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信贷对货币政策的脉冲响应分析

2004年2月第27卷第2期

重庆大学学报JOurnaIOfChOnggingUniversity

Feb.2004VOI.27 NO.2

文章编号:1000-582X(2004)02-0150-04

中国银行信贷对货币政策的脉冲响应分析

冉茂盛,莫高琪,廖应高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重庆 400030)

摘 要:国内大量研究表明银行信贷渠道是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途径,但大多数研究考虑的仅

是金融机构贷款这一总量指标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表现,更进一步的研究尚未出现。将中国的贷款总额这一指标根据还款期限分为短期贷款与中长期贷款,分析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冲击下如何进行信贷政策调整,以及这种调整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从而对中国货币政策传导中银行信用渠道的纵深研究进行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银行信贷;货币政策;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脉冲响应

F822.0文献标识码:A中图分类号: 中国经济是典型的以银行为基础的经济,长期以

来,信贷融资占社会融资总额的80%以上。2002年中国社会融资总额约为2.4万亿,银行贷款融资就高达1.9万亿,占80.2%,债券和股票融资累计4762亿元,仅占19.8%[1]。这表明在股票市场经过长达10多年的发展后,银行信贷仍是中国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根据银行信贷在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一个合乎情理的推论是银行部门在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起着关键且重要的作用。因而,将研究的焦点集中于中国货币政策的银行信贷传导渠道这一问题。

渠道是中国货币政策的主要传导途径,而货币渠道的

[3]

(2001)运用交互影响的传导作用则不明显。李斌

多元反馈时间序列模型,对1991-2000年的季度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证实信贷总量和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变量都有很高的相关系数,但信贷总

[4]

(2002)定量测算了量的相关性更大一些。邢公奇

!1、!2、利率、国内信贷)与宏观经济变货币变量(!0、

量(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和实际值增长率

结论表明中国货币政策在1984-1999年的变化规律,

主要通过国内信贷配给机制进行传导,实际利率机制

[5]

。周英章、蒋振声(2002)对1993作用效果相对较弱

-2001年季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表明GDP与金融

!2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货机构的各项贷款余额、

币政策能够分别通过信用渠道和货币渠道影响宏观经济总量。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与货币渠道相比,信用渠道是中国货政策传导中具有明显的相对重要性。预

[6]

。陈飞、赵昕东、测方差分解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高铁梅(2002)对1991-2000年的!1、贷款、利率、GDP的季度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建立了货币政策冲击反应模型,得出结论近年来货币供应量!1、信贷总额、实际利率的冲击对GDP起到了一定的作用。GDP对货币供给量的冲击引起的反应滞后4期,对实际利率的冲击引起的GDP的反应滞后3期,信贷总额的冲击可以在当期引

[7]

起GDP的增长。

由于实证方法和样本区间的选取不同使得对货币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银行信贷渠道在中国货币政策传导中发挥主导作用,潘红宇、邓述慧(2000)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分

1993-1998年、1987-1998年3别对1987-1992年、

个样本区间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3个样本区间

!1、!2对宏观经济都具有一定的预基础货币、贷款、

测能力,特别是基础货币不管取水平值还是差分值,对3个宏观经济变量的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都是显著的,说明中国货币政策短期对实际经济量有影响。并得出结论:在货币政策传导方面,因为市场机制在中国还没有真正建立,利率机制也没有形成,因此货币政策通过利率影响产出的效果不大,主要通过银行贷款影

[2]

。王振山、王志强(2000)运用协整和格响生产活动

兰杰因果检验模型,分别对1981-1998年的年度数据和1993-1998年的季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表明信用

收稿日期:2003-09-08

作者简介:冉茂盛(1963-),男,重庆云阳人,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金融经济方面研究。

政策的银行信用传导机制这一问题所得结论不尽相同,但类似的一点,大部分研究都承认银行信用渠道在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遗憾的是,目前大多数研究考虑的仅是金融机构贷款这一总量指标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表现,更进一步的研究尚未出现。而近年来,国外学者通过对银行信用这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关注表现为将信贷总量这一指标进行细分,如区别不同部门(企业与居民)、不同企业规模(大企业与小企业)、贷款不同期限(短期与中长期)3 实证分析与结果

3.1 单位根与协整关系检验

所有的变量都必须在使用VAR模型进行回归时,

是平稳序列,凡是不平稳的变量都要将其平稳化。同时,同阶单整向量若存在协整关系,也可进行VAR模型回归。首先对数据进行单位根和协整关系检验。采用ADF单位根检验法对各变量进行检验发现各变量的水平值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接受原假设,即存对货币政策的银行信贷渠道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笔者将中国的贷款总额这一指标根据还款期限分为短期贷款与中长期贷款,分析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冲击下如何进行信贷政策调整,以及这种调整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从而对货币政策传导中银行信用渠道的纵深研究进行有益的尝试。

2 变量选择和样本数据说明

笔者将基础货币(MB)作为货币当局的政策变量。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基于政策变量应较好的反映货币政策的状态,并且货币当局能进行有效的调控。在1994年前,中国的货币政策主要以直接调控为主。1994年以后,货币政策逐渐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化。目前货币政策的基本框架是采用多种货币政策操作工具,间接地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进行调控,从而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产生影响。近年来,中国中央银行主要通过对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准备金等操作直接对基础货币进行控制,从而争取使货币供应量达到预定目标。同时,中国的存、贷利率都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不存在真正意义的基准利率,利率并不是由市场决定的,不能完全反映资金的真实价格,选择任何一种利率都不可能完全反映货币政策的状态。因而,选择基础货币作为货币当

局的政策变量相对而言更具代表性(刘斌,

2001)。笔者将金融机构短期贷款(SL)

和长期贷款(LL)作为金融变量来研究货币政策冲击对银行信用的影响。GDP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作为反映宏观经济状况的变量,前者用于反映货币政策对产出目标的影响,后者用于反映货币政策对价格目标的影响。

样本区间为1994-2002年的季度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中国经济统计快报》、

各期。所有数据(除了CPI)都是以1994年为基期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调整(根据月

同期比和月度环比指数计算所得)后的实际值,并对季节性强的数据用著名的X-11方法进行调整。为避免波动过大,对所有数据都进行对数处理。

在单位根,而其一阶差分则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假设。因此它们均是(I1)的单位根过程。从而,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协整检验。

值得注意的是,在VAR系统下进行计量检验的结果对滞后期的选择依赖性很大,一般而言选取滞后期的标准有3个:第1是根据某些信息标准值来判断,常用的两个模型选择标准,即SIC(Schwartzinformation

criteria)

标准和AIC标准(Akaikeinformationcriteria);第2是VAR模型中的各方程的总体显著性,以及每个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显著性;第3是根据理论模型,要求回归出来的VAR残差应该是零均值、同方差、无自相关的向量。在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后,可确定出恰当的滞后阶数。选取滞后阶数为2阶。

协整关系检验结果见下表1:

表1 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

零假设!max统计量5%临界值轨迹统计量5%临界值不存在协整关系

59.8200**

37.52133.4691**87.31至多存在

34.11290*

一个协整关系

31.4673.64905**62.99至多存在

两个协整关系

21.88796

25.54

39.53615

42.44

说明:1)假设协整等式存在截距项和时间趋势

2)表示在5%(1%)水平下拒绝零假设

协整关系检验表明宏观经济变量GDP、CPI与银

行信贷变量LL、

SL,以及货币政策变量!"所组成的经济系统,从长期看具有协整关系。在短期内由于随机扰动项的干扰可能会引起这些变量的波动,但最终会回到均衡状态。3.2 脉冲响应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用于衡量来自随机扰动项的一个标准差冲击对内生变量当前和未来值的影响。对一个变量的冲击直接影响这个变量,并且通过VAR模型的动态结构传导给其他所有的内生变量。

笔者采用对VAR模型进行识别的Choleski分解方法,识别出基础货币冲击。并根据脉冲响应函数,计算出各变量对基础货币冲击的响应(计算过程由软件EVIEWS4.0进行),其结果见图1-图4。横轴(#)代表滞后阶数,纵轴($)分别代表价格、产出、长期贷款和短期贷

《中国经济景气月报》

款对基础货币冲击的响应程度。图中实线部分为计算值,虚线为响应函数值加或减两倍标准差的置信带。

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价格CPI在受到基

础货币当期一个单位正向的标准差冲击后,滞后一个图4 短期贷款对基础货币冲击的响应

季度开始快速下降,3个季度后达到最低点,在随后3个季度回复到初始值,之后价格上下微小波动,16个季度后基础货币冲击对价格造成的影响基本消失。总体来说,价格CPI受基础货币冲击的影响较小。GDP在受到货币政策冲击后的第2个季度达到最高值,然后开始回落,逐渐达到新的均衡值,但与初始均衡值并没有显著差异。上述研究表明货币政策冲击能对短期物价与产出造成影响,但长期影响甚微。

笔者更关注的是金融机构贷款中中长期贷款与短期贷款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从图3和图4可以看出,与短期贷款相比,中长期贷款对货币扩张冲击的反应更加灵敏,受影响程度更大。中长期贷款对基础货币冲击的响应滞后3期达到最大值,随后开始下降,到第6期形成新的稳定状态。而短期贷款的反应滞后期则相对更长,且变动幅度较小,滞后5期达到最大值,但仅为中长期贷款响应值的一半,随后开始缓慢回落,并逐渐达到新的均衡(新的均衡值非常接近其初始值)。基础货币冲击对中长期贷款有相对较明显的长期影响,而对短期贷款仅有微小的影响。这两类贷款中,中长期贷款受货币扩张的影响更为显著。

上述实证结果表明近年来,在中国货币供给扩张时期,中长期贷款在长期中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统计数据也证实了这一观点的正确。2002年末,中国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131293.9亿元,短期贷款余额为74247.9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为48642亿元,1994年这3项余额分别为40810.1亿元、32768.6亿元、8041.5亿元。从这组数据中可以看出中长期贷款的增长幅度最大,2002年末余额比1994年增长了504.89%,而短期贷款的这一

数值仅为126.58%。同时,

从中长期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率也从1994年末的19.70%上涨到2002年末的37.05%。

4 实证结果的原因分析与政策含义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对基础货币冲击的时滞作用较短期贷款短,受影响程度较短期贷款大,并且这种影响为长期的。中长期贷款呈现出这种增长态势是由于近年来中国宏观经济状况变化以及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调整,从而导致金融机构信贷结构的调整引起的。

1994年以来,中共银行先后9次下调法定准备金率,从而增加了金融机构信贷可用资金,为商业银行增加贷款提供了资金来源。同时,人民银行还多次下调存、贷款利率,降息减少了企业利息支出,刺激了企业

的贷款需求。1998年,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中国各项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消费者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增加,中国经济出现了需求不足、经济增长乏力的现象。中国政府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为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也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在信贷方面,表现为鼓励银行增加信贷投入、特别是基础设施与住房信贷等的投资。中国人民

的数据银行《2002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2002年9月个人住房贷款和房地产开发贷款的余额

4974亿元。基础设施贷款、房地产分别为7423亿元、

开发贷款以及个人住房贷款等中长期贷款扩大了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为推动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

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中的房地产开发贷款与个人住房贷款的大幅增长推动了中国房地产业快速发展,但房地产价格上涨、空置面积增加的潜在风险也随之增加。中共银行对各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应进行引导与监管,切实加强信贷管理,从而正确处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支持经济增长的关系。对此,人民银行近年也颁布了一系列的法规对房地产贷款进行规范管理。2001年,人民银行年颁布了关于《规范住房金融业务

人民银行再次颁布《关于进一步的通知》;今年6月,

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人民银行这一系列举措主要是针对目前部分地区出现的房地产投资过热的现象而采取。

同时,各金融机构也应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以

风险最低、收益最大为原则,建立健全信贷管理规章制

度,根据信贷资金来源,合理安排长、短期信贷结构,防止出现“短存长贷”而导致的流动性不足问题。加大贷款审查力度,坚持审慎决策,并做好贷后检查,在支持经济发展的同时,切实防范金融风险。参考文献:

[1] 刘纪鹏.用中长期规划解决两难选择[EB/OL].中国证

券报-中证网.http://208.84.17.28/csnews/20030529/370038/asp.

[2] 潘红宇,邓述慧.基础货币、贷款和产出———中国货币政

策实证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9:23-28.

[3] 王振山,王志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途径的实证研究

[J].财经问题研究,2000,12(205):60-63.

[4] 李斌.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

2001,7(253):10-17.

[5] 邢公奇.我国货币政策经济变量传导的数量效果检验与

.陕西经贸学院学报,2002,2:47-50.特征分析[J]

[6] 周英章,蒋振声.货币渠道、信用渠道与货币政策有效

性———中国1993-2001年的实证分析和政策含义[J].金融研究,2002,9(267):34-43.

[7] 陈飞,赵昕东,高铁梅.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变量效应的实

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2,10(268):25-30.

[8] 冉茂盛,张宗益,钟子明.中国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关联

性的实证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136-141.

TheAnalysisofImpulseResponseofBankLandingto

theImpactofMonetaryPolicyinChina

RANMao-sheng,MOGao-ci,LIAOYing-gao

(CoIIegeofEconomicsandBusinessAdministration,ChonggingUniversity,Chongging400030,China)Abstract:Abundantresearchesapprovethatthebank-IendingchanneIisthemainmonetarytransmissionchanneIinChinarecentyears.ButthemostofinvestigationsonIyfocusonthebehaviorofthegrossbank-Iendingindexinthemo-andthefurtherinvestigationhasn'tbeencarriedon.ThispaperdividesthegrossindexofbankIend-netarytransmission,

ingintotheshort-termandmid-,Iong-termIoansbasedontheinternaIandexternaIresearches.ItanaIyzeshowthefinanciaIinstitutionsadjusttheirIendingpoIicyundertheimpactofthemonetarypoIicyofthecentraIbankandtheeffectoftheadjustmentsonthemacroeconomic,makingthefurtherstudyofthebank-IendingchanneIinmonetarytransmis-sioninChina.

Keywords:bankIending;impuIseresponse;monetarypoIicy;short-termIoan;mid-,Iong-termIoans

(编辑 刘道芬)

中国银行信贷对货币政策的脉冲响应分析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冉茂盛, 莫高琪, 廖应高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重庆,400030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04,27(2)2次

1.周英章;蒋振声 货币渠道、信用渠道与货币政策有效性——中国1993-2001年的实证分析和政策含义[期刊论文]-金融研究 2002(09)

2.邢公奇 我国货币政策经济变量传导的数量效果检验与特征分析[期刊论文]-陕西经贸学院学报 2002(01)3.李斌 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研究[期刊论文]-金融研究 2001(07)

4.冉茂盛;张宗益;钟子明 中国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关联性的实证分析[期刊论文]-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2)

5.陈飞;赵昕东;高铁梅 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变量效应的实证分析[期刊论文]-金融研究 2002(10)6.王振山;王志强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途径的实证研究 2000(12)

7.潘红宇;邓述慧 基础货币、贷款和产出-中国货币政策实证分析[期刊论文]-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0(9)8.刘纪鹏 用中长期规划解决两难选择

1.王蕾 浅析货币政策传导的资产负债表渠道——兼论我国案例[学位论文]硕士 20062.高洪民 中国转轨经济中的信贷配给与货币政策的信用传导[学位论文]博士 2005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cqdxxb200402037.aspx

2004年2月第27卷第2期

重庆大学学报JOurnaIOfChOnggingUniversity

Feb.2004VOI.27 NO.2

文章编号:1000-582X(2004)02-0150-04

中国银行信贷对货币政策的脉冲响应分析

冉茂盛,莫高琪,廖应高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重庆 400030)

摘 要:国内大量研究表明银行信贷渠道是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途径,但大多数研究考虑的仅

是金融机构贷款这一总量指标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表现,更进一步的研究尚未出现。将中国的贷款总额这一指标根据还款期限分为短期贷款与中长期贷款,分析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冲击下如何进行信贷政策调整,以及这种调整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从而对中国货币政策传导中银行信用渠道的纵深研究进行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银行信贷;货币政策;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脉冲响应

F822.0文献标识码:A中图分类号: 中国经济是典型的以银行为基础的经济,长期以

来,信贷融资占社会融资总额的80%以上。2002年中国社会融资总额约为2.4万亿,银行贷款融资就高达1.9万亿,占80.2%,债券和股票融资累计4762亿元,仅占19.8%[1]。这表明在股票市场经过长达10多年的发展后,银行信贷仍是中国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根据银行信贷在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一个合乎情理的推论是银行部门在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起着关键且重要的作用。因而,将研究的焦点集中于中国货币政策的银行信贷传导渠道这一问题。

渠道是中国货币政策的主要传导途径,而货币渠道的

[3]

(2001)运用交互影响的传导作用则不明显。李斌

多元反馈时间序列模型,对1991-2000年的季度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证实信贷总量和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变量都有很高的相关系数,但信贷总

[4]

(2002)定量测算了量的相关性更大一些。邢公奇

!1、!2、利率、国内信贷)与宏观经济变货币变量(!0、

量(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和实际值增长率

结论表明中国货币政策在1984-1999年的变化规律,

主要通过国内信贷配给机制进行传导,实际利率机制

[5]

。周英章、蒋振声(2002)对1993作用效果相对较弱

-2001年季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表明GDP与金融

!2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货机构的各项贷款余额、

币政策能够分别通过信用渠道和货币渠道影响宏观经济总量。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与货币渠道相比,信用渠道是中国货政策传导中具有明显的相对重要性。预

[6]

。陈飞、赵昕东、测方差分解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高铁梅(2002)对1991-2000年的!1、贷款、利率、GDP的季度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建立了货币政策冲击反应模型,得出结论近年来货币供应量!1、信贷总额、实际利率的冲击对GDP起到了一定的作用。GDP对货币供给量的冲击引起的反应滞后4期,对实际利率的冲击引起的GDP的反应滞后3期,信贷总额的冲击可以在当期引

[7]

起GDP的增长。

由于实证方法和样本区间的选取不同使得对货币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银行信贷渠道在中国货币政策传导中发挥主导作用,潘红宇、邓述慧(2000)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分

1993-1998年、1987-1998年3别对1987-1992年、

个样本区间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3个样本区间

!1、!2对宏观经济都具有一定的预基础货币、贷款、

测能力,特别是基础货币不管取水平值还是差分值,对3个宏观经济变量的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都是显著的,说明中国货币政策短期对实际经济量有影响。并得出结论:在货币政策传导方面,因为市场机制在中国还没有真正建立,利率机制也没有形成,因此货币政策通过利率影响产出的效果不大,主要通过银行贷款影

[2]

。王振山、王志强(2000)运用协整和格响生产活动

兰杰因果检验模型,分别对1981-1998年的年度数据和1993-1998年的季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表明信用

收稿日期:2003-09-08

作者简介:冉茂盛(1963-),男,重庆云阳人,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金融经济方面研究。

政策的银行信用传导机制这一问题所得结论不尽相同,但类似的一点,大部分研究都承认银行信用渠道在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遗憾的是,目前大多数研究考虑的仅是金融机构贷款这一总量指标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表现,更进一步的研究尚未出现。而近年来,国外学者通过对银行信用这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关注表现为将信贷总量这一指标进行细分,如区别不同部门(企业与居民)、不同企业规模(大企业与小企业)、贷款不同期限(短期与中长期)3 实证分析与结果

3.1 单位根与协整关系检验

所有的变量都必须在使用VAR模型进行回归时,

是平稳序列,凡是不平稳的变量都要将其平稳化。同时,同阶单整向量若存在协整关系,也可进行VAR模型回归。首先对数据进行单位根和协整关系检验。采用ADF单位根检验法对各变量进行检验发现各变量的水平值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接受原假设,即存对货币政策的银行信贷渠道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笔者将中国的贷款总额这一指标根据还款期限分为短期贷款与中长期贷款,分析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冲击下如何进行信贷政策调整,以及这种调整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从而对货币政策传导中银行信用渠道的纵深研究进行有益的尝试。

2 变量选择和样本数据说明

笔者将基础货币(MB)作为货币当局的政策变量。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基于政策变量应较好的反映货币政策的状态,并且货币当局能进行有效的调控。在1994年前,中国的货币政策主要以直接调控为主。1994年以后,货币政策逐渐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化。目前货币政策的基本框架是采用多种货币政策操作工具,间接地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进行调控,从而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产生影响。近年来,中国中央银行主要通过对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准备金等操作直接对基础货币进行控制,从而争取使货币供应量达到预定目标。同时,中国的存、贷利率都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不存在真正意义的基准利率,利率并不是由市场决定的,不能完全反映资金的真实价格,选择任何一种利率都不可能完全反映货币政策的状态。因而,选择基础货币作为货币当

局的政策变量相对而言更具代表性(刘斌,

2001)。笔者将金融机构短期贷款(SL)

和长期贷款(LL)作为金融变量来研究货币政策冲击对银行信用的影响。GDP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作为反映宏观经济状况的变量,前者用于反映货币政策对产出目标的影响,后者用于反映货币政策对价格目标的影响。

样本区间为1994-2002年的季度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中国经济统计快报》、

各期。所有数据(除了CPI)都是以1994年为基期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调整(根据月

同期比和月度环比指数计算所得)后的实际值,并对季节性强的数据用著名的X-11方法进行调整。为避免波动过大,对所有数据都进行对数处理。

在单位根,而其一阶差分则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假设。因此它们均是(I1)的单位根过程。从而,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协整检验。

值得注意的是,在VAR系统下进行计量检验的结果对滞后期的选择依赖性很大,一般而言选取滞后期的标准有3个:第1是根据某些信息标准值来判断,常用的两个模型选择标准,即SIC(Schwartzinformation

criteria)

标准和AIC标准(Akaikeinformationcriteria);第2是VAR模型中的各方程的总体显著性,以及每个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显著性;第3是根据理论模型,要求回归出来的VAR残差应该是零均值、同方差、无自相关的向量。在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后,可确定出恰当的滞后阶数。选取滞后阶数为2阶。

协整关系检验结果见下表1:

表1 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

零假设!max统计量5%临界值轨迹统计量5%临界值不存在协整关系

59.8200**

37.52133.4691**87.31至多存在

34.11290*

一个协整关系

31.4673.64905**62.99至多存在

两个协整关系

21.88796

25.54

39.53615

42.44

说明:1)假设协整等式存在截距项和时间趋势

2)表示在5%(1%)水平下拒绝零假设

协整关系检验表明宏观经济变量GDP、CPI与银

行信贷变量LL、

SL,以及货币政策变量!"所组成的经济系统,从长期看具有协整关系。在短期内由于随机扰动项的干扰可能会引起这些变量的波动,但最终会回到均衡状态。3.2 脉冲响应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用于衡量来自随机扰动项的一个标准差冲击对内生变量当前和未来值的影响。对一个变量的冲击直接影响这个变量,并且通过VAR模型的动态结构传导给其他所有的内生变量。

笔者采用对VAR模型进行识别的Choleski分解方法,识别出基础货币冲击。并根据脉冲响应函数,计算出各变量对基础货币冲击的响应(计算过程由软件EVIEWS4.0进行),其结果见图1-图4。横轴(#)代表滞后阶数,纵轴($)分别代表价格、产出、长期贷款和短期贷

《中国经济景气月报》

款对基础货币冲击的响应程度。图中实线部分为计算值,虚线为响应函数值加或减两倍标准差的置信带。

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价格CPI在受到基

础货币当期一个单位正向的标准差冲击后,滞后一个图4 短期贷款对基础货币冲击的响应

季度开始快速下降,3个季度后达到最低点,在随后3个季度回复到初始值,之后价格上下微小波动,16个季度后基础货币冲击对价格造成的影响基本消失。总体来说,价格CPI受基础货币冲击的影响较小。GDP在受到货币政策冲击后的第2个季度达到最高值,然后开始回落,逐渐达到新的均衡值,但与初始均衡值并没有显著差异。上述研究表明货币政策冲击能对短期物价与产出造成影响,但长期影响甚微。

笔者更关注的是金融机构贷款中中长期贷款与短期贷款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从图3和图4可以看出,与短期贷款相比,中长期贷款对货币扩张冲击的反应更加灵敏,受影响程度更大。中长期贷款对基础货币冲击的响应滞后3期达到最大值,随后开始下降,到第6期形成新的稳定状态。而短期贷款的反应滞后期则相对更长,且变动幅度较小,滞后5期达到最大值,但仅为中长期贷款响应值的一半,随后开始缓慢回落,并逐渐达到新的均衡(新的均衡值非常接近其初始值)。基础货币冲击对中长期贷款有相对较明显的长期影响,而对短期贷款仅有微小的影响。这两类贷款中,中长期贷款受货币扩张的影响更为显著。

上述实证结果表明近年来,在中国货币供给扩张时期,中长期贷款在长期中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统计数据也证实了这一观点的正确。2002年末,中国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131293.9亿元,短期贷款余额为74247.9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为48642亿元,1994年这3项余额分别为40810.1亿元、32768.6亿元、8041.5亿元。从这组数据中可以看出中长期贷款的增长幅度最大,2002年末余额比1994年增长了504.89%,而短期贷款的这一

数值仅为126.58%。同时,

从中长期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率也从1994年末的19.70%上涨到2002年末的37.05%。

4 实证结果的原因分析与政策含义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对基础货币冲击的时滞作用较短期贷款短,受影响程度较短期贷款大,并且这种影响为长期的。中长期贷款呈现出这种增长态势是由于近年来中国宏观经济状况变化以及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调整,从而导致金融机构信贷结构的调整引起的。

1994年以来,中共银行先后9次下调法定准备金率,从而增加了金融机构信贷可用资金,为商业银行增加贷款提供了资金来源。同时,人民银行还多次下调存、贷款利率,降息减少了企业利息支出,刺激了企业

的贷款需求。1998年,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中国各项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消费者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增加,中国经济出现了需求不足、经济增长乏力的现象。中国政府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为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也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在信贷方面,表现为鼓励银行增加信贷投入、特别是基础设施与住房信贷等的投资。中国人民

的数据银行《2002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2002年9月个人住房贷款和房地产开发贷款的余额

4974亿元。基础设施贷款、房地产分别为7423亿元、

开发贷款以及个人住房贷款等中长期贷款扩大了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为推动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

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中的房地产开发贷款与个人住房贷款的大幅增长推动了中国房地产业快速发展,但房地产价格上涨、空置面积增加的潜在风险也随之增加。中共银行对各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应进行引导与监管,切实加强信贷管理,从而正确处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支持经济增长的关系。对此,人民银行近年也颁布了一系列的法规对房地产贷款进行规范管理。2001年,人民银行年颁布了关于《规范住房金融业务

人民银行再次颁布《关于进一步的通知》;今年6月,

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人民银行这一系列举措主要是针对目前部分地区出现的房地产投资过热的现象而采取。

同时,各金融机构也应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以

风险最低、收益最大为原则,建立健全信贷管理规章制

度,根据信贷资金来源,合理安排长、短期信贷结构,防止出现“短存长贷”而导致的流动性不足问题。加大贷款审查力度,坚持审慎决策,并做好贷后检查,在支持经济发展的同时,切实防范金融风险。参考文献:

[1] 刘纪鹏.用中长期规划解决两难选择[EB/OL].中国证

券报-中证网.http://208.84.17.28/csnews/20030529/370038/asp.

[2] 潘红宇,邓述慧.基础货币、贷款和产出———中国货币政

策实证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9:23-28.

[3] 王振山,王志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途径的实证研究

[J].财经问题研究,2000,12(205):60-63.

[4] 李斌.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

2001,7(253):10-17.

[5] 邢公奇.我国货币政策经济变量传导的数量效果检验与

.陕西经贸学院学报,2002,2:47-50.特征分析[J]

[6] 周英章,蒋振声.货币渠道、信用渠道与货币政策有效

性———中国1993-2001年的实证分析和政策含义[J].金融研究,2002,9(267):34-43.

[7] 陈飞,赵昕东,高铁梅.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变量效应的实

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2,10(268):25-30.

[8] 冉茂盛,张宗益,钟子明.中国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关联

性的实证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136-141.

TheAnalysisofImpulseResponseofBankLandingto

theImpactofMonetaryPolicyinChina

RANMao-sheng,MOGao-ci,LIAOYing-gao

(CoIIegeofEconomicsandBusinessAdministration,ChonggingUniversity,Chongging400030,China)Abstract:Abundantresearchesapprovethatthebank-IendingchanneIisthemainmonetarytransmissionchanneIinChinarecentyears.ButthemostofinvestigationsonIyfocusonthebehaviorofthegrossbank-Iendingindexinthemo-andthefurtherinvestigationhasn'tbeencarriedon.ThispaperdividesthegrossindexofbankIend-netarytransmission,

ingintotheshort-termandmid-,Iong-termIoansbasedontheinternaIandexternaIresearches.ItanaIyzeshowthefinanciaIinstitutionsadjusttheirIendingpoIicyundertheimpactofthemonetarypoIicyofthecentraIbankandtheeffectoftheadjustmentsonthemacroeconomic,makingthefurtherstudyofthebank-IendingchanneIinmonetarytransmis-sioninChina.

Keywords:bankIending;impuIseresponse;monetarypoIicy;short-termIoan;mid-,Iong-termIoans

(编辑 刘道芬)

中国银行信贷对货币政策的脉冲响应分析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冉茂盛, 莫高琪, 廖应高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重庆,400030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04,27(2)2次

1.周英章;蒋振声 货币渠道、信用渠道与货币政策有效性——中国1993-2001年的实证分析和政策含义[期刊论文]-金融研究 2002(09)

2.邢公奇 我国货币政策经济变量传导的数量效果检验与特征分析[期刊论文]-陕西经贸学院学报 2002(01)3.李斌 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研究[期刊论文]-金融研究 2001(07)

4.冉茂盛;张宗益;钟子明 中国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关联性的实证分析[期刊论文]-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2)

5.陈飞;赵昕东;高铁梅 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变量效应的实证分析[期刊论文]-金融研究 2002(10)6.王振山;王志强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途径的实证研究 2000(12)

7.潘红宇;邓述慧 基础货币、贷款和产出-中国货币政策实证分析[期刊论文]-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0(9)8.刘纪鹏 用中长期规划解决两难选择

1.王蕾 浅析货币政策传导的资产负债表渠道——兼论我国案例[学位论文]硕士 20062.高洪民 中国转轨经济中的信贷配给与货币政策的信用传导[学位论文]博士 2005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cqdxxb200402037.aspx


相关内容

  • 货币政策信贷工具变量的内生性研究
  • 摘 要:本文通过运用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方法,一方面验证了我国信贷传导机制的有效性,进而从有效性的分析框架中得出我国信贷变量的内生性.通过分析各经济指标对贷款的响应和贡献率,得出贷款的投放量和产出之间存在一年的滞后期,为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提供了参考性建议.另一方面从检验结果中得出的贷款变量 ...

  • 信贷供给.经济波动与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关系分析
  • [摘要] 本文使用多变量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S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实证检验信贷供给.经济波动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之间关系,结果表明信贷供给是经济波动和信贷资产质量变化的驱动力.结合研究成果,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 信贷供给  经济波动  信贷资产质量  Granger 因 ...

  • 温州民间借贷利率与金融信贷传导机制分析
  • 第39卷第10期数学的实践与认识V01.39No.10 J 2009年5月MATHEMATICSINPRACTICEANDTHEORY.May,2009 温州民间借贷利率与金融信贷传导机制分析 周明磊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200052) 摘要:温州民阃借贷利率走势进行结构突变单位根 ...

  • 信贷资金配置的市场化程度分析
  • 摘要:尽管政府取消了对银行贷款规模的直接控制,改成了对银行的贷款进行窗口指导管理,但在实际操作中,政府对信贷资金的分配仍然有十分强大的控制权.为了考察当前我国信贷市场资金分配的市场化程度,本文以最近五年的宏观金融统计数据,采用了协整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等计量方法验证了我国贷 ...

  • 中国消费信贷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 第3期(总第364期) 2014年3月 财经问题研究 ResearchonFinancialandEconomicIssues Number3(GeneralSerialNo.364) March,2014 中国消费信贷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丁 宁 大连116025) (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辽 ...

  • 大学经管类优秀毕业论文
  • '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 关系研究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ur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Rural Economic Growth 学 院: 商学院 专业班级: 金融学 金融08 ...

  • 金融加速器效应在中国存在吗_赵振全
  • 2007年第6期 金融加速器效应在中国存在吗? 赵振全 于 震 刘 淼* 内容提要:本文从金融加速器理论出发, 运用门限向量自回归(TVAR) 模型在宏观层 面上对中国信贷市场与宏观经济波动的非线性关联展开实证研究.通过非线性脉冲响应 函数的检验结果我们发现:在1990年1月至2006年5月期间, ...

  • 我国利率政策规则的传导渠道
  • 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 要]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利率规则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凸显.本文当前经济形势,通过建立SVAR模型从实际数据中验证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对经济产出的影响,研究得出在"新常态"经济背景下,利率规则的货币需求渠道.�政渠道和信贷渠道的确存在. ...

  • 市场化程度.供给侧管理与货币政策效果
  • 作者:贺京同刘倩贺坤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06期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出现了新的特征:第一,已进入以经济增速趋缓为特征的"新常态".在2007-2015年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从14.2%降至6.9%,平均每年下降0.95个百分点,经济增速的下行压力日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