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太宗与盛唐气象

第25卷第1期2007年2月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HEN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SOCIALSCIENCE)Vol.25 No.1

Feb.2007

【艺文丛谈】

论唐太宗与盛唐气象

吴在庆,徐丽丽

(厦门大学中文系,福建厦门361005)

摘 要: 唐太宗作为出色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极盛的局面;在文学上,他又以特有的个

人风度,从治国思想、文化视野和诗歌创作等方面对唐初诗歌走向产生了重大影响。虽然距盛唐还有一百多年,但唐太宗依然拥有着盛唐开创者和盛唐气象开拓人的双重身份,一手酝酿出有唐一代蓬勃自信的昂扬心态。关键词: 唐太宗;盛唐气象;诗歌

中图分类号:I207.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910(2007)01-0058-05

  严羽《沧浪诗话・诗评》曰:“唐人与本朝人诗,未论工拙,只是气象不同。”此处虽讨论了唐诗的气象问题,但尚未明确提出“盛唐气象”。1958年林庚教授在《北京大学学报》第2期上发表《盛唐气象》一文,全面论述了盛唐气象的本质和特征。所谓盛唐气象,简言之,“就是指诗歌中蓬勃的气象,这蓬勃不只由于它发展的盛况,]

”,一种百川入海的气势,,,。他文治武功,有着偃戈兴文的策略、济世安民的壮志胸怀、自信不拘的态度、勇于开拓的精神和丰富的内心世界。作为一代领袖,他塑造出了盛唐精神的雏形。本文将从治国思想、文化视野、个人风度以及诗歌创作等方面具体探讨唐太宗与盛唐气象之间的关系。

一、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文化视野与盛唐气象

  首先,唐太宗“以民为本”的施政思想为盛唐气象的最终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心理基础。作为“贞观之治”的主持者,他是一位“除隋之乱,比迹

[2]卷二32

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的开明君主。亲眼目睹隋末以来的天下动乱、参与夺权的武装斗争以及建立唐王朝的经历使他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有着深切体会,他即位后的一系列政策无不打上了安民抚民的烙印。黄仁宇先生认为,李唐政体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代表着皇

帝之意志力,乃是一种人身上的品德,而非组织结

[3]

构上之力量”,这种品德表现在唐太宗身上就是“以民为本”的施政思想及其实践。正是这种“民本”。《仁”政思想做了,、安民,行“仁心”、施:开篇即录太宗语,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

[4]1

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卷五《仁义》篇里就引太宗言:“朕看古来帝王以仁义为治者,国祚延长;任法御人者,虽救弊于一时,败亡亦促。……今欲专以仁义诚信为治,望革

[4]卷五149

近代之浇薄也。”卷八《务农》篇记载了蝗虫成灾之时,太宗以身试行,为民祈祝的事例。“(太宗)掇数枚而祝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

[4]卷八237

当蚀我心,无害百姓。’”遂吞之。

在民本思想指导下,太宗“仁”“智”并举,以其卓越的才能开创了大唐帝国的盛世局面,引领大唐迈向繁荣辉煌的颠峰时代:物质生产方面,因隋末战争破坏而百废待兴的黄土地重新焕发出生机;文化生活方面,广大臣子、国民获得了更为充分的人文关照;其“以民为本”思想也为后世统治者们所积极借鉴,后代的有志君主莫不奉太宗为楷模,奉《贞观政要》为圣经。他们更将对国之根本“民”的重视推及开来,以宽容的态度接收“士议而庶人谤”,营造了有唐一代相对松弛的文禁氛围。“诗人群体则成为这期间最直接受益者,也是

收稿日期: 2006-04-16

作者简介: 吴在庆(1946-),男,福建厦门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古代文史研究。

第1期吴在庆等: 论唐太宗与盛唐气象

・59・

感悟最深的阶层。因为他们从中悟出了人的尊严

之所在,认识到人的价值与力量,以及作为中国古

[5]

代知识分子的‘士’的社会责任感。”他们在较少以文字得罪的情况下,敢于诗中揭露社会、抨击时政,抒发建功立业的决心。他们怀负着治国平天下的万丈豪情于笔端恣意宣泄,呼唤着大气磅礴、包容备至的盛唐气象的出现。这种心态和气概是古代其他朝代的文人所不可企及的。其次,唐太宗一系列恢复经济的措施为盛唐气象的形成提供了富足的物质基础。唐太宗“以民为本”的首要政务集中在“以衣食为本”这个核心问题上。中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统治者的决策理论上一般都注重以农为本,然而在实践中往往扰农伤农,以满足自己的私欲、贪欲。唐太宗却是为数不多的真正将“农本”自觉贯彻的统治者。他汲取了六朝及隋灭亡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缓和阶级矛盾、安定社会、发展生产的措施:

唐初,为使因战乱流离失所的百姓安定下来,唐太宗沿用北魏时的均田制,“授人以口分、[2]1341

田,而取之以租、庸、调之法”。复生产起了重要作用,分配,,抑制了土地兼并的蔓延,。太宗又在此基础上轻徭薄赋、减少土木工程兴建和征兵,保证农时、农作。他说:“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

[4]237

纷呈的精神世界完美展现。正是在以贞观盛世、开元盛世为代表的唐代社会充裕的物质基础的支持下,初、盛唐诗人的笔端才会奔涌出大量自信满怀,激情澎湃的讴歌盛世、吟唱太平的瑰丽诗篇。

再次,唐太宗一手营造的昌明政治环境引导了盛唐气象的良性发展。太宗即位后,对外,贞观四年打败突厥、贞观八年大败吐谷浑,贞观十四年平定高昌,贞观二十二年又连破龟兹五个大城,稳固了边疆,开拓了疆土,国力日益强盛,极大增加了统治者的政治自信;对内,积极求贤、纳谏,在“贞观之治”中建立起政治的开放风气,并继承和发展了隋以来的科举考试制度,打破了两晋以来几百年的门阀制度,使一大批中下层知识分子登上政治舞台,极大激发了广大庶族知识分子的政治热情。在太宗的倡导下,,以广开言路那时,,犯颜直谏者受,,报效国家。

和毅力可以取得一切的希望。当唐太宗欣然发出“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的感叹时,这些“英雄”无不对新政权生出无限期望与向往。昌明的政治环境和君臣政治的激发,使整个士人群体对人生普遍持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起自布衣,蔚为卿相”式的人生追求,呼唤出了“拾青紫于俯仰,取公卿于朝夕”的蓬勃自信。

最后,唐太宗对文艺的开明态度培养造就了文人们开放自信的心态。有唐一代不仅是一个对外大开放、中外文化大交流的时代,也是境内各民族大融合、南北文化大交汇的时代。从文化艺术到生活习俗均可看到这种融合的痕迹和影响。开放的环境对唐代诗人的文化性格和文化情趣的拓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这一局面的形成与唐太宗的文化思想和视野不无关系。《旧唐书》卷二十八《音乐志》载御史大夫杜淹进言说:“前代兴亡,实由于乐。陈将亡也,为《玉树后庭花》,齐将亡也,而为《伴侣曲》,行路闻之,莫不悲泣,所

[7]1041

谓亡国之音也。以是观之,盖乐之由也。”太宗回答:“不然,夫音声能感人,自然之道也,故欢者闻之则悦,忧者听之则悲,悲欢之情在于人心,非由乐也。将亡之政,其民必苦,然苦心所感,故闻之则悲耳。何有乐声哀怨,能使悦者悲乎?今

[6]

贞观五年,有

司上奏以二月为吉为皇太子行冠礼。太宗“恐妨农事,令改用十月”,并称“若动静必依阴阳,不顾德义,欲求福佑,其可得乎?若所行皆遵正道,自然常与吉会。且吉凶在人,岂假阴阳拘忌?农时甚要,不可暂失”。

以上措施使唐朝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大唐帝国的农业获得全面大丰收,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空前提高。《新唐书》卷五十一里记载下了这些变化:“贞观初,户不及三百万,绢一匹易米一斗。至四年,米斗四五钱,

[2]1344

外户不闭者数月,马牛被野……”此后统治者继续坚持这一方针,使社会经济保持了高速发展的势头。至开元、天宝时期,国力达到极盛:“海内富实,米斗之价钱十三,青、齐间斗才三钱,绢一匹钱二百。”

[2]1346

[4]238

物质生活的充足促使唐人精彩

・60・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 

《玉树》、《伴侣》之曲,其声具存,朕当为公奏之,

[7]1041

知公必不悲矣!”这也强调了在审美中审美主体的能动作用,认为音乐乐哀的感染力只有在人个体具有或喜或悲的情感时才能引起共鸣,并非无条件的绝对的发生作用,艺术并没有决定政治兴亡的力量。这种观点大胆的冲击了传统儒家的乐教思想,为吸收外来音乐文化张目,对开拓文化视野,拓展人们的思想精神空间无疑有进步意义,对以后“四杰”、陈子昂提倡风骨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唐代诗人正是在这样的心态和情怀感染下去构建自己的文化风格和审美理趣的。从隋末战乱的废墟上崛起的唐帝国,也正是在这样的心态和情怀中迎来了华夏一统、四夷来朝的兴旺局面。

旅,不暇读书,贞观以来,手不释卷,知风化之本,

见政理之源。行之数年,天下大治而风移俗变,子孝臣忠,此又文过于古也。昔周、秦以降,戎狄内

[4]294

侵,今……皆为臣妾,此又怀远胜古也。”身为一世英主,这段话中非常真率地流露出一种豪气、英气和霸气,没有任何遮掩,氤氲出一股皇都气象。功成业就的辉煌带来了壮伟阔大的襟怀,从而形成了一种新时代的自得自信,首先在气势上压倒了陈隋以来的固有文风,大大激励了一代文人开放的创作心态,他们歌颂天子也咏颂自身的功业理想。在初唐百年的诗人中,李世民也许不够突出,但他以帝王的身份一手酝酿出一代宽松的文化氛围和优渥的社会环境,是他人无法望其项背的。

其二,、兼容并包的恢弘气度。。南北朝时期,“,胡人。直到北魏孝文帝,在,推行汉化政策,这项举措的立意却颇为深远。而后出现的历史上有名的“武川镇军阀”的领导人有意识的反其道而行之,将汉人“胡化”,并使这种“胡化”取得了历史上的成功。李世民,正是这场“杂胡汉为一家,通盘改变汉人的血气”的历史运动的发扬光大者。陈寅恪先生曾指出:“李唐一族之所以崛起,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

[9]49

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伟业。”“唐室多胡气”,胡气浸染着太宗的血脉和骨髓,熔进他的人生历程,锻造了他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心态,绘出炎炎帝国四海一家的天朝气象!这些直接导致独特的南北融合的美学思想:反对淫糜,提倡雅正,但在注重襟怀志向、气质情思的同时,亦颇重文采之美,不排斥文学的抒情性和辞藻的华美。张采民在《融合与超越———隋唐之交诗歌之演进》中提出,唐诗的成就就是源自隋唐之交对南朝“清绮”诗风与北朝“贞刚”诗风的融合,在新旧因素碰撞转变过程中,完成了对南北诗风的超越。可见在盛唐时期具有文质兼备,古近体式并美,气骨、声律兼胜特质的,迥异前人一代的“唐音”的形成过程中,唐太宗的功不可抹。

其三,唐太宗雅正的文学观对贞观诗坛有着

[9]49

二、唐太宗的个人风度与盛唐气象

作为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唐太宗一生戎马倥偬、平定四方,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极盛的局面。从文学角度着眼,他又是当时文坛中心———宫廷的核心人物。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大的影响。,唐太身份,引领了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其一,唐太宗具有豪迈奔放、雄视百代的帝王气魄。他身上有一种北方草原民族强悍刚健、英勇善战的精神和禀性。早年马上取天下的生活形成了他骁勇强悍、雄视百代的魄力与气概。作为一名帝王,他又深谙建功与守功的玄机,既追慕昔时明君贤帝的建世之功,又对今日自己的雄图霸业充满自信。这种积极的心态在其诗作中多有体现。如:“虽无舜禹迹,幸欣天地康。”“劳歌大风曲,威加四海清。”这显然昭示着他对自己的“明君”自期。同时,太宗对秦皇、汉武、商纣等的骄奢淫逸也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并深以为戒,如

[8]10

其《赋尚书》诗云“纵情昏主多,克己明君鲜”。《初春登楼即目观作述怀》又吟出了“明非独材力,终藉栋梁深。弥怀矜乐志,更惧戒盈心”,

[8]8

[8]11

[8]3

励自己再接再厉。这些都彰显了太宗身为励精图治之君无与伦比的自豪感与常萦心头的自省意识。

唐太宗在警醒臣下和自己慎终时,有过一段自我生平总结:“朕年十八便举兵,年二十四定天下,年二十九升为天子,此则武胜于古也。少从戎

第1期吴在庆等: 论唐太宗与盛唐气象

・61・

深刻的影响。太宗崇尚雅正,以儒家文学规范为

准则。贞观之初,他曾对兼修国史的房玄龄说过:“比见前、后《汉史》载录杨雄《甘泉》、《羽猎》,司马相如《子虚》、《上林》,班固《两都》等赋,此既文体浮华,无益劝诫,何假书之史策?其有上书论事,词理切直,可裨于政理者,朕从与不从皆须备

[3]222

载。”文中他批评杨雄、司马相如、班固等人的汉赋“文体浮华,无益劝诫”,切中要害、颇有见识,也是有感而发。南朝以来,文风淫糜浮荡、内容声色犬马,无益于劝诫而有害于风教。因此,他在励精图治发展经济、巩固政权的同时,十分重视引导发展文化艺术和倡导儒学。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他便以秦王府为中心“开文学馆以待四方之士”,以杜如晦、虞世南等为十八学士,并广泛延揽天下文士并与之研讨“典籍”、“经义”,杂以文咏,其良苦用心未尝不是要矫正南朝以降文学风气之淫糜浮荡,正本清源,从而建立起良好的文化规范,为唐代文化的健康发展铺平道路。臣的共同提倡和实践,,一方面也形成了以展现个性范式。此后,四杰则在这一时代精神的引领感召下,侧重抒发情致,高歌低吟、任情倾泻,使得情志完全从宫廷礼仪等形式功用中解放出来。可见,唐太宗对诗坛的作用不仅在于其诗歌艺术造诣与成就,更在于他对当时文人学士的引领与影响。

酬赠怀人和宴饮聚游等类型。其中最有特色、成就最高的,当属回忆其金戈铁马、出征破敌、建功立业的边塞诗和咏史抒怀诗。《饮马长城窟行》是其中的杰作: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

[8]3

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开篇从恶劣肃凉的边塞景色落笔:寒风呼啸、交河冰结、沙海翻腾、阴山积雪。正是此地此景,烽火骤然、气氛顿肃:凛冽的北风裹胁着撕杀声、鼓角声,战争严酷而激烈,战势紧张而急促。诗人紧接着笔锋一转,“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却、高歌凯旋其景象可谓阔大,气势可称磅礴。

《经破薛举战地》也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昔年怀壮气,提戈初仗节。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移锋惊电起,转战长河决。营碎落星沉,阵卷横云裂。一挥氛沴静,再举鲸鲵灭。于兹俯旧原,属目驻华轩。沉沙无故迹,减灶有残痕。浪霞穿水净,峰雾抱莲昏。世途亟流易,人事殊今昔。长想眺前踪,抚躬聊自适。

[8]4

这是唐太宗即位之后的作品。公元617年,他在陕西扶风大败自称西秦霸王的薛举登上帝位后,重临故地,勾起了他对往昔之战的回忆。开篇直露胸臆说自己当年心如朗日、志比秋霜、怀有济世的豪情。而今缅怀往日的峥嵘岁月和激烈争斗,胸中涌起的是驰马天下、指点江山的激昂情怀,是“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的欣慰和豪迈。其它如“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星旂纷电举,日羽肃天行”等诗句也写得境界阔大而感情深沉,很能体现唐太宗这位马上皇帝的英雄本色。这些反映戎马生涯的诗对于以后“四杰”、高、岑的边塞诗不无影响。盛唐边塞诗中那昂扬的气魄和高度的自信及自豪感,与太宗诗中所表现出的精神一脉相承。

其次是写景咏物诗。这类诗在太宗集中数量也不少,且题材广泛。其中一些描写太平气象、赞美大唐国威的作品,颇能反映当时国家的强盛与

[8]5

[8]5

三、唐太宗的诗歌创作与盛唐气象

唐太宗与盛唐气象最突出的关联仍需归结到其具体的诗歌创作中来。其特殊的政治地位与生命意识赋予了诗作独特的价值和气象。《全唐诗》

收录了唐太宗诗一卷共69首,《全唐诗补编》中1首。其数量在初唐贞观时代的诗人中是首屈一指的。当时,魏征创作的多为祭祀的乐章,其他题材的诗歌只有4首;褚遂良有1首;褚亮10首;杨师道20首;许敬宗27首;虞世南32首,王绩也不过53首。从此我们不难看出这个一国之君对诗歌的喜爱与重视。更应指出的是,他的诗歌与之后的盛唐气象不无脉络关联。

首先是边塞诗和咏史抒怀诗。唐太宗的70首诗歌创作,题材大致分为述怀言志、写景咏物、

・62・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 

统治者的自信。如《帝京篇》10首,描绘帝京的雄伟壮丽、宫廷生活的华贵富丽,写得镂金错彩、词藻斑斓,体现了一种宏大的气势和昂扬的斗志,反映出大唐王朝初建时乐观豪迈、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组诗其一为破题之笔:

  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绮殿千寻起,离宫百雉馀。连薨遥接汉,飞观迥凌虚。云日隐层阙,

[8]1

风烟出绮疏。

另外,他还有一部分带有鲜明的个性与时代自豪感的诗句,如“列筵欢故老,高宴聚新丰”,“前池消旧水,昔树发今花”,“古石衣新苔,新巢封古树”,“对此欢终宴,倾壶待曙光”等频繁地用时间对比、古今对比来突现对未来积极乐观的历史态度,往者已逝,来者可追,诗中洋溢着对未来憧憬无限的豪迈自信的心理基调和时代精神。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体味出作为一代帝王,唐太宗所怀有的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济世安民的伟大抱负、乐观向上的精神格调和丰富瑰丽的内心世界。他以自己特殊的生命意识和个人情怀书写出的景象恢宏、自信勃发的篇章,揭开了盛唐气象的序幕。

参考文献:

[1]林庚.唐诗综论[M].,1987:

26.

[2],.[M].北京:中华书局,

[3[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

秦川绵延,函谷巍峨,连甍绮殿耸入云霄与天接壤,云日掩映,境界阔大。通过秦川、函谷、飞观、

连甍透出新兴崛起的大唐帝国生机勃勃的赫赫声威。表现了一个创业君主博大的胸襟与轩昂的气度。胡震亨曾说:“唐初惟文皇《帝京篇》藻赡精华,最为杰作。视梁、陈神韵少减,而富丽过之。无论大略,即雄才自当驱走一世。”诗中壮观的场面、宏大的气势,对后来卢照邻《长安古意》、骆宾王《帝京篇》的写作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另一些描写景物的诗也一扫纤巧之风,气势阔大。如《春日望海》:

  披襟眺沧海,,引天潢。仙气凝三岭,穿浪日舒光。广,,经变野,,碣石想秦皇。

[8]7

霓裳非本意,端拱且图王。

[10]

目极沧海、凭轼感春,直是万里江山眼尽收,起句已露不凡之气势。其后景物描写层出不穷,河、岭、风、云、浪、光、岸、花、雁等纷至沓来,视野极为开阔,诗人又于赏景之际透出一股深沉的历史沧桑感,最后以反躬自省、明抒己志作结。全诗笔力遒劲,景象恢宏,具有王者气象,被后世誉为曹操《观沧海》后的又一观海佳作。

,1997.

[4][唐]吴兢.贞观政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5]屈小强.侠心剑胆唐代诗人的文化精神与人生意趣

[M].济南:济南出版社,2001:11.

[6]苏绛.上绛州上官司马书[C]//全唐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7][后晋]刘昫,等.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8][清]彭定求,等.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0.[9]王永兴.陈寅恪先生史学述略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10][明]胡震亨.唐音癸签[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43.

EmperorTangTaizongandtheFlourishingTangDynasty

WUZai2qing,XULi2li

(ChineseDepartmentofXiamenUniversity,Xiamen361005,China)

Abstract:Asageniusmilitaristandstatesman,TangTaizongmadethebiggestcontributiontotheestablishment

andconsolidationoftheterroristofthenewdynasty.InthefieldofLiterature,hisparticularpersonalityandwritingalsoplayedanimportantroleinthedevelopmentofpoemintheearlyTangDynasty.Tosomeextent,hewasnotonlythefounderoftheprosperousTangdynastybutalsothepilotoftheflourishingTangdynasty’spoemsalthoughhelivedoveronehundredyearsearlierthanthatperiod.Hehadleadedtheconfidenceandhighspiritofthatflourishingperiod.

Keywords:TangTaizong;flourishingTangDynasty;poem

第25卷第1期2007年2月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HEN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SOCIALSCIENCE)Vol.25 No.1

Feb.2007

【艺文丛谈】

论唐太宗与盛唐气象

吴在庆,徐丽丽

(厦门大学中文系,福建厦门361005)

摘 要: 唐太宗作为出色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极盛的局面;在文学上,他又以特有的个

人风度,从治国思想、文化视野和诗歌创作等方面对唐初诗歌走向产生了重大影响。虽然距盛唐还有一百多年,但唐太宗依然拥有着盛唐开创者和盛唐气象开拓人的双重身份,一手酝酿出有唐一代蓬勃自信的昂扬心态。关键词: 唐太宗;盛唐气象;诗歌

中图分类号:I207.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910(2007)01-0058-05

  严羽《沧浪诗话・诗评》曰:“唐人与本朝人诗,未论工拙,只是气象不同。”此处虽讨论了唐诗的气象问题,但尚未明确提出“盛唐气象”。1958年林庚教授在《北京大学学报》第2期上发表《盛唐气象》一文,全面论述了盛唐气象的本质和特征。所谓盛唐气象,简言之,“就是指诗歌中蓬勃的气象,这蓬勃不只由于它发展的盛况,]

”,一种百川入海的气势,,,。他文治武功,有着偃戈兴文的策略、济世安民的壮志胸怀、自信不拘的态度、勇于开拓的精神和丰富的内心世界。作为一代领袖,他塑造出了盛唐精神的雏形。本文将从治国思想、文化视野、个人风度以及诗歌创作等方面具体探讨唐太宗与盛唐气象之间的关系。

一、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文化视野与盛唐气象

  首先,唐太宗“以民为本”的施政思想为盛唐气象的最终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心理基础。作为“贞观之治”的主持者,他是一位“除隋之乱,比迹

[2]卷二32

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的开明君主。亲眼目睹隋末以来的天下动乱、参与夺权的武装斗争以及建立唐王朝的经历使他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有着深切体会,他即位后的一系列政策无不打上了安民抚民的烙印。黄仁宇先生认为,李唐政体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代表着皇

帝之意志力,乃是一种人身上的品德,而非组织结

[3]

构上之力量”,这种品德表现在唐太宗身上就是“以民为本”的施政思想及其实践。正是这种“民本”。《仁”政思想做了,、安民,行“仁心”、施:开篇即录太宗语,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

[4]1

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卷五《仁义》篇里就引太宗言:“朕看古来帝王以仁义为治者,国祚延长;任法御人者,虽救弊于一时,败亡亦促。……今欲专以仁义诚信为治,望革

[4]卷五149

近代之浇薄也。”卷八《务农》篇记载了蝗虫成灾之时,太宗以身试行,为民祈祝的事例。“(太宗)掇数枚而祝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

[4]卷八237

当蚀我心,无害百姓。’”遂吞之。

在民本思想指导下,太宗“仁”“智”并举,以其卓越的才能开创了大唐帝国的盛世局面,引领大唐迈向繁荣辉煌的颠峰时代:物质生产方面,因隋末战争破坏而百废待兴的黄土地重新焕发出生机;文化生活方面,广大臣子、国民获得了更为充分的人文关照;其“以民为本”思想也为后世统治者们所积极借鉴,后代的有志君主莫不奉太宗为楷模,奉《贞观政要》为圣经。他们更将对国之根本“民”的重视推及开来,以宽容的态度接收“士议而庶人谤”,营造了有唐一代相对松弛的文禁氛围。“诗人群体则成为这期间最直接受益者,也是

收稿日期: 2006-04-16

作者简介: 吴在庆(1946-),男,福建厦门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古代文史研究。

第1期吴在庆等: 论唐太宗与盛唐气象

・59・

感悟最深的阶层。因为他们从中悟出了人的尊严

之所在,认识到人的价值与力量,以及作为中国古

[5]

代知识分子的‘士’的社会责任感。”他们在较少以文字得罪的情况下,敢于诗中揭露社会、抨击时政,抒发建功立业的决心。他们怀负着治国平天下的万丈豪情于笔端恣意宣泄,呼唤着大气磅礴、包容备至的盛唐气象的出现。这种心态和气概是古代其他朝代的文人所不可企及的。其次,唐太宗一系列恢复经济的措施为盛唐气象的形成提供了富足的物质基础。唐太宗“以民为本”的首要政务集中在“以衣食为本”这个核心问题上。中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统治者的决策理论上一般都注重以农为本,然而在实践中往往扰农伤农,以满足自己的私欲、贪欲。唐太宗却是为数不多的真正将“农本”自觉贯彻的统治者。他汲取了六朝及隋灭亡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缓和阶级矛盾、安定社会、发展生产的措施:

唐初,为使因战乱流离失所的百姓安定下来,唐太宗沿用北魏时的均田制,“授人以口分、[2]1341

田,而取之以租、庸、调之法”。复生产起了重要作用,分配,,抑制了土地兼并的蔓延,。太宗又在此基础上轻徭薄赋、减少土木工程兴建和征兵,保证农时、农作。他说:“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

[4]237

纷呈的精神世界完美展现。正是在以贞观盛世、开元盛世为代表的唐代社会充裕的物质基础的支持下,初、盛唐诗人的笔端才会奔涌出大量自信满怀,激情澎湃的讴歌盛世、吟唱太平的瑰丽诗篇。

再次,唐太宗一手营造的昌明政治环境引导了盛唐气象的良性发展。太宗即位后,对外,贞观四年打败突厥、贞观八年大败吐谷浑,贞观十四年平定高昌,贞观二十二年又连破龟兹五个大城,稳固了边疆,开拓了疆土,国力日益强盛,极大增加了统治者的政治自信;对内,积极求贤、纳谏,在“贞观之治”中建立起政治的开放风气,并继承和发展了隋以来的科举考试制度,打破了两晋以来几百年的门阀制度,使一大批中下层知识分子登上政治舞台,极大激发了广大庶族知识分子的政治热情。在太宗的倡导下,,以广开言路那时,,犯颜直谏者受,,报效国家。

和毅力可以取得一切的希望。当唐太宗欣然发出“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的感叹时,这些“英雄”无不对新政权生出无限期望与向往。昌明的政治环境和君臣政治的激发,使整个士人群体对人生普遍持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起自布衣,蔚为卿相”式的人生追求,呼唤出了“拾青紫于俯仰,取公卿于朝夕”的蓬勃自信。

最后,唐太宗对文艺的开明态度培养造就了文人们开放自信的心态。有唐一代不仅是一个对外大开放、中外文化大交流的时代,也是境内各民族大融合、南北文化大交汇的时代。从文化艺术到生活习俗均可看到这种融合的痕迹和影响。开放的环境对唐代诗人的文化性格和文化情趣的拓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这一局面的形成与唐太宗的文化思想和视野不无关系。《旧唐书》卷二十八《音乐志》载御史大夫杜淹进言说:“前代兴亡,实由于乐。陈将亡也,为《玉树后庭花》,齐将亡也,而为《伴侣曲》,行路闻之,莫不悲泣,所

[7]1041

谓亡国之音也。以是观之,盖乐之由也。”太宗回答:“不然,夫音声能感人,自然之道也,故欢者闻之则悦,忧者听之则悲,悲欢之情在于人心,非由乐也。将亡之政,其民必苦,然苦心所感,故闻之则悲耳。何有乐声哀怨,能使悦者悲乎?今

[6]

贞观五年,有

司上奏以二月为吉为皇太子行冠礼。太宗“恐妨农事,令改用十月”,并称“若动静必依阴阳,不顾德义,欲求福佑,其可得乎?若所行皆遵正道,自然常与吉会。且吉凶在人,岂假阴阳拘忌?农时甚要,不可暂失”。

以上措施使唐朝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大唐帝国的农业获得全面大丰收,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空前提高。《新唐书》卷五十一里记载下了这些变化:“贞观初,户不及三百万,绢一匹易米一斗。至四年,米斗四五钱,

[2]1344

外户不闭者数月,马牛被野……”此后统治者继续坚持这一方针,使社会经济保持了高速发展的势头。至开元、天宝时期,国力达到极盛:“海内富实,米斗之价钱十三,青、齐间斗才三钱,绢一匹钱二百。”

[2]1346

[4]238

物质生活的充足促使唐人精彩

・60・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 

《玉树》、《伴侣》之曲,其声具存,朕当为公奏之,

[7]1041

知公必不悲矣!”这也强调了在审美中审美主体的能动作用,认为音乐乐哀的感染力只有在人个体具有或喜或悲的情感时才能引起共鸣,并非无条件的绝对的发生作用,艺术并没有决定政治兴亡的力量。这种观点大胆的冲击了传统儒家的乐教思想,为吸收外来音乐文化张目,对开拓文化视野,拓展人们的思想精神空间无疑有进步意义,对以后“四杰”、陈子昂提倡风骨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唐代诗人正是在这样的心态和情怀感染下去构建自己的文化风格和审美理趣的。从隋末战乱的废墟上崛起的唐帝国,也正是在这样的心态和情怀中迎来了华夏一统、四夷来朝的兴旺局面。

旅,不暇读书,贞观以来,手不释卷,知风化之本,

见政理之源。行之数年,天下大治而风移俗变,子孝臣忠,此又文过于古也。昔周、秦以降,戎狄内

[4]294

侵,今……皆为臣妾,此又怀远胜古也。”身为一世英主,这段话中非常真率地流露出一种豪气、英气和霸气,没有任何遮掩,氤氲出一股皇都气象。功成业就的辉煌带来了壮伟阔大的襟怀,从而形成了一种新时代的自得自信,首先在气势上压倒了陈隋以来的固有文风,大大激励了一代文人开放的创作心态,他们歌颂天子也咏颂自身的功业理想。在初唐百年的诗人中,李世民也许不够突出,但他以帝王的身份一手酝酿出一代宽松的文化氛围和优渥的社会环境,是他人无法望其项背的。

其二,、兼容并包的恢弘气度。。南北朝时期,“,胡人。直到北魏孝文帝,在,推行汉化政策,这项举措的立意却颇为深远。而后出现的历史上有名的“武川镇军阀”的领导人有意识的反其道而行之,将汉人“胡化”,并使这种“胡化”取得了历史上的成功。李世民,正是这场“杂胡汉为一家,通盘改变汉人的血气”的历史运动的发扬光大者。陈寅恪先生曾指出:“李唐一族之所以崛起,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

[9]49

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伟业。”“唐室多胡气”,胡气浸染着太宗的血脉和骨髓,熔进他的人生历程,锻造了他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心态,绘出炎炎帝国四海一家的天朝气象!这些直接导致独特的南北融合的美学思想:反对淫糜,提倡雅正,但在注重襟怀志向、气质情思的同时,亦颇重文采之美,不排斥文学的抒情性和辞藻的华美。张采民在《融合与超越———隋唐之交诗歌之演进》中提出,唐诗的成就就是源自隋唐之交对南朝“清绮”诗风与北朝“贞刚”诗风的融合,在新旧因素碰撞转变过程中,完成了对南北诗风的超越。可见在盛唐时期具有文质兼备,古近体式并美,气骨、声律兼胜特质的,迥异前人一代的“唐音”的形成过程中,唐太宗的功不可抹。

其三,唐太宗雅正的文学观对贞观诗坛有着

[9]49

二、唐太宗的个人风度与盛唐气象

作为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唐太宗一生戎马倥偬、平定四方,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极盛的局面。从文学角度着眼,他又是当时文坛中心———宫廷的核心人物。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大的影响。,唐太身份,引领了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其一,唐太宗具有豪迈奔放、雄视百代的帝王气魄。他身上有一种北方草原民族强悍刚健、英勇善战的精神和禀性。早年马上取天下的生活形成了他骁勇强悍、雄视百代的魄力与气概。作为一名帝王,他又深谙建功与守功的玄机,既追慕昔时明君贤帝的建世之功,又对今日自己的雄图霸业充满自信。这种积极的心态在其诗作中多有体现。如:“虽无舜禹迹,幸欣天地康。”“劳歌大风曲,威加四海清。”这显然昭示着他对自己的“明君”自期。同时,太宗对秦皇、汉武、商纣等的骄奢淫逸也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并深以为戒,如

[8]10

其《赋尚书》诗云“纵情昏主多,克己明君鲜”。《初春登楼即目观作述怀》又吟出了“明非独材力,终藉栋梁深。弥怀矜乐志,更惧戒盈心”,

[8]8

[8]11

[8]3

励自己再接再厉。这些都彰显了太宗身为励精图治之君无与伦比的自豪感与常萦心头的自省意识。

唐太宗在警醒臣下和自己慎终时,有过一段自我生平总结:“朕年十八便举兵,年二十四定天下,年二十九升为天子,此则武胜于古也。少从戎

第1期吴在庆等: 论唐太宗与盛唐气象

・61・

深刻的影响。太宗崇尚雅正,以儒家文学规范为

准则。贞观之初,他曾对兼修国史的房玄龄说过:“比见前、后《汉史》载录杨雄《甘泉》、《羽猎》,司马相如《子虚》、《上林》,班固《两都》等赋,此既文体浮华,无益劝诫,何假书之史策?其有上书论事,词理切直,可裨于政理者,朕从与不从皆须备

[3]222

载。”文中他批评杨雄、司马相如、班固等人的汉赋“文体浮华,无益劝诫”,切中要害、颇有见识,也是有感而发。南朝以来,文风淫糜浮荡、内容声色犬马,无益于劝诫而有害于风教。因此,他在励精图治发展经济、巩固政权的同时,十分重视引导发展文化艺术和倡导儒学。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他便以秦王府为中心“开文学馆以待四方之士”,以杜如晦、虞世南等为十八学士,并广泛延揽天下文士并与之研讨“典籍”、“经义”,杂以文咏,其良苦用心未尝不是要矫正南朝以降文学风气之淫糜浮荡,正本清源,从而建立起良好的文化规范,为唐代文化的健康发展铺平道路。臣的共同提倡和实践,,一方面也形成了以展现个性范式。此后,四杰则在这一时代精神的引领感召下,侧重抒发情致,高歌低吟、任情倾泻,使得情志完全从宫廷礼仪等形式功用中解放出来。可见,唐太宗对诗坛的作用不仅在于其诗歌艺术造诣与成就,更在于他对当时文人学士的引领与影响。

酬赠怀人和宴饮聚游等类型。其中最有特色、成就最高的,当属回忆其金戈铁马、出征破敌、建功立业的边塞诗和咏史抒怀诗。《饮马长城窟行》是其中的杰作: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

[8]3

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开篇从恶劣肃凉的边塞景色落笔:寒风呼啸、交河冰结、沙海翻腾、阴山积雪。正是此地此景,烽火骤然、气氛顿肃:凛冽的北风裹胁着撕杀声、鼓角声,战争严酷而激烈,战势紧张而急促。诗人紧接着笔锋一转,“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却、高歌凯旋其景象可谓阔大,气势可称磅礴。

《经破薛举战地》也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昔年怀壮气,提戈初仗节。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移锋惊电起,转战长河决。营碎落星沉,阵卷横云裂。一挥氛沴静,再举鲸鲵灭。于兹俯旧原,属目驻华轩。沉沙无故迹,减灶有残痕。浪霞穿水净,峰雾抱莲昏。世途亟流易,人事殊今昔。长想眺前踪,抚躬聊自适。

[8]4

这是唐太宗即位之后的作品。公元617年,他在陕西扶风大败自称西秦霸王的薛举登上帝位后,重临故地,勾起了他对往昔之战的回忆。开篇直露胸臆说自己当年心如朗日、志比秋霜、怀有济世的豪情。而今缅怀往日的峥嵘岁月和激烈争斗,胸中涌起的是驰马天下、指点江山的激昂情怀,是“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的欣慰和豪迈。其它如“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星旂纷电举,日羽肃天行”等诗句也写得境界阔大而感情深沉,很能体现唐太宗这位马上皇帝的英雄本色。这些反映戎马生涯的诗对于以后“四杰”、高、岑的边塞诗不无影响。盛唐边塞诗中那昂扬的气魄和高度的自信及自豪感,与太宗诗中所表现出的精神一脉相承。

其次是写景咏物诗。这类诗在太宗集中数量也不少,且题材广泛。其中一些描写太平气象、赞美大唐国威的作品,颇能反映当时国家的强盛与

[8]5

[8]5

三、唐太宗的诗歌创作与盛唐气象

唐太宗与盛唐气象最突出的关联仍需归结到其具体的诗歌创作中来。其特殊的政治地位与生命意识赋予了诗作独特的价值和气象。《全唐诗》

收录了唐太宗诗一卷共69首,《全唐诗补编》中1首。其数量在初唐贞观时代的诗人中是首屈一指的。当时,魏征创作的多为祭祀的乐章,其他题材的诗歌只有4首;褚遂良有1首;褚亮10首;杨师道20首;许敬宗27首;虞世南32首,王绩也不过53首。从此我们不难看出这个一国之君对诗歌的喜爱与重视。更应指出的是,他的诗歌与之后的盛唐气象不无脉络关联。

首先是边塞诗和咏史抒怀诗。唐太宗的70首诗歌创作,题材大致分为述怀言志、写景咏物、

・62・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 

统治者的自信。如《帝京篇》10首,描绘帝京的雄伟壮丽、宫廷生活的华贵富丽,写得镂金错彩、词藻斑斓,体现了一种宏大的气势和昂扬的斗志,反映出大唐王朝初建时乐观豪迈、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组诗其一为破题之笔:

  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绮殿千寻起,离宫百雉馀。连薨遥接汉,飞观迥凌虚。云日隐层阙,

[8]1

风烟出绮疏。

另外,他还有一部分带有鲜明的个性与时代自豪感的诗句,如“列筵欢故老,高宴聚新丰”,“前池消旧水,昔树发今花”,“古石衣新苔,新巢封古树”,“对此欢终宴,倾壶待曙光”等频繁地用时间对比、古今对比来突现对未来积极乐观的历史态度,往者已逝,来者可追,诗中洋溢着对未来憧憬无限的豪迈自信的心理基调和时代精神。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体味出作为一代帝王,唐太宗所怀有的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济世安民的伟大抱负、乐观向上的精神格调和丰富瑰丽的内心世界。他以自己特殊的生命意识和个人情怀书写出的景象恢宏、自信勃发的篇章,揭开了盛唐气象的序幕。

参考文献:

[1]林庚.唐诗综论[M].,1987:

26.

[2],.[M].北京:中华书局,

[3[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

秦川绵延,函谷巍峨,连甍绮殿耸入云霄与天接壤,云日掩映,境界阔大。通过秦川、函谷、飞观、

连甍透出新兴崛起的大唐帝国生机勃勃的赫赫声威。表现了一个创业君主博大的胸襟与轩昂的气度。胡震亨曾说:“唐初惟文皇《帝京篇》藻赡精华,最为杰作。视梁、陈神韵少减,而富丽过之。无论大略,即雄才自当驱走一世。”诗中壮观的场面、宏大的气势,对后来卢照邻《长安古意》、骆宾王《帝京篇》的写作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另一些描写景物的诗也一扫纤巧之风,气势阔大。如《春日望海》:

  披襟眺沧海,,引天潢。仙气凝三岭,穿浪日舒光。广,,经变野,,碣石想秦皇。

[8]7

霓裳非本意,端拱且图王。

[10]

目极沧海、凭轼感春,直是万里江山眼尽收,起句已露不凡之气势。其后景物描写层出不穷,河、岭、风、云、浪、光、岸、花、雁等纷至沓来,视野极为开阔,诗人又于赏景之际透出一股深沉的历史沧桑感,最后以反躬自省、明抒己志作结。全诗笔力遒劲,景象恢宏,具有王者气象,被后世誉为曹操《观沧海》后的又一观海佳作。

,1997.

[4][唐]吴兢.贞观政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5]屈小强.侠心剑胆唐代诗人的文化精神与人生意趣

[M].济南:济南出版社,2001:11.

[6]苏绛.上绛州上官司马书[C]//全唐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7][后晋]刘昫,等.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8][清]彭定求,等.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0.[9]王永兴.陈寅恪先生史学述略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10][明]胡震亨.唐音癸签[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43.

EmperorTangTaizongandtheFlourishingTangDynasty

WUZai2qing,XULi2li

(ChineseDepartmentofXiamenUniversity,Xiamen361005,China)

Abstract:Asageniusmilitaristandstatesman,TangTaizongmadethebiggestcontributiontotheestablishment

andconsolidationoftheterroristofthenewdynasty.InthefieldofLiterature,hisparticularpersonalityandwritingalsoplayedanimportantroleinthedevelopmentofpoemintheearlyTangDynasty.Tosomeextent,hewasnotonlythefounderoftheprosperousTangdynastybutalsothepilotoftheflourishingTangdynasty’spoemsalthoughhelivedoveronehundredyearsearlierthanthatperiod.Hehadleadedtheconfidenceandhighspiritofthatflourishingperiod.

Keywords:TangTaizong;flourishingTangDynasty;poem


相关内容

  • 人教版(2016)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案第3课盛唐气象
  • 盛唐气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生能简要叙述唐朝历史从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武则天的"贞观遗风".唐玄宗前期的"开元盛世"及后期的"安史之乱"的大致历史走向. (2)学生通过对曲辕犁和筒车的学习,能理解科技推 ...

  • 如何的盛唐气象孕育出那样的盛唐诗歌
  • 如何的盛唐气象孕育出那样的盛唐诗歌 一.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盛唐的时代风貌 盛唐指唐玄宗在位的开元.天宝年间,大致相当于公元八世纪上半叶.这时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开明,文化发达,对外交流频繁,社会充满自信,不仅是唐朝的高峰,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期.盛唐涌现出以李白.杜甫.王维为代表的一 ...

  • 第三课盛唐气象
  • 第3课 盛唐气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主要内容有:"开元之治",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技术的提高,商业的繁荣及城市的发展等一系列史实.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归纳和分析,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直 ...

  • 唐诗的精神风貌(修改)[1]
  • 论唐诗的精神风貌 黄春梅 内容摘要:本文开篇点题,阐明了刚健.豪侠.积极进取.乐观向上是唐诗的精神面貌.在下文的论述和分析过程中首先通过阐述唐诗的演化过程,对唐诗的精神风貌作了进一步的论证:其次,分别以汉至隋.宋朝两大历史时期为例,通过论述当时的历史背景和诗歌的演化过程,对唐诗的精神风貌的特殊性加以 ...

  • 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教学设计
  • 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教学设计 南辰 中学 石玲 课程标准:了解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唐朝衣食住行的时尚和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的了解,感知制度创新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通过想像唐人的生活,培养丰富的想像力. 2.过程与方法 通 ...

  • 人教版2017年5月七年级历史月考试卷及答案
  • 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月份联考测试 七 年 级 历 史 试 题 说明:全卷共4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为60分钟. 班别: 姓名: 学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 "北通涿郡之渔商, 南运江都之转输, 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人对一项历史工 ...

  • 唐朝"尚法"书风与狂草的出现
  • 唐朝是我国封建时代最强盛繁荣的朝代,唐代社会的繁荣开放为文学艺术的交流与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书法领域里,在 "尚法"书风的背景下,出现了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狂草书家,开创了书法史上的另一座高峰. 唐朝书法"法度"的建立与完善 清人梁巘在<评书帖>中 ...

  • 大明宫绣口一吐半盛唐
  • 余光中在<寻李白>中写道:"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剩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诗人写的是人,笔者总感觉写的是一座城.每次到西安,都十分羡慕古城的人们,不像其他地方,翻遍古籍,搜索百科,找出有限的历史资源,去拼接一幅不太完整的地方文化地图:西安,随处吹 ...

  • 初盛唐诗歌史
  • 初唐诗歌史 初唐,从高宗武德时期到睿宗景云年间,约一百年,是齐梁诗歌向盛唐诗歌的过渡阶段,也是唐诗兴盛的准备阶段.唐太宗鉴于南朝历代统治者败亡的教训,从巩固基业的需要出发,重视思想文化的统治作用,提倡中和雅正的文学主张.这一时期的作品多奉命而作的应制诗和君臣之间的唱和之作,内容主要是歌功颂德,表现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