投资、启动内需、增加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促进经济增长的“三驾马 车”。在我国内需启动乏力、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缺乏竞争力的背景下,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国内生产总值(GDP)黑龙江由1978年的3645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257306亿元注,年均增长注9.83%,经济总量先后超过了俄罗斯、加拿大、意大利、法国、英国和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人黑龙江均GDP 由1978年的381元增长到2007年的18934元,年均增长8.58%,已由贫穷国家黑龙江迈入到中下等收入国家行列。如以世界银行的购买力平价衡量,中国的GDP 和人均GDP 均远远高于上述水平

1.2国内外研究现状(指的是国内外谁哪年研究过这个问题,研究到什么程度,有什么创新)

1.2.1国外研究现状 1.2.2国外研究现状 1.3本文要解决的问题 2现状 年份 t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

经济增长 gt 12.9 13.4 21.4 14.2 13.4 15.2 17 34.5 24 16.7 12.8

最终消费 Eg 39.3 63.9 71.5 74.8 54.3 94.4 56.4 60.8 61.7 46.9 63.3

Egt 5.1 8.6 15. 3 10. 7 7.3 14. 4 9.6 15. 1 21. 3 11. 3 10.

资本形成 Ek 61.1 327 287 326 442 67 418 388 325 40.7 425

Egt 7.9 4.4 6.2 4.6 5.9 1 7.1 9.6 11. 2 9.7 7.1

货物及服务尽出口 Ex -0.4 3.3 -0.2 -7.4 1.5 -1.1 1.7 0.4 5.7 12.3 -5.8

Ext -0. 1 0.4 -0. 1 -1. 1 0.2 -0. 2 0.3 0.1 2 3 -1

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4.3 1.5 11.7 9.5 8.9 10.6 15.9 15.9

46.5 3.72 25.56 42 78 56.6 43.6 48.9

6 5.9 2.7 3.8 4.9 7.4 5 4.2 6.7

172 929 -326. 6 84 44.7 61.3 -36 53.2

2.3 68 -48 12 4.3 5.5 -0. 3 7.3

36.6 -30. 4 170. 7 48.4 -22. 8 17.8 59.7 -0.2

4.6 -2. 2 2.5 5.6 -2. 2 -1. 6 5.7 -0. 3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经济普查年鉴2004》、《黑龙江统计年鉴2005》的数据计算所得 三大需求对黑龙江省经济增长贡献的测算及比较分析

利用测度公式, 根据2004年中国经济普查和《黑龙江统计年鉴2005》的数据进行测算, 得出三大需求对黑龙江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系数(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

1. 最终消费需求对黑龙江省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 在经济增长的进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7年间, 最终消费需求、资本形成、货物及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份额分别为70.8%、17.7%、11.5%。但从整个时间区间来看, 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波动,1998年经济增长7.3%,其中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2.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仅为37.2%,而资本形成拉动经济增长6.8个百分点,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92.9%;1999年经济增长1.5%完全由最终消费需求拉动, 拉动经济增长3.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255.6%。从最终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波动趋势看,1998年之前, 波动相对比较平缓,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总体保持在61.2%的水平;1998年之后波动较大, 最高点与最低点相差218.4个百分点。 2. 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波动较大。 1986年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贡献为61.6%,1998年上升至的92.9%(最高的年份),1999年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下降为-326.6%(最低的年份), 落差为419.5个百分点。2001年、2004年投资需求的贡献率又分别达到44.7%和53.2%。分时期

看, “七五”期间, 黑龙江省投资贡献率呈开口向上的抛物线趋势“; 八五”时期, 第一年投资贡献率较“七五”末年有所下降, 但以后的几年呈上升平缓发展的趋势; “九五”时期的前两年, 由于国家采取紧缩政策,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低; “十五”期间, 黑龙江省投资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上下波动较大, 且再次出现负值。

3. 货物及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下波动。

1995年到2001年净出口贡献率出现较大波动, 并且在1999年出现了历史最大值170.7%。在总需求中, 货物及服务净出口对黑龙江省经济增长作用较小, 年平均贡献为11.5%。17年黑龙江省经济年平均增长15.2%,其中货物及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拉动为0.6%,且1/2的年份对经济增长负拉动。 3存在的问题 四、基本结论

(一) 最终消费和资本形成是对黑龙江省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两个要素1986~2004年, 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于资本形成, 大部分年份的贡献率在50%以上。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占主导地位, 但其贡献份额呈下降趋势, 且波动较大。相对于居民消费, 政府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波动小, 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说明政府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逐步增强。在居民消费构成中, 城镇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 且呈上升趋势; 农村居民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较小, 且呈下降趋势。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水平为35%,但波动比较大。货物及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低, 年平均贡献率仅为11.5%,且17个年份中有8个年份的贡献率为负数。

(二) 黑龙江省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因素是最终消费

1986~2004年, 最终消费和资本形成对黑龙江省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高于货物及服务净出口, 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略高于资本形成。但由于消费既是社会再生产的终点, 又是社会再生产的新起点, 所以说投资需求是由消费需求派生出来的, 其自身不可能成为经济增长的持久拉动力量。也就是说, 在黑龙江省消费需求没有明显回升迹象的情况下, 投资需求的大幅度回升, 只能说是行政力量的推动。这种性质的推动, 在短时间内有利于阻止经济增长率的下滑, 刺激经济的回升, 但经济启动后的正常运行, 则必须有消费需求拉动的配合。如果没有消费需求的支撑, 则不能将行政启动转变为市场启动, 这种投资增长和经济增长都是不会长久的。只有通过消费需求的活跃来启动投资, 才能为整个社会投资提供应有的空间和市场导向, 才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所以从中长期看, 黑龙江省只有把投资建立在国内消费的有效需求上, 扩大进出口贸易规模, 促进资源转移和产业结构升级, 提升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才能有效拉动经济增长。因此, 黑龙江省经济增长主要由最终消费拉动, 但投资对黑龙江省经济增长的短期拉动作用是很明显的。

目前黑龙江省依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体制性、黑龙江机制性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黑龙江不充分, 市场化程度低, 发展活力不足; 二是经济结黑龙江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 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黑龙江比重较低, 装备制造业产品配套能力和系统集成能黑龙江力有待提高, 原材料工业精深加工度低, 企业自主创黑龙江新能力不强; 三是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仍然黑龙江较大, 部分群众生活还很困难。因此, 建议从投资增黑龙江长型向消费增长, 扩大进出口增长型发展。 4对策 五、建议

1. 缩小收入差距, 提高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营造良好的消费心理环境, 降低“预防性储蓄倾向”, 增加居民即期消费。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提高农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 开拓农村市场。积极发展消费信贷, 加快个人信用体系建设。

2. 科学合理地调配投资, 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有效结合, 提高投资效益。充分发挥对外贸易的技术外溢效应, 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通过产业结构调整, 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1. 进一步加强民生工作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长期重生产、轻生活, 直接为城乡居民消费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黑龙江省是我国老工业基地, 国有大中型企业较多, 退休的老

工人也较多。住房、子女就学、医疗养老依然是普通市民沉重的负担, 是制约扩大消费的主要因素。政府投资应适当向有利于促进城乡居民消费的重大民生工程倾斜, 如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 加大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 完善国家教育助学金制度, 加快国家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黑龙江城乡居民生活无后顾之忧, 是扩大消费、拉动黑龙江经济的长远之计。

2. 从消费与黑龙江省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提出提

高城乡居民收入

提高城乡居民的购买力, 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重点要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 进一步增强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民和城市低收入层的消费能力。黑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还比较低,2008年北方8省市居民收入比较如图4所示。增加收入, 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的购买力任重道远。在农村, 要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 深化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 着力培植和壮大。 2008年北方8省市居民收入比较村龙头企业, 增加农民收入, 清理不合理收费, 减轻农民负担。在城镇, 要扩大就业渠道, 加强对下岗工人的职业培训, 增加企业职工收入。

图1 2008年北方8省市居民收入比较

在进出口方面的措施和建议

要在世界经济危机形势下维持这一良好的发展态势,黑龙江省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加大扶持力度, 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 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改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为集约型增长方式,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5结论


相关内容

  • _一带一路_与东北经济的转型发展_胡仁霞
  • 第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5月Ma2016y )Vol.49 N49卷第3期JournalofYanbianUniversitSocialScienceo.3 y( "一带一路"与东北经济的转型发展 胡仁霞,李晓乐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吉林长春130012 & ...

  • 中国地理试题
  • 中国地理 第一套试题答案 一. 简答题 1. 中国传统文化空间分布的基本格局表现为:(1)轴心文化区和少数民族为主体的非主流文化区:(2)轴心文化区分为黄河文化区和长江文化 区,黄河文化区分为三秦文化区.三晋文化区.中州文化区.齐鲁文化区和燕赵文化区,长江文化区分为巴蜀文化区.楚文化区.吴越文化区等 ...

  • 会展专业人才需求状况
  • 会展专业人才前景广阔 会展人才需求与日俱增 会展专业人才前景十分广阔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我国会展产业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高速发展,截止到2007年,展会数量超过4000个:主营展览公司3800家左右,从业人员近百万人,展览会的直接产值超过140亿元人民币.各大城市纷纷将会展业列为优先发展 ...

  • 收入与物价水平对我国城镇居民旅游支出的影响
  • 旅游管理研究 0 年 月刊 收入与物价水平对我国城镇居民旅游支出的影响 荆艳峰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 北京 100101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北京 100875) 摘要:国内旅游消费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绩优股".本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 ...

  • 25-5-开题报告-民营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演进
  • 开题报告 民营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演进 1. 研究目的 产业结构是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产业部门的出现,人们为了研究产业的变化而创立的经济范畴.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联系,产业结构的演进和升级会促进经济总量的增长,而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则会阻碍经济的发展.中国民营经济的重新兴起和快速发展是1978年改 ...

  • 中国雪乡国家森林公园市场营销策
  • <中国雪乡国家森林公园市场营销策划书> 策划人:陈鹤丹 班级:2014级-一班 学号:1406110102 日期:2016.6.1 前言 近年来,随着<爸爸去哪儿>.<智取威武山>等影视节目的拍摄与热播,"中国雪乡"越来越被广大影视旅游爱好者熟 ...

  • 旅游英语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分析
  • 旅游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优势分析 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传统.祖国的人文历史.民族风情.山水名胜等得天独厚的条件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爱好者.旅游业已成为我国主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不但可以吸引国外的旅游者,而且可以引进异国文化的信息.旅游者与目的地居民直接或间 ...

  • 关于浙江农村人口老龄化的若干思考--例子
  • 关于浙江农村人口老龄化的若干思考 (外国语学院 杨洁慧 英语096) 摘要:浙江是人口老龄化最突出的省份之一, 而老龄化现象在农村中尤为明显.<浙江省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显示,浙江省老年人口总量将继续呈逐渐增长态势,2010年60岁及以上老人约占总人口的17%,2020年上升到21%,20 ...

  • 2016年水产养殖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中国水产养殖行业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趋 势预测报告(2015版) 报告编号:1657325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