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溪笔谈二则

《梦溪笔谈二则(以虫治虫 梵天寺木塔)》练习1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6分)

(1)其喙( )有钳 (2)岁以大穰( ) (3)梵( )天寺木塔 (4)贻( )以金钗 (5)六幕相联如胠箧( )( ) (6)人履( )其板 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6分)

(1)千万蔽地 蔽: (2)岁以大穰 岁:

(3)患其塔动 患: (4)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故: (5)贻以金钗 贻: (6)人履其板 履: 3.解释下列加粗的虚词的意思或用法。(6分)

(1)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其: (2)岁以大穰 以: (3)以钳搏之 以: (4)乃以瓦布之 乃: (5)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而: (6)盖钉板上下弥束 盖: 4.请对下列句中的“之”的意思或用法加以归类。(10分) A.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B.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 C.其虫旧曾有之 D.问塔动之因

E.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F.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 (1)代词,代物:

(2)相当于结构助词“的”: (3)语气词,无实在意思: 5.译述下列句子。(8分)

(1)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2)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3)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4)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6.请用一句话概述《以虫治虫》的内容。(10分)

7.《梵天寺木塔》详细记述怎样解决塔动的问题,而匠师按喻皓指点实施,则用“如其言”一笔带过,这是为什么?(10分)

8.填空。(4分)

《梦溪笔谈》的作者________是我国北宋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该书的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我国古代的________成就。 综合题

1.你认为《以虫治虫》所述的内容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2.《梵天寺木塔》用了怎样的写法来突出喻皓建筑技术的高超的?

练习1参考答案

基础题

1.(1)huì(2)ráng(3)fàn (4)yí(5)qū qiē(6)lǚ 2.(1)遮盖(2)年成(3)担忧(4)所以(5)赠给(6)走,踩踏

3.(1)他的,指匠师的(2)因(3)用(4)连词,相当于“于是,便”(5)转折连词,相当于“但是”(6)连词,承接上文,解释原因,相当于“因为” 4.(1)B、E、F(2)A、D(3)C

5.(1)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 (2)(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

(3)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

(4)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 6.在子方虫危害秋田作物时,子方虫的天敌“傍不肯”迅速消灭了它,保证农业取得丰收。

7.如何解决塔动问题是说明的重点,所以应详写,这样就突出了说明的中心;而实施过程不是重点,所以就略写。 8.沈括 科学 政治 科学 综合题

1.现在我们用农药治害虫,带来了污染,而采用以虫治虫的办法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由此看来,这种办法在今天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以匠师的“无可奈何”来反衬喻皓技术之高。又用侧面描写来烘托,如工匠费尽心机了解如何才能解决塔动的问题,又如篇末说:人皆伏其精练。

《〈梦溪笔谈〉二则》练习2

1. 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狗蝎( ) . 喻皓( ) .喙( ) .

贻( ) .

大穰( ) .讫( ) .

梵( ) .

弥( ) .

胠.( )

箧.

( ) 履.

( )

2. 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1)土人谓.之“傍不肯”____________

(2)悉.为两段____________ (3)患.其塔动____________ (4)故.如此____________ (5)塔遂.定____________ (6)盖.钉板上下弥束____________ (7)六幕相联如胠箧..____________

(8)人履.其板____________

3.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4. 用“/”划分下面句子的节奏。

(1)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2)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3)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

5. 翻译下面的句子。

(1)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文中匠师“密使其妻”后,喻皓为什么会“笑”呢?请充分说明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解释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并请你写出带该字的成语,写得越多越好。 (1)患其塔动( ) 带“患”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 . (2)如土中狗蝎( ) 带“如”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 . (3)故如此( ) 带“故”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 .

8. 文学常识填空。

《梦溪笔谈》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家。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理、气象、医药、农学、工程技术、文学、史事、音乐和美术等。

练习2参考答案

1. xiē huì ráng fàn hào yí qì mí qū qiâ lǚ 2. (1)称 就

(6)因为

(7)从旁边打开箱子

(2)像;遵照

(8)走,踩踏 (3)用;因

(4)正;

(2)都

(3)担忧

(4)所以

(5)于是、

3. (1)的;这座塔 才

4. (1)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2)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3)盖/针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

5. (1)这很容易,只要逐层铺好木板,并用钉子钉牢,就不动了。(2)(塔上)没有盖上瓦,上面很轻,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塔动)。

6. 一方面嘲笑匠师的无能与怕人耻笑的心理;另一方面也能说明解决这个问题对他而言是胸有成竹、轻而易举的。

7. (1)担心 患得患失、后患无穷、患难之交、患难与共 (2)像 如火如茶、如狼似虎、如获至宝、如虎添翼 (3)所以一见如故、欲擒故纵、故弄玄虚、故伎重演 8. 沈括 北宋 科学 政治

《梦溪笔谈二则(以虫治虫 梵天寺木塔)》练习1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6分)

(1)其喙( )有钳 (2)岁以大穰( ) (3)梵( )天寺木塔 (4)贻( )以金钗 (5)六幕相联如胠箧( )( ) (6)人履( )其板 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6分)

(1)千万蔽地 蔽: (2)岁以大穰 岁:

(3)患其塔动 患: (4)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故: (5)贻以金钗 贻: (6)人履其板 履: 3.解释下列加粗的虚词的意思或用法。(6分)

(1)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其: (2)岁以大穰 以: (3)以钳搏之 以: (4)乃以瓦布之 乃: (5)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而: (6)盖钉板上下弥束 盖: 4.请对下列句中的“之”的意思或用法加以归类。(10分) A.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B.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 C.其虫旧曾有之 D.问塔动之因

E.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F.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 (1)代词,代物:

(2)相当于结构助词“的”: (3)语气词,无实在意思: 5.译述下列句子。(8分)

(1)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2)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3)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4)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6.请用一句话概述《以虫治虫》的内容。(10分)

7.《梵天寺木塔》详细记述怎样解决塔动的问题,而匠师按喻皓指点实施,则用“如其言”一笔带过,这是为什么?(10分)

8.填空。(4分)

《梦溪笔谈》的作者________是我国北宋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该书的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我国古代的________成就。 综合题

1.你认为《以虫治虫》所述的内容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2.《梵天寺木塔》用了怎样的写法来突出喻皓建筑技术的高超的?

练习1参考答案

基础题

1.(1)huì(2)ráng(3)fàn (4)yí(5)qū qiē(6)lǚ 2.(1)遮盖(2)年成(3)担忧(4)所以(5)赠给(6)走,踩踏

3.(1)他的,指匠师的(2)因(3)用(4)连词,相当于“于是,便”(5)转折连词,相当于“但是”(6)连词,承接上文,解释原因,相当于“因为” 4.(1)B、E、F(2)A、D(3)C

5.(1)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 (2)(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

(3)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

(4)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 6.在子方虫危害秋田作物时,子方虫的天敌“傍不肯”迅速消灭了它,保证农业取得丰收。

7.如何解决塔动问题是说明的重点,所以应详写,这样就突出了说明的中心;而实施过程不是重点,所以就略写。 8.沈括 科学 政治 科学 综合题

1.现在我们用农药治害虫,带来了污染,而采用以虫治虫的办法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由此看来,这种办法在今天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以匠师的“无可奈何”来反衬喻皓技术之高。又用侧面描写来烘托,如工匠费尽心机了解如何才能解决塔动的问题,又如篇末说:人皆伏其精练。

《〈梦溪笔谈〉二则》练习2

1. 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狗蝎( ) . 喻皓( ) .喙( ) .

贻( ) .

大穰( ) .讫( ) .

梵( ) .

弥( ) .

胠.( )

箧.

( ) 履.

( )

2. 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1)土人谓.之“傍不肯”____________

(2)悉.为两段____________ (3)患.其塔动____________ (4)故.如此____________ (5)塔遂.定____________ (6)盖.钉板上下弥束____________ (7)六幕相联如胠箧..____________

(8)人履.其板____________

3.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4. 用“/”划分下面句子的节奏。

(1)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2)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3)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

5. 翻译下面的句子。

(1)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文中匠师“密使其妻”后,喻皓为什么会“笑”呢?请充分说明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解释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并请你写出带该字的成语,写得越多越好。 (1)患其塔动( ) 带“患”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 . (2)如土中狗蝎( ) 带“如”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 . (3)故如此( ) 带“故”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 .

8. 文学常识填空。

《梦溪笔谈》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家。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理、气象、医药、农学、工程技术、文学、史事、音乐和美术等。

练习2参考答案

1. xiē huì ráng fàn hào yí qì mí qū qiâ lǚ 2. (1)称 就

(6)因为

(7)从旁边打开箱子

(2)像;遵照

(8)走,踩踏 (3)用;因

(4)正;

(2)都

(3)担忧

(4)所以

(5)于是、

3. (1)的;这座塔 才

4. (1)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2)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3)盖/针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

5. (1)这很容易,只要逐层铺好木板,并用钉子钉牢,就不动了。(2)(塔上)没有盖上瓦,上面很轻,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塔动)。

6. 一方面嘲笑匠师的无能与怕人耻笑的心理;另一方面也能说明解决这个问题对他而言是胸有成竹、轻而易举的。

7. (1)担心 患得患失、后患无穷、患难之交、患难与共 (2)像 如火如茶、如狼似虎、如获至宝、如虎添翼 (3)所以一见如故、欲擒故纵、故弄玄虚、故伎重演 8. 沈括 北宋 科学 政治


相关内容

  • 初中文言文序列及清明假期复习篇目
  • 七上: <古代寓言>二则 <幼时记趣> <三峡> <梦溪笔谈>二则 七下: <赵普>(2009年) <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 <黔之驴> <爱莲说> 八上: <晏子 ...

  • 苏教版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目录
  • 1. 为你打开一扇门(赵丽宏)2. 繁星(巴金)3. 冰心诗四首(母亲.纸船.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 4."诺曼底"号遇难记(雨果)5.古代寓言二则 郑人买履(<韩非子>) 刻舟求剑(<吕氏春秋>) 诵读欣赏 古代诗词三首 次北固山下(王湾) 赤壁(杜牧) ...

  • 初中生积累成语的三条途径
  • 浅议农村初中学生积累成语的方法 澧县梦溪镇中学 龚德海 我在农村初中从事语文教学10余年,从学生课堂答问.考试试卷和习作情况反馈发现,目前农村初中生的成语积累量少得可怜!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学生的成语积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要求学 ...

  • 文言文步步高答案
  • 上一篇 下一篇 共25篇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答案一2012年09月26日 21:47:42 1.曲突徙薪 1.(1)傍:同"旁",旁边 (2)不:同"否",否则 (3)息:同"熄",熄灭 (4)坐:同"座",座位 ...

  • 古典文言文大全古典文言文翻译(下)
  • 古典文言文大全古典文言文翻译(下) 古典文言文大全|古典文言文翻译(下)天山宝宝 周易文言名篇全集 <周易 / : 伏羲.文王>是一部中国古哲学书籍,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其对于天地万物进行性状归类,天干地支五行论,甚至精确到可以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 ...

  • 初中教材重难点梳理.
  • 初中教材重难点梳理 七年级上(书本后有常错字表及常用词语表) 第一单元 <为你打开一扇门><繁星><冰心诗四首><安恩和奶牛><古代寓言两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亲近文学 重点:理解标题含义,能体会文章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及表达的的情感.领会现代诗 ...

  • [梦溪笔谈]
  • 以虫治虫 <梦溪笔谈>沈括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在成为秋田里的庄稼的危害.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 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 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

  • 梦溪笔谈·卷21阅读答案
  • 阅读宋朝科学家沈括<梦溪笔谈·卷21>中的两则记录(有改动),回答1-2题.     <地震>:登州巨嵎山,下临大海.其山有时震动,山之大石皆颓入海中,如此已五十余年.土人始而恐,稍益习之,今皆以为常.      <旋风>:熙宁九年,旋风经武城县城,官舍民居略(全 ...

  • 文学开题报告PPT
  • 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ppt内容的要求 1.报告时首先汇报自己的姓名.单位.专业和导师. 2.研究背景(2-3张幻灯片) 简要阐明所选题目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研究的目的,即研究应达到的目标,通过研究的背景加以说明(即你为什么要选择这个 研究题目). 研究的意义,即选题的价值和作用,包括理论意义.实践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