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早恋的预防和处理

小学生早恋的预防和处理

近年来,随着青春期发育提前及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早恋现象时有发生,并有明显上升的趋势,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以前人们谈起学生早恋似乎还指的是高中生,但是随着生活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孩子们尤其是城市里的孩子们,他们接受各方面信息的渠道广泛又通畅,于是校园早恋现象呈现愈演愈烈之势,并出现了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初中校园里,男女生写情书、约会、网上说爱,已经不足为奇,甚至势头汹涌,不可遏制。令人难以理解的是,现在,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居然也懂说爱写情书、送玫瑰、赠戒指,而且觉得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由于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改善,孩子们的生理发育越来越早,有的小学三、四年级的女生已开始来了初潮。但是由于年龄关系,其心理尚处于稚嫩、朦胧状态,如果家长和老师此时未能及时给予孩子们以合理、恰当的指导和关爱,就很容易使孩子们出现“情感转移”,步入早恋的误区。面对小学生的“早恋”行为,班主任该如何引导他(她)们走进晴空呢?

一、标本兼治,提高认识

小学高年级阶段,大部分学生的年龄处于10~14岁之间,部分学生的性开始发育,求知欲和好奇心增强,渴望跟异性接触和交往。由于受其知识水平和年龄特点的局限,部分学生在和异性朋友交往中往往因追寻“意中人”而步入早恋的歧途,甚至酿成苦果,极大地危害了他们的健康成长。“标本兼治”是预防和处理学生早恋现象最根本的方法。

首先,谈谈如何“标”的问题。当男女同学有相互倾慕的早恋现象时,作为班主任千万别震怒或张扬,要认识到这是他们心理和生理发育的结果,并非大逆不道的行为。对于他们的教育,要以理解为前提,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信任和宽容他们,但是不能纵容不管。既要批评,又要说服。可以找一些关于早恋的危害性和生理发育的书籍给他们看,让他们的内因起主导作用,达到克服早恋的目的。

发现问题才处理问题不是最好的办法。作为班主任,工作要有预防见性和超前性,要把目光放得更远。杜绝学生早恋现象的根本方法要以治“本”为主。治本就是在学生有早恋苗头之前,及早给他们“打预防针”,主动、适时地用相关知识去武装学生的头脑,让学生头脑中产生早恋的“抗体”。同时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知识,消除他们对自身变化和异性的神秘感,以防止因好奇而导致不良的探索行为。还要利用有利时机给他们讲小学生谈恋爱的危害,让他们明白现在是学习知识的最佳时期,身体各方面没有发育成熟,不能谈恋爱。让他们认识到人类的性爱是一种高尚的感情,它受到社会道德的制约,并与一定的社会义务相联系,增强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二、宽严互补,规范行为

行为习惯是思想品德的综合反映,是衡量班主任教育工作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提高又曲折发展的过程,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的特点。小学高年级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

部分高年级的小学生在跟异性交往中经常会有暖昧行为,为了防止他

们陷入早恋的泥潭,班主任在经常对学生进行修身指导,教育他们在与异性交往中自尊自爱,讲究文明礼貌,并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规范学生的行为。如男女同学相处,行为要稳健,语言要文明,作风要庄严,举止要文雅;不能随便干扰别人的学习与生活;男女同学接触要掌握分寸,不能随便打闹嬉戏,做到端庄自爱。对于一些行为越轨的学生要严肃批评和给予必要的处分,以教育其本人和其他同学,达到惩一警百,引以为戒的效果。

规范学生行为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给予一定的“宽”度。这里讲的“宽”不是允许他们为所欲为,而是要针对他们的年龄特点,达到既规范他们的行为,又满足他们与异性正常接触的心理需求的目的。班主任要为他们创造适当的机会,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郊游、野炊、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把他们的注意力、兴趣和需要引向各种正常有益的活动中,让男女同学自然、正常地交往,使他们的精神生活得到满足。这样做既满足了男女同学渴望交往的心理需求和良好志趣的培养,又能分散学生对某个特定个体的专注和避免过于频繁的个体接触而暴发出“幼稚的感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班级氛围,不会导致同学间交往别扭和不健康因素的形成。

三、情理结合,激励引导

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工作方法之一。“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教育方法和态度的最佳写照。教育学生要抓住契机,使学生的思想认识转化为行为。要情理结合,教育学生具有鲜明的是

非观念和热爱学习、生活的满腔热情。

有早恋心理的学生常常会有一些不和谐的表现:上课发呆、分心走神;作业马虎、错误增多;爱打扮;情绪波动等。从心理学分析的观点来看,情窦初开的小学生自尊心和逆反心理极强,性格脆弱,态度不稳定。导致早恋的原因,除生理因素外,还有其他许多原因。由于人生观、价值观不明确,缺乏远大的理想,没有努力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因此,班主任帮助学生预防和克服早恋现象,除了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外,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而远大的理想,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因为理想是人生最伟大、最持久的内部驱动力,它能使学生树立远大志向,自觉抑制早恋的柔情。

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里生活,学生不免要沾染上不良习惯。班主任对学生的生活和交往要进行正确引导。首先,要正确引导学生异性间的交往,要为他们创设健康交往的情景。其次,引导他们不接触淫秽书刊和黄色网吧,要抑制个别早熟学生对性意识的渲染。再次,要为学生提供自我感情调节的机会,让学生有机会在一起活动、游戏和学习,消除因隔离而产生胡思乱想的因素。

总之,小学生早恋于情于理不切实际,严重影响他们身心健康和学习。班主任对防止和杜绝学生早恋负有重要责任,其工作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必须以预防为主,就像防火一样,如果等火已经烧起来了再去扑灭它,或多或少会造成一定的损失。所以新时期的班主任要和社会、家庭一道,帮助学生提高认识,规范行为,树立思想,彻底消除小学生早恋的现象,让他们走向健康快乐的未来。

小学生早恋的预防和处理

近年来,随着青春期发育提前及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早恋现象时有发生,并有明显上升的趋势,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以前人们谈起学生早恋似乎还指的是高中生,但是随着生活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孩子们尤其是城市里的孩子们,他们接受各方面信息的渠道广泛又通畅,于是校园早恋现象呈现愈演愈烈之势,并出现了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初中校园里,男女生写情书、约会、网上说爱,已经不足为奇,甚至势头汹涌,不可遏制。令人难以理解的是,现在,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居然也懂说爱写情书、送玫瑰、赠戒指,而且觉得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由于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改善,孩子们的生理发育越来越早,有的小学三、四年级的女生已开始来了初潮。但是由于年龄关系,其心理尚处于稚嫩、朦胧状态,如果家长和老师此时未能及时给予孩子们以合理、恰当的指导和关爱,就很容易使孩子们出现“情感转移”,步入早恋的误区。面对小学生的“早恋”行为,班主任该如何引导他(她)们走进晴空呢?

一、标本兼治,提高认识

小学高年级阶段,大部分学生的年龄处于10~14岁之间,部分学生的性开始发育,求知欲和好奇心增强,渴望跟异性接触和交往。由于受其知识水平和年龄特点的局限,部分学生在和异性朋友交往中往往因追寻“意中人”而步入早恋的歧途,甚至酿成苦果,极大地危害了他们的健康成长。“标本兼治”是预防和处理学生早恋现象最根本的方法。

首先,谈谈如何“标”的问题。当男女同学有相互倾慕的早恋现象时,作为班主任千万别震怒或张扬,要认识到这是他们心理和生理发育的结果,并非大逆不道的行为。对于他们的教育,要以理解为前提,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信任和宽容他们,但是不能纵容不管。既要批评,又要说服。可以找一些关于早恋的危害性和生理发育的书籍给他们看,让他们的内因起主导作用,达到克服早恋的目的。

发现问题才处理问题不是最好的办法。作为班主任,工作要有预防见性和超前性,要把目光放得更远。杜绝学生早恋现象的根本方法要以治“本”为主。治本就是在学生有早恋苗头之前,及早给他们“打预防针”,主动、适时地用相关知识去武装学生的头脑,让学生头脑中产生早恋的“抗体”。同时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知识,消除他们对自身变化和异性的神秘感,以防止因好奇而导致不良的探索行为。还要利用有利时机给他们讲小学生谈恋爱的危害,让他们明白现在是学习知识的最佳时期,身体各方面没有发育成熟,不能谈恋爱。让他们认识到人类的性爱是一种高尚的感情,它受到社会道德的制约,并与一定的社会义务相联系,增强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二、宽严互补,规范行为

行为习惯是思想品德的综合反映,是衡量班主任教育工作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提高又曲折发展的过程,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的特点。小学高年级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

部分高年级的小学生在跟异性交往中经常会有暖昧行为,为了防止他

们陷入早恋的泥潭,班主任在经常对学生进行修身指导,教育他们在与异性交往中自尊自爱,讲究文明礼貌,并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规范学生的行为。如男女同学相处,行为要稳健,语言要文明,作风要庄严,举止要文雅;不能随便干扰别人的学习与生活;男女同学接触要掌握分寸,不能随便打闹嬉戏,做到端庄自爱。对于一些行为越轨的学生要严肃批评和给予必要的处分,以教育其本人和其他同学,达到惩一警百,引以为戒的效果。

规范学生行为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给予一定的“宽”度。这里讲的“宽”不是允许他们为所欲为,而是要针对他们的年龄特点,达到既规范他们的行为,又满足他们与异性正常接触的心理需求的目的。班主任要为他们创造适当的机会,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郊游、野炊、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把他们的注意力、兴趣和需要引向各种正常有益的活动中,让男女同学自然、正常地交往,使他们的精神生活得到满足。这样做既满足了男女同学渴望交往的心理需求和良好志趣的培养,又能分散学生对某个特定个体的专注和避免过于频繁的个体接触而暴发出“幼稚的感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班级氛围,不会导致同学间交往别扭和不健康因素的形成。

三、情理结合,激励引导

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工作方法之一。“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教育方法和态度的最佳写照。教育学生要抓住契机,使学生的思想认识转化为行为。要情理结合,教育学生具有鲜明的是

非观念和热爱学习、生活的满腔热情。

有早恋心理的学生常常会有一些不和谐的表现:上课发呆、分心走神;作业马虎、错误增多;爱打扮;情绪波动等。从心理学分析的观点来看,情窦初开的小学生自尊心和逆反心理极强,性格脆弱,态度不稳定。导致早恋的原因,除生理因素外,还有其他许多原因。由于人生观、价值观不明确,缺乏远大的理想,没有努力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因此,班主任帮助学生预防和克服早恋现象,除了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外,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而远大的理想,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因为理想是人生最伟大、最持久的内部驱动力,它能使学生树立远大志向,自觉抑制早恋的柔情。

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里生活,学生不免要沾染上不良习惯。班主任对学生的生活和交往要进行正确引导。首先,要正确引导学生异性间的交往,要为他们创设健康交往的情景。其次,引导他们不接触淫秽书刊和黄色网吧,要抑制个别早熟学生对性意识的渲染。再次,要为学生提供自我感情调节的机会,让学生有机会在一起活动、游戏和学习,消除因隔离而产生胡思乱想的因素。

总之,小学生早恋于情于理不切实际,严重影响他们身心健康和学习。班主任对防止和杜绝学生早恋负有重要责任,其工作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必须以预防为主,就像防火一样,如果等火已经烧起来了再去扑灭它,或多或少会造成一定的损失。所以新时期的班主任要和社会、家庭一道,帮助学生提高认识,规范行为,树立思想,彻底消除小学生早恋的现象,让他们走向健康快乐的未来。


相关内容

  • 中学生早恋成因及预防
  • 中学生早恋成因及预防 恋爱是人的本能每个人都有恋爱的权力,但是 ,没有到恋爱年龄出 现的恋爱就叫作早恋. 中学生早恋成因及预防 内容提要:早恋对于教育者来说,并不陌生.西方许多国家,特别是美国,他们的学校并不禁止早恋,很多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宣称自己有男朋友或女朋友.但在传统的东方古国,中学生谈恋爱是 ...

  • 如何引导学生摆脱早恋的困惑
  • 如何引导学生摆脱早恋的困惑 作为老师,应该如何有效的引导学生摆脱"早恋"问题呢?通过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和在工作中对这类事件处理的经验,我认为如下几点是我们正确引导学生摆脱"早恋"的困惑的方法. 一.中小学生"早恋"行为的预防 对于人的身 ...

  • 浅谈中学生"早恋"的教育策略
  • 浅谈中学生"早恋"的教育策略 摘要:中学生处于青年前期,生理上处于逐渐发育成熟的阶段,情感上已经产生了对异性向往爱慕的倾向.一旦陷入早恋,就会沉缅在卿卿我我之中,荒废学业,身心发展受到影响,针对高中生"闭锁性"的心理特点,教育工作者应该正确分析早恋产生的原因, ...

  • 如何预防中学生早恋
  • 如何预防中学生早恋 C1601 ---------- 王庭胜 一.班级学生分析: C1601班原有学生36人,从实验中学转入1人,现有学生37人.同学们基本学习好.素质高.能自觉地学习.不折不扣完成各项工作.劳动任务.堪为全校学生表率.学生卫生值日能自觉.认真的完成.清洁卫生情况每次学校检查都为良好 ...

  • "早恋"问题之我见
  • [摘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早恋"问题是家长们感到最棘手的问题.如果这一问题处理不好,不光是耽误了孩子的学业,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孩子的情感世界里留下隐患,甚至造成遗憾.为了避免这些不幸的发生,作为家长要认真思量,从查找早恋的原因入手,做好预防和疏导工作,做孩子的良师益友,而不是 ...

  • 如何对待初中生早恋问题
  • 如何对待初中生早恋问题 中学生的早恋,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孩子们已经长大了,某些情感会自然而然地滋生.伴随着生理与心理上的需要,加上社会影响(启蒙),难免对异性产生"爱恋之情".少男少女之间的特殊感受,每个成年人都经历过,因为它更多的是"自然属性" ...

  • 预防中学生早恋教育资料
  • 一.早恋产生原因 (1)早恋是青少年生理.心理发育的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当到了青春期,青少年容易产生朦胧的性意识.但是早恋是单纯和冲动的产物.早恋者出于冲动,只觉得和对方在一起很愉快,缺乏理智,缺乏对家庭.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理智思考. (2)早恋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现象,西 ...

  • 中学生早恋的心理特征与应对策略
  • 2009年第2期 N o. 2,2009(总第70期) 青少年研究 G eneral ,N o. 70 中学生早恋的心理特征与应对策略 韩宝磊 倪 娜 [摘要]早恋行为是中学生成长过程中容易产生的问题, 同时也是困惑广大教 师和家长的难题.由于特殊的年龄阶段, 中学生早恋具有尝试.模仿.攀比等心理特 ...

  • 中学生恋爱的危害
  • 中学生恋爱的危害 青春期的孩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他们对世界有最初的体验和认识,对于父母的管教开始有所反感.父母也有说不出的苦衷:孩子正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多说两句行吗?可是,您知道您说过的话有让孩子"烦"过的吗? 一.爱之初体验,父母偏偏要捕风捉影,烦! 谁在花季少年时没有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