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

浅论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

作者:丁莹

来源:《考试周刊》2014年第09期

摘 要: 本文介绍了尤金·奈达的翻译理论对中国的影响。通过介绍其功能对等理论的内涵,功能对等的评价与影响,使读者对尤金的翻译理论有更明确的把握。

关键词: 尤金·奈达 功能对等理论 翻译

尤金·奈达(Eugene Albert Nida,1914—2011),美国当代著名翻译理论家,曾师从著名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和弗赖斯。他学识渊博,涉猎范围十分广泛,精通多种语言,曾长期供职于美国圣经公会翻译部,主要从事《圣经》,翻译和修订的组织工作,以及《圣经》译员的培训和理论指导,有着非常丰富的翻译培训和讲学经历。他是一位多产的语言和翻译理论工作者,共发表过文章250多篇,著作40多部,其中学术影响较大的有《翻译科学探索》(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翻译理论与实践》(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语言结构与翻译:奈达文集》(Language Structure and Translation:Essays by Eugene A.Nida)、《跨语交际的社会语言学视角》(The Sociolinguistics of Interlingual

Communication)等。他是迄今为止美国翻译理论界最著名的代表,也是当代整个西方翻译理论界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在中国产生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他是中国介绍得最多的一位西方翻译理论家。

一、功能对等理论的内涵

奈达的翻译理论是以目的语和目的语文化为依归,以译文和译文读者为中心的理论。他把翻译看成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交际的目的是清楚地传递信息,使得交际双方能够沟通,因此,翻译首先要译意。由于不同的语言表示形式各异,因此译意必须改变语言的表达形式。奈达的所有翻译理论都是围绕这一基本思想展开的。

关于翻译的性质,他先是提出了“动态对等”的概念,具体来说,就是“从语义到语体,在目的语中用切近原文的自然对等语再现源语信息”。传统的翻译方法是以形式为标准的翻译,运用这种方法的译者认为,各种语言大致是相似的,译者可以从一种语言直接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这种方法一般被称为“形式对应”,也就是重点要放在原文或源语的表达形式上,译者尽一切努力从一种语言的表层结构直接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表层结构。奈达认为一个称职的译者,应该经过一个分析、转换、重组和检验的过程,把重点放在原文的内容上,力求使译文读者对译文信息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信息的反应趋于一致,即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等值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翻译必须以读者为服务中心。他说:“衡量一个翻译作品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就是检查译文读者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然后将译文读者的反应与原文读者的反应加以比较。 换句话说,要判断某个译作是优还是劣,是合格还是不合格,我们必须以读者的客观反应,而不是以译者本人的主观感觉为衡量标准。”如果译文读者对译文信息所做出的反应与

原文读者对原文信息所做出的反应基本相等,那么便可认为是合格的翻译。动态对等理论认为翻译的重点不应当是语言的表现形式,而应当是译者对译文的反应,并应把这种反应和原作读者对原文可能产生的反应加以对比。

奈达这一思想引起了不少误解,很多人认为翻译只需要翻译内容,而不必顾及语言的表达形式,所以奈达后来将“动态对等”改为“功能对等”,认为翻译不仅包括思想内容,还包括语言形式。功能对等的翻译,不但是信息内容的对等,而且尽可能地要求形式对等。在某种程度上,形式也表达意义,改变形式就改变了意义。奈达对翻译时改变形式提出五个条件:(1)直译会导致意义上的错误;(2)引入外来语形成语义空白;(3)形式对应引起严重的意义晦涩;(4)形式对应引起作者原意没有的歧义;(5)形式对应违反目的语的语法或文体规范。其实,奈达最初对“动态对等”的定义,即“从语义到语体,在接受语中用切近原文的自然对等语再现源语信息”,已经对“语体”这种形式因素作了规定,它要求目的语文本在不同的语言结构里尽可能完满地再现源文本旨意,与传统的“自由翻译”或“活译”是不同的,因为自由翻译没有此种要求,往往是毫无节制的自由发挥。

奈达对“功能对等”做了进一步的阐述,认为“最切近的自然对等”的说法是不够的,可能有几种译文都达到了功能对等,但没有一种译文可以称得上与原文是完美的对等。因此他提出了不同层次的翻译对等这一概念,即“最高层次的对等”和“最低层次的对等”。所谓“最高层次的对等”,是指“译文达到高度的对等,使目的语听众或读者在理解和欣赏译文时作出反应,与原文听众或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和欣赏所作出的反应基本上一致”。所谓最低层次的对等,是指“译文能达到充分的对等,使目的语的听众或读者能理解和欣赏原文听众或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和欣赏”。在这两种对等之间,还有各种不同层次的对等,因此允许翻译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二、功能对等理论的评价与影响

传统的翻译理论把翻译重点放在语言的表现形式上,强调对原文的忠实、译文与原文的对等,较多地强调处理语言中的特殊现象,如修辞、格律等形式上的东西,而往往忽略译文读者的反应。然而,由于汉英语言的差异,汉英修辞格也存在很大差异。比如,英语中的押韵就很难用汉语表达。除此之外,汉英中有些修辞格虽然名称相同,但在实际运用中却差别很大,在翻译时,很难寻求目的语中对应的形式,因而,用传统的翻译理论很难评判并指导某些具体的翻译实践。

奈达主张更多地从译文读者的角度考虑译文的成功与否,尽量使译文流畅自然,甚至可以针对层次不同的读者由一种原文译出不同的译文。这种理论在翻译及翻译理论上引起的结果是革命性的,产生了深远影响,给翻译研究注入了新的思想和活力。在美国本土,至少有两本较有影响的教科书,一本是约翰·比克曼和约翰·卡洛合写的《翻译圣经》,一本是米尔德里德·L·拉森的《意义翻译法:语际对等指南》,都是运用奈达的翻译理论写成的。从上世纪50年代直至今日,在美国《圣经》翻译领域,译者一直普遍遵循。奈达的翻译思想在中国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他是在中国介绍得最多的一位西方翻译理论家,在我国产生了极大反响,并引发了不少争论,在我国的翻译实践中至今仍发挥着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申雨平.西方翻译理论精选[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M].商务印书馆,2004.

[3]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浅论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

作者:丁莹

来源:《考试周刊》2014年第09期

摘 要: 本文介绍了尤金·奈达的翻译理论对中国的影响。通过介绍其功能对等理论的内涵,功能对等的评价与影响,使读者对尤金的翻译理论有更明确的把握。

关键词: 尤金·奈达 功能对等理论 翻译

尤金·奈达(Eugene Albert Nida,1914—2011),美国当代著名翻译理论家,曾师从著名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和弗赖斯。他学识渊博,涉猎范围十分广泛,精通多种语言,曾长期供职于美国圣经公会翻译部,主要从事《圣经》,翻译和修订的组织工作,以及《圣经》译员的培训和理论指导,有着非常丰富的翻译培训和讲学经历。他是一位多产的语言和翻译理论工作者,共发表过文章250多篇,著作40多部,其中学术影响较大的有《翻译科学探索》(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翻译理论与实践》(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语言结构与翻译:奈达文集》(Language Structure and Translation:Essays by Eugene A.Nida)、《跨语交际的社会语言学视角》(The Sociolinguistics of Interlingual

Communication)等。他是迄今为止美国翻译理论界最著名的代表,也是当代整个西方翻译理论界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在中国产生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他是中国介绍得最多的一位西方翻译理论家。

一、功能对等理论的内涵

奈达的翻译理论是以目的语和目的语文化为依归,以译文和译文读者为中心的理论。他把翻译看成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交际的目的是清楚地传递信息,使得交际双方能够沟通,因此,翻译首先要译意。由于不同的语言表示形式各异,因此译意必须改变语言的表达形式。奈达的所有翻译理论都是围绕这一基本思想展开的。

关于翻译的性质,他先是提出了“动态对等”的概念,具体来说,就是“从语义到语体,在目的语中用切近原文的自然对等语再现源语信息”。传统的翻译方法是以形式为标准的翻译,运用这种方法的译者认为,各种语言大致是相似的,译者可以从一种语言直接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这种方法一般被称为“形式对应”,也就是重点要放在原文或源语的表达形式上,译者尽一切努力从一种语言的表层结构直接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表层结构。奈达认为一个称职的译者,应该经过一个分析、转换、重组和检验的过程,把重点放在原文的内容上,力求使译文读者对译文信息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信息的反应趋于一致,即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等值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翻译必须以读者为服务中心。他说:“衡量一个翻译作品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就是检查译文读者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然后将译文读者的反应与原文读者的反应加以比较。 换句话说,要判断某个译作是优还是劣,是合格还是不合格,我们必须以读者的客观反应,而不是以译者本人的主观感觉为衡量标准。”如果译文读者对译文信息所做出的反应与

原文读者对原文信息所做出的反应基本相等,那么便可认为是合格的翻译。动态对等理论认为翻译的重点不应当是语言的表现形式,而应当是译者对译文的反应,并应把这种反应和原作读者对原文可能产生的反应加以对比。

奈达这一思想引起了不少误解,很多人认为翻译只需要翻译内容,而不必顾及语言的表达形式,所以奈达后来将“动态对等”改为“功能对等”,认为翻译不仅包括思想内容,还包括语言形式。功能对等的翻译,不但是信息内容的对等,而且尽可能地要求形式对等。在某种程度上,形式也表达意义,改变形式就改变了意义。奈达对翻译时改变形式提出五个条件:(1)直译会导致意义上的错误;(2)引入外来语形成语义空白;(3)形式对应引起严重的意义晦涩;(4)形式对应引起作者原意没有的歧义;(5)形式对应违反目的语的语法或文体规范。其实,奈达最初对“动态对等”的定义,即“从语义到语体,在接受语中用切近原文的自然对等语再现源语信息”,已经对“语体”这种形式因素作了规定,它要求目的语文本在不同的语言结构里尽可能完满地再现源文本旨意,与传统的“自由翻译”或“活译”是不同的,因为自由翻译没有此种要求,往往是毫无节制的自由发挥。

奈达对“功能对等”做了进一步的阐述,认为“最切近的自然对等”的说法是不够的,可能有几种译文都达到了功能对等,但没有一种译文可以称得上与原文是完美的对等。因此他提出了不同层次的翻译对等这一概念,即“最高层次的对等”和“最低层次的对等”。所谓“最高层次的对等”,是指“译文达到高度的对等,使目的语听众或读者在理解和欣赏译文时作出反应,与原文听众或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和欣赏所作出的反应基本上一致”。所谓最低层次的对等,是指“译文能达到充分的对等,使目的语的听众或读者能理解和欣赏原文听众或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和欣赏”。在这两种对等之间,还有各种不同层次的对等,因此允许翻译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二、功能对等理论的评价与影响

传统的翻译理论把翻译重点放在语言的表现形式上,强调对原文的忠实、译文与原文的对等,较多地强调处理语言中的特殊现象,如修辞、格律等形式上的东西,而往往忽略译文读者的反应。然而,由于汉英语言的差异,汉英修辞格也存在很大差异。比如,英语中的押韵就很难用汉语表达。除此之外,汉英中有些修辞格虽然名称相同,但在实际运用中却差别很大,在翻译时,很难寻求目的语中对应的形式,因而,用传统的翻译理论很难评判并指导某些具体的翻译实践。

奈达主张更多地从译文读者的角度考虑译文的成功与否,尽量使译文流畅自然,甚至可以针对层次不同的读者由一种原文译出不同的译文。这种理论在翻译及翻译理论上引起的结果是革命性的,产生了深远影响,给翻译研究注入了新的思想和活力。在美国本土,至少有两本较有影响的教科书,一本是约翰·比克曼和约翰·卡洛合写的《翻译圣经》,一本是米尔德里德·L·拉森的《意义翻译法:语际对等指南》,都是运用奈达的翻译理论写成的。从上世纪50年代直至今日,在美国《圣经》翻译领域,译者一直普遍遵循。奈达的翻译思想在中国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他是在中国介绍得最多的一位西方翻译理论家,在我国产生了极大反响,并引发了不少争论,在我国的翻译实践中至今仍发挥着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申雨平.西方翻译理论精选[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M].商务印书馆,2004.

[3]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相关内容

  • 浅析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
  • 摘 要: 本文对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大量的实例证明对等理论对广告翻译具有的指导意义.文章从广告的文化内涵和语言结构和两个方面探讨了英汉广告互译中的翻译对等理论的应用问题,对商标翻译中不同的文化因素进行了阐述,并通过大量实例分析如何跨越商标翻译中的文化障碍达到商标翻译的文化等效,更好地 ...

  • 从动态对等到功能对等_奈达对等翻译观简述
  • 理 论 新 探 从动态对等到功能对等 --奈达对等翻译观简述 ◎张雪芳 (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 四川・成都 610064) 尤其是他的对等翻译观, 对国内外翻译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尝试在讨论其三个阶段的 摘 要 奈达的翻译理论, 翻译思想, 分析他的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理论, 以及后来提出的功能对 ...

  • 功能目的论
  • 冬保 --一天, 邻居王二婶不小心把钥匙锁在家里,很多热心的人都前来帮忙,但都无济于事.人们找到了他,但被他拒绝了.王二婶哀求地说:"冬保,求求你啦,要是我当家的回来,我又少不了挨一顿揍.他知道,她丈夫很粗野,经常打她.他心软了,找来工具,费了好半天,帮王二婶打开了锁.王二婶感激万分,特意 ...

  • "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奈达翻译理论体系的核心
  • [摘要]传统的翻译方法相关论文只围绕直译与意译之争,而奈达从<圣经>翻译提出功能对等即读者同等反应."功能对等"翻译理论是奈达翻译理论体系的核心, 是从新的视角提出的新的翻译方法,它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 也有丰富的实践基础,对翻译理论的进一步完善是一大贡献. [关键词 ...

  • 翻译知识选择题
  • 翻译知识选择题 1. 以下关于药学英语句式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_. A. 被动语态出现频繁 B. 无生命主语与无意念谓语搭配 C. 名词化结构 D. 复合句.复杂长句较多 2. 药学英语在翻译时主要采取 . A. 音译法 B. 直译法 C. 意译法 D. 归化法 3. orphan d ...

  • 论唐宋诗词中木兰-兰花英文翻译
  • 论唐宋诗词中木兰\兰花的英文翻译 摘要 本文以翻译理论中的功能对等理论为视角,对唐诗宋词中,诸如"闲荡木兰舟"."独上兰舟"."桂棹兮兰桨"."桂殿兰宫"."兰亭已矣"等诗句中的"兰&quo ...

  • 从功能对等论看京剧术语及剧名的英译
  • 外语语言研究大 众 文 艺 从功能对等论看京剧术语及剧名的英译 周 琰 (北京林业大学 100083) 摘要: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强调的是信息的对等,而不是形式的对应.本文根据"功能对等"理论, 结合京剧术语及剧名的语言特点, 探讨其翻译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功能对 ...

  • 国外研究动态
  • 国外研究动态: 功能翻译理论在国外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赖斯将 文本功能列为翻译批评的一个标准,提出"要把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特殊目的" 作为翻译批评的新标准.即从原文.译文两者功能之间的关系来评价译文.这种 关系指的是原文与译文的功能对等.赖斯的文本类型分类,强调针对不同 ...

  • 武汉大学翻译词汇
  • 2014年 一.短语翻译 1.英译汉 Federal Reserve Export subsidy net worth; hard shoulder China New service population ageing default fine ISO documentary translati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