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以攻"语"

  【摘 要】“科际互动”旨在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借助其他学科的知识资源和方法路径来优化本学科的教学。这样一种新型的教学主张,对担当着奠定学力基础、培养完满人格之责任的语文教育来说尤其重要。一方面,语文学科可以从自然学科、艺体学科以及其他人文学科汲取“为我所用”的营养。另一方面,语文课请其他学科的教师来上课听课评课,可以跳出学科思维定势,匡正“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障目弊端。如此多方采撷、多向吸取、统整融合,才能在修得语文教学真功夫的同时,切切实实地打好学识和精神的底子。   【关键词】科际互动 打开通道 圆融统整   “科际互动”,是笔者在教学改革探索中提出的一种实践主张,简言之,就是学科之间的教学互动,包括施教主体和教学信息的互动。学科与学科,本应是互为渗透和联系的,但由于分科的细化和教学的格分,我们在原本开阔的兼容空间里,人为地拆断了桥梁,筑起了樊篱,形成一种“各种自家责任田”的隔绝状态,产出的是“格子”式的互为割裂的教育。“科际互动”正是要打破这种不良格局,解构这种貌似“正统”的封闭性。它要求教师不能仅仅关注教学中本学科的各种信息,还要分析其他学科与本学科间的联系,有意识地借助其他学科的知识资源和方法路径来优化本学科的教学。同时,教师还应打破画地为牢的学科界限,跨学科听课甚至执教,站在其他学科的角度去研究教学过程和教学形式。   一、语文学科从自然学科、艺体学科以及其他人文学科汲取“为我所用”的营养   1.自然学科。   自然学科是一门更多地用实证而非一味依靠思辨、玄想的方式来揭示事物基本规律的学科。在自然学科领域容不得半点主观臆断和猜想,也不注重发表个人色彩浓烈的感受和体会。真实、精准、严密、简明是它的特点,也是它的魅力所在。它具备的独特的表达趣味、思维方式、求证方法等对语文学习的深化和语文空间的延展有着不可小觑的助推作用。比如,自然学科的演绎和归纳的方法可以大量移植到语文教学中,用归纳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探寻语言的规律和原理,用演绎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个别的特殊的语文现象,两相结合,既注重结果,又注重过程,这样,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再如,语文也可以做做“实验”,结合文本创设语言的“情境对话”,在大胆尝试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最值得一提的是,语文还可以借鉴自然学科那精炼明晰的表述方式,让科学小品文的学习流淌出浓浓的“科普味”。   科学小品文多以说明文体或童话体的形式出现,是“科学”与“文学”的结合物,就是用非常“语文”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融科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于一体,对于学生了解当前世界的科学发展、科技水平,培养他们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关注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不难发现,此类课文也占了一定的比例。这类课文的教学必须很好地体现文本的自身特点,即既要是语文的,也要是科学的;既要关注学生的语文素养,也要兼顾学生的科学素养;既要进行品词析句的语文式的实践探究,也要注意精要提炼的科学化的方法渗透。比如,教学《航天飞机》一课,一位教师巧妙地将课文中航天飞机与普通飞机的对话内容转变形式,创造性地进行了如下的教学:   自由读一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想一想,完成下面的对话:   普通飞机:我是普通飞机,我能飞两万米高。   航天飞机:我是 ,我能   普通飞机:我是普通飞机,从东海之滨到帕米尔高原要飞四个多小时。   航天飞机:我是 ,我能   普通飞机:我是普通飞机,我的本领可大了,我可以自由自在地飞翔。   航天飞机:我是 ,我能   这个课例中,变换角色、根据句式说话,都是语文式的言语活动,但这其中的比较、列数据、简要概括、逻辑整合,又体现着科学方法的应用和科学精神的贯注,语文趣味和科学趣味巧妙融合,有效达成了科学小品文“身兼两职”的双重目标。   2.艺体学科。   艺术样式之所以极具感染力,就是因为它能将纯粹抽象的东西化成易于感受和体验的“真”,这种“真”“具有对称、均衡、和谐、节奏、多样统一等性质,也是人的知觉最喜欢或最容易接受的感受特征”。这样,“真”就变成了“美”。语文教学中若是借鉴、穿插各种艺术门类的表现手法和表达内容,可以丰富教学的形式,改变常规的教学形态,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有趣,化繁难为简易,于轻松愉悦中走过文本里最“艰涩”的路程。唱游教学、语文课间操、儿歌童谣诗词的“踏歌式”诵读、情境教学中的情境艺术手段创设、即兴简笔画、集声光影于一体的多媒体设计等等,都是“科际互动”给语文注入的生动、鲜活、奔涌的艺术的“他山之流”。   3.其他人文学科。   语言活动不仅是认知领域的事,也是价值领域的事。文以载道,道以文名,在语文教学中,这两者往往统整在一起。因此,语文应该打开与思品学科之间的通道,将思品课里所要达成的道德认知与潜藏于文本中的“道”自然整合,这样就能唤起学生的经验积累,搭建文本与生活联通的桥梁,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地认同、接受并积极内化文中之道了。另外,思品学科中强调实践的理念和走出校园的活动方式也是值得语文去借鉴的。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仅仅囿于课堂的语文是断然不能提升学生的言语能力和人文素养的,与思品一样,甚至可以与思品一起,走出学校,走进自然,走上社会,开展有准备、有组织、有指导的语文主题活动,无论是以文化传统为主的,还是以信息处理为主的系列活动,无论是社交模拟,还是社会调查活动,无论是开展自然探访,还是进行创意想象系列活动,都会对学生完满人格的形成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语文课请其他学科的教师来上课听课评课,可以跳出学科思维定势,匡正“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障目弊端   一个人长期执拗于某一学科的研究,其思维方式、研究手段、概念体系被固化后,就会产生一定的排他性,久而久之,便会适应、习惯并逐渐固守那一套僵化的模式,理念、思想、行为也就随之固化、窄化、局限化,这对于一个教育人来说,是必须克服的毛病,尤其是语文,关系到新生一代的人文素养,是万万不能门户森严、壁垒坚固的。语文教师要时时审视自己,是不是一不小心就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僵硬的人”,一个固守学科营垒的“堂吉诃德”;要时时提醒自己推开语文的那扇窗,让别样的气息飘进来,让别样的声音传进来。自然学科教师重逻辑、尚严谨,艺体学科教师重形象、尚想象,请他们来上一上语文,评一评语文。这些来自于语文之外的声响会扩大我们的视界,拨正我们的偏差,丰厚我们的教学素养,能让我们在教学的科学性、艺术性上,在教学的合规律性、合目的性上,在教学的逻辑感和美感上获得许多有价值的新东西。   引例:某校进行“科际互动”实践研究,27名教师尝试跨学科执教,其中有10名其他学科的教师选择上语文课,都获得了成功。一位数学教师教学《恐龙》一课,在讲读雷龙那一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真切体会雷龙的庞大,将数学里的对比法引用进来,设计了一个课件,天平秤上各站一只雷龙和六头大象,倾倒的秤杆直观而清晰地传达了文字无法表现的内涵;一位美术教师上《莫高窟》一课,将壁画鉴赏引入课堂,学生有了一定的审美基础,再去品读描写飞天的语段,就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和感悟;一位音乐教师执教语文课《乌鸦喝水》,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糅进音乐的元素,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的感觉,很多教师都感慨:想不到文学中渗进音乐,会有那么大的感染力!   语文教学是一个无限延展的空间。语文教师要想在这样一个不断生长的空间里行走自如、游刃有余,那就需要有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平台,需要高屋建瓴俯视学科,能实现这种超越的途径就是广泛地吸纳,而“科际互动”正是一种理想的行之有效的吸纳途径。经常与其他学科的同仁们“串串门”“交交心”“换换岗”,就能触摸到各种思想理念、操作技艺,累积丰富的教学经历。可以是成功的经验,也可以是失败的教训;哪怕是偏颇的一家之言,也可能包含着些微的“沙中之金”;取其精华,为我所用,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视域更为开阔,目光更为敏锐,对信息的甄别和筛选能力也会越来越强。在多方采撷、多向吸取、统整融合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个性的创新,就能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和风格。打开门户,广泛交融,巧借“他山之石”,以攻“自身之语”,方能跃然其上,独树一帜,开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语文教学的新天地。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实验小学)

  【摘 要】“科际互动”旨在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借助其他学科的知识资源和方法路径来优化本学科的教学。这样一种新型的教学主张,对担当着奠定学力基础、培养完满人格之责任的语文教育来说尤其重要。一方面,语文学科可以从自然学科、艺体学科以及其他人文学科汲取“为我所用”的营养。另一方面,语文课请其他学科的教师来上课听课评课,可以跳出学科思维定势,匡正“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障目弊端。如此多方采撷、多向吸取、统整融合,才能在修得语文教学真功夫的同时,切切实实地打好学识和精神的底子。   【关键词】科际互动 打开通道 圆融统整   “科际互动”,是笔者在教学改革探索中提出的一种实践主张,简言之,就是学科之间的教学互动,包括施教主体和教学信息的互动。学科与学科,本应是互为渗透和联系的,但由于分科的细化和教学的格分,我们在原本开阔的兼容空间里,人为地拆断了桥梁,筑起了樊篱,形成一种“各种自家责任田”的隔绝状态,产出的是“格子”式的互为割裂的教育。“科际互动”正是要打破这种不良格局,解构这种貌似“正统”的封闭性。它要求教师不能仅仅关注教学中本学科的各种信息,还要分析其他学科与本学科间的联系,有意识地借助其他学科的知识资源和方法路径来优化本学科的教学。同时,教师还应打破画地为牢的学科界限,跨学科听课甚至执教,站在其他学科的角度去研究教学过程和教学形式。   一、语文学科从自然学科、艺体学科以及其他人文学科汲取“为我所用”的营养   1.自然学科。   自然学科是一门更多地用实证而非一味依靠思辨、玄想的方式来揭示事物基本规律的学科。在自然学科领域容不得半点主观臆断和猜想,也不注重发表个人色彩浓烈的感受和体会。真实、精准、严密、简明是它的特点,也是它的魅力所在。它具备的独特的表达趣味、思维方式、求证方法等对语文学习的深化和语文空间的延展有着不可小觑的助推作用。比如,自然学科的演绎和归纳的方法可以大量移植到语文教学中,用归纳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探寻语言的规律和原理,用演绎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个别的特殊的语文现象,两相结合,既注重结果,又注重过程,这样,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再如,语文也可以做做“实验”,结合文本创设语言的“情境对话”,在大胆尝试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最值得一提的是,语文还可以借鉴自然学科那精炼明晰的表述方式,让科学小品文的学习流淌出浓浓的“科普味”。   科学小品文多以说明文体或童话体的形式出现,是“科学”与“文学”的结合物,就是用非常“语文”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融科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于一体,对于学生了解当前世界的科学发展、科技水平,培养他们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关注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不难发现,此类课文也占了一定的比例。这类课文的教学必须很好地体现文本的自身特点,即既要是语文的,也要是科学的;既要关注学生的语文素养,也要兼顾学生的科学素养;既要进行品词析句的语文式的实践探究,也要注意精要提炼的科学化的方法渗透。比如,教学《航天飞机》一课,一位教师巧妙地将课文中航天飞机与普通飞机的对话内容转变形式,创造性地进行了如下的教学:   自由读一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想一想,完成下面的对话:   普通飞机:我是普通飞机,我能飞两万米高。   航天飞机:我是 ,我能   普通飞机:我是普通飞机,从东海之滨到帕米尔高原要飞四个多小时。   航天飞机:我是 ,我能   普通飞机:我是普通飞机,我的本领可大了,我可以自由自在地飞翔。   航天飞机:我是 ,我能   这个课例中,变换角色、根据句式说话,都是语文式的言语活动,但这其中的比较、列数据、简要概括、逻辑整合,又体现着科学方法的应用和科学精神的贯注,语文趣味和科学趣味巧妙融合,有效达成了科学小品文“身兼两职”的双重目标。   2.艺体学科。   艺术样式之所以极具感染力,就是因为它能将纯粹抽象的东西化成易于感受和体验的“真”,这种“真”“具有对称、均衡、和谐、节奏、多样统一等性质,也是人的知觉最喜欢或最容易接受的感受特征”。这样,“真”就变成了“美”。语文教学中若是借鉴、穿插各种艺术门类的表现手法和表达内容,可以丰富教学的形式,改变常规的教学形态,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有趣,化繁难为简易,于轻松愉悦中走过文本里最“艰涩”的路程。唱游教学、语文课间操、儿歌童谣诗词的“踏歌式”诵读、情境教学中的情境艺术手段创设、即兴简笔画、集声光影于一体的多媒体设计等等,都是“科际互动”给语文注入的生动、鲜活、奔涌的艺术的“他山之流”。   3.其他人文学科。   语言活动不仅是认知领域的事,也是价值领域的事。文以载道,道以文名,在语文教学中,这两者往往统整在一起。因此,语文应该打开与思品学科之间的通道,将思品课里所要达成的道德认知与潜藏于文本中的“道”自然整合,这样就能唤起学生的经验积累,搭建文本与生活联通的桥梁,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地认同、接受并积极内化文中之道了。另外,思品学科中强调实践的理念和走出校园的活动方式也是值得语文去借鉴的。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仅仅囿于课堂的语文是断然不能提升学生的言语能力和人文素养的,与思品一样,甚至可以与思品一起,走出学校,走进自然,走上社会,开展有准备、有组织、有指导的语文主题活动,无论是以文化传统为主的,还是以信息处理为主的系列活动,无论是社交模拟,还是社会调查活动,无论是开展自然探访,还是进行创意想象系列活动,都会对学生完满人格的形成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语文课请其他学科的教师来上课听课评课,可以跳出学科思维定势,匡正“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障目弊端   一个人长期执拗于某一学科的研究,其思维方式、研究手段、概念体系被固化后,就会产生一定的排他性,久而久之,便会适应、习惯并逐渐固守那一套僵化的模式,理念、思想、行为也就随之固化、窄化、局限化,这对于一个教育人来说,是必须克服的毛病,尤其是语文,关系到新生一代的人文素养,是万万不能门户森严、壁垒坚固的。语文教师要时时审视自己,是不是一不小心就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僵硬的人”,一个固守学科营垒的“堂吉诃德”;要时时提醒自己推开语文的那扇窗,让别样的气息飘进来,让别样的声音传进来。自然学科教师重逻辑、尚严谨,艺体学科教师重形象、尚想象,请他们来上一上语文,评一评语文。这些来自于语文之外的声响会扩大我们的视界,拨正我们的偏差,丰厚我们的教学素养,能让我们在教学的科学性、艺术性上,在教学的合规律性、合目的性上,在教学的逻辑感和美感上获得许多有价值的新东西。   引例:某校进行“科际互动”实践研究,27名教师尝试跨学科执教,其中有10名其他学科的教师选择上语文课,都获得了成功。一位数学教师教学《恐龙》一课,在讲读雷龙那一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真切体会雷龙的庞大,将数学里的对比法引用进来,设计了一个课件,天平秤上各站一只雷龙和六头大象,倾倒的秤杆直观而清晰地传达了文字无法表现的内涵;一位美术教师上《莫高窟》一课,将壁画鉴赏引入课堂,学生有了一定的审美基础,再去品读描写飞天的语段,就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和感悟;一位音乐教师执教语文课《乌鸦喝水》,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糅进音乐的元素,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的感觉,很多教师都感慨:想不到文学中渗进音乐,会有那么大的感染力!   语文教学是一个无限延展的空间。语文教师要想在这样一个不断生长的空间里行走自如、游刃有余,那就需要有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平台,需要高屋建瓴俯视学科,能实现这种超越的途径就是广泛地吸纳,而“科际互动”正是一种理想的行之有效的吸纳途径。经常与其他学科的同仁们“串串门”“交交心”“换换岗”,就能触摸到各种思想理念、操作技艺,累积丰富的教学经历。可以是成功的经验,也可以是失败的教训;哪怕是偏颇的一家之言,也可能包含着些微的“沙中之金”;取其精华,为我所用,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视域更为开阔,目光更为敏锐,对信息的甄别和筛选能力也会越来越强。在多方采撷、多向吸取、统整融合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个性的创新,就能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和风格。打开门户,广泛交融,巧借“他山之石”,以攻“自身之语”,方能跃然其上,独树一帜,开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语文教学的新天地。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实验小学)


相关内容

  • [诗经]名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与"它山之石, 可以为错"
  • <诗经>名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与"它山之石, 可以为错"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与"它山之石, 可以为错"的名句都源于<诗·小雅·鹤鸣>. 表面的意思是说,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作为砺石,用来琢 ...

  • 敲开[他山之石]
  • 有不少朋友问我,怎么会去写美国宪法?的确,按照常规和常理,我并没有资格写它.因为第一,我不是学法律的:第二,我不是学历史的:第三,当时我还没去过美国:第四,又不懂英文.这怎么能写,又怎么会想到去写? 最早的想法,是要为弄清中国的政治制度史,找一个参照系.所以,我也曾想过要写希腊城邦制度.但是古代希腊 ...

  •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论文
  •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摘 要:2001年10月7日是所有中国球迷永远铭记的一天,因为在这一天,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在沈阳五里河体育场以l:0战胜阿曼队,成功地提前两轮获得2002年世界杯决赛阶段比赛的入场券.实现了几代球迷期盼44年的足球之梦,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米卢的神奇究竟体现在哪儿呢?我觉得主要 ...

  • 他山之石|都说日本小学午餐好,是真还是假?
  • 日本小学午餐到底强在哪儿?只是营养丰富.价格合理.让人更有食欲? 身为家长的新华国际驻东京记者,最近在校园开放日时亲身体验了孩子们吃午餐的全过程,个中体会,或许能引发些不同角度的思考. - 1 - 因为工作关系,华先生常驻东京,女儿在单位附近一所小学就读二年级. 前不久,学校举办校园开放日活动,邀请 ...

  • 浅谈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的本土化
  • 浅谈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的本土化 单位:襄樊学院 (湖北 襄阳 441053) 姓名:代爱意 摘要:本科生导师制(以下简称"本导致")和其他的外来文化一样,只有切实的联系本国.本地区的实际才能很好的驾驭他使之为己所用,即所谓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本导制作为一 ...

  • 守住自己的优势
  • 夯实"守住"基石, 善用"他山之石" --魏书生坚持"三个守住"做好中国教育补论 作者:胡小军 单位: 常宁市教师进修学校 二0一四年十二月 夯实"守住"基石, 善用"他山之石" --魏书生坚持&qu ...

  • 宝石的意义(有图)
  • 宝石的意义 宝玉石 英文 象征意义 钻石:钻石纯洁透明.经久不变,钻戒像情人炯炯有神的眼睛,深情地注视着你.它是纯洁爱情的标志,表示对爱情的永恒追求和忠贞.本信息来源于赶集网ganji.com 士多啤梨晶 Strawberry Quartz 可增强爱情运.令思路更清晰及让心境平和. 孔雀石 Malc ...

  • [他山之石]国有企业宣传思想工作要着力提升软实力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事关宣传思想工作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对国有企业科学发展同样具有极强的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明确国有企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方向目标.工作任务和基本遵循.从太原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以 ...

  • 二十四诗品解读
  • 解读<二十四诗品> --塞北风情 一.雄浑篇 原文:大用⑴外腓⑵,真体⑶内充.反虚⑷入浑⑸,积健⑹为雄.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⑺.持之非强,来之无穷. 注释: ⑴."大用"之说亦见庄子,<人间世>篇记载那棵可以为数千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