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复习

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 万以上数的认识

一、数的认识 (一)整数

1、自然数 整数的意义 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它们都是整数 。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2、计数单位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其中“一”是计数的基本单位。 3、十进制计数法 10个1是10,10个10是100„„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数位

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读亿级、万级时,先按照个级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或“万”字。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它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6、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7、万以上数的写法: (1)一个数含有万级和亿级,应从最高位写起,一级一级地往下写。 (2)写数时哪一位上是几就在那一位上写几,遇到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8、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1)如果位数不同,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位数少的那个数就小; (2)如果位数相同,就从最高位开始比较,最高位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第一位相同就看下一位,以此类推。 9、整万、整亿数的改写:

(1)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把万位后面的4个0去掉,加上一个“万”字即可。

(2)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把亿位后面的8个0去掉,加上

一个“亿”字即可。 10、近似数与准确数 :

有些数的前面有“约”字,都不是准确数,像这样的数我们称做为“近似数”。 “四舍五入法”:在取近似数的时候, 按要求保留到哪一位,这一位后面的数称为“尾数”。如果尾数的最高位数字小于5, 就把尾数去掉。如果尾数的最高位数字大于或等于5, 就把尾数舍去并向它的前一位进“1”, 这种取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 “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就是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数精确(保留)到万位或亿位,求它的近似数。 (1)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应看千位上的数是几,再决定是“四舍”还是“五入”。

(2)用“亿”作单位的近似数,就看千万位上的数是几,再决定是“四舍”还是“五入”。

(3)不管是用“万”还是用“亿”作单位,写近似数时都要用约等号(≈)连接,末尾还要写上“万”字或“亿”字。

11、求近似数和数的改写的相同点:求近似数和数的改写都是把一个较大的数表示成整“万”或整“亿”的数,后面都要加一个“万”字或“亿”字。

不同点:求近似数是把一个数变成一个近似数,数的大小发生了变化;而数的改写只是把一个大数写成了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大小没有发生变化。

12、数字编码。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编码中的数字代表着一定的意义。编码具有有序性。

第三、五单元 数的运算

(一)计算方法

1、整数乘法计算法则:

先用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尾就对齐哪一位,然后把各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2、整数除法计算法则:

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

3、乘法估算的基本方法:把两个因数都看作接近的整十、整百数,再口算出结果。根据实际,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 (二)运算定律 1、减法运算性质

⑴ 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所有减数的和。即a-b-c=a-(b+c) 。 ⑵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先减去第二个减数,再减去第一个减数。即a-b-c=a-c-b。 2、除法运算性质

⑴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即a ÷b ÷c=a÷(b×c) 。 ⑵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先除以第二除数,再除以第一个除数。即a ÷b ÷c=a÷c ÷b 。

3、积的变化规律:在乘法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推广:一个因数扩大A 倍,另一个因数扩大B 倍,积扩大AB 倍。 一个因数缩小A 倍,另一个因数缩小B 倍,积缩小AB 倍。

4、商不变性质: 在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m ≠0 a÷b=(a×m) ÷(b×m)=(a÷m) ÷(b÷m) 推广:被除数扩大(或缩小)A 倍,除数不变,商也扩大(或缩小)A 倍。

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A 倍,商反而缩小(或扩大)A 倍。

利用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规律性质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但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要注意余数。如:8500÷200= 可以把被除数、除数同时缩小100倍来除,即85÷2= ,商不变,但此时的余数1是被缩小100被后的,所以还原成原来的余数应该是100。 (三) 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运算;两级运算 先

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2、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3、第一级运算: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 4、第二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第二、四单元 几何的初步知识

一、线和角 1、线 ⑴ 直线

直线没有端点;长度无限;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⑵ 射线

射线只有一个端点;长度无限。 ⑶ 线段

线段有两个端点,它是直线的一部分;长度有限;两点的连线中,线段为最短。

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就是两点间的距离。 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都是直的,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⑷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平行和相交两种。 ⑸ 平行线

【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直线 a平行于b ,直线 b也平行于a 。

【性质】过直线外一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直线段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 平行线间垂直线段处处相等。

【画法】 一合,二靠,三移,四画。 (6) 垂线

【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相交的点叫做垂足。 【性质】

过一点(直线上或直线外)只能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画法】一合,二过,三画,四标。 2、角

(1)角的定义 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2)角的度量 角的计量单位是“度”, 用符号“ °”表示。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 “ 1°” 。 (3)角的大小比较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4)角的画法 一画线,二量角,三连线,四标注。 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的角的度数是15的倍数。 (5)角的分类

① 锐角: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② 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③ 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④ 平角: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这时所组成的角叫做平角。平角180°。

⑤ 周角:角的一边旋转一周,与另一边重合。周角是360°。

第六、七单元 解决问题

常用的数量关系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单产量 ×数量=总产量

总产量÷数量=单产量 总产量÷单产量=数量 3、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10、平均数问题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11、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 ÷2=大数 (和-差) ÷2=小数 12、和倍问题

和÷(倍数-1) =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和-小数=大数) 13、差倍问题

差÷(倍数-1) =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14、相遇问题

总路程=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15、植树问题:这类应用题是以“植树”为内容。凡是研究总长、间距、间隔数、棵树四种数量关系的应用题,叫做植树问题。 解题关键:解答植树问题首先要判断地形,分清是否封闭图形,从而确定是沿线段植树还是沿周长植树,然后按基本公式进行计算。

解题规律:

(1)沿线段植树 间距×间隔数=总长 总长÷间距=间隔数 总长÷间隔数=间距

【两端都栽】

棵树=间隔数+1 总长=间距×(棵树-1)

【两端都不栽】棵树=间隔数-1 总长=间距×(棵树+1) (2)沿周长植树 棵树=间隔数 总长=间距×棵数 棵树=总路程÷株距 株距=总路程÷棵树

例 沿公路一旁埋电线杆 301 根,每相邻的两根的间距是 50 米 。后来全部改装,只埋了201 根。求改装后每相邻两根的间距。 分析:本题是沿线段埋电线杆,要把电线杆的根数减掉一。列式为 50 ×( 301-1 )÷( 201-1 ) =75 (米)

(3)类似问题 钟声时长问题 队列长度问题 爬楼梯问题

公交站点问题 锯木头时间问题 正方形四边植树问题

第八单元 条形统计图

第八单元、条形统计图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线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优点: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注意:画条形统计图时,直条的宽窄必须相同。取一个单位长度表示数量的多少要根据具体情况而确定;

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表示不同项目的直条,要用不同的线条或颜色区别开,并在制图日期下面注明图例。 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2)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线的宽度和间隔。 (3)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深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4)按照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注明数量。

常用单位换算

1、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2、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3、体(容) 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4、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 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5、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6、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 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 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长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 b:宽 )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 S=a×b 3、三角形(S :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 S=ah÷2

三角形的高=面积×2÷底 三角形的底=面积×2÷高 4、平行四边形(S :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 万以上数的认识

一、数的认识 (一)整数

1、自然数 整数的意义 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它们都是整数 。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2、计数单位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其中“一”是计数的基本单位。 3、十进制计数法 10个1是10,10个10是100„„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数位

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读亿级、万级时,先按照个级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或“万”字。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它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6、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7、万以上数的写法: (1)一个数含有万级和亿级,应从最高位写起,一级一级地往下写。 (2)写数时哪一位上是几就在那一位上写几,遇到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8、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1)如果位数不同,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位数少的那个数就小; (2)如果位数相同,就从最高位开始比较,最高位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第一位相同就看下一位,以此类推。 9、整万、整亿数的改写:

(1)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把万位后面的4个0去掉,加上一个“万”字即可。

(2)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把亿位后面的8个0去掉,加上

一个“亿”字即可。 10、近似数与准确数 :

有些数的前面有“约”字,都不是准确数,像这样的数我们称做为“近似数”。 “四舍五入法”:在取近似数的时候, 按要求保留到哪一位,这一位后面的数称为“尾数”。如果尾数的最高位数字小于5, 就把尾数去掉。如果尾数的最高位数字大于或等于5, 就把尾数舍去并向它的前一位进“1”, 这种取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 “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就是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数精确(保留)到万位或亿位,求它的近似数。 (1)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应看千位上的数是几,再决定是“四舍”还是“五入”。

(2)用“亿”作单位的近似数,就看千万位上的数是几,再决定是“四舍”还是“五入”。

(3)不管是用“万”还是用“亿”作单位,写近似数时都要用约等号(≈)连接,末尾还要写上“万”字或“亿”字。

11、求近似数和数的改写的相同点:求近似数和数的改写都是把一个较大的数表示成整“万”或整“亿”的数,后面都要加一个“万”字或“亿”字。

不同点:求近似数是把一个数变成一个近似数,数的大小发生了变化;而数的改写只是把一个大数写成了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大小没有发生变化。

12、数字编码。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编码中的数字代表着一定的意义。编码具有有序性。

第三、五单元 数的运算

(一)计算方法

1、整数乘法计算法则:

先用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尾就对齐哪一位,然后把各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2、整数除法计算法则:

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

3、乘法估算的基本方法:把两个因数都看作接近的整十、整百数,再口算出结果。根据实际,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 (二)运算定律 1、减法运算性质

⑴ 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所有减数的和。即a-b-c=a-(b+c) 。 ⑵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先减去第二个减数,再减去第一个减数。即a-b-c=a-c-b。 2、除法运算性质

⑴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即a ÷b ÷c=a÷(b×c) 。 ⑵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先除以第二除数,再除以第一个除数。即a ÷b ÷c=a÷c ÷b 。

3、积的变化规律:在乘法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推广:一个因数扩大A 倍,另一个因数扩大B 倍,积扩大AB 倍。 一个因数缩小A 倍,另一个因数缩小B 倍,积缩小AB 倍。

4、商不变性质: 在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m ≠0 a÷b=(a×m) ÷(b×m)=(a÷m) ÷(b÷m) 推广:被除数扩大(或缩小)A 倍,除数不变,商也扩大(或缩小)A 倍。

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A 倍,商反而缩小(或扩大)A 倍。

利用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规律性质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但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要注意余数。如:8500÷200= 可以把被除数、除数同时缩小100倍来除,即85÷2= ,商不变,但此时的余数1是被缩小100被后的,所以还原成原来的余数应该是100。 (三) 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运算;两级运算 先

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2、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3、第一级运算: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 4、第二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第二、四单元 几何的初步知识

一、线和角 1、线 ⑴ 直线

直线没有端点;长度无限;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⑵ 射线

射线只有一个端点;长度无限。 ⑶ 线段

线段有两个端点,它是直线的一部分;长度有限;两点的连线中,线段为最短。

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就是两点间的距离。 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都是直的,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⑷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平行和相交两种。 ⑸ 平行线

【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直线 a平行于b ,直线 b也平行于a 。

【性质】过直线外一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直线段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 平行线间垂直线段处处相等。

【画法】 一合,二靠,三移,四画。 (6) 垂线

【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相交的点叫做垂足。 【性质】

过一点(直线上或直线外)只能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画法】一合,二过,三画,四标。 2、角

(1)角的定义 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2)角的度量 角的计量单位是“度”, 用符号“ °”表示。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 “ 1°” 。 (3)角的大小比较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4)角的画法 一画线,二量角,三连线,四标注。 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的角的度数是15的倍数。 (5)角的分类

① 锐角: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② 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③ 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④ 平角: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这时所组成的角叫做平角。平角180°。

⑤ 周角:角的一边旋转一周,与另一边重合。周角是360°。

第六、七单元 解决问题

常用的数量关系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单产量 ×数量=总产量

总产量÷数量=单产量 总产量÷单产量=数量 3、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10、平均数问题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11、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 ÷2=大数 (和-差) ÷2=小数 12、和倍问题

和÷(倍数-1) =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和-小数=大数) 13、差倍问题

差÷(倍数-1) =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14、相遇问题

总路程=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15、植树问题:这类应用题是以“植树”为内容。凡是研究总长、间距、间隔数、棵树四种数量关系的应用题,叫做植树问题。 解题关键:解答植树问题首先要判断地形,分清是否封闭图形,从而确定是沿线段植树还是沿周长植树,然后按基本公式进行计算。

解题规律:

(1)沿线段植树 间距×间隔数=总长 总长÷间距=间隔数 总长÷间隔数=间距

【两端都栽】

棵树=间隔数+1 总长=间距×(棵树-1)

【两端都不栽】棵树=间隔数-1 总长=间距×(棵树+1) (2)沿周长植树 棵树=间隔数 总长=间距×棵数 棵树=总路程÷株距 株距=总路程÷棵树

例 沿公路一旁埋电线杆 301 根,每相邻的两根的间距是 50 米 。后来全部改装,只埋了201 根。求改装后每相邻两根的间距。 分析:本题是沿线段埋电线杆,要把电线杆的根数减掉一。列式为 50 ×( 301-1 )÷( 201-1 ) =75 (米)

(3)类似问题 钟声时长问题 队列长度问题 爬楼梯问题

公交站点问题 锯木头时间问题 正方形四边植树问题

第八单元 条形统计图

第八单元、条形统计图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线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优点: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注意:画条形统计图时,直条的宽窄必须相同。取一个单位长度表示数量的多少要根据具体情况而确定;

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表示不同项目的直条,要用不同的线条或颜色区别开,并在制图日期下面注明图例。 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2)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线的宽度和间隔。 (3)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深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4)按照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注明数量。

常用单位换算

1、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2、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3、体(容) 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4、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 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5、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6、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 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 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长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 b:宽 )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 S=a×b 3、三角形(S :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 S=ah÷2

三角形的高=面积×2÷底 三角形的底=面积×2÷高 4、平行四边形(S :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相关内容

  • 新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 <万以上数的读法>教后反思 万以上数的读法中级开头.中间, 末尾有零的数的读写法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学时我注意利用教学活动突破难点,我一方面强调写数时先" 想想数的最高位是什么位? 是几位数? 再写几位数,写完必须先分级后读一遍.因为读的时候,有时写着的0不读出来,有时又要全部读 ...

  • 初中课程教学视频辅导
  • 初一课程 初一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初一生物上册实验教程(苏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教程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程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辅导教程 初一语文学习方法讲座 人教版七年级下英语教程 初一语文新课标教程 七年级历史学习方法辅导 七年级英语学习方法视频教程 新目标七年级英语上册视频 人教版七 ...

  •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上学期)复习资料
  • ·新课标三年级上学期数学_期末复习题pep(01-09) ·新课标三年级上学期数学_期末复习题doc(01-09) ·新课标三年级上学期数学_期末复习题[人教版](01-09) ·新课标三年级上学期数学_期末复习题[精品](01-09) ·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doc(01-09) · ...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书答案
  • × 答案 菜单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书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书练习一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书练习二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书练习三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书第17页整理和复习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书练习四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书练习五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书练习六答案 人教版 ...

  • 自制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习资料
  •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知识结构: 一个形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鸦片战争爆发--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两个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 两对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 民族革命--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两大历史任务民 ...

  • 最新小学数学,语文英语电子课本汇编
  • 昨天唤不回,明天不确实,你把握的就是今天. (请按各专辑上的停止键`口'关停不听专辑) 光景不待人,须叟发成丝. --李白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小学数学电子课本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 ...

  • 小学各版本数学电子课本
  • 一年级数学电子课本 人教版 人教版上册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后记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总复习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我们的校园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钟表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11-20各数的认识 人教版下册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末页 人教版一年 ...

  • 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计划
  • 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计划 复习是巩固已学知识,拓展新知识的必要手段,做好期末复习工作能使学生全面系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开展学生的智力.复习阶段做到有条不紊复习,按部就班地推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更系统化.完整化,从而更好地应用知识,提高学习质量. 做好全面复习工作要有周密的计划,这样才能在 ...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1-6年级知识点整理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1-6年级知识点整理 一年级上册 1. 生活中的数:1-10的认识 2. 比较:等于.大于.小于符号,大小.多少.高矮.长短.轻重 3. 加减法(一):加减号.1-10的加减 整理与复习(一):1-10任意数加法表 大家来锻炼:练习 4. 分类:整理房间.会飞的动物.水果.文具.玩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