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家学说(2)

各 家 学 说

第一章:伤寒学说与伤寒学派诸家

唐宋八大家简述: (八大家:王孙韩朱,唐许郭成)

1、王叔和再现了张仲景的《伤寒论》,

2、孙思邈创“三方正治”说, 3、庞安时创“寒毒说”、异气说,

4、成无己“以经注论,以论证经”说《注解伤寒论》是注解伤寒第一家,以经注论,以论证经;《伤寒明理论》,《药方论》

5、许叔微,《伤寒九十论》《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

6、韩袛和脉证分辨,以脉为先。

7、朱肱“六经经络说”,

8、郭雍,《伤寒补亡论》

明清伤寒学说哪三派:

1、 错简重订派:方有执,喻昌,张璐;

2、 辩证论治派:柯琴,尤在泾,陈修园;

3、 维护旧论派:张遂辰,张志聪,张锡驹。

方有执: 错简重订论,和喻嘉言为领袖。他说“条辨者,正叔和故方位而条还之之谓也”,他采取删削,改订,整移,调整,四种方法。提出伤寒六经提纲说。

柯琴:1、六经地面说:是经界之经,而非经络之经。指出:此为仲景所立六经部位之源,明言仲景之“六经”不是线性的经络,而是以“经界”划分的六个“分区地面”,经络仅是六经的脉络通道。

2、六经为百病立法说:

尤在泾:以法类证说

成无己:《注解伤寒论》是注解伤寒第一家,以经注论,以论证经;《伤寒明理论》,《药方论》

喻嘉言:秋燥论,代表方剂:清燥救肺汤,(阐述题)p40

许叔微:《伤寒九十论》《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

第二章:河间学说与河间学派诸家

刘完素:1、著作《黄帝素问宣明论方》《素问玄机原病式》《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2、刘完素创六气为病说,增列“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

属于燥”创造性地把增加燥气为病,同时把暑与火二气作为同一性质的火热之气,形成了其独特的六气为病说:风热火湿燥寒。

表里双解的方子:防风通圣散 双解散

3、火热论(大题):外感火热证的治疗

4、杂病

(1)、《三消论》中 消渴 消中 肾消。“若饮水多而小便多者,名曰消渴:若饮食多而不甚饥,小便数而渐瘦者,名曰消中;若渴而饮水不绝,腿消瘦而小便有脂液者,名曰肾消。”

(2)、泻痢:分为论泄泻和论痢疾,泻痢常用药:以白术配茯苓、芍药来治疗泄泻

第三章 脏腑辩证学说与易水学派诸家

张元素:1、著作《珍珠囊》《医学起源》《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

2、(简答题)遣药制方论包括:

一、创立升降浮沉理论,

二、发挥《黄帝内经》药物苦欲补泻理论,

三、创新中药分类方法,

四、发明药物归经说:是某种中药对某些脏腑经络的病变起着主要或特殊的治疗作用。“黄连泻心火,黄芩泻肺火,白芍药泻肝火,知母泻肾火,木通泻小肠火,黄芩泻大肠火,石膏泻胃火。

五、发明引经报使说:是指某些中药能引导其他药物的药力到达病变部位或某一经脉,从而使全方对某些脏腑经络的疾病发挥更好的疗效。“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蔓荆,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顶巅痛,去川芎等。”

六、创六气内淫制方大法

李杲: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

1、《脾胃论》《内外伤辨惑沦》《兰室秘藏》

2、内伤热中证

(1)、内伤热中证的病因:饮食失节,劳役过度,情志所伤

(2)、内伤热中证的病机:气火失调,升降失常

(3)、内伤热中证的征候群:胃气虚证和阴火上冲证

(4)、内伤热中证的治法:补益脾胃、升发清阳、燥湿和中、潜降阴火

王好古:《阴证略例》

罗天益:葛花解 汤

第四章 攻邪学说与攻邪学派诸家

张从正:1、《儒门事亲》

2、驱邪三法:

致病三邪:天邪、地邪、人邪

三法祛邪:(1)、汗法:“凡解表者,皆汗法也”,除内服发汗外,“灸、蒸、熏、洗、熨、烙、针刺、砭射、导引、按摩”,只要能“开玄府而逐邪气”、“令其疏散”的,都属发汗。

(2)、吐法:“凡上行者,皆吐法也”,如“引涎、嚏气、追泪”。

吐法禁忌:性情刚爆,好怒喜淫之人;左右多嘈杂之言;病人颇读医书,实非深解者;病人无正性,妄言妄从,反复不定者;病势危急,老弱气衰者;自吐不止,亡阳血虚者;诸吐血、呕血、咯血、血丑血、嗽血、崩血、失血者不可吐。

(3)、下法:“凡下行者,皆下法也。”,如“催生下乳、磨

积逐水、破经泄气”都属下法。

3、情志所扰,以情胜情

第五章 丹溪学说与丹溪学派诸家

朱震亨:1、相火是生命的原动力:“寄于肝肾二部”;阳有余阴不足

2、《格致余论》《局方发挥》《本草衍义补遗》

3、火热证的辨治:

关于虚火可补:(1)、中气不足,甘温除寒,补中益气

(2)、阴精虚,大补阴丸

(3)、阴血虚,四物汤加知柏

4、气血痰郁论治:

越鞠丸:以气郁为主

第六章

温补学说与温补学派诸家

明代四大医家对命门的阐述:

薛己:重视温补脾胃,又重视温补肾命。

赵献可:创立了君主命门学说,以君主命门主导五脏六腑的藏象理论。

张介宾:创立有形质的水火命门学说,将命门赋予具体形质,又赋予功能。

李中梓:人之根本有二:一为先天之本在肾,一为后天之本在脾。补气在补血之先,养阳在滋阴之上。

薛己:1、、治病求本,务滋化源:人身之本,其义有二,脾胃肾命是

也。治病必求于本者,即是求于脾肾。“治病必以脾胃为本

2、、温养补虚治法运用特点:朝夕补法、急证急补法、纯补法 孙一奎:命门观:1、命门的位置:两肾之间,命门=元气=原气

2、命门为肾间动气说:

3、命门有位无形

赵献可:1、著作《医贯》

2、命门观:(1)、命门的位置:有形两肾之间;反对把心作为命门,他认为君主之官不是心而是命门,命门是主宰十二官的“真君真主”。

(2)、命门有位无形

(3)、命门的作用:a主宰先天之体 :先天无形之水真阴真水和先天无形之火真火真阳,由命门所主宰,命门为人身“真君真主”

b流行后天之用

张介宾:1、阳非有余:形气之辨、寒热之辨、水火之辨(选择)

2、真阴之治:所谓真阴之脏者,命门是也。

所谓真阴之用者,命门之作用是也。

所谓真阴之病者,命门之元阴不足是也。

所谓真阴之治者,命门之治是也。

第七章 温病学说与温病学派诸

吴有性:一、《温疫论》吴有性唯一一部传世之作,开温病之先河

二、、温疫的临床表现与伤寒的鉴别

三、瘟疫病因病机的认识

1、对病因三性的认识

(1)、传染性:人体感受杂气后是否治病取决于杂气与人体正气的盛衰胜负之间的对比,邪盛正衰,即可发病;

(2)、特异性:一种疫疠之气只能产生某一种疾病;不同疫疠之气引起的疾病各不相同;不同邪气伤人部位不一

(3)、偏中性:不同疫疠之气伤及不同物种。

2、对病机的认识:

(1)、邪气侵犯人体主要通过空气传染以及接触传染

(2)、邪气侵犯的部位既不在表也不再里,而是停留在膜原

(3) 、邪伏膜原,传变不过表里两途径,但并不意味着同时向表里

两方传变

叶桂:一、对中风的阐述:阳化内风说 (填空)

二、奇经八脉说:督(鹿茸)、任(龟板)

三、久病入络说:络虚通补法 方法及选药 (简答)

通络四法:辛调通络法:归尾、红花、丹皮、赤芍、泽兰、元胡、旋复花

辛温通络法:薤白、桂枝、细辛、川乌

辛香通络法:良姜、荜拨、元胡、姜黄、丁香、木香

虫蚁通络法:土虫、水蛭、地龙、穿山甲、露蜂房

四、理虚大法: (简答)

理阳气须投建中,顾阴液须投复脉

甘药培中、血肉填精、中下兼顾

吴瑭:一、清热养阴法的确立

1、 清表热:桑菊饮:辛凉轻剂,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银翘散,辛凉平剂,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白虎汤,辛凉重剂,清热生津

2、清理热:清络法:清络饮,清暑热,化湿浊;

清营法:清营汤,清营分热

清宫法:清宫汤,清心凉营

3、 养阴: 加减复脉汤

二、 白虎禁忌:

白虎汤的适应症是阳明无形热盛

1、 邪在表、或在半表半里、或阴虚血少、或热结于里,禁用

2、 如不渴,为邪热不盛,津液未伤,禁用

3、 汗不出,为邪恶于里,非浮盛之热,禁用

熟地为第一纯厚之品

各 家 学 说

第一章:伤寒学说与伤寒学派诸家

唐宋八大家简述: (八大家:王孙韩朱,唐许郭成)

1、王叔和再现了张仲景的《伤寒论》,

2、孙思邈创“三方正治”说, 3、庞安时创“寒毒说”、异气说,

4、成无己“以经注论,以论证经”说《注解伤寒论》是注解伤寒第一家,以经注论,以论证经;《伤寒明理论》,《药方论》

5、许叔微,《伤寒九十论》《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

6、韩袛和脉证分辨,以脉为先。

7、朱肱“六经经络说”,

8、郭雍,《伤寒补亡论》

明清伤寒学说哪三派:

1、 错简重订派:方有执,喻昌,张璐;

2、 辩证论治派:柯琴,尤在泾,陈修园;

3、 维护旧论派:张遂辰,张志聪,张锡驹。

方有执: 错简重订论,和喻嘉言为领袖。他说“条辨者,正叔和故方位而条还之之谓也”,他采取删削,改订,整移,调整,四种方法。提出伤寒六经提纲说。

柯琴:1、六经地面说:是经界之经,而非经络之经。指出:此为仲景所立六经部位之源,明言仲景之“六经”不是线性的经络,而是以“经界”划分的六个“分区地面”,经络仅是六经的脉络通道。

2、六经为百病立法说:

尤在泾:以法类证说

成无己:《注解伤寒论》是注解伤寒第一家,以经注论,以论证经;《伤寒明理论》,《药方论》

喻嘉言:秋燥论,代表方剂:清燥救肺汤,(阐述题)p40

许叔微:《伤寒九十论》《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

第二章:河间学说与河间学派诸家

刘完素:1、著作《黄帝素问宣明论方》《素问玄机原病式》《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2、刘完素创六气为病说,增列“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

属于燥”创造性地把增加燥气为病,同时把暑与火二气作为同一性质的火热之气,形成了其独特的六气为病说:风热火湿燥寒。

表里双解的方子:防风通圣散 双解散

3、火热论(大题):外感火热证的治疗

4、杂病

(1)、《三消论》中 消渴 消中 肾消。“若饮水多而小便多者,名曰消渴:若饮食多而不甚饥,小便数而渐瘦者,名曰消中;若渴而饮水不绝,腿消瘦而小便有脂液者,名曰肾消。”

(2)、泻痢:分为论泄泻和论痢疾,泻痢常用药:以白术配茯苓、芍药来治疗泄泻

第三章 脏腑辩证学说与易水学派诸家

张元素:1、著作《珍珠囊》《医学起源》《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

2、(简答题)遣药制方论包括:

一、创立升降浮沉理论,

二、发挥《黄帝内经》药物苦欲补泻理论,

三、创新中药分类方法,

四、发明药物归经说:是某种中药对某些脏腑经络的病变起着主要或特殊的治疗作用。“黄连泻心火,黄芩泻肺火,白芍药泻肝火,知母泻肾火,木通泻小肠火,黄芩泻大肠火,石膏泻胃火。

五、发明引经报使说:是指某些中药能引导其他药物的药力到达病变部位或某一经脉,从而使全方对某些脏腑经络的疾病发挥更好的疗效。“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蔓荆,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顶巅痛,去川芎等。”

六、创六气内淫制方大法

李杲: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

1、《脾胃论》《内外伤辨惑沦》《兰室秘藏》

2、内伤热中证

(1)、内伤热中证的病因:饮食失节,劳役过度,情志所伤

(2)、内伤热中证的病机:气火失调,升降失常

(3)、内伤热中证的征候群:胃气虚证和阴火上冲证

(4)、内伤热中证的治法:补益脾胃、升发清阳、燥湿和中、潜降阴火

王好古:《阴证略例》

罗天益:葛花解 汤

第四章 攻邪学说与攻邪学派诸家

张从正:1、《儒门事亲》

2、驱邪三法:

致病三邪:天邪、地邪、人邪

三法祛邪:(1)、汗法:“凡解表者,皆汗法也”,除内服发汗外,“灸、蒸、熏、洗、熨、烙、针刺、砭射、导引、按摩”,只要能“开玄府而逐邪气”、“令其疏散”的,都属发汗。

(2)、吐法:“凡上行者,皆吐法也”,如“引涎、嚏气、追泪”。

吐法禁忌:性情刚爆,好怒喜淫之人;左右多嘈杂之言;病人颇读医书,实非深解者;病人无正性,妄言妄从,反复不定者;病势危急,老弱气衰者;自吐不止,亡阳血虚者;诸吐血、呕血、咯血、血丑血、嗽血、崩血、失血者不可吐。

(3)、下法:“凡下行者,皆下法也。”,如“催生下乳、磨

积逐水、破经泄气”都属下法。

3、情志所扰,以情胜情

第五章 丹溪学说与丹溪学派诸家

朱震亨:1、相火是生命的原动力:“寄于肝肾二部”;阳有余阴不足

2、《格致余论》《局方发挥》《本草衍义补遗》

3、火热证的辨治:

关于虚火可补:(1)、中气不足,甘温除寒,补中益气

(2)、阴精虚,大补阴丸

(3)、阴血虚,四物汤加知柏

4、气血痰郁论治:

越鞠丸:以气郁为主

第六章

温补学说与温补学派诸家

明代四大医家对命门的阐述:

薛己:重视温补脾胃,又重视温补肾命。

赵献可:创立了君主命门学说,以君主命门主导五脏六腑的藏象理论。

张介宾:创立有形质的水火命门学说,将命门赋予具体形质,又赋予功能。

李中梓:人之根本有二:一为先天之本在肾,一为后天之本在脾。补气在补血之先,养阳在滋阴之上。

薛己:1、、治病求本,务滋化源:人身之本,其义有二,脾胃肾命是

也。治病必求于本者,即是求于脾肾。“治病必以脾胃为本

2、、温养补虚治法运用特点:朝夕补法、急证急补法、纯补法 孙一奎:命门观:1、命门的位置:两肾之间,命门=元气=原气

2、命门为肾间动气说:

3、命门有位无形

赵献可:1、著作《医贯》

2、命门观:(1)、命门的位置:有形两肾之间;反对把心作为命门,他认为君主之官不是心而是命门,命门是主宰十二官的“真君真主”。

(2)、命门有位无形

(3)、命门的作用:a主宰先天之体 :先天无形之水真阴真水和先天无形之火真火真阳,由命门所主宰,命门为人身“真君真主”

b流行后天之用

张介宾:1、阳非有余:形气之辨、寒热之辨、水火之辨(选择)

2、真阴之治:所谓真阴之脏者,命门是也。

所谓真阴之用者,命门之作用是也。

所谓真阴之病者,命门之元阴不足是也。

所谓真阴之治者,命门之治是也。

第七章 温病学说与温病学派诸

吴有性:一、《温疫论》吴有性唯一一部传世之作,开温病之先河

二、、温疫的临床表现与伤寒的鉴别

三、瘟疫病因病机的认识

1、对病因三性的认识

(1)、传染性:人体感受杂气后是否治病取决于杂气与人体正气的盛衰胜负之间的对比,邪盛正衰,即可发病;

(2)、特异性:一种疫疠之气只能产生某一种疾病;不同疫疠之气引起的疾病各不相同;不同邪气伤人部位不一

(3)、偏中性:不同疫疠之气伤及不同物种。

2、对病机的认识:

(1)、邪气侵犯人体主要通过空气传染以及接触传染

(2)、邪气侵犯的部位既不在表也不再里,而是停留在膜原

(3) 、邪伏膜原,传变不过表里两途径,但并不意味着同时向表里

两方传变

叶桂:一、对中风的阐述:阳化内风说 (填空)

二、奇经八脉说:督(鹿茸)、任(龟板)

三、久病入络说:络虚通补法 方法及选药 (简答)

通络四法:辛调通络法:归尾、红花、丹皮、赤芍、泽兰、元胡、旋复花

辛温通络法:薤白、桂枝、细辛、川乌

辛香通络法:良姜、荜拨、元胡、姜黄、丁香、木香

虫蚁通络法:土虫、水蛭、地龙、穿山甲、露蜂房

四、理虚大法: (简答)

理阳气须投建中,顾阴液须投复脉

甘药培中、血肉填精、中下兼顾

吴瑭:一、清热养阴法的确立

1、 清表热:桑菊饮:辛凉轻剂,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银翘散,辛凉平剂,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白虎汤,辛凉重剂,清热生津

2、清理热:清络法:清络饮,清暑热,化湿浊;

清营法:清营汤,清营分热

清宫法:清宫汤,清心凉营

3、 养阴: 加减复脉汤

二、 白虎禁忌:

白虎汤的适应症是阳明无形热盛

1、 邪在表、或在半表半里、或阴虚血少、或热结于里,禁用

2、 如不渴,为邪热不盛,津液未伤,禁用

3、 汗不出,为邪恶于里,非浮盛之热,禁用

熟地为第一纯厚之品


相关内容

  • 各家学说论文字体要求
  • 这里是标题,用三号字 姓名:某某某 学号:00000000 班级:10针推 摘要: "摘要"两个字以及下面"关键词"三个字用4号加粗,其内容都用5号字体.就像这里一样,不要弄错了.巴拉巴拉巴拉巴拉巴拉巴拉巴拉巴拉巴拉巴拉巴拉巴拉巴拉巴拉巴拉巴拉巴拉巴拉巴拉巴拉 ...

  • 苏轼的思想和文学成就
  • 苏东坡,是位了不起的文学家.有人把他列为李太白之后第一豪放的诗人,评价是够高的了.但是,秦少游还不同意这种评价,他说:"苏氏之学深于性命自得之际,尤次则器足以任重,识足以致远,至于议论文章,乃其与世周旋,至粗者也.阁下论苏氏而其说止于文章,意欲尊苏氏,适卑之耳!"(<答傅彬 ...

  • 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评价
  • 评述董仲舒思想 董仲舒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中国儒学发展史和中国思想史上继孔子之后又一个里程碑似的人物.董仲舒经过周密的思考与组织,以儒学为本,综合各家,最终形成一种以公羊学为骨干,以天人感应为基础,整合阴阳.黄老.法.诸家的思想体系,从而完成了汉代新儒学. 从董仲舒所处时代入手,以当时 ...

  • 荀子学术思想的历史地位
  • 荀子学术思想的历史地位 我个人觉得荀子的学术想不是乱邦,也不是乡愿之说,荀子的学术思想是为封建制度服务的.因为荀子是战国末期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他的哲学思想,是适应当时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适应当时政治和思想领域的斗争形势而产生的. 一.产生背景 从时代背景来看,早在西周后期,奴隶制就已经出现危机 ...

  • 论[国文国史三十年]中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怀疑精神
  • 论<国文国史三十年>中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怀疑精神 14汉师一班 石宇轩 一般的中国现代文学史,都只是罗列作家和作品,加以简单论述现代文学史的概念,并只以主流学说介绍文学史发展,对于其他学说只是只言片语地一笔带过,给人一种自大妄尊的姿态,从本质上来说,这跟我们高中时期的历史书是没有任何区别 ...

  • 按摩与悟道
  • 今在网上看到一篇<按摩与悟道>的论坛帖子,看后觉其颇有道理,与我意相同,特转以续读者. 什么叫道?<老子·四十二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圣人追本溯源,说道是产生万物的根源.那道又是哪里来的呢?<老子>说:"道法自 ...

  •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重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自主梳理] 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 1.背景: 经济:西汉初年, ,百废待兴. 政治:社会动荡 ,需适应 的需要. 2.地位: 从 到 即位约70年的时间, 一直是政治上的指导思想, ...

  • 59讲必修三王丹2
  • 伊春市友好三中 高二历史导学案 编制人:王丹 审批人: 授课日期: 8 月 20日 姓名: 班级: 编号: 1 周 1 号 课题:第 讲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与科技 [阶段特征]一.中国古代思想的演变:1.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等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 ...

  •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到底有多少类
  •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到底有多少类? [摘要]关于"诸子百家"这个说法的来历,首见于<汉书·艺文志>:"诸子百八十九家.后人称为"诸子百家."大致有老子.孔子.关尹.孙武.墨子.杨朱.子夏.吴起.商鞅.申不害等等. 春秋 ...