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1977]观后感之我的高考

《高考1977》观后感之我的高考

看完这部电影,我的感触很深,对于那帮渴望上大学,渴望知识的农场知青由衷的敬佩,同时我也意识到了一个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对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是多么的重要。只有国家拥有公平、合理的人才才选拔制度,一个国家才能够走向富强,走向复兴,才能让有志青年尽其才,出其力。

再想想,2012年我所经历的高考,已经是恢复高考35年之后的高考,当然这样是没办法相提并论的了,我所经历的高考是制度更加健全,人才选拔更加合理,当然高考的竞争压力却没有丝毫的减弱。对于现如今的高考,它在我们国家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仍然是我国人才选拔的基本制度,而且它也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的教育发展、同时也保障了教育公平。 《高考1977》这部电影,当然虽然老师作为教育片在上课时放映观看,但是其中还是有很多的镜头给人们以震撼,是一种对于前辈们的无比尊敬,对于历史的深深的缅怀。电影是以北大荒的一个农场作为一个场景和缩影,讲述了文革后的知青参加1977年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参加高考的艰辛的故事。整部影片都充满着激情,是一部非常有意义的影片,它承载着成千上万的因为那场高考而改变人生的那一带学生们的回忆。说到1977年的高考,不得不与政治扯上关系,当然在此我只是把非说不可的需要展现出来,让我的论述看似完整就行,不多赘述。电影中也反复的强调了“恢复高考要比高考本身重要得多,有意义的多”可见这不只是一场高考那样的简单的事情,而是整个国家,整个名族的大事。影片中看出,1977年高考的恢复和那年邓小平的复出有着密切的关系,文革期间这位老人无时无刻不在担心国家复兴之大计。在复出之后主动的去分管科技教育,可见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当年他面对着一个千疮百孔,纷繁复杂,百废待兴的国家。而这一切,他从恢复教育恢复科研着手,只有一个国家有了人才,才能实现真正的复兴和强大。从影片中可以看出,他的决策,改变了那时候中国多少普通青年的命运和人生,所以说高考制度的恢复才是真正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通过高考选拔人才,才能使国家政治安定,科技进步,经济繁荣。所以就高考的这种人才选拔制度,是成功的,它在那个时代来说,仍然是毋庸置疑的非常成功的策略。

“自愿报名,统一考试,择优录取”是当年的恢复高考的的录取原则,其中统一考试,择优录取,都反映了教育之测量和评价的方式已经很公平了,因为之前的初次提出这个录取原则的时候在这两个原则之前还有“单位同意”这样的一条原则,邓小平同志非常敏锐的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应为这怎么能作为录取原则呢,这完全不是一个合理的测量和评价学生和考生的方式。

当然了,我们从高考恢复之后三十余年的教育实践来看,高考制度也并不是完美的,同时它所暴露出来的弊端也非常明显。就我所经历的高考来说,这的确是一场改变人生命运的考试。的确,有些人,在这条道路上走的很远,也走得很成功。但是相反的,也有少数人在这条路上走的很远,但是却也很惨。即使读到博士,而在社会中却还是找不到一席之地。的确让人非常痛心。想想当年我在高考前夕,总是有很多的想法在纠结,毕竟周围各种声音都在告诉你,这场考试极其重要,以至于我无所适从,而且还有些许很奇怪的想法,想自己念了十二年的书,好像自己除了念书不知道我自己还能干什么。有时候发呆时候还会想:我自己除了面对高考难道就真的没有别的道路就可以走了吗? 有时候也在想:自己如果真的高考失败该去干什么,毕竟人生的路途毕竟不是只有高考这条路可以走。而最后幸运的是我还是通过了高考的考验,顺利的进入了大学。所以以前的那些个想法可谓是多想了。 再说说我现在所认识到的高考吧,毕竟自己的高考已经过去三年了,不论从认识上,还是各方面了解的关于高考的事情上,都有一个新的高度了。我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待我所经历的高考,面对即将到来的毕业,每个大学生或许多多少少都有耳闻我们所面临的是怎样的一个严峻的就业形势,还有,面对我们所经历的大学教育,我们自己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想法,

每个人或许都在自己心中都不同于别人的看法和答案。

电影中的高考和现在的高考从各方面来说,都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三十多年间,高考的变革让两个不同时代的高考显得格格不入,我的高考已经是大学开始扩招的十多年后的高考了,无论是从社会地位,待遇,各方面来说,我们已经似乎变得一文不值了。“毕业即失业”这句露骨而令人心寒的广泛流传在大学生中的话则从侧面反映出我们当代大学生就业的严峻性,毕业没工作这样的大学生怎么办?这不仅是学生个人的问题,也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这种前所未有的社会性问题该如何解决已经是积疾已久,不可再拖下去的问题了。

然而从高考这种教育选拔测量制度中,我们就不可以找出解决之道了吗?显然不是。很显然,高考是最好的选拔制度,因为高考给中国的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竞争的机会;然而,高考也是最坏的选拔制度,虽然我国很久以前推行素质教育,但是素质教育这种评价和测量方式本身就存在着最大的缺陷。所以根本不能过通过素质教育来做到公平的选拔,所以这种“以人为本”的选拔方式从开始就失败了。然而我们根深蒂固的类似于科举考试的选拔方式远远得 比“聚贤”或者“举孝廉”的素质教育更公平的多。然而素质教育的本质并不是如此,它一定会在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定会起到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的。不得不说如今的教育制度摧残了很多很多在某方面有着天赋或者特长的孩子,虽然大学已经划分了很多的专业来满足学生们的兴趣所在。然而并不是如此,选专业要受到各个专业的就业率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各种不能够因此而选不到自己喜欢或者特长与某专业的考生们。这是怎样的一种遗憾啊!

但是很明显,如今虽然我们认为当前的高考制度并不完美,但是,它仍然是目前最好的选拔方式,至少它保证了选拔测量的公平性进而维护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也为国家选拔了大量优秀的人才,这是毋庸质疑的!应试教育之下的高考摧残了中国多少的考生啊!因为他曾摧残过我,而且现在还在继续摧残着一届又一届的高三党!他们无一不背负着父母的期盼,老师的责任,学校的名声,还有这个社会给予他们的关注。但是他却仅仅是一个人的高考啊!每一个都像是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在每一位考生的身上让我们喘不过气来!然而我们只能如此啊!因为我们也不知道除了这样我们还能怎样,还能去干什么!这就是我们真正值得思考的东西,也正是教育真正该交给我们的东西!所以教育之选拔测量方式是一个永远值得去研究,值得去探讨和改进的东西啊!!

《高考1977》观后感之我的高考

看完这部电影,我的感触很深,对于那帮渴望上大学,渴望知识的农场知青由衷的敬佩,同时我也意识到了一个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对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是多么的重要。只有国家拥有公平、合理的人才才选拔制度,一个国家才能够走向富强,走向复兴,才能让有志青年尽其才,出其力。

再想想,2012年我所经历的高考,已经是恢复高考35年之后的高考,当然这样是没办法相提并论的了,我所经历的高考是制度更加健全,人才选拔更加合理,当然高考的竞争压力却没有丝毫的减弱。对于现如今的高考,它在我们国家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仍然是我国人才选拔的基本制度,而且它也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的教育发展、同时也保障了教育公平。 《高考1977》这部电影,当然虽然老师作为教育片在上课时放映观看,但是其中还是有很多的镜头给人们以震撼,是一种对于前辈们的无比尊敬,对于历史的深深的缅怀。电影是以北大荒的一个农场作为一个场景和缩影,讲述了文革后的知青参加1977年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参加高考的艰辛的故事。整部影片都充满着激情,是一部非常有意义的影片,它承载着成千上万的因为那场高考而改变人生的那一带学生们的回忆。说到1977年的高考,不得不与政治扯上关系,当然在此我只是把非说不可的需要展现出来,让我的论述看似完整就行,不多赘述。电影中也反复的强调了“恢复高考要比高考本身重要得多,有意义的多”可见这不只是一场高考那样的简单的事情,而是整个国家,整个名族的大事。影片中看出,1977年高考的恢复和那年邓小平的复出有着密切的关系,文革期间这位老人无时无刻不在担心国家复兴之大计。在复出之后主动的去分管科技教育,可见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当年他面对着一个千疮百孔,纷繁复杂,百废待兴的国家。而这一切,他从恢复教育恢复科研着手,只有一个国家有了人才,才能实现真正的复兴和强大。从影片中可以看出,他的决策,改变了那时候中国多少普通青年的命运和人生,所以说高考制度的恢复才是真正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通过高考选拔人才,才能使国家政治安定,科技进步,经济繁荣。所以就高考的这种人才选拔制度,是成功的,它在那个时代来说,仍然是毋庸置疑的非常成功的策略。

“自愿报名,统一考试,择优录取”是当年的恢复高考的的录取原则,其中统一考试,择优录取,都反映了教育之测量和评价的方式已经很公平了,因为之前的初次提出这个录取原则的时候在这两个原则之前还有“单位同意”这样的一条原则,邓小平同志非常敏锐的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应为这怎么能作为录取原则呢,这完全不是一个合理的测量和评价学生和考生的方式。

当然了,我们从高考恢复之后三十余年的教育实践来看,高考制度也并不是完美的,同时它所暴露出来的弊端也非常明显。就我所经历的高考来说,这的确是一场改变人生命运的考试。的确,有些人,在这条道路上走的很远,也走得很成功。但是相反的,也有少数人在这条路上走的很远,但是却也很惨。即使读到博士,而在社会中却还是找不到一席之地。的确让人非常痛心。想想当年我在高考前夕,总是有很多的想法在纠结,毕竟周围各种声音都在告诉你,这场考试极其重要,以至于我无所适从,而且还有些许很奇怪的想法,想自己念了十二年的书,好像自己除了念书不知道我自己还能干什么。有时候发呆时候还会想:我自己除了面对高考难道就真的没有别的道路就可以走了吗? 有时候也在想:自己如果真的高考失败该去干什么,毕竟人生的路途毕竟不是只有高考这条路可以走。而最后幸运的是我还是通过了高考的考验,顺利的进入了大学。所以以前的那些个想法可谓是多想了。 再说说我现在所认识到的高考吧,毕竟自己的高考已经过去三年了,不论从认识上,还是各方面了解的关于高考的事情上,都有一个新的高度了。我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待我所经历的高考,面对即将到来的毕业,每个大学生或许多多少少都有耳闻我们所面临的是怎样的一个严峻的就业形势,还有,面对我们所经历的大学教育,我们自己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想法,

每个人或许都在自己心中都不同于别人的看法和答案。

电影中的高考和现在的高考从各方面来说,都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三十多年间,高考的变革让两个不同时代的高考显得格格不入,我的高考已经是大学开始扩招的十多年后的高考了,无论是从社会地位,待遇,各方面来说,我们已经似乎变得一文不值了。“毕业即失业”这句露骨而令人心寒的广泛流传在大学生中的话则从侧面反映出我们当代大学生就业的严峻性,毕业没工作这样的大学生怎么办?这不仅是学生个人的问题,也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这种前所未有的社会性问题该如何解决已经是积疾已久,不可再拖下去的问题了。

然而从高考这种教育选拔测量制度中,我们就不可以找出解决之道了吗?显然不是。很显然,高考是最好的选拔制度,因为高考给中国的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竞争的机会;然而,高考也是最坏的选拔制度,虽然我国很久以前推行素质教育,但是素质教育这种评价和测量方式本身就存在着最大的缺陷。所以根本不能过通过素质教育来做到公平的选拔,所以这种“以人为本”的选拔方式从开始就失败了。然而我们根深蒂固的类似于科举考试的选拔方式远远得 比“聚贤”或者“举孝廉”的素质教育更公平的多。然而素质教育的本质并不是如此,它一定会在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定会起到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的。不得不说如今的教育制度摧残了很多很多在某方面有着天赋或者特长的孩子,虽然大学已经划分了很多的专业来满足学生们的兴趣所在。然而并不是如此,选专业要受到各个专业的就业率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各种不能够因此而选不到自己喜欢或者特长与某专业的考生们。这是怎样的一种遗憾啊!

但是很明显,如今虽然我们认为当前的高考制度并不完美,但是,它仍然是目前最好的选拔方式,至少它保证了选拔测量的公平性进而维护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也为国家选拔了大量优秀的人才,这是毋庸质疑的!应试教育之下的高考摧残了中国多少的考生啊!因为他曾摧残过我,而且现在还在继续摧残着一届又一届的高三党!他们无一不背负着父母的期盼,老师的责任,学校的名声,还有这个社会给予他们的关注。但是他却仅仅是一个人的高考啊!每一个都像是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在每一位考生的身上让我们喘不过气来!然而我们只能如此啊!因为我们也不知道除了这样我们还能怎样,还能去干什么!这就是我们真正值得思考的东西,也正是教育真正该交给我们的东西!所以教育之选拔测量方式是一个永远值得去研究,值得去探讨和改进的东西啊!!


相关内容

  • 33年高考作文折射时代变迁
  • 33年高考作文折射时代变迁 弹指一挥间,中国高考走过33个年头.长沙晚报高考专家服务团专家认为,30多年来,中国社会变化翻天覆地,而"岁岁年年各不同"的作文题目正如一面镜子,时代的变迁尽显其中. 第一阶段(1977年-1979年)以命题作文为主,政治色彩浓厚 1977年高考题是各 ...

  • 从东方红到一封家书 36年作文窥时代变迁
  • 正文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 扫描到手机 2012年06月08日10:33 作者:高家龙 罗欣 尚娟 胡迎霞 叶茂林 手机客户端 保存到博客 那年高考,我为作文"狂" 从1977年恢复高考迄今,已经走过了36个年头.36年,36届莘莘学子,36类风格不同的高考作文.如今,你还记得 ...

  • 历年高考优秀作文题目精选
  • [无忧考网-历年高考优秀作文题目精选]历年来高考作文题目汇总(附优秀作文) 1951年至2006年历年来高考作文题目汇总(附优秀作文满分作文) 1951:一年来我在课外努力地工作 1952:记一件新人新事 1953:写一个你所熟悉的革命干部 1954:我的报考志愿是怎样决定的 1955:我准备怎样做 ...

  • 青春派读后感
  • 看完<青春派>之后 --陆洪剑(笔) 青春是可贵的,青春是单纯的,青春是值得怀念和回忆的.本部影片以高考为主线,以 高中生早恋为导火索,一个高中生(16岁)情窦初开,在高考前五天向自己喜欢了三年的女 生表白了. 这部影片取自于你我青春的影像,真实的让人心头微酸,书本.课桌.教室.老师,苦 ...

  • 山东历届高考作文题1951-2012
  • 山东历届高考作文题(1951--2012) 1951:一年来我在课外努力地工作 1952:记一件新人新事 1953:写一个你所熟悉的革命干部 1954:我的报考志愿是怎样决定的 1955:我准备怎样做一个高等学校的学生 1956: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 1957:我的母亲 1958:大跃进中激动人心的 ...

  • 话题作文教案
  • 话题作文训练 训练目的:了解话题作文的概念及一般特点,初步学习写作方法 训练重难点:话题作文的审题 训练课时:2 教时 辅导过程: 一.话题作文的由来 话题作文是中高考作文命题形式改革的产物,是素质教育的一朵异花奇葩.综观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二十多年的高考作文,有一条明显的发展轨迹.1977年 ...

  • 我的教育思考读后感
  • 我的教育思考读后感(一) 李镇西的<我的教育思考>让人喜欢读,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作者的真诚,以真诚的态度面对学生,以真诚的态度面对教师,以真诚的态度面对读者,以真诚的态度面对思考.作者在书中提到自己本立志于文学,却阴差阳错地做了教师,但是这三十年下来,他觉得如果没有教师这个行业成就不了 ...

  • 1977年刘少奇之子如何获得高考资格(图)
  • 刘少奇之子,大学时代的刘源(新浪读书配图) 曙 光 万物蛰伏着的初春,万物待醒时的黎明,有清冷的寒意和透彻的暗夜:是清冷不是冰凉,是透彻不是浓黑,都只因为海平面上曙光已现:当阳光穿过清晨的雾霾,光明唤醒了万物,当阳光普照广阔的大地,温暖归于了春天. 1977,"77级"的中国 2 ...

  • 30年全国各省高考状元"全军覆没"(附历届状元现状表)
  • 30年全国各省高考状元因何"全军覆没" 第一部分: 30年全国各省高考状元因何"全 军覆没"? 尽管有关部门屡次忠告媒体不要炒做高考状元,但依旧挡不住记者 们追踪报道的热忱.虽说聚光灯下的状元们不会像古时候成为皇上钦点的翰林,相府当然的乘龙快婿那样风光,但也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