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教案1

《12.3等腰三角形》教案

(一)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等腰三角形》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民教育 出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第三节,从知识结构讲,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全等三角形和轴对称图形的有关性质之后,主要是为了学习等腰三角形的“等边对等角”和“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进而作为特殊三角形的开端,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特殊四边形,完善直线形打下伏笔。本节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深化和应用,又是学习等边三角形的预备知识,还是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的依据。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使学生能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证明和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践、观察,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2)、通过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提高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

2.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难点: “三线 合一”的性质的理解及其应用

(四)教学过程:

1) 温故知新,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轴对称图形。那么,同学们能举例说出那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么?

(圆形、等腰梯形、菱形、长方形等)

 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轴对称图形得知识进而引起对本节课的兴趣。

2)构设悬念,引入新课

1、请同学们想一想:(1)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么?

(2)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思考,从而让学生从轴对称图形联系到等腰三角形。

性质和概念。

为学生提供参与数学的时间和空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3)设问质疑,探究尝试

活动2:教师出示刚才剪下的等腰三角形纸片,标上字母并认识等腰三角形(如图所示):

同学们,仔细看一看,在展开的图形中,每条线段和每个角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 (角:∠B=∠C,∠BAD=∠CAD,∠ADB=∠CDA;线段:BD=CD AB=AC)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活动3:由活动2我们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如下性质: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板书) 性质2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板书)

4)启发诱导,初步运用:

 证明:命题“等边对等角”。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正确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参与意识,以巩固所学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例题讲解: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

例1 如图12.3-3,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

解:∵AB=AC,BD=BC=AD

∴ ∠ ABC=∠C= ∠BDC,

∠ A=∠ABD(等边对等角)。 设 ∠A=x,则

∠ BDC=∠A+ ∠ABD=2x 从而, ∠ABC =∠ C=∠BDC=2x 于是,在△ABC中,有

∠ A+∠ABC+ ∠C=x+2x+2x=180°

解得x=36° 在△ABC中,∠ A=36°,∠ABC=∠C=72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例题,剖析推理方法及依据,提出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解答。

 在例题讲解后,我给出了如下两个练习题:

1、等腰△ABC中一角为40°,则另两只角分别为多少度?

解:在等腰三角形中,由“等边对等角”知此题有两种答案: ① 当40°为顶角的时候,有图(1);

② 当40°为底角的时候,有图(2)。

2.如图,在△ABC中,AB=AD=DC,∠BAD=26°,求∠B、∠C。

解:已知 AB=AD=DC

∴ ∠B=∠ADB,∠C=∠CAD

又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 ∠B=

∠ADB= 18026277

又∠ADB是△ADC的一个外角 ∴ ∠ADB=∠C+∠CAD ∴ ∠C=∠CAD=∠ADB/2=35.5° (设计意图) ∴ ∠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增强学生应用知识的能B=77°,∠C=35.5° 力,同时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思想。

5)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请同学们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有哪些收获?

我通过向学生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并用自己语言归纳,然后我再适时点评,并给出总结:1、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3、等腰三角形常用辅助线作法(作底边上的高、作底边上的中线、作顶角的平分线)

(设计意图)让学生总结归纳出我们本节课所学得等腰三角形得概念和性质,并着重强调“三线合一”的具体三线,及等腰三角形常用辅助线作法。

6)、布置作业,深化新知 课本P51页练习第2题、P53页练习第1、2、3题

(设计意图)目的是为了让进一步加强对等腰三角形得理解和掌握,巩固所学新知。

 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对等腰三角形叠合操作引出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 图形,进而得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边对等角,这种操作有利于 学生发现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证明,给出三种不同的辅助线,是用来培 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回顾,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 力,同时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进行反

思。总之,在本节教学中,我始终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在课堂上得每个环节中始终注意兴趣的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轻松愉快中获取知识。

数信 13.5 李俊 [1**********]

《12.3等腰三角形》教案

(一)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等腰三角形》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民教育 出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第三节,从知识结构讲,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全等三角形和轴对称图形的有关性质之后,主要是为了学习等腰三角形的“等边对等角”和“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进而作为特殊三角形的开端,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特殊四边形,完善直线形打下伏笔。本节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深化和应用,又是学习等边三角形的预备知识,还是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的依据。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使学生能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证明和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践、观察,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2)、通过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提高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

2.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难点: “三线 合一”的性质的理解及其应用

(四)教学过程:

1) 温故知新,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轴对称图形。那么,同学们能举例说出那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么?

(圆形、等腰梯形、菱形、长方形等)

 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轴对称图形得知识进而引起对本节课的兴趣。

2)构设悬念,引入新课

1、请同学们想一想:(1)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么?

(2)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思考,从而让学生从轴对称图形联系到等腰三角形。

性质和概念。

为学生提供参与数学的时间和空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3)设问质疑,探究尝试

活动2:教师出示刚才剪下的等腰三角形纸片,标上字母并认识等腰三角形(如图所示):

同学们,仔细看一看,在展开的图形中,每条线段和每个角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 (角:∠B=∠C,∠BAD=∠CAD,∠ADB=∠CDA;线段:BD=CD AB=AC)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活动3:由活动2我们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如下性质: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板书) 性质2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板书)

4)启发诱导,初步运用:

 证明:命题“等边对等角”。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正确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参与意识,以巩固所学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例题讲解: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

例1 如图12.3-3,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

解:∵AB=AC,BD=BC=AD

∴ ∠ ABC=∠C= ∠BDC,

∠ A=∠ABD(等边对等角)。 设 ∠A=x,则

∠ BDC=∠A+ ∠ABD=2x 从而, ∠ABC =∠ C=∠BDC=2x 于是,在△ABC中,有

∠ A+∠ABC+ ∠C=x+2x+2x=180°

解得x=36° 在△ABC中,∠ A=36°,∠ABC=∠C=72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例题,剖析推理方法及依据,提出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解答。

 在例题讲解后,我给出了如下两个练习题:

1、等腰△ABC中一角为40°,则另两只角分别为多少度?

解:在等腰三角形中,由“等边对等角”知此题有两种答案: ① 当40°为顶角的时候,有图(1);

② 当40°为底角的时候,有图(2)。

2.如图,在△ABC中,AB=AD=DC,∠BAD=26°,求∠B、∠C。

解:已知 AB=AD=DC

∴ ∠B=∠ADB,∠C=∠CAD

又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 ∠B=

∠ADB= 18026277

又∠ADB是△ADC的一个外角 ∴ ∠ADB=∠C+∠CAD ∴ ∠C=∠CAD=∠ADB/2=35.5° (设计意图) ∴ ∠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增强学生应用知识的能B=77°,∠C=35.5° 力,同时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思想。

5)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请同学们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有哪些收获?

我通过向学生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并用自己语言归纳,然后我再适时点评,并给出总结:1、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3、等腰三角形常用辅助线作法(作底边上的高、作底边上的中线、作顶角的平分线)

(设计意图)让学生总结归纳出我们本节课所学得等腰三角形得概念和性质,并着重强调“三线合一”的具体三线,及等腰三角形常用辅助线作法。

6)、布置作业,深化新知 课本P51页练习第2题、P53页练习第1、2、3题

(设计意图)目的是为了让进一步加强对等腰三角形得理解和掌握,巩固所学新知。

 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对等腰三角形叠合操作引出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 图形,进而得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边对等角,这种操作有利于 学生发现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证明,给出三种不同的辅助线,是用来培 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回顾,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 力,同时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进行反

思。总之,在本节教学中,我始终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在课堂上得每个环节中始终注意兴趣的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轻松愉快中获取知识。

数信 13.5 李俊 [1**********]


相关内容

  •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教案
  • 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初三 年级 数学 学科 主备人 时间 8.31 1 2 3 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初三 年级 数学 学科 主备人 时间 8.31 4 5 6 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初三 年级 ...

  • [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及外角和]的教案评价
  • 关于<三角形外角性质及外角和>教案评价及建议 范伯清:该教案对教材剖析深刻.本节在教材中的作用明显意义重大,对学生的学习模式.学习过程作出明显的掌控.在此基础上,直达教学目的,突破重点.难点.利用课堂小结,评价反思,反馈学生掌握情况.再结合练习,检验学生运用能力,可以说,教案编写的内容详 ...

  • [等腰三角形]教案及教学反思
  • <等腰三角形>教案 课题:10.3 等腰三角形 课型:新课 教学目标:(1)学会如何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等腰三角形: (2)了解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概念 (3)通过实验探究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的性质,并能灵活应用它们解决有 关问题: (4)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和提高学 ...

  •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案
  •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67-68页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能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并 ...

  •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充分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掌握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安排的.其推导方法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有相通之处.同时本课也是学习梯形.组合图形面积的基础,在实际生活中这部分的应用也非常广泛,所以本课内容的学习是很重要的. ...

  • 全等三角形复习课教案
  • 第11章<全等三角形>复习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图形的全等,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与性质. 2.能用三角形的全等和角平分线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 2.难点:对全等三角形性质及判定方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1.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其性 ...

  • 等腰三角形教案蔡忠勇
  •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大庆市第四十四中学 蔡忠勇 学习目标: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性质以及判定: 2.通过对等腰三角形性质及判定的证明,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几何的知识体系. 重点: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等边对等角"和轴对称性的证明 ...

  • 等边三角形教案(一)
  • 14.3.2 等边三角形(一)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熟练地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等腰三角形内角的角度. 2.熟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 2.通过例题教学,帮助学生总结代数法求几何角度,线段长度的方法. 教学重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简洁的逻辑推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 ...

  •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教案
  • 11.1.1三角形的边 教学对象:八年级(4).(6)班 备课时间:2016/9/1 教学用具:PPT 课件.教案.课本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角形的意义, 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会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 并能运用它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